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 壁
唐·杜牧
咏史诗 杜牧,唐代诗人,字
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
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
文赋,其《阿房宫赋》为
后世传诵。作品集为《樊
川文集》,人称“小杜”
,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
并称“小李杜”。晚年居
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
称“杜樊川”。
作者简介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jǐ活动一:
自主阅读全词,理解全
词的大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古代兵器
【翻译】折断的戟沉在江底的沙中还没
有完全销蚀掉,把它拿起来磨光洗净,
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销蚀
拿,取
辨认出是前朝遗物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给
周瑜
方便
铜雀台
大乔、小乔
【翻译】当年赤壁之战,假如东风不给
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
乔可能被关进铜雀台了。活动二:
在理解全词的大意的基
础上,完成下列题目。内容赏析:
1.说说诗的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的作用。
答: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
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说说它的意思。
答:当年赤壁之战,假如东风不给周
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
二乔可能被关进铜雀台了。内容赏析:
3.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
二乔”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以小见大,对历史史实进
行了反面的假设,用两个美女象征
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中蕴含着一个成语,涉及一个著名的
三国故事,请分别写出来。
答: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赤壁之战。内容赏析:
5.文中的周郎指的是谁?涉及到的战争
是什么?
答:周郎指吴国的周瑜。/赤壁之战。
6.“东风不与周郎便”中的东风指什么?
现在常用来象征什么?
答:东风指赤壁之战中的东南风。
现在常用来象征机遇、机会等。7.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
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①不好。
②以二乔的命运象征东吴的命运,
以小见大,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形象性,
感情表达更加含蓄。
“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比
较平淡,缺乏诗意美。
内容赏析:8.说说“二乔”一词的含义,这样写有
什么意义?
答: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前
两句叙事是为了引发下文的议论。
内容赏析:
9.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
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二乔”原指江东乔公两个女儿,
东吴美女大乔和小乔。文中象征国
家的命运,小中见大,别出心裁。10.学了本诗后,说说诗人是怎样评价
赤壁之战的?
内容赏析:
答:诗人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
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
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我们不能
以成败论英雄。本诗主题:
本诗借古讽今,借一件古物兴
起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抒发了
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表达
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之情以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
侥幸。赤
壁
①抒发感
慨的原因
表
达
自
己
怀
才
不
遇
的
愤
懑
之
情
以
及
告
诫
统
治
者
不
要
寄
希
望
于
侥
幸。
全文脉络:
②对历史
反面假设
记叙
议论一.对杜牧《赤壁》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 【 】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
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
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
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
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
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
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
“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
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
久,时间不长。
巩固练习:
D二.对杜牧《赤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咏史诗借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
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
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
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
C.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
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
D.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
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
巩固练习:
B①《赤壁》中“运用典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赤壁》中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
的慨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填空: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③《赤壁》中诗人发挥想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赤壁》中诗人以小见大,对历史
史实进行反面的假设,用两个美女
象征国家的命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填空: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2.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3.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猜一猜:
阅读下列对联,说说对联指
代的人物,你的依据是什么?春 望
唐·杜甫 杜甫,字子美,号少
陵野老,曾任工部校检员
外郎,人称杜工部。他是
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
衰的年代,后人尊称杜甫
为“诗圣”,称他的诗为
“诗史”。他和李白并称
为“李杜”,诗歌风格为
沉郁顿挫。
【安史之乱:“安”指
安禄山;“史”指史思明。
】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春望》写于安史之
乱时期,作者安顿好妻儿
后,独自投奔皇帝,不幸
中途被叛军捉住,押往长
安。杜甫在这里过了八个
月痛苦的俘虏生活,亲眼
见到长安陷落后的惨状,
昔日的繁华景象已不复存
在。他感时忧国,写了本
诗,表达热爱国家、眷恋
家人的美好情操。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sāo zān【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这里指长安
指长安城
草木茂盛
【翻译】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
尚存,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
城里草木茂盛。【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时局、时事
【翻译】仿佛花儿也因感叹时事而
落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
心。(你还有别的解释吗?)【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这里借指战事。
信
抵得上,值
【翻译】战火连绵,直到今春三月
仍未停,(与家人音信阻隔)一封
家信抵得上万金。【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抓 简直
不胜簪:插不住簪子。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翻译】满头白发此时也是越抓越
短,稀疏的白发简直无法插簪。内容分析:
1.1.首联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作者望见了什么?在全诗中起到了作者望见了什么?在全诗中起到了
什么作用?什么作用?
