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习题)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习题)课件

ID:466143

大小:9.42 MB

页数:21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1.祖国啊 我的祖国日积月累课文助读 走近作者 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代表人 物,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等。写作背景 1978年12月,中国迎来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9年4月, 诗人面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情景,以自己独有 的抒情方式写下了此诗。主要内容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 歌,诗中将个体的自我放在祖国的大形象里,并承担 起使祖国繁荣富强的重任,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 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基础过关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标示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B.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C.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D.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3.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 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D 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 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 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 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 活力的特点。5.(育才中学 中考模拟)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读了恶书、烂书,等于给脑海中输送了负能量,还不如 不开卷,任凭风霜雪雨来教导。 B.在伟人传记的字里行间汲取精神养分,让自己的身心变 得充盈富足起来,也就有了对抗社会风浪袭击。 C.要是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好好培育,除草、驱虫、施肥、 灌溉,“种心”也就收获了“心正”。 D.如果生命的长度没法把控,那么我们就应该尽量延伸生 命的宽度。 B6.(西大附中 中考模拟)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 ②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 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 ③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 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 ④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 方大部分地区。 ⑤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 的土地。 ⑥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 A.①②③④⑥⑤ B.⑥④①⑤③② C.②⑤③④①⑥ D.③⑥⑤②④① D7.( 中考模拟)将汉字的某些形近字放在一起, 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哲理,请仿照示例, 自选两个形近字写一句有哲理的话。 示例:“上”与“下”:追求的方向不一样,也就决定了人 生境界的高低。 我选择的是: “人”与“大”:承担了应该承担的责任,人才会变得 伟大。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诗句的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B.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C.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 D.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答案    D 正确的划分是: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2.将下列意象按其象征意义进行归类。(只填选项) 意象:A.破旧的老水车   B.熏黑的矿灯 C.干瘪的稻穗  D.失修的路基 E.雪白的起跑线  F.绯红的黎明 G.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H.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象征意义:(1)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 (2)祖国长期以来贫穷与落后的状态:         。 (3)人民心中渺茫、难以实现而又从未消失的对未来幸福的希望:             。答案 (1)EFG (2)ABCD (3)H 解析 回答本题时,一要根据课内所学进行选择,二要根据意象名称及其修 饰词确定。“起跑线”“黎明”和“胚芽”象征着希望和未来;“破旧的 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和“失修的路基”描绘了祖国 贫穷落后的状态;“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揭示出蕴藏在中华民族 灵魂中的希望之花从未消亡,灾难虽重,理想却不曾消亡,只是暂未实现。3.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创 作一首小诗向祖国献礼。请仿照上下节把下面这首小诗补写完整。 寄祖国 你是一条大河,奔流不息, 在你的岸边,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羞涩的小花, 为你绽放是我的心愿。你是一棵大树,郁郁葱葱,                                                 你是我的祖国,美丽富饶, 在你的怀抱,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意气风发的少年, 为你奋斗是我的心愿。答案 (示例1)在你的枝头,我美好地生长。我就是那快乐的小鸟,为你歌 唱是我的心愿。 (示例2)在你的周围,我美好地生长。我就是那腼腆的小草,为你守候是我 的心愿。 解析 此题考查仿写能力。通过观察可知,应按照“你是……,+(形容词), 在你……,我美好地生长。我就是……,为你+(动词)+是我的心愿”的格式 仿写。1.关于这首诗的体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自由体新诗  ②现代格律诗  ③叙事诗 ④抒情诗  ⑤哲理诗  ⑥近体诗 A.①④  B.①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⑥ 答案    A 自由体新诗:运用现代白话写作,不拘泥于外在韵律和音节等,诗 体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段、行和字数都不固定。现代格律诗是用白话依 据固定的格式和严密的韵脚进行创作的诗体。叙事诗是以叙述者的口吻 来刻画人物、叙述事件的诗体。抒情诗是以作者的口吻抒发主观情绪情 感的诗体。哲理诗: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近体诗也 叫“今体诗”,是指在唐初形成的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2.阅读下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祖国啊,我要燃烧 叶文福 当我还是一株青松的幼苗, 大地就赋予我高尚的情操! 我立志做栋梁,献身于人类, 一枝一叶,全不畏雪剑冰刀! 不幸,我是植根在深深的峡谷, 长啊,长啊,却怎么也高不过峰头的小草。 我拼命吸吮母亲干瘪的乳房, 一心要把理想举上万重碧霄! 我实在太不自量了:幼稚!可笑!蒙昧使我看不见自己卑贱的细胞。 于是我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迎面扑来旷世的风暴! 啊,天翻地覆…… 啊,山呼海啸…… 伟大的造山运动, 把我埋进深深的地层, ——我死了,那时我正青春年少。 我死了!年轻的躯干在地底痉挛, 我死了!不死的精灵却还在拼搏呼号: “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我要出去啊——我的理想不是蹲这黑暗的囚牢!”漫长的岁月, 我吞忍了多少难忍的煎熬, 但理想之光,依然在心中灼灼闪耀。 我变成了一块煤,还在舍命呐喊: “祖国啊,祖国啊,我要燃烧!” 地壳是多么的厚啊,希望是何等的缥缈! 我渴望:渴望面前闪出一千条向阳坑道! 我要出去,投身于熔炉,化作熊熊烈火: “祖国啊,祖国啊,我要燃烧——” 答:                                                                                                                     答案 ①诗歌运用拟物化的手法,借助青松幼苗、地下煤块等意象,叙写了 “我”的人生轨迹,抒发了作者不甘于现状,为实现理想,将积极进取、热 情奉献的思想感情。