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五首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短诗五首教案

ID:465818

大小:526.08 KB

页数:6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 初中语文(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作家作品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 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主要作品有 《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 被称为“雨巷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 的岁月》等。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汉园三诗人”之一(另外两位分别是李广田、何其芳)。主要作品有诗 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 野》《驰驱集》等,亦有诗歌理论、鉴赏文章等著作行世。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13岁开始发表 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 一支绝望的歌》,另有作品《漫歌》等。 中心意旨 《月夜》一诗,诗人托物咏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 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 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五四”时期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 醒,以及他们对独立自由的渴望。 《萧红墓畔口占》是诗人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 的怀念。 《断章》一诗着重强调的是世间万物互为依存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宇宙 与人生的感悟:在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一切事物又 是互为关联的。 《风雨吟》借助“风”“雨”“海”“舟”等意象,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形 象地表达了年轻人在面对难以预料的人生之路时对把握人生方向与目标 的认同感与茫然。 《统一》通过形象的表述,揭示了对立之中存在统一,透过繁多的现象窥见 单一的本质的哲理,表达了世界简单、统一、美好的观点。 结构思路 月夜 独立不倚 萧红墓畔口占 真挚的悼念    沉重的寂寞 表达技巧 月 夜 手法多样,语气委婉。 诗人托物咏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 “我”。而白描手法的运用,更使诗中的“我”显得卓然独立。此外,诗中 动词“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 节奏舒缓自然。 萧红墓畔口占 对比巧妙。 六小时的行程喻示一种“长度”(时间上的、空间上的),而且诗人也点明 了它的性质,它令人感到寂寞。也不妨说,在这种“长度”里,还包含着一 种“重”,即它通过寂寞给人带来了内心的沉郁。而“到你头边放一束红 山茶”这一句,却闪露着一种动作上的短促与轻快,只是那么轻轻地一放, 将一束美丽的鲜花点缀在墓畔。一长一短,一重一轻,透露出诗人内心情感 的波动。另一方面,它们也建构了这首诗层次分明而又曲折跌宕的结构。 断 章 主客流转,富有意趣。 主语和宾语、主体意象与客体意象的互换,增强了诗的意境效果,产生了一 种回旋的美感效果。隐喻的相对关联的哲理也得到了形象具体的表现。 风雨吟 动静结合。 从动、静角度上看,前两句是动,是一“卷”一“奔”;三、四两句是静,用 两个“如”构成两个比喻句。这样动静结合、巧用修辞,使画面感很强。 统 一 借物说理。 诗人选取“叶”“花”“树木”这些常见的简单意象,并用“一片”“一 朵”“一棵”修饰它们,强调了数量之少,蕴含着“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即世界简单、统一、美好的观点。其实我们不要把外界看得太复杂,要保 持纯净之心,用单纯、美好的心态看待万物。 重点难点 1.《月夜》一诗每行句末用“着”字有何妙处? 每行句末的“着”字,的确是此诗突出的外在特征。这四个“着”字的恣 意铺排,或许是引发诗意的源泉。可以看到,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尾 “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富于散文之美;同时,“着”的降调音节 显示了某种坚韧和执着,形成了与诗的主题相得益彰的效果。 2.读《萧红墓畔口占》,体会和描述诗人的心境。 因悼念而感到寂寞;对险境的坚忍和不屈;深沉的怀念,庄严的哀思;对抗战 胜利的期盼;镇静,坚守和自勉。 3.《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 《断章》的四行诗,是四个形象的画面。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 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似乎互 不相关,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 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干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 组合,变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心中思考的“事物是息息相关的”的 抽象哲理。 4.阅读聂鲁达的《统一》,你能读出怎样的诗意?结合原诗分析一下吧。 (示例1)我读出的是诗人宽广的胸怀。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世界 争取和平的斗争如火如荼。诗人以自然界中的叶、花和树来喻人类,表达 自己期盼和平、平等的美好愿望。 (示例2)我读出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叶、花、果,千姿百态,然而诗人却 透过现象,认识到无论姿态如何,形状怎样,它们都是叶、花、果,从实质上 并无二致。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化繁为简,更好地认识世界。 [意象·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 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如果分开来说,“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意, “象”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是作者意中之象,不同于纯 客观存在的物象,它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形象。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文学艺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 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景象,同时也包括作者 诱发的审美想象空间。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墓畔(pàn)      尹(yǐn)       B.一束(shù)       卞(biàn) C.寂寞(jì)   飞奔(bèn)   D.装饰(shì)     舵手(duò) 答案    C “奔”是多音字,此处应读bēn。 · ·· · ·· · ·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霜风呼呼的吹着。 霜风:                                                                                                                     (2)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闲话:                                                                                                                     (3)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装饰:                                                                                                                     · · · · · · 答案 (1)刺骨的寒风。(2)闲谈时所说的话。(3)点缀、装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能力。要结合全句大意及上下文文 意,并联系生活实际推测词义。(1)下霜时,天是冷的,因此“霜风”可理解 为“寒风”。(2)“闲话”有多种意思:闲谈;与正事无关的话;不满意的 话。此处根据“卧听”表现出的适意,可确定为“闲谈时所说的话”。(3) “装饰”可采用换词法解释,意为“装点”。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B.风从/大地/卷来。 C.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D.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答案    B 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风/从大地/卷来。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1)尹   A.yìn   B.yǐn  (  ) (2)墓畔  A.pàn  B.bàn  (  ) (3)飞奔  A.bēn  B.bèn  (  ) 答案 (1)B (2)A (3)A 解析    根据积累确定读音,要特别注意“奔”是多音字,需根据词义确定读 音。“奔”表示“急走,跑”时读bēn;表示“直向目的地走去;朝,向”或 “为某事奔走”等义项时读bèn。 · · · 2.选词填空。 (1)风从大地     (吹 卷 刮)来。 (2)你却     (卧 静 倾)听着海涛闲话。 答案 (1)卷 (2)卧 解析 比较备选词语,根据词语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境,尤其是从与全诗意 境相协的方面分析,确定答案。(1)“卷”更能突出风的凶猛。(2)“卧” 更能表现逝者的适意与达观。 3.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断 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地成了从楼上看风景人的一道 “风景”。 B.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 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C.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 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 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 面;语言明白如话,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 的和谐统一。 答案    B 两个“装饰”均为动词,分别表达“照进”和“进入”的意 思。此外,“别人”为“楼上的人”太实,与全诗意境不谐。 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统一》一诗的作者是匈牙利诗人聂鲁达,他曾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 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B.