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曹刿论战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
作家作品
本文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
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
是一部编年体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
是战国时人所编。“论战”就是(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题目概括了文
章的中心内容。
中心意旨
本文以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贯穿全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
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
略战术,把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
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结构思路
表达技巧
1.过渡自然,上下勾连。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曹刿参加长勺之战的经过为线索展开记叙,依次是:
战前准备—战争经过—战后总结。脉络井然。
文章三个段落的记叙过渡自然巧妙:第一段末尾“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两句话既是第一段的小结,又是第二段的前因,是第二段“公与之乘”的导
入语;第二段最后的“遂逐齐师”一句,既是第二段的小结,又和第三段开
头的“既克”二字紧密相连。这样,文章三个段落浑然一体。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这篇文章着眼于表现曹刿的“远谋”,全文的详略安排也围绕这一点展
开。第一段在略叙背景后直接引出实质性的对话,通过曹刿跟鲁庄公的问
答写出了曹刿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第二段着重写曹刿的作战指挥
才能。第三段通过写曹刿阐述战争取胜的原因,把他的战略思想表现了出
来。以上是详写的内容。其余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
起因、双方参战人数、战争的激烈程度等都未赘言。这样的剪裁,对表现
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
表 现 特 点
曹刿的
“远谋”
一知民心向背 有政治远见
二知士气盈竭 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三知敌军虚实 有探求虚实的谨慎
鲁庄公
的“鄙”
不知取胜关键 寄托在小的恩惠和神灵身上
不知用兵思想 轻举妄动,急躁冒进
不知取胜原因 缺乏军事才能
重点难点
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他们各自
什么样的特点?
古今对译
十年①春,齐师②伐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公③将战,曹刿请见④。其乡人⑤曰:
庄公打算出战,曹刿请求进见(鲁庄公)。他的同乡人说:
“肉食者⑥谋⑦之⑧,又何⑨间(jiàn)⑩焉?”刿曰:
“当权者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回答说: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
见。问:“何 以 战?”公曰:“衣食
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道:“靠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
所安 ,弗敢专 也,必以 分人。”
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对 曰:“小惠 未遍,民弗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使全国普遍得到,人民是不会
从也。”公曰:“牺牲 玉帛(bó),
跟随您的。”庄公又说:“祭祀时用的牛羊、玉器和丝织品(等),
弗敢加 也,必以 信 。”对曰:
(我)不敢虚报夸大,一定按实情报告给神明。”曹刿说:
“小信未孚(fú) ,神弗福 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不会保佑你的。”
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做到一一明察,但一定
以情 。”对曰:“忠 之
尽力以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
属也。可以一战。战则
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
请 从 。”
允许(我)跟随着去。”
[注释] ①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②师:军队。③公:鲁庄公,鲁
国君
主。④见:进见。⑤乡人:同乡人。⑥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⑦谋:谋划。⑧之:代词,指出战齐军这件事。⑨何:何必。⑩间:参与。
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远谋:长远打算。 何:什么。 以:凭,
靠。 安:安身。 专:独自享有。 以:把。 对:回答。 惠:恩惠。
牺牲: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加:虚夸,夸大。 以:按。 信:实情。
孚:使信服。 福:赐福,保佑。 狱:诉讼事件。 察:明察。 情:诚,诚
实。这里指诚心。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之:助词,的。 请:请允许
(我)。 从:跟随。
[评析] 本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分为两层:通过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
刿“请见”的原因;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
先决条件。
公与之①乘(chéng)②,战于③长勺。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
公将鼓④之⑤。刿曰:“未可。”齐人
庄公想击鼓(命令军队前进)。曹刿说:“还不行。”等齐军擂过了
三鼓⑥。刿曰:“可矣⑦。”齐师败绩⑧。公将驰⑨之。
三次鼓,曹刿说:“可以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想驱车追赶。
刿曰:“未可。”下⑩视其辙 ,
曹刿说:“还不可以。”(他)向下仔细观察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
登轼 而望之 ,曰:“可矣。”
又登上车子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说:“可以追击了。”
遂 逐齐师。
(鲁国军队)就追击齐国军队。
[注释] ①之:代词,代曹刿。②乘:乘坐。③于:在。④鼓:击鼓进军。古代
作战,击鼓命令进军。⑤之:起补足音节作用。⑥三鼓:三次击鼓命令军队
出击。⑦矣:语气词,相当于“了”。⑧败绩:大败。⑨驰:驱车追赶。⑩下:
向下。 辙:车轮碾出的痕迹。 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之:代词,代
齐军。 遂:于是,就。
[评析] 这一段写战争的经过和结局。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重点叙
述曹刿对于迎战和追击的时机的把握,表现了他的深虑远谋及稳重的大将
风度。
既①克②,公问其故③。对曰:
战胜齐军后,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说:
“夫(fú)战④,勇气也。一鼓⑤作⑥气,再⑦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
而衰⑧,三而竭⑨。彼⑩竭
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低落了,
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 也,
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他们。大国是难以推测的,
惧有伏焉。吾视其 辙乱,望
怕他们在那里埋伏。我看到齐军败退时车轮的痕迹错乱,又见
其旗靡(mǐ ,故逐之。”
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才决定追击他们。”
[注释] ①既:已经。②克:战胜。③故:原因,缘故。④战:作战。⑤
鼓:动
词,击鼓。⑥作:鼓起。⑦再:第二次。⑧衰:衰退,减弱。⑨竭:穷尽。⑩彼:
他们,指齐军。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测:推测,估计。 其:
代词,代齐军。 靡:倒下。
[评析] 这一段写曹刿对战争的分析总结,阐明了他的战争理论,表现
了他
对整个战争过程的周密思考。这是对“远谋”的最好说明,照应开头。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辙(zhé) 登轼(shì) 肉食者鄙(bǐ)
B.弗(fú)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C.竭(jié) 败绩(jì) 望其旗靡(mǐ)
D.驰(chí) 远谋(móu) 又何间焉(jiān)
答案 D “间”是多音字,在此处应读jiàn,是“参与”的意思。
·
·
·
·
·
·
·
·
·
·
·
·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又何间焉(参与)
B.肉食者鄙(卑鄙)
C.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D.小大之狱(指诉讼事件)
答案 B “鄙”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应解释为“目光短浅”。
·
·
·
·
3.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师败绩(齐军大败)
B.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
C.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D.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
答案 D 应理解为:齐国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测”在这里是
“推测,估计”的意思,而非“测量”。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牺牲玉帛 ( )
(2)望其旗靡 ( )
(3)必以信 ( )
(4)一鼓作气 ( )
(5)既克,公问其故( )
(6)彼竭我盈 ( )
答案 (1)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2)倒下 (3)实情 (4)鼓起 (5)原
因,缘故 (6)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能力。一是根据课内积累直接作答,二
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注意“牺牲”“信”“故”的意思。
·
·
·
·
·
· ·
2.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辍耕之垄上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何陋之有
答案 C 题干中的“之”意为“的”。A.“之”是“代词,代这件
事”。B.“之”是“去、往”的意思。C.“之”意为“的”。D.“之”
无实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 ·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答案 (1)当权者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3)(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
允许(我)跟随着去。
解析 注意“间”“孚”“福”“忠”“可以”“从”的翻译。
1.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衣食所安 肉食者鄙
B.小信未孚 必以信
C.肉食者谋之 未能远谋
D.肉食者鄙 二者不可得兼
答案 C A.名词,食物/动词,吃。B.信用,诚信/实情。C.均指谋划、打
算。D.……的人/……的东西、情况。
·
·
·
·
·
·
· ·
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可以一战。
A.战于长勺。 B.夫战,勇气也。
C.何以战? D.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 D D项句子和例句都是省略句,A、C两项是倒装句,B项是判断
句。
3.理解填空。
(1)课文中表明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2)曹刿认为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
追击的有利时机是: 。答案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敌军三鼓后 敌军辙乱、旗靡时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与默写能力。要注意审题,另外,要避免写错别字,
如“虽不能察”的“察”。(2)仔细阅读原文最后一段即可找到答案,也可
用原句来回答。
1.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 B 句子停顿划分的依据是划分后的各部分有相对独立的意义或
者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如转折等)。根据这个划分的原则看选项的句
子:“一鼓”与“作气”存在两个相对独立的意义;“再”和“三”表明
次数,“而”表示顺承关系,根据逻辑关系,表示顺承关系的虚词与后面的
词联系紧密,故选B。
2.请你阅读课文第三段,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第②空用原文回答)
在本段中,曹刿论述了① ;抓住了② 的有
利战机,后发制人,进攻齐军;看到齐军③ 后,果断做出追击齐军
的决定。从这两处,我们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④ 、⑤ 的
人。
答案 ①鲁国取胜的原因 ②彼竭我盈 ③辙乱旗靡 ④有谋略 ⑤善
观察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要仔细审
题,根据题目要求细读课文第三段。①要求填写对全段内容的概括语句。
②要用原文作答。③可概括原文中的词句作答。④⑤两处应根据曹刿在
全文中表现出的性格核心——远谋,以及“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来归
纳,填写。
3.长勺之战,齐败鲁胜,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鲁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
之处。鲁庄公身上有哪些值得肯定的方面?
答:
答案 (1)“公将战”表现出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的精神。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出鲁庄公勤政爱民的品质。
(3)“公与之乘”表现出鲁庄公礼贤下士的品质。
(4)“公问其故”表现出鲁庄公不耻下问的品质。
(5)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出鲁庄公知人善任的品质。
(6)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出鲁庄
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的品质。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紧扣题干要求,找出鲁庄公身上
值得肯定的方面即可。
1.(2019山东济南历下一模,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们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展现其永久魅力。
B.这部电影之所以广受欢迎的原因是融入了特有的爱国情怀。
C.通过不断的努力,使他的模拟考试成绩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D.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是勇气不足和谋略不当。
答案 A B.句式杂糅,应删掉“之所以”。C.缺主语,可删掉“使”。D.
语意矛盾,应删掉“不足”和“不当”。
· ···
2.(2018广东深圳福田八校联考,7—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12分)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
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
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
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
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兵法·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公将驰之 驰:
②望其旗靡 靡:
③三军可夺气 气:
④朝气锐 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
②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译文:
·
·
·
·
(3)(★★★)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
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4分)
答:
答案 (1)①驱车追赶 ②倒下 ③士气 ④锐利(饱满)
(2)①他们的士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②不要去攻
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意思对即
可)
(3)(提示)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掌握士气,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
人。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满腔的热情;遇到
困难时,要善于分析,并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难。
解析 (1)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词义。比如“驰”指
“驱车追赶”;“靡”是古今异义词,“倒下”的意思。
(2)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
看有无特殊句式。①句中的“彼(他们)、竭(穷尽)、盈(士气正旺盛)、克
(战胜)”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击(攻击)、堂堂(盛大或强大的样
子)、治(掌管)、者也(表判断)”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
达、雅”。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问可结合语句“夫战,勇气
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和“故三军可夺气,将
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此治气者也”概括作答。第二问可结合学习和生活从“善于分析问题、
随机应变、接纳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参考译文]
[乙] 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
的决
心。所以,敌人早上的时候,士气正盛;到了中午,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待
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所以善于用兵的人,避开敌人士气正盛的时
候,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用治理严
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
敌人,这是掌握并运用军心的方法。以我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
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这是懂得并利用
自己之力以困敌人之力。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队统一的军队,不要去
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
(2019浙江宁波南三县诊断性考试,15—17)文言文阅读。(1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
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
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
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1.(★★☆)[初读知文]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
译文:
2.(★★☆)[再读知书]根据情景,完成对话。(5分)
长勺之战是古代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曹刿论战》里写战争的场面太
少了。
《春秋》里更少,整篇一句:“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曹刿
论战》略写战争,详写 、 、
,从中也可见《左传》的史书特点 。
3.[联读知人]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完成阅读任务。(11分)
[材料一] 八年春,治兵于庙,礼也。
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仲庆父请伐齐师。公曰:“不可。我实不
德,齐师何罪?罪我之由。《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姑务修
德,以待时乎。”秋,师还。君子是以善鲁庄公。
(《左传·庄公八年》)
[材料二] 十一年夏,宋为乘丘之役故侵我。公御之。……
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对曰:“孤
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
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
而名礼,其庶乎。”既而闻之曰公子御说之辞也,臧孙达曰:“是宜为君,有
恤民之心。”
(《左传·庄公十一年》)
(1)(★★☆)用“/”标出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停顿。(限标三处)(3分)
孤 实 不 敬 天 降 之 灾 又 以 为 君 忧 拜 命 之 辱。
(2)(★★☆)选出与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4分)
①君子是以善鲁庄公(2分)( )
A.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②宋其兴乎(2分)( )
A.故人不独亲其亲。
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
·
·
·
·
·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曹刿有“远谋”,鲁庄公是否真的“鄙”呢?结合选文及链接材
料谈谈你的观点。(4分)
答:
·
·
1.答案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尽心以诚心合理裁判。
解析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狱”,案件;“虽”,即使;“情”,
诚心。
2.答案 战前曹刿论战 战时曹刿决断 战后曹刿论述取胜原因 在叙
述复杂历史事件时,真实生动,委婉周详,头绪清楚,重点突出
解析 详写内容要根据对文章行文思路及内容的把握简洁作答。《左
传》的特点可从叙事的内容、侧重点等角度归纳。
3.答案 (1)孤实不敬/天降之灾 /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
(2) ①C ②B
(3)(示例)我认为鲁庄公并不“鄙”。如选文里记叙的那样,鲁庄公大度,对
乡人身份的曹刿虚心纳谏,不厌其烦,只因曹刿所言有理;知人善任,用人不
疑;鲁庄公勇敢,如材料二中“宋为乘丘之役故侵我。公御之”;鲁庄公仁
爱,宋国发生水灾,他派使者前去慰问。
解析 (1)首先明确句意,然后断句。该句可翻译为:我对上天不敬,上天降
下灾难,又让贵国君主担忧,承蒙关注,实不敢当。故可断句为:孤实不敬/天
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2)①例句中的“以”解释为:因为。A.
