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
魏学洢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课文,抓住文中介绍核舟主体
部分的文句,领会雕刻者技艺之精,构思
之妙。同时培养艺术审美能力,激发自己
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3.探究本文写法,品味语言,学习理解作
者文思之巧,文笔之美。
2020/12/1作者简介
•魏学洢
(1596~1625
),字子敬,明
朝浙江嘉善人,
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选自
清朝人张潮编辑
的《虞初新志》。
2020/12/1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文中所记核舟的雕
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据记载:王叔
远,常熟人,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
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他最著名的微雕
艺术作品是“桃核舟”。此枚明代核舟船篷
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是王叔
远的简称,其题款的位置与魏学洢《核舟记
》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的
情况完全一致。
2020/12/1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对句读。 听读正字音,明句读。
• 器皿 罔不因势象形 贻 八分有 奇
• 二黍许 箬篷 糁之 不属 诎 篆
• rén xū ( ) 峨guān( ) 多rán( )
•
• 衣zhě( ) chuí jì( ) 舟jí( )
2020/12/1
shǔ
mǐn yòu jīyíwǎng
ruò sǎn zhǔ qū zhuàn
褶
壬戌 冠 髯
椎髻 楫•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2020/12/1读懂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
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为:做。这里指雕刻。
•罔不:无不、全都。
•象:模拟,这里指雕刻。
•译文:
•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
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
人物以及飞禽走兽、树木山石,全都是按照
(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
有各的神情姿态。2020/12/1读懂文意
积累文言知识 读懂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原文: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尝:曾经。
•贻:赠。
•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云:句尾语助词。
•译文:
•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的船,
(刻的)应当是苏东坡坐船游赤壁(的情景)。
2020/12/1读懂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原文: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
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
• 约:大约。
• 有奇:多一点。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 可:大约。
•译文:
• 核舟首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
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遮盖着。旁边开了小窗户,
左右各四扇,共有八扇。
2020/12/1读懂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原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望:对着,面对着。
• 糁:涂。
•译文:
• 打开小窗看,两边的雕花栏杆正好左右相
对。关上小窗,只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
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并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2020/12/1•原文: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
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
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 峨冠:高高的帽子。这里应是动词。
• 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 译文:
•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个戴着高帽子,留着浓
密胡须的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在他的
左边。苏、黄两个人在共同欣赏一横幅的书画卷子。
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搭在鲁直的背上。
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卷子,好像在说
什么似的。
2020/12/1•原文: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
两膝相比 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
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 比:靠近。
• 绝类:极像。类,像。
•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 不属:不相类似。
• 译文:
•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
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
里。佛印特别像弥勒佛,敞开胸脯,露出乳房,抬头
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
2020/12/1•原文: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
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诎:同“屈”弯曲。
• 倚:靠。
• 历历数: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的样子。
• 译文:
• 他平放着右腿,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左膝支起
来,挂着念珠的左臂就靠在左膝上——那念珠可以
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2020/12/1•原文: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
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若啸呼状。
• 楫:船桨。
• 衡:同“横”,横着。
• 椎髻: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 啸呼:大声呼叫。
• 译文:
•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名船夫。右
边的船夫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
右手扳着右脚趾,像是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2020/12/1•原文: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
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 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 译文:
• 左边的船夫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炉
子上有一个水壶,那人眼睛正视着炉子,神色平静,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020/12/1•原文: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
壬 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
钩画了了 ,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
山人”,其色丹。
• 夷:平。
• 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 了了:清楚明白。
• 译文:
• 船的顶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写名字,文字是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
像蚊子脚,一笔一画都非常清楚,颜色是黑的。还有
一个篆字图章,刻的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朱红
的。
2020/12/1•原文: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
为 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
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
曾不盈寸。
• 一舟:全船。一,全。
• 为:刻有。
• 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
• 译文:
• 总计在全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一张箬篷,
一支桨,一个炉子,一个壶,一幅手卷,一串念珠;
刻有对联、题名和篆文,共三十四个字。可是,计
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
2020/12/1•原文: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
哉!
• 简:挑选。
• 修狭:长而窄。
•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 译文:
• 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技艺也真
神奇啊!
