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把握散文特点,掌握阅读方法(解析版)-2020年高考语文热门考点透析及对点过关训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专题 14 散文,把握散文特点,掌握阅读方法 考点阐释 考情概览 考查角度 年份 卷别 题型 题量 分值 结构 思路 词句 含意 散文 形象 语言 艺术 主题 思想 全国卷 Ⅱ √ √ √ √ √ 2017 全国卷 Ⅲ 客观题+主 观题 1+2 3+5+ 6 √ √ √ √ 1.命题研究 ①选文特点:散文选材注重文质兼美,高考一般选用内容厚实、时代感强、技法多样的散文。如 2017 年全国新课标卷Ⅱ,选择了现代散文家、诗人林徽因的《窗子以外》,该文表现了作者的独特的人生感受, 引人深思。又如 2017 年新课标Ⅲ卷选了当代散文家李娟的散文,李娟扎根新疆阿勒泰,写出了一系列富有 地方特色、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在题材上受命题者青睐的有两种,一是文化哲思类散文,这类文章往往 意蕴丰富,富有文化气息,如,从 2016—2018 年天津卷全部是这类散文;二是反映新时代社会生活变化, 反映美好人性的散文。 ②考查特点:散文命题具有“主题辐射”原则,即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或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 巧,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高考对散文的考查,以分析结构、理解词句含意和赏析语言表达艺术为主。 相较小说而言,散文阅读更关注对作品语言的理解和赏析。这类题目切口虽小,但涉及对内容、主旨的理 解,对手法、情感的把握。 2.备考建议: ①深入研究散文的文体特点,并把它作文解题的钥匙,加以运用。 ②把散文阅读与小说阅读联系起来,统筹复习,减轻复习的压力。 ③熟练掌握散文的阅读技巧和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第一讲 把握散文特点,掌握阅读方法 能力提升 一、抓特点,解散文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一种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有 着题材广泛、立意深远、笔法灵活、形散神聚等特点的文学样式。 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散”,一是指材料散,散文可以通过联想,将古、今、中、外的材料纳入到文章中去;一是指表达 方式散,它不同于小说主要是叙述、描写,而是常常融各种表达方式为一体,特别是议论和抒情,占有重 要地位。 “神聚”,是指散文要明确表达一个中心思想,材料、语言的选取与运用都要围绕这个中心。2 二、如何读懂散文 ①抓抒情、议论性语句。基于散文“形散”的特点,阅读散文时,抓住抒情、议论性语句就显得极为 重要。一方面,可以理清脉络,迅速把握散文的中心和情感;一方面有利于答题,如分析题 、概括题能够 迅速找到答题区间,抽取词句作答。 ②勾连素材,体味用意。散文的材料虽然散,但都不是随意的,有着作者明确的意图,揣摩材料,并 勾连材料间的关系,就可能把握好材料。 ③抓情感、倾向性词语。散文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有些词句会流露出来,对作者的情感、文章中 心有明确的提示作用。 ④关注、体味结尾段落。散文常常卒章显志,有些散文会在结尾集中抒情议论,关注结尾,多加体味, 就可能把握住散文的中心思想。 【例】[2017·全国卷甲卷·T 一(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 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 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 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 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①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②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 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 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③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 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 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 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 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 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 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 ④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 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 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 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⑤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 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 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 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⑥不管你的窗子朝向 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3 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 过! (有删改)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 分) 答: 窗子以外(林徽因) 阅读方法 思维过程 抓抒情、议论性语句 文章在每一部分叙事的开头或结尾抒情议论,大致有 6 处,而且都 指向于“永远窗子以外”,由此,可以领悟作者在强调人与外部世界 的隔膜。 