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课前
分钟
---- 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
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
士。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
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
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
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
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一
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
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
的生命。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诗人
新诗集《红烛》
(1923)、《死水
》(1928)是现代
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
学期间创作了组诗
《七子之歌》,表
达了深挚的爱国之
情。
学者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
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
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
论》、 《楚辞校补》、《古
典新义》等。他对《周易》、
《诗经》、《庄子》、《楚辞
》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
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
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
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
腐朽,拍案而起,走出
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
去。1946年7月15日,
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
杀身亡。
现代著名诗人,山东
省诸城人。1933年出版第
一部诗集《烙印》。深受
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
相继出版了《泥淖集》,
《呜咽的去烟》,《泥土
的歌》,《春风集》,
《欢呼集》及《臧克家诗
选》等诗集。
臧 克 家
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臧克家于19301930年至年至1934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
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
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1932年回清华任教年回清华任教
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
你一个人已经够了。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可见相知之深。19331933年臧克家准年臧克家准
备出版诗集备出版诗集《《烙印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
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烙印
》》,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
来,如课文中提到的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这是闻
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1944年年99月月1111日写的日写的
回信;课文中提到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1944年年1010月月1212日日””那封信,是答那封信,是答
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
克家于克家于19461946年年88月撰写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以示悼念。
地壳 仰之弥高 兀兀穷年
校补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赫然 炯炯目光 群蚁排衙
函寄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
漂白 警报迭起 气冲斗牛
检查预习
qiào
jiào
hè
hán
piǎo
mí
qiè
jiǒng
kuī
dié
wù
lì
yá
jiǒng
dǒu
目不窥园:
诗兴不作:
一反既往: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
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
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词语解释
衰微: (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 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用心专注而深刻。
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的?
2. 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做
了哪些事情呢?
3. 由此来看,文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
”和“做”的?
边听课文朗读,边思考:
1、臧克家笔下的闻一多具有两重身份,这两重身
份分别是什么?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其主要成就是什么?3、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主要做了什么事?4、在这两种不同的事业中,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处
理“说”和“做”的关系的?
5、课文在结构上,前后两个部分构成了艺术上的
什么手法?
6、请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
人和革命家在“说”和“做”方面
的表现,热情赞扬他为了救国救民
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学者
革命家
闻
一
多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三本书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三件事
说了做了说了做了
言行一致言行一致
对比
做了再说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做了不说
1、探究了闻一多先生这位英雄,我们
会得到怎么样的启示呢?
2、人们很崇拜明星,那像闻一多先
生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是否应该
去追随?假如我校要设置闻一多先
生的雕像,请设计高度概括闻一多
先生精神的话。
例如:
1、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
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
2、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
的精神。
3、我们更要学习他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健全自
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
4、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卓
越
的
学
者,
热
情
澎
湃
的
优
秀
诗
人,
大
勇
的
革
命
烈
士
例
如
:
口
的
巨
人,
行
的
高
标;
生
当
做
人
杰,
死
亦
为
鬼
雄
生
的
伟
大,
死
的
光
荣
为
国
为
民
鞠
躬
尽
瘁,
死
而
后
已
…
…
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
起过渡作用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
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两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是承上,“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
这是启下 。“仅……还”“一个方面……另
一个方面……”这些关联词,“学者的方面
”“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
品读课文 1.闻一多前期和后期的思想品
格上的主要特征,前后期有什么变
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
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
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
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
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
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但作
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
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2.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
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来写啊?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
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
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
多。对于“学者的方面”,则选取了写作《唐诗
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
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
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
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
现出来了。
3.文章标题为什么取“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
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
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
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
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
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
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
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 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
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历历在
目,触手可及。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
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
,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
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
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
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拟
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
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
’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
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
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
阶段。
“望闻问切”是拟人的说法,把
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
’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
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
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
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
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
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
夜》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
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
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
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
他分心。
作者使用了许多四字语(特别是成语)以及
整齐的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
力,富于音乐美。 请举出几个例子。
•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 ……
对偶句:
•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
• 动人心,鼓壮志。
•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清华大学的闻一多塑像
云南大学的闻一多塑像
朗
读
课
文
你
喜
欢
的
语
段,
揣
摩
语
言
生
动
形
象,
精
练
含
蓄,
富
有
感
情
和
音
乐
美
的
特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