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加入VIP免费下载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ID:491884

大小:3.22 MB

页数:6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化学必修一 HUAXUEBIXIUYI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等。 1、观察法 (1)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包括搜集信息、储存 信息和处理信息等。 观察行为 直接观察: 看:物质的颜色、状态及其变化 闻:物质的气味 听:物质变化中发出的声音 摸:物质温度的变化 间接观察:借助一 些仪器来进行观察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等。 2、实验法 (1)实验法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方法。在研 究物质性质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和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2)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准备实验用品、进行实验操 作并做好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书写实验报告。 注: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因为同样的反应物在 不同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等。 3、分类法 (1)分类法是总结各类物质的一般性质和特性,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利用该方法必须要明确分类标准。 (2)运用分类法研究物质的性质,能使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系统化,以便发现物质间 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等。 4、比较法 比较法是通过寻找异同点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横向比较法: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物质之间进行某项性质异同的比较 纵向比较法:在一种物质中进行某项性质强弱的比较 二、探究钠(Na)的性质及用途 1、通过观察法探究钠(Na)的性质 实验探究:观察钠的性质 实验目的: ①认识钠的物理性质。 ②认识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二、探究钠(Na)的性质及用途 1、通过观察法探究钠(Na)的性质 实验内容: ①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钠。 ②用镊子取出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一小块钠观察其断面。将 一小块钠露置于空气中,再取豆粒大的钠放入滴有酚酞的水中。 二、探究钠(Na)的性质及用途 1、通过观察法探究钠(Na)的性质 实验记录: ①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状态 颜色 硬度 密度 熔点的相对高低 固体 银白色 硬度很小,用小刀就可切开 密度较小,浮在水面上 熔点较低 二、探究钠(Na)的性质及用途 1、通过观察法探究钠(Na)的性质 实验记录: 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现象 分析(或结论) ①浮:金属钠浮在水面上 钠的密度小于水 ②熔:金属钠迅速熔化成球状 钠的熔点低,反应剧烈并放热 ③游、响:球状的金属钠在水面 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 反应放出气体 ④红:球状的钠消失,滴人酚酞 溶液变红色 反应剧烈,溶液中有碱性物质生成 ⑤将收集到的气体点燃,发出“噗” 声或有轻微的爆鸣声 有可燃性气体生成 知识延伸:金属钠易与水反应生成NaOH,生成的NaOH有强 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它。取用小块钠后剩 余的钠应尽快放回原瓶;残余的钠的碎屑,不能随意乱扔, 更不能投入水槽中,而应放在火上烧掉,或用酒精与它作 用来销毁。 二、探究钠(Na)的性质及用途 2、通过实验法探究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探究:金属钠与氧气反应 实验目的: ①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②认识条件控制在实验研究中的意义。 实验步骤:取两粒绿豆粒大小(不能太大,以防发生危险)的金属钠,一粒放置在空气 中,另一粒放置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与氧气反应,待钠燃烧后立即撤去酒精灯。 二、探究钠(Na)的性质及用途 2、通过实验法探究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 金属钠的表面由银白色变为白色 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 钠先熔化成小球,然后燃烧,伴有黄 色火焰,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解释及结论:钠暴露在空气中变暗是在低温下生成Na20,Na受热熔化后就变成Na₂0(白色)包裹的小球, 继续加热,部分钠变成气体冲破Na₂0 ,接触O2燃烧起来,生成的淡黄色固体是Na202 结论分析:在实验中,只是反应的条件(是否加热)改变,生成的产物不同,说明温度的差异对金属 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有明显的影响。 注意说明 ①做此实验时,金属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反 应仍可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通过Na20在空气中加热能生成Na202 ,可推出Na202的稳定 性强于Na20的稳定性。 二、探究钠(Na)的性质及用途 3、钠的性质和用途 (1)钠的物理性质 ①白: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②轻:密度小,p(Na)=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 ③低:熔点和沸点低,熔点为97.81℃,沸点为882.9℃; ④小:硬度小,可以用小刀切割; ⑤导: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二、探究钠(Na)的性质及用途 3、钠的性质和用途 (2)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和水反应 ②钠与氧气的反应 a.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b.钠在空气中加热或点燃: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二、探究钠(Na)的性质及用途 3、钠的性质和用途 (2)钠的化学性质 注意说明 钠除了能与氧气化合以外还能与其他一些非金属反应。 与Cl2的反应: 与硫的反应: 黄色火焰,大量白烟; 黄色火焰,大量白烟,研磨会发生爆炸。 