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课件.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课件.ppt

ID:464916

大小:1.19 MB

页数:7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课 岳阳楼记名师导学 10 岳阳楼记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记”在写法上可以分为两类: (1)一类是作者不直接说,或基本不表露自己的观点或感情状态, 而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例如《桃花源记》。 (2)另一类是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 “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属于第二类。文章技法 1. 品味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写作方式: 本文由叙事入手交代写作缘由,再借景物描写抒发“迁客骚人”的 悲喜情怀,巧妙地与“古仁人之心”做对比,自然地引出议论,抒 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揭示主旨。 2. 体会文章对比手法的作用: (1)写阴景,抒悲情;写晴景,抒喜情。一明一暗,一悲一喜, 对比鲜明。 (2)“迁客骚人”悲喜的个人情怀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的对比,突出“古仁人”的博大胸襟,也为下文揭示主旨 做铺垫。 3. 文章骈散结合,语言凝练,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二、内容梳理(用原文语句填空,理清文脉) 《岳阳楼记》生动地描写了洞庭湖的雄伟景色及“迁客骚人”登 楼观景所触发的“悲”“喜”之情;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 贬抑了一般“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从而抒发了作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岳 阳 楼 记 叙述(第1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以及作记的缘由 议论、抒情 (第5段) 描写、抒情 (第2~4段) 描写洞庭 湖全景 空间:“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衔远山,吞长江,浩 浩汤汤,横无际涯 时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写暗景抒 悲情 写景: 抒情:“登斯楼也,则有③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满目 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淫雨”“阴风”“浊浪”“樯 倾”“楫摧”“虎啸”“猿啼” 去国 怀乡,忧谗畏讥 写明景抒 喜情 写景:“春和”“景明”“沙鸥”“锦 鳞”“岸芷”“汀兰”“皓月” “浮光”“静影”“渔歌” 抒情:“登斯楼也,则有④___________ 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者矣”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古仁人”的胸怀: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点明主旨: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__________ (2)百废具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横无际涯 _________ (5)前人之述备矣 __________ (6)连月不开 _______________ (7)日星隐曜 _______________ 贬官。 同“俱”,全、皆。 同“嘱”,嘱托。 边际。 详尽。 指天气放晴。 光芒。(8)樯倾楫摧 __________ __________ (9)去国怀乡 __________ (10)春和景明 __________ (11)宠辱偕忘 ___________ _________ (12)古仁人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义词。 (1)和 政通人和 ____________ 至若春和景明 __________ (2)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 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 倒下。 折断。 指国都。 日光。 荣耀。 一起。 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和乐。 和煦。 记载。 古代的一种文体。(3)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__________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 (4)空 浊浪排空 __________ 而或长烟一空 _______________ (5)极 南极潇湘 ____________ 感极而悲者矣 __________ (6)薄 薄暮冥冥 __________ 如履薄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或 而或长烟一空 __________ 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 而或长烟一空 __________ 一碧万顷 __________ 在洞庭一湖 __________ 看。 景象。 天空。 消散。 至、到达。 极点。 迫近。 厚的反义词,厚度小。 有时。 或许、也许,表示委婉语气。 全。 一片。 整个。3. 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登斯楼也/微斯人 B. 此乐何极/南极潇湘 C. 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叹为观止 B. 前人之述备矣/筹备会议 C. 长烟一空/焕然一新 D. 把酒临风/身临其境 A C二、 句子翻译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 来了。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阔无边, 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景色的变化无穷无尽。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 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心情,(放眼望去)满眼萧条景象, 一定会感伤到极点而悲痛万分。4.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 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 君主担忧。 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概括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以物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己悲”: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 者矣(4)描述“古仁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由“古仁人”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操而得出的论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抒写作者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内容理解简答。 (1)课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 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于是作者另辟蹊径以湖 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用湖的“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景物 特点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2)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的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 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意在与“古仁人之心” 做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 高尚情操。 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 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4)课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有何深远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神境界: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 深远意义:强调为人要有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 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 无私奉献。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全文既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又有精辟深刻的议论,还有惆怅 悲沉的抒情,将抒情、议论、写景自然地结合起来。 B.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 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 C. 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博大的胸襟。 D. 课文第2段开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描写洞庭湖:空间上 突出洞庭湖的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色多变。 B(2)下列对课文内容与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 章显志,点明主旨。 B. “微斯人,吾谁与归?”此句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 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 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课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 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C中考考点实训 课外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 司马光爱书 费 衮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①,然后端坐看之,或欲 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 其脑②。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 过,故得不至揉熟③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 浮图、老氏④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注释】①茵褥:被褥。②脑:书脑,即书脊。③揉熟:揉坏。 ④浮图、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节选自《凉溪漫志》,有删改)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至于启卷/不愤不启 B. 藉以茵褥/属予作文以记之 C. 