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诗三首课前导入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人
的创作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那些有关传统节日的诗篇,
或寄托乡愁,或叹时伤春,或关心时事……今天就让我
们走进这些描写节日的诗篇,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独特
感受。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
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
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
寒食节第1课时
《寒食》
[唐]韩翃左右
诸侯 侯门 组词:
结构:偏旁:亻
hóu侯
文章 章程
上下
组词:
结构:立偏旁:
zhāng章 qì 左右偏旁:氵泣 结构:
哭泣 抽泣 组词:
上下
盈利 盈亏 组词:
yíng 偏旁:皿盈 结构:mò
左右偏旁:月
脉脉 含情脉脉组词:脉 结构:
左右偏旁:木
栖息 栖身 组词:
结构:
qī栖乌鸦 鸦雀无声组词:
左右结构:
yā
偏旁:鸟鸦理解诗题,走近作者
了解寒食节
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
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
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
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
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
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作者简介
韩翃(hónɡ)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
才子”之一。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诗
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
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
传诵很广。主要诗作有《宿石邑山中》《章台
柳》等,著有《韩君平诗集》。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 /
/ /
/ /
/ /
朗读诗歌【春城】指春天的都城长安。
【寒食】寒食节,古代的一个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
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御:封建社会与皇帝有关的东西都称
“御”。
【汉宫】汉朝皇宫,这里借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寒食节禁止生火,但权贵宠臣可以得
到皇帝恩赐点蜡烛。
【五侯家】泛指唐朝的王侯贵族。
注 释春 城/无 处/不 飞 花, 寒 食/东 风/御 柳 斜 。
日 暮/汉 宫/传 蜡 烛 , 轻 烟/散 入/五 侯 家 。
译文:暮春的长安城里处处柳絮飞舞、落花飘散,寒食
节的春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杨柳。
译文:傍晚,皇宫里忙着传送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升
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译 文: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
地 点
寒 食 东 风 御柳 斜 。
时 间 “斜”写出了柳枝
的摇曳之姿。
双重否定,强调长
安城春意浓郁。
“飞”写出了长安城柳絮飞舞、
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前两句描写的范围
由大到小,由全城
入宫苑。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
这两句写宫廷生活。在这“不准百姓点灯”的寒食
节,皇帝却给宠臣赐蜡烛,那蜡烛燃起的袅袅轻烟,飘
入了王侯贵族的家中,真是烟虽轻,皇恩却重。对这个
细节的描述,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
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
“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
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
,为什么?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
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
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有力地
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
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
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
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
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
个“飞”字,意蕴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
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
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无
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
的,就在于一个“飞”字。“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
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
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形的,
我们只能从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
此说来,“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诗中描写
了哪些景物?
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
描写了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散等
景色。 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
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
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
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
正忙着传蜡烛。
不满 轻蔑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有何深意?
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
处处飘飞着落花,御花园的柳枝随风飘
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
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轻烟飘进了
王侯贵族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
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小结寒
食
板书设计
白昼——自然风光
夜晚——宫廷生活
春
意
盎
然
特
权
腐
败创设情境,导入诗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江南》汉乐府第2课时
《迢迢牵牛星》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自由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把诗
读通、读顺。
易读错的字:
迢 纤 泣 涕 盈 脉
xiān mò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朗读诗歌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__的故事。
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
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
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
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述异记》
牛郎织女注 释
【迢迢】遥远。 【皎皎】明亮。
【河汉女】织女星。河汉,银河。 【擢】伸出。
【素】白皙。 【札扎】织机发出的响声。
【涕】眼泪。 【零】落下。译 文
翻译: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
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
札的织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一匹布,哭泣的眼泪如同
下雨般滴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无
法用言语交谈。探究内容,品味诗情
通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
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织女是全诗
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
为哀怨。读完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抒
发你读后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语呢?
如果用一个词语将诗中传递的情感描摹出
来,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合适?
