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的创新【热点·重点·难点】专练(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的创新【热点·重点·难点】专练(解析版)

ID:493151

大小:186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重难点 06 语言文字运用的创新 (建议用时:30 分钟) 【命题趋势】 高考中的语言文字运用题经常翻新,虽然都是小题,但是引人瞩目,在山东、海南、天津、北京等地的 2020 年“新高考”模拟考试中,语言文字运用题就出现了新题型,如山东模考中第 18 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定, 这已经是多年未考的题型,从而将对修辞手法的复习拉到备考阵列。第 19 题考查长短句变换,这也是多年 未曾考过的题型。将长短句的互换知识点也列入了考生的备考计划中。此外,在天津新高考模考试卷中, 语言文字运用题目中还穿插了文化常识的考查,这些新变化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满分技巧】 一、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生需要明确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 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认识它们。 (一)比喻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比喻的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注意 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比喻的基础: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 两个事物。 2.具体分类 (1)明喻 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 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 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 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 “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生活是海洋。 (3)借喻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 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 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毒 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 现于全世界。) (4)博喻 博喻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 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 同的角度表现出来。 例如: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 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 (二)借代 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结构上的“本体”(所指事物)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 2.具体分类 (1)特征代本体 包括用事物的特征、标识、牌号、商标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如服装、饰品、嗜好等)来代替人或事 物,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做借体。 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是冤枉?(“三道头”指当时上海租界里的外国 警察头目,因为他们的臂章上有三条人字形的标志,所以叫他们“三道头”,含厌恶、鄙视的意味。) (2)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雷锋”是一个人的名字,在上述语境中成了一类人的名称。) (3)处所代本体 包括以人的处所,人的出生地、任职地,物品的产地等代替人或事物。 例如:“两杯龙井”,景先吩咐完,随即付了钞。(“龙井”代“龙井茶”,“龙井”是这种茶的产地。) (4)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眉”代“头”。) (5)具体代抽象例如:尽管战争近在咫尺,然这儿却没有一点火药味,倒是夜夜艳歌,日日浪舞。(“火药味”代“战争 气氛”,“艳歌”“浪舞”代太平景象。) (6)结果代原因 例如:大家都为你捏着一把汗。(“捏着一把汗”是“紧张、担心”的结果。) (7)以材料、工具代事物 以制造该事物所用的原料、材料、工具等代替事物。 例如:住房的事是笔杆子们要那样吹,与周志允同志本人无关。(“笔杆子”是写文章的人最主要、最有 代表性的工具,用来代文人、作者、记者等。) (三)比拟 比拟指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1.特点 有本体和拟体,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不出现,而只是把适用于拟体的词用在被拟体上。 2.具体分类 (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音容笑貌的一种比拟。 拟人,是人格化的手法,可以把无生命的物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把有生命的物写得可爱可憎。可分为 动物拟人、植物拟人、具体事物拟人、抽象事物拟人几种。 例如: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2)拟物 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它当作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的一种比拟。根据被比拟对象 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 例如: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以人拟物) ②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 (以物拟物) (四)夸张 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 作用等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夸张的基础是真实性,被夸张的事物不是真如此,而是经过作者丰富想象的主观感受。 2.具体分类 (1)扩大夸张把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或作用等,用夸张的语言尽量往高、多、强、大等方面说。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 把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或作用等,用夸张的语言尽量往低、少、弱、小等方面说。 