未尝敢空手捧之/浊浪排空 D. 汝当谨志之/志大才疏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每 至 看 竟 一 版 即 侧 右 手 大 指 面 衬 其 沿 而 覆 以 次 指 面 捻 而 夹 过。 3. 选文是司马光训诫儿子的一段话,其中能体现出司马光对书 有着怎样的态度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 / / ①他担心书籍受到污损,体现出司马光对书的爱惜;②司马光的 语言和动作体现出他对书的尊敬。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醉翁亭记名师导学 11 醉翁亭记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的辨别和理解: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 断的句子。 (1)用“也”表判断:“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 翁亭记》) (2)用“者”表判断:“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 记》)(3)句末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 说》) (4)用动词“是”表判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 “必”“谓”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③“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是没有任何标志,直 接由名词对名词做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 《赤壁之战》) 注意:判断句中出现在谓语前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做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 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做判断词,汉朝以后做判 断词的情况则开始增多。 一课一法 1. 体会文章融抒情、写景和叙事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的写法: 文章始终把山水风光的描写,游人活动的叙述以及个人感情的抒 发紧密地交融在一起,而以抒情贯穿始终,多种表达方式相融合, 创设了优美的意境。 2. 文章结构严谨,前有伏笔,后必照应:前有伏笔,后必照应是 《醉翁亭记》结构安排的特点,如开篇“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呼应文尾“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与前文的“暮而归”又恰成照应。文 章处处注意呼应和照应,使得全文内在结构经纬分明,严谨周密。二、内容梳理(用原文语句填空,理清文脉)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乐”字作为贯穿全文 的主线,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层层展开 记叙了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游人乐—— 太守乐,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 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醉 翁 亭 记 第1段:点出 “乐”字 亭的环境: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酿泉——醉翁 亭(整体——局部) 名字由来:(太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 暗示主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与“乐 ”) 第2段:山 水之乐 山间一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山间四时 春景:“③____________________”野芳发而幽香 夏景:“④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秋景:“⑤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 冬景:“⑥____________________”水落而石出 第3段:宴 酣之乐 滁人游:“歌”“休”“呼”“应”“往”“来”(动作欢快) 太守宴:“溪鱼”“泉酒”“山肴”“野蔌”(食物富足) 众宾欢:“射”“弈”“觥筹”“起坐”(活动热闹) 太守醉:“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神态欢乐) 第4段:太 守之乐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揭示主旨:“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与“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蔚然而深秀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2)峰回路转 _________________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之意不在酒 _________________ (5)云归而岩穴暝 ______________ (6)负者歌于途 _______________ (7)泉香而酒洌 _______________ 茂盛的样子。 曲折、回环。 居高面下。 意趣,情趣。 昏暗。 背着东西。 清。(8)杂然而前陈者 __________________ (9)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_______ (10)太守谓谁 _____________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义词。 (1)环 环滁皆山也 __________ 如鸣珮环 ____________ (2)谓 太守谓谁 ____________ 太守自谓也 __________ (3)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__________ 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 陈列,摆开。 离开。 为,是。 环绕。 玉环。 为,是。 命名。 秀丽。 茂盛。(4)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___________________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 (5)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_________________ 临溪而渔 _____________ 3. 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环滁皆山也 (环绕)/山肴野蔌 (菜蔬)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趣,情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托) C. 野芳发而幽香 (花)/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凉,冷) D.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尽兴地喝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遮 盖) 意趣,情趣。 意思。 居高面下。 靠近。 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开雾散 B. 四时之景不同/春和景明 C.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其不意 D. 环滁皆山也/险象环生 A二、 句子翻译 1.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 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 荫。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为后文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2. 内容理解简答。 (1)文中极力渲染一个“乐”字,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太守之乐”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乐”作为主线贯穿全篇,从山水、禽鸟、游人、宾客、太守 五个方面来叙其乐,最后点出醉翁之乐,意在表现政治清明的社 会现实,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太守之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 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而喧哗”,太守颓然 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 与民同乐”。(3)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很注重动静的搭配,无论景与景、人与景、人与人,作者 都注意以一动辅以一静,静极生动,动极生静,相辅相成,相映成 趣。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结合“回”“ 转”“翼”三个词语简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下文写“太守之乐”做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其管治的 地区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峰”和“路”都是静物,但作者用“回”和“转”化静为动, 形象地表现了泉流傍着山径的曲折蜿蜒之状;“翼”本是个名词, 作者却使它动化,把醉翁亭居高临下的飞动之势表现得栩栩如生。②“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与“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分 别叙写了哪两个场景?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众宾欢”和“太守醉”。这两个场景,一动一静,这种动静相 生相成之法,使画面既充满生机又不显得纷扰和杂乱,既极力渲 染了“乐”,又暗示了文章的主题。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醉翁亭记》是一篇散文,文章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 重点是写亭;第二部分,重点是写游。而贯穿全篇的却是一个“ 醉”字。 B. 文章融情于景,既讴歌了滁州优美山水风景,又抒发了作者对 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 C. 文章开篇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既介绍了醉翁 亭周围的环境,又为写亭做了自然的铺垫。 D. 作者从多个角度写景,从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化之美、四季 变换之美等角度巧妙地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意境,使散文的意境绘 形绘声,山光、水色、人情、醉态并于一画,各具情致。 A(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 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 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 ”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 州的政治清明。 C. 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 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人生态度。 D. 