用。B.认为。C.因为。D.用。故选C。②例句中的“其”是语气词,表揣
测语气。A.他的。B.用在“如……何”后加强反问语气。C.其中的。D.
他们的。故选B。(3)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鲁庄公能够在和曹刿的
交谈中,发现曹刿是人才,说明他有识人的能力;虚心接受曹刿的意见,说明
他也是一个“不鄙”之人;鲁庄公能做到“执政为民”,公平公正地处理问
题,这说明他是个明君;材料中“宋大水。公使吊焉”写出了鲁庄公仁爱。
所以鲁庄公“不鄙”。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鲁庄公八年春季,鲁庄公在太庙把武器发给军队,这是合于
礼
的。
夏季,鲁军和齐军包围郕国。郕国向齐军投降。仲庆父请求进攻齐军。庄
公说:“不行。我实在缺乏德行,齐军有什么罪?罪是由我引起的。《夏
书》说:‘皋陶勉力培育德行,德行具备,别人就会降服。’我们姑且致力
于修养德行,以等待时机吧!”秋季,军队回国。君子因此而赞美鲁庄公。
[材料二] 鲁庄公十一年夏,宋国因为乘丘战役的缘故侵犯我国。鲁
庄公
率军抵御……
秋季,宋国发大水。庄公派使者去慰问,说:“上天降下大雨,伤害了庄稼,怎
么能不来慰问呢?”宋闵公回答说:“我对上天不敬,上天降下灾难,又让贵
国君主担忧,承蒙关注,实不敢当。”臧文仲说:“宋国怕是要兴盛了吧。
夏禹、商汤责罪于己,于是蓬勃兴起;夏桀、商纣责罚别人,于是他们灭
亡。而且列国发生灾荒君主称孤,符合礼仪。言语有所戒惧而称名合于礼制,
这就差不多了吧。”不久又听说这是公子御说的话,臧孙达说:“这人
适宜为君,有体恤民众的心意。”
1.(2019湖北黄冈中考,1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
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
吧,兄弟》等电视节目。”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
型均不相同。
C.《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
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
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
的“文正”是谥号。
答案 C “《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作”有误,旧传
《左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作。
2.(2019黑龙江龙东中考,11—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8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之,又
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
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
使人
往视之。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
“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
欲察君之政也。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 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
安:河
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又何间焉
②阡陌
·
· ·
(2)(★★☆)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分)
译文:
②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2分)
译文:
(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请找出
来,写在下面。(2分)
答:
答案 (1)①参与 ②田间小路
(2)①(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
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②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3)(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文:(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
任
刑罚。
解析 题(1)考查词语释义。课内文言文释义,可以根据课下注释,准确写
出含义。课外文言词语释义,要结合学习过的课文,从中找到相关的字词。
“阡陌”一词在《桃花源记》中出现,课文语句是“阡陌交通”。据此释
义即可。
题(2)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翻译准确,语言流畅。①注意“忠”
的意思是“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是“类”的意思。“可以”是
“可以凭借”的意思。②注意“实”是“真实”的意思,“阴”是“暗
中”的意思。
题(3)考查内容理解能力。注意抄写准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体现出鲁庄公对百姓负责,公平、严明的思想。“重德化,不任刑罚”
注重用道德感化百姓,不用刑罚的方式,也体现出对百姓的“仁”,体现出
以德治国的理念。
[参考译文]
[乙] 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来感化人民,不采用刑罚的方式
。河
南太守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那个人跟随
鲁恭行走在田间小路,一起坐在桑树下。有野鸡飞来,停在他们身旁,身旁
有个小孩。那个人问:“你为什么不捉它?”小孩说野鸡还是幼鸡,不可以
捕捉。那个人感到惊讶并起身,和鲁恭告别说:“我之所以来,是想访察您
的政绩。现在蝗虫不侵犯中牟县境,这是第一个让人惊异的地方;爱护鸟
兽,这是第二个让人感到惊异的地方;小孩子都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让
人惊异的地方。我在这里待得久了,只会打扰贤明的人。我将赶紧回去,把
这些情况报告给袁安。”
1.(2017浙江湖州中考,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3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
②在宋城上面待楚寇矣(《公输》) ( )
(2)“安”“寇”都是“宀”部首,表明这两个词语较早的意义与哪一事物
有关?( )
答案 (1)①指安身 ②入侵 (2)房子(家)
·
·
解析 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
变化。①安,会意字,从“宀”,从“女”。“宀”本指房屋,引申指后院、
后方。“女”指妇孺、家眷。“宀”与“女”联合起来表示“家属有住
所”,单独解释为“安身”。②寇,会意字。从“宀”,表示与室家房屋有
关,从“元(人)”,从“攴”,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
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通过对“安”“寇”这两个会意字本
义的理解可知,两字与室家房屋有关。
2.(2018山东聊城中考,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共12分)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
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
用兵
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
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
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
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 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
,古夷
族一支。④遽:迅速。
(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公将驰之( ) ②彼竭我盈( )
③皆初气过锐( ) ④渐就衰竭之故( )
(2)(★★☆)翻译句子。(4分)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②此善于用气者也。
译文:
·
·
·
·
(3)(★★☆)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
能。
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
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
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
点。
(4)(★★★)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2分)
答:
答案 (1)①驱车(追赶) ②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③都 ④原因,缘故
(2)①我发现他们的车辙乱了,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②这是
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
(3)B
(4)[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
有余不尽之气”,还要善于用“气”。
解析 题(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驰”“盈”都是课内的实词,
根据积累直接作答即可。“皆”“故”虽都是课外文言文中的词语,但此
二词都是较常见的词语,较容易理解。
题(2)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要根据句式特点,做出合理调整,另外还
要注意句中关键词的解释要准确。如①中的“靡”“逐”的意思分别为
“倒下”“追击”;②中的“善”本为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善
于,擅长”。还要注意②是典型的判断句“……也”,翻译时要采用“……
是……”的形式。
题(3)鲁庄公虽然是一个没有军事指挥才能的人,但他能及时采纳曹刿的合
理建议,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所以说鲁庄公是“无知的昏君”不正确。
题(4)考查比较阅读能力。[甲]文中写道:“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这句话交代了曹刿通过观察敌情,在确定
齐国没有使诈后,这才抓住了战机最终获胜。而[乙]文中的“大约用兵无
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这句话则强调了“气”不可用尽是取胜
的关键。
[参考译文]
[乙] 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
次(击
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
无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用尽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
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是起初气势太盛,渐渐就衰竭
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
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
自毙。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
1.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
的成功给了你什么启发?
答:
答案 (示例)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平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
己寻找展现能力的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
平台。
解析 扣住“毛遂自荐”谈应该如何寻找机会展现自我,“推销”自我。
2.班级正在开展以“勇于担当,兼济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
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故事链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下图与我国古代一位在国难面
前勇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有关。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60字左右)
答:
(2)[对联续写] 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能文能武迎挑战
下联:
②上联: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
下联:
(3)[论述修改] 李明同学在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
当”后写了一篇心得,请你帮助修改。
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拼接兵马俑
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甲]纪录片播
出后发生了广泛影响。[乙]人们不仅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
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
上担起了国之重任,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作为中华
儿女,我们都应该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为民谋福,为国出
力。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中有语序不当的问题,修改意见:
。
答案 (1)鲁庄公十年,齐国军队以强凌弱,攻打鲁国。关键时刻,曹刿挺身
而出,随战于鲁庄公,在战场上指挥得当,把握战机,最终打败了齐军。
(2)①敢说敢作有担当 ②曹刿论战无愧匹夫之责
(3)①发生 产生(或:引起) ②将“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
精’的工匠精神”与“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互换位置
解析 (1)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两个人物“曹刿”和“鲁庄公”可知,这个故
事是指“长勺之战”。作答时,用自己的话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可。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意相关,
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作答时要尽量围绕着活动主题“勇于担当,兼济
天下”来寻找材料拟写。比如,可用“曹刿论战无愧匹夫之责”来对“苏
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3)①语句“纪录片播出后发生了广泛影响”中,“发生”与“影响”搭配
不当,可把“发生”改为“产生”或“引起”。②语句“人们不仅深深折
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
惊”中的“折服”比“震惊”表达的程度要深,所以应该将“深深折服于
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
惊”的位置互换。
在《曹刿论战》一文中,从“公与之乘”可见马车是当时的交通工具
之一。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古代的交通工具呢?请参与以“古
诗词与交通工具”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老师的要求,请你写出任意两句包含古代交通工具的诗句,并注明
作者。
答:
(2)请简要概括古代与现代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特点。
答:
(3)元散曲中有“暖日宜乘轿,春风宜试马”的说法,请谈谈你对古代交通
工具“轿子”的认识。
答:
答案 (1)(示例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示例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示例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
(2)古代:交通工具落后;速度慢;对路况的要求比较高。现代:交通工具发
达;速度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大。
(3)(示例)轿子是一种靠人抬、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在古代是一种具有阶
级性质的交通工具,所以它又被视为愚昧、落后的象征,是压迫人的工具。
解析 (1)本题考查古诗词积累情况。只要写出含古代交通工具的相关诗
句即可。
(2)要结合自己对交通工具的认识答出两者各自的特点。
(3)可以从它的用途方面讲,也可以阐述社会大背景下这种交通工具的性
质。语言表述准确即可。
第六单元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
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
言论和行动,后经汉代刘向整理,成为一部国别体史书。刘向(约前77—前
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末年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邹忌,战国时齐国人;“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齐王”,指齐
威王;“纳”,接受;“谏”,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文题点明了文章
的主要内容:邹忌规劝齐王,齐王纳谏。
中心意旨
本文生动地记述了邹忌劝说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
理。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结构思路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表达技巧
1.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做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做
概括的叙述;对臣民的进谏,通过重点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
之后”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读者可体会到齐王纳谏后齐国的巨大变化。
而对齐王最初受蔽之深,齐国积弊之多,以及具体如何改革,等等,都只从侧
面暗示,略而不写,使文章的中心更为突出。
2.设喻说理,说服力强。
设喻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文章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接着对
妻、妾、客的赞美之词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的设喻说理做了必要的铺垫。
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
从中受到启发。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用设
喻来讲道理表明见解的方法,委婉动听,往往能收到比直谏更好的效果。
重点难点
1.本文的结构层次有什么特点?
本文令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
己推王),三赏(齐王纳谏),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
的篇章结构。
图示如下:
2.邹忌的问话和妻、妾、客的回答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
邹忌三问 人物心理 三人回答 人物心理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
公美?”
对自己的相貌充满信
心,得意炫耀,沾沾自
喜。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
能及君也?”
饱含偏爱之情,极尽赞
美之意。
问妾:“吾孰与徐公
美?”
对自己的相貌略有怀
疑。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
也?”
畏怯、顺从,含讨好之
意。
问客:“吾与徐公孰
美?”
一方面希望妻、妾的
回答是可信的,另一方
面仍在怀疑。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
美也。”
阿谀奉承,敷衍逢迎。
3.学完本文,你对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做何评价?
古今对译
邹忌修①八尺②有余,而③形貌昳丽④。朝服衣冠⑤,
邹忌身高八尺多,且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他)穿戴
窥镜⑥,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⑦?”