勾连素材,体味用意 文章素材主要有四个:①四个乡下人的背影;②更广阔的场景(平 原、山峦……);③外院的人的活动;④去陌生地方旅行考察。这四 个材料,第一个强调陌生的人和事,第二个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第 三个强调与身边人的隔膜,第四个强调“走出去”仍然在窗子以外。 抓情感、倾向性词语 “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作者在 强调外部世界的生机、活力,而作者却感受的是“这沉闷没有生气 的生活”,表明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在于人的主观。最后一段“无形 的窗子”也印证了这一点。 “永远”“并不是”“只不过”“可是”“永远免不了”“没想到”“仍 然”都在强调与外界隔膜的严重性。 关注、体味结尾段落 结尾“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说明对外界有了一些认识, 隔膜多少消除了一些,所以作者说“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 么”,“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是在 强调如果接触了一点就夸耀起来,那么我们终将不能去深入外面的 世界,所以作者认为是罪过。再加上此段的““带上考察”的神气, 架上科学的眼镜”,事物的可以领悟到我们之所以在窗子以外,源于 我们的观念、对待事物的态度。 【解析】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进行。文章第 1~5 段写了透过现实生活中的 形形色色的窗子,看到的窗子以外的景象;而文章最后一段中涉及的窗子显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窗子了,而是 心灵中的“窗子”,要根据其所在的语境,理解其象征意义。 【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三、阅读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一)分析概括题 散文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分析概括题。散文的分析概括题,常常提出一个问题,要求考生结 合文本分析,这种题要梳理散文的全篇或部分内容,抽取抒情、议论性语句,组织语言作答。高质量的阅 读往往决定着答题的准确度与速度。4 【思维流程】 (二)材料作用题 分析作者选取某个材料的意义,是近年来高考热门题型,这种题型直接考查对散文的文体特点的理解。 答题时要联系散文的中心,并结合材料本身独有的意义加以分析。 【思维流程】 (三)主旨探究题 散文没有读懂,往往是读的问题,运用散文的阅读技巧,对清晰把握散文主旨很有帮助。 【思维流程】 ①审清提干要求,明确思维方向 ②整体把握文本,确定答题区间 ③抓抒情、议论语句,抽取关键信 息 ④分类合并,组织作答 分 析 概 括 题 材 料 作 用 题 分析该材料与散文中心对象和中心事件的关系 分析该材料对散文中心思想表达的作用 分析该材料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运用该材料具有的艺术效果,如增强文学性、 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 主 旨 探 究 题 ① 抓抒情、议论性语句,特别是关注结尾的抒情议论语句 ②由浅入深挖掘。作者描写一种事物可能是表达对一种生活方 式、一种文化、一种文明的思考。 ③勾连素材,散文的主旨是依托素材来体现的,勾连素材,有 助于把握思想和情感。5 【活学活用】(2019 天津) 运用上述的阅读方法,梳理文本,并完成后面题目。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 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 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 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 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 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 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 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 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 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 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 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 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 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 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 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 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 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 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 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 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 