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沁园春 雪名师导学
1 沁园春·雪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1. 文章结构的作用:①总领全文;②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③
为下文做铺垫,使前后文有所照应;④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
主旨。
2.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照
应的作用是使文章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一课一法
体会课文结构的严谨性:
(1)“总—分”结构:“望”字统领下文,展现了长城、黄河、
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惜”字统领下文,
从而展开作者对各代英雄的品论。
(2)过渡自然:“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阕的写景;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下阕对历代英雄的评论。这一过
渡使全诗浑然一体,结构严密。
(3)前后照应:“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各照应“万里”“
千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沁园春·雪》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
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
作者的抱负。
沁
园
春
·
雪
上阕
(描写)
总写①__________的开阔宏大北国雪景
分写
望”: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表
现作者②__________的胸襟
“须”:想象雪后晴日——抒发作者对
北国风光的③__________之情
博大
赞美
下阕
(议论、抒情)
过渡句:“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纵论英雄:“惜”字寄寓作者⑤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主旨句:“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
雄竞折腰
伟大的抱负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
看今朝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大河上下,/顿失tāo tāo( )。
(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yāo ráo( )。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zhé yāo( )。
(4)唐宗宋祖,/稍逊fēng sāo( )。/一代tiān jiāo
(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fēng
liú( )人物,/还看今朝。
滔滔
妖娆
折腰
风骚
天骄
风流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碧绿的海水将厦门和鼓浪屿分成两部分,隔海望去,坐落在大
海中的鼓浪屿犹如一座海上公园,山清水秀,独领风骚。
B.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 春节期间,当越来越多的人忙于抢红包并乐此不疲时,世界上
最遥远的距离就变成了“我看着你,你却在抢红包”。
D. 他在班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同学们的阵
阵掌声。
D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由于六环路全线贯通,标志着北京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删
去“由于”)
B. 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造公租房等方式,增加
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在“房源
不足”后加“的问题”)
C. 近日,东方出版社出版引进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姜·范恩撰写
的科普书《热的简史》。(把“引进”调到“出版”的前面)
D. 2009年10月9日,美国半人马座火箭、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先
后两次相继撞击月球的南极地区。(删去“两次”)
D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追求健康长寿是现代人的普遍愿望。近年,美国农业部推出了
“食物指南金字塔”图形,这成为美国人摄取食物的最佳方案。“
金字塔”底层为面包、米饭等谷类食物,是饮食的基础;第二层为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第三层为肉、蛋、奶等,是蛋白
质的来源;顶层为脂肪、油类、甜食,人们只需少量摄取即可。许
多食品学家都认为这种饮食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人们科学饮食,
追求健康长寿。中国20世纪90年代也曾颁布过《食物结构改革与发
展纲要》,强调“食物要多样,粗细要搭配,三餐要合理,营养要
保证,甜食不宜多,油脂要适量”,这与“金字塔”图形十分相似。(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健康”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
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的饮食结构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或:合理的饮
食搭配是人健康长寿的条件)
合理饮食是打开健康之门的金钥匙,平衡营养是走向长寿之路的通
行证。课内精读
5. 赏析课文中精妙的句子。(6分)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运用了什么
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北国雪景的广袤无垠,
流露了作者的豪迈,抒发了作者对北国雪景的热爱之情,表
现出作者的博大胸怀。
比喻、拟人。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原”腾飞的气
势,写出了“山”“原”无畏的气概和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6. 如何理解课文的主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
作者豪迈的胸怀。
散文阅读技法专练——文章结构的安排
春天的风
阿 土
①我记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自认禅学很深的居士,一天在寺
外与庙里的高僧相遇,便故意向高僧提出“佛何为”的话来。高僧
并未接话,而是平静地望着春田里劳作的农人。居士再问,高僧却
出口说道:“春天的风好吗?”居士大惊,警戒之心陡起,随即谨
慎言道:“什么风?”高僧听了,淡淡一笑自转身走了,居士则沉
思良久终不得解。故事到此止住,不得解的不仅是那个居士,我也
一样如坠五里云雾。 ②春天的风好吗?
③其实,风本身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是你的心境!这本不
是秘密,我却荒废了无数个春天,才不经意发现,而使我有此发现
的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老农。
④我喜欢在春天来到乡下,这种喜爱常常让我不能自已。其实,
人的喜恶在很多时候常常取决于自己对待事物的心态,也因此导致
他没有平等对待其他事物的机会。
⑤我喜欢春天的乡下,喜欢那里散发出的泥土气息,喜欢出现
在田野里的所有事物。小的时候,我还喜欢打着赤脚与春天的泥土
一次次亲近,尽管那时候的泥土还很凉,顺着脚心往上冲的冷气有
些刺骨的感觉,但对于一个习惯于乡村生活的孩子来说,依然有说
不尽的快乐,我们会为此做出不同的运动,直到让冷气变成暖气。
如今,我再也不能像小的时候光着脚丫子在泥土上欢蹦乱跳了。人
到了一定的时期,就得真实地遵从那个时期的规矩呀! ⑥田埂向远方延伸着,在不远处的地头坐着一位老人。他安静
地坐着,嘴里含着一根长长的烟袋,双手环抱膝上,眼睛直直地望
着田里,锄头在他的屁股下横着。我走近了他,发现他的头发已几
近灰白,脸上的皱纹很深,让人觉得就是放上一支笔也不会掉下来。
老人神往地眯着眼睛,很专注的样子,似乎连我的到来也没有注意。
他的样子有些像我十多年前就已去世的伯父,不由得给我一种亲近
感。
⑦“看什么呢?”我在他的身边坐下,怕惊了他,而轻轻地问
着。“春天的风。”老人不假思索,甚至没有来得及取出嘴里早已
熄了的旱烟袋。“春天的风?”我不由一愣。“是呀。”老人回过
神,转过脸,松开抱在膝上的手,朝我微微地点了一下头笑着说:
“春天的风好呀!” ⑧“春天的风好呀!”我突然觉得这句话竟是那样的熟悉,便
不由得随口问道:“春天的风有什么不同吗?”
⑨“其实,风本身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你在春天的心境而
已!”老人缓缓地说着,“在充满爱意的心境里,春天的风不轻狂、
不暴躁,它温和、美丽,能催出生命的新绿,能温暖冰凉的心。”
顿一顿,老人又接着道:“在满是怨愤的心境下,春天的风是料峭
的、寒冷的,让你猝不及防。但那才是真正春天的风呀,就像人生
没有什么可以永恒一样,变幻无常才是真正的世象。”老人边说边
指着田里的庄稼,“就像它们在春风里不停地扭着身子,是感激还
是挣扎与反抗呢?” ⑩是呀!老人的话再次让我想起那个有关高僧与居士的故事,
心里竟慢慢地有了些感悟。其实高僧的表达很简单,他只是在告诉
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而已,因为我们常常由于执着而不知所以!我
不得不对这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老农另眼相待,他不仅有着如此缜
密的心思,还有着独具的智慧与心性。是的,一切事物都有它不同
寻常的契机,没有什么是可以忽略的!我望着老农,想着他说的话。
人生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要彰显出来,有些时候隐忍着的更具有不
可估量的深度。风从田野上吹过,轻缓而温柔,它吹过路面,路面
的小草钻了出来;它吹过小河,小河上的冰慢慢地薄了。
(选自《读者》,有删改)7. 文章开头为什么从一个故事开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是的,一切事物都有它不同寻常的契机,没有什么是可以忽
略的”一句中“契机”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巧妙地引出“春天的风”这个话题,照应题目;②设置悬念,引
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引起读者对“春天的风”的思考;③为下文
做铺垫。
“契机”本意指事物转化的关键,在文中指春天,“我”在乡下遇
到一位老人,老人的一番话使“我”不经意地发现了一个道理。9.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其实,风本身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
你在春天的心境而已”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风本来无所谓好坏,而人的不同心境却影响着
人对风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春风。因此,人应该
用平和、乐观、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客观事物,对客观事物要保持一
颗平常心。
照应题目和开头,前后呼应,首尾圆合;表现出作者有所感悟后的
乐观、积极的心态和欣悦之情。中考考点实训
名著阅读模拟训练
太 阳
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
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
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
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
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节选自《艾青诗选》)1. 请概括“太阳”这一意象的主要特征及其象征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简要分析诗的前二节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特征:①诞生于黑暗和死亡;②炽焰熊熊、恢宏伟大;③势
不可挡;④创造万物。象征意义:太阳象征着光明、希望和新生。
第一节中,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太阳比作火轮,形象生动
地展现了太阳炽焰熊熊、滚滚而来的奔涌之势。
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高树的舞蹈”“河流
的狂歌”等,勾画了一幅众生热烈欢迎太阳、万物复苏的情景。3. 诗歌采用“墓茔”“黑暗”“死亡”“舞蹈”“河流”“虫蛹
”等意象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的象征意义是光明、希望和新生,所以诗歌通过“墓茔”“黑
暗”“死亡”等意象来反衬太阳,并通过“舞蹈”“河流”“虫蛹
”等一系列万物复苏的动态意象来正面烘托太阳,使其象征意义格
外鲜明。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我爱这土地名师导学
2 我爱这土地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象征手法:象征是诗歌、散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是以具体事物去
表现某种抽象概念或不便表达的概念的一种文学手法。
象征手法的作用: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
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上册●一课一法
写实和象征手法的交织:
诗人运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
予“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
同时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的“黎明”抱有乐观的信念。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以一
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地抒发了诗人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诗人艾青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更能表达出诗人为祖
国前途、命运的担忧,心力交瘁的情状。全诗共两节:我
爱
这
土
地
第一节
(铺陈叙述)
声音嘶哑的鸟——象征①________________悲愤的爱国者
“歌唱”
(总领下文)
暴风雨打击的土地——象征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汹涌着悲愤的河流——象征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止息的激怒的风——象征不屈
不挠的斗争精神
来自林间的温柔的黎明——象征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遭受侵略蹂躏的祖国
顽强的反抗精神
独立自由的曙光
第二节(直接抒情):“为什么”——因为爱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 yǎ( )的喉咙歌唱。
(2)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xiōng yǒng( )
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
林间的无比温柔的lí míng( )……
(3)——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fǔ làn( )在土地里面。
嘶哑
汹涌
黎明
腐烂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
的。
B. 贺州客家围屋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众多游客,我们不得不
叹服建造者的别具匠心。
C. 朗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会让我们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D. 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
题说长道短,让我们受益匪浅。
D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
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删去“的原因”)
B. 广东省政府深化改革,加快广东自贸区。(把“加快”改为“
加强”)
C. 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
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把“一倍”改为“一半
”)
D.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
的生活。(在“爱读书”后加“的习惯”)
B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毛笔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有玉管、翠管等雅称,
被列为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一。毛笔是汉族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毛
笔初用兔毛,后亦用羊、鼬、狼、鸡、鼠等动物毛,笔管以竹或其
他材料制成。它头圆而尖,用于传统的书写和图画。一支好的毛笔
应具有“尖、齐、圆、健”的特点。“尖”就是笔锋尖锐;“齐”
就是笔锋修削整齐;“圆”就是笔头圆润;“健”就是毛笔弹性强,
写出的字锐利矫健。我国最有名的毛笔是出自浙江湖州的湖笔、河
南的太仓毛笔、河北的侯店毛笔、湖南湘阴的长康毛笔以及江西的
文港毛笔。(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毛笔”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
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笔是以兽毛为笔头而制成的中国传统书写和绘画工具。
几千年来,毛笔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慢慢书写着汉
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描摹着劳动人民智慧挺拔的丰姿。课内精读
5. 赏析课文精妙的句子。(6分)
(1)“——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一句有何深
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
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动地刻画了这只鸟饱受磨难却拼尽全力地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
象,表达出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
牺牲自我的精神。
设问。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
寄托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
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6. 这首诗的第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阅读技法专练——文章表现手法之象征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
她耳朵有点儿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
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
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
在每天上午9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高升的时候。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第一
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可看
作是感情的迸发和升华,让读者更强烈地感受到这种真挚的感情。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
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
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
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80多岁了,千万不要去
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
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
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
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
子,这一定是她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热着呢。我
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
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
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
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
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
葵下相识的。那长裙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
了,头发白了,白得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
唱 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
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儿流远了,就像流远的
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
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
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
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
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
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 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
她孤寂,执意要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
不想给我们增添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走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
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
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
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
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
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
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
乐意。就是走了,她也不想扰动我,想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
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
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9时左右,也就是太阳高升的时候,
我都先打电话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
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
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有删改)7. 请简要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文章题目“最温暖的一片
阳光”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主要讲述了母亲给“我”打电话以及送蒸菜的事情,表达了母
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象征。
题目不仅用“最温暖的一片阳光”象征母亲、母爱,而且与文章结
尾相呼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8.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4分)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
发也有些凌乱”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赏析“那长裙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
时光洗老”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母亲着急赶来给“我”送
蒸菜时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洗”是“冲洗”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母亲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变
老。作者巧用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岁月的无情以及“我”的伤
感。 9. 请结合第③段,谈谈你对该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有母亲在,就会有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发生。
文中是指母亲不顾年老体衰,克服重重困难,采摘野菜并做
好美味的蒸菜给“我”送来,令“我”震撼的事情。这句话
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10. 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
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如文章开篇写母亲主动
给“我”打电话和结尾“我”主动给母亲打电话形成对比,
更好地突出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以及对母亲的感
激之情。
示例二:运用插叙的写法。文章插叙了母亲过去的生活
经历,使文章内容充实,使人物形象丰满,突出母亲一生的
艰辛,更为真切感人。中考考点实训
名著阅读模拟训练
礁 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
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
微笑,看着海洋……
(节选自《艾青诗选》)1. 试分析“礁石”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赏析“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一句中加点
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歌描写了向礁石“无休止地扑过来”的海浪,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拍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它
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是我们中华民族不畏
强暴、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借助“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等词语,诗人赋予礁石
以生命,使之人格化,并将其长期受海浪迫害却依然坚强不
屈、乐观自信的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①向礁石“无休止地扑过来”的海浪,象征着迫害他人的人;②以
海浪的汹涌嚣张与礁石的乐观坚挺做对比,更加突出礁石的形象特
点。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三课 乡 愁名师导学
3 乡愁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1. 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写作手法:联想、想象、象征、对比、衬托、
反衬、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直接(间接)描写、欲扬先抑或欲抑
先扬。
2. 反衬手法: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来衬托主体,从而使主
体更形象、更突出的一种写作技巧,如以美衬丑、以乐衬悲,以恶
衬善等。
●上册●3. 对比和反衬的区别:对比和反衬是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两者
易于混淆,同学们要注意进行区别。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
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的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突出被衬托的一
方。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的是对比,而“蝉噪林愈
静,鸟鸣山更幽”则用了反衬手法来突出环境的幽静。
一课一法
诗歌中的反衬手法:
诗歌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
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
对象之上,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乡愁》体现了余光中思念家乡与亲人的真挚情感。在诗中,随“
乡愁”在诗人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
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时间顺序 意象 感情
第一节 小时候(少年) 小小的邮票 ①__________
第二节 长大后(青年)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第三节 后来(中年) ④_______________ 生死悲痛
第四节 现在(老年) ⑤_______________ 家国之思
窄窄的船票
矮矮的坟墓
浅浅的海峡
母子深情
夫妻恩爱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yóu piào( )。
(2)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fén mù( )。
(3)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hǎi xiá( )。
邮票
坟墓
海峡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海水剧烈地翻腾起雪白的浪花,活像一朵硕大的莲
花。
B. 脱口秀主持人喜剧演员艾伦·德杰尼勒斯以她温厚亲切的幽默
而大受观众喜爱。
C. 蓝的天,白的云,清的水,绿的山,还有房前屋后篱笆上盛开
的蔷薇花,好一派田园风光,真是目不暇接。
D. 忽然间,走近这爱丽丝仙境般的地方,富丽堂皇的装饰让我一
时间眼花缭乱。
C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经调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原因是瑞海公司违规经营、
违规储存危险货物以及安全管理极其混乱所造成的。
B. 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浮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洲一些国家终于
松口,允许更多难民入境。
C. 磁州瓷器工艺精湛,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是一
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D. 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
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D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杭州的建筑工地每年有1 000多个,如果把这些工地的围墙适
当“美容”一下,它将成为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为进一步打造“
国内最清洁城市”,今后,杭州新开工的建筑工地的围墙都要进行
美化。现在不少城市的墙绘主要是广告,而杭州的墙绘则比较有江
南特色,有些还融入了地域文化。有关部门要求杭州建筑工地的墙
绘今后要消除营利性广告,逐步走向公益化,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
涵,体现出杭州的文化特质。(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文化墙绘”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
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杭州建筑工地围墙要美化得有文化味。
文化墙绘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美丽邂逅,在带来视觉享受的同
时,也形象生动地传递着传统文化,展现着现代文明的风采,滋润
着人们的心田,丰富着群众的精神世界。课内精读
5. 请联系全文,说说诗歌中的感情是如何层层递进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全诗共四节,在结构形式上有何特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感情是层层深入的,先是母子别、夫妻别,再是生死别、故国
别,诗人由个人情感上升到民族情感。
①“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种表示时间的时序语
句,表现出时间的变化;②“乡愁是……”这一句式的反复出现,
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③ “这头”“那头”“
里头”“外头”自然地显示出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低
回掩抑、如泣如诉的气氛。散文阅读技法专练——文章表现手法之欲扬先抑
仙人掌花
曹乾石
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
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
文竹……我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
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
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
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
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
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
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
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
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
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吗,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
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
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
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
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掌
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
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十二片金黄色绸
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
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
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
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抔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
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
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
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
色花。
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
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7.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补充作者对这盆仙人掌态度的转变。
(3分)
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意外
仙人掌既不美,也不雅 (1)___________________
横竖添了许多新节,怪模怪样 (2) ___________________
仙人掌开出了金色的花朵 (3) ___________________
遗憾、漠视
嘲笑、不屑
赞美、敬佩8. 文章开头写“我”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等,有什
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
人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
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头写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等植物的枯落反衬出仙人掌
的顽强,也为下文“我”对仙人掌感情态度的变化做铺垫。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仙人掌的掌面比作老人的脸,突出仙人掌
的丑陋,表现了“我”对仙人掌的不屑。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仙人掌美的花和深的皱纹结合起来,突出
仙人掌的刚毅与柔美,表现了“我”对仙人掌的敬畏与喜爱之情。10. 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主要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作者先写仙人掌的丑陋是“
抑”,后写它也能开花并且花朵非常娇艳是“扬”,前后形成鲜明
对比,突出了“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的主题,
更能深入人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中考考点实训
名著阅读模拟训练
煤的对话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节选自《艾青诗选》)1. 诗歌采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歌借煤抒情,说说诗歌的主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话的形式。作用:①使煤的内心世界得以表白,呈现出灵活、有
趣、吸引人的形象;②诗人运用平静的问话与煤炽热如火的回答之
间一冷一热的反差,用“我”的冷静反衬煤的热烈,使煤的自白给
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诗人通过树木被埋到地层深处变成煤后,渴望在烈火中再生的诉说,
歌颂了被压迫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精神。3. 这首诗作于1937年春天,那时正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
头。你能结合时代背景和煤的特点简单分析一下这煤和我们的民族
有什么共同之处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的特点是深藏在地下,热能巨大,一旦燃烧便烈火熊熊。煤和
中华民族的共同之处是当时我们遭受着和煤一样的灾难,又像煤
一样长久地沉默,更像煤一样身上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热量,并和
煤一样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四课 你是人间四月天名师导学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1. 首尾呼应: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二者互相
照应。其构思方法及作用如下:
(1)先叙后议:文章开头对事物进行客观叙述,而在结尾,针对
所写的事物生发议论,这样,先叙后议,既首尾呼应,又深化了文
章的中心。
●上册●(2)回环往复:开头以为起点,结尾再重新回到这个起点上,
形成循环往复之感,突出主题中心。
(3)前因后果:文章开头交代某种原因,结尾写出原因所产生的
结果。因果呼应,顺理成章,结构严谨。
(4)情景相生:文章的开头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一种气氛,
结尾又重新回到相应的景物描写上来。反复渲染,增强感染力。
2. 暗喻、联想:
暗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方法,通过类比联想或接近联想,用一种
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联
想翩翩。一课一法
体会诗歌首尾呼应的作用:诗歌中开头“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和结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首尾呼应,使得整首诗结构更严谨,
韵律更完美和谐,主题更加突出。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一首新格律诗,该诗充分体现了新诗创作
的“三美”原则——音乐美、绘画美与建筑美。这首诗语言简单,
色彩鲜明,韵律优美,意境清新,充满欢快喜悦之情。全诗共五节:你
是
人
间
的
四
月
天
第一节:春光风舞图 笑响点亮风(声音)
风在春光中(光影)
爱如四月天
光艳轻灵
第二节:风烟星雨图 ①__________(静态美)
风吹星闪雨洒(动态美)
云烟 爱如四月天
柔和恬静
第三节:②__________图月夜花开 百花(娉婷、鲜妍)
圆月(天真、庄严)
爱如四月
天鲜妍庄严
第四节:雪后新绿图(鹅黄、绿、白)——爱如四月天新鲜柔嫩
第五节:③__________图花开燕语 花盛开(看
)
燕呢喃(听
)
爱如四月天
融暖缠绵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qīng l
íng(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2)那轻,那pīng tíng( ),你是,xiān yán( )
/百花的guān miǎn( )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
夜的月圆。
(3)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ní nán( ),——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轻灵
娉婷 鲜妍
冠冕
呢喃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每年夏天,我们看到很多小太平洋蛙栖息在花园里的花朵上,
享受着阳光。
B. 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汲取着
知识的营养。
C. 清末文豪王闿运是齐白石的恩师,素有冰鉴之称,他看人没看
走眼,看诗却看走眼了,他对齐白石的旧体诗莫衷一是。
D. 生存还是毁灭?哈姆雷特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他既担负着复
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情感的折磨。
C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在“久违”前加“听到”)
B. 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 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
加。(删去“超过”或“左右”)
C. 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了解作者的全面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
代环境。(把“环境”改为“背景”)
D. 回忆自己的成长,每一步都离不开“园丁”的培育。(在“成
长”后加“历程”)
C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被称为“龙卷风之乡”的美国,东濒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
面又有墨西哥湾,大量的水汽不断从东、西、南面流向美国大陆。
水汽多,容易形成雷雨云,当雷雨云积聚到一定强度后,就会产生
龙卷风。美国所在的北美大陆中部是南北贯穿类似“U”形的地貌,
西边有科迪勒拉山系,东部由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构成,
而中部大多是平原,“方便”了来自北方的高压气流和南方的低压
气流从中部“走廊”长驱直入并直接汇合,从而产生强大的气旋。
龙卷风经过之处,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
等现象,它往往使成片庄稼、成万株果木瞬间被毁,令交通中断,
房屋倒塌,人畜生命和经济遭受损失等。(1)概括说明美国龙卷风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龙卷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
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特点、大气环流特征(冷暖气流汇合)。
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旋涡现象,当猛龙一般的龙卷风席卷着
大地时,它可扭折树枝,吹掀屋瓦,撞断电线……课内精读
5. 赏析课文精妙的句子。(6分)
(1)“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一句运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一句从哪些感官
描述了“你”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感。“笑响”是听觉,“点亮”描述的却是视觉,既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风的轻柔,营造出光亮明艳的氛围,又借助声音引向春光,
写出了人间四月天的生机明媚。
诗人从视觉和听觉描述了春天,燕子的呢喃声与满树繁华构成了
一幅有声有色的春天画卷,生动地展现了人间四月天万物勃发、
温暖美好的特点。6. 诗歌以“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开头,以“你是人间的四月
天”结束,这样写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上:首尾呼应,使行文结构更加严谨,主题更加突出。
内容上:开头直接提出主题,但“我说”二字表明诗人的态度是含
蓄而矜持的,而最后诗人直接肯定地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感
情真挚而炽烈,反复的修辞突出强化了诗人对爱的赞颂。_____散文阅读技法专练——文章精美语句的赏析
四月醉芳菲
①正应了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古诗,
仿佛在一日之间,那被凛冽的寒风吹得只剩下枯枝和荒芜的小城大
地,眨眼之间便在四月的一天桃红柳绿、春色阑珊了。
②四月天,人间芳菲开遍。所有的日子,都被一种肆无忌惮的
明媚所笼罩,仿佛一切都像琥珀一般,闪着别样的光鲜,润出别样
的色泽。路边的迎春花是一树树开的,黄灿灿的花儿一下压住了树
枝的全部,稀疏的地方,也是满枝条的绿芽。轻风吹来,黄绿相间
着一种陶醉,映亮了心灵。园里的垂柳挥舞着柔软的纤手,似乎在
微微地向林荫道上的人们问好致意,草坪也在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
色,用恬淡清新诉说着季节的生动。我站在柏油路上,仰头感受暖
暖的春日,一瞬间,如同被什么所击中,或被攫住了似的,只感到
流光中的迷离与幻动,令人无可抗拒地几乎融入了和煦的暖风、游
离的暗香以及不息的声色中。 ③四月的芳菲使人醉呵!