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
邹 忌 他有自知之明,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实事求是,娴于辞令,
深谙君王心理,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臣。
齐威王 他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广开言路,勇于改革,做事果决,是一位
有作为的明君。
齐国之⑧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⑨复问其妾曰:
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因而又问他的妾说: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⑩,客从
“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
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外边进来,(邹忌)与(他)坐着谈话,问客人说:“我同徐公相比谁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
不如;窥镜而 自视,又弗如远甚 。
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着自己,又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 美我 者,私 我也;
晚上睡觉想着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是偏爱我;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妾认为我美丽,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丽,是要有求于我。”
[注释] ①修:长,这里指身高。②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
3.1厘
米。③而:连词,而且。④昳(yì)丽:光艳美丽。⑤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
帽。服,穿戴。⑥窥镜:照镜子。⑦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
哪一个美?⑧之:结构助词,的。⑨而:连词,因而。⑩旦日:第二天。 明日:
次日,第二天。 而:连词,表顺承。 弗如远甚:远远不如。 之:用在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美我:认为我美。 私:动词,偏爱。
[句式] 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即“客从外来,(邹忌)与(之)坐谈”。
[评析] 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从中领悟出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于是上朝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要有求于我,
皆以美于徐公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妇②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
四境之内③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④甚矣。”
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啦。”
[注释] ①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
了
“我”。②宫妇:宫里侍妾一类女子。③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④蔽:蒙
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句式] 皆以美于徐公:状语后置,应为“皆以于徐公美”。
[评析] 写邹忌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①寡人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老百姓能
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
能谤讥②于市朝③,闻④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
时时⑤而间进;期年⑥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⑦齐。此所谓
燕、赵、韩、魏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
战胜于朝廷⑧。
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注释] ①面刺:当面指责。②谤讥: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
。谤
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③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④闻:这
里是“使……听到”的意思。⑤时时:常常,不时。⑥期(jī)年:满一年。
⑦于:介词,到。⑧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取得胜利。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
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句式] 能谤讥于市朝:状语后置,应为“能于市朝谤讥”。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状语后置,应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评析] 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妾(qiè) 昳丽(yǐ) 门庭若市(tíng)
B.孰与(shú) 期年(jī) 朝服衣冠(zhāo)
C.窥镜(kuì) 弗如(fú) 皆朝于齐(cháo)
D.旦日(dàn) 暮寝(qǐn) 时时而间进(jiān)
答案 B A.昳yì。C.窥kuī。D.间jiàn。
·
·
·
·
·
·· ·
·
·
·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诚(确实)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偏爱)臣
C.群臣吏民能面刺(指责)寡人之过者
D.时时而间(暗中)进
答案 D “间”在此处应解释为“间或,偶然”。
·
·
·
·
3.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B.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C.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
D.今天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
答案 B 翻译“今齐地方千里”一句时应注意两个关键词:一是“今”,
应译为“现在”,不能译为“今天”;二是“地方”,为古今异义词,按古义
应译为“土地方圆”。故选B。
1.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A.面刺:当面指责 B.过:过错
C.市朝:公共场合 D.闻:听到
答案 D “闻”在句中是“使……听到”的意思。
·
·· · · ·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 B 应为: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以美于徐公。(省略句,“以”后省略了“我”)
译文: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倒装句,应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译文:
(3)忌不自信。(倒装句,应为“忌不信自”)
译文:
答案 (1)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2)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3)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
解析 解答本题,要根据括号内的提示,或补充省略成分,或调整语序。另
外要注意落实关键词的意思,如“孰”“自信”等。
1.对下列句中“于”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③以其无礼于晋 ④皆以美于徐
公 ⑤且贰于楚也 ⑥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⑦燕、赵、韩、魏
闻之,皆朝于齐 ⑧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③⑤/⑥⑦⑧/②/④ B.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②⑥⑧/④ D.①③⑤/②⑥⑧/④/⑦
答案 D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一词多义的掌握能力。①③⑤句中的
“于”意思为“对,对于”;②⑥⑧句中的“于”的意思为“在”;④句中
的“于”的意思为“比”;⑦句中的“于”的意思为“到”。所以选D。
2.填空。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 》。“讽”的意思是
。
(2)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
。
表示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在国内收到效果的句子是:
。
(3)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答:
答案 (1)战国策·齐策一 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
进者
(3)(示例)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答出两个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需在深入理解课
文的基础上作答。
3.这篇文章通过叙述邹忌劝齐威王纳谏的故事,强调善于倾听不同意见的
好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必须 ;一个人要
不断进步,必须有 。(用四字词语填空)
答案 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自知之明(自省之心)
解析 “治理好国家”必须怎样,可从齐威王的成功做法(善于纳谏)方面
思考;“一个人要不断进步”必须具备什么,可从邹忌没有陶醉于别人的溢
美之词,而是“窥镜而自视”,后又“暮寝而思之”的自省精神方面作答。
1.根据成语分析,在横线处选填汉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竽充数
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后借
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
数。横线处应填“滥”。
B.破 沉舟
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项羽与秦军打仗,过河后砸锅沉船,表示与秦军决一
死战的故事。后用来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横线处应填“斧”。
C.闻鸡起
分析:这个成语讲的是晋人祖逖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相勉励,半夜听到
鸡叫就起床舞剑。后用来指志士及时奋发。横线处应填“舞”。
D.门 若市
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邹忌讽谏齐王后,门前和院子里向齐王进谏的人很
多,像市场一样。现在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横线处应填“庭”。
答案 B 横线处应填“釜”。“釜”是一种器物,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
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
炖、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的“锅”的前身。
2.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文中的邹忌和齐威
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答案 (示例1)欣赏邹忌。因为他善于讽谏,说话讲究技巧。同时,他能正
视自己,有自知之明,有反思的习惯和自省能力。
(示例2)欣赏齐威王。因为他虚心纳谏,知错能改,有气度,有胸怀,也不失为
一个明君。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评价能力。首先要根据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选择
其一,表明态度;然后列举人物的优秀品质,如有智慧、有气度等进行阐
述。用词要准确,理由要充分。
(2019安徽淮北濉溪第一次教学质检,15—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6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
妾畏
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
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
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
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
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
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
罪三,请数③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④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⑤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
曰:“勿杀,寡人闻命⑥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 ①弋:射,一种系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②主:动词,掌管,管理
。③数:
动词,列举罪状加以责备。④以:介词,因为。⑤以:连词,而。⑥命:名词,本
义为命令,此处指晏子的劝谏。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臣之妻私臣( )
(2)王之蔽甚矣( )
(3)时时而间进( )
(4)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5)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译文:
·
·
·
·
·
3.(★★☆)[甲][乙]两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又各有不同。[甲]
文邹忌进谏齐威王是为了让他 ,以富国强民;
[乙]文晏子劝谏景公是为了让景公 ,以免落下“重鸟
轻士”的罪名。(4分)
4.(★★★)邹忌和晏子在进谏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3分)
答:
1.答案 (1)偏爱 (2)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3)间或、偶然 (4)逃跑
(5)缘故,原因
解析 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1)中的“私”是古今异义词,根据句意“我的
妻子偏爱我”推测词义为“偏爱”。(4)中的“亡”也是古今异义词,根据
句意“派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可确定应解释为“逃跑”。
2.答案 (1)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
下等奖赏。(2)让诸侯们听说这件事,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臣下。
解析 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如(1)句中的“谤讥(指责,议论)、市(公共
场合)、闻(使……听到)”等;(2)句中的“使(让)、闻(听说)、以(认为)、轻
(轻视)”等。
3.答案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除蔽 不要杀烛邹
解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
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乙]文讲述了晏子劝谏齐景公不要让人
们认为他“重鸟轻士”而杀掉烛邹的故事。据此概括填写即可。
4.答案 邹忌进谏时采用了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推己及人)的方法
规劝齐威王;晏子进谏时采用了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的方法,使景公
明白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解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以事喻理,讽谏齐王
纳谏除蔽。《晏子春秋》中的晏子,正话反说,以退为进,让齐景公明白了
因鸟而杀人的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目的。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参考译文]
[乙] 齐景公喜欢射鸟,派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
诏告官
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请允许我列出他的罪状再杀掉
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他的罪状,晏子
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却让鸟跑了,这是第一条罪状;让我们的国君因
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让诸侯们听说这件事,以为我们的
国君重视鸟而轻视臣下,这是第三条罪状。烛邹的罪状列完了,请求杀了烛
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劝谏了。”
(2018江苏南通如皋一模,7—
10)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17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
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
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邹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①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邹忌子推户入曰:
“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
也?”
邹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②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③者,相也;攫之深④,醳
之愉⑤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⑥者,四时也:吾是以知
其善也。”王曰:“善语音。”邹忌子曰:“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
皆在其中。”
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⑦,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
弭⑧人民,又何为乎丝桐⑨之间?”
邹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
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
所以治昌也;连而径⑩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
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
王曰:“善。”
(《邹忌说琴谏齐王》)
[注] ①说:喜欢。②浊以春温:缓慢而且温和。③廉折以清:高亢明
快而且
清亮。④攫之深:指勾弦用力。⑤醳之愉:放开舒缓。⑥回邪而不相害:曲
折不正之声不相干扰。⑦纪:调理。⑧弭:安抚。⑨丝桐:指琴弦。⑩连而
径:连贯而轻快。
1.(★★☆)解释下列加点部分的文字。(5分)
①臣之妻私臣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舍之右室
④善语音
⑤琴音调而天下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
译文:
· ····
· ··
· ·
· ·
·
3.(★★☆)根据[乙]文内容,说说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5分)
答:
4.(★★☆)下面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
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
B.[乙]文邹忌巧妙抓住威王喜爱弹琴这一点借机讽谏威王:弹好琴和治理
好国家在原理上是相通的。从而达到劝谏目的。
C.[甲]文“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用夸张手法表现进谏取得的效果;
[乙]文威王两次“勃然不说”正是邹忌采用婉言劝谏这种方式的重要原
因。
D.两文中邹忌敢于进谏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一是他言不在私而在公;二
是他欲擒故纵,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以五音协调喻国家和
谐安定。
1.答案 ①偏爱我(臣) ②认为(我)比徐公美 ③安排入住 ④谈论音乐
⑤(保)天下太平
解析 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含义。如“私
臣”的意思是“偏爱我”。还要注意“于”“以”等词的意思或用法。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答案 ①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太深了。
②先生只看到我的样子,还没有认真观察,怎么就知道弹得好呢?
解析 注意“蔽”“甚”“容”“察”“何以”等字词的翻译。
3.答案 一个国家应该有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贤臣;一个国家应该有善
于纳谏的君主;作为国君,应该把个人爱好融入对国家的治理中,把治理好
国家作为第一要务;作为国君,应该使国家上下和谐,安抚好百姓,使百姓安
乐;作为国君,应该保证国家的政治清明。
解析 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依据题干要求提
取重要信息。“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可从有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
贤臣、有善于纳谏的君主、国君应该把治理好国家作为第一要务并使国
家上下和谐且政治清明等角度作答。
4.答案 D “二是他欲擒故纵”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欲擒故纵”
说法不妥,可以说“以小见大”。
[参考译文]
[乙] 邹忌由于善弹琴而进见齐威王,威王很喜欢他,并让他住在宫中
的右
室。没多久,威王正在弹琴,邹忌推门就进来说:“琴弹得好极了!”威王发
怒,放下琴手按宝剑说:“先生只看到我的样子,还没有认真观察,怎么能知
道弹得好呢?”
邹忌说:“大弦缓慢而且温和,象征国君;小弦高亢明快而且清亮,象征宰相;
手指勾弦用力,放开舒缓,象征政令;发出的琴声和谐,声音大小配合美妙,曲
折不正之声不相干扰,象征四时:我由此知道您弹得好。”威王说:“你很
善于谈论音乐。”邹忌说:“何止是谈论音乐,治理国家和安抚人民都在其
中啊!”
威王又发怒说:“如果谈论五音的调理,我相信没有比得上您的。如果是治
理国家和安抚人民,又怎么能在琴弦之中呢?”
