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
17 壶口瀑布2
名 师 点 睛
以练助学34
• 4.重点词语
• 霎时:极短的时间,片刻。
• 寒噤:寒战。
•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
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
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 驰骋:骑马奔跑;奔驰。
• 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
晚辈)。5
•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 推推搡搡:推来推去。搡,猛推。
• 打旋:文中指水回旋流动。
• 5.作家作品
•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学者、新闻
理论家、作家。代表著作有《新闻三部曲》
(三卷),散文集《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
鬼雄》等。6
• 6.文体知识
• 游记是散文的一类,以记叙旅途见闻(如某地
的历史沿革、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山川景
物等)为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游记
的五要素:人物、时间、游程、风貌、观感。
游记一般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
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审美享受。
•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
记叙性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性游
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性游记,
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性游记。7
• 7.中心主旨
•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
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
雄壮的气势,赞美了黄河“挟而不服”“压而
不弯”“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以及中华民族
百折不屈、自强不息的精神。
• 8.品味赏析
• 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
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
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
堆白雪。89
第一课时 基础
巩固10
• 2.找出句中的错别字,改正在后面括号里。
• (1)临出发时有人告戒:“这个时节看壶口最
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
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戒—
诫 )
• (2)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
蔼,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蔼—霭 )
• (3)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聘着时,突然
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 聘—
骋 )
• (4)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
水汽,振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
么也听不见……( 振—震 )11
• 3.选词填空。
• (1)黄河博大宽厚,__________;挟而不服,
__________;不平则呼,__________;死
地必生,__________。
• A.压而不弯 B.柔中有刚
• C.勇往直前 D.遇强则抗
• (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__________,
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 A.前呼后拥 B.排排涌来
• C.推推搡搡 D.撞向石壁
B A
D C
B
C A D12
•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
觅缝,__________;或淌过石板,
__________;或被夹在石间,__________。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
__________……
• A.哀哀打旋 B.如丝如缕
• C.汩汩如泉 D.潺潺成溪
C
D A
B13
•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 (1)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 反复 )
• (2)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
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拟人 )
• (3)……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
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
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比喻 )
• (4)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
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 引用 )14
• 5.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 (1)“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
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
• (2)“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
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
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
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这句话运用了
正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河水力量之巨大。(
)
15
第二课时 阅读
探究• 一、文本探究。
• 1.作者在第二段中写第一次观看壶口瀑布的
经历和感受,有什么作用?
• 第一次是远观,描写了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
魄的感觉,为下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时壶
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了铺垫和渲染的
作用,从而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2.课文分别描写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哪些特点?
雨季的特点: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
令人心惊、畏惧。枯水季节的特点:真的是瀑布,景观丰富多样,有的雄浑壮阔,
有的陡峭奇绝,有的纤细柔美,堪称多姿多彩。16
• 3.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还要
写“脚下的石”?
• ①壶口瀑布是由水和石共同造就的。文章以
写水为主,但也不可对石不置一词。②从观
景的角度来看,作者定点换景,游目四顾,
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转换非常自然。③作
者所感慨的小小壶口能“一下子集纳了海、
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
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的奇景,
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河水的约束,因而接下来
描写“脚下的石”也就很自然了。④写被河
水侵蚀的石头,用石头来衬托河水与命运抗
争的意志力之坚强,从而赞美了河水巨大而
无尽的力量,这样就改变了前文描写河水在
石壁的阻遏、挤压下“各自流淌”所有可能
带来的片面印象,将文章意境翻上一层,也
为后面写黄河的伟大性格奠定了基础。 17
• 二、课内阅读。
•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
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
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
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
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
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
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
“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
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
”字。A.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
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
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
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
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B.当河水正这
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
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
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
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
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
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18
•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
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
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
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
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
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
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
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
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
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
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
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
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
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
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
打旋。 19
定点换景 枯水季节 20
• 2.赏析选文第一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 (1)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描写了枯水季节仍然
波涛汹涌、气势壮阔的壶口瀑布。“势如千军万马”从总体上描绘波浪;“互相挤
着、撞着”突出波浪不仅数量多,而且密度大;“推推搡搡”写横向的动态,“前
呼后拥”写纵向的动态,凸显出“挤”和“撞”的情态。这一句突出了壶口瀑布大
浪裹着小浪,汹涌翻腾,直冲而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一个“跌”字写出了河水急坠的态势,十分形象,再加上“还来
不及想一下,便一齐”的强调,愈加凸显出这一“跌”之突然。“闹”“挤”“急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声音、宽度、速度三个方面描绘了河水急坠的画面,
既全面又准确,将壶口瀑布的粗野雄壮展现得淋漓尽致。21
• 3.作者一边记叙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
感受。请从选文第二段中找出作者表达感受
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 语句:“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
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
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
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
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理解:①作者由
自然联想到人,巧妙地把水的多样与人的多
情联系起来,文章的意蕴也顿时丰富起来—
—水的种种形态,正象征着人生百态。作者
进而又自设一问,哲理意味油然而生。②作
者赋予壶口瀑布人的“喜、怒、哀、怨、愁
”,水的世界也是人的世界,展现了壶口瀑
布博大包容的胸怀。这两句通过议论、抒情,
为下文揭示河水的性格作了铺垫。 22
基 础 提 升
拓展提升
D 23
B 24