例如:天是那样蓝,几乎是透明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 (3)超前夸张 把在时间上后发生的事物或行为说成先发生,或者说成同另一先发生的事物或行为同时 发生。 例如:他酒没沾唇,心早就醉了。 (五)对偶 对偶是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从形式上看,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必须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平仄相对;从内容上看, 对偶句表达的是相关或相对的内容。 2.分类 从形式上可分为严对和宽对。 (1)严对 就是严格的对偶。“严”表现在三个方面:语音方面不仅要求音节相等,而且要平仄相对;词汇方面, 要求上下联不能出现相同的词,且对应的词在意义上要有一定的联系;语法方面,要求对应的词词性相当, 语法结构必须相同。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宽对 与“严对”相对,在形式上不需像“严对”那样严格,语法结构大致相当即可;不必讲究平仄和词性; 字面上也可出现个别词的重复。 例如:权力使人昏迷了,叫人发狂了。 (3)超前夸张 把在时间上后发生的事物或行为说成先发生,或者说成同另一先发生的事物或行为同时发生。 例如:他酒没沾唇,心早就醉了。 (六)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 式。1.特点 形式上,构成排比的语句至少要有三项,而且结构相似,一般带有相同的提挈语;内容上,构成排比 的各项在语意上是相同或相关的。 2.具体分类 (1)短语排比 以短语形式组成的排比,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中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后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 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由几个句子构成的排比。 例如:天太大。海太阔。人太老。游泳的姿势和动作太单一。胆子和力气太小。舌苔太厚…… (4)段落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的段落组成,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常用相同的句子提领。 (七)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段落。 1、种类 (1)连续反复 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交通, 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 2、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反复只需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两次,即可构成;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仿的短语、句子,才 能构成。 (八)设问下面有答案而故意设置疑问的一种修辞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它是无疑而问的一种; 2、设问的部分一般包括自问、他问或自拟他问; 3、设问后面的答案包括自答、他答或自拟他答。 (九)反问 反问一般是用否定的问句表肯定或用肯定的问句表否定,作者不作回答而句意确定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从反面提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义,答案已由句子本身阐明。正因为“反问”的答案已寓于问 句之中,用疑问表感叹,句末也可用叹号。 2、分类 (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例如: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 (2)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 例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属黄帝子孙,谁愿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 二、长短句互换 长句: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 例如:长 108 米、宽 14 米,续航力为 6 000 海里的中国渔政 310 船是目前中国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 续航能力最强的渔政执法公务船。 短句: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 例如:中国渔政 310 船是目前中国吨位最大的渔政执法公务船;该船是中国目前技术最先讲、续航能 力最强的渔政执法公务船;该船长 108 米、宽 14 米,续航力为 6000 海里。 【变换句式的原则】 1、不能改变原意,不能丢失重要信息。 2、可适当增、删、调、换词语。 3、可适当调整语序。 (一)长句变短句 长句变短句技巧一:修饰成分多(提取主干法) 一提,提取主干: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独立成句。 二分,切分枝叶:由大到小切分修饰成分,独立成句。 三调,分层调整: (1)添:添加必要的词语(如主语、判断动词、宾语等)和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词语(如复指代词“这样” “它”等,关联词“因而”“却”等), (2)删:删除不必要的虚词及重复性词语, (3)调:按照句子内部的顺序(如时间、空间、事理、逻辑等顺序)调整词序、句序,组合成连贯的句 群。 长句变短句技巧二:并列成分多(并列分离法) 并列短语充当句子成分而过长的句子,拆开并列的修饰成分或复句形式,让其分别同中心词搭配,形成 叠用的句式,将并列短语扩展成几个并列的分句。这种方法称并列分离法。 长句变短句技巧三:内部层次多(陈说分解法) 多个主谓短语层层套装而成、句意绕来绕去的主谓句,可用这种方法。 【解题步骤】 第一步,确定陈述对象。 第二步,明确每个对象的陈述内容(找谓语)。 第三步,按时间顺序分别陈说事件发生的过程。 例如: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位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和苦难两项馈赠却善于用苦难的琴弦 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奇人。(用“帕格尼尼”作为开头,变成四个短句) ①帕格尼尼位是世界级小提琴家。 ②他更是一位奇人。 ③他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和苦难两项馈赠 。 ④他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 (二)短句变长句 短句变成一个长句:方法与长句变短句正好相反: 首先,找准主干句; 其次,把剩余短句变成主干句的定语或状语。 注意:长句必须是单句,即只有一个主谓宾。 