邹忌说:“大弦缓慢而且温和,象征国君;小弦高亢明快而且清亮,象征宰相;
勾弦用力但放开舒缓,象征政令;弹出的琴声和谐,声音大小配合美妙,曲折
不正之声不相干扰,象征四时。回环往复而不乱,是由于政治昌明;连贯而
轻快,是由于保住了将亡之国:所以说琴音和谐就能保天下太平。治理国家
和安抚人民,没有比五音的道理(和它)更相像的了。”
威王说:“好。”
(2019湖北十堰中考,19—22)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
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
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
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
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
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
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
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
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朝服衣冠 朝晖夕阴
B.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D.吾妻之美我者 执策而临之
·
·
·
·
·
·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文: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
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B.文章末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
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
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4.(★★★)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3分)
答:
1.答案 A B.间或、偶然/参与。C.谁/同“熟”,仔细。D.助词,用于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千里马”。
2.答案 命令刚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
样。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注意重点词语:“初”译为“刚
刚”;“门庭若市”翻译为“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
3.答案 C “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错
误,这与文章主旨相悖,应该是“文章不注重形体刻画,而是注重细节和对
话描写”。
4.答案 (1)从邹忌进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在与人的交往中,提意见时,要
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
心悦诚服。
(2)从齐威王纳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
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从邹忌向齐威王进谏,可以看出
他讲究说话的技巧,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并且还通过举自身的例子,
来让对方心悦诚服。齐王听取了邹忌的意见,说明齐王是一个善于听取别
人意见的人,而后齐王又改正,说明齐王能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
误。
1.(2019湖南衡阳中考,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周岁。
B.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
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
两篇课文都是出自这部史书。
D.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哀转久绝”所描写的
应该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
答案 C 《周亚夫军细柳》出自《史记》。
· ··
2.(2019江西中考,8—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12分)
季 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
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
“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
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
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
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
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
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
·
·
·
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
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
[注] ①嫚(màn):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难近:意
思是,
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
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单于/尝为书嫚吕后 B.欲/以为御史大夫
C.上默/然惭 D.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①是( ) ②贤( ) ③恐( )
· ··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译文: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译文: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3分)
答:
答案 (1)C
(2)①这 ②品德高尚,贤能 ③担心,害怕
(3)①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②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
我就召见我,(又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而让我离开。
(4)事情:①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性格:刚正不阿(直
率、勇敢)。
解析 (1)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能力。一般要按照句意划分节奏。
“上默然惭”这句话的主语是“上”,“默然惭”是谓语,主谓停顿,节奏
划分应该是“上/默然惭”。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能力。可联系课内的知识来推断这个词在当前
句子里的意思。“是”的意思与“是非木杮”(《河中石兽》)中“是”
的意思相同,是“这”的意思。“贤”和“贤哉回也”的“贤”意思相近,
可以解释为“贤能”。“恐”与“恐前后受其敌”的“恐”意思相同,都
是“担心,害怕”的意思。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重点词语要解释准确,如①中的“面”是
“当面”的意思,“谀”意为“阿谀奉迎”,“摇动”意为“使……动荡不
安”;②中的“夫”是发语词,不译,“以”意为“因为”,“誉”意为“称
赞”,“毁”意为“诋毁”。
(4)本题考查概括事件和分析人物的能力。概括事件,首先梳理事情的起
因、经过、结果,然后择要表述。如第一件事,起因是匈奴王单于写信侮辱
吕后,事情的经过是樊哙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季布训斥樊哙这会使
天下动荡不安,事情的结果是吕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简要概述就是
“季布劝阻吕后讨伐匈奴”。注意概括的格式为“季布做什么”。人物
的特点是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当中体现出来的,可以按照“从‘……’中可
以看出季布是个××的人”的格式分析,再简单表述。
[参考译文]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
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
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
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多万大军尚且被
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
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
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奉迎,想使天下陷于动荡。”在这个时候,殿
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
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令人难以接近。季
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
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
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
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诋毁
我。陛下因为有一个人称赞我就召见我,(又因为)有一个人诋毁我而让我
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世的深浅了。”
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
是一个重要的郡,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
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同学们对邹忌的进谏策略和齐威王的
纳谏魄力十分佩服,于是开展了一次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
任务。
(1)请根据课文内容,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
下联:
(2)同学们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如果你是学生代表,你会怎样
劝说李校长?(不超过40个字)
答:
(3)受齐王通过不同途径采纳谏言的启发,学校就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上网的
问题向大家征集建议。下面是小明同学建议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修
改。
[甲]一、学校应聘请专业人员监管网络,控制学生上网时间,对网络中
的有利信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二、学校应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
践活动,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律教育。[乙]三、学校应开展专
题教育,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网络。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不合逻辑的语病,应将“ ”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
答案 (1)齐王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2)(示例)李校长,学校要是能设立一个“校长信箱”,让大家能为学校的发
展积极建言献策,那该多好啊!
(3)①有利 不良 ②引领 引导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联拟写能力。对联上下两联字数相同,语意相关,相
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上联“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为主谓短语,人名
+特点。“邹忌”对“威王”,“巧言善辩”对“广开言路”,“进言委
婉”对“从谏如流”即可。
(2)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
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尽量使用礼貌的话语达到
说话的目的。注意本题的语境是某中学的学生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
信箱”。作为学生代表,劝说时,要有称呼,然后讲述设立“校长信箱”的
意义即可。
(3)①[甲]句中的“有利”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相矛盾,应将“有利”
改为“不良”。②“引领”与“学生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网
络”搭配不当。
今年暑假,小乔初中毕业了,爸爸计划带他去自驾旅游。小乔在《世界
博览》杂志里看到这样的一则广告,很感兴趣,想报名参加。请你帮小乔说
服他爸爸参加这个活动。(120字左右)
招 募
探险不冒险 一场梦境之旅
2019年7月15日——2019年7月23日
活动地域:河西走廊、祁连山(七一冰川 老虎沟冰川)
嘉峪关、敦煌(莫高窟、月牙泉、雅丹地貌)
库木塔格沙漠、罗布泊、哈密、大海道
带队领导:李杰(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随队科学家:吴建军(沙漠学家) 井哲帆(冰川学家)
活动费用:8700元/人 集合地点:嘉峪关
活动形式:汽车自驾(车辆自备,当地方便租车,费用自理)
报名及详情咨询请加客服微信:微信号×××××
注:报名截至6月20日,限额30名。
答:
答案 (示例)叔叔,这个活动值得一去。它是由专业的机构组织、专业人
士带队的,能在不冒险的情况下满足人们的探险欲望。而且它是一个科普
活动,在行程中有沙漠学家和冰川学家随行,他们能结合活动地的冰川、沙
漠作科学、专业的讲解,可以让人学到很多知识,很适合学生。
解析 要围绕广告中的带队领导与科学家对安全方面的保障,做到让叔叔
放心。同时,说明白本次活动的意义及影响。在表达时,理由要充分,语言
要亲切,符合人物身份。
第六单元
出师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
作家作品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著名的
政治家、军事家。著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中心意旨
本文叙述了作者在出师北伐前言辞恳切地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
赏罚、亲贤远佞,表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明了他“报先
帝,忠陛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
结构思路
表达技巧
1.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文章多用四字句、对偶句、排比句等,在形式上字数相等,音韵和谐,
句子对称,给人以整齐的美感。除此之外,作品还间杂用了一些长句,长短
句相间,节奏整齐又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仅形成视觉上的句式美,
而且又为听觉上的节奏美与音韵美奠定了基础。
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整篇文章贯穿着一条情线,即“报先帝,忠陛下”。从分析形势,到提
出三条建议,再到回顾往事、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决心北伐,无不是这一
情感的具体落实。文中13次提到先帝,7次提到陛下,发自肺腑,辞情恳切,催
人泪下。
重点难点
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
作者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
效命,二是倾覆之际委以重任,这一处叙述,看似与前后文内容联系不紧,其
实是貌分神合。这是因为:第一,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图报之情,
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让后主易于接受;第二,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
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发愤图强;第三,以二
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
弃;第四,写出先帝的榜样,希望后主也能效法先帝知人善任。更重要的是,
这部分内容,突出表现了“表以陈情”的特点,即以陈情的方式叙述自己的
心愿,极力表达自己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无限感激,将出师伐魏视为“报先帝
而忠陛下”的职分。
古今对译
先帝①创业未②半而中道崩殂
先帝创建(统一中国)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便中途去
(cú)③,今天下三分,益州④疲弊⑤,
世了,现在天下分成了三个国家,我们蜀国军力疲惫,财力不足,
此诚⑥危急存亡之秋⑦也。然
这确实是万分危急(决定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呀。但是
侍卫之臣不懈⑧于⑨内,忠志⑩之士忘身于 外者,
侍卫大臣能在朝内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能在外拼死作战,
盖追 先帝之殊遇 ,欲报 之于陛下 也。
大概是追念先帝的特殊礼遇,想以此向陛下报答呀!
诚 宜开张圣听 ,以 光 先帝遗德 ,
(陛下)实在应该广开言路听取意见,来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恢弘 志士之气 ,不宜妄 自菲薄 ,引喻失义 ,
振奋志士的气概,不应当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
以 塞 忠谏 之路也。
了臣子向陛下直谏的道路哇!
[注释] ①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②未:否定副词,没有。③
崩殂:指帝王之死。④益州:这里指蜀汉。⑤疲弊:困苦穷乏。⑥诚:确实,的
确。⑦秋:时候。⑧懈:懈怠。⑨于:介词,在。⑩忠志:忠诚。 于:介词,
在。 追:追念。 殊遇:特殊的礼遇。 报:报答。 陛下:对帝王的尊
称。 诚:实在。 开张圣听: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意思是要后主广泛
听取意见。 以:连词,来,表目的。 光:发扬光大。 遗德:遗留下来的
美德。 恢弘:发扬,扩展。 气:气概。 妄:随意,随便。 妄自菲薄:随
意地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失义,不合
道理。 以:连词,以致,表结果。 塞:堵塞。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
误。
[句式] “不懈于内”“忘身于外”:二者均属状语后置句,即“于内不
懈”“于外忘身”。
[评析] 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宫中①府中②,俱为一体③,陟(zhì)罚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
臧否④(pǐ),不宜异同。若有作
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假如有做了
奸犯科⑤及为忠善者,宜
奸邪事情,触犯了科条或者为国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应当(把
付⑥有司⑦论⑧其刑⑨赏,
他们)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
以昭 陛下平明 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
以昭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不应该偏袒徇私,使宫内和丞相府的
异法 也。
赏罚标准不同啊。
[注释] ①宫中:皇宫中。②府中:丞相府中。③体:整体。④陟罚臧
否:晋
升、处罚,赞扬、批评。陟,提拔、晋升。臧否,赞扬和批评。⑤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⑥付:交给。⑦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⑧论:动词,
评定。⑨刑:罚。⑩昭:昭示,显示。 平明:公平清明。 理:治理。 内
外异法: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评析] 这一段写作者希望刘禅公平对待臣下,不要偏听宫内之言,要严明
赏罚。
侍中、侍郎①郭攸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
实②,志③虑④忠纯⑤,是以⑥先帝简拔⑦以⑧遗(wèi)⑨
(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
陛下。愚以为⑩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 以 咨 之,然后
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不管大小,都拿来向他们咨询,然后
施行,必 能裨(bì)补 阙漏 ,有所广益。
再去施行,(就)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一定的启发帮助。
[注释] ①侍中、侍郎:都是官名。②良实:形容词做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③志:志向。④虑:思虑。⑤忠纯:忠诚纯正。⑥以:因为。⑦简拔:选拔。⑧
以:连词,来。⑨遗:留给。⑩以为:认为。 悉:表范围的副词,都。 以:介
词,拿。 咨:询问。 必:一定。 裨补:弥补。 阙漏:缺失疏漏。
[评析] 这一段向刘禅举荐贤臣,这是作者出师前在内政上所做的安排。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①,晓畅②军事,试用于昔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在往日任用他
日,先帝称③之曰能,是以④众议举⑤
时,先帝称赞说(他是个)有能力(的将才),因此大家公议推举
宠为⑥督。愚以为营中之⑦事,悉以⑧咨之⑨,必能使
向宠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都拿来询问他,(就)必然能使
行阵⑩和睦,优劣 得所 。
军队团结一致,使能力强的人和能力弱的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注释] ①性行淑均:性情品行善良公正。②晓畅:谙熟,精通。③称:
称
赞。④以:介词,因为。⑤举:推举。⑥为:动词,担任。⑦之:结构助词
“的”。⑧以:介词,拿。⑨之:代词,代向宠。⑩行阵:行伍,部队。 优劣:
形容词做名词,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 得所:得到合适的处所。这里指
各种各样的人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使用。
[句式] 试用于昔日:状语后置句,即“于昔日试用”。
[评析] 这一段向刘禅推荐良将,这是作者出师前在军政上所做的安排。
亲①贤臣,远②小人,此先汉③所以④兴隆也;亲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时期天下兴隆的原因;亲近
小人,远贤臣,此后汉⑤所以倾颓⑥也。先帝在
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时期国家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位的
时,每⑦与⑧臣论⑨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时候,常常跟我谈论这些历史事实,没有哪一次不叹气并对桓帝、
灵⑩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 ,此
灵帝的昏庸表示痛心和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全都
悉贞良死节 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是忠正贤明且能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能亲近他们,信任他们,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 而待 也。