• 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对病句的修改不正
确的一项是( )
• A.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
经典”很重要。(将“重要”改为“必要”)
• B.在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并包揽了所有
项目的金牌。(删掉“囊括并”或“并包揽
”)
• C.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每个人都应作为
江河卫士。(将“作为”改为“成为”)
• D.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
题并深入研究。(将“解决问题”和“深入研
究”调换位置)
A25
• 4.【山东东营中考】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
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
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________;那清脆
如弹拨者,________;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
________;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________。
• ①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②是草丛中淌过
的小溪 ③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
潭 ④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B26
• 【江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 黄河一掬
• 余光中
•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来。
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
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
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
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
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
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
一行八九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
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拓 展 阅 读27
• 这是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
带我们来看黄河。车沿着二环东路一直驶来,
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
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
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
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
会太壮观。”
• 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
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
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
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28
•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
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
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
伸得倍加夐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
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
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
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
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
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
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 “河面怎么不很规则?”我转问建辉。
• “黄河从西边来,”建辉说,“到这里朝北
一个大转弯。”29
• 这才看出,黄浪滔滔,远来的这条浑龙一扭
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对岸变成了一个半
岛,岛尖正对着我们。回头再望此岸的堤坝,
已经落在远处,像瓦灰色的一长段堡墙。又
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
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 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
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
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
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
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
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30
•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
的,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
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
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
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
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
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
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
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
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
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
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
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
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
黄河。 3132
•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
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
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
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
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
我存和幼珊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
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
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
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
我的眼睛就湿了。
•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
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
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
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
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 (略有删减)33
• 5.文章围绕“看黄河”写景叙事。请在下面
横线上填写文字,概括“我”触摸河水前所
见之景及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
• 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长风挟着细沙卷地刮
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堤坝像
瓦灰色堡墙
• 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中
华民族遭受的磨难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显明过黄河感慨流泪
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
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
在山大与听众共诵《民歌》 流沙河吿诉“我”他读《黄河》的感慨 34
• 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中
一处细节描写具体分析。
•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
眷恋之情。 细节分析示例一:“我虚踩在
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
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
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
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
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细节分析示例二:“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
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
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
头接去了。”这个细节中,“我”投名片的
一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投入黄河怀抱的
虔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细
节分析示例三:“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
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
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
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35
•这段文字描写了看到女儿认河后“我”流泪
的细节,写出了“我”愿望实现后,既伤感
又欣慰的复杂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
爱之情。 细节分析示例四:“回到高雄,
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
这段文字描写了“我”刮泥土、珍藏泥土的
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7.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语言特点。
①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②运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
表达的气势。36
• 8.阅读黄河壶口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的比
较表,并参照景观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综 合 运 用37
比较项
目 黄河壶口瀑布 贵州黄果树瀑
布
洪峰流
量 9000米3/秒 2000米3/秒
落差 50米 74米
宽度 水大时达千米 40米左右
季节变
化
4~5月、9~10月水
量最大
无明显季节变
化
色彩 金黄色 银白色
观赏角
度 俯视 仰视
审美特
征
气势磅礴,雄浑壮
丽
飞练悬峰,隽
秀清丽38
• (1)根据瀑布所在省区自然环境的差异,解释
两座瀑布色彩不同的原因。
• 壶口瀑布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黄果树
瀑布流经地区植被繁茂,水清无沙。
• (2)试从地形、地貌角度分析壶口瀑布、黄果
树瀑布观赏角度不同的原因。
•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大峡谷中,需从两侧俯视;
黄果树瀑布位于断层悬崖上,需仰视。
• (3)请你为壶口瀑布、黄果树瀑布各拟定简单
的解说词,注意体现它们各自的文化内涵。
• 示例:壶口瀑布充满阳刚之美,咆哮奔腾,
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黄果树
瀑布给人以柔美的感受和亲近自然、热爱自
然的遐思。39
• 9.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各题。
• (1)【古之黄河】面对黄河,唐代大诗人李白
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
流到海不复回。”请你写出两句与黄河有关
的古诗句。
• 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40
• (2)【近之黄河】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
对黄河的理解。
•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
