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pptx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pptx

ID:465914

大小:3.04 MB

页数:15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 日积月累 课文助读 走近作者 左丘明,中国春秋时期史学家。相传曾著 《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 作品介绍 《左传》是先秦时代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宏大的历 史著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所记载历史 年代大致与《春秋》相当,同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 ,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全书共18万字。 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 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 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 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 之情。 基础过关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这是忠心尽力为人民办事。可以凭借这点一战。作战时请让我 跟您同往。 第一次击鼓可以振奋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减了,第三 次击鼓时士气全耗尽了。 6.(西大附中 中考模拟)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私家车的暴增,使车位引发的邻里纠纷频频上演,停车问 题已成为烦扰邻里关系的恶疾。 B.相比攻坚克难的施工建设,科学运营和长期的管理维护更是考 验北调的南水能否永远清澈的关键。 C.一些招工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虽然用人需求增加,但只有待遇 上去了,善待外来工,招工就比较容易。 D.谁也不能否认,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光辉的一面,哪怕是十 恶不赦的罪犯。 D 7.(巴蜀中学 中考模拟)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②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烧起铜壶在准备 晚餐。 ③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 ④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 么灿烂。 ⑤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 原的时候。 A.①④②⑤③ B.④③①⑤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②④⑤ C 8.(育才中学 中考模拟)阅读下面名著选段,结合相关情节回 答问题。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 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 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 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 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 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 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节选自《简·爱》 (1)选段中的“我”指的是 ,“你” 指的是 。“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 ,其实简·爱后来获得了一笔财富,请结合名著内容说说这笔财 富的来源。 简·爱 罗切斯特 简·爱得到了约翰叔叔的遗产。 简·爱知道罗切斯特有一个活着的妻子。 (2)简·爱深爱着男主人公,但是一开始却拒绝了和他结婚, 原因是什么?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牺牲玉帛  (      ) (2)望其旗靡  (      ) (3)必以信   (      ) (4)一鼓作气  (      ) (5)既克,公问其故(      ) (6)彼竭我盈  (      ) 答案    (1)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2)倒下 (3)实情 (4)鼓起 (5)原 因,缘故 (6)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能力。一是根据课内积累直接作答,二 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注意“牺牲”“信”“故”的意思。 · · · · · · · 2.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辍耕之垄上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何陋之有 答案    C 题干中的“之”意为“的”。A.“之”是“代词,代这件 事”。B.“之”是“去、往”的意思。C.“之”意为“的”。D.“之” 无实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 ·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答案 (1)当权者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3)(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 允许(我)跟随着去。 解析 注意“间”“孚”“福”“忠”“可以”“从”的翻译。 1.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衣食所安  肉食者鄙 B.小信未孚  必以信 C.肉食者谋之 未能远谋 D.肉食者鄙  二者不可得兼 答案    C A.名词,食物/动词,吃。B.信用,诚信/实情。C.均指谋划、打 算。D.……的人/……的东西、情况。 · · · · · · · · 能力提升全练 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可以一战。 A.战于长勺。   B.夫战,勇气也。 C.何以战?            D.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    D D项句子和例句都是省略句,A、C两项是倒装句,B项是判断 句。 3.理解填空。 (1)课文中表明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2)曹刿认为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 追击的有利时机是:                                                   。答案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敌军三鼓后 敌军辙乱、旗靡时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与默写能力。要注意审题,另外,要避免写错别字, 如“虽不能察”的“察”。(2)仔细阅读原文最后一段即可找到答案,也可 用原句来回答。 1.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    B 句子停顿划分的依据是划分后的各部分有相对独立的意义或 者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如转折等)。根据这个划分的原则看选项的句 子:“一鼓”与“作气”存在两个相对独立的意义;“再”和“三”表明 次数,“而”表示顺承关系,根据逻辑关系,表示顺承关系的虚词与后面的 词联系紧密,故选B。 2.请你阅读课文第三段,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第②空用原文回答) 在本段中,曹刿论述了①             ;抓住了②        的有 利战机,后发制人,进攻齐军;看到齐军③        后,果断做出追击齐军 的决定。从这两处,我们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④       、⑤       的 人。 答案 ①鲁国取胜的原因 ②彼竭我盈 ③辙乱旗靡 ④有谋略 ⑤善 观察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要仔细审 题,根据题目要求细读课文第三段。①要求填写对全段内容的概括语句。 ②要用原文作答。③可概括原文中的词句作答。④⑤两处应根据曹刿在 全文中表现出的性格核心——远谋,以及“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来归 纳,填写。 3.长勺之战,齐败鲁胜,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鲁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 之处。鲁庄公身上有哪些值得肯定的方面? 答:                                                                                                                    答案 (1)“公将战”表现出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的精神。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出鲁庄公勤政爱民的品质。 (3)“公与之乘”表现出鲁庄公礼贤下士的品质。 (4)“公问其故”表现出鲁庄公不耻下问的品质。 (5)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出鲁庄公知人善任的品质。 (6)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出鲁庄 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的品质。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紧扣题干要求,找出鲁庄公身上 值得肯定的方面即可。 