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
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
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
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
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
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
……(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
言表达角度) 。
(一)
说明文知识知多少___学生说
1、说明对象
2、说明对象的特征 :也即说明中心,是指被说
明事物(事理)区别于其他事物(事理)的独
特之处
3、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
较、下定义、画图表
4、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结构 :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6、说明语言 :准确,周密,简明
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
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
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
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
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
××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
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
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
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
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
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
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
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
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
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
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
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
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
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
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
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
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
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
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
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
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
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
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
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
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
糊性的语言表述。)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
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
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
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
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
也”“此外”等词语
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中
间。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
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
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
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
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
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特征/
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
程度修 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
表估计,“多”“有余” 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
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
” 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
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
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
一部分。
说明对象·说明中心
请按“速读+搜索”的方法,在限定的
时间内,找出各个语段的说明对象,并
概括说明中心。
说明方法
① 正方形就是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② 燃料工业可分为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太阳能利用
工业、原子能工业以及天然气加工工业等。
③ 纯数据文件不会被病毒感染,如:声音、图像、动画、
文本等文件。
④大礼堂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
台。
⑤有时,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二万五千亿个二氧
化碳分子。
⑥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下定义
分类别
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防护林
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
速度就减小70%一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
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
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
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20倍。其次
是培植草皮。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
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
下面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分类别 列数字
下面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
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
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
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
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
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
这种桥又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
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
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列数字 下定义 举例子 作比较
第三重: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是指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
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
序。
2、空间顺序:是指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
的。说明实物的形状和构造多使用这种顺序。
方位词,立足点;
现象→本质(结果→原因)
3、逻辑顺序 概括→具体
主要→次要
整体→局部 … …
表态,抄下它,解释它,正反两面说清它.
举例分析:
11、旅人桥(、旅人桥(282282年)年)→→赵州桥(赵州桥(605605年)年) → →卢沟桥(卢沟桥(11891189年)年) → →长长
虹大桥(虹大桥(19611961年)年)
22、(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赵州桥、卢沟桥(一般一般→→个别个别))
33、陵墓的入口位于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
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博爱””横匾一方。横匾一方。石坊北石坊北就是就是
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墓道北端有一倾有一倾
斜台地,斜台地,东、西侧东、西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所,为过去守陵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所,为过去守陵
卫士的驻所。卫士的驻所。正面正面建陵门,高建陵门,高1515米,宽米,宽2424米,深米,深88米,蓝琉璃单檐米,蓝琉璃单檐
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内部全用圆拱支撑,整座建筑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内部全用圆拱支撑,整座建筑
没有一根梁柱的殿宇。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没有一根梁柱的殿宇。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天下为
公公””几个金光大字几个金光大字 。
时间顺序
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
第四重:说明结构,说明语言
在说明文的阅读考题中,还经常会涉及到让同学
们理解、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方面的内
容。
比如:“桥(卢沟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
乎与河面平行。”这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
掉,为什么?
答题思路和方法是:表态,抄下它,解释它,正
反两面说清它。
答:不能,“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文中用了
这个词,表明了卢沟桥的桥面不完全与河面平行,有
一定的弧度,而去掉“几乎”一词,则表示桥面与河
面是完全平行了,这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使用“
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试 一试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
地区,生长着一片片红树林。”“部分”一词能否
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
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
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
际,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三)
白云深处有人家____老师说
答题技巧:
1通读全文
2看清问题
3题文对应
4找信息区
5筛选,比较,排除
顺口溜
整体阅读知大意
关键语句看仔细
题文对应别忘记
筛选,比较要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