(如果做到这些,)那么汉室帝业的振兴,便可以计算着日子来等待了。
[注释] ①亲:亲近。②远:疏远。③先汉:亦称“前汉”,指刘邦所建
的西
汉。④所以:这里表示原因。⑤后汉:指刘秀所建立的东汉。⑥倾颓:衰亡,
衰败。⑦每:常常。⑧与:和,跟。⑨论:谈论。⑩桓、灵:东汉的桓帝刘志和
灵帝刘宏。他们在位时,宠信宦官,政治腐败。 尚书、长史、参军:都是
古代官名。这里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 贞良死节:忠正
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 计日:计算日子。 待:等待。
[评析] 这一段向后主介绍可以信任的朝中官员,强调亲近贤臣、远离小
人的重要性。
臣本布衣①,躬耕于南阳,
我本来是个普通的老百姓,亲自在南阳耕种,(本只想)
苟全②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③于诸侯。先帝
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达。(但)先帝
不以臣卑鄙④,猥(wěi)⑤自枉屈⑥,
没有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竟然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
三顾⑦臣于草庐之中,咨⑧臣以当世之事,由是⑨
三次到草庐里来拜访我,拿当代的大事来询问我,(我)因此
感激,遂⑩许 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 ,
感奋激发,于是答应先帝愿意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就)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 于危难之间,
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并在危难紧迫的关头接受了
尔来 二十有一年矣。
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注释] ①布衣:平民百姓。②全:保全。③闻达:有名望,显贵。④卑
鄙:社
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⑤猥:辱。谦辞。⑥枉屈:屈尊就卑。⑦顾:拜访。
⑧咨:询问。⑨由是:因此。⑩遂:于是。 许:答应,许诺。 驱驰:奔走效
劳。 倾覆: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建安十三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
曹操打败。 际:时候。 奉命:接受命令。 尔来:自那时以来。
[句式]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均为
状语后置句,即“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不求于诸侯闻
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状语后置句,即“于草
庐之中三顾臣”“以当世之事咨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均属状语后置句,即“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
[评析] 这一段先自叙身世、志趣,次叙先帝的知遇之恩,最后概述自己跟
随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①臣以大事②也。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受命以来,夙(sù)夜③忧叹④,恐托付不效⑤,
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唯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
以伤先帝之明⑥,故五月渡泸⑦,深
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我在建兴三年)五月渡过泸水,深入
入不毛⑧。今南方已定⑨,兵甲⑩已足,
到偏僻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准备充足,
当奖 率 三军,北 定中原,庶竭
应当鼓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进军,平定中原,(我)期望能竭
驽钝 ,攘除 奸凶,兴复汉室,
尽我的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振兴恢复汉朝帝业,
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 报先帝
(把京城)迁回到旧日的都城(洛阳)。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
而忠 陛下之职分 也。至于斟酌 损 益 ,进
和效忠于陛下您的职责、本分。至于斟酌利弊,毫
尽忠言,则攸之、祎、允
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
之任 也。
等人的责任了。
[注释] ①寄:托付。②大事:指托孤一事。③夙夜:早晚,日日夜夜。
④忧
叹:忧虑,叹息。⑤不效:没有效果。⑥明:明见,英明。⑦泸:水名。⑧不毛:
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⑨定:平定。⑩兵甲:兵员装
备。 奖:鼓励。 率:率领。 北:名词做状语,往北。 驽钝:比喻才能
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跑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攘
除:排除,铲除。 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 所以:用来……的。 忠:效
忠。 职分:职责和本分。 斟酌:考虑可否。 损:损害。 益:益处。
任:责任。
[句式] 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句,即“以大事寄臣”。以,把。
[评析] 紧承上段,追忆白帝城托孤之事,表达作者兴复汉室的决心和忠于
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
愿陛下托①臣以讨贼兴复②之效③;
希望陛下把讨伐魏贼、振兴恢复汉朝帝业的任务交付给我;
不效,则治④臣之罪,以告⑤先帝
(如果)没有成效,(您)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来祭告先帝的
之灵⑥。若无兴德⑦之言,则责攸之、
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就(应当)责罚郭攸之、
祎、允等之慢⑧,以彰⑨其咎(jiù)⑩。陛下亦宜自
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亲自多
谋 ,以咨诹(zōu 善道,察纳 雅言 ,
加考虑,以便(向他们)询问治国良策,明察并采纳正确的意见。
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
深切地遵循先帝的遗训,(如果能这样)我就承受您的恩德、
感激 。今当 远离,临
感慨激动不已了。今天正当要离朝远征的时候,(我)面对着
表 涕零 ,不知所言。
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注释] ①托:交付,托付。②兴复:振兴光复。③效:这里指功效。④
治:处
罚,惩治。⑤告:祭告。⑥灵:英灵,在天之灵。⑦德:圣德。⑧慢:怠慢,疏
忽。⑨彰:揭示。⑩咎:过失。 自谋:亲自谋划,自己多加考虑。 诹:询
问。 纳:采纳。 雅言:正确合理的言论。 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
诏,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遗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
小
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感激:感慨而激动。与现代汉语不
同。 当:正在……的时候。 表:奏表。 涕零:落泪。涕,这里指泪。
[句式]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状语后置句,即“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
[评析] 这一段文字写请命出征,进一步阐明君臣都应各尽其职,勉励刘禅
励精图治。“表”的结束语,表达作者即将远离的心情,抒发了对刘氏父子
的真挚感情。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性行(xíng) 臧否(fǒu) 崩殂(cú) 裨补阙漏(bì)
B.陛下(bì) 咨诹(zōu) 夙夜(sù) 费祎(wěi)
C.菲薄(fěi) 长史(zhǎng) 陟罚(zhì) 猥自枉屈(wěi)
D.攘除(rǎng) 忠谏(jiàn) 驽钝(nú) 以遗陛下(yí)
答案 C A.否pǐ。B.祎yī。D.遗wèi。
·
·
·
·
·
·
·
·
··
·
·
·
·
·
·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开张圣听(扩大) 由是感激(感奋激发)
性行淑均(公正、公平)
B.夙夜忧叹(早,早晨) 陟罚臧否(赞扬和批评)
临表涕零(眼泪)
C.中道崩殂(死亡) 此皆良实(良好)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
D.悉以咨之(询问) 以彰其咎(揭示)
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答案 C 良:忠良的人。
··
· ·
·
·
· ·
· ·
· ·
· ·· ·
· ·
3.翻译下列句子。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
(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译文:
(3)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译文: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译文: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答案 (1)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
同。(2)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3)一定能够弥补缺
失疏漏,有所启发、帮助。(4)先帝不因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竟然
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5)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那里
扬名显达。
解析 关键词“陟”“罚”“臧”“否”“刑”“阙”“广”“卑鄙”
“苟全”“闻达”要翻译准确,注意文从字顺。
4.《出师表》的作者是 (姓名)。“表”是古代
的一种文体。本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之前写给后主 (姓名)
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 (姓名)。
答案 诸葛亮 向帝王陈情言事 刘禅 刘备
解析 注意“禅”字的偏旁部首。
1.(2020独家原创)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崩殂(cú) 忠谏(jiàn) 疲弊(bì) 陛下(bì)
B.费祎(yī) 行阵(xíng) 郭攸之(yōu) 性行(háng)
C.驽钝(nú) 攘除(rǎng) 夙夜(sù) 遗诏(zhāo)
D.庶竭(shù) 斟酌(zhuó) 菲薄(fēi) 和睦(mù)
答案 A B.行háng阵,性行xíng。C.诏zhào。D.菲fěi。
·
·
·
·
·
·
···
·
· ·
·
·
·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益州疲弊 ( )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3)以光先帝遗德 ( )
(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5)恐托付不效 ( )
答案 (1)困苦穷乏 (2)时候 (3)发扬光大 (4)给予 (5)成功
解析 可根据积累直接作答,也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注意古今异义词
“秋”字在句中的意思。
·
·
·
·
· ·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答案 C A.痛恨:痛心、遗憾。B.光:发扬光大。D.第二个“以”应为连
词“来”。
1.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诚宜开张圣听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苟全性命于乱世
答案 D A.“卑鄙”古义为“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为“(语
言、行为)恶劣;不道德”。B.“开张”古义为“扩大”,今义为“商店等
设立后开始营业;经商的人指一天中第一次成交;泛指某种事物开始”。C.
“痛恨”古义为“痛心、遗憾”,今义为“极端憎恨或悔恨”。D.“苟
全”古今义均为“苟且保全(生命)”。
· ·
· ·
· ·
· ·
2.下列各项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以塞忠谏之路也
A.以告先帝之灵
B.以伤先帝之明
C.愚以为宫中之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答案 B B项和例句中的“以”都是“以致”的意思。A.用来。C.与
“为”连用,认为。D.把。
·
·
·
·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答案 A A.在。B.因为;把。C.成功;功效。D.用来……的;……的原因。
2.下列句中的“亡”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
一项是 ( )
A.亡羊补牢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亡命天涯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答案 D A.“亡”意为“丢失”。B.“亡”同“无”,没有。C.“亡”
是“逃亡”之意。D项和例句中的“亡”都是“灭亡”。
· ·
··
3.本文虽题为《出师表》,但很少谈出师,而是用大量篇幅规劝后主修明政
治,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以“报答”“启发”为首词写一组不少
于七言的对偶句,表达出诸葛亮的情辞恳切、忠心耿耿。
报答 ;
启发 。
答案 (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句句忠言 (启发)后主奋发图强,声声顺耳
解析 对偶句要涵盖课文内容,注意符合对偶的特点。
(2019安徽合肥包河二模,14—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4)题。(15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
帝不以
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
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
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
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
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
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昔先帝败军于楚①,当此时,曹操拊手②
,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
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
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③见。臣鞠躬尽
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节选自《后出师表》)
[注] ①败军于楚: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击溃的事。②拊手:拍手。③
逆:预
先。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躬耕于南阳(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深入不毛( )
(4)谓天下已定( )
(5)死而后已(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2)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译文:
·
·
·
· ·
· ·
3.(★★☆)[甲][乙]两段文字都追述了先帝创业艰难的往事,[甲]文中“
”与[乙]文“昔先帝败军于楚”一句相呼应,[甲]文还追述了先
帝 和白帝城托孤的事,表达了对先帝的 之情。(3分)
4.(★★★)综合这两段文字,简要概括诸葛亮“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精
神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
1.答案 (1)亲自 (2)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3)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4)认为 (5)停止
解析 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躬”,亲自;“卑鄙”,古今异
义词,这里指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不毛”,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2.答案 (1)只求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闻名显达。(2)所有
的事都是这样,很难预见。
解析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落实重点字词的释义,如“苟全”,苟且保全;
“于”,在;“是”,这样。
3.答案 后值倾覆 三顾茅庐 感激
解析 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昔先帝败军于楚”的意思是“当
初先帝在楚地战败”,根据“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分析,第一空填写“后值倾覆”。结合“先帝不以臣
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得出,第二空填写“三顾茅庐”;结合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得出,第三空填写“感激”。
4.答案 临危受命,知恩图报,二十一年忠于职守不动摇;接受托孤重任,夙
兴夜寐稳定蜀国;决心完成先帝遗愿,精心准备北伐,兴复汉室。
解析 根据“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
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得出:临危受命,知恩图报,二十一年忠
于职守不动摇;根据“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
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
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得
出:接受托孤重任,夙兴夜寐稳定蜀国;决心完成先帝遗愿,精心准备北伐,兴
复汉室。
[参考译文]
[乙] 当初先帝在楚地战败,那时候,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经平定了。
但是后来先帝东面联合吴、越,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斩了夏
侯渊的脑袋,这是曹操没有料想到的,而复兴汉室的大业快要成功了。但
是,后来孙吴却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遭到挫败,而曹丕就
此称帝。所有的事都是这样,很难预见。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
了。至于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就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
了。
1.(2019山东菏泽曹县一模,6—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3分)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
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
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
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
益。
(选自《出师表》)
[乙]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
甚平
直。亮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
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
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 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
数民族
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
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志虑忠纯( ) ②悉以咨之( )
③严闻亮卒( )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太守谓谁
B.亮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立闻亮卒 卒获有所闻
D.发病而死 舜发于畎亩之中
·
·
·
··
··
·
··
·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文:
②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
译文: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
同”的主张?(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
答案 (1)①忠诚 ②询问 ③听到,听说
(2)B
(3)①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
②诸葛亮做丞相,也非常公平正直。
(4)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解析 (1)结合句意来推断词义即可。①句意: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
正。忠:忠诚。②句意为:都拿来询问他们。咨:询问。③句意为:李严听到
诸葛亮去世的消息。闻:听到,听说。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A.对……说/是。B.都是“曾经”的意
思。C.去世/最终,终于。D.生,出/兴起,指被任用。
(3)翻译句子时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落实重点词的解释。①句中重点词
有:“是以”,因此;“遗”,给予。②句中重点词有:“为”,担任、做;“平
直”,公平正直。
(4)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
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
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诸葛亮治理国家,诚心而公正。故断
句为: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5)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干找到原文相关语句。[甲]文中,诸葛
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意为: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
(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乙]文中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讲了诸
葛亮的故事,并说他处事公正,并不因亲疏而区别对待。用原文回答,即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参考译文]
[乙]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汉魏以来,诸葛亮做丞相时,
也很公平正直。他曾经上表皇帝,把廖立、李严两位大臣贬到南中做普通
老百姓。但廖立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时,哭着说道:‘我们恐怕要亡国
了。’李严听到诸葛亮死的消息,(居然)生病死了。因此史官陈寿说:‘诸
葛亮治理国家,诚心而公正。对国家忠心并有贡献的,就是仇人也奖赏;对
触犯国法,不好好做事的,就是亲人也要处罚。’爱卿,你们难道不钦慕他,
不希望像他那样吗?”