文言文阅读 ( 中考模拟)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 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 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 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 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 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 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出来。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 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D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 伏。 ( 中考模拟)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 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 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 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对“齐师伐我”一事,曹刿与“乡人”的态度有何不同 ? 8.阅读第二段,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当时怎 样的战斗形势? 9.本文借曹刿之口,揭示了战争中的哪些制胜之道? “乡人”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曹刿则 是主动参与,关心国事。 两军对垒,紧张的战斗形势。 ①“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②善于抓住战机;③谨慎而又果 断的战术思想。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中考模拟) 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材料一: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 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 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 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 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 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94.6%的受访民众知 道垃圾分类的概念,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或者不可 回收垃圾”。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 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约 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的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效果。 (摘编自新华网《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材料二: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 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 形成协同高效的全过程运行系统。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 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长期以来,居民分类 投放的参与率较低、准确率较低,成为制约垃圾分类制度实施 效果的突出问题,是我国垃圾分类的明显短板;与此同时,垃 圾分类的目标和途径并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设施不到位、 不完善,又影响了前端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 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明确 的目标,清晰的路径,让人对推进垃圾分类信心倍增。但是, 这一方案再科学合理,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 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 它的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 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 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应尽的基本责任, 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 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 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人民日报》) 1.下列有关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 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 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 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 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D 2.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材料一阐述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材料二分析了垃圾 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有助于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我 们要增强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 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 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 的政策措施。 D 3.怎样才能有效改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两则材料 作简要概括。 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 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 而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色。冬天,大雪 纷飞,人们好像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 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般的世界。松柏的那清 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 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 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美文欣赏·冬 天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第六单元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日积月累 课文助读 走近作者 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刘更生, 字子政,西汉末年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沛县(今属江苏)人。著有《谏营昌陵疏》和 《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 易是其主要特色。 作品介绍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春 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 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 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 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施展着自己治 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向背,是国 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 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主要内容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 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文 章的主题思想是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 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基础过关 5.(川外附中 中考模拟)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填入横线处 与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风家训的传统。通过家风家 训建设改善村风民风,我市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我们 深有感触的是,家风家训的确立要切合实际, ; ,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A.要大力宣传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也要借鉴外地经验 B.要大力宣传本地优秀的家风家训;也要做好经验总结 C.