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日光,这里指太阳
逆流而上
快
接连不断
肃杀,凄寒
山峰
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早晨
声音悲凉婉转
宣布、传达【课文注释】
①共谈:共同谈论、赞叹。
②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
斓,交相辉映。
③备:长久存在。
④晓雾:清晨的薄雾。
⑤歇:消散。
⑥乱:此起彼伏。
第12篇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①。高峰入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高耸的山峰直入云端,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②。青林翠竹,
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
四时俱备③。晓雾④将歇⑤,猿鸟乱⑥鸣;
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课文注释】
⑦颓(tuí):坠落。
⑧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夕日欲颓⑦,沉鳞⑧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置身这种奇丽景色中了。 【主旨归纳】 本文以清丽、凝练的文辞,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消散
副词,快要
坠落
名词,欲望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
交相辉映
确实,的确
四季
指水中潜游的鱼【课文注释】
①户:门。
②欣然:高兴的样子。
③念:考虑,想到。
④为乐:行乐,寻乐,取乐。
⑤遂(suì):于是,就。
⑥相与:共同,一起。
⑦中庭:院子里。
第13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衫准备睡觉,这时月光悄悄照进
入户①,欣然②起行。念③无与为乐④者,遂⑤至承天寺
门里(十分幽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和我交谈取乐的人,就来到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⑥步于中庭⑦。庭下如
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课文注释】
好像一片积水澄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柏枝叶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
闲的人罢了。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创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
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考虑,想到
只是
名词作动词,散步 高兴的样子
于是,就
睡觉
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形容水的澄澈
连词,和、跟【课文注释】
①净: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消散、
散净。
②共:同样。
③东西:向东或向西。
第14篇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①,天山共②色。从流飘荡,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散净,天空与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任意东西③。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课文注释】
④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⑤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⑥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
思是“向上”。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江水全部呈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江底)游动的小鱼、细小的石子,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④,猛浪若奔⑤。
(都)可以看到,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⑥,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课文注释】
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互相)争夺高处,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
百座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互相和鸣,嘤嘤地唱出和谐
的韵律。
蝉则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也不停地长啸,声音不绝。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课文注释】
(这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幽深的)山谷
(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挡住了上面的天空,(即便)在白天,林间仍显得昏暗;
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主旨归纳】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生动地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秀美的山水
风景,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表示约数
“反”同“返”,返回
至、到达数词,十个十
形容词,独一无二的、绝妙的
数词,极言其多
动词,停止、间断
没有
不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名词作状语,在上面全,都
跟、随
急流的水
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树木的枝干【课文注释】
①诚:真正,确实。
②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③冠:行冠礼。
第15篇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①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
安居 而天下 熄②。”
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太平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 之冠③ 也,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课文注释】
④命:教导、训诲。
⑤戒:告诫。下文的“戒”
是谨慎的意思。
⑥女:同“汝”,你。
⑦夫子:这里指丈夫。
⑧正:准则,标准。
父 命④ 之;女子之嫁也, 母 命 之,往送之门,戒⑤之曰:‘往之女⑥家,
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
必 敬 必 戒, 无违 夫子⑦!’以顺为正⑧者,妾妇之道也。
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 天下之 广 居 , 立天下 之 正 位 , 行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
【课文注释】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
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主旨归纳】 孟子通过批驳景春的观点,具体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
么境遇,做事都要合乎礼义,不失节操。“女”同“汝”,你
遵循
原则,行为准则能够
得到、实现
能够
告诫 谨慎
动词,居住
名词,居所、住宅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形容词用作名词,准则、标准
这里都是使动用法,使迷惑,使动摇,使屈服真正,确实
平息
这,这样
违背
顺从 作为 准则,标准
志向 遵循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指出嫁的女子
助词,的
动词,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①之间,胶鬲 举 于鱼 盐
舜从田地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行业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和盐的人中被选拔
之中,管夷吾举 于 士②,孙叔敖举 于 海,
出来,管夷吾从狱官的手中释放并被任命为官,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请到朝中(为相),
百里奚 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 先
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高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
