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曹刿论战

ID:465815

大小:906.8 KB

页数:6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六单元 初中语文(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作家作品 本文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 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 是一部编年体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 是战国时人所编。“论战”就是(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题目概括了文 章的中心内容。 中心意旨 本文以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贯穿全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 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 略战术,把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 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结构思路     表达技巧 1.过渡自然,上下勾连。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曹刿参加长勺之战的经过为线索展开记叙,依次是: 战前准备—战争经过—战后总结。脉络井然。 文章三个段落的记叙过渡自然巧妙:第一段末尾“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两句话既是第一段的小结,又是第二段的前因,是第二段“公与之乘”的导 入语;第二段最后的“遂逐齐师”一句,既是第二段的小结,又和第三段开 头的“既克”二字紧密相连。这样,文章三个段落浑然一体。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这篇文章着眼于表现曹刿的“远谋”,全文的详略安排也围绕这一点展 开。第一段在略叙背景后直接引出实质性的对话,通过曹刿跟鲁庄公的问 答写出了曹刿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第二段着重写曹刿的作战指挥 才能。第三段通过写曹刿阐述战争取胜的原因,把他的战略思想表现了出 来。以上是详写的内容。其余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 起因、双方参战人数、战争的激烈程度等都未赘言。这样的剪裁,对表现 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  表 现 特 点 曹刿的 “远谋” 一知民心向背 有政治远见 二知士气盈竭 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三知敌军虚实 有探求虚实的谨慎 鲁庄公 的“鄙” 不知取胜关键 寄托在小的恩惠和神灵身上 不知用兵思想 轻举妄动,急躁冒进 不知取胜原因 缺乏军事才能 重点难点 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他们各自 什么样的特点?古今对译 十年①春,齐师②伐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公③将战,曹刿请见④。其乡人⑤曰: 庄公打算出战,曹刿请求进见(鲁庄公)。他的同乡人说: “肉食者⑥谋⑦之⑧,又何⑨间(jiàn)⑩焉?”刿曰: “当权者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回答说: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 见。问:“何 以 战?”公曰:“衣食 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道:“靠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 所安 ,弗敢专 也,必以 分人。” 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对 曰:“小惠 未遍,民弗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使全国普遍得到,人民是不会 从也。”公曰:“牺牲 玉帛(bó), 跟随您的。”庄公又说:“祭祀时用的牛羊、玉器和丝织品(等), 弗敢加 也,必以 信 。”对曰: (我)不敢虚报夸大,一定按实情报告给神明。”曹刿说: “小信未孚(fú) ,神弗福 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不会保佑你的。” 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做到一一明察,但一定 以情 。”对曰:“忠 之  尽力以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 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 请 从 。” 允许(我)跟随着去。” [注释]    ①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②师:军队。③公:鲁庄公,鲁 国君 主。④见:进见。⑤乡人:同乡人。⑥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⑦谋:谋划。⑧之:代词,指出战齐军这件事。⑨何:何必。⑩间:参与。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远谋:长远打算。 何:什么。 以:凭, 靠。 安:安身。 专:独自享有。 以:把。 对:回答。 惠:恩惠。  牺牲: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加:虚夸,夸大。 以:按。 信:实情。  孚:使信服。 福:赐福,保佑。 狱:诉讼事件。 察:明察。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之:助词,的。 请:请允许 (我)。 从:跟随。 [评析]    本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分为两层:通过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 刿“请见”的原因;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 先决条件。 公与之①乘(chéng)②,战于③长勺。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 公将鼓④之⑤。刿曰:“未可。”齐人 庄公想击鼓(命令军队前进)。曹刿说:“还不行。”等齐军擂过了 三鼓⑥。刿曰:“可矣⑦。”齐师败绩⑧。公将驰⑨之。 三次鼓,曹刿说:“可以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想驱车追赶。 刿曰:“未可。”下⑩视其辙 , 曹刿说:“还不可以。”(他)向下仔细观察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登轼 而望之 ,曰:“可矣。” 又登上车子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说:“可以追击了。” 遂 逐齐师。 (鲁国军队)就追击齐国军队。 [注释]    ①之:代词,代曹刿。②乘:乘坐。③于:在。④鼓:击鼓进军。古代 作战,击鼓命令进军。⑤之:起补足音节作用。⑥三鼓:三次击鼓命令军队 出击。⑦矣:语气词,相当于“了”。⑧败绩:大败。⑨驰:驱车追赶。⑩下: 向下。 辙:车轮碾出的痕迹。 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之:代词,代 齐军。 遂:于是,就。 [评析]    这一段写战争的经过和结局。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重点叙 述曹刿对于迎战和追击的时机的把握,表现了他的深虑远谋及稳重的大将 风度。既①克②,公问其故③。对曰: 战胜齐军后,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说: “夫(fú)战④,勇气也。一鼓⑤作⑥气,再⑦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 而衰⑧,三而竭⑨。彼⑩竭 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低落了, 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 也, 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他们。