④一时间,缤纷的思绪像杏花雨般落下……
⑤想去踏青。踩着油菜金黄、绿草青青的田垄,寻找一些儿时
的记忆,让自己从纷杂和困惑里释然,深深地呼吸,大声地呼喊,
自在地和自然做个亲密的接触,做最放纵的自我。然后采一束野花
带回家,放在窗台那个已经空了很久的花瓶里,把春天收藏在心里,
把芬芳留在属于自己空间里的四月。
⑥想去远行。想去“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江南,感受烟雨霏霏;
着一身丝绸的长裙,寻一些天上人间的浪漫;和着踏歌的节奏,赏
大街小巷细致的风情;于亭台楼阁里觅一些让心悸动的情感,使喧
嚣中有些浮躁的心静下来,思索,再思索,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酸甜
苦辣。 ⑦想去耕种。踏着四月泥土的松软,架一柄木犁,以蹒跚的姿
势,把种子播在春梦的端头;担一把锄头,擦掉额头的汗水,在古
诗平平仄仄中,深谙着“粒粒皆辛苦”的哲理;握一把牛鞭,赶一
架老车,轧着车轱辘菜的新绿,吱吱扭扭地奏出岁月的向往;或者
穿透四月薄薄的雨雾,听蛙鸣声声,如一首温馨的歌谣,唱响内心
深处清脆的乡音。
⑧四月,融融的春光,无处躲藏的明媚饮醉了山水,也酣畅了
爱情。人间四月天,在林徽因笔下是一曲爱的礼赞:“你是一树一
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
人间的四月天!”以几近阳光的心情去听这首美妙的抒情诗吧,你
会感觉那一树花开就是一片林的爱,那一声燕呢就是一首爱的乐章。
你会不经意间想起某个人,曾经擦肩而过,却成为永远的风景,永
远的记忆。 ⑨四月,多少缱绻的情怀,摩挲着春光流溢的感触。将思绪放
飞,随影而行,随风遁远。四月,一半是醉人的芳菲,一半是疯长
的憧憬。
(选自黑龙江大庆中考语文试卷,有删改)
7. 文章综合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综合运用了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描写了四月明媚的春光,
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憧憬。8. 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
(1)“草坪也在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色,用恬淡清新诉说着季节
的生动”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月,一半是醉人的芳菲,一半是疯长的憧憬。 ”结合加
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拟人(夸张)的修辞方法。“一夜之间”“嫩绿”“诉说”
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坪的春意盎然和恬淡清新,表现了春天的
美好和生动,表达了作者的陶醉之情。
美丽的春天既使人陶醉,又使人对未来充满希望。9. 第③④两段都是一句单独成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文章第⑤~⑦段,简述作者有哪些思绪?(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四月的芳菲使人醉呵”一句总结上文,强调了春天百花盛
开使人陶醉的美好景象;第④段“一时间,缤纷的思绪像杏花雨般
落下”一句自然地引出下文,单独成段,使得文章结构清晰,层次
分明。
回忆过去,让自己从纷杂和困惑里释然;向往远方,让浮躁的心情
宁静;播种梦想,畅想奋斗的乐章。中考考点实训
名著阅读模拟训练
旷野(节选)
薄雾在迷蒙着旷野啊……
看不见远方——/看不见往日在晴空下的/天边的松林,/和
在松林后面的/迎着阳光发闪的白垩岩了;/前面只隐现着/一条
渐渐模糊的/灰黄而曲折的道路,/和道路两旁的/乌暗而枯干的
田亩……
田亩已荒芜了——/狼藉着犁翻了的土块,/与枯死的野草,
/与杂在野草里的/腐烂了的禾根;/在广大的灰白里呈露出的/
到处是一片土黄,暗赭,/与焦茶的颜色的混合啊……/——只有
几畦萝卜,莱蔬/以披着白霜的/稀疏的绿色,点缀着/这平凡,
单调,简陋/与卑微的田野。 那些池沼毗连着,/为了久早/积水快要枯涸了;/不透明的
白光里/弯曲着几条淡褐色的/不整齐的堤岸;/往日翠茂的/水
草和荷叶/早已沉淀在水底了;/留下的一些/ 枯萎而弯曲的枝
杆,/呆然站立在/从池面徐缓地升起的水蒸汽里……
山坡横陈在前面,/路转上了山坡,/并且随着它的起伏/而
向下面的疏林隐没……/山坡上,/灰黄的道路的两旁,感到阴暗
而忧虑的/只是一些散乱的墓堆,/和快要被湮埋了的/黑色的石
碑啊。
一切都这样地/静止,寒冷,而显得寂寞……
(节选自《艾青诗选》)1. 诗歌的开篇以“薄雾在迷蒙着旷野啊”一句作为第一节,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歌第二节对旷野从远到近地眺望,远近之景在意境上有何不
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歌的第六节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薄雾在迷蒙着旷野啊”一句以写实隐喻, 奠定了这首诗的整体
性意境;而在句尾加上“啊”字变为感叹句,奠定了这首长诗的
抒情基调。
远眺旷野的怡人景色,是一个新鲜而明朗的场景,而近景却是灰
黄而衰败的景象,一明一暗,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这也是欲扬
先抑的写法。
内容上,是叙述者对前面写生式的旷野做客观展示的概括;结构上,
以叙述者对旷野“静止,寒冷,而显得寂寞”的主观评价作为第一
部分的结束。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五课 我 看 名师导学
5 我看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1. 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 抒情: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的主要表达方式;
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方式。
抒情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即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
一种是间接抒情,即通过记叙、描写等方式来抒情。
●上册●一课一法
体会课文抒情的表达效果:
(1)课文采用了大量的感叹句直接抒情。
①“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②“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③“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2)课文通过描写“生命的飞奔”“鸟的歌唱”“云的流盼”“
树的摇曳”等充满热烈情感的意象,间接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对自由的憧憬。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我看》是一首优美流畅的生命之歌,既客观描述了具有蓬勃生命
力的春意,又抒发了诗人主观的感受。全诗将热烈的意象、主观的
激情和理性的思维交织融合为一体,使人们感受到强烈的美,也激
发了人们对生命更深刻的体验。全诗共五节:我
看
第1~2节:描写客观
的春意
选取意象:
画面特点:
第3~5节:抒写主观
的感受
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机蓬勃
春风、春草、远水、
绿潮、飞鸟、晴空、
流云、大地
②___________、宁静悠
远
赞美大自然永恒的美
抒发热爱生命、向往自由之情
感悟到生命的流变是自然规律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哦!多少年来你fēng rùn( )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
里bó fā( )。
(2)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chén zuì( )了凝望它的大
地。
(3)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yōu qī( ),/我枉然在你的心
胸里描画!
(4)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piāo yì(
)。
丰润
勃发
沉醉
忧戚
飘逸(5)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màn yóu
( )。
(6)像鸟的歌唱,云的liú pàn( ),树的yáo yè( )。
漫游
流盼 摇曳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我爱自然,因为春天的生机盎然,因为夏天的绿意勃发,因为
秋天的安宁沉静,因为冬天的万物萌生。
B. 当暴风雨来袭时,林海枝舞叶涌,俯仰起伏,万千树干就是万千根
摇曳的琴弦,弹奏出惊心动魄的乐曲。
C. 为了顺利通过验收,大家领取任务,个个斗志昂扬,分道扬镳,
各干各的事情去了。
D.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
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技术只能事倍功半。
C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逐步增大。(把“逐
步”改为“逐渐”)
B. 学习成绩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在“提高”
前加“能否”)
C. 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删去“不”)
D. 这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促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
习惯。(把“改正”与“认识”调换位置)
A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秘鲁作家略萨的作品从社会层面讲,笔触
相当广泛,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市镇市民、知识分子、艺术人物、
官僚机构、军队士兵等,都是他的描述对象。他的小说敏感地揭露
和批判社会现实问题:如独裁统治、官僚腐败现象、贫富差距悬殊、
阶级压迫、种族歧视、军警特务横行、党派竞争等。略萨坚信,“
小说需要介入政治”,这是让小说变得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之一。
略萨被誉为“拉美结构主义文学大师”,与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
恩特斯、阿根廷作家利奥·科塔萨尔、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
克斯并称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四大王将”。与马尔克斯的《百
年孤独》绮丽魔幻的叙述风格不同,略萨的小说更注重叙事结构的
布局,经常会同时并行几条线索,然后逆转、反转,叙事技巧无与
伦比。(1)阅读材料,请概括出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小说”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
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小说揭露和批判现实,反对独裁,注重叙事结构的布局,叙
事技巧无与伦比。
小说是生活的收纳盒,容纳人间悲苦,收藏生命喜乐;小说是社
会的反射镜,照射人性丑陋,反射灵魂良善。课内精读
5. 赏析课文中精妙的句子。(9分)
(1)“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一句运
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分析加点
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蓬勃生机。
“吸”字生动准确地展示了飞鸟跃动高飞的情景,既反衬了晴空
的高远辽阔,又能表现出春天生机蓬勃的力量。(3)“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如何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研读第五节诗歌,说说诗人在这里因自然而激发出了怎样的愿
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运用隐喻的修辞方法,含蓄地表达了对生命真谛的感悟,人
应融入自然,肯定自然,返回自然,才能获得自身内心的安宁,
所以洒向“我”心里的不仅有追求自由潇洒的“欢笑”,也有“
哀愁”,正如花开花落一般自然。这一句不仅增加了诗的韵律和
美感,更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深刻、真切的体验。
融入自然,追求自由快乐;在自然中感悟、寻找生命的真谛。散文阅读技法专练——文章的表达方式
(甲)上学的路上,有一条必经的小河。那年初春的一个早
晨,当我匆匆忙忙赶往学校时,河上的冰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
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
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
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教室里,全身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
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
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取暖,她蹲在
火炉前为我烧火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
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我的眼圈有些
红肿。
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当我清
早上学来到那条河边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砌了
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稳稳地立在水里,石面高出了水面数
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
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
着白纱布,血透出来,湿了一片,惊问她为什么受伤,母亲淡淡地答道:“不小
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砸伤
的。”“妈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追问。“搬石头搭桥呀!
”那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话来。
那年9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仍是
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
是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用希望和奉献搭起我通向成功的
幸福之桥。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所侵蚀残损,而在
我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节选自《母亲桥》,有删改) (乙)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一个孩子,自从呱呱坠
地,父母就开始爱他,鞠之育之,不辞劬劳(生养他,教育他,不
辞劳苦)。稍长,令之就学,督之课之,唯恐不逮(督促他,唯恐
达不到目的)。及其成人,男有室,女有归,虽云大事已毕,父母
之爱固未尝稍杀(不曾有丝毫的松懈或减少)。父母的爱没有终期,
而且无时或弛(没有一时松弛过)。父母的爱也没有差别,看着自
己的孩子牙牙学语,无论是伶牙俐齿或笨嘴糊腮,都觉得可爱。眉
清目秀的可爱,浓眉大眼的也可爱;天真活泼的可爱,调皮捣蛋的
也可爱;聪颖的可爱,笨拙的也可爱;像阶前的芝兰玉树固然可爱,
癞痢头儿子也未尝不可爱,只要是自己生的……
父母的爱是天生的,是自然的……是无条件的施与而不望报。
父母子女之间的这一笔账是无从算起的。父母的鞠育之恩,子女想
报也报不完。
(节选自梁秋实的《父母的爱》,有删改)7. 甲文所记叙的中心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正是乙文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具体表现。
(4分)
8. 从表达方式看,甲文和乙文分别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甲文先后写了三次母亲对“我”的无言的关注,第一次是
_____面描写,第二次是_____面描写,第三次是概括描写。乙文
从三个方面来赞美“父母的爱”,这三个方面是(用原文语句填
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母亲在暴涨的河水中用石头为“
我”搭了一座“母亲桥”
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
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抒情为主。
正
侧
父母的爱没有终期 父母的爱也没有差别
父母的爱是天生的10. 理解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
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所侵蚀残损,而在我的心灵中,“母
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河上的“母亲桥”是用石头搭的,所以容易被风雨侵蚀残破;
而在“我”心灵上的“母亲桥”是用亲情搭的,所以牢不可摧,
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令“我”终生难忘,也表达了
“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中考考点实训
名著阅读模拟训练
北 方
一天/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北方是悲哀的。
”
不错/北方是悲哀的。/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
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
的沙雾;/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过大地;
/荒漠的原野/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
/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孤单的行人,/上身俯前
/用手遮住了脸颊,/在风沙里/困苦地呼吸/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前
进……/几只驴子/——那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载负
了土地的/痛苦的重压,/它们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北国的/修
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河底已画满了车撤,/北方的土地和人民
/在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房/稀
疏地,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天上,/看不见太阳,/只有
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
与悲苦,/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逃亡到/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
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浑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
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画着/广大的北方的/贫
穷与饥饿啊。
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扑面
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决不曾使我咒诅;/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
片无垠的荒漠/也引起了我的崇敬/——我看见/我们的祖先/带领了
羊群/吹着笳笛/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我们踏着的/古老的松软
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几千年了/他们曾在这里/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他们
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他们死了/把土地遗留给我们—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
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
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节选自《艾青诗选》)1.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人反复三次深情地抒发了“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象: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悲哀的眼和疲乏
的耳朵的畜生、干枯的小河、枯死的林木、低矮的住房、惶乱的
雁群、浑浊的波涛、扑面的风沙等。
特点及作用:诗人选取一系列冷色调的意象,营造了灰暗阴郁、
死寂苍凉的氛围,塑造了痛苦疲乏的流民群体形象,刻画出北方
的典型特征,传达出自己的悲哀之情。
诗人反复强调和渲染,既突出了“悲哀”的现实,含蓄地抒发了
诗人看到伤痕累累的祖国时深沉的悲哀和痛苦之情;而反复抒写
的“爱”又让读者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给
人以力量。3. 简析诗歌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前三节极写北方的“悲哀”,最后一节转而直接抒发深爱之
情。诗人在前后对比中传达出深沉的爱国之情。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六课 敬业与乐业名师导学
6 敬业与乐业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1.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
——结论(解决问题)。
2. 本论部分常见的论证结构:
(1)“总—分—总”式结构:这是议论文运用最多的一种结构方
式。在论证思路中,有的是先总说后分说,有的先分说后总说,或
者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这就是“总—分—总”式结构方式。
(2)并列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
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
(3)对照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
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
是对照式。
(4)递进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几个观点之间由浅入深,层层
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各层次的前后顺
序有严格要求。一课一法
理清课文的论证结构和思路:这篇演讲词从整体结构来看,采用了
“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按照“有业——敬业——乐业”的顺
序展开论述,思路清晰,标志性词语的运用更使该议论文显得条理
分明。
(1)“先要说说”“第一”“第二”就分别领起“有业”“敬业
”和“乐业”。
(2)在论述“乐业”时,作者在提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
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观点后,理由也分“第一
”“第二”“第三”“第四”分条陈述,有条有理,思路清晰。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词。演讲的对象是一群职业学校的学生,
为的是向他们说明对职业应有“敬业”和“乐业”的态度,并说明
如何培养“敬业乐业”的精神。文章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
式,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敬
业
与
乐
业
第一部分 (第1段)
:提出论点——提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有业
第三部分 (第9
段):总结全文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
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 (第2~8段
):分析问题
孔子言论——
②__________(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
百丈禅师——
③__________(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敬业:④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
(论证思路)
含义
为什么“敬” 怎样“敬”
乐业
主观条件:⑦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观条件:⑧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乐全在
主观的心
凡职业都
是有趣味的
⑨________即是责任心
⑩________即是趣味
敬业
乐业 强调中心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
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duàn zhāng qǔ yì( )造
出来的……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bù èr fǎ
mén( )。
(2)群居终日,yán bù jí yì( ),好行小慧,难矣
哉!
(3)这位言行相顾的老chán shī( ),老实不客气,那一天
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不及义
禅师(4)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
些人说得太jīng wēi( ),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5)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
一点不pánɡ wù( ),便是敬。
(6)唯一的mì jué( )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
是敬。
(7)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xiàn mù( )我,我不必
xiàn mù( )你。
(8)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xiè dú(
)职业之神圣。
(9)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làng
dàng( ),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
精微
旁骛
秘诀
羡慕
羡慕
亵渎
浪荡(10)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wàng xiǎng( )dù
jué( )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11)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tiáo hé( )。
妄想
杜绝
调和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大学不是幻想,不是梦想,更不是妄想,而是我们伟大的理想。
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为之拼搏,总有一天我们会满载而归的!
B. 初冬的校园,无论向蓝白调和而成的天空凝望,还是朝衰弱无
力的树木远眺,这被凄冷的风轻抚过的画面,总是抹上一层厚厚
的凉意。
C. 老师只读了散文的一部分便说出了文章的主旨,这种断章取义
的能力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D. 固定时间的睡眠有助于规律生活习惯的养成,让孩子调节自我
生理时钟是营造优质睡眠的不二法门。
C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中国读书人的一些头
脑。(把“一些”放在“中国读书人”前面)
B. 为了更好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我们一定要做好引导学
生学习先进人物。(在句末加“的工作”)
C.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活跃、强盛和存在。
(把“活跃”与“强盛”调换位置)
D. 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修
养。(删去“能否”)
C4. 仿照画线句子,在后面补写一句话,使整段话语意连贯。
梦想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它给了我们划破天空的翅膀,让我
们在广袤的长空中翱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给了我们驰骋草原的骏马
让我们在宽广的牧场上执鞭狂奔课内精读
5. 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课文中精妙的句子。(9分)
(1)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
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
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论证。用“蛀米虫”和“盗贼”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作者
对“没有职业的懒人”彻底讨伐的态度,也从侧面说明了“有业
”之必要。
举例论证。举出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具体典型地论述了怎样敬
业,强调了做事要专心的观点,通俗易懂,使听众易于接受。(3)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
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课文第6~7段,简析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
重要性”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理论证。引用曾文正的话论述了敬业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
说服力。
①首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
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②接着,用设问句
提出“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③最后用设问句“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到阐述敬业的做法——“
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议论文阅读技法专练——理清论证思路
古今中外,凡是获得重大成就的人,都具有坚持精神。无产阶
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撰写《资本论》,不顾疾病折磨、生活窘迫
和反动势力的迫害,坚持写作40年,终于完成了这部辉煌巨著。数
学家陈景润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学堡垒的过程中,不怕
讽刺挖苦,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在工作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夜以继
日地学习、钻研,仅他运算过的稿纸就有几麻袋,有个英国数学家
称赞他在数学上“移动了群山”。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百货大楼
营业员张秉贵,热情地接待顾客,26年如一日,没有红过一次脸,
吵过一次嘴。由此可见,坚持是取得一切成就的必由之路。
(节选自荆幸连的《要有坚持精神》,有删改)7. 请简析文段的论证思路。(6分)
(1)首先,作者表明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来证明观
点。
(3)最后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选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今中外,凡是获得重大成就的
人,都具有坚持精神
马克思著作《资本论》,陈景润攻克“哥德
巴赫猜想”和张秉贵26年如一日热情地接待顾客
坚持是取得一切成就的必由之路
选段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典型地论证了“古今中外,
凡是获得重大成就的人,都具有坚持精神”这一观点,增强了文
章的说服力。 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
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
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
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
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
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
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
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
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
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
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
经历为我们敲响警钟吗?