2.2.赏析颔联赏析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心””这两句诗。这两句诗。
3.3.赏析颈联赏析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
金金””这两句诗。这两句诗。
4.4.赏析尾联赏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簪簪””这两句诗。这两句诗。1.1.首联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作者,作者
望见了什么?在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望见了什么?在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望见的景象:望见的景象:
国都长安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国都长安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
旧,可是满眼都是杂草树木。旧,可是满眼都是杂草树木。
一个一个““破破””字,使人触目惊心。字,使人触目惊心。
一个一个““深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字,令人满目凄然。
作用:作用:
诗人寄情于物,为全诗渲染了一幅安史诗人寄情于物,为全诗渲染了一幅安史
之乱造成的国破人亡的悲惨画面,读后让人之乱造成的国破人亡的悲惨画面,读后让人
触景伤怀。奠定了全诗凄凉的基调。触景伤怀。奠定了全诗凄凉的基调。①诗人以乐景写悲情,表现了作者忧
伤国事、恨别家人的悲伤和愁苦的
感情。
2.赏析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这两句诗。
②这两句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
花与鸟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作者忧伤国事、思念亲人的愁苦之
情。
③情景交融①“连三月”一词,可见战乱持续时间之
长;“抵万金”一词,可见战火连绵、
家书难得。
3.赏析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这两句诗。
②这两句诗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战
火连绵、音讯全无、家书难得的现状,
引起读者的想象,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
的印象。
③对偶答:“搔”是“抓”的意思,这里用了
动作描写,写出了作者面对国破家亡
的惨状,内心无比愁苦,“更短”可
见愁的程度之深。
4.赏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两句诗。 学了本诗之后,你觉得诗人
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诗人是一位满头白发、忧国思
亲、哀愁衰老的老者形象。
形象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拓展延伸:
唐·杜甫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
怎样复杂的心情?
2.两首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
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
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惊喜万分,归心似箭。
拓展延伸:
答:忧国忧民,思念亲人。课文名句默写:
1.杜甫的《春望》中表现诗人在战乱中
思念亲人,渴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表现作者因忧愁日益衰老
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3.在《春望》中,写春天的花开鸟鸣反
而使诗人杜甫产生忧国和思亲之情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描写长安城被
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课文名句默写:《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课后作业:
fū
huán
huǎnɡ
唐·杜甫
比较与《春
望》思想感
情与写作手
法上的异同课后作业:
【译文】①今夜鄜州的月亮,一定同样
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②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③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
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④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
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
照干我们的泪痕。
①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②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关长城
的诗句有哪些吗?请举出例句。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yān
xié
乐府曲名
zhònɡ活动一:
自主阅读全诗,理解全
诗的大意。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坍塌,毁坏 如金色鳞片
般闪闪发光
【翻译】敌军似乌云攻近,城墙仿佛将
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
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⑵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军中号角
即胭脂,色深红,形容战场血迹
形容战场血迹
【翻译】军中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
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
为紫色。⑶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赶赴
【翻译】寒风卷动着红旗,军队赶赴
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
沉,扬不起来。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国君
【翻译】为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
持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
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
面放置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手持,拿起 指宝剑活动二:
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
上,回答下列问题。答:① “黑云压城城欲摧”,以比喻和
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渲染了敌军兵
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②“甲光向日金鳞开”,转写城内
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1.赏析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
日金鳞开”这两句诗。
③一个“压”字,突出了敌军人马众
多,来势汹汹,双方力量悬殊,守城将
士处境艰难。答:这两句诗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把激
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呜咽的角
声、紫红的秋色,渲染了一种苍凉、悲
壮的气氛。
2.赏析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
脂凝夜紫”这两句诗。答:①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
②易水。
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复还。
3.由颈联你想到了什么典故?依据哪一
个词语?你想到的相关诗句是什么?答: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上面放
置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②黄金台。
4.由尾联你想到的典故是什么?依据哪
一个词语?
