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ID:46593

大小:68.1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教学设计(1课时)   一、   课标分析   (一)     课标要求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     课标分解及解读   行为条件:“联系城市地域结构有关理论”;行为动词:“说明”;认知内容:“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本标准要求的知识认知水平属于理解水平;技能认识水平属于迁移水平。   注意: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的著名理论,可以作为学习从地理的角度解释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基础。但本条“标准”没有把“中心地理论”一词放于其中,说明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应该“牵涉思想,不及理论”。因而,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可以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涉及“中心地理论”,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机会。   二、   教材分析   (一)     教材(人教版)与课标的对应关系   1.教材通过文字“阅读”材料,概述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标准。   2.教材通过“活动”——对不同级别城市服务的选择,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通过案例——“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化”,说明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   4.通过“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例子、案例——“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以及“城市服务范围的形成”的“阅读”材料,说明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   (二)     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差异   1.人教版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表述形式和呈现方法   [知识结构]   [表述形式]   教材采用直接叙述为主、间接表述为辅以及对比的方式,对课标的要求加以表述。   [呈现方法]   本节教材以文字、示意图、阅读、读图思考、案例、活动等方式呈现课标要求。(具体情况见前述)   2.其它版本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对比   教材 版本 中图版 山东版 湘教版 教材 内容   本部分内容,在“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中呈现并说明。1.以阅读方式,说明中心地理论。2.以文字方式表述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标准。   本部分内容,在“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中呈现并说明。1.以“知识窗”的方式,说明中心地理论。 2.通过“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本部分内容,在“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中呈现并说明。1.以活动方式——调查商品等级与市场服务范围的关系,引入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差异的学习。2.阅读方式,说明中心地理论。3.以活动——“北京商业网点空间分布”的方式,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差异。 呈现 方式 文字、示意图、 阅读、案例研究   文字、地图、 知识窗、案例分析 文字、活动、 阅读、示意图   通过对四个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对比,标准最低的要求为:以城市地域结构有关理论(中心地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这也是该条课程标准的基本底线。   (三)重点、难点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 ②理解城市服务范围的含义。 ③运用有关原理,说明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差异。 ④了解城市服务范围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⑤理解某一区域内,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通过书籍、报章、互联网等途径搜集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经济、人口、交通、服务种类)等相关资料,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地理信息搜集、整理、分析能力。   ②利用多媒体把搜集资料汇总并制作电子版向其它同学作演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学生对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经济、人口、交通、服务种类)等相关资料的搜集,让学生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②  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地区高一的学生对不同城市提供的服务功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各种正确途径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课本的地图、更为贴近生活的例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讨论法、小组研讨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1课时)   (一)      导入新课   [问卷调查](把商店规模类比为不同等级城市,通过调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由此引入“城市的不同等级”的学习内容。)   在购买以下物品时,你会选择怎样规模的商店?   ①纸、米、笔等日常用品    ②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   ③高档服装、数码产品   (二)讲授新课   一、城市不同等级的划分依据和标准   1.学生阅读课本阅读资料,明确不同等级的划分依据和标准。   2.学生展示课前小组搜集的“不同等级城市”的电子资料,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和分享。其他同学相互讨论评价,并判断其城市等级。   3.[问卷调查]   你认为番禺沙湾的居民在寻求以下几级不同的服务时,你会选择哪个地方?   (沙湾、市侨、广州城区)   ①购买纸、米、笔等日常用品,看头痛感冒等常见病,上小学等。 ②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高中等。 ③购买时装、数码产品等高档商品,看疑难病症,上大学或听音乐会,参观大型的博物馆等。   4.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调查结果,总结“不同等级城市提供不同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并列表比较。   城市等级 服务范围 职能种类 服务级别 高级城市       低级城市           二、城市等级体系   案例教学——“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   1.学生分组学习,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图,讨论并回答问题。   ①图中的城镇共有几个等级? ②不同等级城镇的数目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 ③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 ④试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关系。   2.学生相互交流,并表达小组对以上问题的意见。   3.教师指导学生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图,并引导其总结“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以及相互距离”的规律。   4.   教师指学生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图、课本阅读资料,并引导其归纳“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规律。   5.[提问]为什么上海会成为一个超大城市?   让学生阅读上海的相关资料(地理位置、人口、交通、资源等),引导其归纳城市级别的发展条件。   [练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广州成为我国重要特大城市的原因。   三、课堂小结(学生堂上填充)     四、学生自我评价(自评、小组评)   1.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知道) 2.城市服务范围的含义。(理解) 3.运用有关原理,说明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差异。(理解) 4.城市服务范围与地理位置的关系。(理解) 5.某一区域范围内,不同等级城市数量、分布及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   1.总体教学效果自评   大部分学生能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根据实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能较好地达成课标中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正确途径的资料搜集,利用多媒体把搜集资料汇总并制作成电子版向其它同学演示,较好地实现了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经济、人口、交通、服务种类)等相关资料的搜集,让学生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较好地达成了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2.本节课的教学特色与创新   本节课以“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为宗旨”,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案例教学(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等教学方式,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化、不规则的城市中蕴涵着的规律,并使其对城市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学生活动方式主要有:资料搜集、课前电子演示文件的制作、课堂演示、课堂实例分析等。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寓学习于实践活动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反馈良好。   3.存在问题或有待改进的地方 本节课以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学生课件展示为主,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可再作适当的调节。对于番禺的部分学生而言,对不同城市提供的服务功能认识不太丰富。因而,在课前教师可再留多点时间给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资料的搜集,使他们对此有所了解,为课堂使用的案例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