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能力目标1.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2.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3.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情感目标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设想】1.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2.第五部分,在内容上和语言上,都值得重点探究。3.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做了无名英雄,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烈乐章。他们是我们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下面就让我们展开课本,随着作者去认识这位为祖国的强大作出巨大贡献的,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2.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邓稼先,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4.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二、整体感知1.词语积累懈怠xiè 署名shǔ 交瘁cuì 奠基diàn 元勋xūn 难堪kān 日曛xūn孕育yùn 选聘pìn 无垠yín 夐xiòng 黯兮àn xī 挚友zhì鲜为人知xiǎn 妇孺皆知rú 马革裹尸可歌可泣: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 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截然不同: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家喻户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层出不穷: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2.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3.文章内容结构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对邓稼先一生的功绩高度赞扬,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4.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正面描写 行动描写:以第三部分为例进行分析 语言描写:第五部分,“我不能走”突出了邓稼先诚真坦白的性格特点侧面描写:第五部分,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意在说明邓稼先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向上、求实、勤奋、创新精神。这样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杨振宁对挚友的敬爱之情,读来耐人寻味。★★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 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 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 第六部分。 邓稼先是一位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科学家。5.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6.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文中引用唐代的《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代的《中国男儿歌》更增加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壮色彩,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吊古战场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三、课堂小结1.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3.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4.小中见大的艺术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就是通过小的具体形象来高度概括、集中反映重大的题材、广阔的画面。 四、拓展练习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任人宰割:我发现“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发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当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了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以《琐记》为题,作一个片断作文。可以写你的同学、朋友、亲人,要求使用两种描写手法,字数在二百到三百字之间。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