全诗主题鲜明,激情洋溢,气势磅礴。即使身处低谷, 埋进地层,吞忍煎熬,“我”也在渴望投身熔炉。诗中一次次的“祖国啊, 祖国啊,我要燃烧!”的反复呐喊,足以表现出赤子对母亲的殷殷报效之心 和拳拳奉献之意,那一腔忠诚和热血,真可谓动人心弦,撼人心魄。 ②诗歌结构跌宕起伏,回环曲折。    诗歌通过结构上跌宕起伏、回环曲折的精妙设计,把“我”乐观、积 极、坚毅、不屈的性格和不屈从命运,努力抗争,执着追求崇高理想,即使 天不恋我,也将洒尽热血、一心报国的忠贞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使 苍天动容,让世人震撼。这种特有的结构形式一改平淡的表白,能更好地触 动读者的思绪,撞击读者的心扉,展现出诗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使作品气韵延绵,回味悠长。 ③诗歌的遣词也很有特点,许多动词、形容词用得生动形象,恰如其分,值 得品味,细腻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蒙昧、旷世、痉挛、吞忍、灼 灼、舍命、熊熊”等。另外,第一人称的口吻也显得亲切自然,能很好地感 染读者;尤其是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使得诗歌情意真切,气贯长虹,动人 心弦,引人共鸣。 (只要抓住一至两个赏析点,能做正确的赏析评价,符合情理,内容具体,表达 通顺即可)解析 《祖国啊,我要燃烧》写于1979年,诗歌的语言很有激情,诗人以煤 为抒情主人公,深切地表达了要冲破漫长的岁月,与坚硬的地壳搏斗,把缥 缈的希望变成现实的愿望。这种不怕牺牲,渴望为人民燃烧,为祖国贡献热 能的呼喊,正是广大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诗中坦露的为祖国就是烧成灰 烬也在所不辞的殷切之情,感人至深。这首诗主题深刻,抒情独特,是一首 优秀的现代诗。赏析的时候可以从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入手,注意语 言通顺。阅读提高 (巴蜀中学 中考模拟) 纸上留香 包利民 ①记得多年前,在舅舅家的墙上看到一幅字画,四个篆体 大字“梅馨入梦”,虽然当时尚是冬天,我们那里也没有梅花, 却依然从四个字间感受到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香气。那不是墨香, 而是少年的心中第一次生发出来的意境和想象,从此那四个字 便印在了我的心上。 ②读初中时,有一阵子很盛行一种带有香气的信纸。那时 我们常常写信,或是给远方的亲友,或是在杂志上看到的作者, 而且那些好看且带有香味的信纸,被折叠成不同形状,蕴含着 不同的意思。那时也曾收到过这样的信,展读之际,淡香盈然, 伴着字里行间的温暖,心儿便无比的宁静和欣喜。 ③现在想来,那是纯真年代最朴素的一种香味,却遥远得 不可追溯。回忆那些书来信往的时光,即使是最简单的信纸、 最简短的问候,也在生命中氤氲着无尽的香气,淡雅悠长,一如那些如月澄澈的年华。那些写满思念与思绪的信,就像我们 的青春一样,一去不回。在这个通讯没有距离的年代,我们失 去了等候的味道,也失去了在小窗前,在阳光下,捧读远方来 信的芬芳心境。 ④后来读书渐多,知道了唐代女诗人薛涛,也知道了她发 明的“薛涛笺”。那是一种深红色的纸,可写信,亦可题诗。 又叫“浣花笺”,就像李贺诗中说“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 词咏玉钩”,想来就让人神飞无限。我觉得,薛涛制于浣花溪 畔百花潭边的红笺,虽美在其色,更重要的,是其所蕴清馨, 未题字句而先成意境,所以历来为人所钟爱。 ⑤中学时有一阵子疯狂迷恋上书法,因为当时有个老师是 书法家,给我们看过他的不少获奖作品,毛笔字各体皆佳,一 下子镌进心里。当时有几个伙伴一起练,找来许多旧报纸,闲 时便写,乐此不疲。那时满室充盈着墨香,还有我们欢快的笑 声。随着学业的加重,书法渐渐地远去。闲来写上几笔,却是 无由的烦躁。那么多年过去,有时想起曾经泼墨挥毫的岁月, 便有着一种沧桑感,我知道,我不可能再有那么单纯而无忧的 心境。也许,在走过的成长之路上,除了悠悠的墨香,什么也没有留下。有一天,在网上看到当年一起练书法的同学的博文, 她却是迥然的心境,她写道:岁月和心情都远去,可是,我却 没有辜负当年的那些旧报纸。 ⑥没有辜负当年的旧报纸,是啊,那些纸上,曾写下我们 多少青春的梦想,留下我们多少稚嫩的情愫,一如初开的花儿, 清香满溢。那些香气,那些梦想,那些时光,只有曾经的旧报 纸知道。 ⑦有一次在一家旧书店买回一箱子书,翻看时才发现,其 中竟混有一个古老的日记本,塑料皮儿,中间还有彩色插画。 上面的字迹已经变色模糊,就像隔着岁月的尘烟。我便饶有兴 致地阅读,那是一个女生的日记,记录着少年的心事,多么简 单的时光,多么朴素的成长。是的,那个时候,我们就是用笔 来和自己说话,对着日记,将满腹之言倾吐。于是想起自己曾 经记过的几十本日记,它们就放在故乡的老家里,那一刻,有 着一种回头看看的冲动。 ⑧前一阵子回老家,翻箱倒柜地找自己的那些日记,却是 杳无踪迹。可能父母搬家时,不知失落于何处。满心的怅然失 落,那是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日记,现在,想从当年的心事中重温一遍成长也空如一梦。那些年留在日记上的字,也会有 着一种香气吧?就像偶然得到的那本女孩的日记,虽隔着漫长 的岁月,却依然洇染着我的心境。我希望,我的那些日记,也 会偶尔温暖一个人的回望,好能在这个纷扰嘈杂的樊笼里,感 到丝丝的清凉。 ⑨忽然发觉,似乎已经许久不曾提笔写字了,习惯了触摸 键盘的手,对纸笔有着畏惧与陌生。那个夜里,偶然一梦,自 己仿佛还是少年时,拿着毛笔在旧报纸上写字,写下的每一个 字都开出了一朵花,就像当年那些纯真的笑颜,于是梦里一片 芬芳,于是醒来时的眼中,有着浅浅的濡湿。1.请分析标题“纸上留香”有何作用。 2.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件与“纸”有关的事。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暗示文章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曾经拥有的美 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①初中时用带香气的纸通信;②回忆自己知道的“薛涛纸”;③ 中学时用旧报纸写字;④寻找自己曾写的日记。3.文章第⑤段中,练书法的同学为什么说自己“没有辜负 当年的那些旧报纸”? 4.请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我的那些日记,也会偶尔温暖一个人的回望,好能在 这个纷扰嘈杂的樊笼里,感到丝丝的清凉。 因为那些纸上曾写下了他们青春的梦想,留下了他们稚嫩的 情愫,记录了曾经美好的时光。 “我”的那些日记,也会偶尔让看到它的人忆起往事感到温 暖,让他能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心灵得到一些宁静与安慰。5.“馨香青春”丛书的编辑欲将此文编入丛书,于是对文章的 结尾(第⑨段)作了如下修改。你认为是作者的结尾好,还是 编辑的结尾好,为什么? 今夜,又想起舅舅家墙上“梅馨入梦”这四个篆体大字。 我似乎嗅到了岁月的气息,翻箱倒柜地找出一沓泛黄的旧稿纸, 拿起笔来在上面写下了大大小小的文字。这些如花般的文字在 昏黄的灯光下散发着墨香,它们氤氲着,跳跃着,再次映红了 我有些苍白的脸庞。我知道,这叠稿纸将伴我走过今后的道路, 让我的人生重新溢满香气…… 示例一:我觉得作者的结尾好。因为这段文字写了自己梦到自己少年 时代再次写毛笔字,照应了第⑤段作者中学时练书法的事,表达了作 者许久不再提笔写字的无奈以及对曾经美好回忆的怀念之情。示例二: 我觉得编辑的结尾好。因为这段文字写了作者重新拿起笔来在纸上书 写文字的事,照应了第①段多年前在舅舅家的墙上看到四个篆体大字 “梅馨入梦”,表达了作者重新提笔写字的坚定决心和对美好时光的 向往,编入“馨香青春”丛书更显出青春的正能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中考模拟) 5G来了!究竟能做什么4G做不了的? 5G来了!让人充满想象。 近日,记者搜集了一些大家对5G最感兴趣的话题,采访了10 余位业内权威专家,提取干货,以期大家快速、准确了解5G。 5G就是比4G多了1个G? 5G速度更快、能实现分流。 常说5G是大带宽、低时延。一部10G的视频,4G下载需15分钟, 5G仅需9秒;无人驾驶刹车智能控制反应距离,4G下是1.4米,5G 下是2.8厘米。 如果把2G、3G、4G几代移动通信技术比作把路不断修宽,让 更多车可以跑,5G则是利用技术在继续修宽高速路的同时,对路 进行规划,实现分流,提高利用效率。 比如切片技术,大唐电信集团总工程师王映民介绍:“在一 个大楼内,有人用网络进行远程医疗,有人微信聊天,5G网络设 计会自动让远程医疗获得更快、更可靠的网络资源,5G可以根据 不同行业、用户需求,自动实现分门别类分配网络。”再比如利用边缘计算技术,数据不用再传到遥远的云端,在边缘 侧就可以计算,这实现最近距离、最短时间,把网络上需要的资 源推到用户面前。 用5G要不要换手机? 答案是肯定的。 4G手机接收不了5G信号,5G手机依然可以接收4G信号。 展望5G时代的手机,造型将更多元,折叠屏、曲面屏等,在 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手机厂商尝试的方向。 目前,华为、小米、三星等手机厂商都已推出5G手机样机。 业内预计,今年下半年,国内可能出现5000元左右的5G手机,5G 手机大规模上市可能在明年。 5G对你有什么影响? 业内常说,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5G来了,普通人先接触到的可能是4K、8K直播,VR、AR游戏 等,体验“全场景”“沉浸式”效果。目前,基于5G网络下的远 程医疗、自动驾驶、无人机作业等也开始探索应用。 4G时代,人与人的连接已经差不多完成,5G将实现人与物、 物与物的连接,也就是家庭、办公室、城市里的物体都将实现连 接,走向智慧和智能。5G下物联网每平方公里连接数可超过一百 万。万物互联时代将到来。“4G改变了不少服务业,5G在改变工业方面潜力巨大,尤其是工 业机器人应用会进一步拓展。”曹磊说。 5G之后将怎样? 国内已开始研究6G,共识是基于人工智能。 走向智能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必然趋势,6G的网络构架 一定是为了满足人类更深层次智能通信需求。 对于未来,需要打开想象。 比如,6G下的网络传感设备,可能会实时采集物品的画面、 气味、温度、湿度、光线等信息。 再比如,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张平等的一 篇研究文章提出,6G不仅包含5G下人、机、物这三个元素,还将 设计存在于虚拟世界的第四元素。