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楼(节选)1.能够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学会揣摩有深意的台词,分析人物形象。
3.结合故事背景,能够深入理解主题。
学习目标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
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
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
(不能打造文明班级)这说明一个道理,即当
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
便奠定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
德”更加深刻的感受该道理!
新课导入【何冀平】中国剧作家,中国文
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
》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
《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走近作者 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
传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
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
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
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
卢孟实来操持店业。
背景知识 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
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
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
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
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
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 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然
而,事违人愿,“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
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快速阅读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整体感知(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上述情节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这些戏剧
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
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情节?
“一个人干,八个人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福聚的衰落原因的认识。
从全文来看,唐茂昌与唐茂盛是只知出不知入的二世祖,
成心要钱挥霍,且二少爷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手,这比坐
吃山空的后果更加严重;罗大头是烤鸭一把手,克五又知道
他藏着土烟,这无疑是罗大头将要出事的信号。
细节探究 且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离去,这对于“福聚德”无疑
是有打击力的;此外,连小伙计都不成器;种种迹象,几
乎都指向“福聚德”即将衰落。 究其根本原因,可以说,这是勤劳务实的人与东
家少爷、克五这样混吃混喝的人的矛盾,是平民与欺
压平民的官僚之间的矛盾。这矛盾,才是“福聚德”
真正衰落的原因。 本文语言十分具有方言特色,甚至有些方言运用比较
低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如王子西说:“要不孟实这么咬牙跺脚地干,
心里窝着口气。”一个窝字将方言特征凸显无疑;
艺术特色 又如卢孟实骂小伙计时说“瞎话”“下作的东西”,
这里不仅方言味十足,且显得比较低俗。但是,呈现出这
样的语言特征是比较必要的。首先,作者选取的是北京的
“福聚德”,倘若不用方言,便失了京味。 其次,话剧所表现的是真实,“福聚德”绝不是一个
雅文化的聚集地,文中的语言正是当地文化真实的语言,
还原场景语言最真实的特征。而且也正是以方言表现其真
实性,才将话剧中的诸多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文中用语简单明了,符合真实生活,但也有不少语言
含义深刻,请你找出几句,并简要分析。
1.克五: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嬉笑)得了,
给俩鸭脖子还不行?! “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烟多为什么会闻不出
来呢?这明显是个反讽的句子。作者看似在这里只是说
克五一人,事实上是讽刺了一大批欺软怕硬的人。他们
占着自己有一丁点地位就欺压朴实善良的民众,而面对
恶势力,却又谄媚地陪着笑脸。 2.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
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卢孟实骂小伙计,是想伙计们能争口气,即使社会地
位低下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让成顺将喜事办得有面子,
也是为了维护尊严,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傲骨。 本文人物出场极多,但是许多人都给我们留下了
十分鲜明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的个性化刻画。
请你认真阅读文章,挑选出几个你喜欢的人物,分析
其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①卢孟实在未出场时就通过王子西等人的评价,“
咬牙跺脚地干”,侧面表现出他是一个务实勤劳的人。
②卢孟实一经出场,便不屑与克五这样的游手好闲
之人打交道,且将事物安排得妥帖,这就说明了他是个
精明能干的人。
卢孟实形象 ③训斥伙计,赏成顺,让成顺体面一点,又表现了
一个劳动者的自尊,他不仅关心着自己的自尊,同时也关
注着伙计们的自尊。
④而与罗大头的对话中,又体现了他是个不固执的
人,对陈腐该改的规矩力图改之。 ⑤不过,从他对待罗大头过程中,又能见其刚直
的性格。这与后来东家二少爷出场时似有所矛盾,对
待这位东家二少爷,卢孟实依然要陪着笑,这是这个
时代阶级之分下朴实劳动人民的悲剧。总结:
卢孟实是一个务实勤劳、精明能干、自尊自强、
关心伙计、拒绝陈腐不变通、刚直却又不得不学着屈
服于社会环境的人。 ①罗大头是福聚德的烤鸭师傅,从“别忘了你们当
初是怎么把我请回来的”一语中,可以看出罗大头的技
艺精湛,是店里的“顶梁柱”之一。
罗大头形象 ②但是他固执,不变通,如强调不到七十不传人;
自恃技艺精湛,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动辄要撩杆子走人。
③脾气也十分火爆。不过,他的火爆脾气与他的性
格之真是连贯的,他看重自身的价值与名誉,丝毫瞧不起
克五那种混吃混喝、人品卑污的“爷”。总结:
罗大头是一个恃才自傲,迂腐固执,心胸狭窄,
容不得人,脾气火爆,同时又一身正气,真率,不懈
与小人为伍的人。 常贵:同情他人,老实厚道。
福子:仗势欺人,谄媚姿态。
唐茂盛:势力。
……
其他人物形象1.请同学们结合分析的人物形象,代入角色进行朗读。
2.组织话剧表演活动。
拓展延伸枣 儿1.了解剧情及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领会“枣儿” 所起的作用。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
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3.把握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其思想情感。
学习目标《常回家看看》
新课导入 孙鸿,当代剧作家。他所写的话剧小品《枣儿》,
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曾荣获“1999年中国曹禺
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
走近作者蓦 然 翘 首 囫 囵
踌 躇 竹 匾 咀 嚼
mò qiáo hú lún
chóu chú biǎn jǔ jué
