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
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一、罗斯福新政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整的成功典范
欧美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复习指南
1.了解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创
新和调整的相关史实,认识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
水平,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2.用联系、发展、辩证的观点把握历史问题,形成完整的历
史结构体系。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一些历史问题:自由主义
政策与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比较,罗斯福新政与苏联高度集
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比较等。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资本主
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
题,但是资本主义制度通过自身运行机制的调整在某种程
度上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
策不断地调整变化。这一部分的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罗斯
福新政的目的、内容、特点、作用,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第三产业的发展等内容。
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
总统;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
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
届的美国总统(1933-
1945);
他被人们喻为“狮子
”和“狐狸;他是继华盛
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
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
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
(1882--1945)
罗
斯
福
新
政
知识结构
(一)罗 斯 福 新 政 的 背景
(二)罗 斯 福 新 政 的 内 容
(两个阶段:1933—1935—1939、内容)
(三)罗 斯 福 新 政 的 评价
(作用和特点)
罗
斯
福
新
政
作用
背景
措施
实质:
2、胡佛反危机的失败
1、经济危机打击
3、罗斯福当选总统
1、整顿金融 2、工业复兴法
3、农业调整法 4、社会福利
阶段
第一阶段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特点:
第二阶段
1933年3月—1935年初
采取应急措施 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1935年到1939年
着重改革取得成就
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全面干预
1、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2、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对战后美国等西方
国家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的
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摆脱经济危机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保护劳工权利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时间:
措施:
时间:
措施:
1.(2015·课标全国Ⅰ,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
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
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
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高考题聚焦
分析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行
养老金保障制度,解决民生问题,以缓和社会矛盾,
这与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一致性,故B项正确。A、
D两项属于《工业复兴法》的内容,排除;提高农副
产品补贴是调整农业的措施,排除C项。
B
2.(2015·重庆文综,1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
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
“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
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
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
福正在敦促国会( )
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首次就任总统是“1933年”。1941年
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中立法案”废除;1941年12
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对日本宣战,排除A、C项。B项表
述不符合史实,美国应对危机的方式是“新政”而非“战争”。
罗斯福首次就任总统时,美国正遭受经济危机的冲击。材料中“
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
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表明罗斯福以此紧急严峻的态势敦促国
会迅速通过新政提案以对危机,故正确选项为D。
D
3.(2015·江苏单科,18)下
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
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
实际的是( )
1929年在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
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就
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1932年”时,美国总统胡佛
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
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复兴迹象。到1939年,美国
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
”相符,故D项正确。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D
4.(2014·课标全国Ⅱ,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
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
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
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找出题干信息中的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幻
想型”“感化富人”等,就不难得出在20世纪30年
代的大危机使整个社会经济处于萧条的背景下,人
民幻想逃避现实,并幻想感化富人来需求慰藉的心
态,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能从材料中
体现。
C
5.(2014·安徽文综,21)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
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
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
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
司”。这种经营方式( )
[依据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排除A项,因为当时政府加强了
对经济的干预;B项“改变国有制”的表述不合史实,罗斯
福新政中没有改变企业的国有制;C项错在“抑制”;依据
材料中“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
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可知其只是使企业具有私营
企业的某些灵活性,D项正确。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D
6.(2015·浙江名校联考)(节选)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
危机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
新政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
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
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新政举办救济
和公共工程。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规定政府
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并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该项工
作。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材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
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
的新应用。 ——罗斯福就职演说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中体现了哪
些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可以从危机的解决中吸
取哪些经验教训。
(2)特点:阶段上,应急措施和长期改革相结合;
目的上,经济复兴和缓和阶级矛盾(关注民生)相结
合;手段上,立法和行政相结合;理念上,维护自
由制度和国家干预相结合。
(3)要注重关注民生,缓和社会矛盾;要理念创
新;要有法制保证。(言之有理,写出三点即可)
如何归纳史事的特点?