这是人的人工智能超级助手, 它会将客观和主观结合进行决策建议。 总之,未来不远。1.第3、4两部分内容可以换顺序吗?请简述理由。 2.文中多处引用业内权威专家的话,请你任选一处,说一 说它的作用。 不能换顺序;第3部分介绍的是5G即将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第4 部分则是设想(预测)5G之后的6G的前景,两者之间有时间(发展) 的先后顺序。 示例:文中引用王映民的介绍,具体说明5G能实现分流,提 高利用效率。并且这样引用,能增强本文所介绍内容的可信 度,提高文章的权威性。3.如何理解结尾句“未来不远”? 4.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人欢喜有人忧,你怎么看待人工 智能的发展?请作阐述,50字左右。 指能满足人类更深层次需求的人工智能世界已不遥远;表达 了对未来人工智能世界的憧憬与自信。 示例:应当明确人工智能正成为潮流,用更开放的心态拥抱智能化 变革。但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应该冷静客观看待,多角度思考和 审视,人工智能会给生活工作带来改变,但技术不能取代人的兴趣、 感受和情怀等等。 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 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 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朋友是成功道路上 的一位良师,热情地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 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 的阴霾。 美文欣赏·友情谢谢观看第40页第41页第42页第43页第44页第45页第46页第47页第48页第49页第50页第51页第52页第53页第54页第55页第56页第57页第58页第59页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2.梅岭三章日积月累课文助读 走近作者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 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诗人。著有诗集《陈毅诗词选集》。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伤留 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他 在油山和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 爆发才离开。这三首诗就写于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主要内容 在这三首诗里,作者用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 了自己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 理想必定实现的坚定信念。全诗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 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基础过关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绝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 的遗言。 B.诗的小序可有可无。 C.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表达不同的意思。 D.“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取义成仁今 日事”这三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的修辞手法。 B5.(育才中学 中考模拟)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会发现,烦恼正渐渐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 ②停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叶的光芒、花的辉煌、 草的力量。 ③面对他人的质疑,你是否苦恼过?面对学业的受挫,你 是否沮丧过? ④那么,何不选择偶尔停下来呢? A.③④②①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A1.第三首诗中有两个成语,请指出并写出其含义。 (1)       :                          (2)       :                          答案 (1)血雨腥风 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2)取义成仁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 而勇于牺牲。 解析 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歌内容,直接写出成语,并联系平时积累写出 其大意即可。 能力提升全练能力提升全练2.下列诗句中与“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D.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答案    A 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 的内容,即誓死与反动派做斗争,A项中“死亦为鬼雄”与其意境相同。3.阅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 ①捷报飞来当纸钱。 答:                                              ②血雨腥风应有涯。 答:                                              (2)赏析“人间遍种自由花”一句。 答:                                                                                                                答案 (1)①诗人借用烧纸钱纪念死者的民间习俗,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他对 生者、对战友寄予的最大期望。②表明诗人从“血雨腥风”的茫茫黑夜 中已看到了黎明的曙光。(2)作者用“自由花”比喻革命胜利的前景, “遍”字充分表现了作者对革命前途的展望,表达了作者胜利的信心。此 句想象丰富,充分表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解析 题(1),根据全诗内容理解“捷报飞来”的含义和“血雨腥风”的比 喻用法。题(2),赏析诗句,要从内容、写作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 析,重点分析其中生动的字词,说明其精妙的作用。1.本课的第三首诗从格律来看,是        。诗中押韵的字是                                          。 答案 绝句 家、涯、花 解析 根据知识积累直接解答即可。2.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大批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和坚强不屈的民族英 雄。他们积极改革、励精图治以顺应历史潮流,他们反抗民族压迫、抵御 外来侵略以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不同侧 面得以体现,谱写了壮丽的爱国诗篇,铸就了不朽的民族之魂。 A.修改:中华民族不同侧面的爱国主义精神得以体现 B.修改:不同侧面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得以体现 C.修改: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D.修改:体现了不同侧面的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3.赵、钱、孙、李四个同学读了下面这首诗后各自发表了看法,请找出其 中错误的言论,并说明理由。 坚 壁[注] 田 间 狗强盗, 你要问我么: “枪、弹药, 埋在哪儿?” 来,我告诉你: “枪、弹药, 统埋在我的心里!” 1943年6月作[注]    诗题“坚壁”是“坚壁清野”的简称。“坚壁清野”是抗战时 期 我国军民对付日军“三光”政策的方法之一,指把粮食、枪弹等埋藏起来, 不让敌人得到。 赵:开头直呼“狗强盗”,三个字把“我”烈火般的愤怒和仇恨倾泻无遗。 钱:“你要问我么:‘枪、弹药,埋在哪儿?’”这个问句表示“我”已把敌 人看透了,突出了“我”的自信。 孙:“来,我告诉你”,是“我”面对敌人搜查时的嘲弄、斥责之词,也是全 民抗战的真实写照。 李:全诗采用虚拟手法塑造了“我”的形象,而对敌人却有意冷落,不费笔 墨,表现了诗人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极端蔑视和仇恨。 答:                                                                                                                        答案 (示例)李同学的分析有误。这里的敌人指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国民 党反动派;诗人这样剪裁主要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强化了诗作的表现 力。 解析 根据诗歌下方[注]中的内容可以明确“狗强盗”指的是日本侵略 者。全诗假设了一段对话,采用的是虚拟的手法,除表达了强烈的情感,也 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阅读提高 (川外附中 中考模拟) 人间四月天 钱红莉 ①小区隔三差五会有卖东西的人进驻。