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大一统的含义
"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国
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该思想在
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从政治、军事、经济起到
地缘互补的巨大优势效应。1、背景:
据《汉书》记载,刘邦所分同姓诸侯的封国,占据了国土的大部分,齐
楚吴三国甚至“分天下半”。这些诸侯王始封时还由于羽翼未丰,没能
造成什么威胁,随着势力的膨胀,最终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一、“推恩令”的实施: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
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故又称七王之乱。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
戊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
月内被平定。景帝时,济南郡的瞷氏、陈郡的周庸,以“游侠”闻名天下,势力非常之大。景帝特命
钦差大臣去那里治他们的罪,株连甚广。
颍川儿乃歌:"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他们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
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豪民拥有雄厚的财力,因在乡里气指颐使、偷税抗税……其
权势或可与乡里政权并重,或凌驾于乡里政权之上。乡官里
吏自然“畏惮”,而不敢“笃责”。 2、推恩令:
允许诸侯王除以嫡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
其他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这,候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内容主父偃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主父偃说上(武帝--引者)曰:'古者诸侯
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
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
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
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
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
是上从其计。"汉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位、夺封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借口削爵位、夺封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
他们的反抗。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他们的反抗。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
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
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
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3、刺史制度
内容: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视州部
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弟子,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作用:中央对地方控制大大加强。
十三刺史部是指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
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
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十三个刺史
部中,其中十一部采用了《尚书·禹贡》和
《周礼·职方》中的传说州名,即冀州、兖州、
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雍州)
、益州(梁州)、幽州、并州,并改其中的梁州
为益州,雍州为凉州。另外有朔方、交趾二郡,
仍沿用其名,称朔方刺史部、交趾刺史部,共
称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一称"十三州"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汉初几代统治者常常以秦亡为戒,认识到要取得一个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政治局面,就必须努力缓和阶级矛
盾,与民休息,实行无为而治。于是,来自于黄老思想的君道无为、刑德相辅、节欲崇俭、爱民养民的观念就
很快转化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统治政策。
西汉初年,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
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
政策,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
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
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
庄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
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
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
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
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推明孔氏 抑黜百家"
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
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
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
思想成为大一政权的精神支柱。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
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生
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朝所
推崇,影响深远。三、盐铁专卖
1.背景 西汉初年,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
中,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西汉景帝时 (公元前156-前141) 长安子钱家无盐氏,趁吴楚
七国兵起,放债取息,成为大富翁。
汉景帝要出兵,但是没钱,于是去找子钱家借钱,结果大
家都纷纷看衰老刘家,不肯借钱。只有一个叫无盐氏的土
豪借了千金给汉景帝没想到,汉景帝三个月就平定叛乱
回来连本带息还了无盐氏好几倍的钱,无盐氏靠这笔买卖
一下子成了关中巨富。五铢钱是中国古铜币名。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汉
武帝于元鼎四年 (前113年) 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
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中央政府
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 (钟官、辨铜、
技巧三官) 负责铸钱。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
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面文"五铢"二字的钱最初铸于汉
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被称为五铢钱。
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
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西汉
盐官、
铁官
分布
图
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
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在中央于
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业,于地方各
郡县设盐官或铁官经营盐铁产销。
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官营、专卖。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四、北击匈奴
1、背景 秦末汉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在首领冒顿单于的
率领下,统一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冒顿(mò dú)(前234年-前174年)秦末汉初,他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
匈奴帝国,是匈奴族中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西汉建国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每
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组建起强大
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其中,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匈奴
受到重创被迫迁徙漠北。此后,双方争夺的重点转移到西部。
和亲,也叫做"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或者各少数民族首
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和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分道北上。卫青行进千余里,穿越浩瀚的
大沙漠,在漠北同匈奴主力相遇。双方激战一天,未分胜负。临近黄昏,忽然狂风大作,卫青乘机派兵从左右迂回包抄,
把匈奴单于的营阵紧紧包围起来。单于慌忙带着数百名骑兵突围逃走。汉军追击200多里,大胜而归。霍去病也挥师
北进,追击匈奴兵。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
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
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胜,
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
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
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第12课 武帝巩固大一王朝
一、“推恩令”的施
1、背景:
2、推恩令内容和意:
3、刺史制度: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2、内容和意
三、盐专卖
1、背景:
2、内容和意:
四、北击匈奴
1、背景:
2、漠北之战:
本课小结:课堂练习:
1.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汉武帝:“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
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这表
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
A.主张推行分封制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施恩于诸侯子
弟收买人心 D.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度阴山。”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 )
A.董仲舒、主父偃 B.卫青、霍去病C.蒙恬、霍去病 D.卫青、主父
偃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