避免千篇一律,流于形式;还要认识到社会风气的改变 不可能一蹴而就 D.避免说一套,做一套;还要认识到社会风气的改变是一 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C 6.(西大附中 中考模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江津四面山、武隆仙女山、万盛黑山谷、北碚缙云山是重庆周 边避暑最受欢迎的四大热门景区之一。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能否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体验生活、留意生活、提炼生活,抓住有意义的素材,捕捉真 切的情感,澄清模糊的认识,一定会写出好的作文。 D.当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祖国五千 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想起祖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B 7.( 中考模拟)综合性学习。 在“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 现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写一段70字以内的开场白。 宣传标语示例:①用缤纷的画笔来挥洒青春的色彩;②莫让 年华付东流;③我的美丽我打造,我的青春我做主;④展望 青春,放飞梦想。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青春,一个充满了诗意和活 力的词语,一个洋溢着阳光与欢笑的年龄。我们正值青春年 少,怀揣着远大的理想。我们经历着青春的迷茫与困惑,今 天,就让我们放飞青春吧! (3)请你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说说要想成为“青春形象大使” 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材料一 原国家女篮队长隋菲菲在北京交通大学正式签约 《中国青年报》,成为该报青春形象大使。隋菲菲靓丽、青春、 健康的外形,刻苦、坚韧的训练精神,比赛时聪明灵活的个性与 《中国青年报》理性、敏锐、先锋的办报要求不谋而合。在未来 5年内,隋菲菲将主要负责《中国青年报》针对青年市场的品牌 代言活动。 材料二 在某大学青春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初赛现场,选手们 表演了昆曲、武术、快板、书画等在其他选秀活动中难得一见的 才艺,博得了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过其他选秀活动参赛经验的 选手朱潇轩告诉记者:“通常的选秀活动,更多是关注选手们的 外表。我认为,‘校园青春形象大使’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 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要形象靓丽、青春、健康;二是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综 合素质。 1.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A.面刺:当面指责   B.过:过错 C.市朝:公共场合      D.闻:听到 答案    D “闻”在句中是“使……听到”的意思。 · ·· · · · 拓展训练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    B 应为: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以美于徐公。(省略句,“以”后省略了“我”) 译文: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倒装句,应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译文:                                                                                                          (3)忌不自信。(倒装句,应为“忌不信自”) 译文: 答案 (1)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2)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3)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 解析 解答本题,要根据括号内的提示,或补充省略成分,或调整语序。另 外要注意落实关键词的意思,如“孰”“自信”等。 1.对下列句中“于”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③以其无礼于晋 ④皆以美于徐 公 ⑤且贰于楚也 ⑥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⑦燕、赵、韩、魏 闻之,皆朝于齐 ⑧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③⑤/⑥⑦⑧/②/④  B.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②⑥⑧/④    D.①③⑤/②⑥⑧/④/⑦ 答案    D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一词多义的掌握能力。①③⑤句中的 “于”意思为“对,对于”;②⑥⑧句中的“于”的意思为“在”;④句中 的“于”的意思为“比”;⑦句中的“于”的意思为“到”。所以选D。 能力提升全练 2.填空。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       》。“讽”的意思是                 。 (2)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                                          。 表示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在国内收到效果的句子是:                              。 (3)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答: 答案 (1)战国策·齐策一 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 进者 (3)(示例)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答出两个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需在深入理解课 文的基础上作答。 3.这篇文章通过叙述邹忌劝齐威王纳谏的故事,强调善于倾听不同意见的 好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必须             ;一个人要 不断进步,必须有               。(用四字词语填空) 答案 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自知之明(自省之心) 解析 “治理好国家”必须怎样,可从齐威王的成功做法(善于纳谏)方面 思考;“一个人要不断进步”必须具备什么,可从邹忌没有陶醉于别人的溢 美之词,而是“窥镜而自视”,后又“暮寝而思之”的自省精神方面作答。 1.根据成语分析,在横线处选填汉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竽充数 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后借 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 数。横线处应填“滥”。 B.破     沉舟 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项羽与秦军打仗,过河后砸锅沉船,表示与秦军决一 死战的故事。后用来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横线处应填“斧”。 C.闻鸡起      分析:这个成语讲的是晋人祖逖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相勉励,半夜听到 鸡叫就起床舞剑。后用来指志士及时奋发。横线处应填“舞”。 D.门     若市 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邹忌讽谏齐王后,门前和院子里向齐王进谏的人很 多,像市场一样。现在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横线处应填“庭”。 答案    B 横线处应填“釜”。“釜”是一种器物,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 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 炖、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的“锅”的前身。 2.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文中的邹忌和齐威 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答案 (示例1)欣赏邹忌。因为他善于讽谏,说话讲究技巧。同时,他能正 视自己,有自知之明,有反思的习惯和自省能力。 (示例2)欣赏齐威王。因为他虚心纳谏,知错能改,有气度,有胸怀,也不失为 一个明君。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评价能力。首先要根据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选择 其一,表明态度;然后列举人物的优秀品质,如有智慧、有气度等进行阐 述。用词要准确,理由要充分。 文言文阅读 (川外附中 中考模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 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 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 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翻译下列语句。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 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能在公共场合指责讥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 奖赏。 