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灿烂的阳光
教学目标
1、 能用明亮、圆润而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气勃勃的情绪。
2、 能认真聆听管弦乐曲《峨眉山金顶日出》,想象并体会乐曲描绘的意境,感受管弦乐特殊的魅力。
3、 为歌曲《拉歌调》创编歌词,能自信地演唱自己创作的作品,并和同学一块进行拉歌比赛,享受创作和拉歌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用轻柔、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的感情表现。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
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可安排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并练习唱一唱《太阳出来了》;欣赏管弦乐曲《峨眉山金顶日出》及音乐活动为《拉歌调》创编歌词可在第二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铺垫——发声练习:唱一唱《太阳出来了》
将全班分成三组,先熟悉旋律与歌词,然后进行“会歌”,老师领唱前两个小节,三个声部依次接唱,每个声部在接唱的同时迅速起立,并将时值保持直到唱完,表现太阳出来时壮丽的情景和欢乐的心情。
1、播放音乐《七色光之歌》进入教室。
引导学生从乐曲中联想到什么,在讨论中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出示CAI课件,运用图片自然导出主题。
2、 听范唱
3、听曲唱谱
1=G 2/4
3 3 5| 4 4 2 | 5 5 4 4 |3 — |3 3 5 5 | 4 4 2 | 5 5 6 7 | 1 —||
1 1 3| 2 2 7 | 5 5 2 2 |1 — |1 1 3 3 | 2 2 7 | 5 5 6 7 | 1 —||
1=G 2/4
3 5 5 | 5 5 4 | 5 4 4 | 44 3 | 3 5 5 | 5 5 4 | 5 4 4 | 4 4 3 ||
1 3 3 | 3 3 2 | 5 2 2 | 22 1 | 1 3 3 | 3 3 2 | 5 2 2 | 2 2 1 ||
要求:①能划拍视唱,把握跨小节的切分音。
②能用轻柔的头声唱,注意倾听对方的声部,使声部达到和谐、均衡的效果。
(歌曲中强音记号以及上波音、下滑音等也可以在上面的二部练习唱好之后出现,让学生初步掌握其名称及唱法。)
A、听琴视唱曲谱
B、分句用“LU”和“LA”模唱曲谱
C、带读歌词(注意读准字词)
D、视谱唱词
4、表现
A、同学们自己设计歌曲的情感处理
B、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唱唱。
5 、小结
第二课时
1、欣赏《峨眉山金顶日出》
师介绍作品:管弦乐曲《长江画页》由钟信明作曲,写于1964年,作品描写了祖国长江秀丽壮观的景色和两岸人民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对人民的歌颂和热爱。
2、初听乐曲
师:《峨眉山金顶日出》是一首管弦乐曲,结合乐曲的标题请你们聆听并思考: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你能听出来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听完后老师归纳并介绍乐曲的曲作者及体裁形式,初步了解什么是管弦乐以及管弦乐队“四大家族”即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组的组成。
3唱一唱主题音乐
4复听全曲,进行综合表现
如听到主题音乐时轻声哼唱旋律,在管弦乐齐奏的时候模仿各种乐器如小号、长号、小提琴、大提琴、定音鼓等随乐演奏,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乐曲的情境里,感受管弦乐的特殊魅力。
相关资料:《峨眉山金顶日出》是乐曲的第一乐章。乐曲在轻柔的弦乐碎音背景上,相继进入筛锣、铜鼓、竖琴和加弱音的小号,然后大提琴奏出了缓慢悠长的第一主题,似乎看到了在朦胧夜色笼罩下,峨眉山巅的神秘寺庙:
1=F3/4
6— — | 6 6 6 6 | 2 — 2 3 | 1 3 2 1 | 6 5 6 3 | 3 — — |2
夜色渐渐消失,钟鼓声从隐隐的古刹中传来,长笛奏出了透亮的第二主题,预示着黎明的来临。在木管乐器交替演奏快速的华彩乐句时,弦乐将第一、第二主题进行了展开,描绘出一轮红日在翻腾的云海中喷薄而出,冉冉升起的壮观景象。音乐的发展变化描绘出在霞光四射的辉耀下,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管弦乐的齐奏加入定音鼓的滚奏造成更热烈欢腾的场面,气势恢弘,将音乐推向高潮,似乎此时是骄阳已升到天际,光芒万丈,耀人眼目。随着主题多次变化减缩,音乐在木管乐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结束。
6、为《拉歌调》创编歌词。
《拉歌调》很富有生活情趣,可以设计成一个“拉歌会”的音乐活动。
A、 学唱第一段歌词
听录音机范唱——跟琴模唱——轻声跟唱歌词
B、 分组进行创编歌词并设计拉歌之前喊的拉歌口令,由组长带领排练。创编歌词的主题可以围绕学校唱歌比赛、大队活动、表扬他人等等,要求歌曲里的固定衬词如“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嗦罗罗罗呔”在新的唱词中要保留。口令设计如:“第二组,来一个!”、“一二三,快快快!”等等。
C、 “拉歌会”开始,由各组长指挥,进行拉歌比赛。在教学中可进行互相评价,选出歌词内容新颖、唱歌准确好听的一组为优胜组。
7、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