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初中语文(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作家作品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马克思曾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
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马南邨是其笔名,杂文作家、政论家、著名
新闻记者,福建闽侯人。主要著作有《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燕山夜
话》《邓拓散文》等。
中心意旨
《谈读书》这篇随笔论述了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观点,指出了读
书的作用,鼓励人们认真读书、完善自我。《不求甚解》全面论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
据,探求“不求甚解”的本义,进而阐述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
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主张。
结构思路表达技巧
谈读书
综合运用多种说理方法。不求甚解
1.边驳边立,条理分明。
作者在批驳别人的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使文章的观点顺理成章
地树立起来。文章开头,作者开门见山,摆出要批驳的靶子;接着点出“不
求甚解”的出处,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继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
解”的读书态度,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作者又从“会意”的角度入手,指
出古人即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阐明自己的观点(读书在于会意,不
要死抠一字一句,不要为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作者又强调了重要的
书要反复阅读的主张。全文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在批驳对方观点的同时,
一步步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2.丰富多彩的段落模式。
全文的段落模式非常丰富,基本上是一段一个模式:第1段——摆现象+亮
观点;第2段——引言+阐述;第3段——并列式;第4段——总分总式;第5段
——反面举例+正面阐述;第6段——观点+例子;第7段——反面阐述+正面
阐述;第8段——引言+阐述;第9段——分总式。重点难点
到底应该怎样理解《不求甚解》一文中的“不求甚解”?
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
即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有人认为,除了不要
“咬文嚼字”符合陶渊明的本意外,其余都不是陶渊明的意思。其实不
然。陶渊明爱好读书,而且有深刻的个人见解。《杂诗》(其一)说:“及时
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移居》(其一)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说明他读得相当深入,对疑义还要做一番辨析。其实,陶渊明的“不求甚
解”,旨在芟除枝叶,达到钩玄提要、取其精髓的目的。这是道家不拘形
式、专注精髓的一种方法论。所以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四书评·序》中赞
扬说:“千古善读书者,陶渊明一人而已。”[不求甚解·一知半解] 同:都有理解得不透彻的意思。
异:“不求甚解”强调主观上不彻底了解,适用范围较小,一般用于学习知
识。“一知半解”强调客观上知道得不多、不全面,了解不深入,适用范围
较大。既可用于学习知识,也可用于事物的各种情况。例句:①我们要认真
读书和学习,有不懂的地方要善于问,不要不求甚解。②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不能一知半解,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彻底弄明白。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狡黠(xiá) 诘难(jiè) 傅彩(fù) 阐证(chǎn)
B.要诀(jué) 怡情(yí) 藻饰(zǎo) 咀嚼(jiáo)
C.滞碍(zhì) 矫饰(jiáo) 羡慕(xiàn) 涉猎(shè)
D.伦理(lún) 蒸馏(liú) 疵品(cī) 聪颖(yǐng)
答案 D A.诘jié。B.嚼jué。C.矫jiǎo。
·
·
·
· ·
·
·
·
·
·
·
·
·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文彩藻饰 纵观统筹 读书废时
B.天资聪颖 滥加粗暴 孜孜不倦
C.独到见解 咬文爵字 豁然贯通
D.仔细揣磨 明辨是非 高谈阔论
答案 B A.彩→采,废→费。C.爵→嚼。D.磨→摩。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怡情:
(2)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寻章摘句:
(3)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咬文嚼字:
答案 (1)使心情愉快。
(2)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抠字眼儿。
解析 解释这些词语时要结合句意,并联系课文语境。
· ···
· ·
· ···4.填空。
(1)培根, 国哲学家、 家,著有 、
等。
(2)马南邨,原名 ,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
。
答案 (1)英 作 《随笔》 《新工具论》
(2)邓拓 《燕山夜话》
解析 平时应加强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狡(xiá) 者鄙读书,无知者(xiàn) 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
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
心拮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 A ,数学使人 B ,科学使人 C ,伦理学
使人 D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 E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将它们依次工整地书
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2)从下列选项中给文段中A、B、C、D四处选填合适的词语。(只填序号)
选项:①周密 ②庄重 ③灵秀 ④深刻
我会选:A. B. C. D.