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 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 ( 中考模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 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 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 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 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 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 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 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 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 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 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D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 等奖赏。 (巴蜀中学 中考模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 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 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 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 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 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 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 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 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 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 心来写的。 B.文章末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 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 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 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A 11.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①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 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 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②齐威王纳谏 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 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载人飞船虽然可以将航天员送入太空,但无法携带 较大的载荷进行空间实验,飞船电力供应也无法满足大型载荷或 大规模空间实验的需求。因此,建设能部署大量实验载荷并提供 充足能源开展实验的空间站,是航天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空 间站”实践表明,它是人类最好的太空技术实验和应用平台。我 国空间站建成后,将具备完全自主的载人航天能力。 (摘编自欧阳自远主编《十万个为什么》) 材料二:天舟一号作为我国首个空间货物运输飞船,飞行任 务取得圆满成功。它突破了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等关键技术, 使我国跻身于少数几个具备大吨位空间货运能力的国家。天舟一 号还是全球首个掌握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的飞船,并且在航 天领域首次实现了100V高压锂离子蓄电池组在轨应用。天舟一号 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 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注:“t”是计量单位,吨。上行货重比=上行能力/发射质量, 上行货重比越高,货物上行效率越高。 (摘编自白明生等《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研制》) 材料三:中国空间站具备后发优势。建成后,会单独发射 一个光学舱,光学舱里架设一套口径两米的巡天望远镜,可以 对40%以上的天区进行观测,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科学家们研究宇 宙学和天文学提供海量的科学数据。同时,空间站还将拥有完 整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摘编自《中国的空间站什么样》)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载人飞船能将航天员送入太空,但其电力供应无法满足大型载 荷的需求。 B.空间站是航天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类最好的太空技术实验和 应用平台。 C.目前,我国已跻身于世界少数几个具备大吨位空间货运能力的 国家之列。 D.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空 间站时代。 D 2.中国天舟一号与国外货运飞船相比,具有哪些优势?请根 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3.我国建成后的空间站具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 括。 ①全球率先掌握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②在航天领域首次实 现了100V高压锂离子蓄电池组在轨应用;③货物运送上行能力位 居第二;④货物运送上行货重比最高。 ①配备一套能对40%以上的天区进行观测的巡天望远镜;②拥有 完整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冬天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他步伐蹒跚, 历尽沧桑,饱受风雪的磨难,但是他依然不改对 大自然的爱恋。你看,越冬的麦苗身上,是他盖 上的棉被;繁叶落尽的树下,是他执意培上的冬 肥;害虫肆虐的田间,是他施上的杀虫剂。他使 青松更苍翠,使冬梅更芬芳,使天更高,地更远, 人们更坚强。他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奉献给了这 个世界,对于自己,没有丝毫保留,当春天的脚 步逐渐走近的时候,他又是那样断然离去,把希 望与祝愿给了新的一年。 美文欣赏·冬 天 日积月累 课文助读 走近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西汉著名史学家、 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人。 作品介绍 《史记》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 帝时代,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包括12本纪、10表、8 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本纪记述了历代帝王的 事迹;世家主要记述诸侯王国的事迹;列传则是人臣之 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鲁迅称它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主要内容 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 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 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 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 画,生动地再现了农民起义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基础过关 5.(巴蜀中学 中考模拟)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美两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40%左右,贸易战不能解决 问题,只能导致两败俱伤。 B.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预警提醒各地教育行 政部门和学校要时刻绷紧安全弦,坚决防止溺水事故不再 发生。 C.只有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我们才能携手解决 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D.通过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使我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C 6.( 中考模拟)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合 理的一项是( ) ①这就需要具有辩证眼光和战略定力,发现那些不受短期波动影 响,能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保驾护航的“深层优势”。 ②这样的“深层优势”,体现为善于求变应变的“改革优势”。 ③这样的“深层优势”,首先表现为巨大的“市场优势”。 ④正确研判中国经济,不仅要看短期波动,也要从时间轴上看整 体、看大势、看实质。 ⑤这样的“深层优势”,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独有的“制度 优势”。 A.①③②⑤④ B.