大国是难以推测的, 惧有伏焉。吾视其 辙乱,望 怕他们在那里埋伏。我看到齐军败退时车轮的痕迹错乱,又见 其旗靡(mǐ ,故逐之。” 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才决定追击他们。”[注释]    ①既:已经。②克:战胜。③故:原因,缘故。④战:作战。⑤ 鼓:动 词,击鼓。⑥作:鼓起。⑦再:第二次。⑧衰:衰退,减弱。⑨竭:穷尽。⑩彼: 他们,指齐军。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测:推测,估计。 其: 代词,代齐军。 靡:倒下。 [评析]    这一段写曹刿对战争的分析总结,阐明了他的战争理论,表现 了他 对整个战争过程的周密思考。这是对“远谋”的最好说明,照应开头。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辙(zhé)   登轼(shì)     肉食者鄙(bǐ) B.弗(fú)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C.竭(jié)     败绩(jì)       望其旗靡(mǐ) D.驰(chí)    远谋(móu)  又何间焉(jiān) 答案    D “间”是多音字,在此处应读jiàn,是“参与”的意思。 · · · · · · · · · · ·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又何间焉(参与) B.肉食者鄙(卑鄙) C.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D.小大之狱(指诉讼事件) 答案    B “鄙”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应解释为“目光短浅”。 · · · ·3.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师败绩(齐军大败) B.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 C.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D.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 答案    D 应理解为:齐国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测”在这里是 “推测,估计”的意思,而非“测量”。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牺牲玉帛  (      ) (2)望其旗靡  (      ) (3)必以信   (      ) (4)一鼓作气  (      ) (5)既克,公问其故(      ) (6)彼竭我盈  (      ) 答案    (1)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2)倒下 (3)实情 (4)鼓起 (5)原 因,缘故 (6)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能力。一是根据课内积累直接作答,二 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注意“牺牲”“信”“故”的意思。 · · · · · · ·2.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辍耕之垄上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何陋之有 答案    C 题干中的“之”意为“的”。A.“之”是“代词,代这件 事”。B.“之”是“去、往”的意思。C.“之”意为“的”。D.“之” 无实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答案 (1)当权者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3)(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 允许(我)跟随着去。 解析 注意“间”“孚”“福”“忠”“可以”“从”的翻译。1.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衣食所安  肉食者鄙 B.小信未孚  必以信 C.肉食者谋之 未能远谋 D.肉食者鄙  二者不可得兼 答案    C A.名词,食物/动词,吃。B.信用,诚信/实情。C.均指谋划、打 算。D.……的人/……的东西、情况。 · · · · · · · ·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可以一战。 A.战于长勺。   B.夫战,勇气也。 C.何以战?            D.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    D D项句子和例句都是省略句,A、C两项是倒装句,B项是判断 句。3.理解填空。 (1)课文中表明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2)曹刿认为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 追击的有利时机是:                                                   。答案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敌军三鼓后 敌军辙乱、旗靡时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与默写能力。要注意审题,另外,要避免写错别字, 如“虽不能察”的“察”。(2)仔细阅读原文最后一段即可找到答案,也可 用原句来回答。1.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    B 句子停顿划分的依据是划分后的各部分有相对独立的意义或 者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如转折等)。根据这个划分的原则看选项的句 子:“一鼓”与“作气”存在两个相对独立的意义;“再”和“三”表明 次数,“而”表示顺承关系,根据逻辑关系,表示顺承关系的虚词与后面的 词联系紧密,故选B。2.请你阅读课文第三段,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第②空用原文回答) 在本段中,曹刿论述了①             ;抓住了②        的有 利战机,后发制人,进攻齐军;看到齐军③        后,果断做出追击齐军 的决定。从这两处,我们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④       、⑤       的 人。 答案 ①鲁国取胜的原因 ②彼竭我盈 ③辙乱旗靡 ④有谋略 ⑤善 观察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要仔细审 题,根据题目要求细读课文第三段。①要求填写对全段内容的概括语句。 ②要用原文作答。③可概括原文中的词句作答。④⑤两处应根据曹刿在 全文中表现出的性格核心——远谋,以及“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来归 纳,填写。3.长勺之战,齐败鲁胜,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鲁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 之处。鲁庄公身上有哪些值得肯定的方面? 答:                                                                                                                    答案 (1)“公将战”表现出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的精神。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出鲁庄公勤政爱民的品质。 (3)“公与之乘”表现出鲁庄公礼贤下士的品质。 (4)“公问其故”表现出鲁庄公不耻下问的品质。 (5)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出鲁庄公知人善任的品质。 (6)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出鲁庄 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的品质。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紧扣题干要求,找出鲁庄公身上 值得肯定的方面即可。1.(2019山东济南历下一模,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们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展现其永久魅力。 