《萧红墓畔口占》一诗的作者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主要作品 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C.《风雨吟》一诗的作者芦荻,原名陈培迪,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 野》《驰驱集》等。 D.卞之琳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与李广田、何其芳合称“汉园三诗 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等。 答案    A 聂鲁达是智利诗人。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月 夜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 来。 答:                                                                                                                      (2)如何理解“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句诗的深刻含 意? 答: 答案 (1)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刮着,明亮的月亮洒下光辉,我与一棵顶天立 地的大树并排站立在旷野上接受寒风的洗礼,我却没有靠在大树身上,让它 为我遮蔽风寒。 (2)一个“却”字,既没有贬低树的高大,又凸显出“我”的傲然自立。身 处艰难困境,诗人“并排立着”“没有靠着”大树,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独立 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解析 (1)抓住诗中主要物象“霜风”“月光”“我”“树”,以及四个物 象之间的关系描绘画面。注意语言流畅、优美、有画面感。(2)结合诗的 写作背景,扣住“自由”或“独立”答出诗人的品格。言之成理即可。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首句强调“走六小时”“长途”表明了什么? 答:                                                                                                                      (2)谈谈你对“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一句含意的理解。 答:                                                                                                                      (3)赏析结尾句中“却”字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 (1)强调“走六小时”“长途”既是写实,更隐含着诗人对已故者友 情的深厚与诚挚。 (2)此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含着对萧红早逝的痛惜。“茶花” 一直被赋予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逸等内涵,“放一束红山茶”,以 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传达了诗人对 萧红的赞美与欣赏。 (3)一个“却”字表示天人永隔,表达了诗人的伤悼之情,也表明诗人体悟 到了逝者自有其看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解析 (1)从时间之长与距离之远的角度体会诗人对逝者的情感。(2)理解 句子含意要注意抓关键词“头边”“红山茶”,体会诗人这样做的原因及 内心情感。(3)赏析用词要结合语境,尤其要结合上句“我等待着”,体会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传达出的隐隐哀伤与对逝者心境的揣测。 1.下列对《月夜》和《萧红墓畔口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月夜》以动词“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尾 “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富于散文之美。 B.《萧红墓畔口占》中“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古人作绝句,常说: “口占一绝。”可见戴望舒是把这首诗当作绝句来写的。 C.《萧红墓畔口占》第三句中的“长夜漫漫”写出“等待”的漫长、痛 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D.《月夜》运用铺陈渲染的手法,使诗中“我”的卓然独立的形象,在“霜 风”“明月”的“一吹”“一照”中,越发显得清晰、生动,写意传神,颇 有韵致。 答案    D “运用铺陈渲染的手法”有误,应为“运用白描手法”。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偶 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 哲理,不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二是 “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遇”之类的标题,会更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 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 而产生不同的理解。 答案    C 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的标题,会使诗显得平淡、缺少 内涵。 3.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天真的预示 [英]布莱克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A.第一句是说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 B.