④①③②⑤ 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④⑤② B 文言文阅读 (川外附中 中考模拟)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 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 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 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 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 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 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 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 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 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 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 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 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结合全文,说说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节选自《史记》,“世家”是《史记》的一种体例,是记 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的。司马迁把雇农出身的陈涉列 入“世家”,主要是肯定他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 B.“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句 中“……者,……也”是古汉语判断句式的一种标志。 C.“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充分表达了陈涉非凡的个性 和远大抱负。成语“鸿鹄之志”即出自此处,用以指人有远大抱 负。 D.“天下苦秦久矣”和“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 法皆斩。”分别说明了本次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4.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 人,你认为是什么样的才能成就了他?请根据选段内容作答。 D ①对当前的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②做事周密细致;③有 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阅读提高 牛犊面 ①牛犊面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特色面食。虽叫“牛犊面”,但 无论它的原料还是形状,都与牛犊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据说一碗牛 犊面的奶香能引来周围的牛犊,故称“牛犊面”。 ②牛犊面的主料是稀奶油和面片。 ③如何制作牛犊面呢?首先,制作稀奶油。稀奶油的做法很讲 究:把鲜牛奶盛进盆里,将其自然放酸之后,上面会结一层稀奶油。 所结稀奶油的厚度与盆里的鲜牛奶量成正比,鲜牛奶越多,所结的 稀奶油也就越多。稀奶油通常都被放进用纱布做成的袋子里,吊在 空中存放。这样,能滤净残留在稀奶油中的奶精,稀奶油的浓度就 会增加。稀奶油的浓度越高,做出来的牛犊面就越香。其次,制作 面片。在内蒙古东部,80%的家庭喜欢用荞面做牛犊面,若没有荞 面,也可以用白面代替。将荞面或白面和好擀开之后,切成边长2 厘米左右的四方形面片,等待下锅。接着,文火煎炸。锅热之后, 先将事先准备好的稀奶油放入热锅里用文火煮,当锅内的稀奶油微 微沸腾时,放入切好的面片,加入少许盐,煎炸。等锅内的稀奶油 变成黄油,面片像西下的夕阳般白里泛着金黄时,即可出锅。出锅 时面片与奶油融为一体,入口时浓浓的奶香和面片丝滑的口感, 让人久久难忘。 ④尽管牛犊面是蒙古族的特色面食,却不经常吃。早些年, 由于技术条件有限,牛犊面只能在夏天和初秋时节吃,稀奶油的 炼制过程需要一个适合的温度,夏天和初秋的温度适宜炼制稀奶 油。不过,随着炼乳技术的提高,现在,冬季也能吃到这道可口 的面食了。机器提炼的稀奶油与人工提炼的相差无几,味道同样 鲜美。 ⑤小时候,只有逢重大节日母亲才会做牛犊面。为了做一顿 牛犊面,母亲要做近半个月的准备。每天挤完牛奶之后盛在盆里, 等发酵后提炼稀奶油。母亲对每个步骤都很小心,生怕整个过程 中洒了一滴牛奶。蒙古族的习俗中,牛奶是高贵、纯美和善良的 象征。牛奶做成的奶豆腐,奶酪、奶油、奶皮等奶食品也具有很 高的地位。记得我每次出远门母亲都会弹洒奶汁,保佑我平安。 起初我只觉得母亲过于迷信,后来才感知到这一习俗是希望孩子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平平安安。已故的内蒙古大学教授、著名的蒙 古族诗人巴·布林贝先生,曾写过一首名为《心与乳》的诗,用 诗意语言描绘蒙古与乳汁的关系。稀奶油作为牛奶直接提炼的奶 食品,在蒙古族的生活习俗中被看作是上等美食。吃到牛犊面的 人一定是远到而来的贵客或受家族爱戴尊敬的长辈。若有朋自远 方来,勤劳的蒙古族妇女也会做一顿可口的牛犊面给宾朋享用。 ⑥小小一碗牛犊面里酸、香、咸三味融为一体,让你有一种妙不 可言的感觉。看似简简单单的牛犊面,其背后包含着近半个月不 为人知的等待与准备,这也正印证了蒙古族的生活哲学:将复杂 的生活简单化,将复杂藏在简单背后。 (摘自《读者〈饮食科学〉》,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围绕说明对象主要介绍了哪些 内容? 2.文段①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虽叫“牛犊面”,但无论它的原料还是形状,都与牛 犊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据说一碗牛犊面的奶香能引来周围 的牛犊,故称“牛犊面”。 牛犊面;牛犊面的主料、牛犊面的制作方法、“我”与牛犊 面相关的记忆、牛犊面背后的生活哲学。 不能去掉。因为“据说”表示这只是作者道听途说而来,如 果去掉,就成了肯定的语气,与事实不符,“据说”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3.文段③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分 析其作用。 4.文段⑤插入小时候母亲做牛犊面、弹洒奶汁及引用蒙古族诗人 巴·布林贝的诗,有何作用? 5.看似简简单单的牛犊面却印证了蒙古族的什么生活哲学?结合 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列数字和打比方。打比方:面片像西下的夕阳般白里泛着金黄 时,即可出锅。作用: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面片的颜色。 介绍牛犊面背后蒙古人的生活哲学。 生活哲学:将复杂的生活简单化,将复杂藏在简单背后。理解: 生活其实是很复杂,有很多的人或事让我们的心变得纷乱,此 时,就需要我们进行取舍,关注自己的本心,把复杂的问题与 生活简单化。 冬,她是圣洁的象征,当冰雪跨进冬的门槛, 整个世界便被凝结。湖面、河面上都结上了一层 厚厚的冰,房屋楼阁在雪中静默,土墩、田坎在 银光中陶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雪花如 明月轻洒,树枝如梨花绽放,绵绵的“柳絮”在 空中荡游,梦幻般的“天使的羽毛”从天而降, 整个世界都踏进了雪国,都为之沉醉了。 美文欣赏·冬 天 谢谢观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第六单元 23.出师表 日积月累 课文助读 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 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主要内容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 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 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 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基础过关 7.(西大附中 中考模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企业、基金会、公益组织等发起相关倡议,进一步 展现推动《巴黎协定》的决心与努力,引发关注。 B.气象专家提醒,华南地区将面临严峻的风雨,广东、香 港、澳门、海南、广西、云南等地须严加防范。 C.文章的主题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收集、组织、 选择材料,以确保材料为主题服务。 D.《故宫日历》系列至今已出版10年,作为故宫特色出版 物,至今已形成了品牌效应,受到社会公众所喜爱和追捧。 A 8.(2019 重庆B)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 一项是( ) 哲学,一门深奥晦涩的学科;儿童,一个直接简单的群体。 这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 。 。 。 。也因此,不少思 想家认为:儿童天生就是哲学家。 ①不少大人都对哲学退避三舍,小孩子就更没办法学 ②而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爱提问的儿童无时无刻不表现出一种“ 爱智慧”的天性 ③因此,不少人初听到“儿童哲学”这个名词时,都觉得不可思 议 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大多数对世界司空见惯、冷漠麻木的成 人相比,儿童离哲学要近得多 ⑤实际上,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 A.③①⑤②④ B.⑤②③①④ C.⑤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⑤④ A 9.(育才中学 中考模拟)综合性学习。 为了让学生走进端午、传承文化,初三年级 某班准备举行“话端午·思传统”的主题活动。请你也积极参 与并按要求作答。 【诗话端午】 (1)根据竺思嘉搜集的端午材料,不是描写端午活动的一项 是( ) A.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 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C.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D.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端午节起源说法不一,最早可追溯到春秋,距今已有两千 五百多年的历史。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和赛龙舟是 端午的两大主题。但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 传说,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 钟馗像、贴午叶符,割艾草、挂菖蒲、佩香囊,赛龙舟、放风 筝、荡秋千,饮雄黄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等。 