B.这部电影之所以广受欢迎的原因是融入了特有的爱国情怀。 C.通过不断的努力,使他的模拟考试成绩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D.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是勇气不足和谋略不当。 答案    A B.句式杂糅,应删掉“之所以”。C.缺主语,可删掉“使”。D. 语意矛盾,应删掉“不足”和“不当”。 · ···2.(2018广东深圳福田八校联考,7—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12分)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 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 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 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 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兵法·军争篇》)(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公将驰之   驰:        ②望其旗靡      靡:        ③三军可夺气  气:        ④朝气锐          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                                                                                                         ②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译文:                                                                                                         · · · ·(3)(★★★)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 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4分) 答:                                                                                                                                                                                                                                                                                                                                                                              答案 (1)①驱车追赶 ②倒下 ③士气 ④锐利(饱满) (2)①他们的士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②不要去攻 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意思对即 可) (3)(提示)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掌握士气,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 人。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满腔的热情;遇到 困难时,要善于分析,并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难。解析 (1)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词义。比如“驰”指 “驱车追赶”;“靡”是古今异义词,“倒下”的意思。 (2)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 看有无特殊句式。①句中的“彼(他们)、竭(穷尽)、盈(士气正旺盛)、克 (战胜)”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击(攻击)、堂堂(盛大或强大的样 子)、治(掌管)、者也(表判断)”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 达、雅”。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问可结合语句“夫战,勇气 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和“故三军可夺气,将 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此治气者也”概括作答。第二问可结合学习和生活从“善于分析问题、 随机应变、接纳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参考译文] [乙]    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 的决 心。所以,敌人早上的时候,士气正盛;到了中午,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待 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所以善于用兵的人,避开敌人士气正盛的时 候,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用治理严 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 敌人,这是掌握并运用军心的方法。以我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 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这是懂得并利用 自己之力以困敌人之力。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队统一的军队,不要去 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2019浙江宁波南三县诊断性考试,15—17)文言文阅读。(1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 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 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 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1.(★★☆)[初读知文]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 译文:                                                                                                         2.(★★☆)[再读知书]根据情景,完成对话。(5分) 长勺之战是古代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曹刿论战》里写战争的场面太 少了。 《春秋》里更少,整篇一句:“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曹刿 论战》略写战争,详写          、          、                  ,从中也可见《左传》的史书特点                                              。3.[联读知人]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完成阅读任务。(11分) [材料一]    八年春,治兵于庙,礼也。 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仲庆父请伐齐师。公曰:“不可。我实不 德,齐师何罪?罪我之由。《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姑务修 德,以待时乎。”秋,师还。君子是以善鲁庄公。 (《左传·庄公八年》) [材料二]    十一年夏,宋为乘丘之役故侵我。公御之。…… 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对曰:“孤 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 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 而名礼,其庶乎。”