(节选自游字明的《君子知“怕”》,有删改)9. 请简析文段的论证思路。(6分)
(1)首先,作者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正面论证“人要
知畏惧”,接着阐述了“怕”的内涵。
(3)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面论
证“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道理。
10. 选文中的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应该懂得畏惧
引用孔子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
举出一些人因无所畏惧而痛悔不已的例子
道理论证。引用孔子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道理,同时,自然地引出下文的论述。中考考点实训
议论文阅读模拟训练
敬业·职业·精业
唐宋
①一位朋友出差归来,对当地人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水准印象
深刻,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②我国古代思想家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
”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内涵,是
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敬业精神
不仅是通向职场的“绿卡”,更是民族素质的重要内涵。
③马马虎虎不能强国富民。早在20世纪早期,鲁迅先生就一
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四亿人生着一种病,那名称就是马马虎虎,
不医好这个病,是不能救中国的。胡适先生曾写过《差不多先生传》,
批评当时的国人缺少认真的精神。有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有没有
敬业的精神,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精神风貌的好坏,更关系到国家
的强弱、民族的兴衰。
④没有敬业精神建不成现代化。懒懒散散,工作就没有效率;
粗枝大叶,容易造成失误、留下隐患。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
验,也有惨痛的教训。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
故的背后,麻痹大意、失职渎职是重要的原因。
⑤敬业精神是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却不是竞争力的全部。在科
技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敬业,还要专业、职业、
精业,才能从尽职尽责跨越到尽善尽美,才能从优秀跨越到卓越。
⑥在我们身边,大体有四类人。有的人既敬业又职业,是企业
的核心人才、核心竞争力。有的人敬业不职业,这样的人吃苦耐劳、
精神可嘉,遇到紧急情况招之能来,可是,来了却不一定能战。有的人职业不敬业,虽然业务素质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却三
心二意、毛手毛脚,容易“大意失荆州”,一失足成千古恨。有
的人既不敬业又不职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每天浑浑噩
噩混日子,误己误人。
⑦敬业不易,精业更难。梅兰芳在舞台上顾盼生辉、流光溢
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让眼神活起来,眼睛近视的他每天
早晨放飞鸽子,极目苍穹,苦练眼功。邓亚萍打球快速凶狠,可
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增强手腕的力量,身材娇小的她曾用铁
拍子练球。成功没有捷径,辉煌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努力和付
出。
⑧在职场上,既敬业又精业的人永远是供不应求的“抢手货
”,既不敬业又不精业的人,常常成为被淘汰的“处理品”。同
样,在国际舞台上,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既勤勤恳恳又有创新能
力,就能引领科技、创造品牌,走在时代的前沿;如果一个国家
的人民对工作敷衍了事,就很难拿出有品质、有创意、有科技含量的产品,落伍是早晚的事。
⑨不断强大的国家、民族,无不有着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精
神。在这个以实力说话的时代,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今天,只有
秉承敬业、职业、专业、精业的精神,才能迎接挑战,后来居上,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1. 下列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A. 敬业精神的内涵具体指的是人们应该怀有恭敬之心,认认真真、
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从事的职业。
B. 职业、精业可以帮助人们从尽职尽责跨越到尽善尽美,从优秀
跨越到卓越。
C. 敬业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内涵,是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职业
强调业务素质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精业既强调职业精神又强
调业务素质。
D. 既敬业又职业的人才是企业的核心人才和核心竞争力。
A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只有秉承敬业、职业、专业、精业的精神,
才能迎接挑战,后来居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
B. 选文第⑦段画线的句子是个过渡句,“敬业不易”是承接上文,
而“精业更难”是引出下文。
C. 选文第②段引用朱熹的话,自然地引出文章论述的中心话题,
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D. 选文第⑧段画线的句子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通过“抢手货”与
“处理品”的对比,突出了“只有秉承敬业、职业、专业、精业的
精神,才能迎接挑战”的观点。
C3. 分析选文第⑦段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段文字首先提出 “敬业不易,精业更难”这一观点,接着举
梅兰芳苦练眼功和邓亚萍铁拍练球的例子具体论证观点,最后强
调成功、辉煌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
巴 特勒上尉的信名师导学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1. 书信的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
日期六部分。
2. 反语的修辞方法:
(1)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
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2)反语的作用: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产生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如课文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如“漂亮”“丰
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全部赞誉”等词语来谴责英法联
军的强盗行为,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3. 理清“概括——具体——概括”的写作方法:先概括介绍提出
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具体叙述,最后对上文进行总结的写作方
法。采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可以使文章层次清晰,主题鲜明。一课一法
体会课文中雨果描述圆明园的“概括——具体——概括”的写作方
法:
(1)概括:总体评价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2)具体:①首先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
成就;②其次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依次介绍建筑材料、建筑、陈设、
装饰、园林景观,以耗费劳动之巨作结。
(3)概括:最后总述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
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
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表现出对东方艺术、对亚洲文明、就英法联军
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
上尉的信
第一部分
(第1~3段)
:
赞美圆明园
总体评价圆明园是
①__________
对中华民族的充分尊重,这封信的内容包含两个部分:
世界奇迹
用②_______的修辞方法
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
对比
文明
剪影
第二部分
(第4~10段)
:
讽刺侵略者
过渡句:“③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用④________的修辞方
法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
行径
野蛮
强盗
这个
奇迹已经消失了
反语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会给予多少zàn yù(
)。
(2)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huǎng ruò(
)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3)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
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chóu duàn(
)
……饰以liú li( ),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
(4)这是某种令人jīng hài(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
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piē jiàn
赞誉
恍若
绸缎
琉璃
惊骇( )的亚洲文明的jiǎn yǐnɡ( )。
(5)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jié lüè( ),zānɡ
wù( )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6)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
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dàng rán wú cún(
)。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
座了不起的fù lì táng huáng( )的博物馆。那儿不仅
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fēng gōng wěi jì(
)!收获巨大!
(7)将受到历史zhì cái( )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
另一个叫英吉利。
瞥见 剪影
劫掠
赃物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丰功伟绩
制裁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时光的剪影里,暖了多少相遇,又惆怅了多少离别。
B. 院中有两棵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
阴影斑斓,恍若波光点点,尤为幽绝。
C. 世界上一些知名的大厦由于采用了玻璃幕墙或不锈钢幕墙,金
光闪烁,富丽堂皇,显示了建筑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特征,也赋
予了建筑材料以崭新的含义。
D. 老天津卫古建筑荡然无存,志愿者呼吁将老城古建筑尽早纳入
天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D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 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
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
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 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
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 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
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B4. 仿照画线句子,在后面仿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冰雪融化,浅草萌发,昭示了早春的来临;骄阳似火,绿树成荫,
书写着盛夏的热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自然的一幅
幅画卷,让我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天高云淡 黄叶满地 点染出秋天的色彩
雾凇沆砀 寒梅怒放 凝成了严冬的风骨课内精读
5. 赏析课文中精妙的句子。(6分)
(1)“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 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
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嘲讽的形式形象地再现了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和肆意掠夺
的卑鄙行径,讽刺力强。
反语。句中的“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恬不知耻的狡
辩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强烈谴责侵略者颠倒黑白、厚颜无
耻的丑恶嘴脸。6.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
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品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果站在人类的立场上,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
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
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了雨果正直、公正、
人道、是非分明和胸怀博大的品格。议论文阅读技法专练——掌握“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①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②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它的意义也正在于此。③就拿“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
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④但若干
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又恰逢中秋之夜,我们抬头仰望
圆月,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词时,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的意
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⑤所以,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
功底会终身受益。
(节选自《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有删改)7. 请用“/”为选段划分层次。(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8. 简析选段的论证结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段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首先指出“古诗文的
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接着举出解读“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的例子论证观点,最后总结上文,强调要从
小打下古诗文的功底,呼应开头。
/ / ①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
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知”。
②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
颜回闻一而知十,我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
数字,掷地作金石声。
③《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
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
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子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
必然了。
④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
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
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⑤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
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彭湃、毛泽东;搞工运,
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
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节选自《人贵敢说“吾不知”》,有删改)9. 请简析选文的结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选文第②~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第①段总写,提出“历史
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
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知’”的观点;
接着在第②~⑤段具体列举了古今圣哲先贤的具体事例来论证观
点,增强说服力。
不能调换。因为这四段的事例是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排列
的。中考考点实训
议论文阅读模拟训练
人当有所畏惧
郭庆晨
①在对待“畏惧”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 “无
所畏惧”,一种是“有所畏惧”。年轻的时候,听到的多是对无
所畏惧的推崇,加之年轻气盛,便总有一种大无畏的劲头。待过
了知天命之年,身上的锐气消减,有些事就不免畏首畏尾、怕这
怕那。经历了这两种说法的打架,心里常常会困惑:是无所畏惧
对,还是有所畏惧对?琢磨的结果是:人当有所畏惧。
②为什么人当有所畏惧呢?因为人生在世不能没有理想和信
念,为了追求和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人就必须有所畏惧。孔子就曾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
里孔子指出君子畏惧的对象,其实也是他们崇信的对象。人们常说
的“敬畏”,其实就是由敬而畏。如果没有信仰,没有崇敬,则很
难生畏。
③人有所畏惧才能有操守和原则,才能严于律己、堂堂做人,
才能安身立命。东汉杨震升任东莱太守,上任途中经过昌邑。昌邑
县令王密是杨震荐举的官员。闻知恩公到来,王密带十斤黄金于夜
晚前往驿馆拜访杨震。杨震不受。王密以为他故作客气,说:“夜
幕无知者。”杨震来气了,反驳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怎说无知?”从此,“四知”便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④无所畏惧者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有恃无恐而栽
跟头,而且会栽得很惨。《三国演义》中几个人物的命运就很典型。
比如何进。东汉末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贵为国舅,又是辅
政大臣,可谓权倾天下。这时,有人提醒他十常侍要谋反。可何进并不以为然,说:“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 结果怎
么样?不久,何进就身首异处了,杀他的人正是十常侍。这是恃
权而无恐。
⑤吕布自恃勇武过人,一般人他都不放在眼里。他动不动就
会说:“吾有画戟、赤兔马,有何惧哉!” 可是,在白门楼,他
的赤兔马和方天画戟相继被不满于他的部下偷走,他本人也因为
失去了坐骑和武器成了曹操的阶下囚,最后被缢死。这是恃器而
无恐。
⑥还有那个“死读兵书”的马谡,把兵书上的“凭高视下,
势如破竹”奉为教条,盲目地以为只要将兵马“置之死地”,就
自然可以“而后生”了。结果,他虽将兵马“直至绝地”,却没
能“后生”,并且落得个几乎全军覆没的结果。这是恃书而无恐。
⑦经验证明,与无所畏惧、有恃无恐相伴的,往往是失败;
相反,倒是有所敬畏、自知自律常常与成功为伍。这是因为,无所敬畏的人不懂得人并不能主宰一切,需要敬重圣贤、敬重自然、
敬重百姓的道理。既然违背了客观规律,这所谓的“无所畏惧”也
就只是盲目的“无畏”,顶多也就是蛮勇罢了,这跟真正意义上的
“大无畏精神”实在是相去甚远,不能同日而语。
(选自《刊授党校》,有删改)1. 下列能准确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3分)
A. 人有所畏惧才能有操守和原则,才能严于律己、堂堂做人,才
能安身立命。
B. 人当有所畏惧。
C. 有所敬畏、自知自律常常与成功为伍。
D. 人们常说的“敬畏”,其实就是由敬而畏。
B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第④~⑥段列举了“恃权而无恐”“恃器而无恐”“恃书而
无恐”三种“有恃无恐”。
B. 文章第②段的画线句子是设问句,既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又自
然地引出下文。
C. 文章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第③段举出杨震的例子是正面例子,
第④段举出何进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人当有
所畏惧”的观点,使得论证更全面有力。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第①段提出论点,第
②~⑥段论证观点,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强调“人当有所畏惧”的
中心论点。
D3. 你认为“四知”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流传至今”的原因可能
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杨震在深夜无人知的情况下,能拒绝重金的诱惑,说出
“四知”的道理,体现了他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值得人们敬
仰和学习。(或:从这件事中能看出,杨震有所畏惧,有操守、
有原则,能严于律己,堂堂做人,这值得人们钦佩和学习)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八课 论教养名师导学
8* 论教养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一篇议论文,只叙不议,则是论据的堆砌;只
议不叙,又会流于空洞的说教。好的议论文,往往要做到叙议结合,
即把叙事与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1)叙述的作用:叙写生活现象,观察细致,针对性强,为下文
的议论提供基础,也使得文章行文方式活泼灵动,有理有据。
(2)议论的作用:对于某个人或某件事做出一定的评价,主要是为了突出表现议论对象的特点和作者的观点。
(3)叙议结合的作用:作者在叙写生活中的例子后发表自己的看
法,从而突出文章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一课一法
体会课文论证方法的作用:
(1)对比论证:先列举生活中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
对比鲜明,具体有力地强调了真正的教养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尊重别
人这一观点。
(2)举例论证:列举生活中大量生动的例子,针对性强,富有浓
厚的生活气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论
教
养
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引出论题——教养
②_____论证、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第二部分
(第2~12段):
论述真正的教养
第三部分
(第13~18段):
论述优雅风度
列举有教养的表现——必
定①________别人尊重
举例
列举无教养的表现——在
外和在家的不同表现
③______论证对比
批驳人们对风度的
错误认识
反面论述养成风度
的基础——不应该
④_______他人妨碍
正面总结养成风度的
准则——尊重和智慧
⑤_______论证、举例
⑥_______论证对比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不敢mào rán( )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
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2)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bīn bīn yǒu lǐ(
),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dà fā léi tíng(
)——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3)他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
或者suí xīn suǒ yù( )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
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
hán yǎnɡ( )的人。
贸然
彬彬有礼
大发雷霆
随心所欲
涵养(4)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
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yī yì gū xíng(
),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愚蠢到了极点!
(5)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zì chuī zì léi( )。
(6)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kè shǒu( )时间。
(7)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
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zì chí( )?
(8)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jí qǔ( )有益的见
解。
(9)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jiǎo róu zào zuò(
),是出于无聊,是fù yōng fēng yǎ( ),是毫无意义
的niǔ niē zuò tài( )。
一意孤行
自吹自擂
恪守
自持
汲取
矫揉造作 附庸风雅
扭捏作态(10)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zūn xún(
)哪些准则?
(11)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zhēn yán(
)”,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12)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suí jī yìng biàn(
)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遵循
箴言
随机应变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总是像海绵吸水似的,汲取大量的富有生
命力的词语。
B. 坐落于庭院清阁的梅,总能穿过尘世喧嚣与繁华,自持一份冰
清玉洁。
C. 行走在斗转星移的人生之旅,切勿一意孤行,也勿相信一切人,
相信自己,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才是风雨人生路。
D. 东房房客是个饱学之士,为人谦和,气度不凡,真是个附庸风
雅的谦谦君子。
D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使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
斑羚一拨,年轻斑羚一拨。(删去“随着”或“使”)
B. 大型文化传承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掀
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把“关注”改为“报道”)
C. 今年四川企业“走出去”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其中投向“一带
一路”沿线的项目就约占40%左右。(删去“约”或“左右”)
D. 是否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是做到造型轻巧、色彩
协调、绘画富有诗意的前提。(删去“是否”)
B4. 仿照画线句子,在后面补写一句话,使整段话语意连贯。
如果说友谊是一棵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 照耀它的必定是
从心中升起的太阳课内精读
5. 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1)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愚蠢到了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
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直”一词加重语气,从反面强调了在家里不尊重家人的行为
是无教养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此类行为的批判。
“必定”一词表示肯定,强调了“有教养”和“尊重”之间的必
然联系,突出“尊重”的重要性,突出作者的观点,加深读者的
印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6. 课文第3~1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生活中大量生动细致的例子,具体阐述了
“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
属之间的表现”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②对比论证,
通过把无教养的表现和有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突出了“教养的
本质特点是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
于尊重别人”这一观点。 议论文阅读技法专练——分析对比论证的作用
①专门研究“穷人的哲学”的古先生说:“如果一个人一生
能坚守一个行业或一个地方,相信他会有所成就,在某个领域成
为德高望重之人。但是如果他不停地迁徙,或许会有更多的机会,
人生会有更多的风景。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好,两种人会各有所获。
但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使每个人都能面临更多的机会,如果你没
有去尝试,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潜能,不知道是否会有更好的前途。
”
②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对候鸟式生存的人来说,尽管
付出了动荡不安的代价,但他们却因此获得了许多发展机遇,有
了更多成功的希望。而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往往就是因为对动
荡不安的生活方式怀有深深的恐惧,才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
我们常常忘记自己也有一双“翅膀”,因而便老是在生活的“悬
崖”面前惊恐万状,踌躇不前。
(节选自《做一只生命的“候鸟”》,有删改)7. 选文第①段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这属于_________论证。
(2分)
8. 选文第②段先从_______面论证,后从_______面论证,其作用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4分)
道理
正 反
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突出论述了勇于候鸟式生存
的人的勇敢和可贵中考考点实训
议论文阅读模拟训练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 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
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
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
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
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
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
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
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
“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
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
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
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
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
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
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
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
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
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
”,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
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深知,“
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
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
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
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 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
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
“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
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
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看过的许多书籍都成了过眼烟
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
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
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
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紧密,
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
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
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23日,有删改)1. 下列准确概括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3分)
A. 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
千。
B. 阅读能使得人生具有独特意义。
C. 阅读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
法和途径。
D. 阅读能培养人们独特的气质,让人生气象万千。
A2. 下列对本文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选文第④⑤段对应的是第⑦段中的“阅读塑造丰盈的内心”这
个分论点;而第⑥段对应的是“阅读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一分论
点。它们属于一一对应的关系。
B. 选文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 第⑤段中武亦姝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
内在丰沛”的体现。
D. 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
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
B3. 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4分)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
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
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事例中士兵通过阅读丰富了精神生活,振奋了士气,具体
论证了本文“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
的中心论点。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九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名师导学
9* 精神的三间小屋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1. 议论性散文的特点: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以阐
述某个观点为中心)。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
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
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2. 议论性散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
(1)议论: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
深度。
(2)抒情: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的作用主要是反映社会生
活的精神方面,便于读者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一课一法
体会“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把握比喻论证的作用:
本文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式,增强了材料的形象性,使要阐述
的道理浅显易懂。
“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实际含义分别是:
(1)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使希望永恒在前。
(2)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3)完善自我,弘扬个性。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议论性散
文。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
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表现了关精
神
的
三
间
小
屋
第一部分(第1~6段):引出话题——对两句名言的感慨和
思考
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文章条理清晰,
结构严谨,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二部分(第
7~18段):分析如
何建立精神小屋
第一间:盛放着①__________的
小屋
爱和恨
第二间:盛放着②__________的
小屋
事业
第三间:安放着③__________的
小屋
自身
第三部分(第
19~20段):总结
发表议论:美好人性,健康人格
提出建议:④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修新舍,矗立
精神大厦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
的名言,人们往往会zì cán xíng huì( )……
不知累积至那种guǎng mào( ),需如何jī zǎn( )每
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2)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
总是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 ),便以位卑kuān
yòu( )了自己。
(3)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
jiān bù róng fà( )。
自惭形秽
广袤 积攒
可望而不可即
宽宥
间不容发(4)在某一个jīn gē tiě mǎ( )之夜,它们会无师自
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5)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
的鲤鱼yóu yì( ),那是你的大福气。
(6)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
压抑,xíng xiāo gǔ lì( )。
(7)无论一生遭受多少kùn’è( )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
光明大于暗影。
(8)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rú yǎng( )或反之的腐蚀作
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huī
xià( )持久的人质。
金戈铁马
游弋
形销骨立
困厄
濡养
麾下(9)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
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chōu sī bō jiǎn( ),
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10)否则,jiū zhàn què cháo( ),lǐ dài táo
jiāng( ),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11)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xiāng
dé yì zhāng( )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
的要决。
(12)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dū
nɑng( )过的。
(13)它纸糊的墙壁化为huī jìn( ),白雪的顶棚变作泥
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
世界。
抽丝剥茧
鸠占鹊巢
李代桃僵
相得益彰
嘟囔
灰烬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胃口大得令人惊骇。
B. 突然,那深邃辽远的宝石蓝的天空中,绽出了一团炽烈耀眼的火
光,划出一条弧形的漂亮的轨道,拖曳着一条极灿烂的光束,恰似一
条美丽的长翎,向着无穷的广袤天空悠然而逝。
C. 经过警方抽丝剥茧,历时五个月的辛苦工作,这场以招工招生
为由进行诈骗的案件终于真相大白了。
D.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日渐严重,
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D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
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删去最
后一句)
B. 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
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把“完成”
改为“实现”)
C. 在这次考察活动中,我们了解了有关许多湖光岩形成的科学知
识。(把“了解”改为“学习”)
D. 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做到排查在
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把“排查
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
前”)
C4. 仿照画线句子,在后面补写一句话,使整段话语意连贯。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
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一
个搜罗娱乐新闻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思想,留下一个小小的储
物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把自己的头脑 变成一本收录中外艺术大成
的作品集 却不给自己的幻想 留下一张薄薄的纸课内精读
5. 赏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6分)
(1)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
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
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小屋的美好和幸福,强调爱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从反面论述人应该保有自己的个性和思维,
不能随波逐流,丢失自己,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使得文章
文采飞扬。6. 课文最后两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最后两段主要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既总结全文,指出建立
精神的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又深化主题;采用排比句表
现作者对美好人性和健康人格的期盼,最后提出建议,希望大家
建立辽阔的精神世界。 议论文阅读技法专练——体会说理方式的表达效果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好看呢?先抛开内容不说,手法必须有变
化。最常用的手法有描写、叙事、抒情、说理等。如就单项技巧
而言,描写而不单调,叙事而不拖沓,抒情而不做作,说理而不
枯燥,文章就算做好了。但更多时候是这些手法的综合使用。变
化再多,基本的东西只有几样,概括说来就是:形、事、情、理、
典五个要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文章五诀”。
②正如一根单弦也可以弹出一首乐曲,只跑只跳也可以组织
一场体育比赛。但毕竟内容丰富、好听、好看的还是多种乐器的
交响和各种项目都有的运动会。所以无论哪种文体,单靠一种手
法就想动人,实在很难。一般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
五彩文章。试用这个公式来检验一下名家名文,无不灵验。范仲
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记”,但除用一两句小叙滕子京谪守修楼之事外,其余,“
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都是写形,“感极而悲”“其喜洋洋
”是写情,而最后推出一句震彻千年的大理“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形、事、情、理,四诀都已用到,文章生动
而有深意,早已超出记叙的范围。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从追
悼会现场说起,是形;讲张思德烧炭,是事;沉痛哀悼,是情;
为人民服务,是理;引司马迁的话,“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典。五诀俱全,如山立岸,沉稳雄健,生机勃勃。有人说
马克思的文章难读,但是你看他在剖析劳动力被作为商品买卖的
本质时,何等的生动透彻:“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
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具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
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
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在这里,“形”字诀
的运用,已不是一个单形,而是组合形了。可知,好文章是很少
单用一诀一法,唱独角戏,奏独弦琴的。
(节选自梁衡的《文章五诀》,有删改)7. 选文第②段在论证时,采用了什么写作结构?请做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选文中的画线句子采用了哪种说理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第②段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始用几句话概
括说明“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然后
用三个事例进行论证,最后用“可知,好文章是很少单用一诀
一法,唱独角戏,奏独弦琴的”进行总结。
采用了比喻说理的方式。把运用五诀中的一诀比喻成用一根单
弦弹一首乐曲,只跑只跳组织一场体育比赛,说明其单调。这
种说理方式的使用,生动形象,易于让读者明白只用五诀中的
一诀的弊端。中考考点实训
议论文阅读模拟训练
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
欧阳锡龙
①小的时候,每年寒暑假,我和哥哥都会跟着父母去田里种
庄稼。老两口一辈子都在土地上耕作,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哪
个季节收获哪样庄稼,样样门清。这也让我慢慢悟出一个道理:
读书就如种庄稼,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
②播下良种,才能有好收成。种庄稼,首先就要选育良种。
读书,同样需要有一种挑剔的眼光。优秀的书籍就像粒粒饱满健
硕的种子,能在人的心灵原野植下美好,生根发芽;相反,将时
间花在粗制滥造、内容廉价的书籍上,不仅于知识、德行的增长无益,还容易让心灵受到污染,得不偿失。古人讲,读书欲精不欲
博,用心欲专不欲杂。这里面的道理,不仅仅在于书需要“读透”
,更在于书需要“选好”。
③好的书籍,能将历史定格,变柔弱为坚强。“火把虽然下垂,
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这是我每次重读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一
个感受。它让我懂得,痛苦与幸福实际上是相对的。要想在精神上
保持富足,就需要不断超越简单的物质追求,并多加审视在不完美
状态下的生命意义与价值。曾有一段时间,我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
败,一度心灰意冷,但每每在空闲时读起这本书,浮躁的内心就能
平静下来,而孙少平永不服输的那种拼搏精神和永不气馁的那股韧
劲,也总能深深地感染我。合上书本,再反观现实,就能明白:生
命中的每一次挫折,不也是铺通前行之路的基石吗?更何况,只是
一时的挫折,与其埋怨,毋宁改变。一本好书,力量如斯。
④“要想庄稼种得好,还得力气下得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是站在田头观望别人播种,自己却不付出任何努力的人,
在丰收时节也只能远远地观望他人的成果。想要从书中汲取智慧,
就不能坐而空谈,更不能叶公好龙,而应该在书籍的“稻田”里,
与文字和思想为伍,或读,或抄,或默,或思,或悟。就好比播
种、除草、施肥、浇水等诸多农活,自始至终都付出汗水,才能
在丰收时收获喜悦。
⑤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一句话说得好:“善
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
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对于一本好书,如果只是生
吞活剥、生搬硬套,而做不到理性反思、融会贯通,就很难有机
会吸收书籍当中的营养,反倒可能让自己患上“厌食症”,损害
独立思考的能力。
⑥正如庄稼的成长会碰到风霜雨雪一样,阅读的过程,也往
往会遭遇困难,尤其是在阅读经典的时候。当时的语言习惯、思考方式,往往与现在有着极大差别,这样的“硬骨头”,要啃下来,
绝非易事。比如,大家都知道《资本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著作,放
在当下,也有很强的解释力,依然没有过时,但真正从头到尾细细
读过的人,恐怕并不多。其实,越是难读,越见勇气和毅力。读好
书、啃经典,就需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要知道,经典是
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结晶,是精神源泉,读经典的“大书”虽难,却
能让人终身受益。
⑦“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细细品味
父母种庄稼的朴素道理,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的
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A. 种庄稼时,选种、辛勤耕耘、经历风霜雨雪等过程和读书的过
程非常相似。
B. 好的书籍,会给人精神上的力量,如读《平凡的世界》,心灰
意冷的“我”变得平静,明白了挫折是前行之路的基石。
C. 种庄稼需力气下得巧,正如读书也要巧下工夫,讲究方法,才
能收获喜悦。
D. 阅读的过程一定会遭遇困难,这就需要勇气和毅力,读书虽难,
却能让人受益终身。
D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开篇从生活经验写起,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读
书就如种庄稼,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
B. 文章在分析论证观点时采用了并列式的写作结构,从选书写到
读书,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C. 文章第⑤段主要采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袁枚的话论证了读书需
要思考和融会贯通,要巧下力气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文章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使得文章内容更严谨,结构更完整。
B3. 文章主要采用什么说理方式?请概述出种庄稼与读书的共同之
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说理。①种庄稼,首先就要选育良种,正如读书首先要选
好书;②种庄稼,力气要下得巧才能有收获,正如读书要讲究
方法,才能收获生命的成长;③庄稼的成长会碰到风霜雨雪,
正如读书也往往会遭遇困难。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课 岳阳楼记名师导学
10 岳阳楼记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记”在写法上可以分为两类:
(1)一类是作者不直接说,或基本不表露自己的观点或感情状态,
而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例如《桃花源记》。
(2)另一类是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
“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属于第二类。文章技法
1. 品味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写作方式:
本文由叙事入手交代写作缘由,再借景物描写抒发“迁客骚人”的
悲喜情怀,巧妙地与“古仁人之心”做对比,自然地引出议论,抒
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揭示主旨。
2. 体会文章对比手法的作用:
(1)写阴景,抒悲情;写晴景,抒喜情。一明一暗,一悲一喜,
对比鲜明。