【短句变长句技巧】 一“定”:确定一个主干句(肯定性判断句或结论性语句) 二“取”:提取剩余句子的主要信息 三“加”:把主要信息作为修饰成分合理有序地加入主干 注意:变换后的句子必须是一个单句例如: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 ①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②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③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获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④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解题思路: 一“定”:①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二“取”:②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 ③获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④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三“加”:遗传是指生物(②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③获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 身,)(④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 【限时检测】[ 一、【2020 年山东省高三水平测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油菜花美丽迷人,令人叹为观止。它用微小的花朵,营造漫天的金黄,以毕生的精力,展现极致的艳 美。走近花海,只见油菜花之间有阡陌相隔,每处油菜花都一样,以满腔热情① ,不管你来自 远方亦或是生于此地,不管你是文人政客亦或是平民商贾,也不管你是否与之早有交情还是它刚结交的新 知,都一视同仁 。它未沾染俗世的丝毫尘埃,呈现给世间最纯净的美丽,让人如痴如醉。当微风吹拂,馥 郁的花香扑鼻而来,油菜花也随风舞动,摆弄着柔小的身姿,跳起华美的舞蹈,宛如一个个美丽婀娜的仙 子。最为调皮的莫过于蜜蜂、彩蝶,它们时而点触花蕊,驻足深处,时而飞舞,挑选着最中意的美味佳肴, 为花海② 。花海中建有房屋,房屋前面又有溪水流过,附近小树上的鸟儿不时唱出美妙的歌 声:此情此境,美不胜收。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排比、对偶 B.比拟、排比、夸张 C.比喻、拟人、排比 D.比喻、拟人、对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当微风吹过,油菜花随风晃动,游人能闻到花香。”从语义上看二者 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 【答案】 1.C 2.①原文运用拟人和比喻等修辞,生动形象描写出油菜花给游人嗅觉和视觉上的绝佳享受;②原文表达出 了感知过程,层次感更加明显;③原文表达与上下文典雅的书面语体一致,改动的句子过于通俗,口语化。 3.①迎接所有的到访者 ②增添了几分乐趣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表达特色。先提出该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 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第 三,要看清考题的具体要求,针对性作答。 本题中,“它用微小的花朵,营造漫天的金黄,以毕生的精力,展现极致的艳美”使用了拟人;“不管你 来自远方亦或是生于此地,不管你是文人政客 亦或是平民商贾,也不管你是否与之早有交情还是它刚结交 的新知,都一视同仁”使用了排比;“宛如一个个美丽婀娜的仙子”使用了比喻。 故选 C。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艺术效果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 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本题要求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当微风吹过,油菜花随风晃动,游人能闻到花香。’从 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原文的“油菜花也随风舞动,摆弄着柔小的身 姿,跳起华美的舞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宛如一个个美丽婀娜的仙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 动形象描写出油菜花给游人嗅觉和视觉上的绝佳享受;表达出了感知过程,层次感更加明显;原文表达与 上下文“它未沾染俗世的丝毫尘埃,呈现给世间最纯净的美丽,让人如痴如醉”“最为调皮的莫过于蜜蜂、 彩蝶,它们时而点触花蕊,驻足深处,时而飞舞,挑选着最中意的美味佳肴”典雅的书面语体一致,而改 动的句子“当微风吹过,油菜花随风晃动,游人能闻到花香”,过于口语化,和语境不符。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 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 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还要注意字数 要求。本题中,第一空,结合上下文“走近花海,只见油菜花之间有阡陌相隔,每处油菜花都一样,以满腔热 情……”“不管你来自远方亦或是生于此地,不管你是文人政客亦或是平民商贾,也不管你是否与之早有 交情还是它刚结交的新知,都一视同仁”,推断①处可以填入“迎接所有的到访者”之类的内容。 第二空,结合上文 “最为调皮的莫过于蜜蜂、彩蝶,它们时而点触花蕊,驻足深处,时而飞舞,挑选着最 中意的美味佳肴,为花海……”,推断②处应该填入“增添了几分乐趣”之类的内容。 二、【山东省青岛市实验高中2019-2020 学年下学期高三 3 月一轮复习结束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各题。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 吹来 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 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街上的高摊与地摊,还有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 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还是在摊子上,① ,果皮上的白霜一点 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 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 美一些。在这些果摊中间,还有很多个兔 儿爷摊子,一层层地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 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 柜。 同时,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 北海 去划船;② ,可是还有荷叶,它也能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同时,那文化过熟的 北平 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 打扮得像 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4.