既而闻之曰公子御说之辞也,臧孙达曰:“是宜为君,有 恤民之心。” (《左传·庄公十一年》)(1)(★★☆)用“/”标出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停顿。(限标三处)(3分) 孤 实 不 敬 天 降 之 灾 又 以 为 君 忧 拜 命 之 辱。 (2)(★★☆)选出与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4分) ①君子是以善鲁庄公(2分)(  ) A.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②宋其兴乎(2分)(  ) A.故人不独亲其亲。 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 · · · ·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曹刿有“远谋”,鲁庄公是否真的“鄙”呢?结合选文及链接材 料谈谈你的观点。(4分) 答:                                                                                                                                                                                                                                                                                                                                                                               · ·1.答案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尽心以诚心合理裁判。 解析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狱”,案件;“虽”,即使;“情”, 诚心。 2.答案 战前曹刿论战 战时曹刿决断 战后曹刿论述取胜原因 在叙 述复杂历史事件时,真实生动,委婉周详,头绪清楚,重点突出 解析 详写内容要根据对文章行文思路及内容的把握简洁作答。《左 传》的特点可从叙事的内容、侧重点等角度归纳。 3.答案 (1)孤实不敬/天降之灾 /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 (2) ①C ②B (3)(示例)我认为鲁庄公并不“鄙”。如选文里记叙的那样,鲁庄公大度,对 乡人身份的曹刿虚心纳谏,不厌其烦,只因曹刿所言有理;知人善任,用人不 疑;鲁庄公勇敢,如材料二中“宋为乘丘之役故侵我。公御之”;鲁庄公仁 爱,宋国发生水灾,他派使者前去慰问。解析 (1)首先明确句意,然后断句。该句可翻译为:我对上天不敬,上天降 下灾难,又让贵国君主担忧,承蒙关注,实不敢当。故可断句为:孤实不敬/天 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2)①例句中的“以”解释为:因为。A. 用。B.认为。C.因为。D.用。故选C。②例句中的“其”是语气词,表揣 测语气。A.他的。B.用在“如……何”后加强反问语气。C.其中的。D. 他们的。故选B。(3)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鲁庄公能够在和曹刿的 交谈中,发现曹刿是人才,说明他有识人的能力;虚心接受曹刿的意见,说明 他也是一个“不鄙”之人;鲁庄公能做到“执政为民”,公平公正地处理问 题,这说明他是个明君;材料中“宋大水。公使吊焉”写出了鲁庄公仁爱。 所以鲁庄公“不鄙”。[参考译文] [材料一]    鲁庄公八年春季,鲁庄公在太庙把武器发给军队,这是合于 礼 的。 夏季,鲁军和齐军包围郕国。郕国向齐军投降。仲庆父请求进攻齐军。庄 公说:“不行。我实在缺乏德行,齐军有什么罪?罪是由我引起的。《夏 书》说:‘皋陶勉力培育德行,德行具备,别人就会降服。’我们姑且致力 于修养德行,以等待时机吧!”秋季,军队回国。君子因此而赞美鲁庄公。 [材料二]    鲁庄公十一年夏,宋国因为乘丘战役的缘故侵犯我国。鲁 庄公 率军抵御…… 秋季,宋国发大水。庄公派使者去慰问,说:“上天降下大雨,伤害了庄稼,怎 么能不来慰问呢?”宋闵公回答说:“我对上天不敬,上天降下灾难,又让贵国君主担忧,承蒙关注,实不敢当。”臧文仲说:“宋国怕是要兴盛了吧。 夏禹、商汤责罪于己,于是蓬勃兴起;夏桀、商纣责罚别人,于是他们灭 亡。而且列国发生灾荒君主称孤,符合礼仪。言语有所戒惧而称名合于礼制, 这就差不多了吧。”不久又听说这是公子御说的话,臧孙达说:“这人 适宜为君,有体恤民众的心意。”1.(2019湖北黄冈中考,1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 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 吧,兄弟》等电视节目。”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 型均不相同。 C.《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 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 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 的“文正”是谥号。 答案    C “《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有误,旧传 《左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作。2.(2019黑龙江龙东中考,11—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8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之,又 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 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 使人 往视之。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 “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 欲察君之政也。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    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 安:河 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又何间焉         ②阡陌         · · ·(2)(★★☆)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分) 译文:                                                                                                         ②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2分) 译文:                                                                                         (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请找出 来,写在下面。(2分) 答:                                                                                                                      答案 (1)①参与 ②田间小路 (2)①(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 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②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3)(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文:(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 任 刑罚。解析 题(1)考查词语释义。课内文言文释义,可以根据课下注释,准确写 出含义。课外文言词语释义,要结合学习过的课文,从中找到相关的字词。 “阡陌”一词在《桃花源记》中出现,课文语句是“阡陌交通”。据此释 义即可。 题(2)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翻译准确,语言流畅。