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
身边的卫兵们说道:“藐视黄河,就是藐视
我们这个民族……”
• 材料二 现代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
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
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
扬滋长!”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
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
(3)【今之黄河】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积极参与保护黄河的活动,请你
拟写一则宣传语。
示例一: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 示例二:你我齐携手,保护母亲河。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42
名 师 点 睛
以练助学4344
• 4.重点词语
• 骤然:突然;忽然。
•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 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
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
断地到来。
• 大煞风景: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
•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
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
续不断。川,河流。
•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 懈怠:松懈懒惰。45
• 5.作家作品
• 马丽华,1953年生于山东济南,作家。主要
作品有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
高原》《终极风景》,长篇纪实散文《藏北
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等。
• 6.中心主旨
• 本文以作者的两天行踪为线索,抒写了在长
江之源各拉丹冬的见闻和感受,从不同角度
描绘了各拉丹冬的雄壮和冰塔林的奇丽,表
达了对各拉丹冬的热爱与对大自然神奇伟力
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坚
强毅力。46
• 7.品味赏析
•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
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 “眩晕”指“浩浩苍苍”的美景令人目不暇
接,不知该看什么好了。“卖弄”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大自然无穷的创造力超乎人的想象,并在各
拉丹冬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句话表现了作者
面对冰峰、冰河、冰谷等景观时所感受到的
强烈震撼,以及基于人与自然的对比而产生
的对大自然伟力的赞美、敬畏。47
• (2)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 ①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观察、描写景物,
地点转换,视点移动,描写对象也随之不断
变化,脉络清晰,重点突出。②作者身处客
观景物中,其描写却更偏向于主观化,在完
成主观与客观的交织融合时,往往从眼前的
景物出发,作时间维度上的延展:或感慨于
大自然的漫长、永恒、无尽(写冰河上的风)
,或畅想眼前奇景的形成过程(写冰塔林、冰
川),或联想当下景物的“未来”(写冰下流
水)。这种写法增加了文章的厚度和深度,也
赋予文章独特的韵味,同时还能引发读者的
遐思迩想,从而更好地沉浸在文章营造的意
境中。48
第一课时 基础
巩固
D 495051
•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
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 B.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
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
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 C.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
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
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
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
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
迹,可是很遗憾,没有。
• D.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
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
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
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
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D52
• 5.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
一项是( )
• A.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
组成,自成一天地。
• B.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
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 C.季节上的隆冬将近,但严寒还将在此驻
防三两个月。
• D.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面对大家
的恳求它不为所动……
A53
第二课时 阅读
探究• 一、文本探究。
• 1.课文记叙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
览的经历,请简单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
• 作者依循行程写了两天的活动,以第一天的
见闻感受为主。文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从安营的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到驶过冰河,
再到进入冰塔林,最后重返冰河。随着立足
点和观察视角的转换,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呈
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行踪和景物的变化,
作者的感受和思考也在发生着变化。远眺雪
山时,感到雄伟、神秘;张望冰峰和冰河时,
感叹大自然的创造力;身处冰塔林时,感慨
自然永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倾听冰河水
声时,想象涓涓细流即将演绎出的奔腾壮阔。 54
• 2.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种种疼痛、
不适,甚至觉得“要死了”“已经衰竭”,
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
• 作者在文中反复叙写自己在各拉丹冬糟糕的
身体状况,从侧面表现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
的恶劣、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与“所
见”的独特性。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作者的
身体状况构成了文章一条潜在的线索,身体
状况虽然越来越糟糕,可作者对各拉丹冬的
感受与理解却越发细致、深刻,想象也越发
富有诗意。这种写法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乐
观、坚强,也让文章显得更加亲切、真实。
作者在病痛中坚持行走、观察、体验,也让
这篇文章染上了苦难美与悲壮美的色彩,带
给读者的阅读感受也因此而超越了欣赏自然
风景的范畴。 55
• 二、课内阅读。
• 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
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
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
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
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
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
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
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 …… ……56
•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
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
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
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
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
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
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
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
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
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
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
年轮。57
•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
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句话
中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 “眩晕”原指一种头晕的症状,用在这里
指“浩浩苍苍”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不知
该看什么好了。“卖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
法,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无
穷的创造力超乎人的想象,并在各拉丹冬展
现得淋漓尽致。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面对冰
峰、冰河、冰谷等景观时所感受到的强烈震
撼,以及基于人与自然的对比而产生的对大
自然伟力的赞美、敬畏。58
• 2.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 作者并没有详细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而
是将笔触宕开,由此写到关于冰川、冰山形
成变化的想象,把冰山的皱褶想象成树的年
轮。这种写法让读者自然联想到眼前景物“
背后的故事”——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
并由此认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历
史的一部分。
• 3.简析选文第二段中是怎样描写冰塔林奇景
的。
• 作者虽以“写形”为主,却很少对其形态作
细致描绘,而是用“挺拔”“敦实”“奇形
怪状”“蜿蜒而立”“徐徐垂挂”等精短、
准确、形象化的词语连续带过,很好地表现
出冰体形状的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同
时又畅想眼前奇景的形成过程,将主客观融
合在一起。59
基 础 提 升
拓展提
升
D 60
• 2.下列句子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在风云变换的国际形势中,中国一直发
挥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
• B.迈开脚步,再长的路也不再话下;停滞
不前,再短的路也难以到达终点。
• C.“穿流不息,货通天下”,没有发达的
物流,就没有市场的持续繁荣。
• D.只见满目苍翠,掩映楼阁,山间云遮雾
障,绝壁陡崖,深不见底。
D61
D 62
• 4.【山东济宁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 A.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
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睡。
• B.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
动往往可以显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 C.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
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 D.5月3日至4日,中美就经贸问题举行了磋
商,达成了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
B63
• 5.【2019·甘肃天水中考】填入下面语段横
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
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方能
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
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
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
所以有品味
•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
所以有道德
• A.②①③ B.③①②
• C.③②① D.②③①
D64
拓 展 阅 读656667
• 我忙问:“在哪里?”
