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三月桃花水第一课时
1.会认本课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3.能结合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
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与优美的句
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同学们,伴随着这
首美妙动听的音乐,
我们听到了涓涓流水
声,今天让我们一起
去欣赏同样美丽的三
月桃花水吧!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
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
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
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代
表作品:《雨的四季》、《中国
的土地》等。绮丽
qǐ 琦绘
纨绮子弟
hè
和
附和
谈心
tán 谈话
秉烛夜谈
应和
绮
谈
一唱一和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
机的鸣响;
.
和
hé
hè
(和平)
(应和)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一
定要注意它的
读音哟!
读一读:今天,我们能生活在和( )平年代,多幸福!
钟楼上悠扬的乐曲奏起来了,他使劲吹着口哨应
和( )着。
hé
hè
.
.照射。
细微,细小。
盘旋;绕来绕去地活动。
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
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回旋】
【映照】
【陶醉】
【纤细】
【绮丽】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从哪两方
面来描写三月桃花水?
桃花水的声音
桃花水的样子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学习了解大自然的变化,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感受生活的美
好。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聆听三月桃花水
那动人的声音吧!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
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比喻句。把桃花水
比作“明洁的丝绸”,
写出了桃花水的颜色。
比喻句。“小铃铛”发出的是清脆的
声音,写出了桃花水流动的声音很动听。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试着仿写一下吧!
我也会比喻句:是什么颜色,像一团红红的火
焰,盛开在公园的花坛里? 啊,河流醒来了!
拟人句,是指河里的冰化了。“啊”是
一个感叹词,即写出了作者对河流醒过来的兴
奋之情,又写出了对桃花水的期盼之情。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
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点点”则描写了一千多桃花星
星点点洒在河面的场景,美丽繁多。
拟人句,写桃花水流动的样子和
颜色。“绮丽”写出了水的颜色多。 桃花点点酒窝回旋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把三月的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
能够弹奏出各种美妙的声音。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
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
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排比句,同时第一、二个分句也是拟人句,
充分写出了三月桃花水的美妙声音。桃花水的声
音不是一层不变的,既有鸣响之声,也有低语之
韵,还有丁咚作响……那变化多端的声音,同样
是作者喜爱桃花水的原因之一。美妙声音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比喻句,把三月的桃花水比作春
天的明镜,赞美了春水的清澈和可贵。 读一读,找一找,三月桃花水“看到了”哪
些景物呢?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
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
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
片花瓣……
拟人句,充分写出了三月桃花水中映出的美
丽景色。这几个分句借桃花水的眼睛写了蓝天、
白云、燕子、垂柳,还有一群姑娘,表现了春天
欣欣向荣的景象。平静画面 思考: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和明镜,
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把三月的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比作
春天的明镜,既赞美了春水的可贵,同时向
我们揭示了春天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的信
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这句话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
辞手法,写出了桃花水两岸的美
景,这一切因为桃花水而美丽。描写水的诗句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 李白 《望天门山》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南宋 陆游 《游山西村》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 李白 《赠汪伦》
思考:你能想象出这些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吗
? 本文把三月桃花水比作竖琴、明镜,抒发了
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通过学习本文,我
也懂得了在写作中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能够
将事物描写得更形象,为文章添彩。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 ),
按“____________”的结构,运用了( )(
)( )等修辞手法,歌颂了春天,歌颂了生活,
赞美了大自然的美景。
朗读课文,填一填:
散文
总分总 比喻
拟人 排比对偶句是诗歌和散文中常出现的句式,请你也
想一句对偶句吧!
再不值一提的功劳都给予褒奖,
再微不足道的过错都予以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