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初中语文(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
言论和行动,后经汉代刘向整理,成为一部国别体史书。刘向(约前77—前
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末年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邹忌,战国时齐国人;“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齐王”,指齐
威王;“纳”,接受;“谏”,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文题点明了文章
的主要内容:邹忌规劝齐王,齐王纳谏。
中心意旨
本文生动地记述了邹忌劝说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结构思路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表达技巧
1.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做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做
概括的叙述;对臣民的进谏,通过重点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
之后”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读者可体会到齐王纳谏后齐国的巨大变化。
而对齐王最初受蔽之深,齐国积弊之多,以及具体如何改革,等等,都只从侧
面暗示,略而不写,使文章的中心更为突出。2.设喻说理,说服力强。
设喻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文章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接着对
妻、妾、客的赞美之词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的设喻说理做了必要的铺垫。
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
从中受到启发。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用设
喻来讲道理表明见解的方法,委婉动听,往往能收到比直谏更好的效果。重点难点
1.本文的结构层次有什么特点?
本文令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
己推王),三赏(齐王纳谏),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
的篇章结构。
图示如下:
2.邹忌的问话和妻、妾、客的回答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
邹忌三问 人物心理 三人回答 人物心理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
公美?”
对自己的相貌充满信
心,得意炫耀,沾沾自
喜。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
能及君也?”
饱含偏爱之情,极尽赞
美之意。
问妾:“吾孰与徐公
美?”
对自己的相貌略有怀
疑。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
也?”
畏怯、顺从,含讨好之
意。
问客:“吾与徐公孰
美?”
一方面希望妻、妾的
回答是可信的,另一方
面仍在怀疑。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
美也。”
阿谀奉承,敷衍逢迎。3.学完本文,你对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做何评价?
古今对译
邹忌修①八尺②有余,而③形貌昳丽④。朝服衣冠⑤,
邹忌身高八尺多,且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他)穿戴
窥镜⑥,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⑦?”
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
邹 忌 他有自知之明,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实事求是,娴于辞令,
深谙君王心理,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臣。
齐威王 他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广开言路,勇于改革,做事果决,是一位
有作为的明君。齐国之⑧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⑨复问其妾曰:
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因而又问他的妾说: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⑩,客从
“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
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外边进来,(邹忌)与(他)坐着谈话,问客人说:“我同徐公相比谁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
不如;窥镜而 自视,又弗如远甚 。
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着自己,又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 美我 者,私 我也;
晚上睡觉想着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是偏爱我;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妾认为我美丽,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丽,是要有求于我。”
[注释] ①修:长,这里指身高。②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
3.1厘
米。③而:连词,而且。④昳(yì)丽:光艳美丽。⑤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
帽。服,穿戴。⑥窥镜:照镜子。⑦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
哪一个美?⑧之:结构助词,的。⑨而:连词,因而。⑩旦日:第二天。 明日:
次日,第二天。 而:连词,表顺承。 弗如远甚:远远不如。 之:用在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美我:认为我美。 私:动词,偏爱。
[句式] 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即“客从外来,(邹忌)与(之)坐谈”。
[评析] 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从中领悟出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于是上朝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要有求于我,
皆以美于徐公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妇②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
四境之内③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④甚矣。”
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啦。”
[注释] ①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
了
“我”。②宫妇:宫里侍妾一类女子。③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④蔽:蒙
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句式] 皆以美于徐公:状语后置,应为“皆以于徐公美”。[评析] 写邹忌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①寡人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老百姓能
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
能谤讥②于市朝③,闻④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
时时⑤而间进;期年⑥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⑦齐。此所谓
燕、赵、韩、魏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
战胜于朝廷⑧。
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注释] ①面刺:当面指责。②谤讥: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