(3)请根据语境给文段中E处选填合适的语句。 ( )
A.凡有所学,定成性格。
B.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C.凡有所学,能不成性格?
D.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哉?答案 (1)黠 羡 诘 辩
(2)A.③ B.① C.④ D.②
(3)B
解析 (1)“拮”和“诘”、“辨”和“辩”是形近字。
(2)注意词语的搭配。要结合各学术领域的特点。
(3)E处应是一个总结性的陈述句,据此排除C、D两项;由“皆”字的总结
意味可确定选B项。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两项是 ( )
“不求甚解”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 学者不要骄
傲自负……;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 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
贯通,了解大意。
A.告诫 B.警告 C.劝诫
D.劝阻 E.固定 F.固执
答案 CF 这里阐述“不求甚解”包含的两层含义。1.下列各句不是比喻论证的一项是 ( )
A.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B.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C.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D.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
相宜之运动除之。
答案 A A项只是直接进行陈述,不是比喻句,更不是比喻论证。2.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求甚解》和《谈读书》两篇短文都是驳论文。
B.《谈读书》在运用论证方法时,主要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C.《谈读书》一文按照读书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三个层次结构全篇。
D.“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
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答案 D A.《谈读书》不是驳论文,是立论文。B.《谈读书》一文主要
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C.《谈读书》是按照读书的目的、方法和
作用这一顺序写的。3.仿句练习。
[原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仿句]天生才干犹如 ,读书然后 。
答案 未琢之璞 成稀世之珍
解析 仿写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喻体。4.一位同学读了培根的《谈读书》,做了一则读书笔记。请你参考①处画
线句,帮他在②③处分别填上一个句子来概括后文内容。要求:用自己的话
概括,句式不限。
①读书价值颇多: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②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
书。③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
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答案 (示例)②不同品性之人对待读书的态度亦有所不同 ③不同的书
读法亦不同
解析 ②“狡黠”“无知”“明智”是形容人的品性的词,“鄙”“羡”
“用”是形容态度的词,应据此概括。
③“浅尝”“吞食”“咀嚼”“消化”是谈读书方法的词语,应据此概括。1.仿照画横线的句子,补写两个句子,使之与画线句构成排比。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
, 。
答案 (示例)可以使卑微的生命变得高尚 可以使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
可以使浮躁的内心变得平静(任写两个即可)
解析 仿句应符合“可以使……变得……”这一格式,内容是读书产生的
正面作用。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1)用说明性的语言简要介绍画面的内容。
答:
(2)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
答:
答案 (1)(示例)画面的主体是一本打开的书,书的封面写有“一本好书”
字样,封底写有“一生财富”字样。书的下面露出三双脚,分别代表成年男
子、成年女子和一个孩子,他们共同阅读这本书。
(2)(示例)一本好书能给人有益的知识,拥有知识就拥有了一生享用不尽的
财富。
解析 (1)要求“用说明性的语言”,就不能写成描述性文字,注意要按照
一定的顺序介绍。
(2)理解句子,把握关键词“书”“财富”,并准确理解“好书”的深刻含
义,在此基础上用通顺、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3.品读课内句子,回答问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1)句中“怡情”“傅彩”“长才”三个词语的位置为什么不能互换?
答:
(2)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3)请你仿照句子,用“……足以……,足以……,足以……”的形式写一句
话。
答:
答案 (1)“怡情”指使心情愉快;“傅彩”指给言辞增添光彩;“长才”
指增长才干。这三个词语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来排列的,所以不能互换。
(2)排比。领起下文的论述。
(3)(示例)书法足以让人心平气和,足以完善人的审美观,足以提高人的素质
。解析 (1)要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理清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
(2)句子或段落在文章的开头,作用一般是领起下文或总领全文。
(3)注意格式一致,内容上连贯、由浅入深即可。(2019云南昆明官渡一模,14—17)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2分)
读书是改善思维碎片化的良药
①起床闹钟响起,蒙眬中打开手机,刷刷抖音,看两篇拼凑的鸡汤文,如皇帝
批阅奏章般浏览朋友圈,以点赞的形式表达自己“深邃”的想法……这已
是许多人生活的常态。数字时代,我们接收的碎片化信息越来越多,学到的
知识却越来越少,不知不觉已陷入思维碎片化的困境。
②其实,读书就能够破解这一困境。为什么呢?
