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ID:47630

大小:10.7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标 】 1.速读课文,复述概括故事内容,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中国人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 3.理解课文的叙事详略。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4.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5.了解这次登珠穆朗玛峰的概况和意义,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6.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重点研读刘连满这个人物 3.作者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又描写珠峰景色的作用。 【教学设想】 1.了解有关背景材料,增加学习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复述课文内容,注意作者叙事的详略。 3.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学习中国登山健儿崇高的献身精神。 4.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一、登山图片,激趣引读 1.“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藏语的意思是“圣母”,因为峰顶长年积雪,一派圣洁的景象。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13M,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坐落在西藏定日县中尼边境处,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称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而在1960年年轻的中国登山运动员,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背景: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本文就选自这篇通讯。 2.郭超人(1934-2000),男,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在陕西采写的《安康调查》揭露了“四人帮”在农村推行极“左”路线的弊端。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积累词语 履践: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缭绕:回环旋转。            养精蓄锐: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  或疼痛非常剧烈。 2.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 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3.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①登山队出发。②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余队员登上第二台阶。③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④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⑤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⑥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二、问题探究: 1.登顶过程中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三大困难?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寒冷、黑夜和缺氧。这三者都构成对生命的极大威胁。作者在行文中处处表现这些困难对于队员的严峻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才充分体现了队员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 2.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靠什么力量取得的? 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 3.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突出队员的精神外,还不时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散。”“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等等。这些描写既烘托队员美好的追求,又带给读者美的享受,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调节阅读的情绪。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4.作者叙事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请举例说明。 如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 1924 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还重点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由这一个人的行为,可以窥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也可以推断这样的队伍将是必胜的。 5.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王连满是怎样一个人?文章为什么单用了两个段落来突出写他一个人? 写了三件事: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下氧气。他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志顽强的人。王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 6.从这些感人的情节中,你看到了中国年轻的登山队员表现出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结合斯科特等人的壮举,谈谈你的体会。 坚强的意志、毅力,团队协作精神, 牺牲精神。    三、课堂训练--比较阅读,揣摩人物 1.如你当时遇到了象刘连满的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2.《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奥茨同本文的王连满一样,因故不能同队友一起继续行进。请找出二文中写二人的部分,体会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人物: ①两人终止同队友的行进,是出于个人目的吗?(原因分析——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允许继续行进,不是因为个人的荣辱的原因,是为了整个集体的存亡和荣誉考虑而作出的决定。) ②作出终止前进的决定时,两人的想法是一样的吗?(总的是一样的,即不拖累和影响整个集体的行动,主动牺牲自己。) ③奥茨留给队友最后的话是“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王连满留给队友的是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艰难写成的77个字的遗书,请仔细默读体会,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言之成理即可。) ④你怎么看待探险活动中他们二人这种中途退出的行为?(这不是逃避的行为,这是为实现集体的目标而勇于自我牺牲的行为,他们没有站在荣誉的光环下面,但仍然是英雄,恰恰相反,这反映了探险活动中一种极为可贵的精神——为了集体而团结协作、甘于牺牲的精神,许多探险活动的成功,正是有这样无数的幕后英雄的无私奉献,中国登山队登顶成功同样得益于此。) 四、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探险既是人类对求知世界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我们应不断武装自己,去探寻无穷的未知世界! 2.拓展延伸: 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写一篇登山后的心得体会。 3.听一听别人怎么说: ①别因为山难而丧失山鹰的精神 我们不能因为这次事故的发生,就把山鹰社存在的必要性完全抹杀,更不能把他们挑战自然、挑战自我的行动归结为无谓的青春冲动,如果我们因噎废食,那么,我们不但失去了几个优秀的孩子,我们还会失去冒险的勇气、探索的精神和征服的渴望。我们不能失去这些精神财富,就像我们不能失去那些雏鹰一样。 ——蔡方华,《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②珍惜生命 现在在年轻人当中比较流行户外运动、探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么做,觉得是一种时尚,觉得很刺激,或者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承认。但我希望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加重视生命,爱惜生命,能够时时刻刻注意到这一点,否则会让你的亲人感到难过。 ——王新宇,中央电视台记者 ③要懂得知难而退 人们往往把登上某某峰顶之类的具体目标看得过分重要,当成了探险的目的本身,于是就和自己过不去了,在制定目标时但求危险最大化,在实现不了目标时也不肯知难而退。探险的最高目的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其前提是要保存生命,因此,对于可预测的危险理应防备,以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牺牲。 ——周国平,著名作家 ④登山要尽量避免危险 登山本来就是危险系数很大的一项活动,任何看似细小的疏忽或错误,都可能酿成悲剧。 热爱登山的人,一定都曾思考过危险甚至死亡的问题。可是,真正的登山者,绝不是轻率对待自己生命的人,相反,他们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危险发生的可能。 ——次洛?国家登山队教练 【课后反思】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