A 【寄语端午】 (2)请仿照例句,自己创作一句端午寄语,表现端午节 的特点,句式不限。 [示例] 清明节:清明雨洗烈士墓,挥笔祭出英雄魂。 中秋节:月到中秋圆,亲人心相连。 [仿句] 端午节: , 。 五月初五端午节 家家户户粽飘香 1.(2020独家原创)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崩殂(cú)       忠谏(jiàn)       疲弊(bì)        陛下(bì) B.费祎(yī)        行阵(xíng)     郭攸之(yōu)  性行(háng) C.驽钝(nú)       攘除(rǎng)  夙夜(sù)     遗诏(zhāo) D.庶竭(shù)  斟酌(zhuó)     菲薄(fēi)    和睦(mù) 答案    A B.行háng阵,性行xíng。C.诏zhào。D.菲fěi。 · · · · · · ··· · · · · · · · 拓展训练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益州疲弊        (    )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3)以光先帝遗德  (    ) (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5)恐托付不效  (    ) 答案 (1)困苦穷乏 (2)时候 (3)发扬光大 (4)给予 (5)成功 解析 可根据积累直接作答,也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注意古今异义词 “秋”字在句中的意思。 · · · · · ·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答案    C A.痛恨:痛心、遗憾。B.光:发扬光大。D.第二个“以”应为连 词“来”。 1.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诚宜开张圣听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苟全性命于乱世 答案    D A.“卑鄙”古义为“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为“(语 言、行为)恶劣;不道德”。B.“开张”古义为“扩大”,今义为“商店等 设立后开始营业;经商的人指一天中第一次成交;泛指某种事物开始”。C. “痛恨”古义为“痛心、遗憾”,今义为“极端憎恨或悔恨”。D.“苟 全”古今义均为“苟且保全(生命)”。 · · · · · · · · 能力提升全练 2.下列各项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以塞忠谏之路也 A.以告先帝之灵 B.以伤先帝之明 C.愚以为宫中之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答案    B B项和例句中的“以”都是“以致”的意思。A.用来。C.与 “为”连用,认为。D.把。 · · · ·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答案    A A.在。B.因为;把。C.成功;功效。D.用来……的;……的原因。 2.下列句中的“亡”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 一项是 (  ) A.亡羊补牢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亡命天涯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答案    D    A.“亡”意为“丢失”。B.“亡”同“无”,没有。C.“亡” 是“逃亡”之意。D项和例句中的“亡”都是“灭亡”。 · · ·· 3.本文虽题为《出师表》,但很少谈出师,而是用大量篇幅规劝后主修明政 治,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以“报答”“启发”为首词写一组不少 于七言的对偶句,表达出诸葛亮的情辞恳切、忠心耿耿。 报答                  ; 启发                  。 答案 (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句句忠言 (启发)后主奋发图强,声声顺耳 解析 对偶句要涵盖课文内容,注意符合对偶的特点。 文言文阅读 ( 中考模拟)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乙】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 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 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 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 也,亦若是则已矣。 【丙】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 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 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 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 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 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 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时间、地 点和缘由。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望月亮,无限惆怅,流 露出作者抑郁伤感之情。 C.“转朱阁,低绮户”,写词人在朱阁转悠,倚户沉思, 间接写出词人赏月时间之长。 D.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 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 D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5.【乙】文如何表现大鹏“志存高远”的形象特点? 6.诸葛亮对后主有哪几方面的担忧?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 点? 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 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②刑赏偏私, 使内外异法;③亲小人,远贤臣。表现了诸葛亮忠心耿耿、 任人唯贤的性格特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巴蜀中学 中考模拟)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 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 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它是人类世代相传、 口传心授的活态文化遗产,凝聚着民族的集体智慧和情感精神。 有别于物质文化遗产,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态流变”,强调 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并多以身口相传而延续。 因此对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来说,传承人显得尤为重要。近几 年公布的第四批、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龄构成出 现了“① ”的发展趋势,但整体结构依然呈现“老年 型”的格局。随着老艺人的辞世,新的传承人难以为继,一些 民间传统文化濒临灭绝或正在消失。因此,想要中国非遗多彩 绽放,年轻力量不可或缺。 【材料二】 非遗保护的根本目标是“保护非遗的生命力”,因此,保护 非遗更要传承非遗,要使其与时代同行。 作为华阴老腔第十代传人,张喜民老人一直为后继无人而忧 虑。孙子张猛一直对老腔不太上心。直到歌手谭维维搭档张喜民 为华阴老腔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活力,并将新编歌曲《华阴老腔一 声喊》带上猴年春晚舞台,张猛看后才终于开了窍。 京剧是国粹艺术,但在传承上也依然面对着社会需求与传统 艺术隔膜的困境。京剧裘派嫡系第四代继承人裘继戎,没有按部 就班的延续传统,他另辟蹊径,将西方Popping的舞蹈元素、太 极的身段与京剧的唱念做打多元融合,用新的形式实现了传统艺 术的跨界。他说:“艺术要摆脱匠气,没有火气,流淌人气。” 但是,像华阴老腔、京剧流派面对的传承困境是当今普遍现 象,我们需要有更多思考和更多探索,不断赋予其② 。 【材料三】 非遗以其独特的文化色彩,谱写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然而, 当今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工业文明对植 根于农耕文化的非遗形成致命冲击、城镇化出现和传统村落的消 失使一些地方民俗和技艺濒临灭绝、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的断层 状况导致技艺失传、多种文化观的现代人对非遗产生文化需求 的距离感。2012年底被撤销非遗资格的黎族文身,虽被称为海 南黎族的“敦煌壁画”,但因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中 断了活态传承,其消失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另一方面,人们也通过各种方式保护和传播非遗。抖音近 期公布相关数据:截至2019年4月,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 中,有1214项在抖音平台上有相关内容的传播,产生了超过 2400万条视频和超过1065亿次播放量。2018年,抖音联合中国 民协皮影艺术委员会、北京龙在天皮影文化博物馆共同发起“ 皮一下很开心”话题,累计播放超28亿次。龙在天戏团的王熙 团长表示,按照他们演出的平均观众数,要达到这个播放量, 需要每天演出,且持续800年。过去的经典,重新被现代大众所 欣赏。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全都正 确的一项是( ) A.①年轻化 ②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B.①年轻型 ②现代表达形式和新的时代内涵 C.①老年化 ②现代表达形式和新的时代内涵 D.①老年型 ②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2.依据上面三则材料。当今非遗的传承面临的共同困境可 以概括为 。