第二句是说一个个体生命里藏着偌大的自由与自信。 C.“无限”与“永恒”可由自己创造。 D.“天真”预示着美好,希望与永恒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 答案    D 诗中说“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所以 “靠大家努力”在诗中未提及。诗歌想告诉我们的是:希望与永恒要靠自 己努力才能实现。 1.(2019安徽省城名校三模,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9分) 被春天的阳光赶逐着, 雪已经从附近的山上 汇成许多道混浊的小河 向着淹没了的牧厂奔流。 自然用欣然的微笑 睡梦xīng忪地迎接一年的初晨; 蔚蓝的天空发着光辉。 树林还是透亮的, 微微地现出绿色。 蜜蜂飞出了蜡质的蜂房 去征收田野的贡奉。 山谷干了并且斑lán起来; 一群群牛羊吵闹着, 夜莺已经在夜的静寂里歌唱过了。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奔(  )流     xīng(  )忪  斑lán(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贡奉”的意思是          ;“静寂”中“寂”的意思 是          。(2分) (4)(★★☆)仿照画线语句,写两句小诗。(2分) 答:                                                                                                                      · 答案    (1)bēn 惺 斓 (2)牧厂 牧场 (3)贡献的物品 静,没有声音 (4)(示例1)蝉儿爬上高高的树枝,去歌唱夏季的美好。 (示例2)蚯蚓走出自己的寓所,去展示优美的身段。 解析 题(1),“奔”是多音字,要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惺” “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 形。题(2),“牧场”指放牧牲畜的草地,也指牧养牲畜的企业单位。注意 据义定形。题(3),可根据语境,联系生活中词语的用例推测词义。“静 寂”中“寂”根据“静”去推断,应该是“静,没有声音”之意。题(4),仿 写时,参照画线句的句式,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符合题意即可。 2.(2019湖南长沙三校一模,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经年后,再回首,一切都是美好如昔。 ②回首人生路上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 ③人生的步履,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 ④人生这一首绵长深远的诗歌,有过婉转也有过曲折。 ⑤季节里留不住的,是那飞花细雨的优柔;岁月里逃不掉的,是那难以忘却 的扑朔与迷离。 ⑥不得不说时光总是太匆匆,伫立于回忆的门槛,只能遥望,而我们却再也 回不到最初的原点。 A.④②③⑥⑤①     B.⑥④③②⑤① C.⑥②⑤④③①              D.④③①⑤⑥② 答案    C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仔细阅读这几个句子可知,它们是围 绕“时光”来写的,故⑥句是首句,排除A、D,②句中“只是再也回不去” 与⑥句中的“而我们却再也回不到最初的原点”相衔接,排除B,故选C。 3.(2018第一次月考,6,★★☆)仿照示例,任选事物,解释其特 点并阐发一定的道理。(3分) 示例:蜡烛 ①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 ②为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而流泪。 选取事物:        ①                                                                                                                      ②                                                                                                                      答案 (示例)粉笔 ①一张智慧的犁,耕耘在黑土上。 ②粉骨碎身全不 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析 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某一事物,根据这一事物的自然属性,提炼出其象 征意义;然后依据示例的形式进行仿写。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1.(2018福建南平四模,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10分)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cuǐ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 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诗歌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宣嚣;诗歌 犹如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徜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 得到提高,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遂。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cuǐ(      )璨    徜(      )徉 (2)(★☆☆)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4分)        改为                   改为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4分) 原句: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修改句:                                                                                                                      。 · 答案 (1)璀    cháng (2)宣 喧 遂 邃 (3)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 中得到熏陶(或升华)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题。第(1)(2)小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在平 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写。注意“宣嚣”应写作“喧嚣”。第(3)小题考查 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这句话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熏陶” 或“升华”。 2.(2019辽宁沈阳铁西一模,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项是(  ) 从“诗三百”、《离骚》的源头,到乐府民歌,再到瑰丽宏伟的唐诗宋词,       现代的新诗、散文诗,诗人们以其幽微的洞察力、      的情怀、 妙笔生花的笔墨,显示出多彩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      出这      的 诗意中国,影响了一代代平凡而美丽的华夏儿女。 A.以至 愁肠百结 镌刻 悠远 B.甚至 愁肠百结 铭刻 悠远 C.以至 悲天悯人 镌刻 悠久 D.甚至 悲天悯人 铭刻 悠久 答案    C “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甚 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根据“从……到……再到… …”可确定第一处选“以至”。“愁肠百结”指忧愁苦闷的心肠好像凝 结成了许多的疙瘩,形容愁绪郁结,难以排遣。“悲天悯人”指对社会的腐 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根据“幽微的洞察力”“妙笔生花的 笔墨”都是褒奖之词,可确定第二处应选“悲天悯人”。“镌刻”指的是 在某物上刻下什么东西,是一种动作。“铭刻”主要意思为把某事铭记在 心中,是一种意识行为。根据语境可确定第三处选“镌刻”。根据以上分 析即可确定选C。 3.(2019广西贵港三模,16,★★☆)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句子。(4分) 诗歌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它点燃了我们澎湃的激情;诗歌如同一片盛开的 鲜花,它芬芳了我们多彩的人生;                ,                                                                        。 答案 (示例1)诗歌如同一场温润的春雨 它滋润了我们平淡的生活 (示 例2)诗歌如同一杯醇香的美酒 它沉醉了我们灵动的心灵 解析 本题的例句由两个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然后按照 “诗歌如同……它……”的句式运用比喻修辞仿写即可。 1.(2019新疆中考,5,★★☆)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顺序最恰当的一 项是 (  ) 徜徉于宁静之中,人生就多了一份韵律、多了一种意境。在月下,感受大地 之精美,望       、揽       、听天籁之音、赏梅花弄影;在雨中,感 受自然之清新,观梧桐细雨、眺       、闻       、恋雨打芭蕉。宁 静如诗。 ①空中响雷 ②繁星排空 ③远山迷蒙 ④夜风入怀 A.②④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答案    A 根据前后词语的搭配,可推断出“望”与“②繁星排空”搭配 得当;“揽”与“④夜风入怀”搭配得当;“眺”与“③远山迷蒙”搭配 得当;“闻”与“①空中响雷”搭配得当。 2.(2019山西中考节选,5,★★☆)为创建“书香校园”,学校组织了“青春, 因经典而精彩”语文活动。(2分) [活动三:歌以咏志——青春有诗,还有远方] 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三班同学朗诵了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山高路远》。这首诗告诉我 们:面对人生的山高路远,要有            的精神。 答案 豪迈乐观(或“坚定执着”“顽强”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通读诗歌,根据诗意及关键诗句 “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双手划烂 索性就 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等,可体会诗人面对艰难险阻、 困难挫折勇往直前的顽强、乐观、执着精神。 3.(2019广东中考,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 历史上,广东不仅是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大宗传统商品的出口集散地, 也是世界时尚用品的重要产地,其代表就是广东的扇子。扇子,东西方都 有,但来自广东的扇子卖得特别火,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在广东订制了8万件扇子,这些扇子一抵达欧 洲市场,就备受青睐。欧洲的宫廷贵妇都以拥有一柄精致华美、充满异国 情调的广东扇子为时尚。19世纪,在美国东部海岸城市,几乎没有一位女士 不拿着一把来自广东的扇子出现在夏日晚会或时装舞会上。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2分) 答: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2分) 无处 随时 不清风 动来 举起 消酷暑 答:                                                                                                                       答案 (1)(示例1)广东的扇子曾畅销世界。 (示例2)广东的扇子曾风靡欧美,畅销世界。 (2)(示例)举起随时消酷暑 动来无处不清风 解析 题(1)考查概括能力。这两段文字围绕“扇子”来写,“扇子,东西 方都有,但来自广东的扇子卖得特别火,风靡欧美,畅销世界”“这些扇子 一抵达欧洲市场,就备受青睐……几乎没有一位女士不拿着……”。抓住 这些信息来概括,同时注意字数要求。题(2)考查组合对联能力。注意上下 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等要求。 (2019江苏宿迁中考,16—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7分) 被露水打湿的月亮 李木生 ①小时候爱在月出的时候看月,它能让眼睛像月一样明亮。长大了却渐渐 地爱在夜深的时候看月,看月的时候往往是月早已在看我了。夜深时分看 月最好。静静的,一看就看到心里去了。一点也不虚幻,实实在在的一个溶 溶的月亮,贴肉贴心的,一股脑儿就全给你了。这时,你就会隐隐地觉出,原 来人的心是这样的明亮而又深远。 ②太阳的分娩是恢宏的。它会把海洋与云雾都染成血红色,一露脸就让天 下金碧辉煌。月亮却不,总是悄悄地来到天上,缺也好,圆也好,都用一个圆 满善意的襟怀揣着人间,不张扬却也成了人类心灵的指望。它也没有太阳 的霸气,一出现就掩尽所有星辰的光辉。虽然也会月朗星稀,可它绝对是星 辰的朋友,与星辰一道将月华星辉绽放在黑暗中,也与星辰一道成为万家灯 火的知音。我曾想,天下最最动人的笑颜,当是月亮了。不正是它点亮了人 间的欢乐与希望吗? ③这是一轮热忱而又宽容的月亮。 ④热忱宽容的月亮有时又是极其冷峻的。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 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这时它是天上最为凛然的容貌了,可谓冷若 冰霜,因为它是自由的月亮,总眷顾自由的胸膛。对它来说,阿谀就是死 亡。它不知道它的父母是谁,它只知道宇宙曾经是它的襁褓,有这颗野性的 灵魂在天上亮着,黑暗的统治就注定要次次地失败与逃遁了。没谁能够真 正理解它的孤独,那千古不化的孤独。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它那 孤独的光辉醒着,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它看到一切,知道一 切,又毫无保留地献出一切。这时,你就会感到,孤独是多么美好。 ⑤谁说月亮不是一所常青的学校呢?那永不停歇的光明,就是教导人类培 植、保持美好人性的最为伟大的教师了。它以自己的纯洁教导人,世上的 温润无比的玉石,都是它种下的吧?它又以自己的力量鼓舞人,海洋那几近 永恒的潮汐,不就是为它的美丽所激动吗?它更以悲悯之心理解人,它知道 心会变硬的,还有痛苦与绝望。但是有月亮在就不怕,它能让硬了干了丑了 的心变软变湿变好,让乏味的心汩动起趣味、想象、幻想与些许的浪漫。 ⑥其实月亮的本性是忧伤的,因为它最懂得世间的悲伤忧苦,又是宇宙间最 伟大的倾听者。不仅倾听,它还是人间最伟大的诉说者,那丝丝缕缕、充满 人间的月光,不都是知冷知热、掏心掏肺、与心偕振的絮语吗?哪一道心 灵的伤口上,没有搽过月光这味灵药?哪一片心灵的田地里,没有洒下过溶 溶的月色,从而让沉重而又孤独的灵魂得到抚慰与温暖?童年时的黄黄(家 养的一只忠诚的狗),至今还会在我记忆里长嚎。那是神州一片饥馑的年 代,别说作为生灵的狗,连村上的树也已被人啃光了皮。一星点办法也没有 了,全家人不顾我的哭闹,打起了黄黄的主意。我带着满脸的泪,拿起根棍 子,想把黄黄撵跑。它一定是听懂了家人的决定,怎么也赶不动它。它轻摇 着尾巴,舔舔我的手,而后便抬起头,望着东南天上正圆的月亮,一声一声地 长嚎。它也是在向月亮倾诉吧?那晚,我看到黄黄的两只眼睛里都是泪水, 泪水里还晃着柔和的月光。月亮听到了一切,又诉说着一切。那晚,我感到 月亮就是被天噙着的一颗湿漉漉的泪珠。 ⑦从那之后,不管是碰到庄稼上的露水还是看见路边沟沿草叶上的露珠,我 都会在心里头想:昨晚怎么月亮又哭了?是丑恶又在肆虐?是生命又遭杀 戮?但是,不管世间多么黑暗,也不管人世的生活多么的艰难沉重,甚至还有 横七竖八的对于人的压迫与束缚——只要月亮还在天上亮着,我们就会有 爱在心上流淌,就会让憧憬自由飞翔,凡俗的分分秒秒也就有了诗意的歌 吟。 (选自《迎风之灯》,有删改) 1.(★★☆)第②段描写太阳有何作用?(3分) 答:                                                                                                                       2.(★★☆)品味文中画线句子,按要求作答。(6分) (1)宫墙圈不住它,钱财买不动它,黑暗禁不得它,谀颂也惑不了它。(从修辞 角度赏析表达效果)(3分) 答: (2)它轻摇着尾巴,舔舔我的手,而后便抬起头,望着东南天上正圆的月亮,一 声一声地长嚎。(朗读这句话时,应采用怎样的语调?为什么?)(3分) 答:                                                                                                                       3.(★★☆)第⑤段说月亮是一所“常青的学校”,请你说一说这所学校教 给了我们什么。(4分) 答:                                                                                                                       4.(★★★)请联系全文,理解文章标题“被露水打湿的月亮”的内涵。(4分) 答: 1.答案 写太阳出现的张扬是为了在对比和反衬中表明月亮出现的静 谧、闲适,带给人光明却又和人分享光明,带给人欢乐又和人分享欢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本文表现的对象是被 露水打湿的月亮,文章第②段却描写太阳,叙写太阳“一露脸就让天下金碧 辉煌”,突出了其张扬的特点,这与下文描写的月亮的静谧、闲适形成对 比,衬托出了月亮热忱而又宽容的特点,并且带给人欢乐与希望。 2.答案 (1)句子通过排比修辞,多角度、多侧面热情歌颂了月亮的冷峻和 宽容、坚定和无私。句式铿锵,有节奏感。(2)低沉、舒缓、动情。这句话 描述了黄黄为家“献身”时最后告别的一幕,表现了作者至今对它的敬重、 不舍和怀念。句中透出作者悲凉无奈的心境,所以应以低沉的语调朗读。 解析 题(1)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根据该句四个紧邻的句式 相同的句子连用可确定采用了排比修辞。然后结合内容分析表现了“月 亮”怎样的特点。