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独
之
旅
曹文轩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
文学作家。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
校任教。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
研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1991年,推出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
1997年,出版小说《草房子》,并担任改编电
影编剧。1999年,出版小说《根鸟》。2005
年,推出小说《青铜葵花》。2016年获“国际
安徒生奖”,2017年获得2016-2017“影响世界
华人大奖”。2017年12月,特殊文体长篇小说
《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作者简介初读小说,掌握字词
厚实 嬉闹 觅食
驱除 胆怯 歇斯底里
xī
xiē
mì
qiè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要求:
一不动唇;二不指读;三不回读;在6分钟内读完课文。
思考:
1、写一句感受最深的话。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探究:
在离家牧鸭的生活中,杜小康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孤独
之旅.
请找出文中心理描写的词句,并体会其作用.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
麻地。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
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
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
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
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
一片茫茫的水。
感到茫然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
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
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
——这是他出门以来第
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
苇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
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
远逃不走的感觉。
感到害怕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
从恐慌中镇定下来。
缓解恐慌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驱除
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觉时,他
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
入睡。
依然恐慌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
了,父子俩也一天一
天地感觉到,他们最
大的敌人,也正在一
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
它就是孤独。
感到孤独 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
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
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
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
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
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
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
来。 面对孤独
不再恐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
是悲哀。他说不明白
自己为什么想哭。
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
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
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
子。但他没有哭。他觉
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
强了。
长大 坚强感到茫然
心理描写展现成长过程
感到害怕 缓解恐慌
依然恐慌 孤独逼近 面对孤独 不再恐慌
暴风雨
长大 坚强环境描写探究
1、以较大的篇幅描写鸭子,以鸭群的变化折射杜小康的成
长。
2、以芦苇作为人物心理变化的见证。
3、暴风雨成了杜小康成长的催生力量。面对芦苇荡中极其
可怕的暴风雨,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搏斗,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
坚强。
这样,文章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成
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舞台。对表现杜小康的
成长起到了烘托、暗示、促进、推动的作用。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
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
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麽作用? 鸭群是杜小康亲密的伙伴。作者以较大的篇幅
描写这些鸭子,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联系?
失学后 放鸭是生活的全部
孤独中 鸭群是伙伴、是心灵的安慰
风雨中 护鸭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
鸭下蛋 甘苦中的喜悦——人生的成果鸭 群
无家的飘游者——长成真正的鸭芦苇荡
压抑—开阔暴风雨
可怕—搏斗—成长 题目概括了主人公放鸭生活的全过程,“孤独”渗透于人物放
鸭期间的全部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对杜小康来说,“孤独”含义
是:
①、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
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②、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
莫测的大自然,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③、对未来的恐惧。慢慢放鸭,路何处是尽头?
这一切构成了人生的一段“孤独之旅”。
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
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麽?文中最能体现“
孤独”的语句是什麽?
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句子是:“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没
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 生命是一个旅程,不是一个
家,是一条道路,不是一座栖居
的城市;人们所有的享受与幸福
只不过是生命路旁的旅店,供我
们稍事休憩,好让我们增添精力
到达终点。
——爱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