。谤
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③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④闻:这
里是“使……听到”的意思。⑤时时:常常,不时。⑥期(jī)年:满一年。
⑦于:介词,到。⑧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取得胜利。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
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句式] 能谤讥于市朝:状语后置,应为“能于市朝谤讥”。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状语后置,应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评析] 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妾(qiè) 昳丽(yǐ) 门庭若市(tíng)
B.孰与(shú) 期年(jī) 朝服衣冠(zhāo)
C.窥镜(kuì) 弗如(fú) 皆朝于齐(cháo)
D.旦日(dàn) 暮寝(qǐn) 时时而间进(jiān)
答案 B A.昳yì。C.窥kuī。D.间jiàn。
·
·
·
·
·
·· ·
·
·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诚(确实)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偏爱)臣
C.群臣吏民能面刺(指责)寡人之过者
D.时时而间(暗中)进
答案 D “间”在此处应解释为“间或,偶然”。
·
·
·
·3.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B.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C.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D.今天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答案 B 翻译“今齐地方千里”一句时应注意两个关键词:一是“今”,
应译为“现在”,不能译为“今天”;二是“地方”,为古今异义词,按古义
应译为“土地方圆”。故选B。1.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A.面刺:当面指责 B.过:过错
C.市朝:公共场合 D.闻:听到
答案 D “闻”在句中是“使……听到”的意思。
·
·· · ·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 B 应为: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以美于徐公。(省略句,“以”后省略了“我”)
译文: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倒装句,应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译文:
(3)忌不自信。(倒装句,应为“忌不信自”)
译文: 答案 (1)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2)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3)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
解析 解答本题,要根据括号内的提示,或补充省略成分,或调整语序。另
外要注意落实关键词的意思,如“孰”“自信”等。1.对下列句中“于”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③以其无礼于晋 ④皆以美于徐
公 ⑤且贰于楚也 ⑥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⑦燕、赵、韩、魏
闻之,皆朝于齐 ⑧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③⑤/⑥⑦⑧/②/④ B.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②⑥⑧/④ D.①③⑤/②⑥⑧/④/⑦
答案 D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一词多义的掌握能力。①③⑤句中的
“于”意思为“对,对于”;②⑥⑧句中的“于”的意思为“在”;④句中
的“于”的意思为“比”;⑦句中的“于”的意思为“到”。所以选D。2.填空。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 》。“讽”的意思是
。
(2)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
。
表示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在国内收到效果的句子是:
。
(3)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答:
答案 (1)战国策·齐策一 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
进者
(3)(示例)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答出两个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需在深入理解课
文的基础上作答。3.这篇文章通过叙述邹忌劝齐威王纳谏的故事,强调善于倾听不同意见的
好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必须 ;一个人要
不断进步,必须有 。(用四字词语填空)
答案 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自知之明(自省之心)
解析 “治理好国家”必须怎样,可从齐威王的成功做法(善于纳谏)方面
思考;“一个人要不断进步”必须具备什么,可从邹忌没有陶醉于别人的溢
美之词,而是“窥镜而自视”,后又“暮寝而思之”的自省精神方面作答。1.根据成语分析,在横线处选填汉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竽充数
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后借
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
数。横线处应填“滥”。
B.破 沉舟
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项羽与秦军打仗,过河后砸锅沉船,表示与秦军决一
死战的故事。后用来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横线处应填“斧”。
C.闻鸡起
分析:这个成语讲的是晋人祖逖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相勉励,半夜听到
鸡叫就起床舞剑。后用来指志士及时奋发。横线处应填“舞”。D.门 若市
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邹忌讽谏齐王后,门前和院子里向齐王进谏的人很
多,像市场一样。现在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横线处应填“庭”。
答案 B 横线处应填“釜”。“釜”是一种器物,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
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
炖、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的“锅”的前身。2.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文中的邹忌和齐威
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答案 (示例1)欣赏邹忌。因为他善于讽谏,说话讲究技巧。同时,他能正
视自己,有自知之明,有反思的习惯和自省能力。
(示例2)欣赏齐威王。因为他虚心纳谏,知错能改,有气度,有胸怀,也不失为
一个明君。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评价能力。首先要根据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选择
其一,表明态度;然后列举人物的优秀品质,如有智慧、有气度等进行阐
述。用词要准确,理由要充分。(2019安徽淮北濉溪第一次教学质检,15—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6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
妾畏
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
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
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
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
