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背要点一、荒漠化专题(一)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1.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2.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土质疏松,遇水崩解,易于侵蚀。
4.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5.人口增长迅速,加大生态环境压力。
6.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盲目开垦。(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危害
1.流动沙丘淹没农田灌渠村社铁路公路等设施;
2.粮食减产牧草绝收,引发饥荒,增加社会不稳定性;
3.表土裸露,为沙尘暴提供沙源,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4.破坏植被与地表形态,使生产力持续下降。(三)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1.植树种草;2.对河流中上游进行生态移民;3.
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4.控制人口数
量,提高人口素质;5.多途径解决人民生活能
源问题;6.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7.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二、湿地专题(一)湿地减少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湿地水分的蒸发;
(2) 全球气候变暖,永久性冻土层融化,使水分更
容易下渗;
(3)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2.人为原因
围湖造田等不合理的经济的活动(二)湿地保护措施
1.禁止对湿地围垦造田或随意改变湿地现状;
2.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湿地;3.对已
开垦湿地逐步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4.对已
退化湿地采取工程恢复;5.防止向湿地排污,
保护生态环境。
6.加强对湿地管理,增强湿地保护意识;三、水土流失专题(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
(2)降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3)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4)
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保持水土能
力差。
2.人为原因
(1)过度乱砍乱伐和放牧,导致环境破坏和荒漠化严重;
(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3)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4)工矿建设破坏环境植被;
(5)人口剧增,人地矛盾日益加剧。(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1.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甚至表层土壤流失殆尽;
2.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危害;
3.导致河道淤塞,影响河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地下水位下降,水旱灾害频发;
5.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三)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
采用土石方及混凝土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
控制和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
2.生物措施
在水土流失较轻的地区,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
被绿化的方法防治水土流失的继续发生;
3.农业技术措施
采用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育、品种改良、塬面改造、
间作轮作、套种耕作等方法改善土壤、改造地形、提高植被
覆盖率。四、沙尘暴专题(一)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冷锋天气影响;
(2)气候干旱,降水少;
(3)春季大风日数多
(4)地表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
(1)过度放牧
(2)过度樵采;
(3)过度开垦
(3)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二)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1.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2.控制载畜量;
3.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
4.退耕还林、还牧;
5.建设人工草场;
6.推广轮牧;
7.禁止采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