伤感 相思 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诗歌,体
会一下,诗歌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
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呢? 今天“迢迢”这个词语仍然富有生命力,
我们形容路途遥远,会说“千里迢迢”。
“迢迢”和“皎皎”两个词相互呼应,
相互补充,意思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十分
遥远,都很明亮。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 皎皎遥远 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
使得主人公内心起了相思之情。可是,牵
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
有其他的发现? “札札”是象声词,形容织布机工作时
发出的响声,给人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
而“弄”这个字,是摆弄、抚弄的意思。
一个动词就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写出了
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札札弄 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肠时。其
实,《木兰诗》中有一句与此句类似,同样
抓住了“机杼”这个意象,来写女子的愁情。
是哪句呢?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同样是
用有声来衬寂静,以有声来传悲情。 “不成章”这三个字蕴含着一个“思”
字,揭示了织女的内心动态。
“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
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终日劳作
却“不成章”。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
低声地哭。“涕”也是指眼泪。
“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
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
无法抑制的织女泪。这里运用了夸张和比喻
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织女相思之苦。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泣 零 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
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写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现
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可
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
无穷。“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为了阻隔两
情的象征。
盈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脉脉”用来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达
情意的样子。织女只能深情地凝望着对方,
却不能说话。
脉脉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
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
间之情。再读诗歌,让我们体会一下这首
诗歌“深深的话,浅浅地说”的语言之美。
再读诗歌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
又称复字、重言。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
修辞方法。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
叠被称为双叠。
知识积累全篇有六句以叠词起头:
迢迢:写出了牛郎星与织女星距离之远;
皎皎:突出织女星清亮的光辉,使人联想到织女娇美的容颜;
纤纤:写出了织女细长的双手,使人联想到她温柔的体态和气质;
札札:织布声,使人联想到织女娴熟的织技;
盈盈:写出了银河的清澈;
脉脉:写出了织女与牛郎相视时的情态。
这些叠词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
既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又自然贴切地传达出了人物内心的
情感迢
迢
牵
牛
星
叙
板书设计
相隔之远
相思之情
议——离别之苦
写神话故事
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
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
吃月饼,赏月
圆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总
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
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第3课时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王 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
代诗人。出生寒微,一生潦倒。其诗题材广泛,多反映百姓疾苦,
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代表作有《田家行》《古从军》《望
夫石》等。
作者简介所作《宫词》百首,在表达传统的宫
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
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诗
选自《王司马集》。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
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第二遍做到字
正腔圆。 栖:
乌鸦在树
上休息”。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qī
栖
指导朗读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庭中,庭院中。 歇,休息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
像铺了一层霜一样。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
秋天的露水 打湿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院的桂花。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两句写景,点明了望月的时间、地点和环
境,渲染了中秋望月凄清冷寂的气氛,把读者带
进一个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为后两句抒
情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天的情思,这
里指怀人的思绪。
“谁家”就是“谁”
的意思。“家”是语
尾助词,无实义。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
思落在谁那边? 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
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
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
?谈谈你的理解。思考:诗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现他的秋思的
?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
的相思,然而在表现的时候,却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
来发问。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
把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
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
的桂花。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解释诗意 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
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为什么诗中写的是桂花?
因为桂花是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
桂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是中秋时节盛开。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湿桂花“人尽望”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
人尽望 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物中,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物?为
什么?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
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字写出了
景物怎样的特点?它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
的?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从
触觉的角度写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寂寥、
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在异乡
孤寂、怅然的心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冷 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深挚的思乡之情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
怎样的感情?
全诗营造了月圆人缺、静寂孤苦的氛围,
抒发了作者的离别之情、思聚之念。 《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
“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
有表现力?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
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
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
而“在”字则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落齐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
观赏图片,根据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图
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想象联想海上生明月明月照山川月下的城市明月映桥头十
五
夜
望
月
板书设计
所见——明月、栖鸦、
冷露、桂花
所感——对月怀人,
思深情长
思
念
家
乡
想
念
亲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