(2)“迁客骚人”悲喜的个人情怀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的对比,突出“古仁人”的博大胸襟,也为下文揭示主旨
做铺垫。
3. 文章骈散结合,语言凝练,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二、内容梳理(用原文语句填空,理清文脉)
《岳阳楼记》生动地描写了洞庭湖的雄伟景色及“迁客骚人”登
楼观景所触发的“悲”“喜”之情;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
贬抑了一般“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从而抒发了作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岳
阳
楼
记
叙述(第1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以及作记的缘由
议论、抒情
(第5段)
描写、抒情
(第2~4段)
描写洞庭
湖全景
空间:“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衔远山,吞长江,浩
浩汤汤,横无际涯
时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写暗景抒
悲情
写景:
抒情:“登斯楼也,则有③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满目
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淫雨”“阴风”“浊浪”“樯
倾”“楫摧”“虎啸”“猿啼”
去国
怀乡,忧谗畏讥
写明景抒
喜情
写景:“春和”“景明”“沙鸥”“锦
鳞”“岸芷”“汀兰”“皓月”
“浮光”“静影”“渔歌”
抒情:“登斯楼也,则有④___________
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者矣”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古仁人”的胸怀: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点明主旨: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__________
(2)百废具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横无际涯 _________
(5)前人之述备矣 __________
(6)连月不开 _______________
(7)日星隐曜 _______________
贬官。
同“俱”,全、皆。
同“嘱”,嘱托。
边际。
详尽。
指天气放晴。
光芒。(8)樯倾楫摧 __________ __________
(9)去国怀乡 __________
(10)春和景明 __________
(11)宠辱偕忘 ___________ _________
(12)古仁人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义词。
(1)和 政通人和 ____________
至若春和景明 __________
(2)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
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
倒下。 折断。
指国都。
日光。
荣耀。 一起。
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和乐。
和煦。
记载。
古代的一种文体。(3)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__________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
(4)空 浊浪排空 __________
而或长烟一空 _______________
(5)极 南极潇湘 ____________
感极而悲者矣 __________
(6)薄 薄暮冥冥 __________
如履薄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或 而或长烟一空 __________
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 而或长烟一空 __________
一碧万顷 __________
在洞庭一湖 __________
看。
景象。
天空。
消散。
至、到达。
极点。
迫近。
厚的反义词,厚度小。
有时。
或许、也许,表示委婉语气。
全。
一片。
整个。3. 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登斯楼也/微斯人
B. 此乐何极/南极潇湘
C. 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 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叹为观止
B. 前人之述备矣/筹备会议
C. 长烟一空/焕然一新
D. 把酒临风/身临其境
A
C二、 句子翻译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
来了。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阔无边,
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景色的变化无穷无尽。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
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心情,(放眼望去)满眼萧条景象,
一定会感伤到极点而悲痛万分。4.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
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
君主担忧。
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概括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以物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己悲”: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
者矣(4)描述“古仁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由“古仁人”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操而得出的论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抒写作者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内容理解简答。
(1)课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
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于是作者另辟蹊径以湖
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用湖的“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景物
特点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2)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的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
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意在与“古仁人之心”
做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
高尚情操。
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
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4)课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有何深远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神境界: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
深远意义:强调为人要有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
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
无私奉献。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全文既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又有精辟深刻的议论,还有惆怅
悲沉的抒情,将抒情、议论、写景自然地结合起来。
B.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
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
C. 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博大的胸襟。
D. 课文第2段开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描写洞庭湖:空间上
突出洞庭湖的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色多变。
B(2)下列对课文内容与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
章显志,点明主旨。
B. “微斯人,吾谁与归?”此句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
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 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课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
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C中考考点实训
课外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
司马光爱书
费 衮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①,然后端坐看之,或欲
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
其脑②。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
过,故得不至揉熟③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
浮图、老氏④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注释】①茵褥:被褥。②脑:书脑,即书脊。③揉熟:揉坏。
④浮图、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节选自《凉溪漫志》,有删改)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至于启卷/不愤不启 B. 藉以茵褥/属予作文以记之
C. 未尝敢空手捧之/浊浪排空 D. 汝当谨志之/志大才疏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每 至 看 竟 一 版 即 侧 右 手 大 指 面 衬 其 沿 而
覆 以 次 指 面 捻 而 夹 过。
3. 选文是司马光训诫儿子的一段话,其中能体现出司马光对书
有着怎样的态度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 /
/
①他担心书籍受到污损,体现出司马光对书的爱惜;②司马光的
语言和动作体现出他对书的尊敬。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 醉翁亭记名师导学
11 醉翁亭记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的辨别和理解: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
断的句子。
(1)用“也”表判断:“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
翁亭记》)
(2)用“者”表判断:“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
记》)(3)句末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
说》)
(4)用动词“是”表判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
“必”“谓”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③“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是没有任何标志,直
接由名词对名词做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
《赤壁之战》)
注意:判断句中出现在谓语前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做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
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做判断词,汉朝以后做判
断词的情况则开始增多。
一课一法
1. 体会文章融抒情、写景和叙事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的写法:
文章始终把山水风光的描写,游人活动的叙述以及个人感情的抒
发紧密地交融在一起,而以抒情贯穿始终,多种表达方式相融合,
创设了优美的意境。
2. 文章结构严谨,前有伏笔,后必照应:前有伏笔,后必照应是
《醉翁亭记》结构安排的特点,如开篇“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呼应文尾“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与前文的“暮而归”又恰成照应。文
章处处注意呼应和照应,使得全文内在结构经纬分明,严谨周密。二、内容梳理(用原文语句填空,理清文脉)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乐”字作为贯穿全文
的主线,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层层展开
记叙了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游人乐——
太守乐,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
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醉
翁
亭
记
第1段:点出
“乐”字
亭的环境: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酿泉——醉翁
亭(整体——局部)
名字由来:(太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
暗示主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与“乐
”)
第2段:山
水之乐
山间一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山间四时
春景:“③____________________”野芳发而幽香
夏景:“④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秋景:“⑤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
冬景:“⑥____________________”水落而石出
第3段:宴
酣之乐
滁人游:“歌”“休”“呼”“应”“往”“来”(动作欢快)
太守宴:“溪鱼”“泉酒”“山肴”“野蔌”(食物富足)
众宾欢:“射”“弈”“觥筹”“起坐”(活动热闹)
太守醉:“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神态欢乐)
第4段:太
守之乐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揭示主旨:“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与“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蔚然而深秀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2)峰回路转 _________________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之意不在酒 _________________
(5)云归而岩穴暝 ______________
(6)负者歌于途 _______________
(7)泉香而酒洌 _______________
茂盛的样子。
曲折、回环。
居高面下。
意趣,情趣。
昏暗。
背着东西。
清。(8)杂然而前陈者 __________________
(9)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_______
(10)太守谓谁 _____________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义词。
(1)环 环滁皆山也 __________
如鸣珮环 ____________
(2)谓 太守谓谁 ____________
太守自谓也 __________
(3)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__________
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
陈列,摆开。
离开。
为,是。
环绕。
玉环。
为,是。
命名。
秀丽。
茂盛。(4)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___________________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
(5)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_________________
临溪而渔 _____________
3. 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环滁皆山也 (环绕)/山肴野蔌 (菜蔬)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趣,情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托)
C. 野芳发而幽香 (花)/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凉,冷)
D.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尽兴地喝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遮
盖)
意趣,情趣。
意思。
居高面下。
靠近。
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开雾散
B. 四时之景不同/春和景明
C. 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其不意
D. 环滁皆山也/险象环生
A二、 句子翻译
1.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
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
荫。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为后文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2. 内容理解简答。
(1)文中极力渲染一个“乐”字,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太守之乐”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乐”作为主线贯穿全篇,从山水、禽鸟、游人、宾客、太守
五个方面来叙其乐,最后点出醉翁之乐,意在表现政治清明的社
会现实,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太守之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
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而喧哗”,太守颓然
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
与民同乐”。(3)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很注重动静的搭配,无论景与景、人与景、人与人,作者
都注意以一动辅以一静,静极生动,动极生静,相辅相成,相映成
趣。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结合“回”“
转”“翼”三个词语简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下文写“太守之乐”做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其管治的
地区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峰”和“路”都是静物,但作者用“回”和“转”化静为动,
形象地表现了泉流傍着山径的曲折蜿蜒之状;“翼”本是个名词,
作者却使它动化,把醉翁亭居高临下的飞动之势表现得栩栩如生。②“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与“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分
别叙写了哪两个场景?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众宾欢”和“太守醉”。这两个场景,一动一静,这种动静相
生相成之法,使画面既充满生机又不显得纷扰和杂乱,既极力渲
染了“乐”,又暗示了文章的主题。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醉翁亭记》是一篇散文,文章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
重点是写亭;第二部分,重点是写游。而贯穿全篇的却是一个“
醉”字。
B. 文章融情于景,既讴歌了滁州优美山水风景,又抒发了作者对
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
C. 文章开篇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既介绍了醉翁
亭周围的环境,又为写亭做了自然的铺垫。
D. 作者从多个角度写景,从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化之美、四季
变换之美等角度巧妙地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意境,使散文的意境绘
形绘声,山光、水色、人情、醉态并于一画,各具情致。
A(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
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 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
”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
州的政治清明。
C. 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
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人生态度。
D. 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
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C中考考点实训
课外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
喜雨亭记(节选)
苏 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
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
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
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
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
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
“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
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
忘耶?”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 志喜也/处处志之
B.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名之者谁
C. 民方以为忧/先天下之忧而忧
D. 商贾相与歌于市/负者歌于途
A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为 亭 于 堂 之 北 而 凿 池 其 南 引 流 种 木 以 为
休 息 之 所。
3.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喜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表达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与民同乐
的思想感情。
/ /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二课 湖心亭看雪名师导学
12* 湖心亭看雪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白描: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
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
生动的形象。
白描手法的作用:
(1)白描用于写人,只要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
使读者如见其人。
(2)白描用于写事,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3)白描用于写景,只要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
如临其境。
文章技法
1. 赏析课文的白描手法:文章采用白描手法写雪景,抓住景物的
突出特征,“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简洁概括,表
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2. 体会课文中对比手法的作用:“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极力渲染了空旷辽远的氛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极力突出景物的渺小。从整体到
局部的写景顺序,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含
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
3. 品味课文中叙事、描写、抒情的表达效果:
(1)叙事: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开头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和天气状况,中间交代了游踪——“到亭上”“及下船”,
并且记叙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2)描写:描写雪后西湖的奇景,湖心亭巧遇中人物的神态、动
作和语言描写。
(3)抒情: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作者与金陵客因
相遇而惊喜,因相处而畅快,因相别而伤感,更因天涯遇知音而
喜悦。
二、内容梳理(用原文语句填空,理清文脉)
《湖心亭看雪》以精练的笔墨,记叙了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经过,
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记叙了湖心亭的奇遇,
表达了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和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了人
生渺茫的慨叹。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湖
心
亭
看
雪
湖中雪景
叙事:交代看雪的时间、地点和天气
写景
全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
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
两三粒而已
亭上的人
叙事:相遇——相处——相别(志趣相投)
抒情:大喜——畅快——伤感(释然)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大雪三日 __________
(2)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
(3)余拏一小舟 ______________
(4)雾凇沆砀 ____________________
(5)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客此 __________
(8)及下船 ____________
下雪。
消失。
撑(船)。
白汽弥漫的样子。
哪能。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客居。
等到。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义词。
(1)一 上下一白 __________
长堤一痕 __________
(2)更 是日更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
(3)是 是日更定 __________
是金陵人 __________________
(4)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
完全。
数词。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还。
这。
判断动词。
消失。
与世隔绝。3. 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B. 是日更定矣/问今是何世
C. 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D. 独往湖心亭看雪/往来而不绝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上下一白
B. 及下船/及郡下
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日更定矣
D. 客此/迁客骚人
B
B二、 句子翻译
1.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独自到湖心亭看雪。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
一片。
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成了一个点,
和我像草芥那样渺小的一叶小舟,舟中两三个像米粒般大小的人
影罢了。4.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船夫自言自语道:“别说相公痴迷,还有和相公一样痴迷的人。
”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强饮三大
白而别
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2. 内容理解简答。
(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句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和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
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
,为下文做铺垫。
连用三个“与”字反复渲染和突出了天空、云层、山峦和湖水浑
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
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情的赞赏,从侧面烘托出作
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②
暗含了作者天涯遇知音的愉悦。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作者采用
了宽视野、远镜头,营造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连成一片,
白茫茫浑然难辨,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
B.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写出了宇宙的空阔与人
的渺小,表现了悠远脱俗的精神。
C. 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的作者,不停劝酒,作者被迫喝下三
大杯酒后赶紧离去。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深化意境,反衬作者痴迷
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C(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从听觉起笔,让人感受
到了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
B. 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
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
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C. 文章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
照。
D. 文章描写雪后奇景和湖心亭巧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
厌世之情。
D中考考点实训
课外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
卫 南 之 战
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②前
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王孝
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
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
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
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②云:报告。③生兵:新兵。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度将孤兵寡/寡不敌众
B. 今日进退等死/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不可计数
D. 大惊,自是惮泽/见余大喜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士 卒 知 必 死 无 不 一 当 百 斩 首 数 千 级 金 人
大 败。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 / /
他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三课 唐诗三首名师导学
13 诗词三首
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赏析:此句以宴席之精美来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茫然,
并与下句“停”“投”“拔”“顾”形成对比。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赏析:“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即将迈向自
己的理想;“冰塞川”“雪满山”比喻理想受阻。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赏析:反复、疑问的修辞和紧张急促的短句,表现了诗
人内心极度的迷惘与失落。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此句为本诗的主旨句,化用典故,体现诗人自信
乐观、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博大的胸襟。
诗人面对仕途中
巨大的打击,以
真实的笔触记录
了自己从怀才不
遇和仕途不顺的
茫然——对仕途
前程的期盼——
坚信理想能实现
的过程,表现了
诗人积极乐观的
情怀。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赏析:荒僻的环境侧面烘托出诗人无限的辛酸,也
流露出诗人长期被贬的愤懑心情。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赏析: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饱含感慨身
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新
事物必然会代替旧事物,表现出诗人对人事变迁和
仕宦沉浮的豁达豪迈的胸襟。
诗人在诗中不仅表达
了政治失意的愤懑,
而且表现出对生活、
对未来积极乐观和豁
达的态度。诗歌背诵 名句赏析 主旨理解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
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赏析:词人以超越自然的奇想表达他对现实人间的不满,
但急转直下,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
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赏析:此句运笔流畅,表面写对月圆人不“圆”的怨恨,
其实蕴含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赏析:词人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探求人生哲理。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突破时间的局限与空间的阻隔,共同欣赏这一轮明
月,表达了词人对一切经受离难的人们的美好祝福,表现
了他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水调歌头》这首词
的上阕把酒颂月,抒
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
归现实的思想过程;
下阕对月怀人,阐发
“月有阴晴圆缺,人
有悲欢离合”的人生
哲理。全词意境深远,
笔调委婉,表达了词
人对胞弟苏辙的无限
怀念,表现出他旷达
乐观的胸襟。名师导练
一、直接默写
1. 请把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默写完整:金樽清酒斗十
千,______________。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____。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行路难,__________,今安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巴
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玉盘珍羞直万钱 拔剑四顾心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多歧路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3. 请把苏轼的《水调歌头》默写完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二、理解性默写
1. 《行路难(其一)》中比喻人生路上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行路难(其一)》中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
就功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行路难(其一)》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激荡变
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行路难(其一)》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
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5. 《行路难(其一)》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一句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
失意与无奈。
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
之地边远,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懑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通过引用典故来表现岁月流逝,
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
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9.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比喻指出久遭贬谪的诗人想
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发展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
和友人共勉,且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的祝愿的词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水调歌头》中抒写词人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14. 《水调歌头》中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
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1.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的
诗句,分析其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尾句是疑问句,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巨大困
难:遭遇坎坷,突显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3. 透过《行路难(其一)》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行路难(其一)》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
诗人愉悦的心情。
B. 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
中的艰难险阻。
C. 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 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着地追求理
想,积极乐观的诗人形象。
A5.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
来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
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怀旧空吟闻笛赋”——对亲旧凋零的伤痛悼念、人事全非的怅
惘 ;“到乡翻似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诗人
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诗人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7. 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错
误的一项是 ( )
A. 首联中的“凄凉地”“弃置身”这两个词语,暗含诗人长期谪
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 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
情。
C. 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8. 《水调歌头》一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指出下列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1)“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主要是向读者陈述写这篇词时的心情、地点,交代写作的原因。
不能和
亲人团聚的惆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
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
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了思念亲人的感
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表达亲人不能团聚
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
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
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
A中考考点实训
古诗文默写模拟训练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1分)
2. __________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
一)》](1分)
3.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乎!(范仲淹《岳阳楼记》)(2分)
4. 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引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
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千里共婵娟
金樽清酒斗十千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5. 请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4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十四课 故 乡名师导学
14 故乡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常见的描写人物的
方法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一课一法
对比手法: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它通常将不同事物
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
的艺术统一体中,加以对照,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
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也加强了文章的艺术
效果和感染力。
分析课文中对比手法的作用:
对比手法 作 用
环境的对比 揭示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益破产的社会现实。
闰土的前后对比 揭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农民日益悲惨的命运。
杨二嫂的前后对比 她的变化说明了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
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我”与闰土关系的
对比
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及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闰土和杨二嫂的对比 文中用杨二嫂的自私刻薄衬托了闰土的纯朴善良。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故乡》以“我”回到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20多年
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
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
者改造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
三个部分:
故
乡
第一部分(第1~5
段):回故乡
所见萧索的景象
所感卖屋的悲凉
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渲染悲凉气氛,
为下文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6~77
段):在故乡
忆少年闰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小英雄
勇敢聪明、活泼可爱、热情开朗
见中年闰土:③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木偶人贫穷困苦、迟钝麻木
睹杨二嫂: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小市民
尖酸刻薄、庸俗势利、自私贪婪
第三部分(第78~88段):离故乡——“我”的感受是⑤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痛苦、失望、
希望、憧憬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yīn huì( )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
近横着几个xiāo suǒ( )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2)这jì sì( ),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
重。
(3)这畜生很líng lì( ),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
(4)我è rán( )了。
(5)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bǐ yí( )的神色,仿佛chī
xiào( )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阴晦
萧索
祭祀
伶俐
愕然
鄙夷
嗤笑(6)我一面yìng chou( ),偷空便收拾些行李,这样的过
了三四天。
(7)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shì miàn( ),躲躲闪闪
……
(8)我和母亲也都有些wǎng rán( ),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9)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gé mó( )起来……
(10)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
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
苦zì suī( )而生活。
应酬
世面
惘然
隔膜
恣睢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我愕然地抬起头,正好对上他那双波澜不兴的紫眸,那种紫色,
仿佛水晶一般透明。
B. 信念是在远方闪烁的灯,它在你奔走在幽暗阴晦的山野小径上
时给你指点方向;信念是在耳边鸣响的号,它在你懈怠于疲惫困
顿的旅途中时给你以力量。
C. 成乐高铁一旦开通,那么在乐山,水运的顺畅与高铁的快捷相
得益彰,这将大大提升乐山经济发展的速度。
D. 面对小区保安的盘问,作案后的小偷义愤填膺,反应相当激烈,
然而,在铁证面前不得不束手就擒。
D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保留现有水源的基础上,杭州将逐步形成以千岛湖为主,钱
塘江、东苕溪为辅的多水源供水,从而提高居民的用水品质。(在
“多水源供水”后加“的格局”)
B. 如何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人口增长速度,保持人类与
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摆在一些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把“减少
”改为“减慢”)
C. 数学老师运用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增强了
安全意识,还学会了计算方法。(把“增强”改为“提高”)
D. 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
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删去“
为基础”)
C4. 压缩下列语段,不超过45字。
一到秋天,森林里又换了一番景色。落叶松和各种阔叶树的叶子
变成深浅不同的黄色。有些树的叶子都变得火一样红。不落叶的树
显得更苍翠了。秋风摆动树林,哗哗的声音好像海边的浪涛。各种
山果子都熟了:榛子、野枣、山里红、山葡萄……说也说不完。松
鼠忙起来了,它不停地把山果子搬进树洞里去。东北的森林,十月
就飞雪了,松鼠不得不早做准备,好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来到森林,树木的叶子颜色美丽,各种山果子都熟了,松
鼠忙着储备果子。课内精读
5. 赏析课文中精妙的句子。(6分)
(1)“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
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
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这句话中“手制的偶像”指的是什
么?为什么闰土的愿望“切近”,而“我”的愿望“茫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来“我”对故乡的记忆是美好的,但又觉得美好的未来是渺茫
的,以至于眼前的影像模糊起来。
“手制的偶像”指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闰土崇拜神鬼的偶
像,态度虔诚,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好起来,这种愿望是“切
近”的;而“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我”的希望是让后辈过上
幸福的生活,实现这一希望是艰巨而且漫长的,因而“我”的愿
望是“茫远”的。6. 课文最后再次描写海边奇异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文结尾“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
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句采用
了什么表达方式?如何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上:呼应上文;内容上:表达了“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
憧憬。
作者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在这个充满哲理的结尾中,作者把
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
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
“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就能创
造新生活。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踏出希望之路的信心。小说阅读技法专练——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我的心忽然感到无比欣慰。我们常常行进在布满漩涡、处处危
险的浊流中,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却让我仿佛在浊流中看到了一股
清泉,这股清泉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甘甜,让我看到了人间最美
好的那一面!这份童真与善良我曾经是那样的熟悉,而现在又是如
此的陌生。
(节选自陈敏的《童真》,有删改)8.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段中的画线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比喻、对比的修辞方法,把危险和世俗比作浊流,把孩子
的童真与善良比作清泉,把浊流与清泉做对比,表达了“我”对
孩子的童真与善良的赞美之情;“我”从这股“清泉”中感受到
了甘甜,突出了童真的难能可贵。“先生,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门口站着的美女微微躬身发
问。
“问我吗?”被称为先生,刚子有点心虚。
美女笑得很含蓄,说:“是的,先生。”
简直受宠若惊了,刚子赶紧挤出一丝笑,说:“我给我媳妇汇点
钱。我在工地干活,她在农村老家……”刚子还想多说几句,美
女已经将一张薄薄的纸片儿交到刚子手中。“先生,这是您的排
号,请等叫号后,到7号窗口办理。”美女再次躬身,并做出一个
优雅的手势。
银行大厅里很暖和,与屋外的阴冷截然不同。刚子环视四周,
也没发现空调。也许是快下班了,大厅里的顾客并不多,各忙各
的,安静有序。
(节选自赵春亮的《不明白》,有删改)9. 选文最后一段的画线句子写到“大厅的暖和”和“屋外的阴冷
”,这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厅里的暖和”与“屋外的阴冷”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
银行环境的舒适,又写出了刚子受到优待和尊重时内心的温暖
和幸福。中考考点实训
文学类文本阅读模拟训练
奶奶的第一次合影
陈 敏
①奶奶一生有两个忌讳:照相和过生日。她认为照相会吸走
人的精气,过一次生日就会折寿半年。她将这一理念坚持了一辈
子,于是,我们做晚辈的,都尽量顺着她,不为她庆生,也不为
她照相。尽管我曾偷拍过她几次,但终因怕她知道了不悦,也一
直没让她看。她低调对待生命,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她的任何
印记。
②奶奶很上相。她坐在屋檐下剥玉米,银白色的头发贴在脑
后,身材瘦削,穿着一件灰蓝色的长对襟衣,那模样本身就是一幅水墨画。我一直想给她拍张彩照,等她百年之后使用,毕竟,她
已年过九十了。但她从不配合,我的想法一直未能实行。
③年过九十的人几乎是风里的一盏灯。
④入秋的那场雨下过,天气“呼啦”一下就凉了。奶奶的老毛
病气管炎犯得很准时,年年秋后如期而至。奶奶尽量压低喘息声,
但咳嗽声还是传了过来,一阵一阵的,将她的身子压得越来越低,
让她的脚步更加蹒跚。
⑤门外的那棵油桐树叶黄了,秋雨过后,“啪啪”地往地上落。
“叶落归根了!”奶奶嘴里嘀咕一声,缩了缩身子,弯着腰回屋里
了。奶奶怕风吹,就待在黑洞洞的屋子里不出来,有时,看半天没
动静,喊她几声,她才应一声。
⑥转眼冬天来了。父亲打来电话,声音大得可怕,简直是吼,
说:“老房门前被画了白线,有高速公路要从门口过,这叫人咋活
呀?”