2020/12/1文言知识积累梳理一、重点词语检测一、重点词语检测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2、能以径寸之木 径寸
3、为宫室、器皿、人物
4、罔不因势象形
5、尝贻余核舟一
6、盖大苏泛赤壁云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8、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1、其两膝相比者
特殊的技艺
直径一寸
做,这里指雕刻
没有 根据,依据 模拟
赠送
乘船浮行
jī零数
大约
缓缓地 起
指胡须
靠近• 12、佛印绝类弥勒
• 13、舟尾横卧一楫
14、其人视端容寂
15、其船背稍夷
• 1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17、钩画了了
• 18、其色墨
• 19、其色丹
20、为人五;为窗八
• 2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清清楚楚
黑
朱红色
刻
尚,还 满
长而窄
极 像
船桨
正
平
古代男子的美称二、通假字二、通假字
•诎右臂之船:
•手倚一衡木:
•右手攀右趾: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屈”,弯曲
通“横”,横着
通“又”,用在整数
和零数之间计算数目
通“扳”,bān,往里拉
通“拣”,挑选。三、一词多义三、一词多义
•1.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
• 中轩敞者为舱
奇异、罕见。
零。
有。
通“又”。
雕刻成。
是。•4.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
• 其人视端容寂:
•5.可 高可二黍许:
• 珠可历历数也:
正,端正,形容词
一头,一方,名词
大约
可以•6.曰 文曰“出平山人”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7.绝 佛印绝类弥勒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写的是
叫
极,非常
与世隔绝 8.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启窗而观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9.之 径寸之木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0.其 其两膝相比者
其人视端容寂
虚词
表并列,
并且、而且。
表承接,不译。
表转折,却、但是。
助词,的。
代词,这。
他们的。
那。四、词类活用
u名词作状语
•1.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2.石青糁之。
• 名词作动词
•1.中峨冠而多髯者
•2.椎髻仰面
•石青糁之
用箬蓬。
用石青。
(戴着)高高的帽子
(梳着)椎形发髻
原意是煮熟的米粒,现用
作动词,涂染的意思领会雕刻者技艺之精 构思之妙
体会介绍者文思之巧 语言之美
研读课文问题1:文章开头介绍王叔文的雕刻“奇巧”
,结尾又评价核舟雕刻技艺“灵怪”。熟读
课文,想象“核舟”上的情景,想一想,雕
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是雕刻技艺之精湛。
•一是善于在小中寓大,展现“尺幅千里”的雕
刻艺术。如船体长度和高度只有“八分有奇”
,“二季许”,“其长曾不盈寸”,却雕刻了
五个人、八扇窗,箬篷、船楫、炉、壶、手卷、
念珠各一,对联、题款共三十四个字,可见雕
刻技艺的精湛。2020/12/1• 二是善于将静态的人物动态化:表现出舟中
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文章共雕刻了五个人,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现。 苏轼是黄庭坚的前
辈,所以他是“左手抚鲁直背”,表示爱抚;
黄庭坚是苏轼门生兼友人 所以与苏轼共处时,
他是心有所悟又自由自在,表现出来的是“如
有所语”。佛印是僧人,高蹈脱俗,意念高远。
两个舟子,一喜动奔放,一喜静安然,动静相
宜,互为补充,富有情趣。
2020/12/1• 三是于精细微小处绝不马虎了事,展现刀笔之
神与“象”外之韵。如八扇窗,而且是“左右
各四”,既有数量之美,又有对称之韵。互相
对望的雕栏也是对称的。窗上的对联不仅字数
相等,而且内容相对。“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分别出自《后赤壁
赋》和《赤壁赋》,两篇千古佳作似乎也参与
到雕刻作品之中了。再有如“舟尾横卧一楫”
,只六字,于月色水光中桨息舟停,纵游江面,
丰富的情景意蕴已经俱在一桨之中了。2020/12/1•其次是雕刻家艺术构思之妙。
•一是“大苏泛游赤壁”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
文人雅事,雕刻者却能借助《赤壁赋》和《后
赤壁赋》中的文句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以
此通过观赏者的文字想象力来艺术化地把这一
主题反映在一枚径寸核舟之上,令人叫绝。
•二是精心设计了“舟尾横卧一楫”和左右两舟
子等细节,给观赏者造成江上泛舟的实感。
•还有,佛印的“矫首昂视”舟子“若啸呼状”让
人感到“山高月小”“清风徐来”,把核舟之外
的广大艺术空间也展示出来了。
2020/12/1问题2:理一理本文的结构,理清本文的说明
顺序,说一说,为什么作者不按照船头、中
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全文结构上是“总分总”,先总体介绍王叔远的
雕刻艺术,再具体介绍大苏泛舟赤壁的核舟,
最后对核舟雕刻做一个分类统计做出评价。
•具体介绍核舟主体时,又是按照事物的逻辑顺
序来介绍的。
2020/12/1 这只核舟两头尖尖,中间部分较为厚实且有高度,
以刻为船舱、船篷。所以首先介绍中间部分,这是这
条船视觉上的“主体”。
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
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
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
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 不仅可以引
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
氛围。
“主体”既明,船头的三个人物的位置自然也就
很清晰了。苏、黄、佛印是主要人物,故此要先讲。
船尾舟子是陪衬人物,故而后说。作者这样写,一是
为了表达方便,二是为了遵循事物内在的逻辑。基于
以上原因,作者没有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一般
的顺序进行介绍。
2020/12/1活动:品味语言
• 一、(课后“思考探究”三)本文语言简洁、严密、生动,试结合下列句子做具体分析。
•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 3.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
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020/12/1•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赏析示例:
• 为了说明雕刻之能,先说尺寸之短,“径寸之木”,而后再说“为宫室、器血、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然后再进一步总结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通过这样的三个层次,就将王叔远的“奇巧”充分介绍出来
了,用语简洁。这样既以综述的笔触说明王叔远微雕艺术之高明,后文再以“尝贻余核舟一”,自然引出对核舟
的具体介绍。
2020/12/1•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 赏析示例:
• 这句话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船体长度和高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季许”,可见核舟
确实很小;而且因未经准确测量,使用了表示约数的“约”“有奇”“可”“许”,可见作者用语严密很有分寸
感。
2020/12/1• 3.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
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赏析示例:
• 先列出“一楫”,以分出左右,引出二舟子,然后分别加以生动的说明介绍。居右者,呈现动态之美,因此
先面部,后举止,重点在举止。居左者,呈现静态之美,先举止,后面容,重点在面容。一动一静,动静相宜,
次序井然,神态毕出。
2020/12/1活动:品味语言
•二、(课后“思考探究四”)古代汉语中数量
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把下列句
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看看不同在哪里。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舟尾横卧一辑。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为箬篷,为
