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
加入VIP免费下载

自然界的水循环

ID:46544

大小:6.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目的:⑴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水是由不同形式组成的,并认识其相互的关联性以及水的循环过程和意义。            ⑵对学生进行水资源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重点难点:水循环的过程 教学过程: “水是生命之源,同时和不断运动变化的自然界一样,大自然的水也是处于运动更新的状态之中。这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多媒体展示课题名称:“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在探讨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自然界的水体是怎么组成的。大家知道水的存在有三种形式:气态、液态、固态。那么大家想想地球上这三种形式存在的水有哪些水体呢?” 多媒体展示板书内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学生思考半分钟,同时提示看多媒体展示的图3.1“水圈的构成” “对照图,我们看到不同的水体分成了不同的板块,并且他们所占的水体总量是不一样的,其中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而最小的水体是生物水,仅占0.0001%。,但是他们之间却是有着联系的。大自然是个统一体,不同的水体之间依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之间的交换,下面我问一个问题,上述两种水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学生答:“生物水通过植物蒸腾作用,变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降雨形成河水、冰川水、土壤水、湖泊水、地下水,这些水体通过各种形式的运动比如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都可以变成海洋水。” “答的很对,这些水体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他们不仅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他们在能量、质量、数量上都是息息相关的。那么大家再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注意我说的两个词:质量和数量” 学生答:“河水少了土壤水也可能变少,海水可能会变多……” 学生答:“河水污染了,土壤水也会被污染,海水也是……” “嗯,没错,自然界的水体是不断运动的,在物质上和能量上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一条河流被污染可以造成一片土地被污染,同样可以造成海水的污染。大气水被污染同样值得我们重视,我们所说的酸雨的形成就是大气水被污染的结果。同时呢,我们也应该放眼全世界,比如一条河流如果流经多个国家,处于上游的国家如果污染了河水,下游的国家就会遭殃。我们还可以看到,人类赖以生存并能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在全球水储量中仅占了1.7%左右!并且目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都是相当严重的,水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地球上的水应该由我们共同来珍惜和保护。” 多媒体展示: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联系刚才我说的,大家思考‘读图思考’这里的两个问题。” 学生自主讨论2分钟 提问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回答1:大气水、冰川、生物水、地下水 提问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回答2:湖泊水的蓄积和排泄起到水体之间的缓冲作用。当湖泊水位较低,河流水补给给湖泊;当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引申思考:对于第二道题,大家想想看我国哪些湖泊和河流有这种补给关系?(例:洞庭湖、洪泽湖……) “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刚才说了,自然界的水处于不断的运动循环的状态之中,但是宏观上他们是怎样运动的呢?这就是下面要介绍的水循环的过程并了解它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板书内容:“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观看这个flash动画,大家在看的过程中注意看这种运动被分成了几个部分,各自有何特点?” 多媒体展示海上内循环flash动画 多媒体展示陆地内循环flash动画 多媒体展示海陆间循环flash动画 学生答:“分成了四个部分,三种循环。” 老师分别结合动画讲解: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我们看到的这三种循环,他们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同时在进行着的,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了,比如海陆间循环停止了会出现什么状况?” 学生思考,结合“活动”的两道题目。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课堂活动。 解题、总结 这堂课的设计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更直观演示了课堂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融入到教学当中。同时,探究性的教学很好地启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的新形式新思维。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