(限8个字以内) A 后继无人 3.针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人们也有自己的思考。阅读下面网友 的评论,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非遗传承的。 潇潇雨:如果根据现代人的需要对这些非遗进行改造,不就 很好地传承下来了吗? 远方的时光:对于老祖宗留下的非遗文化,咱现代人可不能 用自己的爱好去随便篡改,否则不就缺失了传统文化的本真吗? 麦芽糖不甜:有些非遗早就不适应现代人的需求,消失也是 必然的,有什么可惜呢? 示例:对于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非遗,我们应积极传承。因为 非遗凝聚着民族智慧和情感精神,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对于非 遗传承的困境,我们可以尝试一些积极的探索。 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好像有千丝万缕的情 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 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的裸露感。雪花形态万千、 晶莹透亮,好像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 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 美文欣赏·冬 天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第六单元 24.诗词曲五首 日积月累 课文助读 走近作者 郭茂倩(1041—1099),字德粲,宋代郓州须城(今山 东东平)人。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 为学术界所重视。 岑参(715—770),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 江陵)人,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 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 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 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 家,爱国诗人。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 《正气歌》等。 张养浩(1270—1329),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 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作品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写作背景 《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描绘了一个在 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这首乐 府诗不仅抒发了这一老兵“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感, 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 宝十三载)。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 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因而对鞍马风尘的 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6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 安抚使后不久,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每当他登 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南 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 的。 《过零丁洋》这首诗作于公元1279年。公元1278年, 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 零丁洋时作此诗。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 主要内容 《十五从军征》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 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 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 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 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 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 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 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 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过零丁洋》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 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山坡羊·潼关怀古》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 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 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基础过关 4.( 中考模拟)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 ”而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 ②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忆儿时的学习情景时也说:“晚上念诗我 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觉着也好玩一点儿。我念 的是《唐诗三百首》。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 别的诗集。他们念的诗,我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 ③美学家朱光潜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五经之中,我幼 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 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于今我记得最熟 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 ④他们都是通过“听”而记住了这些作品。 ⑤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要最大限度发挥儿童时期 听觉记忆的作用。 A.①③②⑤④ B.⑤①③②④ C.⑤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④ B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舂谷(chōng) 狗窦(dǒu)           阑干(lán)           辕门(yuán) B.瀚海(hàn)  锦衾(jīn)          羹饭(gēng)  兜鍪(móu) C.野雉(zhì)  干戈(gē)        宫阙(quē)        寥落(liáo) D.踌躇(chú)     羌笛(qiāng)     潼关(tóng)   狐裘(qiú) 答案    D A.“窦”应读dòu。B.“衾”应读qīn。C.“阙”应读què。 · · ·· · ·· · · · · · · · · · 拓展训练 2.(独家原创试题)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松柏冢累累(      ) (2)瀚海阑干百丈冰(      ) (3)风掣红旗冻不翻(      ) (4)留取丹心照汗青(      ) 答案 (1)众多的样子 (2)纵横交错的样子 (3)拉,扯 (4)这里指史册 解析 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推测词义,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意思是“无边 沙漠结成百丈坚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 · · · · · · 3.下列与诗歌有关的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郭茂倩选编—乐府诗 B.《过零丁洋》—《过零丁洋》—文天祥—绝句 C.《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词 D.《山坡羊·潼关怀古》—《全元散曲》—张养浩—曲 答案    B 《过零丁洋》选自《文天祥诗集校笺》,是一首律诗。律诗和 绝句的区别是:律诗是每首有八句的格律诗,绝句是每首有四句的格律诗。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B.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答案    C 正确的划分: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能力提升全练 2.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  ) 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C.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答案    C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来表达相同或相对意思的修辞方法。C项显然不符合这一特点。 3.下列对《过零丁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 B.