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
罪三,请数③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④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⑤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
曰:“勿杀,寡人闻命⑥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 ①弋:射,一种系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②主:动词,掌管,管理
。③数:
动词,列举罪状加以责备。④以:介词,因为。⑤以:连词,而。⑥命:名词,本
义为命令,此处指晏子的劝谏。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臣之妻私臣( )
(2)王之蔽甚矣( )
(3)时时而间进( )
(4)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5)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译文:
·
·
·
·
·3.(★★☆)[甲][乙]两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又各有不同。[甲]
文邹忌进谏齐威王是为了让他 ,以富国强民;
[乙]文晏子劝谏景公是为了让景公 ,以免落下“重鸟
轻士”的罪名。(4分)
4.(★★★)邹忌和晏子在进谏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3分)
答:
1.答案 (1)偏爱 (2)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3)间或、偶然 (4)逃跑
(5)缘故,原因
解析 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1)中的“私”是古今异义词,根据句意“我的
妻子偏爱我”推测词义为“偏爱”。(4)中的“亡”也是古今异义词,根据
句意“派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可确定应解释为“逃跑”。
2.答案 (1)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
下等奖赏。(2)让诸侯们听说这件事,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臣下。
解析 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如(1)句中的“谤讥(指责,议论)、市(公共
场合)、闻(使……听到)”等;(2)句中的“使(让)、闻(听说)、以(认为)、轻
(轻视)”等。3.答案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除蔽 不要杀烛邹
解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
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乙]文讲述了晏子劝谏齐景公不要让人
们认为他“重鸟轻士”而杀掉烛邹的故事。据此概括填写即可。
4.答案 邹忌进谏时采用了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推己及人)的方法
规劝齐威王;晏子进谏时采用了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的方法,使景公
明白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解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以事喻理,讽谏齐王
纳谏除蔽。《晏子春秋》中的晏子,正话反说,以退为进,让齐景公明白了
因鸟而杀人的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目的。据此理解分析作答。[参考译文]
[乙] 齐景公喜欢射鸟,派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
诏告官
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请允许我列出他的罪状再杀掉
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他的罪状,晏子
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却让鸟跑了,这是第一条罪状;让我们的国君因
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让诸侯们听说这件事,以为我们的
国君重视鸟而轻视臣下,这是第三条罪状。烛邹的罪状列完了,请求杀了烛
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劝谏了。”(2018江苏南通如皋一模,7—
10)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17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
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
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
邹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①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邹忌子推户入曰:
“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
也?”
邹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②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③者,相也;攫之深④,醳
之愉⑤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⑥者,四时也:吾是以知
其善也。”王曰:“善语音。”邹忌子曰:“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
皆在其中。”
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⑦,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
弭⑧人民,又何为乎丝桐⑨之间?”
邹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
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⑩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
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
王曰:“善。”
(《邹忌说琴谏齐王》)
[注] ①说:喜欢。②浊以春温:缓慢而且温和。③廉折以清:高亢明
快而且
清亮。④攫之深:指勾弦用力。⑤醳之愉:放开舒缓。⑥回邪而不相害:曲
折不正之声不相干扰。⑦纪:调理。⑧弭:安抚。⑨丝桐:指琴弦。⑩连而
径:连贯而轻快。1.(★★☆)解释下列加点部分的文字。(5分)
①臣之妻私臣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舍之右室
④善语音
⑤琴音调而天下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
译文:
· ····
· ··
· ·
· ·
·3.(★★☆)根据[乙]文内容,说说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5分)
答:
4.(★★☆)下面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
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
B.[乙]文邹忌巧妙抓住威王喜爱弹琴这一点借机讽谏威王:弹好琴和治理
好国家在原理上是相通的。从而达到劝谏目的。
C.[甲]文“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用夸张手法表现进谏取得的效果;
[乙]文威王两次“勃然不说”正是邹忌采用婉言劝谏这种方式的重要原
因。
D.两文中邹忌敢于进谏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一是他言不在私而在公;二
是他欲擒故纵,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以五音协调喻国家和
谐安定。1.答案 ①偏爱我(臣) ②认为(我)比徐公美 ③安排入住 ④谈论音乐
⑤(保)天下太平
解析 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含义。如“私
臣”的意思是“偏爱我”。还要注意“于”“以”等词的意思或用法。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答案 ①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太深了。
②先生只看到我的样子,还没有认真观察,怎么就知道弹得好呢?
