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8【附解析】.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8【附解析】.ppt

ID:465269

大小:925.5 KB

页数:13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强化练八 文学类文本阅读 •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 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 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 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 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 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 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 •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 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 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 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 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 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 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 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 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 就拿它当坐垫吧。 •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 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 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 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 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 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 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 打瞌睡呢。 •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 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 刚才是不是在画我?”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 吃,刚想下来,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 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 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 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 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 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 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 育课上跳高,我跳过去了那个高度,另一个同 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 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 “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 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 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 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 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 就好!” •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 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 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 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 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 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 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 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 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 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画:“八十八 啦!” •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 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 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 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 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 不多。 •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 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 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 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 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好奇  场景 偶遇老太太 画像被发现 老太太画花 得知其年龄 “我”的心 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_尴尬 惊叹 羡慕 • 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1分)以春末 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 了时间对人的影响;(2分)反衬老太太“心未 与年俱老”。(1分) • 4.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 请结合全文概括。(5分) • 明指老太太画的牡丹花;(1分)暗指老太太内 心纯真,如花般美丽;(2分)表达了作者希望 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2分 ) • ②目送车辆出村后,村民们再次回到文化广 场。驻村干部刘站长紧紧握住村主任六叔的手, 对中湾村苹果走向国外表示祝贺。六叔转身向 广场上的村民代表们深深地鞠了一躬,抬起头 那一刻,我看到六叔眸中满含泪花。我知道, 这泪花中最为硕大晶莹的一颗,当数广大村民 用勤劳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财富,这 财富里,有汗水,有辛劳,也有政府连片种植 的谋划和引导。 • ③我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听父亲讲,我 出生那年土地包产到户,土地贫瘠,父亲弟兄 六人一年辛苦劳作后仍是生活拮据。我四岁那 年,父亲弟兄六人经过商议,共同承包村里十 亩山地苹果园,实行统一管理,分户劳作。那 年中秋节,父亲从山上带回一黄挎包“国光” 苹果,我们一家人就着昏黄灯光分食苹果。我 和姐姐每人分得一颗大苹果,谁也舍不得吃, 将半红半绿的苹果拿在手中,摩挲着,把玩着, 似乎在端详一件宝物。 •父亲看着我们,意味深长地说:“真正要改 变贫穷,还是要从想法开始,这不,刚刚承包 了果园,孩子们就能吃到新鲜苹果了,秋后, 苹果卖了还能有个好收成!”那一晚,整个屋 子始终飘荡着苹果的馨香,似乎每一缕游动的 空气送过来的都是芬芳和甜蜜。 •父亲弟兄几个只能每天晨起采摘两架子车苹 果,艰难地行走在弯弯曲曲、陡峭无比的山路 上,人力运送到镇子上去卖。无尽缠绵的雨水 把崎岖的山路拨弄得更是险象环生。好几处弹 石路段被雨水冲毁,层出不穷的滑坡常常会阻 断道路,阻塞交通。但父亲他们每天就这样风 餐露宿,披星戴月,如蚂蚁搬家,把苹果输送 出山村。最终,我家换取了七百五十元的“天 价”收入。 • ⑤后来,看到父亲几人尝到苹果种植的甜头, 有村民也开始零星栽植苹果树,没几年,苹果 开始挂果,多多少少有了额外收入,生活条件 逐步改善。上世纪末,政府经过多方勘测论证, 决定在全县推广苹果连片种植,山东烟台的红 富士种苗来到村里,覆膜、修剪培训费用由政 府投资,村民们喜出望外,劲头十足,因为切 切实实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近几年,村级道 路由国家投资全部硬化,货车能开到田间地头。 每年深秋时节,苹果成熟,尤其是“国光”苹 果经霜而红,一颗颗似羞红了脸,于繁茂的绿 叶间躲躲闪闪,果香溢满园。 • ⑥冬季修剪,春季施肥,夏季套袋,深秋采 摘,冬闲时节培训学习,苹果种植管理走出一 条科学合理的管理之路;政府牵头,村级合作, 果农与果商定价,苹果销售走出一条水到渠成 的销售之路。而今,苹果已成为甘肃静宁农民 创收的一张标签。每当春日暖风和煦,徜徉在 静宁大地的每一处山野,都若置身辽阔的苹果 花海,清幽而淡雅,馨香染肺腑,洁白的苹果 花犹如舞动双翅的蝴蝶,翩跹而舞,令人遐思 万千。 • ⑦秋风劲吹,每一枚果叶都带了浓浓秋阳温 暖的问候,飒飒而落,像一枚枚熟透了的金币, 落在大地怀抱里,亦落在父老乡亲融融的胸襟 里。明春,必将花香馥郁。 •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1月09日,有删改 ) • 1.为什么中湾村村主任六叔“眸中满含泪花 ”?(4分) • ①中湾村二十吨红富士苹果将远销尼泊尔, 走向国外。②作为村主任的他看到广大村民用 勤劳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财富,为村 民感到高兴,内心兴奋。③对政府连片种植的 谋划和引导表示感激之情。 • 2.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 第④段主要描写了刚开始栽种苹果时,由于山 路阻隔,苹果的运送出售十分艰难。(2分)既 与开篇的苹果远销尼泊尔形成鲜明对比,(1分 )又为下文得到政府重视从而靠栽种苹果走上 致富之路埋下伏笔。(1分) • 3.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 (1)将半红半绿的苹果拿在手中,摩挲着,把 玩着,似乎在端详一件宝物。 • “拿”“摩挲”“把玩”“端详”等一系列动 词细致传神地刻画出“我”和姐姐舍不得吃“ 国光”苹果的情形,表达他们对苹果的喜爱之 情,暗示当时生活的拮据。 • (2)馨香染肺腑。 • “染”字细腻传神地刻画出清幽、淡雅的苹果 花香深入人心的情形,给人以联想,表达了愉 悦、幸福的心情。(2分) • 4.文章末尾的“明春,必将花香馥郁”有什 么作用?(5分) • 内容上:苹果丰收、远销国外,村民们用劳动 创造了财富,从而对生活充满希望;政府为村 民铺路,特别是为村民们搭建管理之路、销售 之路,更加使村民们鼓足了干劲,含蓄地表达 了对政府的感激之情。(3分)结构上:引发读 者的想象,意味深长;进一步深化了文章主题。 (2分) • ④每天黄昏,从幼儿园回来,小铁总要光顾 这里。要说,哪个小孩不嘴馋?哪个小孩不爱 看《幼儿画报》之类的东西?做家长的看着孩 子吃着看着,又有物质食粮又有精神食粮,是 很惬意的事情。 • ⑤那时候,小铁最喜欢看《幼儿画报》《幼儿 童话》《小朋友》……每次到了那里,只要看 见它们,就非买不可。这些画报一般是每一个 月或者每半个月出一期,架不住品种多,出版 日期不一样,几乎不出一星期就会有新面孔出 现,招引着小铁去那里,磨我掏腰包。 • ⑥那时候,日子过得并不富裕,这样又是吃 又是看,腰包瘪瘪的很快就成了问题。