①注意“忠” 的意思是“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是“类”的意思。“可以”是 “可以凭借”的意思。②注意“实”是“真实”的意思,“阴”是“暗 中”的意思。 题(3)考查内容理解能力。注意抄写准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体现出鲁庄公对百姓负责,公平、严明的思想。“重德化,不任刑罚” 注重用道德感化百姓,不用刑罚的方式,也体现出对百姓的“仁”,体现出 以德治国的理念。[参考译文] [乙]    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来感化人民,不采用刑罚的方式 。河 南太守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那个人跟随 鲁恭行走在田间小路,一起坐在桑树下。有野鸡飞来,停在他们身旁,身旁 有个小孩。那个人问:“你为什么不捉它?”小孩说野鸡还是幼鸡,不可以 捕捉。那个人感到惊讶并起身,和鲁恭告别说:“我之所以来,是想访察您 的政绩。现在蝗虫不侵犯中牟县境,这是第一个让人惊异的地方;爱护鸟 兽,这是第二个让人感到惊异的地方;小孩子都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让 人惊异的地方。我在这里待得久了,只会打扰贤明的人。我将赶紧回去,把 这些情况报告给袁安。”1.(2017浙江湖州中考,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3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 ②在宋城上面待楚寇矣(《公输》) (    ) (2)“安”“寇”都是“宀”部首,表明这两个词语较早的意义与哪一事物 有关?(    ) 答案 (1)①指安身 ②入侵 (2)房子(家) · ·解析    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 变化。①安,会意字,从“宀”,从“女”。“宀”本指房屋,引申指后院、 后方。“女”指妇孺、家眷。“宀”与“女”联合起来表示“家属有住 所”,单独解释为“安身”。②寇,会意字。从“宀”,表示与室家房屋有 关,从“元(人)”,从“攴”,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 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通过对“安”“寇”这两个会意字本 义的理解可知,两字与室家房屋有关。2.(2018山东聊城中考,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共12分)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 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 用兵 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 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 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 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    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 ,古夷 族一支。④遽:迅速。 (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公将驰之(   )      ②彼竭我盈(   ) ③皆初气过锐(   )  ④渐就衰竭之故(   ) (2)(★★☆)翻译句子。(4分)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②此善于用气者也。 译文:                                                                                                                        · · · ·(3)(★★☆)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 能。 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 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 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 点。 (4)(★★★)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2分) 答:                                                                                                                           答案 (1)①驱车(追赶) ②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③都 ④原因,缘故 (2)①我发现他们的车辙乱了,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②这是 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 (3)B (4)[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 有余不尽之气”,还要善于用“气”。解析 题(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驰”“盈”都是课内的实词, 根据积累直接作答即可。“皆”“故”虽都是课外文言文中的词语,但此 二词都是较常见的词语,较容易理解。 题(2)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要根据句式特点,做出合理调整,另外还 要注意句中关键词的解释要准确。如①中的“靡”“逐”的意思分别为 “倒下”“追击”;②中的“善”本为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善 于,擅长”。还要注意②是典型的判断句“……也”,翻译时要采用“…… 是……”的形式。 题(3)鲁庄公虽然是一个没有军事指挥才能的人,但他能及时采纳曹刿的合 理建议,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所以说鲁庄公是“无知的昏君”不正确。 题(4)考查比较阅读能力。[甲]文中写道:“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这句话交代了曹刿通过观察敌情,在确定齐国没有使诈后,这才抓住了战机最终获胜。而[乙]文中的“大约用兵无 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这句话则强调了“气”不可用尽是取胜 的关键。 [参考译文] [乙]    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 次(击 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 无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用尽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 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是起初气势太盛,渐渐就衰竭 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 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 自毙。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1.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 的成功给了你什么启发? 答:                                                                                                                                                                                                                                                                                                                                                                               答案 (示例)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平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 己寻找展现能力的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 平台。 