二、探究钠(Na)的性质及用途 3、钠的性质和用途 (3)钠的重要氧化物 物质 氧化钠 Na20 过氧化钠 Na202 色、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构成离子数目比 N(Na-):N(O2-)=2:1 N(Na-):(O2- 2)=2:1 0的价态 -2 -1 形成条件 常温下露置在空气中 加热或点燃 与H20的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的反应 Na2O+CO2=== 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用途 用于制取NaOH、Na2CO3 用于呼吸面罩、潜水艇的供氧剂、漂 白剂 二、探究钠(Na)的性质及用途 3、钠的性质和用途 (4)钠的保存 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因此金属钠应密封保存,少量的钠 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5)金属钠的用途 ①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②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作路灯; ③金属钠还可用于钛、锆[gào] 、铌[ní] 、钽[tǎn]等金属的冶炼。 二、探究钠(Na)的性质及用途 4、运用比较法学习金属的性质 (1)金属钠与金属铁的性质比较 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物理性质 均为银白色金属,易导电、导热, 具有延展性 金属钠与铁相比,密度小,硬度小,熔、沸 点低 化学性质 都能与非金属反应;都能与盐酸 或稀硫酸反应产生H2;都能与盐 反应 反应时需要的条件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 同;通常条件下,钠与水剧烈反应,而铁与 水不反应 (2)预测金属的共同性质:具有金属光泽;具有较强的导 电、导热性;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多数能与氧气、氯气等 非金属单质反应;多数能与酸反应等。 (3)在研究金属钠的性质过程中用到了类比法、比较法、实验法、观察法。 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1、研究物质性质的步骤 研究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的基本任务,而研究物质的性质应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程序,即观察、预 测、实验、解释和结论。它不仅是研究物质的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掌握好这种方法,必须在应用这种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它、理 解它。 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1)观察物质的外观,以了解物质的状态、颜色、气味等。 (2)预测物质的性质,可运用分类的方法,根据物质所属类别或有关反应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 (3)实验和观察,即根据对性质的预测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等,如果出 现预测之外的特殊现象,则需要进一步分析,提出新的问题和做出新的预测,并再进行实 验和观察,验证新的预测。 (4)分析和结论,即需要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物理性质→预测化学性质→验证或探究预测的性质→分析现象并解 释→分类、比较、归纳、概括同类物质的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应用。 四、探究氯气的性质 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观察氯气 实验操作: 【实验1】取一个盛满氯气的集气瓶,观察氯气的颜色;稍打开玻璃片,用手轻轻地在  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闻气味。 【实验2】取一支盛满氯气的试管,将其倒扣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四、探究氯气的性质 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氯气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2 试管内的液面慢慢上升了一 段距离,但未到顶,试管内的 液体由无色变成了淡黄绿色 氯气能慢慢地溶于水形成淡黄绿色的溶液 在通常状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易液 化、能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2体积的CL2),氯水颜色呈淡黄绿色。 四、探究氯气的性质 2、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1)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第一步:预测氯气的性质。氯气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则可与金属、非金属反应。 第二步:通过实验验证氯气的化学性质。 四、探究氯气的性质 2、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氯气与铁丝、氢气的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1】将烧得红热的细铁丝伸人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2】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实验1中,铁丝在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红棕色的烟,溶于水 后形成黄色溶液。 2Fe+3Cl2 ====2FeCl3 点燃 四、探究氯气的性质 2、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氯气与铁丝、氢气的反应 现象与结论:实验2中,纯净的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安静地燃烧,产生苍白色的火焰,瓶 口有白雾产生。 H2+Cl2 ====2HCl(此反应用于工业制盐酸) 点燃 注意事项:①实验1中,集气瓶内保存少量饱和食盐水,目的是振荡后便于观察FeCl3溶液的颜色。 ②实验2中,为了保证实验安全,氢气在点燃之前必须先检验纯度;为了使氢气能够持续地燃烧下去,氯 气浓度要大;氢气导管要从集气瓶口慢慢地伸向瓶底,否则,氢气的火焰会被氯化氢气体“湮灭”。 四、探究氯气的性质 2、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除能与Fe、H2发生反应外,还能与Cu、Na等大多 数金属以及红磷、硫等非金属发生反应。  Cu+Cl2===CuCI2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溶于水后,溶液呈蓝绿色) 2Na + Cl2 = ==2NaCl(产生大量白烟)  2P +3Cl₂ ===2PCl₃(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2P +5Cl₂ ===2PCl₅(在空气中形成白烟)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四、探究氯气的性质 2、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2)探究氯气能否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探究氯气能否与水反应 理论预测一:氯气能与水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将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的红纸条的集气瓶A和盛有湿润的红纸 条的集气瓶B。 