1.把握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
例如,秦以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组织模式、
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等,在历史的发展中虽有变动,
但其本质属性是固有不变的,这就是君主专制,即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具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政
治权力。由此决定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
特征,这就是:国家的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
军权、财政权、监察权、选官权等一切政治权力,
都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最终是集中在皇帝手中。
2.分析历史事物各方面的状况
例如,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在经济模式上,
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在经营方式上,
采取的是小农户个体的、分散的经营的方式,农业
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经营单位上,是以一家一
户为单位,实行男耕女织,独立从事生产全过程;
在生产模式上,是在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力,采
用用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在生产品种上,是以种
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在生产目的上,主要
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以及缴纳国税。
3.认识历史事物新有的变化
例如,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教学内容中,
涉及礼仪方面的变化,而近代以来礼仪的新变化不仅
是在一些礼节方式上的变化,而且体现在礼仪观念上
的变革,即由古代社会礼仪的等级分明转变为平等自
由,由体现政治观念而抑制个性转变为提倡个人尊严,
由繁文缛节转变为简便实用,由禁锢女性转变为尊重
女性等。
4.对同类历史事物加以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区分事物之间的异同,而所谓“
异”,即不同的特点;所谓“同”,即共同的特征。
尤其是对于同类的历史事物,放在一起共同考察,既
可区分出各自的特点,又可认识其共有的本质。例如,
同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以后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制度与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有很大的不同,将两者
相比较,可以看出中央集权制度具有与贵族政治完全
不同的特点,诸如:(1)不再是族权与王权的统一,
而是形成了最高的、唯一的、绝对的政治权力——皇
权;(2)不再是层层分割政治权力,而是将权力集
中在中央,中央权力则集中在皇帝; 等等。
◇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1、雄厚的经济实力,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
2、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提供了的政
治保障。
3、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
经验。
4、人们对传统经济政策失去信心,要求变革。
5、拥有智囊团精英人士。
6、罗斯福总统个人的因素。
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
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他
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不同的社会制度。
1、罗斯福和邓小平他们在对本国的经济建设上
有哪些共同点?
A、都注重改革与创新(调整生产关系来完善社会制度)
B、都注重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C、都使本国的经济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2、通过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建设中国的改革对
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AA、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有值得相互借鉴学习的地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有值得相互借鉴学习的地方;
BB、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
CC、要从国情出发,尊重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制定合适本、要从国情出发,尊重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制定合适本
国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与策略;国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与策略;…………
1.从近代化史观看: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
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 模式,缓和了经
济危机,探索了20世纪资本 主义国家现代化
的新模式。
2.从社会史观看:罗斯福通过加强 救济工作、
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
决了经济危机带 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
困、流 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运用多种史观多角度看待罗斯福新政
3.从生态史观看:罗斯福新政减少 农业种植
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
的生态环境,保证 了可持续发展。
4.从整体史观看: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标志着
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
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时期。另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新经
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改革开放是20世纪
世界范围的生产关系调整,反映出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
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1.经济危机打击
2.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经济
政策加重危机
3.罗斯福就任新一届总统
国内: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阶级矛盾激化、
法西斯势力活动猖獗),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国际:各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
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世界走向战争。
(一)罗 斯 福 新 政 的 背景
措 施 内 容 作 用
整顿银行业,克服
金融危机
恢复工业
农业生产
举办救济公共工程
保护劳工权利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银行停业整顿
《紧急银行法》
《全国工业复兴法
》 《农业调整法
》
《联邦紧急救济法
》
举办公共工程
《全国劳工关系法
》
《公平劳动标准法
》《社会保险法》
恢复银行信用
防止盲目竞争、稳定
农产品价格
增加就业、刺激消
费、稳定社会
缓和劳资矛盾
稳定社会,早日摆脱
危机
核 心 措 施
首要问题
新政特点:国家全面、直接干预经济,通过立法干预新政特点:国家全面、直接干预经济,通过立法干预
(二)罗 斯 福 新 政 的 内 容
材料一: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
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
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
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
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
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
》: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
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
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
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结合课文指出整顿银行政策产生的积极结果。 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
稳定了人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材料二: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
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
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
钱。
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
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当千百万失业者正忍饥挨饿的时候,罗斯福总统却
让农民减少耕地和屠宰大批牲畜。因此罗斯福的农业政
策受到最广泛的批评。罗斯福总统对农业的调整产生什
么样的结果?
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克服农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
机,从而使农产品的价格逐渐回升,促进农业的复苏。
材料三:1933年《国家工业复
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
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
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
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
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
……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
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
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
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
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
为每小时1美元。
目的是试图依靠国
家的力量,把资本主
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
入有控制的轨道,防
止盲目竞争,加强国
家工业的计划和指导,
来恢复经济、缓和阶
级矛盾。
《国家工业复兴法》
为什么要求各工业企
业确定各工业企业的
生产规模?《工资工
时法》为什么要规定
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
高工时?可结合引发
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来考虑。
田纳西水利工程
1、增加了就业,部分地解决
了失业问题。
2、增加了社会购买力,刺激
了消费,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3、改善了美国的基础设施。
4、“以工代赈”这种方式不
伤救济者的自尊心;可以达
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有人对罗斯福建议
说,发放救济款要比
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经
济更省钱。如果你是
罗斯福的经济顾问你
会赞同发放救济款的
方式还是政府大模兴
建工程的方式?