解析 扣住“毛遂自荐”谈应该如何寻找机会展现自我,“推销”自我。2.班级正在开展以“勇于担当,兼济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 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故事链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下图与我国古代一位在国难面 前勇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有关。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60字左右)   答:                                                                                                                      (2)[对联续写] 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能文能武迎挑战 下联:                                          ②上联: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 下联:                                                    (3)[论述修改] 李明同学在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 当”后写了一篇心得,请你帮助修改。 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拼接兵马俑 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甲]纪录片播 出后发生了广泛影响。[乙]人们不仅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 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作为中华 儿女,我们都应该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为民谋福,为国出 力。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中有语序不当的问题,修改意见:                                                                                                                           。 答案 (1)鲁庄公十年,齐国军队以强凌弱,攻打鲁国。关键时刻,曹刿挺身 而出,随战于鲁庄公,在战场上指挥得当,把握战机,最终打败了齐军。 (2)①敢说敢作有担当 ②曹刿论战无愧匹夫之责 (3)①发生 产生(或:引起) ②将“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 精’的工匠精神”与“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互换位置解析    (1)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两个人物“曹刿”和“鲁庄公”可知,这个故 事是指“长勺之战”。作答时,用自己的话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可。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意相关, 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作答时要尽量围绕着活动主题“勇于担当,兼济 天下”来寻找材料拟写。比如,可用“曹刿论战无愧匹夫之责”来对“苏 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3)①语句“纪录片播出后发生了广泛影响”中,“发生”与“影响”搭配 不当,可把“发生”改为“产生”或“引起”。②语句“人们不仅深深折 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 惊”中的“折服”比“震惊”表达的程度要深,所以应该将“深深折服于 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 惊”的位置互换。  在《曹刿论战》一文中,从“公与之乘”可见马车是当时的交通工具 之一。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古代的交通工具呢?请参与以“古 诗词与交通工具”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老师的要求,请你写出任意两句包含古代交通工具的诗句,并注明 作者。 答:                                                                                                                                                                                                                                                                                                                                                                              (2)请简要概括古代与现代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特点。 答:                                                                                                                                                                                                                                                                                                                                                                               (3)元散曲中有“暖日宜乘轿,春风宜试马”的说法,请谈谈你对古代交通 工具“轿子”的认识。 答:                                                                                                                                                                                                                                                                                                                                                                              答案 (1)(示例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示例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示例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 (2)古代:交通工具落后;速度慢;对路况的要求比较高。现代:交通工具发 达;速度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大。 (3)(示例)轿子是一种靠人抬、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在古代是一种具有阶 级性质的交通工具,所以它又被视为愚昧、落后的象征,是压迫人的工具。解析 (1)本题考查古诗词积累情况。只要写出含古代交通工具的相关诗 句即可。 (2)要结合自己对交通工具的认识答出两者各自的特点。 (3)可以从它的用途方面讲,也可以阐述社会大背景下这种交通工具的性 质。语言表述准确即可。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