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中的感受春光,了解春天这一课内容。
二. 设计思想:
七年级学生通过前些年的学习对美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大自然的四季交替中的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上一单元学习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学生初步懂得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类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本节内容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感受春天,理解自然美与艺术美及其关系,为下一课表现春天做好准备。运用不同学科交差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春天,感受春天。运用感官刺激多角度引导学生审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运用欣赏,分析,谈话,提问,讲授等方法保证教学活动紧张有序的进行。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相关资料的赏析理解自然美艺术美及其相互关系。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畅想春天,抒发对春天的感受。结合相关作品提出适合自己表现春天的形式和方法。
3. 情感目标:运用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四. 教学重点:
感受春光,了解春天。理解自然美,艺术美的相关知识及其关系。
五. 教学难点:
选择适合自己表现春天的形式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描绘春天的文学作品,相关图片资料,表现春天的音乐,影碟,DV。
2. 学生准备:运用自己收集到和春天有关的图片资料布置教室,使教室有春意。相关的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
1. 情境设计及导入:
在布置好有春意的教室,同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班德瑞的大自然音乐〈春野〉。同时插入相关图片。
提问〈1〉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到今天的教室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2〉同学们从那些方面判断到春天的气息并说明理由。
从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课并出示课题
(目的:运用视觉,听觉 等多种感官刺激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发展阶段:
1〉 引导学生观看DV作品了解春天大自然的变化,看那些事物给我们传达了春的信息。
2〉 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艺术家们的作品,看他们是如何来表现春天的。
A. 美术作品
a)吴冠中的作品《溪》用中国传统绘画大写意的形式表现了春的气息,冬雪消融,小溪潺流,嫩柳生机萌动。
b)张德峰作品《春风》用雕塑的形式语言表现表现了三位青春少女飘然而至,和风吹皱他们的纱裙,像春风一样给人以美妙的诗意感受。
c)个人作品色彩构成作品《春》用色彩构成的形式语言表现春的颜色,春的柔和。
B. 音乐作品:
班德瑞的大自然音乐《春野》用音乐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春天溪流的声音,大自然中春鸟的鸣叫形象的表达了春天景象。
C.文学作品:(配乐朗诵)
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列夫托尔斯泰的 散文《春天已经来到》作者用文学的形式描绘出浮冰的融化,草的葱绿,花与树的生意,鸟的歌唱,羊的咩叫,孩子的奔跑和农民的活动来表明春天的真正到来,令人感到欢欣和畅意。
D.同龄人的作品:
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或其他同龄人的作品2至3副。
(设计目的:以讲述,讨论的方法运用不同学科的交叉互动,体现美术学科的包容性和不同艺术学科的艺术美感。大多引用课本以外的作品开开阔学生的视野,利用同龄人的作品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3〉.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讨论自然美与艺术美及其相互关系。
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或自然现象的美。
艺术美: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美。
二者关系:艺术美来源于现实(自然美)又高于现实(自然美)。
4〉.请学生试分析自行收集来的作品(从表现形式,语言,角度及自己的感受加以评价),3到5名同学发言,教师并加以肯定。
(设计目的: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春天是四季之首,是生命的开始,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就如同现在的同学们,你们也是一个春天--生命的春天。不同的是自然的春天可以重来,而我们生命的春天只有一次,希望同学们能像欣赏美好春天一样珍视自己生命的春天,不能让她虚度。同时也能像爱惜自己的春天一样去爱惜大自然中的春天,爱惜春天中的每一个生命!
(设计目的:从情感上唤醒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时光意识。)
4.课后拓展:
A. 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春天的认识。
B. 收集相关资料,尝试用用"春天"来装扮自己,装扮自己的空间。
八.教学反思:
由于本节的容量教大,教师的语言组织要概括精练。本课也可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自去观察感受春光,并用相机,DV,绘画工具记录大自然的变化。第二课时结合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来更为深刻的理解自然美于艺术美及二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