2.(2018广东深圳实验中学预测一,9—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目。(9分)
诸葛亮论赏罚
赏罚之政[注],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
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
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
(选自《诸葛亮集》)
[注] 政:政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谓赏善罚恶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赏赐知其所施/施八尺屏障
C.赏虚施则劳臣怨/劳其筋骨
D.罚妄加则直士恨/大王加惠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刑 罚 知 其 所 加 则 邪 恶 知 其 所 畏 故 赏 不 可 虚 施 罚 不 可 妄 加
(3)(★★☆)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在治国方面有哪些特点呢?(3分)
答:
·
·
·
·
·
··
·
答案 (1)D
(2)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
(3)诸葛亮非常重视赏罚的作用,强调赏罚不仅要分明,还要公平、公正。
解析 (1)A.说的是/认为。B.施加/设置,安放。C.有功劳的/使……劳累。
D.两个“加”意思都是“施加”。
(2)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
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
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本题可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惩罚使他们
知道被惩罚的原因,那么做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所以奖励不能无
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
(3)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然后对原文语句进行
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参考译文]
奖赏和惩罚的政策,说的是奖励善的惩罚恶的。奖励用来鼓励立功,惩罚用
来杜绝奸邪的行为。奖励不能不公平,惩罚也不能不同等。赏赐使他们知
道获得好处的原因,那么勇士就会为了正义而奋不顾身;惩罚使他们知道被
惩罚的原因,那么做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所以奖励不能无根据地
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如果没有根据地奖励,有功劳的人就有怨言;
如果随便地惩罚,那么正直的人就会忌恨。
1.(2019山东临沂中考,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
B.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
C.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
孔明
D.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
濂
答案 D D项中“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有误。“序”有
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太
史公自序》;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
赠,表达某种离别的思想感情,内容多为勉励、安慰的话,如韩愈的《送孟
东野序》。《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不是介绍书的内容的序。
2.(2019河南中考,15—1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10分)
(一)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
帝不以
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
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
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
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
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
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
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
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
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二)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①
,未之有
也。盖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
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③
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④,终身不易。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 ①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②操心制行:思虑行动。③孙氏
:孙
权。④言如蓍(shī)龟:(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
(3)(★★☆)语段(一)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
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
(4)(★★★)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
的原因。(3分)
答:
答案 (1)D
(2)因此感奋激发(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3)①对先帝的感激之情。②对刘备父子的忠心。③兴复汉室的决心。(意
思对即可)
(4)①颇具政治远见。②忠心赤诚。③感恩图报。④治国有方。⑤用兵仁
义。(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题(1)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A.有名望/听到,听见。B.贤明、
英明/明亮。C.充足/值得。D.都是“谋划”的意思。
题(2)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注意关键词“感激”在此处意为“感奋
激发”,“驱驰”意为“奔走效劳”。
题(3)考查对文言语段情感的理解能力。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感激先帝
的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危急关头接受任命,患难与共;先帝临终托孤以来,
他早晚忧叹,鞠躬尽瘁,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充分体现
了他对刘氏父子的忠诚之心,以及他兴复汉室的决心。据此概括即可。
题(4),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即概括诸葛亮的人格亮点和
能力优势。语段(一):从诸葛亮对北伐时间的把握、对政事的安排和对刘
禅的劝谏,可以看出他的政治远见;从他回顾先帝三顾茅庐、临终托孤以及
自己临危受命以来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他对刘氏父子的忠心赤诚和感恩
图报;从“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可看出他治国有方。语段(二):从诸葛亮
“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可看出
其政治远见;从“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可看出其用兵仁义。据此
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二) 诸葛孔明是千载伟人,他用兵行军、指挥作战,都以仁义之道为本,这
是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他的思虑行动,全都出于对刘玄德(刘
备)和恢复汉室事业的忠诚。他生在乱世,亲自耕田谋生,假如没有徐庶一
句话的推荐、刘玄德三顾茅庐的热忱,那么他苟且保全性命、不求扬名显
达就是一定的。诸葛亮在隆中第一次会见刘玄德,纵论天下大势时,就提出
不可和曹操较量高低,对孙权也只能互相支援,不可图谋,只有荆州、益州
可以夺取。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终其一生的政治经历看,真是
不容变更之论。
(2018北京中考,11—13)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3题。(8分)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
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
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
督。[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
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
驰。[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
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
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
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
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
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
项是(2分)( )
A.有所广益/精益求精 计日而待/不计其数
B.不求闻达/知书达理 由是感激/实事求是
C.夙夜忧叹/忧心如焚 庶竭驽钝/尽心竭力
D.察纳雅言/温文尔雅 临表涕零/涕泪交流
·
·
·
·
·
· ·
· ·
·
·
·
·
·
·
·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
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
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诸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
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
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
汉的衰败灭亡。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
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
大事的恩情。
3.(★★☆)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
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
的。(4分)
[链接材料一]
太宗①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②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
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
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④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
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
嗣⑤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⑥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
无虞⑦,主上奠枕⑧,余⑨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注] 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③[雅]
平日,向
来。④[劳]慰劳。⑤[嗣]随后,接下来。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徽
宗和宋钦宗。⑦[虞]忧虑,忧患。⑧[奠枕]安枕。⑨[余]指岳飞。
答:
1.答案 C 本题考查辨析词义的能力。A项,好处/更加;都是“计算”的
意思。B项,显达/通达(事理);代词,这件事/对,正确。C项,都是“忧愁”的
意思;都是“尽”的意思。D项,正确/不粗俗;眼泪/鼻涕。
2.答案 乙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句意和文本内容的能力。[甲]项,“品行高低不同的
人各有合适的安排”错误。“优劣得所”意为好的差的各得其所,在文中
指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丙]项,从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看,“倾
覆”是指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而不是刘备临终托孤之事。
3.答案 (示例)为国尽忠,在诸葛亮身上体现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为国家
鞠躬尽瘁,在魏征身上体现为向唐太宗直言进谏,在岳飞身上体现为立志收
复失地、迎回君主。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为国”的体现,其次明确“尽忠”的体现。
“为国”:诸葛亮体现为“恢复汉朝基业”;魏征体现为“进谏治国之
道”;岳飞体现为“平定动乱局势”。“尽忠”:诸葛亮体现为奉先帝遗
愿,劝勉至情至理;魏征体现为“谏言二百余事”;岳飞体现为“以安君
主”。然后归纳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链接材料一]
唐太宗刚开始即位,励精图治,改革治国之道。多次引魏征进入寝室内,询
问他自己在政治上的得失。魏征向来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格又耿直,没有
什么可以让他屈服的。唐太宗和他谈论,没有一次不是高兴地采纳建议
的。魏征也为能遇到像知己一样的君主而高兴,尽力地出谋划策,知道的没
有不说的。唐太宗曾慰劳他,说:“爱卿的奏折,前后有二百多条,如果不是
爱卿对国家有赤诚之心,如何能像这样呢?”就在这年,魏征升为尚书左
丞。
[链接材料二]
接下来,应该激励士兵,向北越过沙漠,把夷人全部消灭。迎接两位皇帝(指
宋徽宗和宋钦宗)回京,取回以前被侵占的土地,使朝廷没有忧虑,使君主能
够安稳地睡觉(指局势稳定),这就是我的愿望了。
学完本课后,你所在班级举行了以“走近诸葛亮”为主题的综合性实
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对联续写]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诸葛亮的事迹,续写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巧布八阵图,鞠躬
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
下联:
(2)[观点争鸣] 诸葛亮为了表达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以身许国。有的
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因为后主刘禅实在不是他效忠的好
对象。对此你怎么看?
答:
(3)[精神接力] 诸葛亮为兴复汉室、统一中原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堪
称大英雄。请你向同学推荐另一位英雄人物,并概述其英雄事迹。
答:
答案 (1)(示例)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2)(示例)我认为诸葛亮不是愚忠。理由:①诸葛亮在辅佐刘氏父子的同时,
也是在实现自己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人生理想;②辅佐的后主刘禅虽然
愚昧,但并不算是彻底的昏君,蜀汉政权也没有被人民所抛弃。
(3)(示例)岳飞。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以精
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一世英名、万世传颂—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解析 (1)根据题干中诸葛亮的事迹可知,下联与“关云长”相对的是“诸
葛亮”,然后运用拆合法来对下联。所谓拆合法就是把一句话拆成若干个
词组,分别对应,最后把分别对应的词组组合成一句话。“忠肝义胆,关云
长华容义释曹孟德”可拆分为“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
德”。根据词性相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的原则可对出“鞠躬尽瘁—
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2)本题考查对材料的个性解读能力。首先明确表态“诸葛亮不是愚忠”。
然后阐明理由:可从刘备的嘱托、诸葛亮的人生理想等方面思考作答。
(3)所选人物是“英雄人物”,概述人物主要事迹可采用“何人何时何地做
了何事”的基本模式作答,另外概述事迹过程中可适当对人物的精神品质
进行概括评价。语言要简洁、流畅。
1.读下面的诗句,请从任意一个方面谈一下你读《出师表》以后的感受,或
简单评价一下《出师表》。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答:
答案 (示例1)诸葛亮输给了曹魏,却赢得了后代所有人的心。
(示例2)《出师表》告诉我们要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践行自己的做人准
则,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
(示例3)《出师表》实际上是父辈临行前对子女的声声叮咛。
解析 答案是开放性的,只要能结合《出师表》的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即
可。
2.语文实践活动。
(1)京剧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特有的表演体制是角色行当,分为生、旦、
净、丑四个基本类型。看下面四幅京剧角色行当的卡通图片,请问图一是
(行当),图四是 (行当)。
(2)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材于历史演
义和小说话本。请你结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在下面的方框内填上
京戏名,使其前后各组成一个四字成语。
鹤立鸡 心一笑 富贵荣 义之交
答案 (1)生 净 (2)群英会 华容道
解析 题(1),根据戏曲知识作答。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行
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净行俗称花脸,又
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伶俐
风趣或阴险狡黠的角色)和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题(2),
认真审题,明确“填上京戏名,使其前后各组成一个四字成语”的要求,可
从成语的角度入手。
第六单元
诗词曲五首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
作家作品
《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诗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之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
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
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均有题解。“乐府双璧”为《木兰
诗》与《孔雀东南飞》。
岑参(约715—770),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称之为“岑嘉州”。
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之一。岑参工诗,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岑高”。有《岑参集》十
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其诗四卷
。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即送姓武的判官回都城长
安。诗题点明了本诗所叙述的主要事件为雪中送别。本诗既是咏雪诗,又
是送别诗。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
称“济南二安”。
“南乡子”是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
上,下临长江。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庐陵(今
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
杰并称“宋末三杰”。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
气歌》等。“过”,“经过、途经”之意。1279年,文天祥途经零丁洋时写
下此诗,以明自己殉国的决心。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属山东)人,元
代文学家。谥文忠,后人尊称为张文忠公。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
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等。
“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题目。“潼关”,在陕西东部,古代著
名关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道、军事攻守重地。怀古,意思是凭吊古代遗
迹,追怀古人古事,抒发作者的情怀。
中心意旨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民歌,描绘了一位从军者多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
的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揭露封建
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描绘了西北边塞奇异雄伟的雪景,表达了
对友人归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中,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
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的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
作者爱国、卫家的强烈感情。
《过零丁洋》这首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之
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散曲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
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的主题。
结构思路
表达技巧
十五从军征
1.角度新颖。
整首诗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将典
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从侧面
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2.艺术留白。
诗作中“十五”到“八十”之间的时间跨度很大,作者只集中展现年迈老
兵归家时的情景,正是大量的留白,让诗歌意蕴深厚,惹人联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以“雪”为线,思路清晰。
全诗紧扣“雪”字,以“雪”生发奇情妙思,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前
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重在送别,但送别又始终不脱离雪景。全诗用了四个
“雪”字:一为送别前的雪;一为饯别时的雪;一为送别时的雪;一为送别后
的雪。一切都围绕着雪来展开叙述,条理清楚。
2.气势雄奇,想象奇特。
诗歌先用比喻手法写清晨的雪景,再用衬托、夸张手法写雪天雪地,后用烘
托、对比手法写暮雪。从雪中的树、雪中的人、雪中的天地,到雪中的军
营、雪中的红旗、雪中的天山。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由外及里,又由里
及外;由地面写到空中,又由空中写到地面,想象奇特,气势雄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借古讽今。
词人注意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如“生子当如孙仲谋”,借曹操
之口,借古讽今,讽刺当朝统治者。由辛弃疾的口发出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
强的时代呼声。
2.结构新颖。
词作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悲怆雄壮,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意境高远,风格明
快,同时做到了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过零丁洋
1.悲壮激昂,高度概括。
诗人选取了自己一生中几个关键的片段,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高度概
括了个人的生平遭遇和国家局势,表达出诗人慷慨激昂、忠心耿耿的崇高
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风格慷慨,语言凝练。
诗歌语言凝练,风格慷慨,融豪情于诗中,意在激励后人坚强不屈。特别是
颈联,巧借谐音,表达了诗人惶恐、孤苦伶仃的艰难处境,尾联更是振聋发
聩的千古绝唱,不知激励了后世多少仁人志士。
山坡羊·潼关怀古
1.情景交融,情由景生。
全曲先写山、河、关、路,再回顾历史,最后才点出“兴,百姓苦;亡,百姓
苦”的主题,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情景交
融。
2.语言生动,风格沉郁。
这首小令,写景,以动写静,赋予物以波涛汹涌的气势;回顾历史,感叹历史的
兴衰更迭,把眼前的胜景和潼关的历史巧妙地结合;最后凭古吊今,以议论
收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重点难点
1.《十五从军征》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其中的环境描
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顺序:此诗围绕一个老兵的返乡过程及其情感变化来写。其返乡过程是:
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
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
(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泪落沾我衣”)。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对老兵的从军生涯略过不提,而是浓墨重彩地
描绘他侥幸生还回家后的悲凉的境况、绝望的心情,以哀景写哀情,突出了
作品控诉的力量。
2.如何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比喻和夸张的作用?