【课文注释】
①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
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
(chǔ)夯(hāng)实。筑,
捣土用的杵。
②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
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士,狱官。
第16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其心志③,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④其身, 行拂⑤乱其所为,
使他的意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⑥其所不 能。
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人 恒⑦ 过,然后 能 改; 困于心, 衡于虑⑧,而后 作⑨;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课文注释】
③心志:意志,感情。
④空乏:财资缺乏。
⑤拂:违背。
⑥曾(zēng)益:增加。曾,
同“增”。
⑦恒:常常。
⑧衡于虑:思虑堵塞。衡,
同“横”,梗塞、不顺。
⑨作:奋起。这里指有所
作为。【课文注释】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在国内假若没有
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假若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
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而 死于安乐也。
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主旨归纳】 通过列举六个出身低微而终担大任的名人的事例和阐述安乐致国灭亡的事理,说明忧
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死亡的道理,激励人们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勇于进取,进而获得
成功。“曾”同“增”
“衡”同“横”,梗塞、不顺
“拂”同“弼”,辅佐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违背
同“弼”,辅佐
兴起,指被任用
显露、流露
狱官
贤士名词用作动词,指犯错误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经受贫困之苦任用,选拔
责任,使命
了解、明白
常常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守法度的大臣 辅佐君王的贤士
征验、表现 脸色介词,从
介词,给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 太行、王屋二山,方①七百里,高万仞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仞,本来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北 山愚公者,年 且③九十 ,面④山而居。惩⑤ 山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
北之塞,出 入 之迂也, 聚室⑥而谋曰:“ 吾 与 汝 毕⑦力平
北面的阻塞,出来进去(都得)绕道行走,(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平
【课文注释】
①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
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
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②高万仞(rèn):形容极高。仞,古
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③且:将近。
④面:面对。
⑤惩(chéng):苦于。
⑥聚室:集合全家。室,家。
⑦毕:尽、全。
第17篇 愚公移山(这两座)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
【课文注释】
(家人)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
不能削减,
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道:“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课文注释】
(上山)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家的寡妇有(个)孤儿,
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跑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河曲智叟嘲笑着阻止愚公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
【课文注释】
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铲除,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着说: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竟然连寡妇和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 【课文注释】
是无穷无尽的,可是山却不会增加高度,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了。
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课文注释】
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
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的阻隔了。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意
志,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奋斗不懈的道理。“惠”同“慧”,聪明
“反”同“返”,往返
指草木
苦于同“增
”
名词用作动词,向着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
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地方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纷纷地 赞同
削减
肩负、扛
长叹
通达,这里指改变
即使
愁苦。这里指担心
持
隔绝副词,将近
连词,况且
介词,到
介词,向
介词,凭
连词,表目的,来
疑问代词,哪里
语气词
助词,的
代词,他们,即移山的人
代词,他的,即愚公的
副词,用在“如……何”
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代词,他,即愚公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 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守霸
上①;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守棘门;任命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
以备胡②。
用以防备匈奴。
【课文注释】
①军霸上:驻军霸上。
②胡:胡人,古代对北方少
数民族的泛称,此指匈奴。
第18篇 周亚夫军细柳 上自 劳③军。至霸上及棘门军, 直驰④入,
皇帝亲自去慰问军队。到达霸上和棘门军营时,(皇上的车队)长驱直入,
将以下骑 送迎。已而⑤ 之⑥细柳军,军士吏被⑦
(两军营)将军下了坐骑迎送皇帝。不久(皇上的车队)前往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身披
【课文注释】
③劳:慰问。
④驰(chí):使劲赶马。原
来指人赶马的行为,后来
才指马的动作。
⑤已而:不久。
⑥之:到,往。
⑦被(pī):同“披”,穿着。甲, 锐兵刃⑧,彀弓弩⑨,持满。天子先驱至,
铠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天子的先行引导的人员来到军营前,(却被拦住)
不得入。先驱 曰:“天子且⑩至!”军门都尉⑪曰:“将军令曰‘军中
不得进入。先行引导的人员说:“天子将要驾到!”军门都尉说:“周将军有令‘军营中
【课文注释】
⑧锐兵刃:这里指刀出鞘。
⑨彀(gòu)弓弩(nǔ):张开
弓弩。彀,张开。弩,用机
械发箭的弓。
⑩且:将要。
⑪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
将官,职位低于将军。闻⑫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⑬,上至, 又 不得入。
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帝来到军营前,也(被拦住)不得进
入。
于是上乃使使⑭持节⑮ 诏将军:“吾欲入 劳军。”亚夫乃传言⑯
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问三军。”周亚夫这才传令
【课文注释】
⑫闻:听从。
⑬居无何:过了不久。居,
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无何,不久。
⑭使使:派使臣。第一个
“使”,动词,派;第二个“
使”,名词,使者,使臣。
⑮持节:手持符节。节,符
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