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 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 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 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 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 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6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 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 传人制作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 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 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 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 往事。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 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 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 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莱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 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対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 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 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濯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両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 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 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 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 1.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6 分) 1.【解析】(一)提干要求为分析寻找徽墨的原因。(二)答题区间题干已提示“结合全文分析”。(三) 抓抒情议论性语句。第五段“虹关伫立,徽墨式微”“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可知,徽墨发展趋于衰落。文 中第六段“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第七段“一锭墨,千杵万揉, 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等写出墨的精神内涵。文中第十一段“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 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从写作动机的角度明确点明原因。结合文章,文中自始至 终都表现出作者对徽墨的喜爱之情。尤其是第九段观赏隐者挥毫泼墨,第十段对儿时往事的回忆等,喜爱之情 尤为明确。(四)分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  ①喜爱徽墨,而徽墨式微,制墨技艺几近失传。 ②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③警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 2.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6 分) 2.【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用意。(一)分析该材料与散文中心对象和中心事件的关系,虹关是徽墨的产地, 徽墨也成就了虹关。(二)分析该材料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虹7 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三)分析运用该材料具有的艺术效果,增添了寻墨历程的情趣。(四)分析该材料 对散文中心思想表达的作用,丰富了主题。 【答案】 ①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 ③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④增添了寻墨历程的情趣,丰富了主题。 (答对 3 点即可) 对点过关演练 (2019 届石家庄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方的水 张炜 浅而细、悠而长的南方之水,流动着,蜿蜒而去。它像少女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洁白的面容; 又像她暖融融的微笑,清澈的眸子,含蓄而委婉的问候。 南方的水,涓涓细流,滑润之水,滋养生命的水,始终如一的水,永不疲倦的水。南方的水,汇拢了 万千小溪,渐成一条宽阔的大江,负载舟舸,运送木排,携走沙石,塑造陆地。南方江河由柔韧之水综合 而成。它们决定了这水的性质、历史、来路,也造就了它的终点。 这儿尽是温暖的季节,蓬勃的绿色。南方挽留了旅人。他走进南方的怀抱,让水流抚过身躯。一片温 暖使人难以回报,他甚至不敢在此久留。他知道很远的路程在等待。你洗去他浑身的泥垢,脱落一路风尘。 他转身注视南方,不知该向你倾诉什么,只默默掩住了感激和惊叹。 他不得不惊叹这美好的造就、神奇的时光、不可多得的怜惜。你把怜惜交给了旅人,交给了一场无边 的磨损。这磨损也将使你变得苍老,变得浑浊。陪伴旅人的,是你哭泣般的流动。 