经过物业同意,在 南门附近的空地搭一个棚子,白日卖货,夜间关起门来歇息, 长则个把月,短则一周。卖稀奇古怪的牛角梳子、弹弓、痒痒 挠;卖锅碗瓢盆、矿泉水、煤气灶;洗衣机、冰箱以旧换新 ……这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走出家门便可买到,挺受 欢迎。 ②最近,进驻了一对夫妇——为顾客现场加工蚕丝被。进 出间,惹人停下脚步,细细打量。他们带来了无数蚕茧,以及 一台神奇的机器。把蚕茧倒入机器,合上盖子,一会儿工夫, 囫囵的蚕丝抽出来,白练一般亮眼,湿漉漉的……妻子将一匹 匹的蚕丝挂上衣架,晾在池塘边的绳子上。春天风大,一匹匹 蚕丝徐徐地荡过来荡过去,诗意盎然。 ③昨日买菜回来,经过他们的棚屋。许是时间尚早,生意 寥落,只有几匹蚕丝挂在屋内,丈夫不知去了哪儿,妻子则闲 闲坐在池塘边的草地上,一棵一棵,耐心地择一堆蒲公英…… 她背后是一排柳树,春风微微地吹,万千垂碧悠来荡去。坐在 草地上的她,像极一幅静物画,脸上流泻着娴雅与安宁。这一 幕,让我的心略动一下,有一份感动,隐隐地来。 ④人在春天里的这份安宁,多值得珍惜啊——这对夫妇自 千里之外的外乡来,将孩子丢在老家,就为出门挣点钱,一年 的收入就靠这些蚕丝了。生意清淡的时候,也不急,趁空闲在 小区挖点蒲公英,焯焯水,凉拌,便是一道菜。挖蒲公英的时 候,顺便赏赏景儿。 ⑤四月了,小区里的辛夷、桃、梨、海棠、紫荆、晚樱一 齐在开花。他们的小屋边,有一棵木瓜海棠、一棵梨树,一树 红,一树白,开得新鲜洁净,好看得很。她每天低头絮着一床 床蚕丝被,再穿针引线地缝进被套里,颈椎酸了,抬头看看花, 低头挖挖蒲公英,也是一种放松,顺便在心里想想乡下的孩子 …… ⑥一个母亲在春天里想念远方的孩子,阳光也变得柔润了。 ⑦这对夫妇纵然漂泊着,有四海为家的动荡,但也可看出 来,两人感情深笃,配合默契,从不相互埋怨。中国乡下有许 多这样子的夫妇,一起出门闯荡,相互扶持。一年年地辛苦着, 但心里是有满足的。生来恬淡,便不贪心。人无贪念,便会减 少许多痛苦,不会身陷焦躁不安之中。一贯知足,自闲。 ⑧如今,在人们的脸上,很难捕捉到那一份遥远的闲适之 色,尤其在城市,人们总是匆匆来去,上下班高峰,没有哪一 条路不被堵得水泄不通,脸上普遍流露出焦虑、烦躁,不能有 片刻的安宁——匆匆去接孩子,回家烧好晚饭,急迫地吞下, 孩子最后一口饭尚在嘴里,便催促着他去到书桌前……做大人 的,连散步的空都挤不出,忙东忙西的,转眼夜深,躺倒于床, 每一条骨头缝都疼,日复一日,总是陷入孤独无援的精神困厄 …… ⑨在我们小区这对夫妇的脸上,那份“闲”似一只白鸽, 久违地飞回来了,即便每天忙碌着,但还是让你感受到一种恬 淡安适——他们的目标,也许就是在乡下屋基上起一座三层小 楼,将来娶个好媳妇……养蚕是辛苦的,一夜无数次喂食桑叶,好不容易把蚕养大,收获了蚕茧,原本可偷懒拿去镇上收购站 卖掉的,但为了能卖上好价,就再辛苦一次,勤勉地拉到城里, 为人现做蚕丝被。 ⑩这一阵,进进出出间,看见他们,无比心安。他们相互 爱惜着,朴素的感情如微风,吹得旁观者的心上起了涟漪,荡 了又荡。春风吹在脸上,有时还有点儿寒意,但,也不碍事的 啊,身边有那么多的花开,尤其红叶李,如烟如霞,阳光一直 笼着你,有人世的寂静安宁,如此平凡,又如此珍贵。 ⑪再过几日,他们将所有的蚕丝卖完,便要赶回家乡,重 新养蚕,摘不尽的桑叶,喂不够的蚕宝……一年的生计都在这 里了。生命就是这样的,一年一年的花开草长,一年一年的平 凡日子,急不来,须一日一日地过。 ⑫人世的安稳,值得珍视。一年年里,春去春回——坐在 南窗前,听一听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协》,久违的安宁重新 回来。 ⑬窗外的香樟发了新叶,斑鸠领着一群儿女在学飞,戴胜 鸟在枝头跳跃来去,红叶李无声地开着,风来,浅粉的花落了 一地……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4月,有改动)1.作者以“人间四月天”为题好在何处? 2.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1)坐在草地上的她,像极一幅静物画,脸上流泻着娴 雅与安宁。(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①题目“人间四月天”化用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篇名,富 有诗意,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以此为题,点明故事发生的 时令,四月万物复苏,春意正浓,生机勃勃,以此表达作者对美好 未来的憧憬;③用“人间四月天”为题,表达作者希望人们能从焦 躁、匆忙中走出,放松自己,拥抱自然,感受美好,拥有一份“闲 ”的好心境;④以此为题,以景衬情,以四月的美表现年轻夫妇勤 勉、恬淡的美好品格,表达对他们的喜爱和赞美。 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她”比作一幅静物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她”在春景的衬托下美丽的姿态和娴雅、平和的心境。(2)一个母亲在春天里想念远方的孩子,阳光也变得柔 润了。(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第⑧节中,写城市人的“忙碌”,有何作用? “柔润”原意是柔和润泽,这里有怜爱之意。该句借物写人, 表现了一位母亲思念远方的孩子时,流露出来的浓浓暖意和 温馨甜美。 表现城市人生活的快节奏和焦躁、疲倦的精神状态,与文中 这对夫妇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这对夫妻质朴的品质和 闲适的生活状态的难能可贵。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思考本文结尾采取的方式与下列材料有 何不同? 【链接材料】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知道 “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 湖山的灵魂。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梦也罢。 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节选自《鼎湖山听泉》) 不同点:《人间四月天》结尾采用白描的手法,融情于景,含蓄点明 主题,以描写窗外恬静、优美的风景,表达作者希望人们能够从焦躁、 匆忙中走出,融入自然,拥有闲适的心境,从而尽享人生美好的愿望。 《鼎湖山听泉》结尾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的手法),直接点明主旨, 总括一夜听泉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赞美,抒发 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中考模拟) 如何成为一个“学霸” “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 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学霸在先天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 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 习习惯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 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 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 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 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 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所以,我们应打 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 为什么”。 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 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传一句话: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 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 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 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 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 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 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忆。190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 印象要深。”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 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编写。习题测验的过 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 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 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 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把“少量多次 ”作为首要策略。