根据“圈不得”“买不动”“禁不得”“惑不了”可 知月亮的冷峻、宽容、坚定、无私。同时要指出排比本身的作用——句 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题(2)考查朗读技巧和对内容的理解能力。本句写神州一片饥馑的年代,全 家人不顾“我”的哭闹,商量着要吃黄黄的事。“我带着满脸的泪,拿起根 棍子,想把黄黄撵跑。它一定是听懂了家人的决定,怎么也赶不动它。”这 黄黄为家“献身”的令人动容的最后一幕,透出作者悲凉无奈的心境。因 而朗读的时候语气要低沉、舒缓、动情。 3.答案 月亮这所“常青的学校”教会我们:要保持美好的人性,保持纯洁 温润的品性,要有坚定的信念,要理解、宽容和大度。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梳理概括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精读第⑤段的关键句,如“教导人类培植、保持美好人性”“以自己的力 量鼓舞人”“它更以悲悯之心理解人”,并联系上下文的相关主旨句来概 括作答。 4.答案 作者用“被露水打湿的月亮”作标题,又在结尾点题中给予照应, 意在借月亮起落、月亮的品质告诉人们,人世间是美好的,但人世间依然会 有悲伤,会有无奈,会有丑恶,会有灾难。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像月亮那样, 泪水中迎看光明,哭泣中期盼善良,艰难中创造人生的幸福。 解析 本题考查对标题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文章标题除表层意义之外, 还有深层内涵,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 题目的深层含义。答题时可重点抓住文章的主旨句“不管世间多么黑暗 ……只要月亮还在天上亮着,我们就会有爱在心上流淌,就会让憧憬自由飞 翔”来理解作答。   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 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 (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 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     “中国月文化”资料采集卡 类别:借月抒情诗 编号:00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南唐·李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答:                                                                                                                       材料三 (2)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 辞手法) 答:                                                                                                                       (3)对材料三中的四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图1笔法圆润流畅,笔画均匀,粗细基本一致,特点是“因形立意”。 B.图2由小篆演变而来,书写效果略微宽扁,奔放纵逸,讲究“蚕头雁尾” “一波三折”。 C.图3由隶书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画平正。 D.图4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时笔画之间相互牵连。 · ·· 答案 (1)中国有悠久的“月文化”。(中国人喜欢借月寄情) (2)(示例1)月,传悠久文化;月,寄人间真情。 (示例2)月,你如一位翩翩仙子,款款走进多少文人墨客的梦中。 (3)B 解析 (1)细读材料,找到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即为探究结果。根据材料一中 的“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唐代” “两宋时期”“延续至今”,以及材料二中所选南唐、唐宋时期都有借月 抒情的诗句可写出探究结果“中国有悠久的‘月文化’”。(2)宣传标语 要紧扣活动主题“中国月文化”,还要注意题干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 法”,做到语言简洁、通顺。(3)B项中的“奔放纵逸”说法有误,奔放纵逸 指的是草书。图2为隶书,隶书注重横向取势和绞转用笔,既雄阔严整,又舒 展灵动,内紧外松,自然茂密。   诗与歌是一对孪生姐妹,因此,学完本文五首小诗后,班内准备开展与 全国著名民歌——恩施民歌有关的语文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1)请将下面《清江河》歌词选段仿写完整。 清江河水清又长,  清江河水清又长, 五里沙洲十里浪。  五里沙洲十里浪。 妹摇桨来哥撒网,                , 滩上滩下忙又忙。   歌满江来鱼满舱。 (2)结合题(1)中《清江河》选段和下面《筛子关门眼睛多》选段,说说恩 施民歌有哪些主要特点。 男:对河对面斜对门,  女:铜盆淘米用手搓,  看到我小妹长成人。  事事难为我情哥。   早盼爹妈来下聘,    本想留郎吃顿饭,   晚盼父母请媒人。  筛子关门眼睛多。 答:                                                                                                                           答案 (1)(示例)妹唱歌来哥收网 (2)①常常表现恩施地区的乡土风俗和青年男女的爱情;②多采用男女对唱 的方式,反复咏唱;③多采用恩施方言,通俗上口;④多源于生活,充满情趣。 解析 题(1),紧扣“妹摇桨来哥撒网”一句仿写,字数、句式等与其他歌 词保持一致;内容上要与其他歌词连贯、呼应,如以“收网”对应“撒网”。 题(2),首先,通读所给民歌,由《清江河》和“下聘”“情哥”可知表现了 恩施地区的乡土风俗和男女青年的爱情;其次,从男、女的一唱一和,表明 采用的是对唱的方式;再次,从“铜盆淘米用手搓”“筛子关门眼睛多”可 知,语言来源于生活,具有地方特色。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