我便和 他妈商量,得有个限制,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要买吃的,就不能买画报。这样,一方面让他 知道过日子的艰难,另一方面也看看他到底最 喜欢哪一种,是重物质还是重精神。 • ⑦这天,我接他从幼儿园回来,路过商店门前, 他又像以往一样想两样都要。我对他说:“爸 爸兜里的钱不够了,再说咱们一家子一个月还 得过日子呢,你必须从吃的和画报两样里选择 一样。” • ⑪“爸爸……”他又叫了一声。 • ⑫这一声把我叫清醒了。我必须坚持和他妈妈 商量好的一切,让孩子从小多少懂得生活并不 能随心所欲,谁也不可能把太阳和月亮都揽在 自己的怀里,而选择是早晚的事,是必须的事。 我咬咬牙,握住他的小手,继续坚决地说:“ 你挑吧,只能买一样。” • ⑬他知道短暂的犹豫已经如风逝去,一切只能 这样了,磨蹭了一会儿,只好说:“那我就买 画报吧。” • ⑭我替他买了那本《幼儿画报》。他立刻看 了起来,一路爱不释手。 • ⑮回到家,我先给他倒了一大杯凉白开水,然 后有些心疼地问他:“渴了吧?” • ⑯他摇摇头:“不渴。”继续看那本《幼儿画 报》,那里面仿佛有无数有趣的故事吸引着他, 使他忘记了那让他馋涎欲滴的雪糕。 • ⑰以后,我再到幼儿园接他,碰上这种关于 雪糕和画报的选择的时候,他不会再有什么犹 豫,哪怕我心慈手软或有意逗他说买支雪糕吧, 他也不买,而只买一本画报。那个夏天的选择, 让他形成了习惯。什么事情只要形成了习惯, 并不用家长再操心,就像沿着一条老路回家不 会迷途一样。孩子时代好的选择,有益于帮助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而且让他幼小的心能学会 多一点承载,别什么都是吃凉不管酸的样子。 • (选自《我的父亲手记》,有删改) • 1.从孩子和父亲的角度分别说说你对文章题 目中“选择”一词的理解。(4分) • ①从孩子的角度:表面上是在冰糕和画报中 做出选择,其实是在物质和精神中做选择,并 通过选择确立了人生的原则(价值观)。(2分) • ②从父亲的角度:是指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做 出的选择——关键时刻是顺从孩子还是坚守原 则,将会对孩子产生莫大的影响。(2分) • 2.第⑬段中“我”“短暂的犹豫”包含了复 杂的心理变化,试用表格加以梳理。(4分) 变化原因 变化过程 前 后 第一次犹 豫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反思自己是否 过于苛刻 家长别先退缩,否则前功 尽弃 第二次犹 豫 孩子伸手拉“我”,可怜巴 巴叫“我” 反思自己是否 为难孩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孩子热得可怜巴巴, 好多家长买了雪糕 我们须坚守原则, 孩子应学会选择 • “恰恰”意思是“刚好、碰巧”,不仅表明报 刊亭是小铁喜欢去的地方,也与上一段中的“ 恰恰”相呼应,点明了冰糕和画报都是小铁的 最爱,(1分)为下文产生矛盾,需要选择埋下 伏笔。(1分) • 连用三个“望望”,望向不同的地方,小铁用 无声的语言真切地传达了他内心的渴望。(1分 )作者选择用动作来表现心理,真实而自然, 三四岁孩子为了冰糕和画报犯愁,而恳求父亲 的天真模样跃然纸上。(1分)(从叠词的角度分 析,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 4.简述“我”坚持让小铁在冰糕和画报中做 出选择的理由,并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你对此事 的看法。(5分) • 理由:①家里日子并不富裕,不能长期满足“ 二者得兼”;②必须坚持和小铁妈妈商量好的 一切,让孩子从小懂得选择;③想看看孩子到 底是重物质还是重精神。(答出两点即可。2分 ) • 看法示例:我认为小铁的父亲这样做是对的, 让孩子从小会分辨、会判断,做出正确选择, 养成良好习惯,将会使他终生受益。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面临各种选择,比 如是选择打电子游戏还是选择认真学习,有的 同学从小习惯好就能很自然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有的同学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就会非常苦恼, 还会引发不少矛盾。(观点1分,结合生活体验 分析2分) • 4.笨拙的父爱 • 他真的是一位非常笨拙的父亲。 • 这是一个大型综艺节目,类似于各种选拔赛。 台上一个个帅哥靓女,或歌唱,或舞蹈,使出 浑身解数,把自己的才艺发挥到最好。精彩之 处,台上台下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 当他站在舞台上时,显得有些另类,因为他已 不再年轻。与众多参赛的小青年相比,他俨然 就是“大叔”级别的。 • 这真是个乌龙事件,自综艺节目开播以来,从 没有过这样的局面,主持人忍不住叫停。音乐 停下来,他似乎更孤立地站在舞台上,手足无 措。 • “你一定知道自己的歌唱水平,能说说你为什 么来这个舞台上吗?”主持人问道。台下揶揄 声此起彼伏:现在人真是想出名想疯了。 • 男人低着头盯着自己的鞋子,半天才抬起头说 话了。他的话语依然不清晰,一字一顿,原来 他竟然还是一个有语疾的人,也就是我们说的 “大舌头”。 • 他说:“非常抱歉,我不会唱歌。我这么做, 是想恳请评委能给我女儿一个上台的机会。我 女儿今年八岁,特别喜欢跳舞,能跳出完整版 的杨丽萍的《孔雀舞》,只是她年龄小,不够 参赛的资格。可是,女儿太想上这个舞台了, 恳请大家给她一个机会,恳请大家明白一个做 父亲的心情。” • 原来,所有的难堪,所有的笨拙,都是为了他 的女儿。 • 主持人问女儿:“知道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女儿摇摇头。于是,主持人让她看看大屏 幕:她爸爸是个切割大理石的火烧工,每天在 高温下工作。为了这次上舞台,作为一个有语 疾的父亲,所做的努力,她也是不知道的。天 真无邪的女儿,活在自己的舞蹈梦里,并不知 道父亲的辛苦。 • 画面以回忆的方式,重演了他坚持让女儿学舞 蹈的过程。女儿很小的时候,他发现了女儿的 舞蹈天赋。只要他家那台老旧的录音机一放音 乐,女儿就随之翩翩起舞,只是,女儿的舞步 没有经过正规训练,显得有些凌乱与别扭。 •看看喜爱舞蹈的女儿,想想家里拮据的生活, 他还是拿出全部的积蓄送女儿去了舞蹈学校。 学舞蹈要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夏天,家里没 有空调,他就去附近的冷库里,捡拾一些废弃 的冰块,然后回家放在盆子里,用电扇吹,这 样练舞蹈的女儿就不至于那么热了。冬天,他 用捡拾的煤块在屋子里生火,把贫瘠的小屋照 映得暖暖的,也让跳舞的女儿感觉暖暖的。就 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女儿终于走向了梦寐以 求的大舞台。 • 后来,导演组还向我们透露了一个秘密:这个 男人因语疾并没有成家,这孩子是他捡来的弃 婴。