分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 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 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 法的运用还是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 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 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 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 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问题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 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不同知识点 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排在学习计划 中,这样能让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 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选自《百科知识》2014,09A,有删改) 【链接材料1】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 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的资料,为方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 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 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连结起来。1.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真正的“理解”需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 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D.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2.【链接材料1】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选文中哪种 学习方法类似?请指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D 心理意象法。相同点:两者都是将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 系。不同点:心理意象法建立联系的事物范围很广;而罗马房间记 忆法建立联系的事物仅限于房间中的事物。3.阅读【链接材料2】,具体分析学霸何晓羽用到了选文 中哪些学习方法。 4.老师要求背诵《桃花源记》,小峰大为苦恼,请你根据 选文,推荐两种方法帮助他背诵。并结合《桃花源记》的 内容作简要阐述。 ①分散学习法,利用早餐、午餐、午休前后的3个10分钟和2个20分 钟的时间来分散学习语文、英语、数学;②交叉学习法,利用早餐 后的20分钟,交叉学习了英语和数学;③习题检测法,挑战数学易 错题。 ①详尽发问法。通过用“为什么”提问加深对《桃花源记》的结构、 思路、关键性语句的理解,背诵起来会记得更牢。②心理意象法。 想象自己是“桃花源”的游人,将游人的行踪变成一幅幅图画(或 变成一个游人探险的故事),把内容串联起来。③分散学习法。将 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分散时间来背诵。 友情是人最宝贵的财富,无论你走到哪,身 处何方,都会有一段温馨的回忆伴随着你。友情 不像铁,越炼,越氧化,最后化成一缕轻烟;它 像块金子,越炼,越纯,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友情是一瓶很纯的葡萄酒,越陈,就越醇,也越 甜;友情是一缕很淡的花香,越淡,使人越依恋, 也越能持久,越沁人心脾。 美文欣赏·友情第93页第94页第95页第96页第97页第98页第99页第100 页第101 页第102 页第103 页第104 页第105 页第106 页第107 页第108 页第109 页第110 页第111 页第112 页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3.短诗五首日积月累课文助读 走近作者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别号鬼谷子。浙 江绍兴人,我国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戴望舒(1905—1950),字朝安,浙江杭州人。中国 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又称“雨巷诗人”。其作品有《望 舒草》《我的记忆》《灾难的岁月》等。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我国著名的诗 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主要诗集有《三秋集》《鱼目 集》《十年诗草》等。 芦荻,原名陈培迪,1912年生,现代诗人。亦有诗歌 理论、鉴赏文章和著作行世。 聂鲁达,智利当代著名诗人。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 《黄昏》。197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 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主要内容 《月夜》全诗仅四行,却清晰地勾勒出一幅和谐统 一的“月夜”场景:霜风,月光,高树和“我”。这首 诗表现了诗人(即是五四前后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 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萧红墓畔口占》是近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 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是诗人在萧红墓前凭吊时的口占 之作,它包含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怀念和对当时社会现 实的深沉感慨。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 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标题名之为“断章”。这是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哲理 短诗。 《风雨吟》写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当时是一个风雨 飘摇的年代。诗人平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改变,诗人 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他将自然的风雨、社 会的风雨以及心中的风雨融合在一起,写下了这首直抒胸 怀的战士般的诗。 《统一》这首简短的诗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告诉 我们不要被眼睛蒙蔽内心,不要相信谎言,要看到事物的 本质。基础过关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怀言志。 ②诗与其他文体相比,能更为充分地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 怀。 ③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它 向我们展示世界,表达心灵,并启示真理。 ④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 ⑤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如何如何,而是以潜移默化 的方式净化人们的灵魂。 A.①③④②⑤ B.③④①⑤② C.②①③⑤④ D.①④②③⑤ D4.( 中考模拟)综合性学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信”文化 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与“走进传统文化,传承 ‘信’之美德”主题实践活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从人,从言。 ”由此推测。“信”字的本义是: (2)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今天依 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一个含“信”字 的成语。 (3)“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之一。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诚信老人江新波的事迹感人至深,阅读下面材料,仿照示 例,为他拟一则颁奖辞。(50字左右) 语言真实 示例:信以为真。 江新波,男,84岁。2009年他的小儿子罹患癌症去世, 当初为了给小儿子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20多万 元外债。老伴长年卧病不起,小儿媳没有工作,追悼会上, 江新波抚摸着小儿子的遗像老泪纵横:“儿子,向亲戚们借 的救命钱,我们不能赖,你放心,欠下的债,我一定会还清! 再苦再累,也不能丢掉诚信!” 10年来,他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靠着种菜、养牛,偿 还了20多万元债务。 【颁奖辞示例】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 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你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 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2019年度“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马旭的颁奖辞) 示例:披星戴月,劳碌十载,只为偿还巨额债务;失去儿子的痛,化 为替子还债的愿。