③读书使人专注,专注让思维凝聚。当我们愿意静下心来去感受文字时,我
们的思绪也将安定下来,所有的注意力都会被书中的文字吸引。在作者的
带领下,我们在他的思维之路上畅行。在安定的思绪的作用下,眼下的文字
也会与以往的记忆碰撞,让我们在书籍里越读越深。董仲舒的书房后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
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产生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开出了属于自己的思想之
花,最终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④读书,尤其是读整本书,能促进人独立、完整地思考。尼尔·波兹曼在
《娱乐至死》这本书中谈道:“阅读过程能促进理性思维……阅读文字意
味着要跟随一条思路。这需要读者具有相当强的分类、推理和判断能
力。”相对于简要的告知类信息和视觉性强的图片、视频来说,读整本书
更能锻炼人的思维逻辑。为了使整本书脉络变得清晰,我们在字里行间寻
找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追溯书中人物的所思所想,预测着下一情景的出
现。我们在对整体文字的把控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思维的锻炼。
⑤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我们对内
容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曾国藩说:“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语。”愈是懂得透
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对各章节又做深入的探讨,
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揣摩作者的意图,把书中的留白处加以
想象,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样就可以把之前的那本薄书再慢慢地读厚。夏丏
尊先生曾以《桃花源记》一文举例:陶渊明是晋代人,若想要了解《桃花源
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要翻阅《中国文学史》;而这篇文章里描写的理
想社会,又体现了一种乌托邦思想,想进一步了解,就须读英国人莫尔的著
作《乌托邦》;至于想要通过《桃花源记》弄懂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就要查
阅相关的书籍……如此,就有了新的知识创造和开拓,有了更厚重的思考。
因此,在反复读书的过程中我们整合了碎片化的信息,我们的思维得到了完
整的训练,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链。
⑥清晰、完整的思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唯有用好读书这剂良药,才能真正帮助我们走出思维碎片化的困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在作者看来,读书为什么是改善思维碎片化的良药?(3分)
答: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其作用。(3分)
答:
3.(★★☆)选文第⑤段加点的两个短语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3分)
答:
4.(★★☆)下列读书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可以改善“思维碎片化”?
说说你的理由。(3分)
(1)知人论世读经典 (2)感悟·口味·欣赏
(3)比较与辨微 (4)读书动笔
答:
1.答案 ①读书使人专注,专注让思维凝聚;②读书(尤其是读整本书),能促
进人独立、完整地思考;③读书有助于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链。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仔细审题后,用心研读选文,根
据第②段可确定答案在后文,即在③④⑤段中;找到这三段各自的中心句,
即第③段的第一句,第④段的第一句,第⑤段的最后一句;摘取各段的中心
句,分条回答即可。
2.答案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董仲舒读书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
证了“读书使人专注,专注让思维凝聚”这一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判别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根据画线句可
确定采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简述了董仲舒专心读书学习一事。举此例
的目的在于证明本段中心句——第一句。3.答案 不能调换,这两个短语分别对应下文内容,因为下文先论述了读书
“由厚到薄”,后论述了读书“由薄到厚”的过程,所以不能调换。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与思路的理解把握能力。首先要明确表态——不
能调换。然后细读第⑤段,从加点短语与后文内容的对应性方面具体分析,
阐明理由。
4.答案 (示例1)我认为“比较与辨微”这种读书方法可以,在比较的过程
中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可以让思维得到提升。
(示例2)我认为“读书动笔”可以改善这一现状,在读书的时候随时记录自
己的想法与疑惑,有助于系统性思考,可以让思维得到完整的训练。
解析 本题考查迁移运用与拓展延伸能力。首先要表明观点,即选择一种
自己熟悉的读书方法;然后联系选文内容阐述理由。言之成理即可。1.(2019广东广州海珠一模,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他们是一对默契(qì)的搭档,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锲(qiè)而不舍。
B.一个人可以性格倔强(jiàng),但是不能是非不分,不能强(qiáng)词夺理。
C.小宇一直理解不了这首边塞(sài)诗的主旨,经过老师点拨后顿开茅塞(sè)。
D.有些书要自己咀嚼(jué)消化,若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则味同嚼(jiáo)
蜡。
答案 B “强”是多音字,此处应读qiǎng。
·
· ·
·
·
·
·
·2.(2019湖北襄阳枣阳平林中学模拟,3,★★☆)下列句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正
确的一项是 ( )
A.学校男子体操队正式成立,队员中年龄最大的十八岁,正值豆蔻年华。
B.先进教育工作者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C.奥运冠军殷剑成功的背后,经历了多少忍辱负重的艰苦训练。