实验现象:集气瓶B中湿润的红纸条褪色,而集气瓶A中干燥的红纸条不褪色。 实验结论: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说明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 生成的物质具有漂白性。 四、探究氯气的性质 2、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2)探究氯气能否与水反应 理论预测二: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物中有酸及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实验操作:①剪取约5cm长的镁条,用砂纸擦净其表面的黑色氧化膜。 ②取四支干净的小试管,分别标上1号、2号、3号、4号的标记。每支试管内都加入3mI新制 备的饱和氯水。 ③向1号试管内加入镁条,向2号试管内加入3滴AgNO3溶液(用稀硝酸酸化),向3号试管 内加入1块红色的纸条,向4号试管内加入3滴石蕊溶液。观察各试管内的现象。 四、探究氯气的性质 2、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2)探究氯气能否与水反应 理论预测二: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物中有酸及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氯水与镁的反应 在镁条与氯水的接触处产生了无色气泡, 该气泡从液体中逸出 氯水中含有H+ 氯水与AgNO3溶液的反应 氯水中产生了白色沉淀 氯水中含有CI- 氯水与红色纸条的反应 纸条由红色变为白色 氯水中含有漂白性物质 氯水与石蕊溶液的反应 石蕊溶液先变为红色,然后红色又消失 石蕊溶液含有酸和漂白性物质 结论分析:氯气溶于水后,有少部分溶于水的氯气与水发生反应:CI2+H20===HCl+HCIO, HClO是一种弱酸,具有漂白性。 四、探究氯气的性质 2、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3)氯气与碱反应 根据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的事实,推断氯气是能与碱溶液发生反应的。氯气与 碱反应常温下生成金属氯化物、次氯酸盐和水。如 CI2+2NaOH=NaCl+NaClO+H2O(可用于Cl2的尾气处理) 2 CI2+ 2Ca(OH)2=CaCl2+Ca(C10)2+2H20(制漂白粉的原理) 四、探究氯气的性质 2、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3)氯气与碱反应 注意说明 ①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10)2 ,有效成分是Ca(C10)2 ②漂白粉的漂白原理:Ca(CIO)2+ H2O +CO2=CaCO3 ↓+2HCIO,HClO有漂白和消毒作用。 ③漂白粉失效的原因: Ca(CIO)2+ H2O +CO2=CaCO3 ↓+2HCIO 五、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后,人们往往要探究产生相关性质的原因,这就要涉及物 质结构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仅通过一般实验是无法解决的,还需要利用假说、模型 等方法进行有关研究。 假说法 假说法是依据已有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对未知事实或规律提出的一种推测性说明,证实后才 能称为科学理论。例如,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起初就是一种假说,经过反复验证,最后才 发展成为科学理论。 五、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后,人们往往要探究产生相关性质的原因,这就要涉及物 质结构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仅通过一般实验是无法解决的,还需要利用假说、模型 等方法进行有关研究。 模型法 模型法是依据客观事实,对事物及其变化的简化模拟。模型可以是物体模型,也可以是思维 模型。例如,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就是一种物体模型,而在研究原子结构时的结构模型是思 维模型。 拓展点1、金属钠的保存和取用及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 (1)钠的保存 钠一般保存在煤油中,因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但不与煤油反应,且密度比煤油 的大,故用煤油保存能隔绝钠与氧气、水的接触。 (2)钠的取用 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 一小块钠。 (3)钠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 ①现象:钠暴露在空气中,首先是表面变暗,然后会看到固体慢慢变成白色,接着表面开 始潮湿,后来又形成块状晶体,最后变成白色粉末。 拓展点1、金属钠的保存和取用及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 (3)钠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 ②分析:这是因为钠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尽管氧化钠会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水、 二氧化碳等物质,但由于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比与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更容易,因此氧化 钠会生成氢氧化钠;又由于氢氧化钠极易潮解,因此在氧化钠表面形成氢氧化钠的水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钠晶体;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风化,失去结 晶水,所以形成白色粉末状碳酸钠。 ③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Na→Na20→NaOH →Na2CO3·10H20→ Na2CO3 拓展点1、金属钠的保存和取用及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 (3)钠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 ③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Na→Na20→NaOH →Na2CO3·10H20→ Na2CO3 有关反应如下: 4Na+O2==2 Na20(表面变暗,固体慢慢变成白色) Na20+H20==2 NaOH(接着表面开始潮湿) 2 NaOH+CO2== Na2CO3·10H20(形成块状晶体) (变成白色粉末) 拓展点2、钠与酸、盐的反应 (1)钠与酸的反应 将一小粒钠投入酸中,反应比在水中更剧烈。如: Na+H2SO4==Na2SO4+H2 ↑ 注意说明 ①实验时,为防止液体溅出伤人,可以在反应容器上盖一玻璃片; ②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不能写成Na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酸中和;(Na与水反应 的实质是Na与水电离出的H+反应,酸溶液中的H+主要由酸电离产生,所以Na投入到酸溶液 中是先与酸反应) ③将过量的钠投入到酸溶液中时,钠应先与酸反应,当酸反应完时,钠再和水反应。 