他用老百姓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诚信”的含义。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大写的“诚信”二字。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统一》一诗的作者是匈牙利诗人聂鲁达,他曾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 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B.《萧红墓畔口占》一诗的作者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主要作品 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C.《风雨吟》一诗的作者芦荻,原名陈培迪,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 野》《驰驱集》等。 D.卞之琳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与李广田、何其芳合称“汉园三诗 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等。 答案    A 聂鲁达是智利诗人。 能力提升全练能力提升全练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月 夜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 来。 答:                                                                                                                      (2)如何理解“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句诗的深刻含 意? 答:                                                                                                                     答案 (1)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刮着,明亮的月亮洒下光辉,我与一棵顶天立 地的大树并排站立在旷野上接受寒风的洗礼,我却没有靠在大树身上,让它 为我遮蔽风寒。 (2)一个“却”字,既没有贬低树的高大,又凸显出“我”的傲然自立。身 处艰难困境,诗人“并排立着”“没有靠着”大树,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独立 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解析 (1)抓住诗中主要物象“霜风”“月光”“我”“树”,以及四个物 象之间的关系描绘画面。注意语言流畅、优美、有画面感。(2)结合诗的 写作背景,扣住“自由”或“独立”答出诗人的品格。言之成理即可。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首句强调“走六小时”“长途”表明了什么? 答:                                                                                                                      (2)谈谈你对“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一句含意的理解。 答:                                                                                                                      (3)赏析结尾句中“却”字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 (1)强调“走六小时”“长途”既是写实,更隐含着诗人对已故者友 情的深厚与诚挚。 (2)此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含着对萧红早逝的痛惜。“茶花” 一直被赋予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逸等内涵,“放一束红山茶”,以 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传达了诗人对 萧红的赞美与欣赏。 (3)一个“却”字表示天人永隔,表达了诗人的伤悼之情,也表明诗人体悟 到了逝者自有其看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解析 (1)从时间之长与距离之远的角度体会诗人对逝者的情感。(2)理解 句子含意要注意抓关键词“头边”“红山茶”,体会诗人这样做的原因及 内心情感。(3)赏析用词要结合语境,尤其要结合上句“我等待着”,体会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传达出的隐隐哀伤与对逝者心境的揣测。1.下列对《月夜》和《萧红墓畔口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月夜》以动词“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尾 “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富于散文之美。 B.《萧红墓畔口占》中“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古人作绝句,常说: “口占一绝。”可见戴望舒是把这首诗当作绝句来写的。 C.《萧红墓畔口占》第三句中的“长夜漫漫”写出“等待”的漫长、痛 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D.《月夜》运用铺陈渲染的手法,使诗中“我”的卓然独立的形象,在“霜 风”“明月”的“一吹”“一照”中,越发显得清晰、生动,写意传神,颇 有韵致。 答案    D “运用铺陈渲染的手法”有误,应为“运用白描手法”。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偶 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 哲理,不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二是 “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遇”之类的标题,会更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 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 而产生不同的理解。 答案    C 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的标题,会使诗显得平淡、缺少 内涵。3.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天真的预示 [英]布莱克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A.第一句是说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 B.第二句是说一个个体生命里藏着偌大的自由与自信。 C.“无限”与“永恒”可由自己创造。 D.“天真”预示着美好,希望与永恒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答案    D 诗中说“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所以 “靠大家努力”在诗中未提及。诗歌想告诉我们的是:希望与永恒要靠自 己努力才能实现。阅读提高 ( 中考模拟) 被圈住的母亲 乔叶 “我这一辈子都叫大山圈着……”无数次,母亲略带伤感地 说。在她的意念里,大山是个圈。 小时候,姥姥是圆心,她是半径。她十二三岁就一个人赶着花面 毛驴,走几十里山路给她的姥姥送煤。她穿着自己织的布、自己 缝制的印染着白蝴蝶的衣服,留着月牙头,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 上,走过一沟一梁,走过美丽的桃树坡,一切的一切都成为她半 径上的风景。 成家后,家和孩子是圆心,她是半径。大哥二哥嗷嗷待哺时,正 赶上没粮吃的年代。一丛丛的灌木像汹涌的波浪,她就在这波浪 里挖野菜。猛然间,她发现一棵山葡萄树,上面一串串的小葡萄 让她牢记在心,掐着指头总算盼到葡萄成熟的日子。她往山上赶, 采到葡萄的欢喜让她忘了空空的肚腹和颤抖的膝盖。进门后迫不 及待先送到孩子们的手上,笑着看吃得欢天喜地的孩子,然后钻 进灶棚里开始煮野菜。 父亲在外面教书,母亲一个人扛着家里所有的体力活。上 山拾柴让母亲更加忙碌。山上的橡壳、香栗等野果,母亲都用 来填过全家人的肚子。每年夏秋,打山桃、山杏,更是母亲不 可少的大事。她总是第一个上山,拾掇得筐满袋满。然后,她 就开始没日没夜地蜕核,核蜕完了再敲仁儿。一灯如豆,锤子 板凳叮当响,常忘了夜已三更。仁儿够上一回石碾了就到碾上 推,推完了再上火熬油。记忆中,母亲炒菜哪里肯用勺子舀油, 就是一截筷子上扎一小块白布,从小油罐里蘸一下,在锅底上 蹭几下就开始炒菜。一日三餐就是凭着这些油花,点缀了一家 人贫穷的日子。 老家缺水,收雪、打冰块是母亲每年冬天最重要的事,一 大早她就拿上笤帚、簸箕、箩筐出去收雪,收一筐雪不知要摔 倒多少次。四里地以外有个地方叫狼窝沟,那里有一眼浅浅的 小井,山崖上常年有山涧水流下,冬天这里会结很多冰。母亲 要么挑上半担水,要么打上一担冰,回去放在大水缸里。一滴 水里有母亲的百滴汗,看着炕上欢雀乱跳的孩子,她不觉得累。 她想着,孩子们很快就长大了。 我们逐渐长大,母亲的圆圈在逐渐缩小。在煤矿打工的二 哥是母亲最扯心挂肠的人。如遇雨天,她就提着一箩筐一箩筐 的煤灰和柴灰给二哥垫路,一直垫到村口和大路接上,说二哥 回来不好走。雪天,她就会站在雪地里,下一层雪,扫掉一层, 直到二哥在大路上出现,这才放心地回家暖一下冻得麻木的手。 母亲的圆圈在一点点缩小。