诗中“北风卷地白草折”以夸张的手法写了西北边塞狂风的暴虐;“瀚海
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以夸张的手法写了大漠荒原冰天雪地、乌
云密布的壮阔景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比喻的手法写
了雪后奇丽的景色。这些夸张、比喻的手法不落窠臼,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而且使全诗充满了豪迈奔放、乐观的浪漫主义色彩。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试简要分析。
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
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历史上京口曾是英雄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
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忧伤中原故土不
能收回,祖国山河破碎,这份“怀”是出于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因为孙权曾在此建功立业。这句
话隐含着当朝统治者不如东吴的孙权,是对懦弱庸碌的掌权者与主和派的
严正交流。这里的“怀”是壮志难酬的不甘心,是“怀才不遇”的感怀。
4.《过零丁洋》一诗结尾起到什么作用?
在本诗中,前六句已经把国家的艰危困厄渲染到了极致,哀怨之情汇聚为高
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
气势、高亢的精神收束全篇,表现出作者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
观。这联壮语感召了后代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由于结
尾的高妙,全篇由悲而壮,由抑而扬,成为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5.《山坡羊·潼关怀古》是怎样安排内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起笔描写潼关之险要,落笔在抒情议论上。这是一种层层深入、篇末点题
的写法。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它的主题不是外加的、架空的,而是从写景抒
情中自然得出的,是真实可信的。前面的描写为后面的主题提供了坚实的
基础,主题则是从前面的描写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可谓水到渠成。
古今对译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①得归②。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家中。
道逢 乡里人:“家中有阿④谁?”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⑤累累⑥。”
“远远看过去的地方就是你家,现在已是松柏林中的一片坟墓了。”
兔从狗窦 入,雉⑧从梁上飞。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房梁上飞来飞去。
中庭 生旅谷⑩,井 上生旅葵 。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舂谷 持作饭,采葵持 作羹 。
用捣掉壳后的谷物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羹。
羹饭一时 熟,不知饴 阿谁。
羹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
[注释] ①始:才。②归:回家。③道逢:在路上遇到。④阿:前缀,用
在某些
称谓或疑问代词等前面。⑤冢(zhǒng):坟墓。⑥累累:众多的样子。⑦狗
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⑧雉(zhì):野鸡。⑨中庭:屋前的院子。⑩
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 井:这里指井台。 旅葵:野
生的葵菜。葵,一种蔬菜。 舂(chōng)谷: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持:拿着。 羹(gēng):这里指用蔬菜煮的羹。 一时:一会儿。 饴(yí):
同“贻”,送给。
[评析] 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①折(zhé),胡天②八月即③飞雪。
北风席卷大地使白草折断,八月的塞北就雪花纷飞。
忽如④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⑤梨花⑥开。
像是一夜之间春风忽然吹来,千万棵梨树开满了花似的。
[注释] ①白草:一种牧草,干熟时变为白色。②胡天: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胡,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的通称。③即:就。④如:好像。⑤
千树万树,极言树木多。⑥梨花:这里用梨花比喻雪花。
[评析] 写边地奇丽的雪景。
散入珠帘①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
雪花飘进珠帘弄湿了丝织的幕帐,狐皮衣袍不暖和了,织锦
锦衾(qīn)薄②。
的被子也显得单薄。
将军角弓③不得控④,都护⑤铁衣⑥冷难着(zhuó)。
将军的硬弓拉不开了,都护的铠甲冻得难以穿上。
[注释] ①珠帘:用珍珠缀成的帘子。与下面的“罗幕”一样,是美化
的说
法。②锦衾薄: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③角弓:一种以兽角作装饰的弓。
④控:拉开(弓弦)。⑤都护:唐朝镇守边疆的长官。⑥铁衣:用金属片制成的
盔甲。
[评析] 写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瀚(hàn)海①阑干②百丈冰,愁云惨淡③万里凝④。
沙漠上结了百丈厚的冰,天昏地暗,阴云密布,在万里上空凝结不散。
中军⑤置酒饮归客⑥,胡琴琵琶
主将正在设酒宴请要归京的客人,酒席上有胡琴、琵琶、
与羌笛。
羌笛演奏。
[注释] ①瀚海:指沙漠。②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③惨淡:暗淡。
④凝:
凝结。⑤中军:指主将。⑥饮归客:宴请归京的人,即武判官。
[评析] 写中军在帐内置酒饮别的情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①,风掣(chè)②红旗
傍晚大雪纷飞,落在领兵将帅的营门上,红旗冻得僵硬,任北风劲吹
冻不翻。
也不能飘动。
轮台③东门送君去④,去时雪满天山路。
我在轮台东门送你回京,你离开时积雪覆盖了天山的道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
随着山回路转,已经看不到你的身影,只能看见雪上留下
马行处⑤。
的马走过的印迹。
[注释] ①辕门:领兵将帅的营门。②掣:拉,扯。③轮台:古西域地名
。④
去:离开。⑤马行处:指马行走之后留下的印迹。
[评析] 写辕门外送别、分手的情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①神州②?满眼风光北固楼。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千古兴亡③多少事?悠悠④。不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
尽长江滚滚流。
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注释] ①望:眺望。②神州:中原地区。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评析] 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引发对千古事如长江流的感慨。
年少①万兜(dōu)鍪(móu)②,坐断③东南战未休。
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
没有向敌人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对手呢?只有曹操
刘④。生子当如孙仲谋⑤。
和刘备而已。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注释] ①年少:年轻。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②兜鍪(dō
u
móu):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③坐断:占领,占据。
④曹刘:指曹操与刘备。⑤仲谋:孙权的字。
[评析] 抒怀——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①起一经②,
回想我早年因精通经籍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干戈③寥落④四周星⑤。
如今抗元已四年,战事逐渐消歇。
[注释] ①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②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
举考试得官。③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④寥落:稀少。指宋朝抗
元战事逐渐消歇。⑤四周星:四周年。
[评析] 概括了诗人被俘前的全部经历:一是入仕,一是抗元。
山河破碎风飘絮①,
大宋危在旦夕恰如风中的柳絮,
身世浮沉②雨打萍。
我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注释] ①絮:柳絮。②浮沉:在水中忽上忽下。“浮”与“沉”相对。
[评析]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坎坷,国家命
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风飘絮”形容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
覆灭;“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伏。对
仗工整,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惶恐滩①头说惶恐,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②。
零丁洋身为元虏可叹我孤苦无依。
[注释] ①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②零丁:孤
苦无依的样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留取丹心①照汗青②。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忠心照耀史册。
[注释] ①丹心:红心,比喻忠心。②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
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之为“汗青”。这里指史册。
[评析] 一笔宕开,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了文天祥视死
如归的崇高精神。气势磅礴,格调高亢,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①如聚,波涛如怒,
(华山的)群山众峦在此汇集,(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
山河表里②潼关路。
外面是黄河,里面是华山,好一条潼关险路。
[注释] ①峰峦:指群山。②山河表里: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评析] 写潼关的雄伟气势和险要的地理位置。
望西都①,意踌躇②。伤心秦汉经行③处,
遥望西都长安,心潮澎湃。途经秦汉宫殿遗址,
宫阙(què)④万间都做了土。
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为了泥土。
[注释] ①西都:指长安。②踌躇: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③经行:
经过。④宫阙:宫殿。
[评析] 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及心情。
兴①,百姓苦;亡②,百姓苦。
唉!一朝兴起,老百姓受苦;一朝衰亡,老百姓仍受苦。
[注释] ①兴:指朝代兴起(建立)。②亡:指朝代衰亡。
[评析] 写作者的感慨,点明主旨。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素养呈现 将语言置于特定情境中整合运用,根据对象不同、要求不同,流
畅恰当地表情达意,形成个人独特魅力。(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
创造)
素养解读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
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在本单
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不同领域、不同表现、不同意义上的“风流人
物”,如有胆有识的曹刿、能言善辩的邹忌、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等。接下
来,请同学们以“风流人物”为语境,用自己丰富的语言经验、掌握的语言
文字,运用基本规律,整合文字,重新建构,有效完成口语活动,获得新的文字
运用建构经验。
典例剖析
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忆往昔豪杰风采,我们会惊异地发
现,我们的灵魂已在不知不觉中升华。某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了“话说千
古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他们完成准备任务。
(1)[名言我鉴赏] 有许多名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句,请选取某一句古代
名人名言,加以品味,并写上简单的批注。
[示例] 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批注:劝诫世人不能忽略细小的事情,语重心长。
名句:
批注:
(2)[名人我评论] 请你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古代名人,为他(她)写一段评论
性的文字。
人物:
我的评论:
(3)[明星我仰慕] 很多同学都有自己仰慕的明星,有的同学为了看一场明
星演唱会而不惜花费上千元,有的同学为了与自己心中的“偶像”见一面
而不惜浪费几天的学习时间,也有的同学为了“偶像”欢喜、为了“偶
像”忧愁。请你结合右图,针对这种现象谈谈看法。
答:
(4)[名著我推荐] 自古以来,很多名人留下了绝世佳作,阅读这些名著,仿
佛与古人对话,既能了解历史,又能净化自己的灵魂。请根据你积累的名著
知识,仿照横线前后的内容再写一句。
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丰盈人生。《水浒》如一碗浓烈的酒,酝酿出英雄的豪
气; ;《童年》似一壶苦涩的茶,浸泡出
人生的艰辛。
解析 题(1)属于开放性试题。仿照示例,找一句古代名人的名言,写出你
对此句的理解即可。题(2),写出自己熟悉的人物的名字,结合平时对他(她)
的事迹的了解写出对他的看法即可。题(3),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要能
围绕观点谈出自己的看法,语句通顺流畅。题(4),仿写时,一要注意句式,二
要注意修辞。仿写时要写比喻句,语句流畅、通顺,语意正确即可。
答案 (1)(示例)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批注: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
照千秋、青史留名。
(2)(示例)人物:诸葛亮 我的评论: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
“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传奇故事和他一起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
辉。他是一个无奈的隐士,一个有超人胆识和杰出军事才能的英雄,一个不
免留下遗憾的悲壮志士。
(3)(示例)我认为“追星”是可以的,但不能太“痴狂”了。过于狂热地
“追星”会影响到学习。但是如果能学会理性“追星”,“追星”其实也
算得上是个不错的爱好,我们可以学习明星身上的优点,例如他们敬业爱业
的精神以及刻苦努力的优秀品质。总之一句话,“追星”有利也有弊,关键
是要看你怎样分配和安排自己“追星”的时间与精力。(4)(示例1)《朝花夕
拾》如一幅淡雅的画,描摹出记忆的美好 (示例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似一座火热的炉,锻造出坚强的意志
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狗窦(dòu) 风掣(zhì) 白草折(zhé)
B.瀚海(hàn) 寥落(liáo) 饮归客(yìn)
C.舂谷(chūn) 阑干(lán) 冷难着(zhuó)
D.羹饭(gēng) 兜鍪(máo) 锦衾薄(qīn)
答案 B A.掣chè。C.舂chōng。D.鍪móu。
·
·
·
·
·
·
·
·
·
· ·
·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B.坐断东南战未休(占领,占据)
C.瀚海阑干百丈冰(浩瀚的大海)
D.望西都,意踌躇(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答案 C “瀚海”应解释为“沙漠”。
· ·
· ·
· ·
· ·
3.指出下列对应错误的一项 ( )
A.《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明代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
C.《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
D.《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南宋
答案 A 张养浩是元代文学家,不是明代人。
4.默写填空。
(1)出门东向看, 。 (《十五从军征》)
(2) ?曹刘。 。 (《南乡子·登京口北
固亭有怀》)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梨花喻冬雪的名句是:
, 。
(4)《过零丁洋》中表达诗人崇高爱国情怀和坚贞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 。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全曲主旨的句子是: ;
。
答案 (1)泪落沾我衣 (2)天下英雄谁敌手 生子当如孙仲谋 (3)忽如一
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5)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解析 (1)(2)小题是直接型默写题,注意易错字“沾”“仲”“谋”。(3)
—(5)小题是理解型默写题,要根据篇名及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以梨花喻冬
雪”“坚贞民族气节”“全曲主旨”等来确定诗句,并注意“汗青”的正
确写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舂谷(chōng) 狗窦(dǒu) 阑干(lán) 辕门(yuán)
B.瀚海(hàn) 锦衾(jīn) 羹饭(gēng) 兜鍪(móu)
C.野雉(zhì) 干戈(gē) 宫阙(quē) 寥落(liáo)
D.踌躇(chú) 羌笛(qiāng) 潼关(tóng) 狐裘(qiú)
答案 D A.“窦”应读dòu。B.“衾”应读qīn。C.“阙”应读què。
· ·
··
·
··
· ·
·
·
·
·
·
·
·
2.(独家原创试题)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松柏冢累累( )
(2)瀚海阑干百丈冰( )
(3)风掣红旗冻不翻( )
(4)留取丹心照汗青( )
答案 (1)众多的样子 (2)纵横交错的样子 (3)拉,扯 (4)这里指史册
解析 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推测词义,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意思是“无边
沙漠结成百丈坚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
· ·
· ·
· ·
3.下列与诗歌有关的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郭茂倩选编—乐府诗
B.《过零丁洋》—《过零丁洋》—文天祥—绝句
C.《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词
D.《山坡羊·潼关怀古》—《全元散曲》—张养浩—曲
答案 B 《过零丁洋》选自《文天祥诗集校笺》,是一首律诗。律诗和
绝句的区别是:律诗是每首有八句的格律诗,绝句是每首有四句的格律诗。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B.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答案 C 正确的划分: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 )
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C.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答案 C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来表达相同或相对意思的修辞方法。C项显然不符合这一特点。
3.下列对《过零丁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
B.《过零丁洋》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和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承接上联,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
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
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
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充满凄楚。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
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
答案 D “全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的说法不
当。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自己的忧国之
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1.下列关于诗词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体诗的格律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分为两大类:律诗、绝句。
B.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究格律的诗称为“古体
诗”。
C.律诗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近体诗用韵很严,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各联的偶数句必须押
韵。
答案 B 唐代讲究格律的诗一般被称为“近体诗”。
2.《过零丁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的
体裁分别是 ( )
A.诗 词 词 B.词 词 曲
C.诗 词 曲 D.诗 曲 词
答案 C “南乡子”是词牌名,“山坡羊”是曲牌名。
3.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1)—(3)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本曲作者是 , 朝 家。“山坡羊”是
。
(2)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3)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说说加点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