有没有其他典故?全诗小结:
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全诗的主题: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
运用乐府旧题,用浓艳的色彩
描绘了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
歌颂了守边将士视死如归、报
效国家的英雄气概。用课文原句填空:
1.《雁门太守行》中含有“荆轲刺秦王
”
的典故,写唐军夜袭敌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写边塞
壮美的风光,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
氛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4.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写敌军
兵临城下,形势危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含有“燕昭王
筑黄金台招纳贤才”的典故,表明将
士以死报效朝廷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用课文原句填空: 对《雁门太守行》分析不恰当的是【
】
A.首联中“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境,
“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颔联中“燕脂”“紫”形容边塞泥土
的颜色怪异,象征当时战况严峻。
C.颈联中“寒”指战鼓声音低沉,“不
起”指将士在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尾联写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对自己的
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国家献身。
C对《雁门太守行》分析不恰当的是【
】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
者
在诗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
有
色彩的描绘。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刻
画
具体的战争场面,而是从颜色入手。
D.诗人运用“黑”“红”“金”“紫”
“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
壮
的气氛。
A饮 酒
东晋·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___,
字____,自号________,
谥号_________,他曾做
过八十几天彭泽县的县令,
被人称为______,后来他
“_______________”,
弃官回乡,归隐田园,他
是____时期著名的诗人,
他开创了我国_____诗派。
作品集《_________》。
潜
元亮 五柳先生
东晋
田园
作者简介:
靖节先生
陶彭泽
陶渊明集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的相关名句:
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
②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性格:
爱好:
喜爱的花卉:
理想追求:
代表作: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放荡不羁;
好读书、嗜酒、著文章
晋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世外桃源,隐居生活
陶渊明小档案:
《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
简陋的房屋
喧闹的声音
【翻译】(我)在人间构筑房舍,却没
有世俗往来的喧嚣。
对对方的敬称,您。指作者本人
如此,这样 自然 僻静
【翻译】你问我为何能这样?(因为)
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喧嚣扰攘的尘世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闲适淡泊的样子
【翻译】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悠
远闲适中看见了南山。
傍晚
相伴,一起,共同
回,回家
【翻译】山间云气氤氲,傍晚景色优美,
更有飞鸟相伴而归。
山间的云气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分辨
【翻译】其中蕴含着隐居生活的真正意
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道怎样表达。
指山中景象,
也指隐居生活1.《饮酒》一诗所体现的时间是什
么?依据是什么?
时间:秋天的傍晚。
依据:菊花,日夕。
内容分析:2.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写?诗人
运
用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意象有:菊、南山、日夕、飞鸟。
菊,是隐逸之花,象征着诗人远离
官场、陶醉自然的归隐志趣。
南山、日夕、飞鸟等意象,也突出
归隐之趣。
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向往田园生活
的闲适恬淡的心境。
内容分析:3.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为什么“结庐在人
境,而无车马喧”?
4.请用原文内容回答“问君何能尔”的
“尔”指代什么?
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内容分析:5.“心远地自偏”蕴含了什么人生哲理?
答:这句话与“心静自然凉”有异曲同工之
妙,指的是人的思想情感能赋予人超凡
脱俗的本领,使人淡泊名利,不再浮躁。
内容分析:
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答: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正在专心致
志、悠闲地采撷菊花,偶然间一抬
头,无意中见到了悠远的南山。 7.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
两句诗。
①“悠然”一词形象地写出诗人远离世
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内容分析:
②“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的
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
由和惬意,表现了诗人恬淡的心境。
③这两句诗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
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8.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
蕴含的哲理。
答: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利禄,归
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
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
正因为如此才能达到 “物我合一”
的“无我之境”。
内容分析: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
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
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答:这几句诗写出了作者闲适自然、
悠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生活状态。
内容分析:1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
“此中”和“真意”分别指什么?
