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PPT

ID:466271

大小:1.05 MB

页数:4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时间的脚印8 说 明 文1.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 2.你是通过什么来掌握时间的? 3.除了钟表、日历……之外,你还从哪里看到过时间的流逝? …… 时间除了把它的脚印留在大家刚才所说过的那些地方之外,还 把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 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 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课 文要点的能力。 2. 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 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3.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 科学精神。 (重点) (重点) 陶世龙(1929— ),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9年开始创作科普文章,主要从事自然科学 与中国文化融合的研究。参与主编了《科普创 作》《科技写作》《科普创作概论》和《黄河 文化》。部分作品结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 《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 科普作家”。踪迹 装置 浑浊 山麓 龟裂 楔形文字 沙砾 帷幕 海枯石烂 一 读一读字音 zōng zhì zhuó xiē lì wéi lù jūn kū腐shí( ) 粗cāo( ) 二 写一写字形 蚀 糙三 记一记词义 1.踪迹: 2.海枯石烂: 3.腐蚀: 行动所留的痕迹。 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粹,形容经历极长 的时间。 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使 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 落。(本文用①义项)4.山麓: 5.粗糙: 6.龟裂: 7.刨刮: 山坡与周围平地相接的部分。 (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裂开许多缝子。 刮平。岩石 导思1:文章开头是 怎样巧妙引出说明 对象的? 导思3:岩石记录时间 脚印有何意义? 是什么 意义 导思4:文章运用哪 些说明方法来说明 时间的脚印? 说明方法 关键词: 时间 导思2:岩石如何记 录时间的脚印? 怎么做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圈点要求第一部分(1—4): 第二部分(5—29):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 方式之一。 具体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 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1.文章以“时间的脚印”为标题,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时间 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 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 兴趣。2.文章引用高士其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一方面把 时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 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生活实际, 吸引读者。 3.第4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 离主旨?为什么? 【答案】不偏离主旨,因为写“铜壶滴漏”的计时 方法说明时间是可以被记录的,为下文说明岩石可 记录时间提供了有力的辅证。4.第⑭段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人类因建设 铁路而炸毁山头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人类对岩石的破 坏速度之快。5.“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 的岩石。”句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不能。如 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 10000年的时间,具有确定性。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 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数据有多精确,都是推测出来的。 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6.“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运动。”句中的“ 死”该如何理解? 【答案】“死”指岩石是不能动的,不能动的岩石却 可以记录地壳的“活动”,突出岩石这一功能的奇特。7.第27、28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举例子。列举“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等 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化石能“帮助我们认识地 球历史的发展过程”。阅读方法解密 举例子作用分析法。 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 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说明方法。答题模式:文章举了 ……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 特点。8.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总结全 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地 球的发展过程,增长知识;还在于帮助我们找寻地下 的宝藏,为人类造福。【答案】作者首先设问:开篇在引用高士其的诗《时间伯伯》后, 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由设问句一问一答,从而领起全文的说明内 容。接着作者又是用设问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引入,再 从岩石形成的过程和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踪迹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最 后对这一段落即第二部分进行总结:“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 好的记录……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这样,通过启 承的关键句,理清主体部分看似庞杂的内容,理解也就容易了。最 后一段说明认识岩石中时间脚印的意义,即增长知识,找寻地下宝 藏。 【难点探究】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来说明“时间的脚印”?时 间 的 脚 印 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脚印 岩石怎样记录时间的脚印 逻 辑 顺 序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脚印的意义本文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以及认识 这一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自然界的一切随 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也一样。因此我 们应该具有探索精神,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 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1.抽象的名词形象化,陌生的形象熟悉化,熟悉的形象趣味化。 从修辞上,就是巧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例如,“时间的脚印”这 个标题就用比喻将时间形象化了,“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运用设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仿佛岩石是记录员似的。这是抽象的 名词形象化。再如,说冰河对岩石的破坏,“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 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冰河移动是形象的,但是 陌生,喻体则很熟悉,一联想,就产生实实在在的感觉了。这是陌 生的形象熟悉化。又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 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这类拟人句颇有趣味。2.常用人称代词“你”、“我们”,话语亲切。 例如,“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 石”,仿佛作者把读者领到现场讲解一样。文中说的 “我们”,把作者与读者合为一体。“再仔细瞧瞧” ,显然省略了主语“你”,话语也很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发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 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 • 谁对时间最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要时间不辜负 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 放弃他。 •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 生命。 •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 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 ——布封 •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 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 一片悔恨。 ——鲁迅 •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 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 财害命的。 ——鲁迅 • 你热爱生命吗?那幺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 的材料。 ——富兰克林 1.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杂诗》 【译文】一生中精力充沛的青年时期不会再重复出现了,一天中 也很难让早晨再出现一次。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译文】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到头发白了,才知道后悔。 3.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清)王九龄《题旅店 》 【译文】世界上什么东西催促年光,使人变老?看来一半是鸡声,一 半是马蹄声。8 时间的脚印(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掸(  )去    山麓(  ) 沟hè(  ) 低wā(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 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 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 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hè、河 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wā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 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 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绽下来的结果。 dǎn lù 壑 • • • • 洼(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 是“________”。 沉绽 沉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 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 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 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hè、河 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wā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 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 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绽下来的结果。 • •(3)文段中“沙砾”的“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 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 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 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hè、河 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wā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 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 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绽下来的结果。 小石块,碎石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难道不是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 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吗? (4)将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句子意思。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 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 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 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hè、河 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wā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 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 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绽下来的结果。 •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 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 (2)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 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 (3)根据计算,大约3 000到10 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 厚的岩石。(    ) 打比方 举例子、作比较 列数字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 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B.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 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C.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 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 D.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C 【点拨】A“那里在生长”后面应用分号;B “碎石”和“沙砾”后 面的逗号应该为顿号;D项“两年过去了”后面用省略号。4.[安庆期末]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 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 ”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 学家认为,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因为引力波在广袤 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引力波是听不到的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B 【点拨】从文段看,第一空后一句“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说 明前文必须提到“声音”或“波”,再结合选项看,②中有“它悄 然逼近的声音”,所以第一空选②;而第二空前的“因为”说明该 空要解释“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的原因,所以选④;由 此可确定答案。5.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 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B.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 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 浅出的说明,把科学道理说得有声有色。 C.本文从形式上看,拟人化的题目,别具一格的题记和衔接紧 密、过渡自然、内容生动具体的正文,相互映衬,浑然一体。 D.课文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这样由 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 体现了作者构思的巧妙。 A 【点拨】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6.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计时变迁图。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铯原子钟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26 页第6-10题。 圭、沙斗、漏壶 机械钟表 石英电子钟 【点拨】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 按照行文顺序即可筛选出答案。7.第①段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一格言有什么作用? 吸引读者,生动地引出下文对古代计时方法 的说明。 【点拨】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吸引读者阅 读兴趣,引出下文。8.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 什么? 作比较、引用。作用:生动地说明现代生活中 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了;语言活泼有趣,浅显易懂,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点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 法及特征,根据文字信息判断。9.石英电子钟有哪些特点?根据第④段简要回答。 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功能完备。 【点拨】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10.为什么说“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 ’了”?请结合全文回答。。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领域需要精确到百万分 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若用分秒计 算,会“差之毫秒,失之千里”。 【点拨】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的筛选。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