⑦这是很多农民当下面临的一个难题,谁也没办法。我还一直为我们家地处偏僻地带,不会被现代化设施骚扰而得意呢,没想
到还是没躲过拆迁这一劫,想着想着,头就大了,跟老板请了假,
回去看看。
⑧院子里依然静悄悄的,只是房阶下三米以外的地方醒目地
画了一条白线。那棵高高挺立的油桐树首当其冲,白线就画在它
的根部。
⑨那条白线就像一道符,在太阳的光里显得阴森而恐怖。耳
后,一阵急促的喘息声传来,回头看,是奶奶。
⑩奶奶今天显得很精神,她将头发梳得光溜溜的,走出她“
宅”了许久的屋子,微笑地看着我说:“二丫,你知道不,咱家
门前的这棵油桐树是你爷爷盖房时栽的。你爹才7岁时,你爷爷蹬
脚走了,他走时树才有碗口那么粗。”
⑪我只知道吃从树上掉下来的油桐籽,却从不知道这棵树竟
然有这么长的历史。它现在粗得我一抱都搂不严。 ⑫奶奶说后,用手捋了捋头发,又说:“过不了几天,这树
就要被砍了,咱们的老屋和院墙肯定也保不住了。二丫,你给我照
张相吧,我要和树连同这老屋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也该到头了。
”我的眼泪竟然“哗”地落了下来,拿相机的手颤抖得厉害。
⑬奶奶端端地站在油桐树下,望着我,脸上透出少有的光。
透过被泪水模糊的眼,我看了看镜头里的奶奶,使劲地摁了快门。
奶奶看了看相机里的照片说:“我不敢看了,收起来吧,也不知道
你爷爷敢不敢看。”她颤颤巍巍地走回了屋里。
⑭一年后,奶奶和那棵老油桐以及老屋永远地待在了一起。
(有删改)1. 根据文章第①段的内容,用两个词语概括奶奶的性格特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中多处提到油桐树,请说说油桐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迷信和固执。
①油桐树贯穿文章的主要情节;②推动情节的发展,油桐树是
爷爷栽下的树,对奶奶来说有特殊意义,它将被砍倒,奶奶才
主动提出要照相,才有了第一次合影;③以老油桐树的形象来
衬托奶奶的形象,突出奶奶对爷爷的怀念和对家的热爱。3.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的画线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说以《奶奶的第一次合影》为题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那条白线比作一道“阴森恐怖的符”
,表现“我”面对拆迁惊慌、无奈的心态;也说明拆迁给“我
”的冲击之大,因为爷爷栽的油桐树即将消失,奶奶也即将逝
去。
①设置悬念,“第一次”合影是什么情况,和谁“合影”,这
些悬念吸引读者继续阅读文章;②“合影”二字点出贯穿全文
的线索“照相”;③“第一次合影”是全文的核心内容,揭示
作品的主旨,表现了奶奶对爷爷和过往生活的深切怀念以及对
家的热爱。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十五课 我的叔叔于勒名师导学
15 我的叔叔于勒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1. 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 理清小说情节各个部分的作用:
(1)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2)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
格;(3)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4)结局:深化主题,留
下思考。3. 记叙的顺序一般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4.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
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的叙述方法。
其作用是: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性格、补充背景材料,使
人物形象生动完整,突出其某个性格特点,或交代细节,深化主题。
一课一法
课文中两处插叙的作用:
(1)第一处插叙:补充交代于勒去南美洲前后的情况,揭示了“
我们”全家急切盼望于勒的原因,展示了全家从怕于勒到盼于勒的
变化,对比鲜明,突出人物形象。
(2)第二处插叙:交代二姐的婚事,既生动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深化主题,又能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对比手法,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
画人物的心理世界,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
然不同的态度,刻画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因贫穷而兄不认弟的触目
惊心的惨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
系。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我
的
叔
叔
于
勒
开端:盼于勒
家里生活①________,母亲内心②________
家人衣着③________,父亲的话④__________
拮据 痛苦
整齐 永不变更
发展:赞于勒
插叙往事,于勒挥霍家产时父母的态度是⑤__________
引用书信,于勒经商发财时父母的态度是⑥__________
惧怕憎恨
奉为福星
高潮:遇于勒
⑦_______描写揭开于勒事实上穷困潦倒的真相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明父母的深恶痛绝
外貌
语言、动作、神态
结局:躲于勒
景物描写衬托家人⑨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回航改船躲避于勒
失望、沮丧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 )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2)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zhàn qiáo(
)上去散步。
(3)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zāo tà( )钱。
(4)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yǔ
rì jù zēng( )。
(5)对于叔叔回国这桩shí ná jiǔ wěn( )的事,大家
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bié
shù( )。
拮据
栈桥
糟蹋
与日俱增
十拿九稳
别墅(6)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zhèng zhòng qí shì( )地
带着两个女儿和nǚ xu( )向那个衣服lán lǚ( )
的年老水手走去。
(7)我也duān xiɑng( )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
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8)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gōng wéi( ),一
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
(9)听说他在那边kuò chuò ( )过一个时期,可是您
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10)我父亲脸色早已shà bái( ),两眼呆直。
郑重其事
女婿 褴褛
端详
恭维
阔绰
煞白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不再去违心讨好,不再有刻意恭维,不求人,不必屈就妥协,
无须逢迎献媚。岁月老了,心却逐渐丰厚,是该做回自己的时候
了。
B. 也颇有那种虚假的傲气,总愿意掩饰自己的贫穷,假装阔绰。
C. 《财富》杂志说,近30年来新成立的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经接
近一万亿美元,而这个资产总量还在一天天地与日俱增。
D. 人群中挤攘了一下,一个梳着童花头的男孩子跑过来,郑重其
事地把一块钱放进了捐款箱。
C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既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
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递,又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
准。(后三个分句改为“既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
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递,又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
B. 与《舌尖上的中国3》第一集的原画面相对比,该片涉嫌抄袭的
镜头不少于十多处。(删去“多”)
C. 3月30日,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县领导出席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动员大会。(把“其他县领导”改为“县其他领导”)
D. 南平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把
“加快”改为“加强”)
D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海底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海洋生物是这个神奇世界的缔造者,
人们只有不断地探索才能走进这个神秘莫测的世界。比如一只海星
模样的动物挥舞着五条长长的手臂游过来,它看上去没有头也没有
眼睛,但事实上每条手臂都遍布着“眼睛”,全身就是一只巨大的
复眼。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说,他们在研究一种被称为“海蛇
尾”的动物时,偶然发现它身体表面由碳酸钙构成的骨板是由许多
极为细小的凸透镜构成的。这些微小透镜就组成了一只可以看到四
面八方的复眼,与昆虫的复眼相似,对它躲避天敌非常有用。所以
说,美丽的海洋生物是神秘的,是令人无比迷恋的,我们在认识它
们的同时,同样应该留心它们身上蕴藏的秘密。(1)请用简明的文字概述“海蛇尾”的特点和功能,不超过3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海洋生物”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
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表遍布的细小凸透镜,组成了一只巨大的复眼,有利于其躲
避天敌。
大自然造就了神奇美丽的海洋生物,它们就像藏在深海中的宝
藏,蕴藏着无穷的财富,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追寻。课内精读
5. 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反映
了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赏析课文中精妙的句子。(9分)
(1)“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
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变化是因为于勒经济状况的变化:于勒发财时
奉为福星,急切盼望;于勒贫穷时深恶痛疾。揭露了资本主义社
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
腐败。
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揭示了菲利普夫妇急切盼望于勒回来,幻
想发财的心理,与下文躲于勒形成对比,刻画了人物势利、奉金
钱至上的特点。(2)“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
很有趣。您知道这个家伙的底细吗?’”结合加点词语赏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
叔。’”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菲利普为了不被船长发现他的用意,更害怕船长知道他和于勒的
关系,只得东拉两扯,但又急于想转入正题,“最终”一词含有
一种按捺不住的急迫,从中表现出他的虚伪与无情。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人物的关系,强调了于勒与“我们
”的血缘之情,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
和对父母亲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作者对菲利普夫
妇辛辣的讽刺。小说阅读技法专练——品味插叙的作用
谢谢,你拉得真好
青水螅
①和朋友一起外出,在天桥上遇见了一个少年在卖艺。
②少年一身破旧的衣服,肩上的小提琴也很破旧,他的脸上一
副麻木的表情,身前的盆子里散落着几枚硬币。我不知道他努力演
奏的是什么音乐,但是我能清楚地分辨出,他的技艺并不高超。
③我掏出钱包,想同样丢下几枚硬币。朋友阻止了我的举动,
拉着我站在那里倾听起来。少年的眸子显露出一丝生气,琴声也不
再那么枯涩。一曲奏罢,朋友对少年鞠了一躬,掏出几张人民币放
在盆子里,对少年说了句:“谢谢,你拉得真好。”我清楚地看到,
少年的眸子里有亮晶晶的东西滑落。 ④朋友是个小有名气的小提琴家,他怎么会赞扬如此蹩脚的技
艺呢?和朋友离开天桥后,我问起朋友刚才的举动。朋友叹了口气
说:“这个孩子像极了当年的我。”于是,朋友对我讲了这样的一
个故事。
⑤在他在读高中的时候,决定报考音乐专业,但贫寒的家境在
为他买了一把便宜的小提琴后,根本无法把他送到辅导学校去学习
小提琴。为了筹集自己的学费,他带着小提琴,用他那蹩脚的技艺
在天桥上卖艺。天桥上人来人往,偶尔有好心人丢下几枚硬币,伴
随着的是怜悯的目光。本就有些自卑的朋友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严重
的打击,他感觉到他的技艺逐步下降,他的行为是对艺术的一种亵
渎。有很多次他都想跑回家,发誓再也不去卖艺了。
⑥有一天,在他卖艺的时候,有位老人站在他的旁边静静倾听。
在临走的时候,老人对他鞠了一躬,对他说:“谢谢你,你拉得真好。”朋友第一次感觉到了尊重,感觉到了对艺术的尊重,对人的
尊重。从那以后,朋友在外出卖艺的时候,再也不是以自卑的心态
去演奏,而是倾注了所有的热情,用心去演奏,技艺也不断提高。
⑦“后来,我读了大学,却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位老人。”朋友
对我说,“时至今日,我一直都在感激这位老人,是他告诉我,尊
重远远比廉价的怜悯更为重要。”
⑧我深深地被打动了。是啊,对于一个落魄的人来说,尊重远
远比廉价的怜悯更为重要。
(选自《传承》,有删改)7. 文章的第⑤⑥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插叙。补充交代了“我”朋友对天桥上的少年说“谢谢,你拉
得真好”的原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尊重比廉价的怜悯更重
要;使行文有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 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无意中
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
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
什么?
②母亲是生我时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备受疾病的折磨,今
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长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
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儿
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③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
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
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
做错了什么一样。 ④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
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睛歇一歇。”我答应着,拉
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
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⑤母亲惊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
她说。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节选自王晓明的《躺在母亲身边》,有删改)8. 文章第②③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插叙。这两段补充交代了母亲生病的原因,以及母亲生病时仍
常年一个人忙里忙外、默默承受疾病折磨,最后积劳成疾却遭
受家人抱怨的事实。这样写能使母亲的形象更加鲜明,文章内
容更加充实,中心更加突出。中考考点实训
文学类文本阅读模拟训练
最暖心的事
[美国]鲍勃·布劳顿
①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
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
还有的人自命不凡。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②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约
车的电话。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
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③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时30分。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
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
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
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
手呢。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④“等一会儿。”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我听到屋
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
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
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一个
20世纪40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
然后又回头搀扶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表示感谢。
⑥“这没什么。”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
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⑦“你真是一个好人。”她感激地说道。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
……”
⑧“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我答道。
⑨“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
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麻烦去圣洛安敬老院。”
⑩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
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
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
⑪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
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
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
楼,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经过一个居民区
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我将车子在一个
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
舞蹈指导老师。有时,她会让我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
⑫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
我累了。走吧。”
⑬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
人员正在等着我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
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
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
⑭“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我。
⑮“不要钱。”我答道。
⑯“你也要养家。”菲奥娜说。
⑰“还有其他客人呢。”我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
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我。“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小会儿快乐
的时光。”她说,“谢谢你。” ⑱我最后握了握她的手,然后走向暗淡的晨曦。我的身后响
起了关门的声音。这是一个即将结束的生命发出的声音。一路上,
我在想,如果今天带菲奥娜太太的是一个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的司机,
如果我在公寓楼前按一两声喇叭后就把车开走,又会是怎样一种情
形呢?