你的哭泣之声让人想起很多往事。 悠长陈旧的往昔,贯穿了所有故事。明天仍将如此继续。离开了你的洗礼,心中泛起阵阵思念。这思 念不可阻止,难以中断。当他回到出生地——那个寒冷刚烈的北方时,思念就愈加浓烈。北方的河流是季 节河,汛期滔滔不休,冲刷石块,挟向大海。可是枯水季节只剩一线细流,甚至终将干涸,只裸露出焦干 的河床。它把从西部山地挟来的卵石生生抛在半路。此地离大海甚远,可是这些卵石就这样被抛置,迎送 烈日寒风。 北方的海闪着墨绿的颜色,像生铁和钢。它充满了硬度:撞在岩石上,岩石开裂,或留下创痕。它把 整道岩壁给劈下一半;它有时像火药一样轰击半座山峰。它把航船打碎,把陆地吞没;在一个疯狂的夜晚, 它毁掉了整个港湾。只在风平浪静的某个下午,它才温柔起来,变成绸缎般的柔软细腻。美极了,开阔极 了,令人神往。 可是你不敢想象它暴烈的、咆哮的时刻。 南方和北方,命运之中两片不同的陆地,他在心中将其悄悄缝合,感觉统一和连接的博大。对土地和 江河的塑造同样需要南方和北方之水,需要它们的滋润和负载、它们滔滔不止的涤荡与洗刷之力。离开北 方的时候他含着屈辱和思念,抹去男儿的泪水。离开南方的时候他挂带着更大的思念,把一片伤感甩到身 后,埋入土中。 在北方的寒夜里,他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8 你不倦地流。在这午夜,你仍然在流,目光催动旅人的步伐。伸手即可触摸你柔发一样的长流,也记 住你那潺潺的声音。就是这不倦的流动,让人想到了一个风风火火的身影。这是一种追赶。 在童年,他感到最为迷惑和惊讶的一个图景,就是蓝天上那排成“一”字和“人”字的大雁。它们无 一例外地从北方飞向南方。北方不远就是一片大海,它们是从海的那一边飞来。多么了不起的神奇生命! 它们整齐划一,歌唱着,不可思议地、勇敢地飞越了大海,飞向自己的梦想之地——南方。 他多想随它们一起去寻找那片温暖,那片躲避寒冷的热土。那时他尚不知自己的将来,但那歌唱前行 的雁群却是最好的指引。它们飞去之地当是他的向往之地——那里到底有什么?那里将使大雁获得什么? 是什么使其如此着迷、执拗和不倦?旅人今天明白了,原来是你在这里流动。在这片土地上,你经过的是 这样一片林木山脉…… 今天他终要离去。不能在此驻足,也是他的悲哀。你流动吧,不要发出哭泣般的声音。你看,午夜的 月光下,你闪动着多么明亮的眸子。你应该欢笑,可是却发出了呜咽。这个世界上的悲伤已经太多了… 他伴随你往前,你也送他一程。 南方的水,执拗而长久的水,你的品质与性格将永远使旅人着迷。 你注入了旅人的心中。 (有删改) 7.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其实是作者在叙述,但却不用第一人称代词“我”,而是让自己以“他”“旅人”的身份融入其中, 这样就可以从旁观者的视角,更为清醒、理智地审视与思索。 B. 文中多次提到南方的水“哭泣”,既是绘声,也是传情;既体现南方的水日夜不息、淙淙作响的特点,又 体现南方的水情深意重;同时又是移情于物,表达不舍之意。 C. “离开北方的时候他含着屈辱和思念……离开南方的时候他挂带着更大的思念”“他有时听到的不是滔 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情感对比强烈,爱憎分明。 D. “南方的水”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它既能代表南方的自然环境,也能代表南方的社会环境,它对人的 品质与性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对此进行了热情赞颂。 8. 本文前四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南方的水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9. 散文讲究的是“形散神凝”,请从“形散”和“神凝”两个角度赏析这篇文章。 7. 答案 C 【解析】选项 C,“对比强烈,体现分明的爱憎”错。作者并不憎恨北方。他认为是南方和北方共同塑造了 自己的性格,从文中“南方和北方,命运之中两片不同的陆地,他在心中将其悄悄缝合,感觉统一和连接 的博大”可知,不过作者更强调南方的影响而已。故选 C。 8. 答案 ①比喻。如“它像少女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洁白的面容……”写出了南方的水的美丽温婉。② 排比。如 “滑润之水,滋养生命的水,始终如一的水,永不疲倦的水”写出了南方的水细腻润泽、和缓柔 韧。③拟人。如“你把怜惜交给了旅人,交给了一场无边的磨损。这磨损也将使你变得苍老,变得浑浊” 写出了南方的水的多情与慈爱。④侧面描写。如第三段以作者投身于水中获得的身心抚慰,侧面体现出南 方的水温暖与宽和。 解析 考生需要把握以下原文句子进行赏析:它像少女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洁白的面容;又像她暖 融融的微笑,清澈的眸子,含蓄而委婉的问候。南方的水,涓涓细流,滑润之水,滋养生命的水,始终如9 一的水,永不疲倦的水。南方的水,汇拢了万千小溪,渐成一条宽阔的大江,负载舟舸,运送木排,携走 沙石,塑造陆地。陪伴旅人的,是你哭泣般的流动。要注意围绕以上的原文句子,从“比喻”“拟人”的 修辞手法角度去赏析,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原文文句进行赏析和解读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9. 答案 形散:①横向联想,想到北方的河,想到北方的海,以北方河的短促、强悍、粗犷,北方海的生 硬、暴烈、咆哮,来反衬南方的水绵长细腻,温柔多情。②纵向联想,想到童年时看大雁南飞而生发的对 南方的向往和追赶,使文章内容丰富、境界开阔。 神凝:①本文内容紧紧围绕对“南方的水”的赞美、感激和思念这一主题展开,在叙述与描写中穿插精当 的抒情议论,使主题更凝练、集中。 解析 “形散”要抓住本文内容:“浅而细、悠而长的南方之水,流动着,蜿蜒而去”“北方的河流是季节 河,汛期滔滔不休,冲刷石块,挟向大海”“北方的海闪着墨绿的颜色,像生铁和钢”“就是这不倦的流 动,让人想到了一个风风火火的身影。这是一种追赶。在童年,他感到最为迷惑和惊讶的一个图景,就是 蓝天上那排成‘一’字和‘人’字的大雁”,由写“南方之水”到写“北方之水”,再联想到童年看大雁, 从结构上看本文显示出结构外形的松散。从“神聚”上要注意结合作品的内容,注意把握原文内容:“在 北方的寒夜里,他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你不倦地流。在这午夜,你仍 然在流,目光催动旅人的步伐。伸手即可触摸你柔发一样的长流,也记住你那潺潺的声音。”通过写“北 方之水”是为了寄托内心对“南方之水”思念之情,这显示出作品的“神聚”。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