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跳舞的点和线(浙教版新课标6册美术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10、跳舞的点和线(浙教版新课标6册美术教案)

ID:48908

大小:11.6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0、跳舞的点和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 2、增强学生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3、采取游戏方式,启发学生想象,运用点、线、面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体味中国画的笔墨乐趣。 4、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常识,提高动手能力。 7、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8、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学中国画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热爱之情,也有利于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小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要帮助初学中国画的小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真正喜欢中国画,兴趣盎然地用中国画形式表情达意,就必须摈弃机械地讲解笔墨技巧,机械地传授中国画表现程式,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是关键。《跳舞的点和线》就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初步了解中国画简单的基本常识,从“无法”走向“有法”,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形成中国画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点、线、面是平面绘画最基本的语言,如同句子的基本语言是文字,音乐的基本语言是音符,英语的基本语言是ABC一样,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性。为强化学生的绘画语言,应有意识地利用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使他们更准确地对视觉物象产生点、线、面的联想,如画面上画几个小点,代表河面上露出的小石块,用波浪线或曲线画出水的波纹及流动的走向,并使线条重复排列出现,线产生面,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美感。引导学生运用大小、多少、明暗、曲直、粗细、方圆、长短等各种形式的点、线、面对比统一组合,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画面。 本课教学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通过名家名画的欣赏及尝试点、线的各种造型练习,体味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美感;第二课时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 2、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毛毡(或报纸)、水桶、调色盘等。 (教师)课件、多媒体、毛笔、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毛毡(或报纸)、水桶、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课件展示:传统中国画之山水、人物、花鸟各一幅。 学生活动:辨析三幅画的画种,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2、游戏体验——学习中国画基本知识。 (1)认识学习工具——文房四宝及中国画颜料等。 (2)直接体验毛笔与墨、色、宣纸等特性。 先让学生用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洒,上下、左右等来来回回“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渴。自主体验干笔的干、枯、涩与容易出现飞白等特性。 再让学生用干渴的毛笔蘸水、蘸墨继续运行,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运行,体验湿笔的湿、滑、渗与墨色易于渐变等特性。 再体验行笔的正侧、轻重(提按)、缓急(快慢)等方面所产生的粗细等变化。 再体验染色的基本方法。 3、实物投影辨析,评述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规律。 认识用笔的基本方式——中锋、侧锋等(笔锋居中为中锋,笔锋在笔画边缘为侧锋)。 认识用墨的基本方式——干湿浓淡(墨多水少为干、浓,墨少水多为湿、淡)。 认识染色的基本方法——薄而透(颜色要够用,调色要薄而透明)。 4、辨析与揭题。 (1)课件展示:传统具象中国山水画与现代抽象中国山水画各一幅。 学生活动:辨析两幅画的异同,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同:均为中国画,点、线、面构成皆很美。异:一为具象表现形式,一为抽象表现形式。 (2)欣赏艺术大师作品。 欣赏课件展示的吴冠中的彩墨中国画——分析其中点、线、面构成的疏密、粗细、节奏等韵律变化之美。 揭题:点击课件——《跳舞的点和线》。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5、作业要求。 自主选择运用墨或彩的点、线、面构成抽象作品。 6、展评与延伸。 展评课堂优秀作品,概要指出优点与不足。 欣赏点、线、面构成的作品,请学生课余思考如何绘制。