可是他央求导演删掉了这一块儿,他说他 永远不想让女儿知道这个秘密。 • 作为一个摄影师,我目睹了这晚最感人的一幕: 大屏幕上,父亲辛劳的身影,还有他为了女儿, 站在舞台上最笨拙、最尴尬的一面。 • 节目之后,我复制了一个光盘,送给了孩子。 我想让她明白:父亲所有的辛苦、所有的笨拙, 都是为了更好地爱她!我想随着女儿的长大, 她一定会懂得父亲对她的爱,也会深深地爱着 这个笨拙的父亲。 •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父亲为陈述对象,完 成下面表格。(4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父亲在选秀舞台上笨拙表演 发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 “我”送光盘给孩子,希望她明白父爱 父亲表演被叫停,道出表演目的 父亲培养女儿的艰辛过程(每空2分) • 2.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 分析其作用。(4分) • 示例一:父亲演唱跑调,吐词不清,非常笨拙, 与女儿的精彩表演形成鲜明对比,(2分)突出 女儿的成功,表现父亲培养女儿的艰辛和父亲 的厚爱。(2分) • 示例二:父亲关注女儿的兴趣,尽全力提供条 件,让女儿练习舞蹈,并为女儿争取表演机会, 父亲的默默付出与女儿的完全不知情形成对比, (2分)使情节更加曲折,更能突出父爱的深沉 和伟大。(2分) • “执着”形象地描写了父亲在舞台上表演时努 力坚持艰难演唱,表现出父亲为了能让女儿登 上梦想的舞台表演舞蹈而付出的巨大努力,体 现出浓厚的父爱。(2分) • 4.“笨拙的父亲”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 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 含义:一是指父亲身有残疾,有语疾毛病,年 龄偏老,身体不灵便;二是指父亲不顾自己身 体的缺陷,用笨拙的表演为女儿争取表演的机 会。(2分) • 作用:①“笨拙的父爱”让读者感到意外,设 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②暗示主题:突出父 亲为女儿付出的艰辛,赞扬了父爱的深厚,耐 人寻味。③形成对比:将父亲“笨拙”的表演 与文中女儿精彩的表演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 物性格,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3分) • 5.幸会,妈妈 • 张 春 • ①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 本职业务顶呱呱。到现在已经60多岁,对数 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 • ②我和哥哥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 了。她就给我们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片。因为 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 我4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屋 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妈妈没有打我骂 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个 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 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 • ③我不到8岁的时候,妈妈就和我说:“不要 让男人和你太亲密,更不要让男人碰你。洗澡 上厕所,就算是爸爸、哥哥也不能看。”上小 学四年级时,一次我和另外两个小女孩走在路 上,一个20多岁的男人来和我们说话,然后 挨个儿抱我们,说要掂掂有多重。我看到他抱 起一个女孩,撩起了她的衣服,突然觉得不对, 大喊一声“快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 妈妈的早期教导,当时会发生什么事。 • ⑤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青春叛逆 期,我也跟她吵过,说:“等我长大了,还了 你们的钱,我就再也不欠你们的了!”妈妈沉 默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们大人有时也会 心情不好,你看看《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 总是逗皇阿玛高兴,你就不能也哄哄我吗?” • ⑥小时候上学,爸妈很少接送我,下雨也一样。 家里的伞都是长柄的大黑伞,我个子矮,不喜 欢带大黑伞,所以经常淋雨。过了十几年,我 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妈妈后来几次跟我说: “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 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原谅我 们啊。”有一次回家,她给我买了一把很轻便 的小花伞。那时我已经30岁了。 • ⑦后来爸爸病倒了,她去陪护,忙前忙后40 天,她竟然还胖了些。她说虽然没有怎么睡觉, 但爸爸吃剩的东西,她都搅一搅全部吃掉了。 情绪上受不了的时候,自己跑到厕所里哭一场。 爸爸最终还是走了。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准痛哭 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要振作起来。她说: “要疯掉还不容易?可我疯了,我那两个孩子 怎么办?” • ⑨半年后,我居然站起来了,甚至回到北京 继续上学。 • ⑩又是几年过去了,我们家一切都好起来了。 今年3月,妈妈到厦门来看我,我们去海边散 步。妈妈笑着说,她以前不是很会走路,现在 腿脚不如以前了,反而领悟到一些道理,变得 很会走路了。她说:“要把手甩开,专心致志, 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这样,一 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着。” • ⑪我看到她平静地望着远方,脚步均匀地走 着,全身显出协调而动人的姿态。我突然涌出 一股热泪,一句一直想对她说却总是不知怎么 说的话喷薄而出: • ⑫“幸会,妈妈!” • 1.请根据文章内容和表格提示,填写表格。 (4分)妈妈的 做法 吊甘草片 砸西瓜 叫“我”不要和 男性过于接近 把情书还给“我 ” 妈妈的 目的 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 ③____________ ______ ④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不让“我” 和哥哥吃手 指头  不让“我” 和哥哥在高 处追跑嬉闹  学会保护自 己不受侵害   能和“我” 好好沟通情 感问题 • 2.文中对“妈妈”这个人物的描写,主要运 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好处是什么?请简述。(4 分) • 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1分)在“我”成长的 每一个阶段里,妈妈都给予了“我”深深的爱, 为“我”的成长付出了无数的心血。(1分)文 章对妈妈在各个阶段的语言都进行了描写,从 内容上可以突出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妈妈 对“我”的关心和爱从未断绝;(1分)也多方 面地展示妈妈对儿女深深的爱,妈妈在生活苦 难面前的坚韧顽强,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题。 (1分) • “没有”“不能”构成双重否定,写出了“我 ”当时心情的轻松,突出了妈妈在教育儿女时 的开明和睿智。(2分) • “烧焦”在这里是夸张的说法,形象地写出了 妈妈在带“我”看病时的焦灼、担忧、劳累, 突出了妈妈对“我”深切的、无条件的关爱。 (2分) • 4.“幸会”一词,本是在与长辈或较有地位 的人初次见面的场合说的客气话。故此,有人 认为本文标题、结尾的“幸会,妈妈”属于用 词不当。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5分) • 示例:我认为“幸会”一词用在这里是可以的。 理由如下:①从全文内容来说,妈妈在“我” 的成长道路上一直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没 有妈妈的悉心照拂,就没有“我”的今天,所 以说,遇上妈妈是一种幸运。②从文章主题来 说,文章要表达的是对伟大母爱的感激和赞颂, 以及对母爱漫长的认识过程,作者用庄重的“ 幸会”一词,表达自己由衷的感激。③“幸会, 妈妈”这个句子,比较简练新奇,可以吸引读 者阅读兴趣。 • 6.跛脚羊的冬天 • 夏京收 • ①他出生的那个年头,或许是因为营养匮乏, 反正与他同龄的孩子都遍地跑了,他还是不能 站起来走路。又过了几年,他终于离开了母亲 搀扶他的那双手,但也没能和两个哥哥那样在 田野上撒欢儿般奔跑——他的右腿是跛的。 • ②贫穷的屋檐下,从有记忆始,他觉得父亲 好像就没用正眼看过他一下。食物匮乏的饭桌 上,偶尔出现几次令他垂涎欲滴的面食时,幼 小的他却从未敢伸过手,虽然母亲一再地递给 他。他盼望有一天,父亲能像递给两个哥哥那 样亲手递给自己一个馍,然而父亲的大手却永 远只递向两个哥哥。 • ③那年的冬天特别冷,他家那头大黑羊却立 在皑皑白雪里咩咩地叫着,痛苦地生产了。大 黑羊一连生下了三只小羊崽,其中有一只却是 畸形的——有一条腿没有蹄。鲜红的雪地里, 满头大汗的父亲提起腿部畸形的小羊崽,淡淡 地对母亲说:“扔掉吧,成不了材的,况且, 留下来恐怕老羊的奶水也不够!” • ⑥以后的日子里,饭刚吃了一半儿的他,常 常揣起块煎饼或者菜饼之类的饭食就去打草, 他说饭在路上吃;深更半夜里,他常以去院子 里大解为由,披着破棉袄为那只腿部畸形的小 羊偷偷加夜餐——淡淡的月光下,他像喂孩子 似的将白天从自己口中省下来的饭食,一口一 口地嚼碎,细心地喂给跛脚的小羊。 • ⑦日子一天天过去,几只小羊渐渐地长大了。 正如他所说过的那样,那只腿部畸形的小羊果 然不比其他两只瘦,整天活蹦乱跳的。一向不 苟言笑的父亲抚摸着小羊笑笑说:“这家伙, 没想到比那两只长得还大了,还是个母羔儿, 不愁熬上几窝羊崽。”一旁的他听了,心里美 滋滋的。 • ⑧第二年的春天,父亲做了一个惊人之举: 将家里的四只羊一并牵到集上去卖。他躲在一 边偷偷地流了泪,那只跛脚羊身上有他用心裹 着的多少梦啊! • ⑨但令他和母亲都没想到的是,父亲只卖掉了 三只羊,他将那只腿部畸形的羊又牵回了家。 • ⑩“这只羊人家南集羊肉馆不要。”父亲说。 可是,卖给宰羊的又不是卖给户里养羊的,人 家怎么会不要呢? • ⑪更令他们预料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一段 时间后,父亲用卖那三只羊的钱把他送进了东 庄小学。一直以来,包括他在内的村里人早就 认为,这个家里上学的资格在他二哥身上。二 哥能干,人又机灵。 • ⑫父亲的这一举动,令村里人感到大惑不解的 同时,也令他感到震惊…… • ⑬时光荏苒,十年寒窗苦读后,他听从了父 亲的建议,走进了市里一所普通的医校。这是 父亲对他学业的唯一一次过问。 • ⑭后来,他学医所在的城市里便多了一个最 有名的医生,这个医生的右腿是跛的。 • ⑮再后来,他成了省城里在国内医学界最具权 威的一所医学院的院长,他的医学论文多次在 业界引起轰动……这年中秋,他特地从省城赶 回乡下老家与年迈的老父团聚。 • ⑯那夜,皓月当空。在红酒与月饼香气四溢的 酒桌上,他与满头银发的父亲饮着。这时,院 子里忽然跑进来几只活蹦乱跳的小羊,是当年 那只跛脚羊的后代,那只跛脚羊早已死去多年。 他曾听母亲悄悄地说过,当时那只老羊死去时, 父亲的眼圈红红的。 • 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 情节发展 父亲丢弃羊 父亲夸赞羊 父亲卖羊送 “他”上学 父亲告知真相 “他”的心情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____ ④___________ _伤心、着急  暗自高兴  惊讶、 不解  感动、 领悟 • 2.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两例并分析 其作用。(4分) • ①父亲对自己与“哥哥”截然不同的态度,作 用是为了烘托“他”畏惧父亲的心理以及为自 己跛脚遭遇而痛苦的心情。(2分)②跛脚小羊 与其他健康小羊的对比,作用是为了侧面反衬 出“他”再度感受到与哥哥之间的区别,表达 “他”的自卑。(2分) • “沉默”即默默的,沉寂的,一言不发,父亲 在权衡思考中,将深沉的爱包藏其中。(2分) • “淡淡”是浅浅的,有漫不经心的意思,将父 亲早已明晓真相的轻松神态描写了出来。(2分 ) • 4.结合文章内容,试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 作用。(5分) • 含义:“跛脚羊”既指那只在冬天出生的小羊, 其实也是代表了“他”,是“他”与父亲之间 联系的一个桥梁。(2分)作用:父亲在小羊身 上看到“他”的可塑性,寄托殷切期盼,“他 ”意图通过跛脚羊也能健康成长向父亲证明自 己。因此这只在冬天出生的跛脚羊是文章的一 条线索,也是改变“他”的一个转折点。(3分 ) • 7.扶自行车的人 • 王东梅 • ①坐在胡同口的石墩上,丁大力足足吸了三根 烟。 • ②吸第一根烟的时候,从他面前过去了七个人。 吸第二根烟的时候,从他面前过去了四个人。 吸第三根烟的时候,从他面前过去了五个人。 这些人有的手插在口袋里,耳朵里塞着耳机, 匆匆而去;有的呼朋引伴,彼此嘻嘻哈哈;有 的心事重重,低头不语。唯一相似的是,这些 人,都行色匆匆,好像谁也顾不上看一眼身边 发生了什么。 • ③身旁的林荫路上,十几辆自行车正横七竖 八地躺在地上。 • ④北方的春天,多的不只是阳光明媚,还有风。 就在刚才,大力就眼瞅着一股子风,打着旋儿 从东边路口冲过来。这风像胡同里撒野的孩子, 不管不顾,一路冲将过来。东头的那辆自行车 在风里只侧歪了一下身子,就一头栽到了身边 同伴的身上。第二辆还没纳过闷来,就直接拍 到了第三辆身上。第三辆躲闪不及,直接把第 四辆推倒。第四辆又带倒了第五辆……眨眼工 夫,林荫路上的一趟自行车悉数倒下。最后一 辆还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倒下,最后还是晃晃悠 悠地趴在了正在旁边修鞋的聋子身后。险些砸 到聋子师傅的后背。聋子真是聋啊,身后这么 大的动静,他竟一点儿没听到,仍然闷着头锥 着手里的鞋。 • ⑤眼前的情景被正准备回家的大力看个正着, 大力想:这要是小时候,该是多好的学雷锋做 好事的机会呀! • ⑥小时候的丁大力为了做好人好事,和小伙伴 们一天到晚在街上到处跑。扶老奶奶过马路, 给老爷爷让座,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帮邻居 抬水。当然,也包括扶起倒在路边的自行车。 大力记忆里的小时候,到处都是争着做好人好 事的小雷锋。可是今天,大力抽了三根烟,从 他面前过去了十六个人,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把 自行车扶起来。 • ⑩聋子师傅扶第三辆自行车的时候,一个路 过的中学生参与了进来。接着是一个接孩子放 学的大姐,再接着是两个穿着很时尚的年轻姑 娘。最后,一个拿着公文包的大哥,扶起了最 后一辆自行车。 • ⑪这一切,都太快了。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 等大力回过神儿来的时候,路上的人已经散了, 只剩下一趟码放得整整齐齐的自行车,还有正 在收摊的修鞋师傅。 • ⑭拐进胡同口,天已经大黑了。大力觉着心 里空落落的,回家的脚步都没了精气神。突然, 大力发现灯影里停着一辆黑色的二八男车。大 力立时来了精神。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只 是经过时,脚尖向旁边划拉了一下。 • ⑮就听身后“哗啦”一声响,大力回头再看, 二八男车就直挺挺地躺在了地上。大力倒像是 很吃惊的样子,急忙忙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扶 起自行车,支好。然后,在黑色自行车后座上 柔柔地摸了一把,用谁也听不到的声音,说了 句“对不起了”。然后,大力才咧开大嘴,嘿 嘿笑着回家了。 • 1.根据文中丁大力的表现,按要求填写下表。 (4分) 情节 心情(态度) 坐在胡同口看有没有人扶自行车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望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懊恼不已 故意划拉倒一辆自行车,然后把它扶起来 ④________________ 袖手旁观(观望)  目睹无人扶自行车  看到倒地的自行车都被 扶起,自己没有可扶的了   自我满足 • 2.分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 结构上:起过渡作用。(1分)内容上:写丁大 力回忆自己小时候人人争做雷锋,与现在的情 形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为后文修鞋的聋子 师傅等人扶自行车做铺垫。(1分) • (1)“急匆匆跑”是动作描写,写出了聋子师傅 看到车倒后立即扶车的行动,表现了他做好事 时的自觉、果断。(2分) • “懊恼”指懊悔、烦恼,这里指大力为自己没 有抓住机会做好事,虚荣心得不到满足而感到 心里不自在。(2分) • 4.有人认为,文章的标题“扶自行车的人” 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文章的标题应改为“ 测试”,你怎么看呢?请说说你的理由。(5分 ) • 示例一:“扶自行车的人”更好。题目交代了 小说的线索是“扶自行车的人”;小说的主要 情节围绕要不要“扶自行车”展开,赞扬了像 聋子师傅一样毫不犹豫做好事的人,批评了像 丁大力一样有虚荣心的人。 • 示例二:“测试”更好。设置悬念,激发读者 的阅读兴趣;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丁大力 的一次测试,赞扬了通过“测试”的像聋子师 傅一样毫不犹豫做好事的人,批评了没有通过 “测试”的像丁大力一样有虚荣心的人。 • 8.传 递 • 王继怀 •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在家乡县城的一所中 学念高一。那时候,我们村没有通公路,从学 校回趟家,先要坐车到乡里,然后再走30多 里山路。那是11月底,因为我要回家取钱, 不得不中途回家。那天上午上完四节课,我就 往家里赶,车到乡里时已是下午5点钟。 • 由于没伴儿,下车后我只好一个人快步往家里 赶。天空飘着雪花,天格外冷。连绵起伏的大 山,一座挨一座。我在寂静的深山里走着,为 了给自己壮胆,我一路上在心里背课文。在荒 山野岭中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不觉就走 了二十多里山路。 • 因为是冬天,天黑得也格外地快,走着走着光 亮一点一点地收起,天色暗下来了,我在大山 里走着,仿佛进入了一个黑绒绒的布袋里。那 时,我身无分文,也没有手电筒,为了赶上回 乡里的那趟班车,中午没有吃饭,走了这么远 的路,很疲累,也很饿,两条腿又酸又麻,有 点走不动了。我有点胆怯,有点着急,山里不 时传来猫头鹰诡异的叫声,令我毛骨悚然。突 然,一只黄鼠狼从我跟前闪过,吓出我一身冷 汗。 • 当我走到一个离家还有六七里路的山坳坳时, 看到了不远处忽明忽暗的灯光,那束灯光给了 我力量,我突然想去那户人家讨点东西吃,立 刻觉得身上有了热力,腿也有劲儿了,快步往 那户人家走去…… • 快走到屋前时,我又犹豫了。我想,这户人家 不认识自己,凭什么给一个陌生人东西吃? • 走到那户人家门前,门是关着的。站在门前, 静了一会儿,深吸了一口气,我敲响了那扇门。 • 门开了,我的心也跟着怦怦地跳。 • “妈,他是不是太饿了,我们给他碗饭吃吧? ”中年妇女在老奶奶耳边轻声说道。 • “你没吃饭吧,要不到里屋吃碗饭?”老奶奶 立刻领悟到,笑容满面地对我说。 • 我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跟着老奶奶进了里屋。 屋里摆设很简陋,这是一户普通的山里人家。 老奶奶让我坐在火塘边,用铁锹把木炭火扒开, 露出红红的炭火,我立刻感觉身子暖和多了。 •这时,中年妇女从菜橱里端来一碗干红辣椒 炒的腊肉,给我盛来满满的一大碗米饭,并一 个劲儿地说读书人挺辛苦,要我多吃点。那天 晚上,可能是我太累太饿的缘故,一大碗腊肉 和满满的一大碗米饭被我划拉得一干二净。当 吃完最后一口饭时,猛然意识到怎么一下就把 别人的菜全部吃完了?想到这里,脸“轰”的 一下又红了。旁边站着的中年妇女还要去给我 盛饭,我实在不好意思,一下子站了起来,连 忙道谢。 • 吃完饭后,好心的主人给我弄来杉木皮火把, 要他儿子点燃后送我一程。从那户人家出来, 尽管天空还在飘着雪花,寒风凛冽,我身躯疲 惫,却异常温暖…… • 回家后,我将这事告诉了父母。不识字的父母 没有给我讲太多的大道理,父亲只说要我记住 这户人家,要记住别人的恩情。母亲要我像那 天那样有勇气,不要被害羞犹豫耽误了自己。 • 时光流逝,年复一年。后来我大学毕业离开了 那个小山村,在城里有了工作,安了家,但那 顿饭和父母的教诲我却一直牢记在心。 • 后来家乡通了水泥路,我回家不必再经过山里 那户人家了,但每年回家陪父母过年,我都要 去山里那户人家问候走走,或带点城里的礼物。 • 我也牢记要去帮助别人。有一次,在火车站给 一位被偷走所有财物的年轻人一百元作为车费, 那青年执意留下我的地址,半个月后,给我寄 来了一百元钱和一封感谢信。 • 在给青年的回信中,我把山里的故事告诉了他。 写完信,窗外阳光明媚,清风送来沁鼻的花香 …… • (选自《羊城晚报》2018年12月4日) • 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场景 “我”的心理 孤身一人在深山行走 ①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有灯光的人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自己把人家的菜全吃掉 羞愧,感激 告别山里人家,被主人儿子相送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给帮助过的青年回信 ④___________________ 害怕(恐惧)  兴奋,轻松  温暖,感激,敬重  愉悦(高兴) • 2.分析第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 内容上:交代了“我”行走的环境,(1分)以 及“我”的疲累饥饿。(1分) • 结构上:为下文“我”去那户人家讨水喝做铺 垫,(1分)与后文“我”感受到的温暖形成对 比,突出了那户人家带给“我”的温暖。(1分 ) • “满脸通红”属神态描写,(1分)生动传神地 写出了“我”的羞涩、难为情,表现了“我” 到山里那户人家讨水喝时紧张、不安的心理。 (1分) • “麻利”指动作迅速敏捷,(1分)这个词突出 了小男孩反应的快速,也表现了他很乐意去帮 助“我”。(1分) • 4.有人认为,文章的标题“传递”独具匠心; 也有人认为,文章的标题应该改为“感恩”。 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 • 示例一:认同“传递”为标题。“传递”概括 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写了爱心在人们 之间的传递,寒冷的冬夜,饥寒交迫的“我” 得到了山里人家的热心帮助,毕业后的“我” 牢记要去帮助别人,山里人家—“我”—青年, 爱心就这样“传递”下去。 • 示例二:认同“感恩”为标题。“感恩”能概 括文章内容,揭示主旨。寒冷的冬夜,饥寒交 迫的“我”得到了山里人家的热心帮助,毕业 后,每年回家过年“我”都不忘去问候那家人, 这是“我”的“感恩”;“我”在火车站帮助 一个青年,这是“我”从山里人家那里学到的 “感恩”,也是“我”对“感恩”更深刻的理 解,即要帮助别人。(言之有理即可) • 9.园 丁 • 谢大立 • 老白一头白发。衣服也是白的,是那种蓝色的 劳动布工作服洗得多了的白。当他出现在监狱 的门口,欲往大门里走去时,工作人员说,这 位白……同志。 • 他爽快地答,哎! • 工作人员说,要进里面去办事,先登记,填写 理由,申报给上级领导,批准了你才能进去。 又说,先拿身份证登记。 • 老白说,来时走得急了,忘了带了…… • 工作人员说,你今天就白来了,你找谁?有什 么话?我们可以替你转达。 • 老白说了杨名的名字,工作人员说,他呀,你 就是有身份证也白搭,他连爹娘妻儿都不见, 昨天乘人不备撞墙自杀,现在整个脑袋都包着 纱布,可能还处在昏迷状态。 • 这个我知道,就是听说了他撞墙自杀,一急, 到了监狱门口,才知道身份证忘了带了。不过 我想,你们应该会让我和他见个面的,因为我 是来帮你们的。 • 你来帮我们? • 是呀,他不见任何人,我可以说不包括我。只 要让我见了他,保证他不再撞墙自杀。 • 工作人员是个胖子,很和善的面孔,一笑说, 你有这个把握?你等等,我给领导打个电话, 把你的话转给领导。能不能让你见他,就看你 的运气了。也许能,因为领导正为这个人伤脑 筋。 • 电话通了,工作人员汇报后,里面的人说了一 会儿后,把电话给他说,领导直接跟你说。电 话里领导说,即使同意你见,你也看不到他, 他的头上缠着纱布,似乎仍在昏迷。 • 他说,缠着纱布没关系,他的昏迷要是装的呢 ?他只要能听到我的话就行。 • 领导顿了顿说,那就让你见他一面试试。 • 杨名躺在床上让人推着出来,与老白隔着一面 玻璃墙,老白对着麦克风说,杨名,我是你读 初中时的白老师,你还记得我吗?你不记得我 没关系,我可是记得你……老白见被子里动了 一下,接着说,那年你用助学金偷偷买了个肉 包子吃了,有同学把状告到了我这里,我上课 时不点名地批评了你,晚上熄灯号吹响后,你 偷偷地到我宿舍门前哭,我把你让进宿舍,表 扬你说,知错就改才是个好孩子,你果然从此 后超过了班里所有的孩子…… • 还是隔着玻璃墙。杨名是自己走进会见室的, 头上没有了纱布,但他从走进会谈室到坐到那 把指定的凳子上,头始终没有抬一下。老白说, 我是进城进花苗顺道来看你的,这几年我按照 你的话,把花圃扩大了很多,花的品种也多了 很多……老白见杨名的面部愣怔了一下,说, 你忘了我可没忘,那年你回乡见了我屋前屋后 的花,说我的花养得不错,建议我干脆把屋前 屋后的自留地都变成养花基地,这几年我就是 这么在干,有些城里的人还寻到我的家里买花 ……见杨名的面部又愣怔了一下,适可而止地 说,不说了不说了,我得走了,再不走我那些 花苗就要遭罪了,为了降低成本,买的是没带 土的裸苗,三轮摩托车停在太阳底下……杨名 虽然始终没有说话,老白要走时,他礼貌地站 了起来,还内容多多地看了他一眼。 • 老白又一次来看杨名,杨名看了他一眼说,白 老师,上次您买的那些花苗有死的吗?老白心 里一高兴,有点慌神,迟疑了一下说,有,不 多,有的现在还看不出来,你白老师到底不像 你,是学这个专业的,你白老师总在想,如果 能够得到你的亲自指导,咱爷俩一定能把这个 蛋糕做大。杨名的眼神变得游移,过了一会说, 但愿真的有那一天。老白的老泪就纵横起来, 说,有的,一定有的,好好表现,争取那一天 早日到来。 • 这一次老白与杨名在一起待的时间最长,直到 到了规定的时间。老白从会谈室出来,对胖子 工作人员提要求说,杨名从监狱里出去的那一 天,一定要通知他,他要亲自开车来把他接出 去。并留下了联系方式。 • 杨名保外就医从监狱里走出来,是个春暖花开 的日子。监狱方面给老白打电话,说杨名获准 保外就医了,杨名请他作为保人,监狱方面也 认为老白合适。老白立即开起他的三轮来接杨 名,帮杨名办了手续。三十公里的路程,两个 小时不到就到了老白的家。老白的老伴去世早, 又没有儿女,独门独户住在离村子几百米的地 方。 • 1.根据小说的情节内容,按照要求完成下列 表格。(4分) 情节内 容 杨名刚入狱时 老白初次探狱 老白后两次来 老白接杨名 回家 杨名的 心理 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②___________ ____ ③______ ______ ④_________ _____ _______ 生无可恋 (失去希 望,绝望, 万念俱灰 )  有所抗拒 (有所触动)  心生希望 (产生憧憬) 感激 动情(感 动) • 2.本文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 析其作用。(4分) • 示例:“他的头上缠着纱布,似乎仍在昏迷” ,为后文的“老白见被子里动了一下”“被子 里连着动了几下,那种抽搐的动”埋下伏笔。 (2分)作用:暗示了杨名是假装昏迷,表现出 他当时逃避现实、消极、抗拒的心理。(2分) • “笑”字,生动地写出老白看到杨名因自己的 话产生反应时的神态,表现老白发自内心的高 兴。(2分) • “迫不及待”指急迫得不能等待,生动地写出 了杨名想看到老白所说的花圃的急切心情。(2 分) • 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标题“园丁”的含义 和作用。(5分) • 含义:①老白是杨名的初中老师,把老白比喻 成园丁;②老白是“养花基地”的园丁;③老 白在杨名误入歧途后,循循善诱,借花圃话题 成功拯救杨名,是杨名心灵的导师。(3分) • 作用:①小说内容以作为老师和“养花基地” 园丁的白老师为主要人物,一语双关,揭示了 小说的主题;②赞美了老白始终关心、爱护学 生的品质。(2分) • 10.善良无须考核 • ①导演沃尔特在选角的时候,挑选了很多艺校 里的学生,但都不够满意。 • ②一天,为此一筹莫展的沃尔特到城市西郊办 事,在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遇到了一个十多岁 的擦鞋小男孩。小男孩问道:“先生,您需要 擦鞋吗?”沃尔特低头看看自己脚上刚刚擦过 不久的皮鞋,摇摇头拒绝了。 •就在沃尔特转身走出十几步之际,忽然见到 那个小男孩红着脸追上来,眸子里现出祈求的 光:“先生,我整整一天没吃东西了,您能借 给我几个钱吗?我从明天开始多多努力擦鞋, 保证一周后把钱还给您!”沃尔特看着面前这 个衣衫褴褛、肚子干瘪的小男孩,不由得动了 怜悯之心,就掏出几枚硬币递到小男孩手里。 小男孩感激地道了一声“谢谢”后,一溜烟地 小跑着离开了。沃尔特摇了摇头,因为这样的 街头小骗子他已经司空见惯了。 • ③半个月后,沃尔特已经将借钱给小男孩的事 忘得一干二净。不料,在他又一次经过西郊火 车站时,突然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离得老远就 向他招手喊道:“先生,请等一等!”等到对 方满头大汗地跑过来把几枚硬币交给他时,沃 尔特才认出这是上次向他借钱的那个擦鞋小男 孩。小男孩气喘吁吁地说:“先生,我在这里 等您很久了,今天总算把钱还给您了!”沃尔 特看着自己手里被汗水濡湿的硬币,心头陡然 荡漾起一股暖暖的热流。 • ④沃尔特再次端详面前的小男孩,忽然发现他 很符合自己脑海中构想的小男孩主人公的角色 形象。沃尔特把几枚硬币塞进小男孩衣兜里: “这点零钱是我诚心诚意给你的,就不用还了。 ”沃尔特神秘地一笑,又说,“明天你到市中 心的影业公司导演办公室来找我,我会给你一 个很大的惊喜。” • ⑤第二天一大早,门卫就告诉沃尔特外面来了 一大群孩子。他诧异地出去一看,那个小男孩 兴奋地跑过来,一脸天真地说:“先生,这些 孩子都是同我一样没有父母的流浪孩子,他们 也渴望有惊喜!” • ⑥沃尔特真没想到一个穷困流浪的孩子竟会有 一颗如此善良的心!通过反复观察和筛选,沃 尔特发现在这些孩子中,确实有几个比小男孩 更机灵,更适合出演剧本中的小主人公,但他 最后还是只把小男孩留了下来,并且在录用合 同的免试原因一栏中只写了这样几个字:善良 无须考核!因为他觉得小男孩在面临困境的时 候,把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希望无私地分享给 别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善良啊!而电影中的孩 子,正是这样一个善良、博大、无私的人。 • ⑦这个小男孩叫文尼斯基。在沃尔特的执导下, 文尼斯基在剧中成功扮演了主人公的角色,他 主演的电影《中央车站》也获得柏林国际电影 节金熊奖等诸多奖项。 • ⑧若干年后,已成为一家影视文化公司董事长 的文尼斯基写了一部自传《我的演艺生涯》。 在书的扉页,是沃尔特的亲笔题字:善良无须 考核。下面则是他给予文尼斯基的评价:“是 善良,曾经让他把机遇让给别的孩子;同样也 是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 1.根据小说情节,以“小男孩”为陈述对象, 完成下面表格。(4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向沃尔特借钱 发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 被免试录用 尾声 成为一名成功的演员 还钱给沃尔特(2分)   带来一群渴望有惊喜的流浪儿 • 2.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 ①内容上:设置悬念,虽然说是“惊喜”, 但并没有讲明惊喜的内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 趣。(2分)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沃 尔特没有选到合适的演员,引起下文沃尔特录 用文尼斯基。(2分) • “祈求”属于神态描写,意思是“恳切地希望 或请求”,写出了小男孩非常希望得到沃尔特 帮助的眼神,表达了他迫切的心情。(2分) • “濡湿”意思是“沾湿,变潮湿”,表明小男 孩一直紧紧攥着硬币在等待沃尔特,要把钱还 给他,写出了小男孩长久等待的情景。(2分) • 4.文章结尾写道:“是善良,曾经让他把机 遇让给别的孩子;同样也是善良,让人生的机 遇不曾错过他!”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 分) • ①这句话写出了文尼斯基性格中的善良让他 既帮助了别人,又使他自己获益良多。②这句 话总结全文,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好人总有 好报;机遇总是垂青心地善良的人。”③照应 题目,表明善良是人生的通行证。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