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 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C中考考点实训 课外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 喜雨亭记(节选) 苏 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 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 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 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 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 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 “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 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 忘耶?”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 志喜也/处处志之 B.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名之者谁 C. 民方以为忧/先天下之忧而忧 D. 商贾相与歌于市/负者歌于途 A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为 亭 于 堂 之 北 而 凿 池 其 南 引 流 种 木 以 为 休 息 之 所。 3.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喜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表达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与民同乐 的思想感情。 / /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 湖心亭看雪名师导学 12* 湖心亭看雪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白描: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 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 生动的形象。 白描手法的作用: (1)白描用于写人,只要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 使读者如见其人。 (2)白描用于写事,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3)白描用于写景,只要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 如临其境。 文章技法 1. 赏析课文的白描手法:文章采用白描手法写雪景,抓住景物的 突出特征,“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简洁概括,表 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2. 体会课文中对比手法的作用:“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极力渲染了空旷辽远的氛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极力突出景物的渺小。从整体到 局部的写景顺序,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含 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 3. 品味课文中叙事、描写、抒情的表达效果: (1)叙事: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开头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和天气状况,中间交代了游踪——“到亭上”“及下船”, 并且记叙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2)描写:描写雪后西湖的奇景,湖心亭巧遇中人物的神态、动 作和语言描写。 (3)抒情: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作者与金陵客因 相遇而惊喜,因相处而畅快,因相别而伤感,更因天涯遇知音而 喜悦。 二、内容梳理(用原文语句填空,理清文脉) 《湖心亭看雪》以精练的笔墨,记叙了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经过, 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记叙了湖心亭的奇遇, 表达了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和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了人 生渺茫的慨叹。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湖 心 亭 看 雪 湖中雪景 叙事:交代看雪的时间、地点和天气 写景 全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 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 两三粒而已 亭上的人 叙事:相遇——相处——相别(志趣相投) 抒情:大喜——畅快——伤感(释然)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大雪三日 __________ (2)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 (3)余拏一小舟 ______________ (4)雾凇沆砀 ____________________ (5)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客此 __________ (8)及下船 ____________ 下雪。 消失。 撑(船)。 白汽弥漫的样子。 哪能。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客居。 等到。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义词。 (1)一 上下一白 __________ 长堤一痕 __________ (2)更 是日更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 (3)是 是日更定 __________ 是金陵人 __________________ (4)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 完全。 数词。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还。 这。 判断动词。 消失。 与世隔绝。3. 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B. 是日更定矣/问今是何世 C. 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D. 独往湖心亭看雪/往来而不绝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上下一白 B. 及下船/及郡下 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日更定矣 D. 客此/迁客骚人 B B二、 句子翻译 1.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独自到湖心亭看雪。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 一片。 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成了一个点, 和我像草芥那样渺小的一叶小舟,舟中两三个像米粒般大小的人 影罢了。4.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船夫自言自语道:“别说相公痴迷,还有和相公一样痴迷的人。 ”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强饮三大 白而别 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2. 内容理解简答。 (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句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和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 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 ,为下文做铺垫。 连用三个“与”字反复渲染和突出了天空、云层、山峦和湖水浑 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 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情的赞赏,从侧面烘托出作 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② 暗含了作者天涯遇知音的愉悦。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作者采用 了宽视野、远镜头,营造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连成一片, 白茫茫浑然难辨,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 B.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写出了宇宙的空阔与人 的渺小,表现了悠远脱俗的精神。 C. 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的作者,不停劝酒,作者被迫喝下三 大杯酒后赶紧离去。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深化意境,反衬作者痴迷 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C(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从听觉起笔,让人感受 到了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 B. 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 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 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C. 文章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 照。 D. 文章描写雪后奇景和湖心亭巧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 厌世之情。 D中考考点实训 课外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 卫 南 之 战   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②前 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王孝 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 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 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 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②云:报告。③生兵:新兵。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度将孤兵寡/寡不敌众 B. 今日进退等死/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不可计数 D. 大惊,自是惮泽/见余大喜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士 卒 知 必 死 无 不 一 当 百 斩 首 数 千 级 金 人 大 败。