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
一:语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弭(ér) 服贴(tiē) 拗开(ǎo) 鞠躬尽瘁(cuì)
B.瘐毙(yǔ) 搭讪(shàn) 惦量(diàn) 召公(shào)
C.两讫(qì) 惬意(qiè) 壅(yǒnɡ) 轻手蹑脚(niè)
D.燥热(zào) 晦气(méi) 打烊(yànɡ)悚(sǒu)
二:课堂点击
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 体史书,共21 卷。传为 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2、对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为:治理
B、是以事行而不悖 悖:违背
C、故天子听政 听:处理,判断
D、国人谤 谤:毁谤
3、与“师箴”中“箴”字用法相同的是( )
A、晋军函陵
B、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C、越国以鄙远
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4、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1)以告,则杀之。 (2)道路以目。
(3)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4)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A、(1)句和(3)句相同,(2)句和(4)句相同
B、(1)句和(4)句相同,(2)句和(3)句相同
C、(1)句和(4)句相同,(2)句和(3)句不同
D、(1)句和(3)句不同,(2)句和(4)句相同
以下两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5、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
A、人民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人的财富、用度,于是就产生出来了。
B、人民的有口,就如同土地的有山川,人的财富、用度,于是就产生出来了。
C、人民有口,就好像土地有山川那样,人的财富用在这里,也产生在这里。
D、人民有口,就好像土地上有山川那样,人的财富、用度是从山川中产生出来的。
6、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
A、如果堵住人民的口,那么谁与你在一起呢?
B、如果堵住人民的口,他们与你能在一起多长时间吗?
C、如果堵住人民的口,那么能有几个人和你在一起呢?
D、如果堵住人民的口,他与你能一起多么久呢?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召公是当时具有政治眼光的统治者之一,他已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
B、文章的重点是召公的劝城之辞,说理运用“川壅而溃”的比喻,形象而贴切。
C、本文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对人民持不同态度的结果,很有说服力。
D、周厉王是个极其残暴的统治者,对于敢指责他的人,他就派巫者去杀了他们,因此人民都不敢说话了。
8、一词多义
与 1.失其所与,不知
2.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3.秦伯说,与郑人盟以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2.以告,则杀之
3.是以事行而不悖犹 1.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犹得备晨炊(《石壕吏》)流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2.三年,乃流王于彘
3.三教九流
三、选段在线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吾能弭谤矣 弭谤:消除批评
B、是障之也 障:堵塞
C、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决:决定
D、是以事行而不悖 悖:违逆
2、下列句式与其他三组不同的是
A、防民之中,甚于防川
B、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C、长于臣
D、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A、亲戚补察
B、虢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C、为民者宣之使言
D、犹土之有山川也
四:延伸拓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身体昳丽①。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②也;妾之美我③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练习:
1、下列注音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A、邹(zǒu)忌 朝(zhāo)服衣冠(guān) 形貌昳(yì)丽
B、谤(bàng)讥 期(qī)年之后 皆朝(cháo)于齐 八尺有(yǒu)余
C、进谏(jiàn) 门庭(tíng)若市 时时而间(jiàn)进 复问其妾(qiè)
D、窥(kuèi)镜 王之蔽(bì)甚 由此观(guān)之 孰(shóu)视之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C、 邹忌修八尺有余。
D、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 吾妻之美我者也,私我也。
C、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D、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与“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的“面”字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吾妻之美我者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殚其地之出
④君将哀而生之乎 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⑥木格贮之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王之蔽甚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暮寝而思之。
B、 燕、赵、韩、魏闻之。
C、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 宋何罪之有?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 以勇气闻于诸侯。
B、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C、 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
D、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召公谏厉王弭谤
一、语言积累1、B
二、课堂点击
1、国别 左丘明 2、D 3、A 4、C 5、D 6、C 7、D 8、与:1.帮助;2.赞许;3.和、跟。 以:1.认为;2.依据,按照;3.因为,“是以”即“以是”。犹:1.如同,好像;2.尚且;3.还、仍。 流:1.流动;2.放逐、流放;3.流派、派别。
三、选段在线
1、D 2、B 3、D
四、延伸拓展
1. C 2、D 3、C 4、B 5、C 6、C
参考译文
邹忌身高六尺有余,仪表俊美,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徐公比,谁美?”妻子说:“您太美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来了一位客人,坐下交谈时,他就问客人说:“我和徐公比,谁美?”客人回答说:“徐公可不如您美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一番,自认为不如徐公,又对着镜子照了照,觉得相差很远。晚上,睡在床上,心里琢磨着,认识到:“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人有求于我。”
于是,他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明明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偏爱我,我的妾割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便都说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个城邑,嫔妃、近臣都偏爱大王;朝廷大臣都害怕大王;全国人民都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实在太深了。”威王说:“好。”于是下令:“文武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出我的错误的,给上赏;书面提出劝谏的,给中赏;在大庭广众之中议论批评我,传到我耳朵里的,给下赏。
命令刚刚宣布,文武百官纷纷前来提出批评意见,好象市场和庙会那样拥挤。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有人来提意见。过了一年,虽然想提意见,但是也提不出什么了。 燕、赵、韩、魏四国听到这种情况,都来朝拜齐国,这就是所谓:身在朝廷,修明国内政治,不用出兵,就能战胜敌国,使别国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