军队的凭证。
⑯传言:传令。开壁⑰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
打开营门(让皇上的车队进来)。守营门的官兵对随从的车队说:“周将军规定,军营中
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 辔徐行。至 营,将军亚夫
不能纵马奔驰。”于是天子就下令控制住车马慢慢前行。来到营中大帐前,将军周亚夫
持兵揖⑱ 曰:“介胄之士不拜, 请以 军礼 见。”天子为动⑲,
手持兵器行礼说:“穿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天子被感动了,
改 容 式 车⑳。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
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向周亚夫表示敬意)。并命人宣告:“皇帝慰问
将军。”成礼而去。
将军。”礼仪完毕就离去。
【课文注释】
⑰壁:营垒。
⑱持兵揖(yī):手执兵器行
礼。揖,拱手行礼。
⑲为动:被感动。
⑳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
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
子,表示敬意。式,同“轼
”,车前横木。这里用作
动词,指扶轼。 既出军门, 群 臣皆 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出军营大门后,随从的大臣们都十分惊愕。文帝说:“啊,这才是真将军啊!
曩㉑ 者 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 固㉒可袭而虏也。至于
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队,像儿戏罢了,他们的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被俘虏。至于
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亚夫,岂能被侵犯!”(说罢)连连称赞。
【课文注释】
㉑曩(nǎng):先前。
㉒固:必,一定。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讲述汉文帝巡视、慰劳霸上军、棘门军与细柳
军的故事,突出展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格、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范。“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被”同“披”,穿着
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先行引导的人员
营垒名词,军队
动词,驻军、驻扎
名词,军营
动词,下令
名词,命令
名词,使者
动词,命令、派
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动词,召见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名词用作动词,驻军、驻扎
名词用作动词,扶轼
慰问
规定
必,一定 被俘虏介词,用
连词,表目的,来
动词,到、往
音节助词,无义
动词,担任
介词,表被动,被晋太元中,武陵人 捕鱼为业。 缘①溪行,忘路之远近②。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了路程的
远近。
忽逢桃花林, 夹岸③数百步,中无杂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
芳草鲜美,落英④缤 纷。渔人甚异⑤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花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纷纷。渔人对此感到惊异,再向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
的尽头。
【课文注释】
①缘:沿着,顺着。
②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③夹岸:在两岸。
④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⑤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
到惊异”的意思。
第19篇 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
若 有 光。便舍⑥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好像有些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上岸),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
人通过。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⑦,有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舍整整齐齐,有
【课文注释】
⑥舍:离开。
⑦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课文注释】
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
狗叫的声音可以
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
老人和小孩, 安闲快乐。【课文注释】(那里面的人)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吃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
(桃花源人的)问题。(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课文注释】
(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
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再出去,于是就与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
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一件一件地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
出了(自己)所听到的事,【课文注释】
(渔人)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开。(临别时)这里面的人告诉(渔人)说:
“(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啊。”
(村中人)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他们家中,都拿
出酒饭(来款待他)。【课文注释】
渔人到了(武陵)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
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终于迷失了(方向),不能再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到处做了记
号。【课文注释】
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没有访求(桃花源)的人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位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 【主旨归纳】 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再寻桃花源)为线索,以
时间先后为顺序,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
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要”同“邀”,邀请
新鲜美好
交错相通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不要说,更不必说
不值得,不必名词,标记,记号
动词,寻找
副词,随即,不久
动词,做记号
动词,离开
名词,房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名词用作动词,实现
名词作状语,向前,往前整齐的样子
田间小路
指老人和小孩
邀请
沿着、顺着
类
在两岸
再 尽
感叹
拜访
打算,计划
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
的意思助词,的
动词,作为
介词,对,向
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代词,指问题
代词,那
代词,这,指桃花源
代词,他的【课文注释】
①西:向西,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
方向。
②篁(huáng)竹:竹林。
③如鸣珮环: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
发出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
④乐:以……为乐。
⑤下:名词作状语,表示方向,向下。
⑥以为:以……为,把……作为。
⑦近:靠近。
第20篇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①行百二十步,隔篁竹②,闻水声,如鸣珮环③,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
声音,
心乐④之。伐竹取道,下⑤见小潭, 水
(我的)心情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 ,往下看见一个小小的石潭,潭水