⑲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
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1. 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抓住关键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故
事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第段,仔细揣摩并分析菲奥娜太太经过城里这两个多小时
的心理感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母亲节深夜开车送一个即将告别生命的老人到敬老院
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或:送她到她想去的任何地方),最
后到达目的地,不收她的出租车费,还给了她一个拥抱,她感
到很快乐,“我”也很温暖。 (或:“我”开车送一个即将告
别人生的孤寡老人到敬老院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并且不收
费,使她感受到了生命最后时刻的温暖)
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眷念和对生命的不舍。3. 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关于老太太的两处
细节描写,简要分析这些细节的丰富内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题目为“最暖心的事”,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暖心”的理
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对老太太的外貌(肖像)、神态作了细致描写,写老太太穿
戴过时、花哨,以及沉浸在过去的美好回忆中的神态(或:“
默默凝视”的神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太太热爱生活(或:
爱美),对年轻时代美好生活的眷恋(或:怀念),表达了作者
对老太太的怜悯、欣赏和爱心。
示例一:菲奥娜太太在生命结束前得到了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关
怀和帮助,她感到快乐和温暖。
示例二:“我”帮助了一个生命即将结束的老太太,“我”感
到温暖。5. 读罢此文,你在为人处世或者对人生的认识方面产生了哪些感
悟?请用凝练的语言写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对待弱势群体要友善、有耐心。
示例二:在生活中多做一些“微不足道的能帮助人的小事”,
也许会给别人带去很大的温暖。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十六课 孤独之旅名师导学
16* 孤独之旅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②为下文做铺
垫;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深化作品主题。一课一法
体会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 作用
鸭群
“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
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
突出划船赶鸭子的速度很快,烘
托了父子俩对前途感到茫然无助
的心情。
“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
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
”
以鸭子“无家”“漂流”及对唯
一的小船的依靠烘托出父子俩此
时孤独、恐惧、无依的心理。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
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
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
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
光。”
以鸭子的成长象征着杜小康的成
熟,深化了小说主题。
芦苇荡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
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芦荡如万重大山围
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
”
渲染了空旷气氛,衬托出主人公
内心的恐惧和害怕。
暴风雨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
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四下里,一片呼呼
的风声和千万枝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孤独之旅》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放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
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
刻意味。课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是在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
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文章明线与暗线交相辉映,互相衬托。
孤
独
之
旅
背景:家道中落,失学放鸭
开端:①______________——茫然、恐惧、恐慌(逃避)离家放鸭
发展:芦荡放鸭——②__________________(面对)孤独,不再恐慌
高潮: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挑战)风雨寻鸭 勇敢、坚强
结局: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成熟)鸭子下蛋 长大了,坚强了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油麻地jiā dǐ( )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
(2)他对杜小康带着哭腔的请求,zhì zhī bù lǐ( ),
只是不停地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儿赶向前方。
(3)杜雍和现在只是要求它们向前游去,不停顿地游去,不肯给
它们一点儿mì shí( )或xī nào( )的可能。
(4)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kōng kuàng( ),因此,这
叫声既让人觉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奋。
(5)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liáo dòu( )一个少年的心思。
(6)此时,热气与chuī yān( ),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
家底
置之不理
觅食 嬉闹
空旷
撩逗
炊烟(7)鸭们十分guāi qiǎo( )。
(8)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chān zá(
)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儿嗅着。
(9)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qū chú( )杜小康的恐
慌。
(10)第二天,父子俩登上芦苇滩,找了一个合适的地方,用lián
dāo( )割倒一大片芦苇,然后将它们扎成把。
(11)不一会儿,暴风雨就xiē sī dǐ lǐ( )地开始了,
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12)然而这群平时很wēn shùn( )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
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13)一样的芦苇,一样chóng chóng dié dié( )无边
无际。
乖巧
掺杂
驱除
镰刀
歇斯底里
温顺
重重叠叠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群山都落在脚下,显得空旷高远,高得可以同月牙儿拉手,同太
阳亲脸。
B. 勇敢的海鸥,乖巧的驯鹿,还有善良的蜘蛛夏洛,它们让那些
原本苍白单调的梦境美好得如同一个个精致的蝴蝶标本。
C. 我想告诉你:要笑就笑个痛痛快快,要哭就哭个歇斯底里。想笑
就笑,想哭就哭,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活出真正的自己,做你自己。
D. 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就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
得极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要学会置之不理,淡然待之。
D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
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B. 首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的三艘军舰
和几十名特种兵,将进行登舰检查、与海盗火力对抗、保护相关海
域通行船只的通行安全等活动。
C. 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参加中考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D. 作家莫言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 将民间故事和历史事实融
入小说创作并取得杰出成就,被评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A4. 根据下面的材料,给“播客”下个定义。
播客的英文名称为Podcast,我们将播客简单地视为个人的网络广
播。播客作者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其录制的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
到互联网上,通过专门的软件与便携播放器实现播放,从而与广大
网友分享。网友不必实时接收,也不必端坐在电脑前,可将节目下
载到自己的播放器中,随时随地收听收看,自由地享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播客是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以供
分享的个人网络广播。课内精读
5. 从描写手法等角度赏析下列句子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6分)
(1)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
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
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
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的明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环境描写和运用反复、比喻的修辞方法,极力渲染了环境的
恶劣,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杜小康找鸭群、与父亲走失、
经历磨难做铺垫,又烘托出杜小康坚强勇敢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雨过天晴、月亮明亮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杜小康经历暴风
雨找到鸭群后的兴奋和感到自己忽然长大后的欣慰。6. 课文中杜小康经历暴风雨,找到走散的鸭子后,反而哭了。他
为什么哭?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暴风雨中追赶鸭子这样艰辛的生活不是他这个年龄的人应该承
受的,所以委屈而哭;②他经历了这样的磨难,觉得自己忽然长
大了,坚强了,所以激动得哭。小说阅读技法专练——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好人的成本
马 德
①去年盛夏的一天,一丝风也没有,天闷热得厉害。 街道上,
行人寥落,车辆仿佛也耐不住这火烧火燎的热,箭一般穿梭着。
②午后刚过,先是有一阵劲风刮来,接着,豆大的雨点便噼里
啪啦砸了下来。这雨多少有点猝不及防。街两边的摊档立刻忙乱了
起来,大家都急着收摊,谁也顾不上谁。正准备打车往单位赶的他,
见路边有一个衣服摊还没有拾掇完,便赶紧跑过去帮忙。这是一个
女人的摊位,女人正忙乱而惊慌失措地收拾着。“大姐,我来帮你。
”他喊了一嗓子。女人几乎连看都没顾上看他一眼就点了点头。他
利落地把挂在衣架上的衣服摞在一起,又利落地用塑料布包裹起来。还有一个小女孩,也跑前跑后地忙着。倒是女人颇为吃力,她
把衣物整理在一起打包的时候,甚至用上了膝盖和下巴。着急也不
至于这样吧,他觉得有些蹊跷。待女人转过身的时候,他发现,女
人只有一条胳膊,而另一条被雨淋湿的空袖管,此刻正紧贴在上衣
的前襟上。
③他的心中立刻升腾起一种悲怆的责任感。他加快了速度,当
更加密集的雨到来的时候,所有衣物都已经装好并放置在一旁的农
用三轮车里,就连布篷、铁架等零散的东西,也都归置到了背雨的
地方。
④大家都湿透了。雨水顺着发梢流下来,模糊了他的眼睛,他
抹了一把,四下环顾,见一切都收拾停当了,就和女人打招呼,说:
“大姐,我走啦。”女人拉着女孩的手,眼中满浸着泪水,嘴唇哆嗦着,似乎要说什么,但说不出来。他看着女人紧贴在衣襟上的空
袖管,也苦笑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⑤与她们告别后,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毕竟,今天这个在生
活的艰辛中挣扎的女人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刚走了没几步,那个女
孩气喘吁吁地追上了他,女孩说:“叔叔,妈妈说,你是一个好人!
妈妈下岗半年以来,你是第一个肯帮助妈妈的陌生人。谢谢你,叔
叔!”说完后,女孩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⑥你是一个好人!坐在出租车中的他反复地默念着这句话。他
回想着刚才所做的一切,他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好人,需
要付出的,其实,并不是很多。车窗外,雨停了,迎面吹来了一股
清凉的风,远处一条彩虹横架空中,是那么的美丽。
(选自《高中生之友》,有删改)7. 文中第①段的环境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突出了景物的什
么特点?这处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中多处写到雨,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中第⑥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张、比喻、拟人。突出了天气的闷热。作用:交代了故事发
生的时间、背景,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出女人悲苦挣扎的形象特点,衬
托出他善良高大的形象。
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明亮轻快的气氛,烘托他帮助人后愉悦
的心情,突出他善良的品质和乐于助人的好人形象。中考考点实训
文学类文本阅读模拟训练
路灯下的身影
①父亲是一名工人,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但父亲用他的双
手为我撑起了一片天,一片阳光明媚的天。
②一次,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舞着,寒风放肆地呼啸着。“
当——”已经12点了,早已疲倦的我伸着懒腰,这么晚了,爸爸
还没有回来,我焦躁地拉开了书桌前的窗帘。大雪被寒风吹得乱
舞,迷蒙了我的双眼。小街上的路灯还亮着,我忽然看见路灯下
有个人影在徘徊,这身影是如此熟悉,真是太熟悉了,像爸爸,
太像了,可是爸爸不是去朋友家做客了吗?那身影突然停了下来,仰头朝我的小阁楼上望着。
③是爸爸,是他。他似乎在不停地咳嗽着。我的心里不禁一颤,
明白了许多。爸爸的老毛病又犯了,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为了给
我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他每天晚上总说去拜访亲戚,而那只是他
的托词罢了,也许他每天都在这昏黄的路灯下徘徊。腊月里的天冷
得让温室里的我都缩手缩脚的,更何况是街道上的爸爸呢?而且他
的身体又那么差……
④我的眼睛湿润了,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儿,我强忍着不让它流
下来。外面的雪似乎又大了起来,爸爸还在灯下徘徊,他不停地咳
嗽着,咳得很厉害,我只看见他的肩膀在不停地颤抖着。他搓着手,
跺着脚,终于,他难过地蹲下了身子,很艰难地。我的泪顿时像断
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滴,我拉开了窗户,朝着街道上喊:“爸爸,爸爸……”我哽咽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觉得心里好乱好乱。
爸爸艰难地站起来,冲我尴尬地说着:“爸爸酒喝多了,蹲在这
歇一会儿,不早了,你也该休息了。”
⑤我抓起爸爸的外套便往楼下奔,朝街道上跑去,我哭,不
停地哭,冷风不禁让我连打了几个冷战。爸爸心疼地跑过来,搂
着我说:“别着凉,以后爸爸一定早点回来。我那朋友真是太热
情了,不停地让我喝酒……”他还在说着什么,我没有在意,只
觉得那些飞舞的雪花好美好美……
(选自江苏中考作文,有删改)1. 文章第②段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面的雪似乎又大了起来,爸爸还在灯下徘徊,他不停地咳
嗽着,咳得很厉害”一句中“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结尾处写道:“我没有在意,只觉得那些飞舞的雪花好美
好美……”这里对雪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描写。渲染风雪之大,天气之冷,烘托父亲为了“我”能
安静学习而愿意遭受风雪折磨的伟大形象,突出父爱的深沉和
伟大。
不能。“似乎”表明是“我”主观上的感受,渲染了故事的氛
围,反衬出父爱的深沉、伟大。
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深化了主题,讴
歌父爱的无私。4. “那些飞舞的雪花好美好美”,为什么“我”觉得“雪花好美
好美”?(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洁白的雪花是纯洁的象征,它正像父亲关爱子女、为他人
着想的高尚的品质一样,所以“我”觉得今天的雪花格外地美。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十七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名师导学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1.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1)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2)驳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
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2. 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1)直接批驳(驳论点):通过论述敌论据不能证明敌论点,即
论证不合逻辑驳斥对方论点,这是直接批驳。(2)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从正面提出论点,与对方针
锋相对,证明这个论点的正确性就等于宣告对方论点不成立,这是
间接批驳。
一课一法
1. 掌握课文的批驳方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
文,作者逐层深入地批驳——先直接批驳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再
以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对方的观点。
2. 体会课文的批驳的语言特色——富有战斗性和讽刺意味:课文
在语言上巧用排比、反问、仿拟等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
感染力。
(1)“总”“一味”“只”……这一系列词语栩栩如生地勾勒了
国民党官僚和所谓社会名流的邪恶脸谱。 (2)“自信力”“他信力”“自欺力”这三个概念都有共同的语
素——“力”,作者采用仿拟的修辞方法,使后两个新造词与原词
“自信力”一对照,显出极其深刻的讽刺意义。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作者以敌论据不能证明敌论点为“突破口”,运用反驳对方论证的
方法,通过正面立论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手法,一举击中要害,反
驳强劲有力。论证思路上采用揭示对方谬误——直接反驳——间接
反驳——得出结论的顺序逐层推进,语言具有辛辣的讽刺特色,全
文可分为三个部分:中
国
人
失
掉
自
信
力
了
吗
摆谬论
(第1~2段)
敌方论据:自夸——只希望着国联——求神拜
佛,怀古伤今
敌方论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驳论点(第3~5段):
②_________批驳直接
失掉的是“③__________”他信力
发展着“④__________”自欺力
驳论证(第6~8段):
⑤_________批驳
正面立论:⑥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摆出论据:⑦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接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
力的中国人在
从古至今满怀自信的“
中国的脊梁”
得结论(第9段):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
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huái
gǔ shāng jīn( )了——却也是事实。
(2)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miǎo máng(
),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
佛,可就xuán xū( )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
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má zuì( )着自己。
怀古伤今
渺茫
玄虚
麻醉(3)我们从古以来,就有mái tóu kǔ gàn( )的人,有
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shě shēn qiú fǎ(
)的人。
(4)他们在qián pū hòu jì( )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
被cuī cán( ),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罢了。
(5)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zì qī qī rén(
)的脂粉所kuāng piàn( ),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
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bù zú wéi jù( )的,要
自己去看地底下。
埋头苦干
舍身求法
前仆后继
摧残
自欺欺人
诓骗
不足为据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梦境,星星点点,支离破碎;梦想,美如笑靥 ,遥不可及;
追梦,坚持不懈,不再渺茫。
B. 可是请你告诉我,一种暂时忘记你的方法,即使是刹那的麻醉
也好,这样我就不会在有任何一点愁思的时候立刻想到你。
C. 当699万高校毕业生深陷“史上最难就业季”时,更多前仆后
继走出国门的准留学生们不得不开始思考,什么专业在将来会有
更好的就业前景。
D. 中学生课外阅读要有理性,要坚定方向,要有选择,要读那些
真正能体现人文和社会价值的书,“畅销书”和“排行榜”是不
足为据的。
C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食物总有相互抵触发生反应的时候,所以牛奶中切忌不要添加
果汁等酸性饮料。(在“食物”前加“因为”)
B. 据中国社科院相关部门预测,今年中国网络购物总额接近5 000
多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删去“接近”或“多”)
C. 难道我们能否认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不是中国人的骄傲吗?
(删去“不”)
D. 当前,宏观调控将更加注重有保有压,对那些过剩和落后的产能
要坚决淘汰,绝不允许死里逃生。(把“死里逃生”改为“死灰复
燃”)
A4. 仿照画线句子,在后面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相关,句式整齐。
初中三年,光阴荏苒。忆同学少年,良多趣味。我们曾谈曹操青梅
煮酒,纵论天下英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这些都如片片枫叶,珍藏在你我
青春的诗集里。
我们曾谈李白举头望明月
细诉思乡情怀 我们曾吟诵周敦颐爱莲篇章
立下君子之志课内精读
5. 赏析课文中精妙的句子。(6分)
(1)课文开头,“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
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充满着嘲讽意味,请结合课文内容
赏析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一个仰人鼻
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一副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
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尖锐泼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漫画式地
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2)“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一句
中“状元宰相”和“地底下”分别指的是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
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
的中国人在。”这个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元宰相”喻指当时能“公开的”国民党发动政客及其御用文
人的言论;“地底下”喻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及
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这些充满嘲讽的语言充分表明了鲁迅先生
立场坚定,爱憎分明。
内容上是从正面立论,使对方的论点不攻自破;结构上是个过渡
段,承上启下。7.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有直接反驳论据,也有从正面立论使对方的论点不攻自破
的间接批驳,立驳结合,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B.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第3、4段结合事实讲道理,第7、
8段主要运用了事实论证的论证方法。
C.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个反问句,既点明本文要反驳
的论题,又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D议论文阅读技法专练——驳论文阅读训练
安贫乐道法
鲁迅
①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
医生。但做人处世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
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②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
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因此新方子也开不完,新近就看见
了两种,但我想:恐怕都不大妥当。
③一种是教人对于职业要发生兴趣,一有兴趣,就无论什么事,
都乐此不倦了。当然,言之成理的,但到底须是轻松一点的职业。
且不说掘煤、挑粪那些事,就是上海工厂里做工至少每天十点的工人,到晚快边就一定筋疲力倦,受伤的事情是大抵出在那时候的。
“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之中”,连自己的身体也顾不转了,
怎么还会有兴趣?——除非他爱兴趣比性命还利害。倘若问他们自
己罢,我想,一定说是减少工作的时间,做梦也想不到发生兴趣法
的。
④还有一种是极其彻底的:说是大热天气,阔人还忙于应酬,
汗流浃背,穷人却挟了一条破席,铺在路上,脱衣服,浴凉风,其
乐无穷,这叫作“席卷天下”。这也是一张少见的富有诗趣的药方,
不过也有煞风景在后面。快要秋凉了,一早到马路上去走走,看见
手捧肚子,口吐黄水的就是那些“席卷天下”的前任活神仙。大约
眼前有福,偏不去享的大愚人,世上究竟是不多的,如果精穷真是
这么有趣,现在的阔人一定首先躺在马路上,而现在的穷人的席子
也没有地方铺开来了。 ⑤上海中学会考的优良成绩发表了,有《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论
》,其中,有一段:“……若德业已立,则虽饔飧不继,捉襟肘见,
而其名德足传于后,精神生活,将充分发展,又何患物质生活之不
足耶?人生真谛,固在彼而不在此也。……”(由《新语林》第三
期转录)
⑥这比题旨更进了一步,说是连不能“充腹”也不要紧的。但
中学生所开的良方,对于大学生就不适用,同时还是出现了要求职
业的一大群。
⑦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有这么的彰
明较著,其实,据我的愚见,是大可以不必再玩“之乎者也”了—
—横竖永远是没有用的。8. 通读全文,概括说说作者批驳了什么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人安贫乐道的方法是不妥当的。
首先由别人所教的为人处世之道并不适用于自己来引出观点:劝
人安贫乐道的方法是不妥当的;然后针对两种劝人安贫乐道的
方法,指出其不妥和错误;接着列举中学生作文考试中的不当
言论,指出其表现是言行不一的;最后进一步点明自己的观点,
即不要再用冠冕堂皇的空话劝人安贫乐道了,在现实面前,如
此做是毫无作用的。议论文阅读模拟训练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纪秀生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
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
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
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
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
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先进性而对
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
中考考点实训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
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发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
造成了伤害。五四运动期间,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
拼音来代替汉字;20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方式成为难
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
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
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
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
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
产物,也是这种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生发那种“
自贬、自侮、自戕”的感觉,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
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在
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点,精
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
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表
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
诺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格套
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
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
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
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
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
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1.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A.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是中华民族的
命脉和灵魂。
B.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
C. 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D.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
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A2. 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选择其中一
则材料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国学大师钱穆说过,汉语之美在于“精”。“语种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
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首先提出“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的
分论点;接着从正面举了自公元前841年以来汉语在历史上不曾
中断的记录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来论证论点;然后从反面举出近
现代以来汉语遭受的冲击以及面临的危机的史实;最后强调了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材料二: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
”,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
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材料一适合放在第④段。因为第④段的分论点是“汉
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强调了
汉语简洁而富有想象力;而材料一也强调了“汉语之美在于
‘精’”的观点,与第④段分论点相吻合。示例二:材料二适
合放在第①段。因为第①段强调的是“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
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
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而材料二也强调了“通过一种语
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两个观点相吻合。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十八课 怀疑与学问名师导学
18 怀疑与学问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1)分论点:一篇文章有时可以有几个论点,其中一个论点是主
要的,即中心论点;其余的论点就是分论点,分论点要服从中心论
点,从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2)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一般有并列、正反对照和层进三种。
(3)分论点的作用:有了分论点,可以使文章的层次更丰富,说
理更充分,脉络更清晰。一课一法
体会课文中论据的作用——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1)道理论据及作用:
(2)事实论据及作用:
道理论据 作用
开头引用古代两位著名的大学问家的
话。
引出论点,运用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中间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的名言。
引用古代大学者的话作为论据,证明了怀疑精神的重要性,对于增强文章的
说服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事实论据 作用
①听说的口头消息。
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
具体典型地论证了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戴震善问的例子。 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怀疑与学问》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
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
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全文可分
为三个部分:怀
疑
与
学
问
第一部分 (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部分 (第3~5段):论证分论点——②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极方面)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 (第6段):论证分论点——③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极方面)
怀疑是建
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
如何xiōng xiǎn( ),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shì chá( )。
(2)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qīng xìn( )的态度,便是
怀疑的精神。
(3)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xū wàng( )的学说便bù gōng
zì pò( )了。
(4)否则便是máng cóng( ),便是迷信。
凶险
视察
轻信
虚妄
不攻自破
盲从(5)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zhé kòu( )地承认,那是思想
上的懒惰。
(6)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liú sú( )传说,就是对于过去
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7)若使后之学者都mò shǒu( )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
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tíng zhì( ),人类的文化也
就不会进步了。
折扣
流俗
墨守
停滞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
A. 先生辱临寒舍,甚感荣幸。
B. 明早您在舍下等候,我准时前往请教。
C. 下午四点,我陪同来访的外国友人拜访您的家父。
D. 他大学毕业后,曾在一所山区小学就教十余年。
A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逢进必考,取消加分规则,奠定了平民子弟进入公务员行列的
通道。(把“奠定”改为“打开”)
B. 乌克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
”问题上的深度对立造成的。(删去“的根本原因”或“ 造成的
”)
C. 改变“亚学习”状态,要合理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删去“切忌”或“不要”)
D. 博物馆里,有些参观者衣衫不整、高声喧哗、在展厅里吃东西、
乱丢垃圾和不文明行为,对博物馆里的其他参观者和展品都是一种
不尊重的表现。(把“展品”和“其他参观者”对调)
D4. 仿照画线句子,在后面续写一组句子。
面对苦难,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勇气是打败一切难题的有力武
器,拿出勇气,勇敢地面对苦难,定会拨开云雾;面对困难,我们
应该有足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毅力 毅力是消解一切困难的催化剂
拿出毅力 坚定不移地直面困难 定会迎来灿烂的阳光课内精读
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文中“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
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一句有什么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提出来的。这
种写法,既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论点,同时名言本身也是证明中心
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是文章的两个分论点,“怀疑不仅
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是总结上文,“也是积极方
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既是文章的分论点,又
自然地引出下文。7. 下列对课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
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中,这三个步骤是按人们认识
事物的过程,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辨明正确
与错误,前后顺序不能调换,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B. 课文第4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C. 课文引用孟子的话是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了怀疑精神的重要
性,从而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
D. 作者举出戴震治学善问的事例从反面论述了许多大学问家都是
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D议论文阅读技法专练——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品 读 经 典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
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
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
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
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
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 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
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
”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
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
认可、推崇。 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
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
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
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
__________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
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
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
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A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
感受古人的风采。__________《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
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
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
为匈奴作列传, 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
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
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
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
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
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
B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
场景。__________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
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
心灵。__________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
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
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C
D8. 请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论点: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分论点:①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
人的思考;②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
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③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
享受。
举例论证。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
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
风采”这一分论点。10. 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
由。(3分)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
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在A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
哲理性, 是经典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
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中考考点实训
议论文阅读模拟训练
学 贵 质 疑
王 菊
①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
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
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用之于我们的事业。所
以我们说:学贵质疑。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知疑,小疑则
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②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知识也是
无止境的。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
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
疑义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的确如此,如果没有达尔文对“神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
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没有哥白尼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
有“日心说”的创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
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
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神创论”的怀
疑,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
旅行五年,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
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神创论”发出了
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
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
的深入研究。 ④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怀疑,不善于发现。他
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
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
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这样的人多了,势必会影响
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
⑤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
”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
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
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
吧!