D.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时节,泛舟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的襄阳古护城河,
那真是惬意无比啊!
答案 D A.“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不能用来形容男子。B.“高
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用于“先进教育工作者”
不正确。C.“忍辱负重”指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屈辱,承担重任。用
于奥运冠军艰苦的训练不正确。
· ···
· ···
· ···
· ···3.(2019四川乐山夹江实验学校调研检测,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
思连贯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阅读是一种输入,要让阅读的知识产生输出的动能,增强阅读的实效,那
就必须对它进行加工。
②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很多人阅读时做读书笔记,或者写书评,这样的阅读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④如果只是阅读,而不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或实践,那么,阅读并不能
对你的能力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⑤因此,阅读必须与思考紧密结合。
⑥动笔读书是更高层次的阅读,是读思结合的最好方式,它需要一定的毅力
才可以实现。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④①③⑥⑤ D.④②③①⑤⑥答案 C 通读所有语句,明确④承接②,解释“学而不思则罔”;①阐述
“学而不思则罔”;③举例“动笔”证明“学而不思则罔”;⑥如何做到
“动笔”;⑤“因此”作结。因此选C。4.(2019山西太原实验中学第五次月考,4,★★☆)下列关于语段的说法,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读书就如种庄稼,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读书,同样需
要有一种挑剔的眼光。优秀的书藉能在人的心灵原野植下美好,生根发芽;
相反,将时间花在粗制烂造、内容庸常的书藉,不仅于知识、德性的增长无
益,还容易让心灵受到污染,得不偿失。古人讲,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
不欲杂。读书,浮躁的内心就能平静下来,《名人传》中贝多芬不向命运低
头的拼搏精神,《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面对孤独永不气馁的那股韧劲,
《朝花夕拾》中鲁迅弃医从文决心拯救国民灵魂的那种勇气,总是能深深
地感染我。再反观现实,就能明白: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折,不也是铺通前行
之路的基石吗?更何况,只是一时的挫折,与其埋怨,毋宁改变。一本好书,力
量如斯。A.“粗制烂造”中“烂”字应为“滥”,“书藉”中的“藉”字应为
“籍”。
B.“挫折”的读音应为cuò zhé,“毋宁”的读音应为wú nìng。
C.“心灵原野”“拼搏精神”“反观现实”“一本好书”都是偏正短
语。
D.“将时间花在粗制烂造、内容庸常的书藉,不仅于知识、德性的增长无
益,还容易让心灵受到污染,得不偿失。”是递进复句。
答案 C “反观现实”是动宾短语。1.(2019黑龙江龙东中考,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叶圣陶
《苏州园林》)
B.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海伦·凯勒《再
塑生命的人》)
C.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弗朗西斯·培根
《谈读书》)
D.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鳞次栉比。
(臧克家《说和做》)
答案 D “鳞次栉比”形容密集、整齐排列,多指建筑物。用于形容文
字不恰当,应为“群蚁排衙”。
· ···
· ···
· ···
· ···
· ·2.(2019河南中考,11—14)阅读下文,完成(1)—(4)题。(共12分)
一起做“读书种子”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
集》中说:“四民①皆当世业②,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
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
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
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
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
化禀赋。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
“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
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
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
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
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
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
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
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
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
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
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
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
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
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