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毛毡(或报纸)、水桶、调色盘。 (教师)课件、相关国画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和分组情况。 欣赏评述上节课的优秀作品。 2、讲授新课。 (1)课件播放点、线组成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欣赏其排列组合的巧妙之处。 讨论:你最喜欢哪种组合?它有什么特征?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可以怎样把它画出来? (2)以最快的速度,用点、线设计出最喜欢的组合。全班同学举起来,比一比谁设计的组合最多、最大方、最美。每一合作小组的同学间相互赏析和交流。 投影仪现场展示最美、最有特点的组合。 (3)讨论:你准备用点、线组合成怎样的花纹图案?www.anxue.com/bbs选择哪些颜色较合适?确定组合方法,把造型变得更美。 3、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单件作品,教师巡视辅导,帮助解决创作中的问题。 4、小组合作完成“点线舞蹈”,可巧妙添加背景和色彩等。 5、展示讲评作业。 (1)参观各组合作完成的作品。 (2)投票选出最佳合作小组。 6、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收获?还有些什么问题?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完善“点线乐园”。 资料: 1、画家吴冠中。 吴冠中是较早向传统规范发难、意欲革新传统水墨画的艺术家。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他发表了《绘画形式美》的文章,倡导画面的形式美和抽象美,以形式主义态度经营画面,用言论及绘画实践针锋相对地向现实主义的内容决定论挑战,曾引起广泛的反响与争论。后来,他又提出对中国传统笔墨的质疑,试图让中国画创作走出“笔墨中心论”的怪圈,从而进入服从于画面形式及内心表达需要的自由发展空间。无论他的言说是否是有说服力的体系,其对拓展水墨艺术新思维、活跃美术理论交锋确实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一名深受西方绘画精神影响又深刻领悟中国绘画意境的艺术家,吴冠中自由地吸取这两者之长。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无论是搜奇揽胜的写生,还是门前小景的点染,都洋溢着浓郁的情感,隽永的形色意味。作品流连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盘桓于写形与抒情之际,表面上具有抽象表现主义的风格特点,实质上却又处处散发着中国传统水墨的诗情画意。吴冠中长期同时从事水墨画和油画的创作,这使得他的创作较多受到西方抽象绘画的影响。总的说来,他的作品在风格形态上倾向抽象化,而在情趣格调上则是东方化的,前者是自觉的追求,而后者是自发的表现。这也是吴冠中的作品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2、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是我国传统的书写工具,也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绚丽的瑰宝。千百年来,它以独特的神韵和风采,精美博深的艺术造型,引发着使用者的激情和遐想,为灿烂的中华文化谱写出累累篇章,被誉为“文房四宝”。 毛笔是中华祖先创造的书写汉字的主要用具,据史书记载始于仓颉。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2000多年之前。西周以前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用毛笔来书写。1954年湖南长沙战国墓葬中发掘的一支竹管兔毫毛笔,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毛笔实物。秦将蒙恬在中山见当地的兔毛很长,可作制笔原料,便统一毛笔的名称,始称“蒙恬笔”。这种用兔毫制成的毛笔,一直为古代书画大师、诗人书生所青睐,唐代诗人白居易誉之为:“紫毫笔尖锥兮利如刀”、“紫毫之价如金贵”。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墨,中国人已经使用了数千年。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就有用石墨、朱砂书写的。汉代纸料发明后,用石墨作书已感不适,一种以漆烟和松煤制成的丸状墨产生了,这是日后用墨之滥觞。到了晋朝,发明了用胶配制墨,墨的质量又提高了一大步。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卷》墨汁晶莹,书法朴拙,综合体现了书写工具改革的成果。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最为广泛的朝代之一。唐朝设官置厂专事造墨,墨官祖敏,研究朝鲜进贡的松烟墨的制作经验,多方取材配方,采用古松烟与鹿角胶煎膏和成制墨的方法,闻名于天下。从石墨的使用到人工造墨的出现,经历了1000多年的时间。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热衷于书法绘画艺术的君主,在他的提倡和支持下,奚氏父子制出的佳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得到李煜的赏识,赐奚氏姓李,世称“李廷珪墨”。到了宋代,不但有了松烟墨,还创制了油烟墨。名工辈出,佳墨缤纷。文人以书法为重,故视墨为宝,取墨甚严,辨墨亦精。因此,宋墨已至尽善尽美的境地,足以辅助大书法家、大画家垂名千秋。宋人名迹流传至今日,仍能见其艺术的辉煌,名墨之作用功不可没。明代是制墨业上最光辉、最有成就的朝代。先进的“桐油烟”与“漆油”的制墨方法被广泛应用,带有装饰形式的成套丛墨“集锦墨”的出现,受到普遍欢迎。清代制墨业虽及不上明代的规模,但康熙、乾隆二帝均善于书法,对墨的制作极为注意,所以御制名墨,精绝千古。嘉庆、道光以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墨的生产就逐渐走下坡路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