《过零丁洋》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和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承接上联,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 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 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 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充满凄楚。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 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 答案    D “全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的说法不 当。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自己的忧国之 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1.下列关于诗词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体诗的格律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分为两大类:律诗、绝句。 B.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究格律的诗称为“古体 诗”。 C.律诗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近体诗用韵很严,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各联的偶数句必须押 韵。 答案    B 唐代讲究格律的诗一般被称为“近体诗”。 2.《过零丁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的 体裁分别是 (  ) A.诗 词 词  B.词 词 曲 C.诗 词 曲  D.诗 曲 词 答案    C “南乡子”是词牌名,“山坡羊”是曲牌名。 3.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1)—(3)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本曲作者是       ,      朝       家。“山坡羊”是              。 (2)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3)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说说加点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 联想。 答: 答案 (1)张养浩 元 文学 曲牌名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争着向潼关奔来的情景。 怒:使人觉得黄河如兽般在咆哮,并联想到河水奔腾澎湃的情景。 解析 (1)牢记课下注释中的文学常识。注意作者的朝代和作品的体裁。 (2)诗人感慨历代王朝兴亡,表达了对在动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两句议论,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时局动荡给 人民带来的苦难,十分精辟。 (3)“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 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阅读提高 (2019 重庆A) 一把老钥匙 王举芳 ①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 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②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到我的钥匙没?” ③“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④“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 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 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 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 母亲叹了一口气,开怕收拾地上的凌乱。 ⑤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 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 不好意思谈价钱。 ⑥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 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⑦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邻居,和我们 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我让三婶到家里坐坐, 她直摇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 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 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⑧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 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 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⑨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 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 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会的眼 神里都藏着忐忑。 ⑩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 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像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 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 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 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们从未离开过。 ⑪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 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 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 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 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 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 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 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 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悔、吵闹都 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 家。 ⑫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⑬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 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 家可归的人。” ⑭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 匙。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⑮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 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 好,咱们有钥匙。” ⑯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⑰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 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选自《时代文学》2018年第7期,有删改) 3.理解文中第⑭段画线语句的含义。 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婶这一人物形象。 5.文中的“老钥匙”承载着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这里的“齿痕”指的是老宅钥匙的齿痕,“打开岁月的珍藏 ”指的是对老屋的回忆。老屋钥匙上的齿痕,就像一把记忆 的开关钥匙,拿到手里,就会唤起对老屋的记忆和家的归属 感。 善良、淳朴、真诚。三婶买了老宅并把钥匙交给了我们,体 现了她的善良;三婶一直保存着自己老家的钥匙,写出了她 的淳朴。三婶对母亲一直真诚相待,体现了她的真诚。 ①对老屋的怀念和归属感;②对母亲的愧疚、对三婶的感激; ③对根的寻找。 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 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 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 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 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 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 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 美文欣赏·冬 天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