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复习提纲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复习提纲

ID:46904

大小:35.8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复习提纲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人民行使国家全力的机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产生的?(1)广大人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人民代表,由它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受他的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幕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部分权力。(3)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A、立法权:即制订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宪法、刑法、民法及一切法律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审议并通过,才能生效。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订地方性法规。 B、决定权: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如:全国人大决定国家主席、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发展规划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决定。C、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的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如选举国家主席,任免检察长,法院的院长等。对任职期期间有特殊情况的进行罢免。D、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权力。人大对政府各级干部都有权进行监督。2、肩负人民的重任(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我国各级人民代表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每届任期五年。(2)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时,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提案权是指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质询权是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                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国体:国家的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国体决定着国家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决定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如:美国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体。美国掌握权力的占人口的万分之三,却控制着全国资产的50%,电信、交通、公用事业资产的50%,银行资产的50%,保险业的67%。关键职位和最高军事指挥也是资产阶级代表。 B、政体: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A)英国和日本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法国等国家是民主共和制。我国同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国家政权机关:也叫做国家机构,他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元首不是个人权力的最高代表,而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是国家在形式上,或实质上对内或对外的最高代表。C、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日本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政体是君主立宪,国体决定政体,政体维护了国体的地位。 (2)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4)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代表人民执行权力。对不称职的代表可依照法律程序罢免。(5)人民代表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6)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中央统一领导,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归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3)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小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结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又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相适应。 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                                    我国的政党制度:1、                            新中国诞生前夕执政历史的较量(1)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响应。代表陆续进入解放区,准备召开新政协,建立人民民主新中国的工作。(2)美国发表白皮书,承认:国民党的政府腐败,失去人民的支持。(3)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三大战役,其中,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学生思考:当时中国三重基本政治力量的状况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由其性质决定的A、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三种建国方案:一是以北洋军阀、国民党为代表的主张实行地质买办阶级的专政,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道路,二是以中间派、中间人士为代表的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三是以中国共产党 为代表的,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人民在革命实践抛弃了第一方案,它的代表者。第二方案没有得到人民的赞成。第三种方案得到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群众的拥护。B、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其性质决定的(A)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成立起,就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斗争。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族人民及其事业中的领导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                            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                                中国共产党不仅有执政资格,也有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而且也有执政能力。(2)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A、科学执政含义: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B、民主执政含义: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C、依法执政含义: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3)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要靠依法政治来保证实现。有利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二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1、中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如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关于中国革命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引导中国革命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B,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并开始了伟大的改革。C,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3)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确立三个代表的思想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新在新世纪新阶段领导人民,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极重要的意义。(4)“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恝置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勇气,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力量。发展马克思主义。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党要紧跟世界进步潮流,站在时代的前列,继续成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巩固执政地位,必须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3、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为全国人民谟利益,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2)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历史源泉和胜利之本,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必须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第三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1、共商国是,同舟共济2、执政参政,特色鲜明(1)我国除执政的共产党外,还有八个参政的民主党派  名称 成立时间 组织成员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8年1月1日 与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人为主    中国民主同盟 1941年11月 文教和科技界中高级知识分子    中国民主建国会 1945年12月16日 经济界人士    中国民主促进会 1945年12月30日 文教出版界高中级知识分子    中国农工民主党1947年2月 1947年2月 医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    中国致公党 1925年10月10日 归侨和侨眷为主    九三学社 1946年5月4日 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947年11月12日 台湾人士        (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我国民主党派是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A)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B)                                              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包括参加国家政权,教育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处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订和执行。