拓展点2、钠与酸、盐的反应 (2)钠与盐的反应 ①与熔融状态下盐的反应 钠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钠可以和熔融状态下的某些金属盐反应,而置换出其中的金属。 如工业上用钠和TiCI4,反应制金属Ti: ②与盐溶液的反应 钠投入盐溶液中时,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原因是盐溶液的离子被水 分子所包围着,钠先接触到的是溶剂水。 拓展点2、钠与酸、盐的反应 (2)钠与盐的反应 ②与盐溶液的反应 钠投入盐溶液中时,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原因是盐溶液的离子被水 分子所包围着,钠先接触到的是溶剂水。 如Na与CuSO4溶液反应: 总反应:2Na+2H2O + CuSO4 = = Cu(OH)2 ↓ +Na2SO3+H2 ↑ 钠与FeCI3溶液反应: 6Na +6H2O +2 FeCI3 = = 2Fe (OH) 3 ↓ +6 NaCI+3H2 ↑ 拓展点3、氯水的成分与性质 (1)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通过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知道氯气能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具有漂白功能的物质,并且根据 氯水的颜色—黄绿色,推知氯水中含有未反应的氯气。由元素守恒的观点知氯气和水的反应为 CI2+H2O==HCI+HCIO,故氯水的成分中含有CI2 、 H2O、 HCIO、H+、CI-、CIO-和OH-七 种粒子 拓展点3、氯水的成分与性质 (2)次氯酸的性质: HClO具有强氧化性、不稳定性和弱酸性 ①HCIO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②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遇到有色物质时,能破坏其中的有机色质,使有色物质褪色;另外可 用氯气对自来水进行消毒 ③次氯酸具有弱酸性,其酸性比碳酸弱。 拓展点4、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杀菌作用 (1)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仅能使有机色质褪色,还能杀灭细菌等。但其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 分解放出氧气                                      不利于储存和运输。 (2)次氯酸盐是多数漂白剂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它可与稀酸或空气中的CO2和水生成次氯 酸,起漂白和消毒作用。 (3)二氧化氯(CIO2)可用于漂白和消毒。其消毒能力约是等质量氯气的2.63倍。但价格高, 目前不能完全取代氯气用于漂白和消毒。 【注意说明】 使用以次氯酸盐为有效成分的漂白剂时,向其中加入少量酸性比HClO强的酸(如HCl、 CH3COOH等)可增强漂白效果。 题型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例1图1-2-2所示方法是研究某气体性质的方法,这种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分类法 D.比较法 题型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例1图1-2-2所示方法是研究某气体性质的方法,这种方法属于(B) A.实验法 B.观察法 C.分类法 D.比较法 例2、非金属单质溴与氯气的性质很相似。在探究溴单质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应该是(  ) A.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B.观察溴的外观性质一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C.观察溴的外观性质一预测溴的化学性质一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一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D.预测溴的性质一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一分析、解释,得出结论一观察溴的外观性质 例2、非金属单质溴与氯气的性质很相似。在探究溴单质的性质时,其基本程序应该是(C ) A.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B.观察溴的外观性质一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C.观察溴的外观性质一预测溴的化学性质一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一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D.预测溴的性质一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一分析、解释,得出结论一观察溴的外观性质 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①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②预测物质的性质,③实验和观察, ④解释及得出结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观察物质的色、味、态可了解其物理性质,实验可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 B.进行实验时,往往首先要对物质性质进行预测,其次是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 的预测 C.研究物质的性质,既需要有一个合理而科学的程序又需要具体而科学的研究方法 D.进行实验验证时,对出现的特殊现象不必处理分析,只分析与预测一致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通过观察物质的色、味、态可了解其物理性质,实验可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 B.进行实验时,往往首先要对物质性质进行预测,其次是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 的预测 C.研究物质的性质,既需要有一个合理而科学的程序又需要具体而科学的研究方法 D.进行实验验证时,对出现的特殊现象不必处理分析,只分析与预测一致的现象 解析:进行实验验证时,发现特殊现象,要提出新问题,并做进一步研究。 题型二、钠的物理性质研究 例3、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g·cm-3,试根据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 现象推断金属钠的密度(  ) B.大于1.0 g·cm-3 A.小于0.8 g·cm-3 C.介于0.8~1.0g·cm-3之间 D.无法推测 题型二、钠的物理性质研究 例3、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g·cm-3,试根据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推 断金属钠的密度(C) B.大于1.0 g·cm-3 A.小于0.8 g·cm-3 C.介于0.8~1.0g·cm-3之间 D.