字词积累【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蓦然】猛然;不经心地。
【翘首】抬起头来(望)。
【囫囵】完整;整个儿的。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剧情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
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
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
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
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
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整体感知全剧有几个人物?在出场上有何不同 ?
全剧共有四个人物
两位出场:老人和男孩;
两位未出场: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
细节探究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如何理解
老人的心理?
(1)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
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
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
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2)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的事:
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事;
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
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 (3)老人在谈话中“沉思”“心事重重”“闪
着泪花”,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
的怀念,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2.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
• 老人请男孩吃枣;
• 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
• 老人给男孩讲故事;
• 老人与男孩拉勾发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 “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这些都表现了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
同祖孙般的长老人对男孩的疼辈对晚辈的关爱,也
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 3.如何评价老人?
【剧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
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
【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
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
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
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谈谈你对剧中男孩这一形象的认识。
剧中的男孩想把枣子留给父亲吃,喜欢吃巧克力并
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他蹑手蹑脚捡枣子,把枣子藏
在红肚兜上的衣袋里,温顺地扶老人,认真听老人讲故
事,和老人拉勾发誓…… 【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
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
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他的父亲在城里又有了一
个家,他爱吃巧克力并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则显
示了男孩成长环境的鲜明时代特征。 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
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
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
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
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1.“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
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老人
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
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
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2.“枣儿甜,……留给娃娃过年吃”在文中出现两次,
请从结构内容上说说它在剧中所起的作用。
结构上首尾呼应,用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
的父母爱子女的亲情,因而在内容上又强化了剧中的情景,
升华了全剧的思想内容。双重性
表层
深 层
双向性 相反相成的
两个方面
多样性 内涵丰富
表现的是牵动人心的深切亲情
表现的是人们在社会变革中的情感
动荡、人生变化和生存考验。
至爱亲情
传统失落
理解多样
3.怎样理解剧本的思想内容?什么叫象征?
象征就是托意于物,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
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和思想感情。
艺术特色“枣儿” 象征什么?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
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生活的象征。怎样理解剧中的象征手法?
剧中写的是老人和男孩因“枣儿”而发生的一段交往,但
其内涵却是对当今社会状态以及各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隐喻,
一种象征。
“枣儿”所代表的是亲情和历史,也代表一种文化传统、
一种生活方式;“枣儿”所牵涉的老人与男孩的情感困惑,
以及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
会的缩影,喻示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在剧
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
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剧本运用象征手法,赋
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老 人
男 孩
枣 儿
儿 子
父 亲
象
征
亲 情
故 乡
传 统
精神家园 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
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
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
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课堂小结1.剧中,爷爷要求男孩“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
枣”“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来”;后来爷爷见男孩不
高兴了,又说“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2.自选角度,针对《枣儿》写一篇戏剧短评。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