解析 注意“蔽”“甚”“容”“察”“何以”等字词的翻译。3.答案 一个国家应该有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贤臣;一个国家应该有善
于纳谏的君主;作为国君,应该把个人爱好融入对国家的治理中,把治理好
国家作为第一要务;作为国君,应该使国家上下和谐,安抚好百姓,使百姓安
乐;作为国君,应该保证国家的政治清明。
解析 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依据题干要求提
取重要信息。“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可从有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
贤臣、有善于纳谏的君主、国君应该把治理好国家作为第一要务并使国
家上下和谐且政治清明等角度作答。4.答案 D “二是他欲擒故纵”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欲擒故纵”
说法不妥,可以说“以小见大”。
[参考译文]
[乙] 邹忌由于善弹琴而进见齐威王,威王很喜欢他,并让他住在宫中
的右
室。没多久,威王正在弹琴,邹忌推门就进来说:“琴弹得好极了!”威王发
怒,放下琴手按宝剑说:“先生只看到我的样子,还没有认真观察,怎么能知
道弹得好呢?”
邹忌说:“大弦缓慢而且温和,象征国君;小弦高亢明快而且清亮,象征宰相;
手指勾弦用力,放开舒缓,象征政令;发出的琴声和谐,声音大小配合美妙,曲
折不正之声不相干扰,象征四时:我由此知道您弹得好。”威王说:“你很
善于谈论音乐。”邹忌说:“何止是谈论音乐,治理国家和安抚人民都在其
中啊!”威王又发怒说:“如果谈论五音的调理,我相信没有比得上您的。如果是治
理国家和安抚人民,又怎么能在琴弦之中呢?”
邹忌说:“大弦缓慢而且温和,象征国君;小弦高亢明快而且清亮,象征宰相;
勾弦用力但放开舒缓,象征政令;弹出的琴声和谐,声音大小配合美妙,曲折
不正之声不相干扰,象征四时。回环往复而不乱,是由于政治昌明;连贯而
轻快,是由于保住了将亡之国:所以说琴音和谐就能保天下太平。治理国家
和安抚人民,没有比五音的道理(和它)更相像的了。”
威王说:“好。”(2019湖北十堰中考,19—22)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
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
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
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
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
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
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
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
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朝服衣冠 朝晖夕阴
B.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D.吾妻之美我者 执策而临之
·
·
·
·
·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文: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
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B.文章末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
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
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4.(★★★)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3分)
答: 1.答案 A B.间或、偶然/参与。C.谁/同“熟”,仔细。D.助词,用于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千里马”。
2.答案 命令刚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
样。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注意重点词语:“初”译为“刚
刚”;“门庭若市”翻译为“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
3.答案 C “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错
误,这与文章主旨相悖,应该是“文章不注重形体刻画,而是注重细节和对
话描写”。4.答案 (1)从邹忌进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在与人的交往中,提意见时,要
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
心悦诚服。
(2)从齐威王纳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
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从邹忌向齐威王进谏,可以看出
他讲究说话的技巧,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并且还通过举自身的例子,
来让对方心悦诚服。齐王听取了邹忌的意见,说明齐王是一个善于听取别
人意见的人,而后齐王又改正,说明齐王能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
误。1.(2019湖南衡阳中考,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周岁。
B.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
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
两篇课文都是出自这部史书。
D.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哀转久绝”所描写的
应该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
答案 C 《周亚夫军细柳》出自《史记》。
· ··2.(2019江西中考,8—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2分)
季 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
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
“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
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
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
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
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
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
·
·
·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
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 ①嫚(màn):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难近:意
思是,
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
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①是( ) ②贤( ) ③恐( )
·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译文: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译文: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3分)
答:
答案 (1)C
(2)①这 ②品德高尚,贤能 ③担心,害怕