材料四:
材料五: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
定雇主不得敢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
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 工人最低工资和最
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
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缓和劳资矛盾稳定社会
失业保险卡
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材料六:1935的《社会保险法》:
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
提供救济。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
报纸咒骂其是吃“烤百万富翁”,是在敲富人的竹杠;有议
员攻击其《社会保障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
材料二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比我对资本
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
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的时候,
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农民的措施目的是为了
缓和阶级矛盾,不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中的目标有本质的区别。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其实质又是什么?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局部调整。
1、如何看待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农民的措施?
局限性:不彻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
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11、直接、直接::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大危机,生产得到恢复发展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大危机,生产得到恢复发展
2、间接:缓和阶级矛盾, 稳定资本主义统治,避免了法
西斯道路。。
3、深远:开创了国家敢于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资本主义
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对战后西方社会改革产生巨大影响。
(三)罗 斯 福 新 政 的 评价
特点: 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全面干预
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局限: 只是制度内部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只是制度内部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新政的意义:
二、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演变
1、工场手工业时期——重商主义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
在工业革命影响下,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
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出:
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扩大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和自由。但最终酿成经济危机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凯恩斯主义
经济危机后,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经济理论。
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同时期:凯恩斯指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供大于求,
国家应该干预经济生活。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接受凯恩斯主义
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战后,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能限制但不能消除经济危机。
原因:
主张:
评价:
原因:
产生:
评价:
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1、国家政策的调节——国家干预
方式 说明 出发点
实行国
有化
制定经
济计划
财政调
节生产
建立国营企业
指导性的,非指令性计划
扩大政府开支、政府采购、税收
调节等政策调节生产
用国家力量调节经
济,避免私人资本
生产的盲目性,缓
和产销矛盾。避免
经济危机。
评价: ①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
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②国有企业普遍效益低下,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2、企业经营管理的调节——“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原因
含义
影响
普遍发展股份制企业
(“人民资本主义”)
企业管理专业化
(“经营者革命”)
生产力发展、企业规模扩大,
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主体
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
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化
股票分散化,资本社会化。
(决定权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
离,由专门的管理人
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缓和社会矛盾和吸收资金;
•有利于资本家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形成了新中间阶层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3、社会分配的调节——福利国家的出现
内容
战后
发展
特点
影响
结论
•建立各种保险制度,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社会服务:
•福利资金: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
①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②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失业、工伤、养老。
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保障了低收入人民的生活 ,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
了社会消费;
•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发达国家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建立在高度发达
的生产力基础上的。
4、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5、美国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90s 克林顿时期)
所谓“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
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
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
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
是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1.(2015·北京石景山高三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
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
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
增长,促成这一繁荣的因素包括( )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
和扩展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行 ④冷战期间军事
购买力的增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效果检验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出现,
是促成这一繁荣的因素,①正确;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是促成这一繁荣的因素,②正确;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促成这一繁
荣的因素,③正确;冷战期间军事购买力的增长,军备需求直接
拉动生产,④正确,A项符合题意。
A
2.(2015·浙江湖州高三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英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
济,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市
场经济;20世纪末,中、俄开始实行市场经济。这一
现象主要表明(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国家采用了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
C.国情差异决定各国必须采取市场经济体制
D.市场经济体制是战后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体现的是国家干预与市场相结合,A项错误;
20世纪末,中、俄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现的是计划与市场相
结合,B项错误;各国采取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国情差异决定的,
是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C项错误;材料所示国家都采取计划与
市场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D项正确。
D
总结:近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创新
国家 模式 人物 时间
资本
主义
英国 自由放任的经济 亚当·斯
密
工业革
命
美国 国家干预经济 罗斯福 1930’S
社会
主义
苏联 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 斯大林 1930’S
中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 邓小平 1990’S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经济体制:是指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
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苏联
社会
主义
建设
的经
验与
教训
美国
罗斯
福新
政和
当代
资本
主义
的新
变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计划经济体制
苏联三次经济改革
29--33年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国家干预经济的开始
资义经济理论的演变
二战后资义经济的调整
------从大力干预到减少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