(选自《中国中学议论文写作大全》,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学贵质疑。
B. 作者先从阐述“学 ”与“ 问”的关系入手,然后以一个设问
句搭桥,自然地引出了全文议论的话题,并引用陈献章的话来证
明论点。
C. 文章先指出“疑”的重要性,再进一步阐述了“疑是建立在丰
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观点,接着列举青年不善于怀疑和
发现的事例从反面论述观点,这样层层深入论述,条理清晰,说
理全面。
D. “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一句运用比喻论证的方
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质疑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增添了议论文语
言的严谨性。
D2. 下列事例能作为“学贵质疑”的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3
分)
A. 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牛顿就有了疑问:苹果为什么落地呢?他
据此深思,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
B. 数学家陈景润平常走路时也思考一些疑难问题,有一次竟撞在
树上,把眼镜也弄破了,就凭着这股精神,他终于在数学领域取得
了突出成就。
C. 清代学者阎若璩从小愚钝,记忆力差,还患有口吃的毛病,但
他毫不气馁,不懂就问,长期刻苦勤奋,终于成为著名的考据学家。
D.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A3. 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论证。选取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和哥白尼“日
心说”的创立两件事例,具体典型地论证了文章中“多疑、善
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这一观点,从而证明
“学贵质疑”的中心论点。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十九课 谈创造性思维名师导学
19* 谈创造性思维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1. 设问: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法,又是一种常用句
式。
2. 议论文中设问句的作用:
(1)内容上:提醒读者注意,引导读者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
文势有变化,波澜起伏。
(2)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一课一法
理解课文中设问句的作用:
(1)文章的开头,先列出四个图形及思考题,随即提出设问:“
对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
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2)第4段末尾提出设问:“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 ——激发思考,引出下文。
(3)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
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激发思考,
自然过渡。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谈创造性思维》开头非常精彩,以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例,告诉
我们“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接着又以
设问的形式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然后告诉我们
人人都具有创造力,只要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
去探求新思路,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
地把它发展下去,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全文可分为三
个部分:谈
创
造
性
思
维
第一部分(第1~3段):
引论——举数学分析题
证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推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第二部分
(第4~12段)
:
本论
如何寻求“第二种答案”——③___________________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创造性思
维的条件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
的态度和意识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创造性思维是否
任何人都具备
心理专家的调查——⑦_______论证道理
贝多芬、爱因斯坦等——⑧_______
论证
举例
由此看来: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第三部分(第13段):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
不觉地ɡēn shēn dì ɡù( )。
(2)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xíng zhī yǒu xiào( )的
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3)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tàn qiú( ),这一
点非常重要。
(4)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zī zī bù juàn( )地汲取知
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根深蒂固
行之有效
探求
孜孜不倦(5)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chuàng yì(
)。
(6)在此基础上,chí zhī yǐ héng( )地进行各种尝
试。
(7)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yā zhà( )机
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
(8)bù yán ér yù( ),在创造的宇宙里,这些人是光
辉灿烂的明星。
(9)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qīnɡ ér yì jǔ(
)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创意
持之以恒
压榨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马云认为,做企业不仅仅是做创意,创意是企业运营中的重要
的一环,但它只是一环,更重要的是把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B. 群众中有丰富的生产上的各种经验,我们认真学习和汲取,对
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意义。
C. 陈老师课堂上孜孜不倦的诉说,课外无微不至的关怀,抚慰了
单亲孩子孤寂的心。
D. 一座书店对于城市的意义不言而喻,世界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
有一句话:“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
C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安全常识,使
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删去“使”)
B.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
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删去“造成的”)
C. 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
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把“提醒”改为“警告”)
D. 除公益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超模大赛、航空
模型展演等。(在句末加“活动”)
C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本报讯(实习记者唐剑)端午节当日,记者在西宁市街头看到,
各种颜色鲜艳、做工精美的手工香包,颇受市民的青睐。
30日上午8时,记者在西宁市城中区南川东路早市看到,许多
市民围着一个老奶奶的香包摊,争相购买各色香包,元宝、口袋、
莲花等多种造型的香包非常吸引人的眼球。“这种是‘元宝香包’
,有招财的意思;这是‘福袋香包’,有带福的意思!”在老奶奶
的讲解宣传下,一位中年女性一下就买了10个。在采访中,很多市
民表示,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虽然很多传统习俗已经慢慢变
淡,但西宁人的端午节依然要过得古色古香:粽子要吃,尤其手工
香包一定要戴。人们相信端午节戴香包,可以祛邪祈福。所以,端
午节这天老奶奶手工香包的生意格外好。(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新闻的内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端午节”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
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节手工香包颇受西宁人青睐。
端午节,人们吃粽子,是在咀嚼遥远鲜活的记忆;人们戴香包,
是在祈求美好幸福的未来。课内精读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6分)
(1)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删去。因为“总是”强调了“富有创造力的人”都这样“孜
孜不倦地汲取知识”,无一例外,如果删去了就没有强调的意味,
表示的范围也不明确。
不能删去。“真正关键”强调了“如何运用知识”是发挥创造力
的最重要的要素,如果删去这个词语,则表明该要素是一般的,
得不到突出和强调。6.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尝试着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池田菊苗发现
味精的原因。(4分)
味精的发明,纯属一种偶然。1908年的一天,日本帝国大学的化
学教授池田菊苗在品尝海带黄瓜片汤时,发现汤的味道特别鲜美。
“也许海带里有奥妙。”职业敏感使他细细研究起海带来。半年
后,池田菊苗教授从海带中成功提取出谷氨酸钠这一化学物质—
—味精的主要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池田菊苗精通化学知识;②他敢于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进行
尝试;③他关注一闪念的想法也就是所谓的灵感。议论文阅读技法专练——品析重点语句的作用
①创新从哪里来?首先就需要有那么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
与危机感。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正
是创新。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10亿
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看当下转型升
级,谋长远富民强国,创新都处于核心位置。当年,钱学森为让祖
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焦
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宵衣旰食,在漫天风沙漫地碱的兰考
创造出多种治沙新招。从根本上说,正是这种报效祖国、发展国家
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踏平坎坷
以成大道。
②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理想与热情往往会遭遇无数次失败的无情打击。在相当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取决于
这种抗打击能力。大量科研创新的事例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
为10%左右。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
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所谓
大师,其实是失败最多的人。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
挫折,视失败为“在成功路上”,并以“失败虐我千万遍,我待创
新如初恋”的精神砥砺前行,方有可能踏着失败拾级而上,直至梦
想的顶峰。
(节选自李秦卫的《涵养创新的精气神》,有删改)7. 选文第①段的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选文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①段的画线句子是设问句,既能激发读者思考,又能自然地
引出下文,使得行文条理清晰。
第②段的画线句子是反问句,强调了“抗击失败才能在创新之
路上取得成就”的观点,增强语气。 ①漫漫岁月,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坎坷坷,如生
活困难、高考落榜、转干不成、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借贷无门、
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天灾人祸。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
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翩翩而来”。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的
过程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
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
32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
打击是多么的巨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
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最终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节选自刘熙的《善待挫折》,有删改)9. 选文第②段是一个设问句,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请简析选文第③段的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的设问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吸
引读者注意,激发读者思考。
第③段的画线句子总起下文,并自然地引出下文的事实论据。中考考点实训
议论文阅读模拟训练
交 友 之 道
张保振
①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说明朋友的重
要。《诗·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这说明朋友的
至要。《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这说明朋友的必
要。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
德也”的。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也就是
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②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交友呢?
③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对朋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
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若酒肉饮博,
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蒲松龄语)。所以,择友,就要或
道同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或然诺相信,
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等,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毕竟,择友
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镜”,补充提高,才能获取增加一倍的智
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贤经传,或一篇名人诗篇,
使身心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到
的。
④交友之道关键是取友。世间尽管有“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
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取友毕竟是取优,故不可等闲视之,草
率取之。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型”的居多。这
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初次见面,就
亲热得不得了,未必是真友、至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见面熟”。这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
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当你一帆风顺,乐不思蜀,甚至误入歧
途而执迷不悟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引你。 取友,就是要智可以
砥砺,行可以辅弼,有了错误可以指正。司马迁在《史记·汲郑
列传》中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
贵一贱,交情乃见。”这“六个一”,全在人生的关节点,道出
了取友的最佳点。所以,对贫贱之交、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
忘,而且要始终一契之。
⑤交友之道重点是结友。结友要结真友。无疑,在生活中,
友有面友、真友之分。面友者,友而不心也。真友者,生无请言,
死无托词也。交友就要交真友。真友是需要风浪的考验、时间的
检验的。人的一生不可能年年顺意,事事行时。在遇到人生的逆
境、背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
涓,由于孙膑的才能略高一点而招致庞涓嫉恨在心,以至利用自
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口言善,说
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恶,实则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①,
“断其两足而黥之”,使孙膑成为一个“刑余之人”而不能进入
仕途。这就警示人们,饮酒要饮醇,结友要结真。否则,不仅自
己会吃尽苦头,而且连残至死都不知是什么原因。
⑥交友要交优。只有多看朋友的长处,把朋友的长处吸收为
自己的长处,从而让朋友的优点、优势也能体现在自己身上,才
能在人生路上肩并肩手挽手,共谱新篇章。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注释】①膑刑:古代剔除膝盖骨的酷刑。1. 下列能准确概括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3分)
A. 朋友是很重要的。
B. 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
C. 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
D. 结友要结真友。
B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开头用俗语以及古籍中的语录做道理论据,既表明我国自
古以来都十分重视交友之道,又自然地引出并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
点,同时也为开启下文做引导和铺垫。
B. 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是道理论证,引用古人的语录,进一步论
证了“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的观点。
C. 文章举出孙膑与庞涓的事例,论证了“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
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的观点,从而进一步正面
论证“结友要结真”的观点。
D. 作者认为交友首先要择友,关键是取友,重点是结友,这样层
层深入论述,行文条理清晰。
C3. 文章第②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上,作者用设问句进一步提出了自己要论述的问题,起到
了引导读者思考的作用;同时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过渡衔接的
作用。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十课 创造宣言名师导学
20* 创造宣言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1. 宣言: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为了说明自己的政
治纲领或对某重大问题表明自己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公开发表的文件。
2. 宣言的特点:宣言是一种演讲词。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
稿的特点——文辞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一课一法
1. 宣言文体:陶行知用宣言的形式表明自己的教育主张,表达出
自己坚定的信念。
2. 课文先破后立的议论文的结构:对敌论先加以批判驳斥,然后
在此基础上再表明自己的观点。
3. 课文主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作者引用了古今中外大量
的事例,形象有力地反驳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例如八大山
人朱耷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
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不识字的慧能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
后来成为禅宗南宗创始人;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等。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创造宣言》是一篇驳论文,作者运用大量典型的事例与名言警
句驳斥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
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并发出了“只
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
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创造宣言。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对比引出论题——教育者要创造①__________
的活人
艺术家造石像——否定无自信的崇拜
真善美
教育家造人——肯定创造的重要性
②__________论证正反对比
第二部分(第4~10段):举例驳斥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借口 反驳论据
客观环境
③____________——八大山人、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环境太平凡
④_____________——《易经》《正气歌》、
苏联国歌、《尼赫鲁自传》、雷塞布、平老静
生活太单调
主观因素
⑤__________——莫扎尔特、爱迪生、帕斯加尔
⑥__________——曾参、慧能
年纪太小
太无能
⑦____________________——玄奘、哥伦布、
莫扎尔特、歌德
走投无路,陷入绝境
举
例
论
证第三部分(第11~16段):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并论证
提出观点(第11段):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事例(第12~15段):举东山樵夫因循守旧的例子,论证要从点
滴做起,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
人是创造之人
引用名言(第16段):论证不能停止创造,发出宣言,激励人们用
“汗”“血”“热情”去创造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zhòng
shāng( )整个的和谐。
(2)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
笔下去,huà lóng diǎn jīng( )。
(3)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dùn cí( )。
(4)但是lǔ dùn( )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我们岂
可以zì bào zì qì( )呀!
中伤
画龙点睛
遁词
鲁钝
自暴自弃(5)有人说:shān qióng shuǐ jìn( ),zǒu tóu wú
lù( ),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6)绝望是nuò fū( )的幻想。
(7)大自然雕刻的奇峰、怪石、瀑布,huàn yǎng( )的飞
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于他无用,都
等于没有看见。
(8)当你看见满山的树苗在你监护之下,得到我们的汗、血、心、
生命的guàn gài( ),一根一根地都长成参天的大树,你不
高兴吗?
山穷水尽
走投无路
懦夫
豢养
灌溉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是真诚的,不傲慢,不欺骗,不会造谣中
伤,也不会令人讨厌。
B.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灌溉了下面柔软的小草,不知道来年,会不
会开出一地的记忆和忧愁?
C. 生命教育必须贯穿教育的始终,让学生不但有崇高的生命意识,
而且有应急救险的技能,灾难突发时,他们才能从容应对,而不
至于惊慌失措、内外交困。
D. 在作文的结尾或开头适当地添加一些好词,便可以起到画龙点
睛的作用。
C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武大、华科大效仿牛津、剑桥两校划船比赛的做法,在东湖举
行“同城双星”龙舟赛。
B. 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
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C. 我们要像节食减肥一样,减少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借以缓解
对数码产品的心理依赖。
D. “组队读书”能改变阅读浅层化、碎片化的现状,让人们学会
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
B4. 请从下面这则报道中提炼出两条最主要的信息。
2018年3月31日,陷入“瘦肉精”危机的双汇集团在其总部所在地
河南省漯河市体育馆召开了“双汇万人职工大会”,参会人员包括
双汇集团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新闻媒体等。会上,双
汇集团董事长代表集团向消费者致歉,并将3月15日定为“双汇食
品安全日”。随后,双汇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
议,由中检集团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质量检验机构,全方位监督双汇
的质量安全。
(1)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2)信息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双汇召开万人大会向消费者致歉。
双汇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全面监督质量安全。课内精读
5. 赏析课文中精妙的句子。(6分)
(1)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
笔下去,画龙点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
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
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
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
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
成才。
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有志者排除万难也
可取得巨大成就的观点;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使论证内容充实
丰富,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充分体现了宣言的特点。6. 课文中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来进行反驳?作者是怎样
对错误观点进行反驳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
五种错误观点是:①环境太平凡;②生活太单调; ③年纪太小;
④太无能;⑤走投无路,陷入绝境。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
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或:此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
这两种论证方法进行反驳) 议论文阅读技法专练——分析举例论证的作用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
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
倒。可是他不气馁,不灰心,为克服这个弱点,为战胜雄辩的对手,
他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他坚持五十年如
一日,连爬山、跑步也坚持练习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
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
反应相当迟钝,每次读书只能读50个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
遍才能读熟。但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
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读了很多书,成了博学之士。
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
变拙为巧的。
(节选自林家箴的《说勤》,有删改)7. 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典型地论证了“勤出智慧”的观
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①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
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
”,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
事业。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
绍、取精用宏,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
40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
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
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
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②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
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
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但其实心里根本就
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
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
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
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节选自王艺侨的《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有删改)8. 选文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论证。列举夏承焘执着于词学研究和教学,终有所成和吴
玉章坚持教书育人,造就大批人才的事例,从正面具体论述了
“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的观点。
举例论证。列举生活中一些贪图安逸,缺乏毅力而终无所成的
人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了“有恒者事竟成”的观点,使得论述
更全面。中考考点实训
议论文阅读模拟训练
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王松石
①美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
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
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
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唯独有一位学生构思
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
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这件作品在所有
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
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 ②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
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
了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
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③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
④科学巨匠牛顿说,他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
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可以理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
身。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
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
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
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
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广泛涉猎,博学多识,
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⑤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
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
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
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同学们
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
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
火花。
⑥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
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闪烁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当然
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对于那些突然闯入脑际
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随时摘记,定期整理,深入思考,
激发创造。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
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发,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准备一本思想记录本,当新的思想、
新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时候,及时把它记下来,长期坚持,养
成习惯,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力才能就能逐渐培养出来。
(选自《课外语文》,有删改)1. 下列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的是 ( )(3分)
A. 作者认为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
B. 只要随时摘记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和突发的新思想、新概
念、新形象,我们就能激发创造的灵感。
C. 作者认为应该广泛涉猎,博学多识,使得知识能灵活地聚合、
置换、跳跃、碰撞,才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D. 要培养创造力,就要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
B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从奥林匹克竞赛题写起,自然地引出关于创造力的论题,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接着
论述了如何培养创造力的问题,最后总结全文。
C. 文中第③段的设问句,既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又能使行文条理
清晰。
D. 文中第⑤段“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可以理解为不被
知识束缚,在头脑中留有创造的空间。
B3. 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论证。举出诺贝尔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善于记录
灵感,才有利于激发创造”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二十一课 智取生辰纲名师导学
21 智取生辰纲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1. 古典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为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
源于宋代平话,确立于元末,以长篇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为成熟标志。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
2. 伏笔和铺垫:
(1)伏笔: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
的事或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出的某种提示或暗
示。(2)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
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
出文章主旨。
(3)伏笔和铺垫的区别:
A. 从目的上看:铺垫描述的是次要人物或事件,目的却在为表现
主要人物或事件而蓄势。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
预做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B. 从形态上看: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
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读者不见,因此,铺垫可以说是“显性”的。
而伏笔通常比较隐蔽,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
照应”之前,貌似“闲笔”。C. 从笔墨上看: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而伏笔通常只是一
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
D. 从位置上看: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
一课一法
课文中的伏笔和铺垫: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主要写天气酷热难当,写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位军士
的矛盾,为后文生辰纲被劫埋下了伏笔。第二部分主要写杨志与晁
盖等人在黄泥冈上斗智斗勇,是全文的高潮。第一部分处处铺垫,
处处蓄势;第二部分则以第一部为基础,展示了事物的结局。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
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文章从杨志开始上路写起,通过对杨志押送生辰纲时的谨慎、急功近利等描写反衬出梁山好汉的智谋,
反映了封建统治下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了起义英雄在反封建斗争
中的智慧和力量。文章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第1~7段写杨志押送
生辰纲;第8~14段描写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其中第14段是
补叙。
智
取
生
辰
纲
谨慎押送
谨慎防范改时间 不满
酷热强行遭众怒 ①________忍耐
暗度陈仓走小路 ②________怨怅
③_______________ 反抗黄泥冈机警防范
用计智取
智用天时——以逸待劳
智用④__________——黄泥冈松林
智用⑤__________——卖酒
智用计谋——一稳(扮客商)、二诱(佯争酒)、三麻
(⑥__________)
地利
矛盾
巧下药
杨志的行动变化 众人的心理变化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xiē xi( )。
(2)你两个好不晓事!这gān xì( )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
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
(3)老都管道:“你们不要yuàn chàng( ),巴到东京时,
我自赏你。”
(4)杨志道:“你也没fēn xiǎo( )了,如何使得!这里下
冈子去,兀自有七八里没人家。甚么去处,敢在此歇凉!”
歇息
干系
怨怅
分晓(5)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草芥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chěng
néng( )。
(6)那七人道:“你diān dǎo( )问,我等是小本经纪,那
里有钱与你。”
(7)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gòu dàng( )艰难。
(8)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
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却装在车子内,叫声:“guō
zào( )!”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了去。
逞能
颠倒
勾当
聒噪2. 下面语境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
李编辑,您好!我是一名在校中学生,寄上拙作《秋月》,望拜
读。敝人有吟诗雅趣,学习之余,凑成几句,错处颇多。但自己
不能斧正,您是大手笔,望工作之暇给予修改,不吝赐教。
A. 拙作 B. 拜读
C. 雅趣 D. 斧正
A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实践十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在轨运行和回收,将极大提高
我国微重力科学及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在句末加“水平”)
B. 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把“引
导和管理”改为“管理和引导”)
C. 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把“只要”改为“只有”)
D. 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甘肃省博物馆获得历史文物藏品
近82 000多件。(删去“近”或“多”)
B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
“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
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例如,
“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
”?“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
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
”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理”的
“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
英国,用英文翻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任何褒贬
意义。(1)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汉字”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
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传递了中国国民的善良友好,
传承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情感,而外文不能。课内精读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
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
“是白酒。”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子道:“挑去村里卖。
”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众军商量
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正在那里凑钱。
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杨
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
好大胆!”众军道:“没事又来捣乱。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
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到来只顾吃嘴,
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
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
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
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
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
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倒着买一碗吃。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
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
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
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
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
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
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
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
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
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
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的,做定的价
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
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
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
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
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
识脸的,也这般啰唣。”5. 用一句话概括选段中第1段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这半瓢酒可是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处,它反映出好汉们发挥智慧,
充分利用了客观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主观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达到目的。(3分)
7. 作者笔墨细致地对杨志进行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从中可
以看出该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志禁止众军士买酒喝。
天气炎热 地方偏僻
彻底消除了对手防备之心
精明强干,处事精细,谨慎。8. 杨志时时谨慎,处处提防却丢失生辰纲。请结合文章说说杨志
失生辰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晁盖、吴用计策高妙,无懈可击;②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
导致内部矛盾激化,杨志也确有“不智”之处;③梁中书用人却
疑,只用其“艺”而不信其“人”,派老都管、虞候跟随。老都
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候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
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记叙文阅读技法专练——理清伏笔和铺垫的区别和作用
①汽车进入了山区,山路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翻腾出
来。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
都挪到了前排。
②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五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
下。他太需要休息了。这段日子,他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
友也吹了,整个人完全处在心灰意懒中,连续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
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
要。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
很不容易。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
③汽车颠簸着前进,乘客都昏昏欲睡。他也恍恍惚惚进入梦乡。 ④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
⑤所有的乘客,都被惊醒了,有人头撞在了前排椅子扶手上,
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伤,有人被抛出了座位……躺在后排的他,
也被高高地弹起,又重重地摔了下来——出车祸了!