①“此中”:指“此地此时的情景”,
即:山中景象,也指“隐逸生活”。
②“真意”的本义指:从自然景物中
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
“真意”在文中指:不与世人同流
合污,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内容分析:艺术特色:
整首诗融叙事、说理、写景、抒
情为一体。在叙事、说理中融情,在
写景中寓情。语言纯朴自然。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叙事
说理
写景
抒情全诗主题:
本诗借《饮酒》为题,通过记
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
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
诗人归隐田园后闲适的生活和对自
然风光的喜爱之情。①对《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
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
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
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
然融合。
C
拓展延伸:②对《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
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
淡、闲适的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
映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
“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
出了“真意”所在。
C③对《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
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然有
“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地描绘了优美
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
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B用文中诗句填空:
①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了
作者恬淡、闲适心境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篇末总结全诗,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作者“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⑤诗中表现“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
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
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杜甫的《望岳》中有“荡胸生曾云,决
眦入归鸟”一句诗,《饮酒》中与之类
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饮酒》一诗中具体写南山景象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如 梦 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前期渔家傲
宋·李清照
?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
派的代表。有“千古第一
才女”之称。
李清照早年与丈夫赵
明诚一同研究金石书画,
生活幸福美满。靖康之变
后,她与丈夫避乱江南。
后来丈夫病死,她独自漂
泊,度过了孤寂凄凉的晚
年。本词是记梦之作,是
李清照词中的另类作品。
作者简介渔 家 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
/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
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
/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殷:yīn
嗟:jiē
谩:màn活动一:
自主阅读全词,理解全
词的大意。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
何处。
如波涛翻滚的云
晨雾
银河
天帝居住的地方
情意恳切①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②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
我归何处。
【颈联】天空连着汹涌的波涛和晨雾,
银河转动,千艘帆船逐浪如起舞。
【颈联】恍惚中仿佛来到天帝居住的地
方,天帝传话相邀,情意恳切地问我要
去哪里。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
山去。
回答
叹息,慨叹
同“漫”,空、徒然
高飞
不要停息
如飞蓬般
轻快的船
神话中的
蓬莱、方
丈、瀛洲
三座海上
仙山。③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④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
取三山去。
【颈联】我回答天帝说:路途遥远啊,
又叹息天快黑了,学作诗,枉有妙句为
人称道。
【颈联】我要像大鹏那样乘风高飞。风
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如飞蓬般轻快的
船,吹往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
山去。活动二:
在理解全词大意的基础
上,完成下列题目。。1.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所描绘的景象。
答:天空连着汹涌的波涛
和晨雾,银河转动,
千艘帆船逐浪如起舞。
内容赏析:内容赏析:
2.词的前两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
欲转千帆舞”描绘了哪些景物?“接
”
“连”二字有何妙处?答:天、云涛、晓雾、银河、千帆。
“接”“连”二字,将四垂的天幕、
汹涌的波涛和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
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
色图,描绘出一种瑰丽雄奇的境界。3.《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
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
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一个“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
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
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内容赏析:
一个“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
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
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
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4.这首词的结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
山去”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愿望?
答:尾句表达了词人希望像大鹏一样乘
风高飞,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找幸
福的愿望。
内容赏析:内容赏析:
5.运用典故是诗词常用的一种技法,本
词也不例外,你能找出来吗?
②我报路长嗟日暮
语出屈原《离骚》:“路曼曼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①九万里风鹏正举
语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
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
者九万里。” 这两句词的用意
是什么?全文主旨:
《渔家傲》这首词写梦中海天
朦胧(溟蒙mínɡ/ménɡ)的景象及
与天帝的问答,表现了词人对社会
现实的不满与失望以及对理想境界
的向往和追求。渔
家
傲
梦中见闻 对
社
会
现
实
的
不
满
与
失
望
以
及
对
理
想
境
界
的
向
往
和
追
求
上
阕
全文脉络:
下
阕 理想抱负
海天相接
瑰丽雄奇
辛苦求索
怀才不遇巩固练习:
1.从词的风格上看,这是一首_____词,
从词的内容上看,该词写的是_____,
其实是________的折射。
梦境
现实生活
豪放
2.李清照的《渔家傲》一词中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
绘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天接云
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巩固练习:
3.李清照的《渔家傲》一词中,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回
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
空有卓越的才华,却怀才不遇。
4.表达了词人希望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
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找幸福的愿望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我报路
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
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
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这首词写了人神对话,实现了梦幻和生活、历史
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
磅礴,显示了词人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风格。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
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
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
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
下列对《渔家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李清照经典作品欣赏 乌 江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如 梦 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前期一 剪 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
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
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
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
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diàn 前期声 声 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
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