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拟人、对比 B.借代、夸张、对比 C.比喻、拟人、排比 D.借代、夸张、排比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有的骑着老虎,有的肩膀上担着剃头挑儿,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背着 鲜红的小木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答案】 4.C 5.原文语序更合适,句式更整齐,更有节奏美感;原文“有的肩着”中的“肩”字名词用作动词,使用巧 妙,既更好地形成了排比,又给人一种画面感。 6.都摆列得那么好看,荷花虽久已残败 【解析】 4.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做此题,考生首先得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指出的比喻、比拟、借 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修辞手法,熟练掌握它们的用法;此外,考生应明确考查规 律——“正确使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名词术语(修辞手法的概念),而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 行考查,即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正确使用。从近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该考点的命题主要 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从题型看,多为主观表达题;二是从考查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准确判断修辞类型、 正确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三是从命题方式来看, 该考点一般不会单独出题,而是 经常和语言文字运用的其他考点(如仿用、变化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等)结合在一起考查;四 是从取材看,主要选择那些描写、记叙或抒情语段;五是从考查的目的看,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此题分析文段中语句可以发现,“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从清华园,从……从……”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好像是含着笑告诉”“把自己打扮得像鲜 艳的新娘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花一般”“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 C。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将修改后的句子和原句进行对比,寻找 不同之处,然后以“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观点进行分析。对比后可以发现,句子顺序进行了调整,“有 的肩着”改成了“有的肩膀上担着”,那么就可以从语序和用词的角度去分析原文的好处。原文“有的肩着” 中的“肩”字名词用作动词,使用巧妙,既更好地形成了排比,又给人一种画面感。 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充分联系横线前后的句子的意思,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推理。 横线前的句子可以确定主语是“(店里或摊子上的)水果”,横线后先是对水果状态的描述,然后是对此的 评论,“图案画”“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就是关键信息,可推出横线处应填“都摆列得那么好看” 之类的句子。横线前说青年学生们去北海划船,横线后说的是划船时所见,这里的转折词“可是”是关键 信息,可是还有荷叶“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说明前文是在惋惜没有荷花的清香,联系文段 描述的是北平的秋,可推出横线处应填“荷花虽久已残败”之类的句子。三、【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2019-2020 学年高三水平测试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多垂杨翠柳,风过处,飞花飘絮,常勾起人① 。以前,最不屑最不忍顾的是万木枯槁的败落 形状。然而,当我真正置身枯木林中时,得到的却是奋斗,是蓬勃,是死亦高大挺拔,昂扬向上的激励。 枯藤缠着老树指向蓝天,树干直愣愣往上冲,树杈或曲或直,或散或收,不论何种形状都仿佛要够到天际 一般。不仅如此,枯木并不都是枯黄,有的黄绿相间,有的棕黄,有的焦黄,有的乌黑,有的亮白,有的 灰白,有的银白。也并不都是光秃秃,有的落了半边,有的只剩几片悬在那里,还有的拽着风干的果儿摇 晃。树干也是不同的。有的皲裂了,脆皮已经卷曲了,仿佛一触即落;有的光滑如洗,白的泛着银光,绿 的似卷了一层青苔。大树也好,小树也好,全都定格着夏日里郁郁葱葱,蓬勃向上的形状,只是剔除了那 华丽丽的花与叶。岁寒三友中的松与竹成堆成团的缀在林间,昭示着② 。枯木只是怕冷,酣眠去了。 试问在这样昂扬向上的氛围中,谁还将那绵绵情思挂在心头而郁郁寡欢呢? 7.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排比、夸张 B.比拟、排比、反问 C.借代、排比、夸张 D.借代、排比、反问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枯木除了枯黄色,还有别的各种颜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 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答案】 7.B 8.①原文每种颜色都单独成小句,有突出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富有气势;②原文表达出了作者所获 得的具体感觉,色彩鲜明;③原文表达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描写生动形象。 9.缠绵悱恻的情思 严冬过后的草木葱茏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能力。平时要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结合具体语段分析其使用的修辞 手法。“有的黄绿相间,有的棕黄,有的焦黄,有的乌黑,有的亮白,有的灰白,有的银白”等句子采用 了排比的修辞;“试问在这样昂扬向上的氛围中,谁还将那绵绵情思挂在心头而郁郁寡欢呢”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枯木只是怕冷,酣眠去了”采用了比拟(拟人)的修辞。故选 B。 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和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能力。注意将修改之后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结合 语境分析哪种表达效果更好。