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S_AUTOADD_1223600369645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23600369645 P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23600369645 TD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23600369645 DIV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23600369645 LI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JSON--
{"":{"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一、课程标准
本章的课程标准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中的本节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选择荒漠化作为研究的内容。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荒漠化日益严重,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分析了荒漠化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在本节中理解并掌握某一区域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合理开发产生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应该需要重点分析。而培养和掌握分析一个区域内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需要我们寻找一些突破的方法。
三、教学对象及基础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高中地理学习,对地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对学习本节内容所需要的一些其它学科的知识也有所了解,如: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原理;历史上关于西北地区的开发;生物学在地理环境改造中能起的作用。
四、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认识荒漠化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②利用西北地区作为案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③理解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发生的地区及其不断变化的原因。
④寻找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引入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②利用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对荒漠化有个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③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网络对荒漠化的现状、发展过程、发展机制等进行充分了解。
④小组思考该如何对荒漠化进行防治,寻找一些合适可行的具体措施,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寻找相关资料。
⑤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充分认识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五、教学媒体选择——WebQuest
Web Quest概念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提出,“Web”是网络,“Quest”是问题探究,Web Quest是一个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的学习过程。
Web Quest有两种学习方式,分别是长期Web Quest和短期Web Quest。本人尝试将其中的短期Web Quest引入课堂教学,在3个课时及部分课外时间内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完成一个完整的Web Quest地理探究过程;Web Quest提供一些有趣的、可行的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分辨信息的质量,运用自己的创造性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课前合作准备
全班50名学生分成10个组,每小组5人。在分组之前先调查好学生的兴趣、成绩、性格特点、言语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操作能力等各方面,然后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分组,力求每个组组员的特质都能得到发挥,从而形成有效的合作组。同时确定各组组长并将各组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如:资料搜集员、材料分析员、成果讲解员等,每个人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有所侧重。
七、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导入、任务布置及进程规划
“Web Quest的课题导入”环节主要为这节课创设一个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情境,给学习者指定探究方向并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荒漠化的防治》Web Quest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如沙尘暴图片、中国遥感图、罗布泊及楼兰文明现状等)来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荒漠化,从而产生探究荒漠化的欲望。
“Web Quest的任务”是Web Quest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关键环节。它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一个好的任务应该是可行的、有趣的,并且能够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运用。在Web Quest的任务和过程中,任务应该体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和策略。
本教学设计并不是直接的向学生布置任务,而是将采用由学生在观察大量与荒漠化有关的图片及大量其它资料后,自主对荒漠化提出一些探究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几个比较有探究意义的问题作为探究重点。
可能的探究问题:
1.什么是荒漠化?
2.荒漠化主要发生在什么地方?对我们人类的生存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3.哪些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发生?
4.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
5.我们该怎样努力去防治荒漠化,还我们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
这样一些探究问题,要求每个组都要进行探究,但在探究过程中,各组选择一个侧重点,在成果展示时做重点阐述。这样每个问题都有两个组在进行重点探究,我们也可以有一个比较。
“Web Quest进程规划”:在任务明晰后,各小组利用本课时剩余时间进行进程规划:如对探究问题怎样进行细化;何时何人到机房进行网络资源的搜索,收集资料;确定最终成果的展示形式(Power Point演示文稿或Web页面等);自我评价方案的确定等。在进程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组员的特点。
课外时间:资源搜索
“Web Quest的资源模块”实际上是一个对探究问题有帮助的资源的清单。在经过对问题细化这一环节后,各组学生可以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进入计算机房(由老师事先约定)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源搜索(教师应在旁边进行指导,同时防止学生滥用网络资源),并且能够对资源进行筛选,最终记录最需要的那部分资源。当然资源也可以是非网络性质的,如教科书、录像带、他人的调查报告等。
例如在对本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可以用到以下这样一些网络资源:
1.天地人和—中国环境与发展信息检索网 http://www.enviroinfo.org.cn
2.生物措施是防治荒漠化的根本措施
http://www.wjszx.com.cn/wjszx/netclass/wlklm/wangye/ckw3.htm
3.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
http://www.wjszx.com.cn/wjszx/netclass/wlklm/wangye/ckw2.htm
4.治理赶不上破坏 今天我们怎样应对荒漠化
http://www.envir.online.sh.cn/info/2003/3/35017.htm
5.中国环境法网 http://www.riel.whu.edu.cn
6.瀚海沙-关注中国荒漠化志愿者网络 http://www.desert.org.cn/
7.中国西北地区生态需水研究
http://www.ttshopping.net/Article/79/show/049067813266.html
8.土地荒漠化治理工程
http://www.ls365.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
9.西北干旱区荒漠化成因与防治对策
http://www.zoucheng.com.cn/jiayuan/book/book/kepu/tudi/a99155.htm
10.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 http://www.swcc.org.cn/
11.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 http://sdinfo.forestry.ac.cn/000new/index.cfm
……
当然,在浩繁的网络中可以搜索到的网络资源还有很多,可以给我们提供大量有关的信息,关键是要能进行合理的筛选,并将这些网络资源进行记录与分类,做成一个WebQuest资料库,为后面的探究环节提供丰富而方便查询的资料集。
第二课时:小组合作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各小组的同学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始对“荒漠化”这课题进行探究。
探究注意事项:
1. 对所探究的并已经细化的问题进一步的处理,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
2.对已经整理好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并同时查阅已经搜索到的相关WebQuest资源,来对自己的探究提供依据。
3.在探究过程中,对本组所侧重的那个问题尤其要深入分析。
4.在探究过程中,如果遇到棘手的问题,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5.由各组的记录员记录好本组的整个合作探究过程及最终探究成果。
事实上,在WebQuest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并不会太多的去干涉学生的探究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只是适时的进行点拨。
课外时间:制作自己的思考
在第二课时结束后,每组同学可以利用自己的课外时间到机房去将本组的整个研究过程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Web页面或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现出来。
本环节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先确定好本组成果的展现形式,并讨论好展示的主要内容。
2.尽可能将本小组对探究问题的理解,整个探究过程的安排等都展现出来。
3.由有计算机操作专长的同学进行主要操作,其他成员可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意见供其参考。
4.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
第三课时:成果展示及互相评价
在这一课时,教师安排各探究小组选派一个代表作为发言人,汇报本组的探究过程及制作成果,汇报时重点要突出。在该组汇报的同时,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对该组同学的探究过程及结果等提出质疑,由发言人及其组员进行释疑。
地理课标要求我们“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为此在整个WebQuest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教师应该制定一定的评价方案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衡量,评价方案应该包含小组自评、它组评价及教师评价。因此在这一课时,教师和其它组可以对正在展示的小组进行评价。最终评出“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探究小组”、“最佳成果制作员” 、“最佳发言人”等。
教师也要提供一个平台(如一定的网站空间),让学生将他们的探究成果对外进行展示,与其他朋友进行交流。
八、设计反思
WebQuest学习模式是建立在探究和建构主义的基础上,WebQuest还整合了合作学习的理论,这些理论在WebQuest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WebQuest帮助学生达到思维、分析的标准要求,对社会研究和科学研究很有帮助。通过使用多媒体,WebQuest还能帮助多种智能同时发挥作用。
在本课的设计中,本人WebQuest的教学思想结合进来,利用一些图片或其它资料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WebQuest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利用网络对主题进行探究,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探究成果进行评价。这些都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当然,在整个WebQuest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现实问题:如学生在利用网络时注意力可能会不够集中;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可能会不够深入;成果制作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的技术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能够关注并找到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