尤 清 冽。全石以为⑥底,近⑦ 岸 ,卷石底以出,
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在靠近池岸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
出水面,
【课文注释】 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青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
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课文注释】 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静止着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
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客互相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课文注释】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不觉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课文注释】
不可以久留,便记下小石潭的景色后离开。
同游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主旨归纳】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绘了小石潭中的石、水、游鱼以及周围的树木等,着意渲染了小石
潭幽深冷寂的环境,抒发了作者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之情。
离开
把……作为
年轻人动词,环绕
名词,玉饰
形容词,清澈
形容词,凄清
大约
可以,能够
自
跟从
游动
游览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名词作状语,向西
名词作状语,向下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穿透
格外
靠近 翻卷
跟随着同去
太,过于
停留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
介词,把
介词,因为
动词,作为
动词,成为明有奇巧人①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
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
室、器皿②、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③因④势象⑤
房屋、器具、人物,甚至于鸟兽、树木山石(这些东西来),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
刻成
形,各具情态。尝贻⑥余核舟一,
(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
【课文注释】
①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②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③罔不:无不、全都。
④因:顺着、就着。
⑤象:模拟。
⑥贻(yí):赠。
第21篇 核舟记【课文注释】
(刻的)是苏轼泛游赤壁(的情景)。
这小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
部分是
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推开
窗来看,【课文注释】
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对联),(这些字都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帽、长着浓密胡子的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课文注释】
黄鲁直坐在左边。苏、黄两人共看一幅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
苏东坡右手
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后背。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
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倾侧着,【课文注释】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模样)极像弥勒佛,
敞开胸襟露出乳头,抬头仰望(天空),(那)神态跟苏、黄(两人)不相类似。卧倒右膝,
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上面)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面——【课文注释】
(那些)念珠(简直)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一只桨横卧在船尾。桨的两旁各有一个船夫。靠右边的那个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
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靠左边的那个人,【课文注释】
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子上面放着(一把)水壶,那人眼睛正视着
(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顶部较平,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刻的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课文注释】
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楚明白,颜色是黑的。还有一个篆字图章,刻的是
“初平山人”(四个字),颜色是朱红的。
总计这只核舟上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刻了竹(船)篷、木桨、火炉、茶壶、手卷、念珠【课文注释】
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字图章,刻的字一共有三十四个。然而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诎”同“屈”,弯曲
“衡”同“横
”
靠近
竟然
长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绘,显示了雕刻者构思的巧妙,赞美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同时也
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诎”同“屈”,弯曲
“衡”同“横”
靠近
竟然
长助动词,可以
副词,大约
读qí,形容词,奇妙
读jī,名词,零数、余数
名词,东西的一头
形容词,端正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名词作状语,用箬叶做的船篷
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赠
略微 靠近
书写
全
满动词,做,这里指雕刻
判断动词,是第22篇 北冥有鱼
北冥①有鱼,其名为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身躯庞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
【课文注释】
①北冥:北海。庄子想象
中的北海,应该在北方的
不毛之地。冥,同“溟”,
海。下文的“南冥”指
南海。
②鲲(kūn):大鱼名。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③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④。
鸟的名字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长到几千里;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课文注释】
③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
动翅膀。
④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
的云。是鸟也,海运⑤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⑥也。《齐谐》者,志怪⑦者也。
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将迁往南海。南海就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⑧扶摇⑨
《齐谐》中的话说:“当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振翼拍水,水浪远达三千里,乘着旋风
【课文注释】
⑤海运:海水运动。古代
有“六月海动”之说,海
动必有大风,大鹏可借风
力南飞。
⑥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⑦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⑧抟:盘旋飞翔。
⑨扶摇:旋风。而上者九万里,去以⑩六月息⑪者也。”野马⑫也,尘埃也,生物之
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
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课文注释】
⑩以:凭借。
⑪息:气息,这里指风。
⑫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
腾如野马。