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
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
“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
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少一点对物欲的追
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
(作者:向贤彪。有删改)
[注] 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
分)
答: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
(3)(★★☆)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4)(★★★)从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
例,谈谈你的体会。(3分)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答:
答案 (1)做一粒“读书种子”,重视读书,带动身边的人读书,并与实践相
结合,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
(2)①交代“读书种子”一词的由来,引出议论的话题。②引用黄庭坚的
话,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③引用黄庭坚的话,激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
(3)举例论证。举彭德怀用饭粒粘书页督促身边工作人员读书的例子,具体
论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的观点,增强了说
服力。
(4)(示例)读书滋养了我的心灵。阅读《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对奋斗的坚
持让我感动,让我明白了奋斗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
志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虽经历重重困境,始终不改初衷,最终走向成功。
这本书充满正能量,让我更坚定了努力奋斗、赢得未来的信心。解析 (1)本题考查对论点的把握能力。文章的标题即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但是“读书种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仅答标题内容不够明确,因此还要结
合文章内容对“读书种子”进行阐述。由第②段的“重视读书、重视传
承”可得出“读书种子”首先自身要重视读书;第③段彭德怀“经常督促
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的例子则表明“读书种子”还要能“带动
身边的人读书”;第④段强调“读书种子”要在“承接弘扬中”推动“文
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第⑤段则赋予“读书种子”新的内涵,即“知识必
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根据这些进行
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首段作用的理解能力。细读第①段,首先明确该段写了
“读书种子”一词的由来,从而引出了论题“读书种子”;然后思考本段引
用话语的作用——作为道理论据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最后思考引用名人话语在文采、给读者的感受等方面的作用。
(3)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根据本段及画线句可确定
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然后明确举此例有力地证明了怎样的观点。证明
的观点往往是画线句所在段落的中心句。第③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也是
本段的论点。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4)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感悟和拓展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阐述了读书
的三个好处:滋养美好心灵、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任选一
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阐述读书对自己的积极影响即可。1.(2019江苏淮安中考,2,★★☆)在学校组织的“阅读,遇见更美好的自
己”主题活动中,小文同学写了一段读书心得,其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
改。(4分)
①这学期,我读了不少诗歌、小说、散文和文学作品。《繁星·春水》让我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小王子》让我明白了爱就是责任,《我与地坛》让我
理解了生命的意义……②为了避免自己以后不懈怠,我已制订好新的读书
计划。
修改①:
修改②: 答案 ①把“和文学作品”删去(或将“和”改为“等”)。②把“避
免”或者“不”删去。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①分类不当(包含与被包
含),句中的“诗歌、小说、散文”是小类,“文学作品”是大类,前者被包
含在后者中。要么删去“和文学作品”,要么将“和”改为“等”。画线
句②否定失当,根据句意,要么是“不懈怠”,要么是“避免懈怠”,同时运
用“避免”和否定副词“不”使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相反。2.(2019四川凉山中考B卷,24,★★☆)今年,为了庆祝我国建国七十周年,凉
山州各中小学校开展了“中华文学经典诵读写演系列活动”。西昌市某
中学在一次诵读写活动中,语文老师写了上联,请你为他补出下联。(4分)
上联:诵读文学经典传承优秀文化
下联:
答案 书写人生精彩弘扬高雅艺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联拟写能力。以“中华文学经典诵读写演系列活动”
为主题的诵读写活动,既有读,又有写,老师给的上联是诵读,所以下联对应
的应该是书写,然后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写出相应的答案即可。3.(2019内蒙古包头中考,20—23)阅读下文,完成(1)—(4)题。(12分)
读书箴言
当我们不假思索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而事实上我们的头脑已成为别