(3)①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②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
我就召见我,(又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而让我离开。
(4)事情:①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性格:刚正不阿(直
率、勇敢)。解析 (1)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能力。一般要按照句意划分节奏。
“上默然惭”这句话的主语是“上”,“默然惭”是谓语,主谓停顿,节奏
划分应该是“上/默然惭”。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能力。可联系课内的知识来推断这个词在当前
句子里的意思。“是”的意思与“是非木杮”(《河中石兽》)中“是”
的意思相同,是“这”的意思。“贤”和“贤哉回也”的“贤”意思相近,
可以解释为“贤能”。“恐”与“恐前后受其敌”的“恐”意思相同,都
是“担心,害怕”的意思。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重点词语要解释准确,如①中的“面”是
“当面”的意思,“谀”意为“阿谀奉迎”,“摇动”意为“使……动荡不
安”;②中的“夫”是发语词,不译,“以”意为“因为”,“誉”意为“称
赞”,“毁”意为“诋毁”。(4)本题考查概括事件和分析人物的能力。概括事件,首先梳理事情的起
因、经过、结果,然后择要表述。如第一件事,起因是匈奴王单于写信侮辱
吕后,事情的经过是樊哙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季布训斥樊哙这会使
天下动荡不安,事情的结果是吕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简要概述就是
“季布劝阻吕后讨伐匈奴”。注意概括的格式为“季布做什么”。人物
的特点是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当中体现出来的,可以按照“从‘……’中可
以看出季布是个××的人”的格式分析,再简单表述。[参考译文]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
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
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
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多万大军尚且被
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
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
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在这个时候,殿
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
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令人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
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
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
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诋毁
我。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就召见我,(又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而让我
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世的深浅了。”
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
是一个重要的郡,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 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同学们对邹忌的进谏策略和齐威王的
纳谏魄力十分佩服,于是开展了一次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
任务。
(1)请根据课文内容,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
下联:
(2)同学们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如果你是学生代表,你会怎样
劝说李校长?(不超过40个字)
答:
(3)受齐王通过不同途径采纳谏言的启发,学校就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上网的
问题向大家征集建议。下面是小明同学建议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修
改。
[甲]一、学校应聘请专业人员监管网络,控制学生上网时间,对网络中
的有利信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二、学校应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
践活动,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律教育。[乙]三、学校应开展专
题教育,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网络。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不合逻辑的语病,应将“ ”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答案 (1)齐王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2)(示例)李校长,学校要是能设立一个“校长信箱”,让大家能为学校的发
展积极建言献策,那该多好啊!
(3)①有利 不良 ②引领 引导解析 (1)本题考查对联拟写能力。对联上下两联字数相同,语意相关,相
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上联“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为主谓短语,人名
+特点。“邹忌”对“威王”,“巧言善辩”对“广开言路”,“进言委
婉”对“从谏如流”即可。
(2)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
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尽量使用礼貌的话语达到
说话的目的。注意本题的语境是某中学的学生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
信箱”。作为学生代表,劝说时,要有称呼,然后讲述设立“校长信箱”的
意义即可。
(3)①[甲]句中的“有利”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相矛盾,应将“有利”
改为“不良”。②“引领”与“学生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网
络”搭配不当。 今年暑假,小乔初中毕业了,爸爸计划带他去自驾旅游。小乔在《世界
博览》杂志里看到这样的一则广告,很感兴趣,想报名参加。请你帮小乔说
服他爸爸参加这个活动。(120字左右)
招 募
探险不冒险 一场梦境之旅
2019年7月15日——2019年7月23日活动地域:河西走廊、祁连山(七一冰川 老虎沟冰川)
嘉峪关、敦煌(莫高窟、月牙泉、雅丹地貌)
库木塔格沙漠、罗布泊、哈密、大海道
带队领导:李杰(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随队科学家:吴建军(沙漠学家) 井哲帆(冰川学家)
活动费用:8700元/人 集合地点:嘉峪关
活动形式:汽车自驾(车辆自备,当地方便租车,费用自理)
报名及详情咨询请加客服微信:微信号×××××
注:报名截至6月20日,限额30名。
答:
答案 (示例)叔叔,这个活动值得一去。它是由专业的机构组织、专业人
士带队的,能在不冒险的情况下满足人们的探险欲望。而且它是一个科普
活动,在行程中有沙漠学家和冰川学家随行,他们能结合活动地的冰川、沙
漠作科学、专业的讲解,可以让人学到很多知识,很适合学生。
解析 要围绕广告中的带队领导与科学家对安全方面的保障,做到让叔叔
放心。同时,说明白本次活动的意义及影响。在表达时,理由要充分,语言
要亲切,符合人物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