• “黄荆。”
• 说话间,游艇穿过一道葫芦口,进入一道S
形的门。导游提醒我:“注意,黄荆到了。
”我放眼环顾四周,只见东边巍巍壁立着一
座屏风似的山,逶迤向北,上面长着青冈,
密密匝匝,一片冷绿。西边,平缓的冈峦,
或起或伏,或近或远,层次分明,被强烈的
阳光蒙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和“屏风”
合成圆镜似的水面。有趣的是,水面上浮着
一二十个岛屿,大的、小的、长的、圆的,
参差错落,各具姿色。岛上长满杂树,一眼
看去,宛如堆堆绿珊瑚,与水中微微抖动的
倒影上下衔接,真可谓“山映翡翠镜,岛插
碧玉簪”。我们的游艇徐徐向前,小岛也徐
徐转动着位置。只觉天地间、衣襟里,到处
弥漫着绿色,一切都被绿色浸染了,我也为
这个绿色的海洋陶醉了。6869
• 6.通读全文,写出作者的行文线索,并在横
线上填写作者寻凉的路径。
• (1)行文线索:______________
• (2)寻凉路径:上游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本文开头几段多次写到夏季的炎热,有什
么作用?
• 运用反衬手法,用天气的炎热反衬太平湖的
清凉,更能凸显“我”对太平湖的喜爱。
(作者的)游踪
到达黄荆 到达浮溪口 70
• 8.阅读文章,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阔、静、绿、清凉
或起或伏,或近或远,层次分明 71
• 9.请任选角度,赏析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
•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从黄山来到太平湖
的感受比作“痛饮茅台酒的酣畅后,细吮毛
峰茶的舒坦”。茅台酒是热烈的,而毛峰茶
是恬淡的,作者将无形的感受具象化,传神
地写出了自己到达太平湖后内心的平静与舒
坦,表达了对太平湖的喜爱。72
• 10.综合性学习。
•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
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
大海……”一曲《长江之歌》激起了同学们
探究长江的热望。班级决定以“我在长江边
长大”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
与。
• (1)阅读下面新闻一,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
内)
综 合 运 用
沿江也缺水,洪湖直喊“渴” 7374
• (2)针对以上两则新闻事实,班上决定组织一
个街头宣传活动,班长以对联的形式撰写了
一条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 有时涝有时旱须长远打算,
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字)要统筹规
划。
• (3)如果你是这个街头宣传活动的主持人,请
你准备一段60字左右的开场白。
• 示例一: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水质污染
夺去了她娇美的容颜,持续干旱改变了她丰
腴的体态,泥沙淤积侵占了她博大的胸怀。
我们呼吁: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 示例
二:我们生在荆楚大地,长在长江岸边。长
江母亲养育了我们,孕育了荆楚文明。可是
由于人为破坏,长江正遭受着严重威胁。朋
友们,救救长江!救救我们自己!
一边治一边污 75
• 11.【2019·重庆中考B卷】综合性学习。
• 2019年4月起,重庆市开展了“晒文化·晒风
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意在宣传重庆的美
景、美食、民俗、名人、历史等。为响应此
次推介活动,你所在学校拟开展系列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 (1)【策划栏目】学校要制作一本活动宣传手
册,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 栏目一:赏美景,愉悦身心
•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栏目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品美食,享受口福
学历史,传承文化 76
• (2)【展开调查】假如你是学校的一名小记者,
请你围绕“晒文化·晒风景”活动,从下列
采访对象中任选一位,拟两个采访的问题。
• 备选对象:路人、校长、当地分管文旅推介
活动的领导
• 采访对象:__________
• 采访问题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采访问题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人
你对重庆的“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有哪些了解?
在这次“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中,哪些活动给你
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