有一次她到附近的地里刨土豆, 不足一腿高的地堰她手脚并用才爬了上去,但刨了半袋的土豆 却怎么也拿不动,她坐在地上伤心地痛哭起来……母亲把力气 已经都交给了大山和土地,她还想给,可是她没有了。 母亲的圆圈在一点点缩小。她开始经常摔倒。家人都劝她 拄上拐棍,她就是不拄,最终还是拗不过自己的腿,拄上了。 即便这样,母亲只要觉得自己有点力气,就会做各种吃的,等 着孩子们回到老屋享用。她还要站在公路边的榆树下,看着班 车停下,载走她的儿孙。 母亲的圆圈在一点点缩小。她连公路边的榆树下也去不了, 只能走到院子下边的柴堆旁,坐下来,把拐棍放在脚边,眼巴 巴地往公路上看。再后来,她只能坐在炕边的椅子上,看着她 的儿孙走出家门。 这时候,母亲成了圆心,儿孙、重孙们都是她的半径。可 常年守在老屋的母亲无法看到每一个半径上的景致。一年中最 热闹的日子就是她的生日、中秋节、祭祖日和过年。但这样的 日子如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热闹之后更冷清…… 母亲坐上轮椅之后,三哥时常推着她在老屋外晒太阳。她 无力的目光时不时投向灰蒙蒙的远山,像是和身边的人说,又 像在自语:“又梦见不知道在山上做甚哩,树叶绿汪汪哩,我 跑得可快哩……”母亲半闭着眼睛,声音拉得悠远,那是对梦 境的无限留恋。 (选自《三晋都市报》,有删改)1.通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 2.文中的“圆心”不断发生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①为她的姥姥送煤;②在家为孩子做饭;③上山采野果;④冬天收 雪、打冰块;⑤雨天为二哥垫路;⑥上了年纪的母亲仍然想为子孙 做点事。 圆心是亲情的纽带。它说明无论母亲是圆心,还是孩子们是圆心, 亲情在岁月的更迭中始终不变,温暖着全家人的心。3.赏析下面的句子。 (1)她穿着自己织的布、自己缝制的印染着白蝴蝶的衣 服,留着月牙头,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过一沟一梁, 走过美丽的桃树坡,一切的一切都成为她半径上的风景。 (2)进门后迫不及待先送到孩子们的手上,笑着看吃得 欢天喜地的孩子,然后钻进灶棚里开始煮野菜。 外貌或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心灵手巧,勤劳能干,为下文母亲操 劳了一辈子做铺垫。 运用精准的动作描写,“迫不及待”“送”“笑”“钻”,形象生 动地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她忙碌的身影。4.读完全文,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概括她的人物形象。 5.文末最后一句话有怎样的含义? 她是大山里的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勤劳、朴实、善良、坚韧,承 担起生活的重担,在儿女的成长中慢慢老去,无怨无悔。 表达了母亲对往事的怀念与依恋,真希望自己不是圆心,而是半径。 我开始了一次很远很久的旅行,一路上经历 了千难万险。我穿越寸草不生的大沙漠,友情为 我降下了一场甘霖;我穿越水流湍急的大河,友 情为我支起了一叶扁舟;我穿越断壁残垣的大峡 谷,友情为我建起了一座大桥;我穿越阴雨连绵 的热带雨林,友情为我撑起了一把小伞……这一 路,友情伴我同行,为我护航,才使我的征途如 此精彩。 美文欣赏·友情谢谢观看第142 页第143 页第144 页第145 页第146 页第147 页第148 页第149 页第150 页第151 页第152 页第153 页第154 页第155 页第156 页第157 页第158 页第159 页第160 页第161 页第162 页第163 页第164 页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4.海燕日积月累课文助读 走近作者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 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自传体长篇小说 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内容 《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也是一篇战斗宣言, 表达了革命者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这也是革命者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去迎接一场 伟大的“暴风雨”般的革命。基础过关2.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A.解释说明;B.插说;C.话 题转换;D.声音的延长。请选出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1)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 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 (2)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 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 ) A B4.( 中考模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五四青年节前夕,身残志坚的蒋萌,被共青团中央授予 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B.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阳光 体育”活动,广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支持。 C.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 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爱科学、学科学。 D.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它曾经拥有多 少优秀文化,更在于它今天还能拥有多少优秀文化。 D5.(西大附中 中考模拟)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绿茶茶艺表演的第九道程序是“春波展旗枪”。 似 乎是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跳舞,十分生动有趣。 ①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 ②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伸展开 来 ③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 ④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 ⑤直直的茶芽称之为“针”,弯曲的茶芽称之为“眉”,蜷曲的 茶芽称之为“螺” A.①②④③⑤ B.①④③⑤② C.③②①⑤④ D.③②④①⑤ C6.( 中考模拟)综合性学习。 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就只有清明。 《历书》有云:“万物皆齐洁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 万物皆显。”清明这个节气,因此得名。初三年 级某班举行“话清明,思传统”的清明主题活动,请按要 求回答以下题目。 (1)【诗话清明】艾钟依同学收集了关于清明节的背景资 料。请认真阅读链接材料,完成题目。 【链接材料】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 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在仲春、暮春之交。 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是清明的两大主题。这天,人们除了 扫墓祭祀先祖,还有许多“踏青访春”活动,如在郊外放 风筝、荡秋千、蹴鞠,还有插柳植树,祈求长寿等。寒食 在清明之前。 根据以上链接材料,下列诗句不是描写清明节活动的 是( )AA.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 B.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C.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D.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2)【寄语清明】请仿照例句,自己创作一句清明寄语, 表现清明节的特点。 示例:端午节:龙舟竞发千帆舞,汨罗江畔吊屈原。 中秋节:月到中秋圆,亲人心相连。 清明节: (3)【探访清明】艾钟依打算在学校进行采访,以了解大 家对清明节的熟悉情况,并对传统节日的继承出谋划策。 请帮助他完成以下采访问题设计。 采访对象:同学 采访问题: 采访对象:校长 采访问题: 春风抚柳晃秋千,子孙扫墓忆旧人。 我们在清明节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该如何将清明这种传统节日传承下去?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贬义的一项是 (  ) A.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B.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C.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D.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 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答案    D A.“享受”指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不含贬义。B.“愤 怒”是中性词。C.“高傲”在这里不是通常所说的“自以为了不起”的 意思,而是“意气风发”的意思,表现了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雄气概,属 于褒义词。