联想。
答:
答案 (1)张养浩 元 文学 曲牌名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争着向潼关奔来的情景。
怒:使人觉得黄河如兽般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
解析 (1)牢记课下注释中的文学常识。注意作者的朝代和作品的体裁。
(2)诗人感慨历代王朝兴亡,表达了对在动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两句议论,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时局动荡给
人民带来的苦难,十分精辟。
(3)“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
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1.(2019第三次月考,6,★★☆)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是 ( )
A.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
运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
如生,将他悲痛欲绝、无以言状的茫然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运用拟人的修辞,以静写动,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雄伟强盛、不
可阻遏的气势,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C.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
固亭有怀》)
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并引用曹操的话,很自然地形成一问一答,强调孙权
的雄才大略,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都通过一个
意味无穷的“空”字传达了出来。
答案 B “以静写动”错误,应是“化静为动”。
2.(2019湖北十堰模拟,23—24)古诗词阅读。(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选择对诗歌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
A.这首诗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很好地烘托了送别这一主
题。
B.“北风卷地白草折”将正面与侧面描写结合,状写风势之猛,暗示环境的
空旷、荒芜。
C.“愁”字既写当时天气状况,又为后文离别分手做了暗示,隐约透露诗人
的担忧。
D.“归客”指即将回京的武判官。“胡琴琵琶与羌笛”让人联想到宴会
上的欢乐气氛及送别的愉悦心情。
(2)(★★★)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
析。(3分)
答:
答案 (1)D (2)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坚
冰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做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
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暗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
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解析 (1)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依据诗句“愁云惨淡万里
凝”可知“‘胡琴琵琶与羌笛’让人联想到宴会上的欢乐气氛及送别的
愉悦心情”的理解显然是错误的。此诗描写塞北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
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之意。故选D。
(2)题考查对诗句作用的分析能力。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
凝”是景物描写,从内容看,描绘了大漠冰封的画面,写了天空中布满暗淡
的阴云,烘托了人物因离别而伤感担忧的心情。结构上,“瀚海阑干百丈
冰”是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的总结,“愁云惨淡万里凝”引出诗人
为友人担心之情,由此自然转入对下文送别场景的叙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作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2018江苏苏州立达中学一模,4,★★★)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这首诗里选一
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3分)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答:
答案 青溪。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夙愿。以青溪
之淡泊,喻自身之夙愿安闲。青溪是诗歌描写的主要对象,也是诗人人生追
求的象征。(若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诗意也可)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梳理
内容,找出诗眼。“青溪”是诗歌描写的主要对象,也是诗人人生追求的象
征,所以可以以“青溪”为题目。
1.(2019福建漳州长泰第一次联考,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宋代进入全盛时期。按创作风格可
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B.《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整理编
辑的国别体史书。
C.《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是法家
经典之一。
D.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文艺形式,它包括散曲和杂剧。
答案 C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
2.(2019福建漳州长泰第一次联考,4—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
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
和民族气节。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
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2)(★★★)颈联历来被认为是千古绝唱,请说说这联好在哪里。(2分)
答:
答案 (1)D (2)双关,借“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
的险恶和自己境况的孤苦,表达了诗人的忧愤之情。
解析 (1)D项“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有误。尾联大意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
丹心映照史册”,这是一种从容赴死的心态,并不是无奈之举。故选D。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能力。首先要明确颈联是五、六两句。然后明确颈
联的大意是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
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
恐滩”“零丁洋”对仗工整,出语自然,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忧愤之情。
3.(2018陕西五模,21—2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
题。(4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烟花三月下扬州”被称为“千古丽句”,请说说原因。(2分)
答: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
析。(2分)
答:
答案 (1)“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
方。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
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当真称得上“千古丽句”。
(2)两句表达的情感相似,都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表达
情感的方式相似,都借助凝望友人远去的背影表达情感。
解析 (1)“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
百花争艳的季节,那里正是一番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
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
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因为欣羡,所以出语也难免轻快起来。
(2)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
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帆船。李白望着帆影,一直到帆影
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山回路转不见君,雪
上空留马行处”,友人已经上路,而诗人依然站在雪地里,望着友人远去的
马蹄印而久久不愿离去,足见其依依惜别之情。两者所绘之情、景何其相
似。
1.(2019湖北荆门中考,5,★☆☆)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
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
“汗青”代指史册。
B.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
联为尾联。
C.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有吃粽子、赛龙舟、
赏菊花等习俗。
D.《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答案 D A.对“社”“稷”的解释有误,“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B.第二、三联的名称颠倒,应该是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C.“赏菊
花”不是端午节习俗。故选D。
2.(2019福建中考,4—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5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
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
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 ··
(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2
分)
答:
答案 (1)C (2)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
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题(1)考查诗词分析理解能力。“坐断东南战未休”突出了孙权的
英勇无畏。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
相似。显然,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
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而非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
漫的战斗场景。故C错。
题(2)考查诗词情感的把握能力。“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有
关资料记载,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于是感叹说:“生子
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即生儿子应当生像孙权这样的英才,
而刘景升儿子就像猪狗一样。从这一典故看,词人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
的有志之士。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
大理想。当然,也暗示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3.(2017湖北鄂州中考,9—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这两句诗。(2分)
答: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
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分)
答:
答案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
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
国势危亡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2)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
作者的气节。
解析 题(1)考查诗句的赏析能力。先研究这两句诗的特色:运用比喻手
法。当时的南宋王朝山河破碎,国势如同风中柳絮一般,十分危急;自己身
世坎坷,几番沉浮,就像孤苦无依的浮萍。再把二者结合起来,将国家命运
和个人遭遇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命运的感
慨。题(2)考查写法和情感的分析能力。抒情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达方
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本句明显是直接抒情。写作此诗时,诗
人已经被俘,是投降,苟且偷生,换来荣华富贵,还是不屈,舍生取义,赢得名垂
青史?诗人用此直抒胸臆的诗句明确而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生死观。
1.(2019贵州黔东南中考,6,★☆☆)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 )
A.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
对,整齐优美。
B.“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即臣民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
师表》。
C.《三国演义》《水浒传》《世说新语》《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长
篇小说名著。
D.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盛行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包括小
令、套曲两种,套曲有曲牌名。
答案 C 《世说新语》不是长篇小说,也不是我国四大古典长篇小说名
著之一。故选C。
2.(2019湖南娄底中考,15—1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8分)
送凌十一[注]归长沙
曾国藩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食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 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4分)
答:
答案 (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
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
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
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 题(1)考查意境描绘能力。首先明确首联是“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
东西随水流”,句中的关键词有“微雨”“残秋”“落叶”;然后理解诗句
大意,并发挥想象,扣住关键词展现画面,体会秋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情景,
感受凄凉伤感的氛围,再结合诗题“送凌十一归长沙”,体会诗人对友人的
不舍之情;最后用简要的语言将这些内容归纳一下即可。
题(2)考查对诗句含意的理解能力。理解含意时,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还
要根据诗歌的主题、作者的情感甚至写作背景来分析。“一杯劝君且欢
喜,丈夫由来轻万里”,句子表层意思是劝君一杯酒,快乐起来吧,大丈夫历
来都看轻万里漂泊。“轻万里”,指对于四处漂泊的处境,应振作精神,坦
然面对。由此延伸,可分析出大丈夫应志在四方,以饱满的精神奔赴目的
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2017江苏泰州中考,7)阅读文天祥的《泰州①》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
心在坤维②外,身游坎窞③中。
长淮④行不断,大海望无穷。
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
[注] ①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
向东
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②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家人和益王(后在
福州登位,即端宗)都在西南方。③坎窞(dàn):地底深穴。④长淮:辽阔的江
淮大地。
(1)(★★☆)谈谈你对颔联中“心在坤维外”的理解。(2分)
答:
(2)(★★☆)赏析尾联。(4分)
答:
答案 (1)写出自己虽身陷坎窞,藏于船中,但自己未曾放弃恢复国家、建
立家园的念头,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
(2)运用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传佳讯”赋予晚鹊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写出诗人因为“路已通”,不再藏匿船中的欣喜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第一步,抓
住关键词,解读诗句的内涵。第二步,结合语境,指出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理解“心在坤维外”,首先要理解“坤维”一词,其次联系语境揣测其言外
之意。“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的家人和益王的所在地,此句含有忧国
思家之情。联系写作背景和下一句“身游坎窞中”来看,该句还表明了诗
人矢志抗元、九死不悔的心志。(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
一般可从表现手法、内容、情感等方面入手。联系写作背景来看,诗人藏
身于船中十余日,内心自然惊恐、苦闷,“长淮行不断,大海望无穷”两句
便写出了这种感受。“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欣闻通州路已通,自然
喜不自胜。诗人把晚鹊拟人化,移情于物,表达了这种欣喜之情。
(2019安徽中考)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通 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
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5月17日下
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竟答活动。
2019年5月8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答: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答: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孤帆远影碧空尽:
脱鞍暂入酒家垆: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3)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颔联)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 。(颈联)
A.风高 还 B.风高 回
C.高风 还 D.高风 回
答案 (1)①竟答 竞答 ②“召开”改为“开展” ③在日期上方补上
“(校)学生会”
(2)①船(或舟) 马 ②折柳(或赠柳) 饯行(或“劝酒”)
(3)C
解析 题(1),①题考查形近字的辨析与改错。“竟”有“完毕”“从头到
尾”“终于”等意思,而“竞”是“竞争;竞赛”的意思,故“竟答”应为
“竞答”。②题考查病句的修改。细读画线句子可知,“召开”和“活
动”搭配不当,应将“召开”改为“开展”。③题考查应用文的文体知
识。细读可以发现这则通知没有署名,故应在时间的上面一行添加署名:
(校)学生会。
题(2),①题考查古代的交通工具。结合句子中的“帆”可知交通工具是
船,结合句子中的“鞍”可知交通工具是马。②题考查文化常识。古人在
送别时为了表达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之情,借“柳”的谐音“留”来表达
“挽留”之意,就有了折柳赠别之俗;为了表达对朋友的友情,往往在“十
里长亭”,摆酒饯行,所以有了“劝君更尽一杯酒”的风俗。
题(3)考查古代诗歌的格律常识。从颔联看,应该形成对仗,“初日”对应
的应该是“高风”,颔联中最后一个字是“山”,其韵母是“ɑn”,故颈联
空处对应的应是同韵母的“还”字,所以应该选C。
(2019山东滨州无棣模拟)班上准备进行以“走近诗词”为主题的探究学
习,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使这一主题探究更为具体,请你设计三种活动方式。
答:
(2)这一主题活动中,有同学提到了“二月杏花满树开,正逢雨水细如筛”,
请你写出这两句诗中包含的节气,并再写出两句包含此节气的诗词。
答:
(3)成果交流汇报会上,需要贴一副对联,可惜下面这副对联少了一半,请你
补充下联。
上联:读唐诗宋词开眼界
下联:
答案 (1)(示例)①诵读大赛;②以唐诗宋词为内容的书画作品展览;③名言
佳句品读。
(2)雨水 (示例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
(示例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
(示例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
(3)(示例)品名篇佳作增学识
解析 题(1)考查活动项目的设计能力。主题活动栏目设计,一般可以从
“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
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方面来设计。本题作答应围绕
“走近诗词”这一主题,设计以下活动项目:搜集经典诗歌、搜集写诗逸
事、诵读诗词大赛等。
题(2)回顾二十四节气,并细读这两句诗可知,诗句中包含的节气是“雨
水”。从积累的诗词中选择能表现初春时节且有“雨”的诗句作答即
可。
题(3)考查对联拟写能力。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等,语意相关,相对
应的词语词性相同,据此补写下联。如:写新诗美文显胸怀;品名篇佳作增
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