画线句改为“枯木除了枯黄色,还有别的各种颜色”描述太过笼统;原文“有 的黄绿相间,有的棕黄,有的焦黄,有的乌黑,有的亮白,有的灰白,有的银白”,凸显了枯木的各种颜色, 起到了强调的作用,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更富有气势;原文的表达与前面“树干直愣愣往上冲,树杈或曲 或直,或散或收,不论何种形状都仿佛要够到天际一般”和后面“有的落了半边,有的只剩几片悬在那里, 还有的拽着风干的果儿摇晃。树干也是不同的……”等句子句式相似,语体一致。所以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9.本题考查语句连贯中补写句子的能力。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分清句间上下文的 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 概括答案。第①处,前面说到“垂杨翠柳,风过处,飞花飘絮”,这里要填这样的景色容易勾起人的什么, 最后提到“谁还将那绵绵情思挂在心头而郁郁寡欢呢”,飞花飘絮,杨柳依依,容易勾起我们的情思,可填 “缠绵悱恻的情思”;第②处,这里要填“岁寒三友中的松与竹成堆成团的缀在林间”暗示的内容,前面写 到“全都定格着夏日里郁郁葱葱,蓬勃向上的形状,只是剔除了那华丽丽的花与叶”,这里可填“严冬过后 的草木葱茏”。 四、【山东省济南市 54 级 2019-2020 学年高三 1 月一轮复习验收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10~12 题。 日前,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以 下简称新《规定》)亮点纷呈,直抵人心。无论规定之细还是针对性之强,乃至措施之实,都可圈可点。“制 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不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其结果就 会让新《规定》沦为银样镴枪头,看起来煞有介事,实则不中用、不实用。 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 ① 。纵观新《规定》,在 监管方面至少有三个新的特点:一是强化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二是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督 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三是重视学校食品安全的社会共管共治。从一定程度 上说,家长最关心孩子健康,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如果家长也能参与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 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并拥有尺寸之柄,准确掌握 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那么校园 食品安全就会多一重保障。一言以蔽之, ② ,多一些监管才会少一些隐患,校园食品安全的重锤须“砸” 进监管者的心里。 10.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对偶、比喻、借代 B. 对偶、夸张、比拟 C.排比、比喻、比拟 D. 排比、借代、夸张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其结果就会让新《规定》变成表面看起来还不错实则不中用、不实用 的内容。”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答案】 10.C 11.示例:①原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使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易于读者理解和 接受;②原文“表面看起来还不错”“实则不中用、不实用”这两个修饰语都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 句子也更灵活。 12.示例:①想监管的监管不了;②道德自觉是靠不住的。 【解析】略。 五、【2020 年普通高考( 天津卷)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晚央视一套 8 时,《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将诞生最终的冠军。( )“赏中华诗词, 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一百余位诗词达人、十场擂台赛的激烈角逐,将带领全国电视观众完 成一次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旅。 相较于去年,节目几处升级效果很好。首先是内容有所拓展。入选节目的诗词从中国诗歌的( ) 《诗经》开始,包括了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毛泽东诗词,时间跨 度达数千年。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 )、打动人心的诗词带领观众品读文 化、寻根中国。 其次,赛制上的升级也成为一大亮点,增设了具有“一对一”对抗特点的“飞花令”环节。“飞花令” 是真正高手之间的对抗,场上选手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 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______________。《尚书·尧典》里说:“诗言志,歌永言。”这也是中国人喜欢作 诗、痴迷诗歌的根本原因。“飞花令”得名于唐代诗人韩朝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原本是古人行酒令 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所谓的“即席作歌”的饮酒风俗。魏晋时,名士四十余人,丁会 稽山阴的兰亭“流觞曲水”,抒展抱负,众人所作的诗篇会年成果,促成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而李 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如诗不成,罚你金谷酒数”,就是“当筵歌诗”的最好例证。 3(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13.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秉承 源头 耳熟能详 B.继承 源流 耳熟能详 C.秉承 源流 耳濡目染 D.继承 源头 耳濡目染 14.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不仅考查诗词储备,更是对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 B.这不仅是对诗词储备的考查,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 C.这不仅考查诗词储备,更考查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 D.这不仅是对诗词储备的考查,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 15.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是( )[来源:学|科|网 Z|X|X|K]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前人有“六义”的说法,分别是“风”“雅”“颂”“赋” “比”“兴”。 