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 / / 他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三课 唐诗三首名师导学 13 诗词三首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 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 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 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 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赏析:此句以宴席之精美来侧面烘托诗人 内心的茫然,并与下句“停”“投”“拔 ”“顾”形成对比。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赏析:“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 人即将迈向自己的理想;“冰塞川”“雪 满山”比喻理想受阻。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赏析:反复、疑问的修辞和紧张急促的短 句,表现了诗人内心极度的迷惘与失落。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此句为本诗的主旨句,化用典故, 体现诗人自信乐观、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 博大的胸襟。 诗人面对仕 途中巨大的 打击,以真 实的笔触记 录了自己从 怀才不遇和 仕途不顺的 茫然——对 仕途前程的 期盼——坚 信理想能实 现的过程, 表现了诗人 积极乐观的 情怀。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 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 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 酒长精神。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 身。 赏析:荒僻的环境侧面烘托出诗人无 限的辛酸,也流露出诗人长期被贬的 愤懑心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 赏析: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 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 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新事物必然会 代替旧事物,表现出诗人对人事变迁 和仕宦沉浮的豁达豪迈的胸襟。 诗人在诗中不 仅表达了政治 失意的愤懑, 而且表现出对 生活、对未来 积极乐观和豁 达的态度。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 旦,大醉,作此篇,兼 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 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 阙,今夕是何年。 我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 赏析:词人以超越自然的奇想表达他对现 实人间的不满,但急转直下,故意找出天 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 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 爱。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赏析:此句运笔流畅,表面写对月圆人不 “圆”的怨恨,其实蕴含了词人对亲人的 思念之情。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赏析:词人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探 求人生哲理。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突破时间的局限与空间的阻隔,共 同欣赏这一轮明月,表达了词人对一切经 受离难的人们的美好祝福,表现了他旷达 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水调歌头》 这首词的上阕 把酒颂月,抒 写了由幻想超 尘到复归现实 的思想过程; 下阕对月怀人, 阐发“月有阴 晴圆缺,人有 悲欢离合”的 人生哲理。全 词意境深远, 笔调委婉,表 达了词人对胞 弟苏辙的无限 怀念,表现出 他旷达乐观的 胸襟。名师导练 一、直接默写 1. 请把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默写完整:金樽清酒斗十 千,______________。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____。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行路难,__________,今安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巴 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玉盘珍羞直万钱 拔剑四顾心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多歧路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3. 请把苏轼的《水调歌头》默写完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二、理解性默写 1. 《行路难(其一)》中比喻人生路上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行路难(其一)》中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 就功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行路难(其一)》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激荡变 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行路难(其一)》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 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5. 《行路难(其一)》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一句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 失意与无奈。 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 之地边远,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懑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通过引用典故来表现岁月流逝, 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 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9.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比喻指出久遭贬谪的诗人想 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 和友人共勉,且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的祝愿的词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水调歌头》中抒写词人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14. 《水调歌头》中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 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1.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的 诗句,分析其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尾句是疑问句,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巨大困 难:遭遇坎坷,突显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3. 透过《行路难(其一)》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行路难(其一)》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 诗人愉悦的心情。 B. 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 中的艰难险阻。 C. 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 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着地追求理 想,积极乐观的诗人形象。 A5.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 来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 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怀旧空吟闻笛赋”——对亲旧凋零的伤痛悼念、人事全非的怅 惘 ;“到乡翻似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诗人 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诗人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7. 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错 误的一项是 ( ) A. 首联中的“凄凉地”“弃置身”这两个词语,暗含诗人长期谪 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 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 情。 C. 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8. 《水调歌头》一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指出下列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1)“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主要是向读者陈述写这篇词时的心情、地点,交代写作的原因。 不能和 亲人团聚的惆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 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 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了思念亲人的感 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表达亲人不能团聚 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 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 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 A中考考点实训 古诗文默写模拟训练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1分) 2. __________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 一)》](1分) 3.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乎!(范仲淹《岳阳楼记》)(2分) 4. 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引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 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千里共婵娟 金樽清酒斗十千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5. 请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4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