【主旨归纳】《北冥有鱼》一文,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和大鹏的形象,借
大鹏“海运则将徙”,“野马”“尘埃”凭借气息吹拂来说明万物都有所凭借、
都有局限的道理。
海水运动
“冥”同“溟”,海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这样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记载
这只
迁移,迁往
拍打
盘旋飞翔 旋风
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
尽头成为
叫、称
代词,指大鹏的背
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
当两个“其”连用时,是表
选择性的连词:是……还是……
代词,它的
代词,指大鹏
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①出游从容,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
是②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③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
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
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
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
【课文注释】
①鲦(tiáo)鱼:一种白色小
鱼。
②是:这。
③安:怎么。
第23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文注释】
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④。子曰‘汝安知
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
里知道
鱼乐’云者⑤,既已⑥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 【主旨归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通过记叙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
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怎么
这
悠闲自得
本来
完全,肯定(是这样)
追溯话题本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助词,的虽①有 嘉 肴②,弗 食 , 不 知 其旨③也;虽有 至 道④,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
弗 学, 不 知 其善也。是故⑤学然后 知 不 足, 教 然后知
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
困⑥ 。 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反思;
【课文注释】
①虽:即使。
②嘉肴(yáo):美味的菜。嘉,好,
美。肴,做熟的鱼或肉。
③旨:味美。
④至道:最好的道理。
⑤是故:所以。
⑥困:困惑。
第24篇 虽有嘉肴 知 困 , 然 后 能 自 强⑦也。故 曰:
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
教 学 相 长 也。《兑命》曰“ 学学半⑧ ”,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其此之谓乎!
这话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课文注释】
⑦自强(qiǎng):自我勉励。强,
勉励。
⑧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
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
“敩(xiào)”,教导。 【主旨归纳】《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困惑
味美
“学”同“敩”,教导
教与学
反思最好的道理
同“敩”,教导
即使
所以
自我反思
助长,增长
味美
好处
学习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或许
代词,指嘉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 贤 与①能② ,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出来给
大家办事),
讲信修睦③。故 人 不独 亲④ 其 亲,不 独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
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
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够善终,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幼童能顺利
地成长,
【课文注释】
①与(jǔ):同“举”,推举。
②能:指才干出众。这里是形容词作名
词,指才干出众的人。
③修睦(mù):培养和睦气氛。
④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第25篇 大道之行也 矜 、 寡 、 孤 、 独 、废疾者⑤皆有所养,男有分⑥,
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
有职分,
女有归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女子有归宿。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
不必为己。 是 故 谋⑧ 闭而不兴⑨,
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课文注释】
⑤矜(guān)、寡、孤、独、
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
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
;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
不能做事。者,……的人。
⑥分(fèn):职分,职守。
⑦归:女子出嫁。
⑧谋:奸诈之心。
⑨兴:兴起。【课文注释】
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因此(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
这就是理想社会。 【主旨归纳】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女子出嫁
“与”同“举”
“矜”同“鳏”,老而无妻培养
长
叫作
认为
闭塞
关闭
造反
战乱
副词,单单
老而无子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形容词作
名词,才干出众的人
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
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
施行
憎恨
职分,职守
兴起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故 虽 有 名 马 ,祗辱①于奴隶人之手, 骈 死②于槽枥③之间,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课文注释】
①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②骈(pián)死:(和普通马)一同
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
并列。
③槽枥(lì):马槽。
第26篇 马说【课文注释】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千里马的人不懂得
(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
才能,
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
普通的马一样【课文注释】 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
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主旨归纳】本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讽刺了封建统治
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之情。“见”同“现”
“食”同“饲”,喂
怎么
等同,一样连词,虽然
连词,即使
动词,吃
动词,同“饲”,喂
名词,才能
动词,能够
动词,用马鞭驱赶
名词,马鞭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形容词用作动词,受屈辱
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
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
著称
通晓,明白
面对代词,代指千里马
结构助词,的
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表代词,代指千里马
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助词,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
副词,表推测,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