人思想的运动场了。这样,读书愈多,思维能力反而弱化,犹如时常骑马的
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是相同的。一条弹簧如果久受外物压迫,会失去
弹性,我们的精神也一样,如常受别人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弹性而变得麻
痹。
以人的身体而论,我们所吃的东西并不能百分百被吸收,精神方面的营养亦
同。身体靠食物维持健康,精神靠读物日渐丰富,但身体只吸收能吸收的东
西。同样的道理,读书人也仅能记住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适合于他的
思想体系或吻合他阅读目的的那些东西。作家各有专擅,例如雄辩、豪
放、简洁、优雅、轻快、诙谐、精辟、纯朴、文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然而这些特点并不是读他们作品就可学来的。如果我们自己天生就有着这
些特质,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以此为榜样加以应
用。这样我们才能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
天赋,也可借以培养写作能力,但须以自己有这些禀赋为先决条件。
书籍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野草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读它们不但无益且
危害甚大。因此,我们读书之前要慎重选择。一般人通常只读新出版的书,
而不愿阅读前贤的睿智作品。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
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他们宁愿让它摆在书架
上,太可惜了!因为他们只顾赶时髦,他们觉得那些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
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没有别的事情比读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
我们拿起一本这样的书来,即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轻松、愉快、清
净、超逸,仿佛汲饮清洌的泉水般舒适。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更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虽历经千年,仍无损其价值。
买书又有读书的时间,这是最好的,但是一般人往往是买而不读,读而不
精。重要的书都应该再读一遍,一是因再读能更深入理解内容,再则是读第
二次时,会有与第一次读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
东西一样。
[作者:(德国)叔本华 有改动]
(1)(★★☆)本文围绕“读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
答:
(2)(★★☆)简述本文首段论述的特点。(2分)
答:
(3)(★★☆)文中画线语句写得入情入理,作者是如何做到这点的?(3分)
答:
(4)(★★★)以你读过的一部经典作品为例,说说它对你心灵世界产生了怎
样的积极影响。(3分)
答:
答案 (1)只读书不思考的弊端;读书要结合自己的禀赋才可学到作者的优
点;读书要慎重选择,多读思想家原著,要读名著;书买来要读,重要的书还要
多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2)形象、通俗易懂地论证了只读书不思考,思维能力就会弱化,精神就会
麻痹。
(3)连用若干形容词,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阅读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
描写得淋漓尽致。将描写和议论相结合,描绘出读古人名著带给人的益处,
高度评价了经典作品经得住时间考验,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4)(示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深厚的父子之爱、纯洁的同窗友情、
美好的同事情分、淳朴的乡邻情谊,这些人间真情感染着我,我的心也变得
温暖澄澈。哥哥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面貌;弟弟孙少平渴
望走出乡村,融入现代文明。他们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感动、激励
着我,使我变得勇敢坚强。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能力。选文共四个段落,第一段抓住“不假思
索拿书来读”“我们的头脑已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常受别人思想
的压力”“失去弹性而变得麻痹”提炼出“只读书不思考的弊端”。第
二段抓住“如果我们自己天生就有着这些特质,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
发现自己的天赋,以此为榜样加以应用。这样我们才能有类似的优点”,提
炼出“读书要结合自己的禀赋才可学到作者的优点”,比较有难度。第三
段,抓住“我们读书之前要慎重选择”“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他们
宁愿让它摆在书架上,太可惜了”“没有别的事情比读名著更能给我们精
神上的快乐”等关键句,提炼出“读书要慎重选择,多读思想家原著,要读
名著”的内容。第四段,抓住“一般人往往是买而不读”“重要的书都应
该再读一遍”“更深入理解内容”分析,归纳出“书买来要读,重要的书还
要多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的核心内容。(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仔细阅读第一段,抓住“犹如时常骑马
的人”“一条弹簧如果久受外物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一样”
等,明确运用比喻、类比推理的方法,形象、通俗易懂论述了“只读书不思
考的弊端”,即“思维能力反而弱化”“失去弹性而变得麻痹”。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先结合上下文语境,读懂画线句。然后分析
语言,“轻松、愉快、清净、超逸”“舒适”等属于形容词,“仿佛汲饮清
洌的泉水般舒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读书获得的精神享受,可谓
淋漓尽致。从拿起书,到读半小时,到一系列精神享受,在议论的前提下还
有描写,“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更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