(C)                                              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各民主党派才能团结协作。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基础。(D)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长期共存是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都长期存在,互相监督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参政党与执政党一起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主盛衰兴亡的责任。(E)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活动,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F)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党派共同创立的。人民政协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能力。3,适合国情,优势显著(1)    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A)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及时反映社会各阶层利益和要求。民主党派人士参加国家机关的领导工作,直接参加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的管理,推进了国家政治生的民主化。有利于(B)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民主党派是拥有多学科的人才库,是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C)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由于历史原因,各民主党派和台湾同胞有密切联系,成为大陆和台湾联系的纽带。(2)    我国绝不能照搬西方多党制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主张在我国实现多党制度,实质上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后果是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1、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旧西藏是封建农奴制度,5%农奴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1959年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在以后的选举中,选民的参选达到90%,在自治区代表超过80%,干部超过5万人,其中藏族达到70%。旧西藏生产力水平低下,只有120名工人。目前西藏基本解决了温饱,少数进入了小康。中央仅十五规划期间,就对西藏投资达到312亿元,建设117个项目,全国援助71个项目,资金投入10·62亿。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歧视的阶级根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但历史遗留的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3)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指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如选举权,受教育权,就业权等。从第三届人大起,少数民族在全国人大的代表数目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   各民族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如纳税义务,服兵役、捍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所有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形成了各族人民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1)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也是人们面对的具体问题(2)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付诸行动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制的法制化进程(1)1949年9月,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自治写入宪法。(3)1984年10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基本法,标志民族自治进入了法制化建设的新阶段。(4)200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的修改的民族自治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扩大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2、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理解:A、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是部分与整体关系。民族自治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这是前提。B、区域自治,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讲解:县以下不实行自治,但可以设立民族乡等补充形式。如高邮回族乡,全国建立5个自治区、30自治州,120自治县。C、自治机关:自治地方机关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行使自治权: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自治权的范围根据宪法,民族自治法,范围和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三种形式。我国实行民族自治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决定我国既不能实行单纯以民族为单位的民族自治,也不能实行单纯以区域为单位的“地方自治”。而的创造性的把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结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讲解:抗日战争中,蒙古建立了骑兵师,回族建立了回民支队。形成了各民族的坚实基础。一个少数民族不但可以在一个地方实行自治,而且还可以在很多地方与其他少数民族联合,实行不同层次的自治。还有建立民族乡的补充形式。这保证了少数民族在不同聚居区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力。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基础的,是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感情结合起来。更自觉地捍卫祖国的统一,保卫边疆。(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使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区的内部事务,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处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为主体,统帅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这使各民族和干部之间联系更家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遗留的隔阂,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能密切结合本民族和本地区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协调,充分发挥各民族、地区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1、                                              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1)我国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五大宗教。佛教:传入2000多年前由尼泊尔、印度传入,在东汉以前,佛教作为方术,就在皇室中传播。道教也在此时形成,中国人宗教信仰结构发生了改变。开始了多种宗教信仰并存。道教:原始道教起于后汉顺帝时期,由张陵创造了五斗米教,宣传原始平等。张角创造了太平教,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思想。晋以后,由葛洪将道教改造为为地主阶级服务的宗教。伊斯兰教是1300多年前,唐朝时期大规模的传入我国。天主教和基督教是鸦片战争后传入我国。(2)我国各宗教都有爱国主义传统。佛教提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道教提出“慈爱和同,济世度人”,伊斯兰教提出:“爱国是伊玛尼的一部分”,天主教提出“爱国是天主的诫命”基督教提出“荣神益人”。(3)我国宗教界积极参与国际宗教的交往与合作。 2、                                              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1)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A、允许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论根据:宗教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它的存在有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将长期存在。我国信仰宗教的人,虽然占人口比例不大,但绝对数不小。团结和调动这部分公民积极性,是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力量。B、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长期的基本政策。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内涵是:有信仰,也有不信仰的自由,有信仰这种,也有信仰另一种宗教的自由,有信仰同一宗教内不同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仰,现在信仰的自由,有过去信仰,现在不信仰的自由。政府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信仰的自由。这有两个内涵:一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二是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权利,是政府尊重人权的体现,侵犯这一权利,要承担法律责任(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政府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号,神化首要分子,宣传迷信邪说,蒙骗群众,非法聚敛财物,制造事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邪恶势力。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如:法轮功。(2)                                                  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案例:梵蒂冈一直想派人来担任中国天主教的大主教,我们坚决抵制。(3)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要求宗教界人士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令。B、要求宗教界人士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对教义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解释。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做住贡献。 3、弘扬科学精神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要人民科学地对待宗教。(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要对人民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2)                                                  中学生要接受无神论宣传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