(节选自孙道荣的《你有多重要》,有删改)
9. 阅读选文,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第①段对山路崎岖难走的描述为下文车祸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车上其他乘客都挪到了前排则为后文车祸发生后车内的惊险状况
做了铺垫。中考考点实训
名著阅读模拟训练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
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
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
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
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
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
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
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做理会。
”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入的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的里面看时,殿上做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
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
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
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
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便吃,就将
怀中牛肉下酒。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
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
……
当时张见草场内火起,四下里烧着,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
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
步声,且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林冲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
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
“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
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的推故了。”那人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
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殁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
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
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
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
”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
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
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
干事。”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富安。
林冲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
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
“泼贼那里去!”三个人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
手肐察的一枪,先戳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
戳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的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
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
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
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
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
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
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
入庙里来……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
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1. 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探半身入去摸“火盆”,到山神庙后又
特地搬石头顶住庙门。这两个细节在文章中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陆谦等三人的对话对林冲性格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细节在文章中起伏笔作用。前一个细节表明草料场的大火
绝非无意间的失火,而是有人故意纵火;后一个细节则为陆谦等
人被阻于庙门之外,使林冲能从他们的对话中得知阴谋,从而下
定杀死仇敌的决心的情节埋下伏笔。
陆谦等三人的对话对林冲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被迫杀人、逼
上梁山的反抗性格的转变,起最后触发的“催化剂”作用。3. 林冲“轻轻把石头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
……”中的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挺”“拽”“喝”一系列动词用得十分传神,形象地
写出林冲与仇敌决战时机警异常,坚决果断,动作干净利索。
一个“挺”字表现出人物的万丈怒火,一个摆脱了种种羁绊的
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二十二课 范进中举名师导学
22 范进中举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
判和嘲笑。其作用是加强文章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一课一法
赏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
(1)漫画式的外形描写:“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通过漫画式的外形描写,表达出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作者主要是
通过日常生活情节的提炼和典型化,把讽刺的现象显示出来。
(2)运用夸张进行讽刺:范进中举发疯,一出门就让他摔了一跤,
故意出这个新中举人的洋相——“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
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
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作者善于对人物的最富
特征的细节进行夸张的描写,即把某种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
以揭示出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
(3)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①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描写就尤为鲜明;②众乡邻对范进中举前冷漠无视和中举后的
送酒送肉对比;③中举前范进的卑怯懦弱和中举后范进的圆滑世
故对比。作者往往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
不同的甚至完全矛盾的态度,造成强烈对照,从而产生喜剧效果。
(4)运用细节描写直接写实进行讽刺:如范进中举后,“屠户见
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屠户
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回去?’”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胡屠户
的市侩;又如范进卖鸡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下文
人的迂腐可笑。白描式的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表现出人物的性
格特征。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小说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进行了对比
描写,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同时生动地刻画了他周围的人,尤其是对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
在范进“中举前”和范进“中举后”的不同表现进行细致的刻画,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和人心,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
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第二部
分(第3~11段):写范进中举后的情景。范
进
中
举
范进:生活贫困,地位卑微,
性格①__________
范进中举前 范进中举后
懦弱
胡屠户:态度④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般辱骂,
恶言训骂
众乡邻:不予理会,毫不同情
张乡绅:不识范进,不曾往来
丑态百出,地位②__________
,性格③__________
提高
世故
阿谀奉承, 市侩嘴脸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酒送肉,趋炎附势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巴结拉拢,送金赠房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
他拱手zuò yī( ),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
脸上都无光了。
(2)范进道:“岳父jiàn jiào( )的是。”
(3)你问我借pán chɑn( ),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
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
(4)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bù xǐng rén shì(
)。
(5)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
bù yóu fēn shuō( ),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
居都吓了一跳。
作揖
见教
盘缠
不省人事
不由分说(6)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xīn qiào( )。
(7)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xīng xiù(
)。
(8)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sāng zǐ( ),一向有
失亲近。”
(9)范进道:“晚生jiǎo xìng( ),实是有愧。却幸得出
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
心窍
星宿
桑梓
侥幸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
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会慷慨奉献。
B. 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士德》延续60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所以说,一切优秀的作品,都是不
辞艰辛侥幸偶得之物。
C. 那出租车司机见一位不省人事的老人倒在路边,便立即把他送
往医院救治。
D. 男孩瞪大眼睛,又惊又喜,高兴地扑到我身边,不由分说地就
摘下我的帽子往窗外远远地扔去。
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在王宇璇明白了事情真相以后,就一直被浓浓的暖意包裹着,
促使她不断反思着自己的错误。
B. 《范进中举》中有个市井人物胡屠户,此人在文中有许多生动
形象、个性鲜明的语言和行动。
C. 能否切实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新风尚,关键在于全面提
高国民的基本素养。
D.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一方面思想上要重视,另一个
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D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①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 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 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
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 报国无门的屈原投身汨罗江中,以死明志,汨罗江收容了一个
忠贞而高尚的灵魂,而人们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抚慰着这一缕忠魂。
⑤欢庆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广东就举行了龙舟竞赛活
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⑥端午节期间,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粽叶包裹
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1)提取材料中的要点,给“端午节”下定义,不超过3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屈原”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
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节是我国农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
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屈原坚贞爱国的情怀如一粒饱满的种子,播散在历史中,长出一
棵橘树,开出一朵兰花,带着两千年前遥远的芬芳,熏养着一代
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课内精读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
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
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
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
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
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
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
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
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
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
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
老爹们,再为商酌。”5. 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写得很有层次,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范进发疯的四个阶段:第一层写__________,第二层写_________
,第三层写__________,第四层写_____________。而四层中,
“__________”的动作,“_______”的表情几乎一以贯之,又加
以漫画式的丑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7分)
6. 从对范进疯态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范进持什么样的态度?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昏厥 疯跑
跌倒 疯走上集
拍手 笑
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
一身的水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讽刺和批判,作者也以此鞭挞科举制度的弊端
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堕落。7. 作者描写范进的疯态时又极力表现老太太的惊慌以及报录人、
众人的表现各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结合课文分析范进发疯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老太太的惊慌,烘托出范进昏厥得怕人;
用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的表情,烘托出范进飞跑的疯狂;用
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烘托出范进的那股疯劲。每一处衬笔都突
显了中心人物。
一是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直接危害;二是趋炎附势的社会环
境的压力;三是范进热衷科举考试,到了痴迷境地,读死书、
死读书,顽固不化的个人因素。记叙文阅读技法专练——体会讽刺手法的作用
我向河岸望去,过去生长稻米和油菜的田野,如今长出了连绵
的高楼。如果对比20年前后的照片,你会发现,对岸升起了一个钢
筋水泥的星球。那里是小镇的拆迁房集中地,失去土地的农民陆续
搬到这里。前年大涨一波后,此地房价破万。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
农民欢天喜地拆迁——种地能赚几个钱?
不仅是农田在消失,农民也在消失。农家子弟或是读书,或是
打工,以各种因由离开土地。几代农民的梦想,是当个城里人。
(节选自路明的《关于桥的事》,有删改)9. “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一句中“欢天喜
地”一词连用两次有何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表现了开发商赚取利润的满
足感和失地农民获得补偿的喜悦之情,含有讽刺意味,强调了
对人们拆桥功利性的批判,表达了“我”对“桥”消失的惋惜
之情。中考考点实训
名著阅读模拟训练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
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
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
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
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
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
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
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
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
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
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
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
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
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肐地揪住,一按按将下
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
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
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
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
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
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
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
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
得那大虫动掸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
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
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
脚都疏软了,动掸不得。
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
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
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捱下冈
子来。
(节选《水浒传》)1. 请你以“地点+人物+情节”的格式概括选文内容。原著中有另
一处打虎情节,请按同样格式写在答题线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再概括出两个有关武松的故事情节,并结合选文分析武松的
性格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武松在打虎过程中,一开始就把梢棒打断了,这个细节有何妙
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阳冈武松打虎。沂岭李逵杀四虎。
示例: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
从武松拼尽全力也要打死老虎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武松具有勇
敢无畏的英雄本色和为民除害的决心。
作者借梢棒打断的细节,充分表现了武松全神贯注的紧张神态,
渲染了这场恶斗的气氛,也为后文武松赤手空拳打虎的情节做
了合理安排,从而突出了武松的神力和勇武。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二十三课 三顾茅庐名师导学
23* 三顾茅庐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1. 正面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
地描绘出来。
2. 侧面描写: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
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3. 烘托: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突出
表现写作对象的特点。写作时先从侧面进行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
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一课一法
体会课文刻画人物的多种手法:
(1)正面描写:作者对诸葛亮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从正面表现
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侧面烘托:①课文通过描写刘备两次拜访未见,反复渲染寻
访孔明之不易,侧面烘托出了诸葛亮的神秘莫测和雄才大略,为下
文的正面描写做铺垫。②作者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刻画刘备,多次
写到张飞的急躁鲁莽来侧面烘托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仁君形
象。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三顾茅庐》一文由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而来。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
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反复渲染了诸葛亮出山
前的神秘莫测的特点以及他的雄才大略。课文可分为两个部分:三
顾
茅
庐
第一部分(第1~2段)
:
刘玄德三顾茅庐
张飞的莽撞无礼
(侧面烘托)
刘备下马、徐步、
拱立(正面描写)
突出刘备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求贤若渴、
礼贤下士
第二部分(第3~4段)
:
诸葛亮隆中决策
第一步: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政治形
势,争取荆、益二地
第二步:利用魏、吴矛盾
,造成鼎足之势
第三步:谋图中原,实现
统一,恢复汉室
表现孔明盖世
才能、
③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的特点
惊人智慧
(雄才大略) 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兄长两次亲往bài yè( ),其礼太过矣。
(2)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shī lǐ( )。”
(3)这先生如何ào màn( )!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
卧,推睡不起!
(4)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rú léi guàn ěr(
)。
(5)孔明曰:“南阳野人,shū lǎn( )性成,屡蒙将军枉
临,不胜kuì nǎn( )。”
拜谒
失礼
傲慢
如雷贯耳
疏懒
愧赧(6)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
不弃bǐ jiàn( ),曲赐教诲。”
(7)大丈夫抱jīng shì qí cái ( ),岂可空老于林
泉之下?
(8)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sī xián rú
kě( )。
(9)百姓有不dān shí hú jiāng( )以迎将军者乎?
(10)先生之言,dùn kāi máo sè( ),使备如拨云雾
而睹青天。
鄙贱
经世奇才
思贤如渴
箪食壶浆
顿开茅塞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到成都郊外去拜谒他的祠堂,祠堂门口高
耸入云的柏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古柏光明正大与诸葛亮的忠心
耿耿交相辉映。
B. 世上不知有多少人,为着疏懒误了自己的人生。
C. 作者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用入木三分的文笔,针砭世道人心,
揭示生活真谛,从而起到如雷贯耳的作用。
D. 先生三言两语的指点,使我顿开茅塞,找到了研究工作难于突破
的关键所在。
C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近年来,工地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时有发生,事故原因均牵涉
到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设备维修、安装和保养不到位,施工单位
和政府部门监管缺位等问题。(把“维修、安装”改为“安装、
维修”)
B. “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
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增加。(把“交流”改为“交往
”)
C. 在那壮美的青藏高原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删去“
在”和“上”)
D. 西宁市快速公交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在“交通拥堵”后加“的状况”)
B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2018年,海南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港),万众瞩目。
作为最新设立也是前景最为广阔的自贸区(港),海南有着巨大的
优势。首先,海南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从亚洲范围来看,海南位
于东亚和东南亚的中心位置,是泛南海合作的中心,海上丝绸之路
的关键节点。其次,海南的土地面积最大,即使与新加坡和迪拜等
老牌国际知名自贸港相比,未来海南也毫不逊色。再者,海南是驰
名中外的国际旅游岛,环境优美,是镶嵌在中国浩瀚南海上的一颗
明珠。海南空气清新,散发着醉人的芬芳;阳光明媚,绽放着火一
般的热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海南非常适
合居住、度假和开展商贸活动。建立自贸区(港),必将使海南飞
速发展,风靡全球。(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画线句,再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
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南作为自贸区有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土地面积大、自然资源
丰富等巨大优势。
示例一:沙滩松软,呵护着人们的肌肤
示例二:海浪翻滚,撩动着弄潮儿的心弦课内精读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
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
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
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
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
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
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
礼。”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
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
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
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三人
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
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
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吩咐关、张二人,只在门
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
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
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
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
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
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 刘
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
”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
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
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 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
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
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
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
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
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
“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
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
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
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
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
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 而竟能克绍者,非
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
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
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 天府之国,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
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
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
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
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
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
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
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 顿开茅塞,使备如拨
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
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
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5. 细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的至诚精神。(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出发前的语言描写:叱责张飞的鲁莽,反衬刘备的大度和尊重
人才的品质;②将到时的细节描写:“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
下马步行”,表现了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③到达时的动作描写:
“徐步而入”“拱立阶下”,耐心等候,表现了刘备求才之诚。
这些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出一个求贤若渴、胸怀大志的君主形象。6. 赏析下列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
(1)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
飘然有神仙之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生之言, 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诸葛亮具有君子之相貌、儒士之才华和
隐士之风度。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隆中对
策的赞赏,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谋划天下的盖世才略。7. 选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塑造诸葛亮的形象?请结合选文简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选文中张飞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他在行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直接描写隆中对中的语言,诸葛亮为刘备献三分天下之计,滔
滔不绝,既表现了他惊人的口才,对时局的洞察,更表现出他的
高瞻远瞩和非凡韬略;②侧面烘托,刘备听到三分天下之计后“
避席拱手谢”的动作描写,表现出刘备对诸葛亮才智的敬佩,从
而烘托出诸葛亮的形象。
作者反复突出了张飞的莽撞、无礼、急躁的性格特点,反衬出刘
备宽容大度、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仁君形象。记叙文阅读技法专练——品味侧面烘托的作用
我山里的汉子敦实威风,他们脱了棉袄,穿着对襟夹袄,舒张
着血脉,喷红着脸膛,挥舞着铁臂,在一面五尺大鼓的指挥下把小
鼓、腰鼓、铜钹、铜锣敲得地动山摇,惊神泣鬼。
我看得正入神,只见掌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了一把额头
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锁定我身边的一个老头,
“张伯,你来耍一把。”“别,别……”
这个叫张伯的老头长相瘦弱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
双手操在袖管里,听到喊叫,甚是羞涩地往后缩。这么个蔫老头能
敲出什么道道来?但姑娘媳妇儿却揪住他,直往前推搡,“鼓神,
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
的后生们也是满脸殷切……_这倒引起了我的好奇。 只见张伯像运气似地抡了抡双臂,脱袄,扔衣,蹿奔,大步流
星,就在大鼓前站稳了。他拉开架势,将双槌高擎过头,布满皱纹
和胡茬的脸上顿时豪气万丈。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普通
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降临高耸在鼓阵中间;一个在群山中滚爬像山
石一样平凡的山民一瞬间如金刚发威挺立在群峰之上。他双眼生辉,
一脸神圣,在轻敲几下鼓沿后,双臂一挥,劈下一串天雷,直教石
破天惊。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只见他急敲慢叩
——急如狂风暴雨,缓似岚岗生月;重擂轻掠——重如万马奔腾,
轻似惊鹿踏雪,把一面鼓指派得出神入化。
(节选自《鼓神》,有删改)9. 品读选段中的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姑娘媳妇们口嚷“鼓神”往前推搡张伯,打鼓汉子“一脸虔诚
”地看着张伯,后生们“满脸殷切”地望着张伯,“我”被表
演震慑了,这些都是侧面描写,从而烘托出鼓神表演技艺的高
超和震撼人心的精神。中考考点实训
名著阅读模拟训练
宋江就忠义堂上与众弟兄商议立梁山泊之主。吴用便道:“
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其馀众弟兄各依旧位。”宋江道:“向
者晁天王遗言:‘但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不拣是谁,便为梁山泊
之主。’今卢员外生擒此贼,赴山祭献晁兄,报仇雪恨,正当为
尊,不必多说。”卢俊义道:“小弟德薄才疏,怎敢承当此位!若
得居末,尚自过分。”宋江道:“非宋某多谦,有三件不如员外
处:第一件,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员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
有贵人之相。第二件,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众弟兄不
弃,暂居尊位;员外出身豪杰之子,又无至恶之名,虽然有些凶险,
累蒙天祐,以免此祸。第三件,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员外力敌万人,通今博
古,天下谁不望风而降。尊兄有如此才德,正当为山寨之主。他时
归顺朝廷,建功立业,官爵升迁,能使弟兄们尽生光彩。宋江主张
已定,休得推托。”卢俊义恭谦拜于地下,说道:“兄长枉自多谈,
卢某宁死,实难从命。”吴用劝道:“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人
皆所伏。兄长若如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之心。”原来吴用已把
眼视众人,故出此语。只见黑旋风李逵大叫道:“我在江州,舍身
拚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让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让来
让去做甚鸟!我便杀将起来,各自散火!”武松见吴用以目示人,也
发作叫道:“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廷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
他如何肯从别人?”刘唐便道:“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
哥哥为尊之意。今日却要让别人!”鲁智深大叫道:“若还兄长推
让别人,洒家们各自都散!”
(节选自《水浒传》)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人物性格?请分别概括选文中
宋江、吴用和李逵的性格特点。(限用四个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的画线句子集中体现了宋江怎样的思想?联系原著,概述
作品中能体现他这一思想的其他情节。(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众好汉议立梁山之主。
语言描写。宋江:谦虚谨慎;吴用:机智灵活;李逵:粗鲁率
直。
画线句子集中表现了宋江浓厚的忠君思想,他希望建功立业,
青史留名。作品中宋江最终选择接受招安,归顺朝廷,这也是
其忠君思想的表现。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名师导学
24* 刘姥姥进大观园
一、课前自学
知识储备
设置悬念的方法和作用:
(1)设置悬念: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
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或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有以下几种
方法:
①倒叙法:利用倒叙法设置悬念,就是把故事的结局先写出来,给
读者以强烈鲜明的印象,让人们带着悬念去阅读下文。
②疑问法: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故意地设置一些疑问,以引起读者的深思。
③误会法:利用作品中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
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
④省略法:叙述故事时,故意地省略一些内容,让读者一时难以琢
磨,引起他们的种种猜疑和推想。
(2)设置悬念的作用: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突出文章主旨;刻画人物形象;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一课一法
课文采用省略法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不断为下文铺本
张力:
第一处:只简单交代凤姐和鸳鸯“二人便如此这般商议”。
第二处:“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二、内容梳理
《刘姥姥进大观园》生动地刻画出刘姥姥是位没有见过世面的乡
野村妇,进而和贾府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透过刘姥姥的眼也
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豪奢
进行了深重的谴责。课文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
第二部分:写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
第三部分:写刘姥姥上演“笑”剧后的感慨及凤姐、鸳鸯等人以
实情相告。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tiáo tíng( )已毕,然后归坐。
(2)众人先还fā zhèng( ),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
哈哈大笑起来。
(3)黛玉笑chà qì( ),伏着桌子只叫“嗳哟!”
(4)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cù xiá( )鬼儿闹的!快
别信他的话了。”
(5)贾母又说:“谁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出来了,又不请客摆大
yán xí( )!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
调停
发怔
岔气
促狭
筵席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但心中如海浪一般,汹涌澎湃的悲伤,一叠比一叠迅猛,直接将
他心中残留的理智淹没,只能继续地发怔。
B. 有些刁钻促狭、迂腐愚蠢的人,喜欢吹毛求疵,对小说家的每
一个细节都要追根究底。
C. 她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为班级
做出自己的贡献。
D.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虽然身着冬装,漫步田野,仍然觉得不
寒而栗。
D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通过参加“优秀读书人物”评选活动,使他的学习热情更高涨
了。(删去“通过”或“使”)
B. 房屋倒塌,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劣质材料造成的。(删去“造成
的”)
C. 在路况不好的公路上驾驶汽车,时速最好不要超过60千米左右。
(删去“左右”)
D. 我校针对安全问题,采取了学生进出校门要打卡,保证学生的
人身安全。( 把“人身”改为“生命”)
D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
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
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
殿70多座,房屋9 000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
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
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
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
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
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古代王朝举行大典礼
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1961年,国务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1988年故
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阅读材料,提炼最核心的信息介绍故宫,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故宫”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
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宫是明永乐四年建于北京中轴线中心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现
存规模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幽幽诉说着中华悠久的历史传说,
见证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兴衰荣辱。课内精读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有丫鬟挨人递了
茶,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
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挨
着我这边坐。”众人听说,忙抬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
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
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了,只坐在
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
春姐妹三人一桌,刘姥姥挨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
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
今日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他要捉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
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掀还沉,那里
拿的动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
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
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
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
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
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
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
”,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
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
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
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
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
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只忍不住;琥珀在后捶着。贾
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
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
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
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人拣出
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
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取笑。贾母又说:“谁这会子又把
那个筷子拿出来了,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
换了呢。”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
听如此说,忙收过去了,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凤姐儿道:“
菜里要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刘姥姥道:“这个菜里
有毒,我们那些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贾母
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菜也都端过来给他吃。又命
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5. 刘姥姥进大观园后上演了一场“笑”剧,这“笑”剧是谁导演
的?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刘姥姥傻吗?为什么明明知道别人作弄她还要配合,甘愿给别人
当笑料?这体现了刘姥姥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等人导
演的。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
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开开玩笑,目的就是为了巴结讨好
贾母。
刘姥姥配合王熙凤上演这出“笑”剧,一是为了报答贾府曾经资
助自己的恩情,同时也是为了刻意取悦讨好众人。刘姥姥是个善
良淳朴的农妇,她诙谐幽默,自娱娱人,将自己作为笑料以供贾
府众人玩乐;她也是一个精明乐观、知恩图报的人。7. 体会文章中描写手法的精妙。(6分)
(1)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
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
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节描写,写出贾母日常生活排场的奢华,生动地表现了贾母的
富贵威严,与刘姥姥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也展示了贾府的
繁荣盛景。
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可笑而又
憨态可掬的神态,突出了刘姥姥的淳朴诙谐的性格特点。8. 文中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
选取两个人物加以分析,说说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史湘云最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先喷饭,反映出她率
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②林黛玉身体娇弱,所以一笑
便“岔了气”,林黛玉的笑又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
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③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
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④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母给揉肠子,
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记叙文阅读技法专练——分析悬念的设置
看到北坡两块麦田泛黄,村主任老王心里火烧火燎。
回到家,便给在城里的女儿小菊打电话,让她回来帮这两户割麦。
女儿不肯,说旅行社最近忙。老王说:“再忙也要回来,不然爹就
自己去收麦,累死也去。”说完啪地挂断电话。
一会儿,女儿打回电话说:“我星期天组织些人来割麦,但您
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只要你回来割麦,100个条件都答应。”
“那好,您准备40把镰刀,40顶新草帽。”老王说:“镰刀可
以去借,草帽得买。”女儿说:“您买吧,到时我给钱。”一顶草
帽好几块呢,老王本想不答应,可想到熟了的麦子,只有点头。
星期天,老王一早来到北坡。八点了,人没来。九点了,人还没
来。 看看越来越热的太阳,老王往手心猛啐两口唾沫,抄起镰刀,
咔咔地割起来。
这时,一辆豪华大巴卷着黄土,停在了坡边。车门打开,女儿
小菊施施然地走下来。一身套裙,扎着领结,还提个电喇叭。老王
一看,鼻子快气歪了,这是来割麦的吗?
接着下来一帮城里青年,有说有笑的。小菊拿起电喇叭说:“
我们从小就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但却没干过农活,今
天就让大家亲自体验,自由组合,一块麦田算一组,咱们来个割麦
比赛!”
“好!”青年们摩拳擦掌,你追我赶割起了麦子。小菊没割,
对着电喇叭说:“唐代诗人白居易有首著名的《观刈麦》,诗中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节选自刘怀远的《在唐诗中割麦》,有删改)9. 选文开篇写老王焦急的等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悬念是写作常用的手法,请说说选文中两处主要的悬念设置。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写老王焦急的等候,为下文写小菊带领旅行团一行回乡割麦
做铺垫。
本文设置的悬念主要包括如下两处:一是通过写女儿提出回家
割麦的条件设置悬念;二是通过描写女儿的穿着设置悬念。中考考点实训
名著阅读模拟训练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
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
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
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
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
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
见功效。”林冲骂的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
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却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
哥哥,些小薄礼,休嫌小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
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
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
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
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皆赖差拨照顾。”差
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
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
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
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
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
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
的有这般的苦处。”
(节选自《水浒传》)1. 选文中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差拨怎样的形象特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着力刻画差拨的形象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差拨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
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先骂
后夸的对比手法突出刻画了差拨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虚伪
的小人形象。
差拨的跋扈羞辱反衬了林冲遭受迫害却无奈隐忍的形象,侧面
反映了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突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思想。3. 林冲是《水浒传》中受官府迫害最深的人物之一,联系原著,
概述林冲遭受迫害的其他情节。(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高太尉设计让林冲误入白虎堂,导致林冲被判携刀私入白虎
堂,刺配沧州;
②林冲被陷害刺配沧州途中,高俅收买公差董超、薛霸,图谋
杀死林冲,幸得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相救;
③林冲到达沧州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陆虞候又火烧草
料场,意图杀死林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