属于议论,这样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写出读古人名著的益处,也高度评价了
经典作品有很高的阅读价值。(4)本题考查名著阅读。选一本自己最熟悉的,内容、人物、主旨等都容易
把握的作品,列出其作者及书名。然后结合其人物经历、情感主旨或内容
观点等展开分析,说明它对你心灵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2019湖北襄阳七中3月月考)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所在的班级
正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
完成以下任务。
(1)各小组要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已经写出了上联,请你
为其补出下联。
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
下联:
(2)请你为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3)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绘制了以下表格。请
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我的发现:
文学
名著
言情
小说
恐怖
故事
搞笑
漫画
很喜欢 13% 22% 26% 63%
随便看看 44% 56% 61% 33%
不喜欢 43% 22% 13% 4%(4)同学们就名著阅读的问题发表了很多看法,以下是某同学发表的帖子。
请仔细阅读后,也发表一组帖子。
[帖子组一]《格列佛游记》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奇妙无穷的想象力,在荒
诞的情节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对当时英国的政治弊端做了无情的批判。
[帖子组二]
答案 (1)(示例1)读好书塑造精彩人生
(示例2)品名著提升道德修养
(示例3)品佳作弘扬民族精神(宽对即可)
(2)(示例1)举行读书报告会 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
(示例2)举行“名著走向舞台”话剧表演 举行名著知识竞赛
(3)(示例)中学生倾向于阅读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
高。
(4)(示例)《西游记》中的唐僧虽然手无缚鸡之力,有时候糊里糊涂,不辨是
非,一味地以慈悲为怀。但是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面对取经路上的艰难
险阻和妖魔鬼怪,勇往直前,义无反顾。解析 (1)本题考查对联拟写能力。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意义
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作答时要围绕着活动主题“与经典同行,与
好书为伴”来拟写。
(2)本题考查活动形式的设计。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类型:朗
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
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选择两个,以“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
伴”为主题来拟写名称即可。
(3)解答表格题,主要看表格的标题和表格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
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的格式进行概括作
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本表反映的是中学生阅读兴趣,从表格看,大多数的中学生喜欢看“搞笑漫画”,不大喜欢看“文学名著”;有很
大一部分中学生阅读缺乏目的性等。
(4)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能力。作答时,选择一部熟悉的名著,从主
题、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 书是知识的宝库,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在这里,我们读懂了喜怒哀乐;
在这里,我们跨越时空,触摸历史沧桑……每一次读书,我们都心存一份感
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某校在“好读书·读好书”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搜集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结合这两则材料完成下列
任务。
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
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 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
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他除
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1)[明确读书意义] 请综合以上两则材料,用一句话谈谈读书的重要性。
答:
(2)[宣传读书活动] 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
读好书, 。(3)[调查读书现状] 请认真分析下表,写出你的结论。
初中生自由阅读现状调查表
结论:
学段
项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
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
读中所占比重
27.8% 35.8% 45.6%答案 (1)阅读对于一个人乃至整个民族都很重要。
(2)(示例1)好书让思想变得深邃
(示例2)好书让阅历变得丰富
(示例3)好书让人生充满智慧
(3)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但经典书
籍在阅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或:随着学段的增长,初中生可供自由
阅读的时间减少,经典书籍的阅读比重增加。)解析 (1)认真读两则材料,不难提炼出“阅读对于一个人乃至整个民族都
很重要”的信息。
(2)所补充的句子要和活动内容有关,上下句结构应一致。
(3)从表格中不难看出,初中生随着学段的增长,自由阅读时间在减少,经典
书籍在阅读中的比重在增加。概括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