无法推测 解析:在煤油中钠沉在底部,而钠与水反应时,钠浮在水面上,可知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 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在烧杯中加人水和苯(密度为0.88g·cm-3)各50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g·cm-3)投入烧 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做上下跳动 在烧杯中加人水和苯(密度为0.88g·cm-3)各50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g·cm-3)投入烧 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D)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做上下跳动 例4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描述是(  ) ①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例4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描述是(C ) ①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解析:钠的熔点低,加热时首先熔化,然后剧烈燃烧,火焰为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 将一粒黄豆大小的金属钠,投入含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 的是(  ) A.反应后的水溶液可以使酚酞变红 B.钠跟食盐水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剧烈,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声 C.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液面上向各方向迅速游动最后消失 D.食盐水出现浑浊现象 将一粒黄豆大小的金属钠,投入含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B) A.反应后的水溶液可以使酚酞变红 B.钠跟食盐水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剧烈,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声 C.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液面上向各方向迅速游动最后消失 D.食盐水出现浑浊现象 解析:钠跟食盐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的反应 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气、液氯和氯水是一种物质 B.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氯气无毒 D.氯气不能溶于水 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气、液氯和氯水是一种物质 B.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氯气无毒 D.氯气不能溶于水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气可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所以氯气具有漂白性 B、铁在氯气中能剧烈燃烧并产生红棕色的烟,生成FeCl2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之后,不能和氯气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氯气可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所以氯气具有漂白性 B、铁在氯气中能剧烈燃烧并产生红棕色的烟,生成FeCl2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之后,不能和氯气反应 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盐酸和金属反应制得的是(  ) A.CuCl2 B.MgCl2 C.FeCl2 D.AlCl3 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盐酸和金属反应制得的是 (BD) A.CuCl2 B.MgCl2 C.FeCl2 D.AlCl3 氯气是有毒气体,曾被制成毒气弹用于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 可选用的防御办法是(  ) ① 人躲到低洼的地方去 ② 人躲到较高的地方去 ③ 多饮豆浆和牛奶 ④ 用沾有肥皂水的软布蒙面 A、1 4     B、2 3   C、2 4   D、2 3 4 氯气是有毒气体,曾被制成毒气弹用于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 可选用的防御办法是(B) ① 人躲到低洼的地方去 ② 人躲到较高的地方去 ③ 多饮豆浆和牛奶 ④ 用沾有肥皂水的软布蒙面 A、1 4     B、2 3   C、2 4 D、2 3 4 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自来水要先经日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 A.利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 B.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C.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 D.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自来水要先经日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D) A.利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 B.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C.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 D.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自来水生产中会通入适量的氯气进行杀菌、消毒。市场上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用 自来水留充纯净水或蒸馏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以用下列哪种化学试剂来鉴别(   ) 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自来水生产中会通入适量的氯气进行杀菌、消毒。市场上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用 自来水留充纯净水或蒸馏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以用下列哪种化学试剂来鉴别(D ) 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币被广泛应用。该消毒液无色,属于盐溶液,对某些有色物 质具有漂白作用。你认为可能的有效成分是(  ) A、SO2 B、Na2CO3 C、KMnO4 D、NaCIO 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币被广泛应用。该消毒液无色,属于盐溶液,对某些有色物 质具有漂白作用。你认为可能的有效成分是( D) A、SO2 B、Na2CO3 C、KMnO4 D、NaCIO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