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
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2020/12/1活动:品味语言
• 1.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
• 2.船尾横放着一支桨。
• 3.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人五个,窗八扇; 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 对联、题名和篆文,
刻的字共三十四个。
2020/12/1活动:品味语言
• 首先,古代汉语量词系统不发达,数词直接与名词结合是比较常见的形式。这是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
要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补出。
• 其次,古代汉语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会加上一个“有”(同“又”) 字。现代汉语里一般不用,翻译的时候要删去。
• 此外,关于数词和名词的搭配,如若重点在名词上,数词一般放在名词的前面,如若重点在数词上,数词一般要放
在名词之后。现代汉语里也有类似的数量词组在名词之后的现象 。
2020/12/1总结
•雕刻家艺术构思之妙,雕刻技艺之精。
•介绍者写作文思之巧,说明语言之美。
2020/12/1精练 检测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贻余核舟一(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经)
2020/12/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宫室、器皿、人物/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
坡
•B.盖大苏泛赤壁云/此中人语云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
2020/12/1•3.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
项是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中/轩敞者/为舱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020/12/1•5.下面对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
是船舱。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
多一点。
•C.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游
赤壁时的云彩。
•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能用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
人物。
2020/12/1•5.下面对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
是船舱。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
多一点。
•C.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游
赤壁时的云彩。
•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能用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
人物。
2020/12/1答案
•1.D 2.D 3.B 4.D 5.C
2020/12/1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句5分,共30分)
•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6)嘻,技亦灵怪矣哉!
2020/12/1• (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
• (2)(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 (3)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 (4)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 (5)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 (6)嘻,这技艺也真神奇啊!
2020/12/1三、对比阅读
(一)24分
•【甲】《核舟记》文略
•【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
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
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
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
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周辉《刻
木巧匠》)
【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òu dìnɡ
,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斜。
2020/12/1•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10分)
• (1)绝类弥勒 (2)视端容寂
• (3)篷桅橹舵咸具 (4)二人对酌于中
• (5)皆有机能动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6分)
•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3分)
•
• (2)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3分)
•
• 3.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
你的理由。(8分)
2020/12/1(二)21分
• 【甲】《核舟记》文略
•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
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
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
能悉载。(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
2020/12/1•1.解释下列语句加点词的意思。
•①尝贻余核舟一 贻:_ _ ②凿木人长寸许 许:
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
•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
•3.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
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①____”两
字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
的一个“②____”字来概括。甲文中第二段依次介绍
了船舱、船篷、小窗、雕栏和③____,乙文第一段
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所举的一个事例
是④____。(①②用原文回答,③④用自己的话回答。
)
2020/12/1• 参考答案:
• 1. ①赠(或“赠送”);
• ②上下(或“左右”)。(每个2分,共4分)
• 2. ①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3分)
• ②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4分)
• 3. ①灵怪(或“奇巧”); ②奇(或“神”);③刻字;④凿了一个长约一寸、能自动行走的木人。
(①②每个2分,③④每个3分,共10分)
2020/12/1• 译文:黄子履庄,年少时聪明颖悟,读书几遍,就能背诵.特别喜欢自出新意,制作各种机械.七八岁时,
曾经背着私塾的老师,暗地拿来工匠的刀锥,雕凿了一寸来高的木人,放在书案上能自动行走,(木人)
手脚都能自己活动,观看的人都觉得神奇.
• 他制造了木狗,放在门的旁边,像真狗那样圈卧着,只是当人进门,触动机关就马上大叫不止,叫声同
真狗没有区别,即使聪明的人也难辨真假.他制作木鸟,放在竹笼中,能自己跳舞飞鸣,像画眉一样鸣叫,
凄切清越,声音动听.他制作机械的奇特都像这样,我不能全部记载下来.
20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