D.“恶狠狠”用来形容沙皇反动统治的猖獗与残暴。含贬义。 · · · · · · · ·· 能力提升全练能力提升全练2.下列句中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 A.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反复) B.海燕像黑色的闪电。(比喻) C.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夸张) D.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拟人) 答案    C 该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3.下列句中破折号的运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表 示声音延长) B.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表示转折) C.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表示解 释说明) D.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 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表示解释说明) 答案    B 该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 ··1.文中把海燕比喻为“黑色的闪电”,意在突出海燕的 (  ) A.勇敢、高傲   B.敏捷、矫健 C.敏感、聪慧      D.热情、乐观 答案    A “黑色的闪电”比喻准确,勾勒出海燕矫健高傲的雄姿。运用 比喻的写法,写活了海燕行动时的自信与勇敢。2.“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这句话说明海燕所象征的无产 阶级革命者具有 (  ) A.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B.乐观的态度和战斗的激情。 C.夺取胜利的百倍信心。 D.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答案    D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了无产阶级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 洞察力。3.下面的话是围绕高尔基如何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而展开的,但两段话在语 意上不连贯,请你在横线上写出必要的过渡性语句,将两段连接起来。 高尔基在童年时期就尝到了生活的艰难。他捡过废纸,当过学徒,做过扫院 人、面包师、守夜人,换过许多职业。在这种最困难的生活环境里,高尔基 的性格受到了锻炼,他的经验日渐丰富,同人民的联系日渐紧密。                                                                                                                                                高尔基的外祖母聪明、慈祥,而且精通俄罗斯语言,她知道许多童话歌谣, 常常生动地把这些童话和歌谣讲给孩子们听。外祖母的童话和歌谣,引起 了高尔基要做一个艺术家的愿望,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埋下了种子。答案 (示例)如果说艰难的生活为高尔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 基础,那么,高尔基的外祖母就是他走上文学道路的引路人。 解析 这个过渡句在结构上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前半句是 对第一段话的概括,即高尔基童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影响,后半句引出第二 段话的内容,即外祖母对高尔基的影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西大附中 中考模拟) 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 ①21年前的夏天,德国科学家在北太平洋海底800米深处, 第一次取出可燃冰样品,并使人类第一次看到,冰雪般的东西被 点燃后,发出魔幻般淡红色的火焰,耗尽能量后,硕大的冰块竟 变成了一摊清水…… 可燃冰的由来 ②可燃冰的学名叫甲烷水合物,它的形状像石蜡遇热未融化 前的样子,洁白而绵软。它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压低温作用 下的特殊产物,它像地毯一样覆盖了10%的海底,总面积达4000 万平方公里,深度在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据科学家估计,全球 可燃冰总储量高达2.5万万亿立方米,是石油、天然气和煤总储 量的两倍,假如能够安全开采,至少可供人类使用数百年。 ③按美国科学家的说法,可燃冰是海洋微生物和海底油气在 海洋板块作用下的产物。因为占地球2/3的生命是由生活在海床 下微生物构成的,那里没有氧气,一片黑暗,亿万年来,不计其数的微生物从不停歇地制造着甲烷。另外,当海洋板块下沉时, 海底油气随板块边缘喷涌而出,在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后,天然 气与海水发生化学作用,日积月累,在高压低温的作用下,就 形成了浩瀚厚实的可燃冰,像地毯一样沉睡在海底。 ④可燃冰储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其次是日本、加拿大 和美国。据美国地质勘探局估计,美国的可燃冰蕴藏量为9600 万亿立方米,是国内传统天然气储量的200倍,丰厚的利润自然 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可燃冰延迟开发的原因 ⑤时值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阿波罗计划” 时,NASA的燃料专家正在苦寻可以替代液氧的质量更轻、热值 更大的燃料。因为体型庞大的“土星”火箭进入太空后,最多 时每秒需消耗13吨燃料,极大地压缩了宇宙飞船的有效载荷。 得知可燃冰的存在后,美国科学家兴奋不已,立刻确定为国家 级科研项目,全力以赴地投入分析研究。 ⑥对可燃冰的研究,美国科学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但他们迟迟没有进行后续开采动作。有人猜测,美国人重点进 行理论研究,因为他们希望在未来的星际旅行时,开发其他星球上甲烷水合物,用作飞船能源,在即将到来的星际大开发中 确保难以撼动的领先地位。其实,情况远非那么简单。就在各 国科学家纷纷建议政府投资开发可燃冰,以解煤炭、石油等能 源告罄之虞时,美国科学家却告诫世人审慎开发可燃冰,因为 它可能加剧温室效应,即使是极少的可燃冰被释放到大气中, 后果可能都是灾难性的。 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 ⑦目前,科学界对可燃冰开发有两种观点,以美国俄勒冈 大学的地质学家格雷沃里为首的一派认为,甲烷水合物是自然 界中隐身的恶魔,会不定期地向地球发难,应是人类今后重点 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 ⑧远在2.5亿年前,在二叠纪末期,一种突然降临的灾害, 短时间内毁灭了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科学界普遍认为是一颗 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但格雷沃里认为是海底积存的巨量的甲 烷发生爆炸,导致气候温度骤然上升,泛滥至地面的大火消耗 了大气中的氧,所以多数地球生物相继毙命,甚至包括很多鱼 类。他估计,北冰洋可能是今后甲烷水合物泛滥的导火索。因 为那里可燃冰大多在浅海,并且得益于低温而非高压,所以一 旦发生溢出爆炸,就是上帝降临也束手无策。 ⑨另一种观点是,可燃冰就像陆地的森林,生生息息,自 有规律,即使作用于自然,也不是很严重的,完全不必杞人忧 天。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海 洋地质学教授海格尔。 ⑩海格尔说可燃冰的变迁会给地球带来灾难性后果还没有 直接的证据,即使有甲烷溢出,也是非常少的,根本不足以影 响气候。他做过观察试验,发现有相当多的可燃冰会自行溶解 在海水里,而没有释放出来。这充分说明,可燃冰释放的甲烷 也是海洋食物链的一环——海水里的需氧菌会消耗甲烷,而进 入大气的部分却是甲烷消费者释放的二氧化碳。 (船舷《大自然探索》,有删改)3.下列说法与原文的内容表述一致的一项是( ) A.美国之所以没有开发可燃冰是因为可燃冰会加剧温室效 应,如果可燃冰释放到大气中,即使极少,后果也可能是 灾难性的。 B.可燃冰是海洋生物释放的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温低压 作用下的特殊产物。 C.用可燃冰作燃料比液氧热值更大,质量更轻,可减少火 箭运载负荷。 D.甲烷水合物是自然界中隐身的恶魔,不定期地向地球发 难,是人类今后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 C4.怎样理解“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这句话? 可燃冰对人类益处大还是害处大尚不确定。说它是“天使”是因为 它可作燃料,热值大,质量轻,储量大,估计可供人类使用数百年; 说它是“魔鬼”是开发它可能会加剧温室效应,也可能溢出引起爆 炸,毁灭地球。 打开记忆的匣子,那温暖的画面依旧停留在 那段美好的时光里。我们牵手上学,我们高唱歌 曲,我们笑颜如花……真的很感谢,感谢在生命 最青春的那段时光里,让我遇见了你,遇见你的 美好,遇见你的包容,遇见我们最纯粹的友谊! 美文欣赏·友情第191 页第192 页第193 页第194 页第195 页第196 页第197 页第198 页第199 页第200 页第201 页第202 页第203 页第204 页第205 页第206 页第207 页第208 页第209 页第210 页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