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课时
人口与人种 聚落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上)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1.填图:按图中给出信息填空。
考点一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图6-1
慢
快
迅速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2.表示人口增长的方法
①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 来表示。
②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 - 。
3.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地是不同
的, 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 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
慢的大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较低
较高
非洲 欧洲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考点二 世界人口的分布
图6-2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1)人口稠密区
地区 名称 原因
A 东部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养育了众多
的人口B 南部
C 东部
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D 洲西部
亚洲
亚洲
北美洲
欧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2)人口稀疏区
地区 名称 原因
E 地区 气候过于湿热
F 沙漠 气候极端干旱
G 青藏高原 地势高峻,终年寒冷
H 高纬度地区 气候终年严寒
热带雨林
撒哈拉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重难突破】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1)从自然因素方面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的
河流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一般人口比较密集。相反,气候十分干旱,或过于湿
热,或非常寒冷,以及海拔很高的地区,一般人口稀疏。
(2)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来说,开发历史久远、经济发达的地区,一般人口稠
密;反之,人口稀疏。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考点三 世界人口问题
表现 存在国家 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数量过
多,人口增长过
快
发展中国家
就业困难、饥饿
贫困、居住条件差、
交通压力大等社会
问题
控制人口数
量,提高人口素
质
制定人口政
策,使人口的增
长与社会经济
的发展相适应,
与环境、资源
相协调
人口增长过
慢,甚至停止增
长或不断减少
发达国家
劳动力短缺,国防
兵源不足,社会抚养
老年人的负担加重
等问题
鼓励生育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名师点睛】人口的增长既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而是要与社会、经
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相协调。发达国家经济发达,人口多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国家多鼓励生育;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国家多限制人口增长。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考点四 不同的人种
图6-3
图6-4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人种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分布地区
白种人
________
________
鼻梁细高,嘴唇
较
较
洲、 洲、
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
和南部及 洲
黑种人
鼻形扁平,
嘴唇厚
洲中部和南部
黄种人
黑直 脸型宽平 中等 亚洲 部
白色或
浅棕色
波浪状
薄
多
欧 北美
大洋
黑棕色 卷曲 很少 非
黄色或
黄棕色
东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考点五 聚落
1.主要形式: 和乡村。
2.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① ,② ,
③ , ④ ,
⑤ 。
图6-5
城市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3.民居与自然环境
地区 民居建筑风格 当地自然环境
寒冷地区 窗小、墙 、屋顶大多 寒冷多雪
湿热地区 门窗 、墙 、有完备的排水系统 高温多雨
厚 高耸
大 薄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重难突破】
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
图6-6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2019·滨州]读“2018年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状况统计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巴西
B.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印度
C.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低
D.中国人口总量最大,自然增长率最低
考点一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图6-7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答案] C
[解析]本题组考查世界的人口。第1题,图中所示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
家是尼日利亚,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日本,中国人口总量最大,自然增长率最低
的不是中国,有一个国家出现了负增长。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2.中国人口密度比印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B.领土面积更大
C.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
D.人口总数更少
图6-7
[答案] B
[解析]第2题,中国的领土面积约是印度的3倍,所以中国的人口密度比印度低。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3.[2019·连云港]下列地区人口分布较为
稠密的是( )
A.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
B.俄罗斯的高纬度地区
C.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
D.欧洲西部的平原地区
考点二 世界人口的分布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
的分布。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
过于干燥,俄罗斯的高纬度地区气候
过于寒冷,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
气候过于湿热,所以人口非常稀疏。
而欧洲西部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气
候湿润,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是世
界人口稠密区之一。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2019·株洲]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
A.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B.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C.人均粮食不断上升
D.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增加
考点三 世界人口问题 不同的人种
图6-8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答案] B
[解析]本题组考查读图析图能力。第4题,读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世界人口的
数量先增后减,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人均粮食先增后减,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减少。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5.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导致 ( )
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 ②人均粮食持续
上升 ③自然资源枯竭 ④环境污染加
重 ⑤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图6-11
[答案] B
[解析]第5题,世界人口数量的激增很
可能会导致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人
均粮食持续减少、自然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加重、人口大量死亡乃至
停止增长等问题。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2019·绵阳]地窨(yìn)子是旧时我国东
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当地居民
选取附近有水源的山坡,在山坡上开
挖2~3米深的长方形凹地建屋,屋子大
半部在地下。据此,完成6~7题。
6.与地窨子建筑特点类似的我国传统
民居是 ( )
A.吊脚楼 B.碉楼
C.蒙古包 D.窑洞
考点五 聚落
[答案] D
[解析]本题组考查民居的特点。第6题,吊
脚楼是我国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传
统民居,大多依山靠河而建,底层架空,便
于通风散热、防潮等;碉楼以石片和黄泥
土为建筑材料搭建;蒙古包是牧民以动物
的皮为原料搭建的便于拆迁的一种民居;
窑洞是当地居民利用黄土直立的性质依
山挖建的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7.地窨子大部分位于地下,有利于( )
A.防寒 B.采光
C.通风 D.取水
[答案] A
[解析]第7题,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
冷,地窨子大半部在地下,有利于
防寒。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2019·安徽]兰屿岛(图1)位于我国台湾省东南海域, 岛上全年高温多雨,多大风,
有“风岛”之称。地下屋(图2)是兰屿岛野银村传统民居,其主体位于地下,仅屋顶
露出地表,且屋顶采用不对称设计,缓坡面多朝向海洋。读图,完成8~9题。
8.兰屿岛 ( )
A.北部地区的地势东高西低
B.纬度低,适于规模化太阳能发电
C.村落分布于海拔较高地区
D.保护生态环境,适当发展旅游业
图6-9
图1 图2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答案] D
[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环境特征。第8题,从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兰屿岛北部地
区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兰屿岛纬度低,但地势起伏较大,不适于规模化太阳能发
电,兰屿岛村落分布在海拔较低地区,该岛保护生态环境,适当发展旅游业,所以D
正确。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2019·安徽]兰屿岛(图1)位于我国台湾省东南海域, 岛上全年高温多雨,多大风,
有“风岛”之称。地下屋(图2)是兰屿岛野银村传统民居,其主体位于地下,仅屋顶
露出地表,且屋顶采用不对称设计,缓坡面多朝向海洋。读图,完成8~9题。
9.兰屿岛地下屋屋顶不对称的设计
是为了 ( )
①排水 ②抗震 ③纳凉 ④防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图6-9
核
心
考
点
聚
焦
随
堂
达
标
小
测
[答案] B
[解析]第9题,兰屿岛位于我国台湾省东南海域,岛上全年高温多雨,多大风,地下
屋屋顶不对称的设计是为了排水和防风,所以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