B.《尚书》,原名为《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被列为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四书五 经”的“四书”之一。 C.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写的《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被誉为“天 下第一行书”。 D.词,又名“诗余”“长短句”,一般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盛行于两宋,代表词人有柳永、 苏轼、辛弃疾等。 【答案】 13.A 14.D 15.B 【解析】 13.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 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 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 用法。 秉承:指接受,承接,按(命令或指示]办事或处理问题。继承:依法承受(死者的遗产等),泛指把前人的 作风、文化、知识等接受过来,后人继续做前人遗留下来的事业。结合“宗旨”分析,用“秉承”。源头:意思是水发源处,比喻事物 本源。源流:水源和水流,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展。结合“中国诗歌 的”“《诗经》”分析,选用“源头”。 耳熟能详:释义为指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的复述出来。耳濡目染:意思是耳朵经常听到,眼睛 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修饰“诗词”,选用“耳熟能详”。 故选 A。 14.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 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 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前面内容“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分析,这不仅是考查诗词知识储备,更是考 查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 A 项,应该去掉“对”。 B 项,病句,“这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表意错误。 C 项,“考查”“较量”搭配不到。 故选 D。 15.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 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 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 项,“也是‘四书五经’的‘四书’之一”错误。四书五经详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 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四书:《大学》、《中庸》、《论 语》、《孟子》四部作品。 故选 B。 16.【山东省青岛市实验高中2019-2020 学年下学期高三 3 月一轮复习结束摸底考试】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 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一份对象大多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调查问卷显示,②碎片化阅读成为最受年轻人喜欢的阅读方式。 ③ 碎片化阅读能带给人大量的信息,同时还有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④但是碎片 化阅读 并非是没有缺点的,不能代表未来的阅读趋势。⑤碎片化阅读在便于利用零碎时间来阅读的同 时,⑥也挤 占了深度阅读的时间。⑦碎片化阅读还使人造成了一种惰性依赖,⑧习惯于通过搜索、提 问等方式获得知 识碎片,⑨不易形成深度的、批判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答案】①处删去“大多”;③处在“零碎时间”后加“的优点”;④处“并非是”改为“并非”或“并不 的是”;⑦处“造成”改为“养成”。(每处1 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 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 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 、 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 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此题中①“大多以……为主”句式杂糅;③“同时还有……”成分残缺;④“并非是”重复赘余,“非” 有“不是”的意思;⑦“使人造成了一种惰性依赖”搭配不当。 17.【山东省济南市2019-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习质量评估(期末)】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 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 昆虫是什么时候开始传播花粉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给出的答案是: 一亿年前。近日, 该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们与美国学者合作,发现了一枚为被子植物传粉 的昆虫标本。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 表在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古生物学家们 认为,该发现直接将昆虫传播花粉的历史向前推 进了 5000 万年。 【答案】关键信息:中美合作发现,昆虫开始传播花粉是在一亿年前,该发现将昆虫传播花粉的历史向前 推进了 5000 万年。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考点,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 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此题还要注意新闻的特点。一句话新闻拟写原则:要审清题 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本则新 闻的主语是“中美”,谓语动词是“合作发现”,主语主体对象为“昆虫”,事件是“该发现将昆虫传播花粉 的历史向前推进了 5000 万年”,结论是“昆虫开始传播花粉是在一亿年前”。 【点睛】 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 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 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 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