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文言文+语言文字运用(解析版)-2020年新高考北京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现代文阅读+文言文+语言文字运用(解析版)-2020年新高考北京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

ID:493162

大小:40.7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组合 12 现代文阅读+文言文+语言文字运用 板块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 错位置的财富”。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 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有重要意义。居 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政 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 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 遍较淡漠。 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的人,但也 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行。随着宣传教育的深 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 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削弱。 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公益性环保 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 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 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政府和企 业也会积极响应,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 (取材于姜朝阳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但只要投放到了正确的位置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 B.公众普遍欠缺环境意识,证明了过去我国采取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是错误的。 C.居民坚持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不能光靠热情,还要改变图省事、图省钱的习惯。 D.民间环保组织在制定和实施垃圾分类政策法规的工作中,没尽到职责和义务。 1.(3 分)C (A 只要投放到了正确的位置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说法太绝对 B 因果关系不成立 D 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公益性环保组织仅限 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做了一些宣传工作不等于没尽到职责和义务) 材料二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可 以更广泛地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从而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少污染治理投入和环 境监管成本,更好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垃圾量正在以每 年 5%~10%的速度递增。采用科学的手段消纳这个极大的污染源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保护课题和社 会经济课题。 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前提。在我国城市垃圾 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含有许多可再利用的物质,如塑料、纸张、 金属、玻璃等。通过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可将之再利用,转化为商品,变废为宝,创造出新的 价值,成为环境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同时还可促进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 展,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进程,有力地促进废弃物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垃圾处理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在相关产业政策指导下发展,也要靠政府的投资及财税政策扶 持。生产单位是实现垃圾减量化的主力军,也是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者和受益者。例如在产品包装上, 生产单位应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并标注宣传环保理念及分类回收方式的字样,加强对消费 者的环保教育,使企业全面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可以向企业征收产品包装税, 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重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效率。 (取材于赵雪梅等的相关文章)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的好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3 分) A.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废弃物。 B.可以杜绝城市污染。 C.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D.可以促进技术发展。 2.(3 分)B (可以更广泛地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从而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少污 染治理投入和环境监管成本,更好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但是无法杜绝城市污染)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认为,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城镇居民的责任大于农村居民。 B.材料二用数据表明,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环保意识减弱了。 C.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具有再生经济价值”的看法一致。 D.两则材料都认为垃圾分类工作要依赖民间力量,减少行政干预。 3.(3 分)C(A 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不能说明城镇 居民责任更大 B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垃圾量正 在以每年 5%~10%的速度递增。“随着”和“导致”是两回事 D 垃圾处理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在相关 产业政策指导下发展,也要靠政府的投资及财税政策扶持。不可能减少行政干预) 材料三 旧金山是美国第一个通过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的城市,强制性要求企业和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 并通过调控垃圾清运费来鼓励和督促居民减少生活垃圾。日本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市民如违反分 类规定乱扔垃圾,就会被拘捕并处以巨额罚款。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通过立法对投放垃圾行为进行 强制性规范和约束,是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必由之路。 当前,“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虽然多数居民对 垃圾分类投放表示理解和支持,但还没有养成习惯,实际践行度普遍较低,立法强制施行垃圾分类迫 在眉睫。 2019 年 7 月 1 日起,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经地方人民代表 大会表决通过的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明确了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责 任主体,规定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单位和个人可处以罚款。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负责人在 接受采访时说:“处罚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明确垃圾分类是法定的职责,每个单位、每个人 都应该依法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从该《条例》施行三个多月的实践来看,垃圾分类对市民生活习惯形 成了巨大冲击。为达到更好的效果,上海市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多渠道全覆盖宣传等方式鼓励居民积 极准确地参与垃圾分类。同时,社区建立了居民垃圾分类档案,以实现生活垃圾投放可追踪溯源,责 任落实到一户一家。 垃圾分类正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步入对垃圾强 制分类立法的行列中来。 (取材于王薇等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经济处罚是对垃圾分类投放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的有效手段之一。 B.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必须通过立法手段迫使居民改变原有的习惯。 C.在上海,产生垃圾者若未能将垃圾准确分类投放,有可能会被追责。 D.最后一段用“必答题”为喻,凸显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范围将更大。 4.(3 分)D(“选择题”变为“必答题”的意思是从垃圾自觉分类到强制分类) 5.当前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公众、企业和政府分别做出哪些努力?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 括。(6 分) 5.(6 分)参考答案: 公众方面: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愿意付出;提高对垃圾分类标准和方法的掌握水平;充分 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 企业方面:以循环经济理念进行管理;提升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水平, 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政府方面:制定垃圾处理相关产业政策、投资及财税政策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扶持;通过立法和执法对 垃圾投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对全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 【评分参考】各 2 分。意思对即可。板块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送徐尚之序 张惠言 尚之以诗、古文名天下。乾隆戊戌、己亥间,余尚少,方学制艺文(1),而余姊之婿董超然喜为诗, 与尚之交最密。余以此识尚之,读其诗文。其后尚之游京师,校书四库馆,试官河南,超然往往与偕,而 余迄不得相见。然见超然,未尝不言尚之也。超然言尚之居京师时,其尊甫被吏议逮诣刑曹,少司寇杜公 以谳鞠(2)失实得谴,事不可测。当是时,尚之以诸生旅居,贫困,衣食弗能给。出则左右营护,事卒得 解释;入则供具衣物酒肉,起居纤悉无不周办。其尊甫愉然不知逮系之戚,并不知其子之贫也。“人之知尚 之者,取其儒雅醇粹而已,而吾之重之以此。此其至诚,抑有才知焉。”超然言此时,眉目怒张,神色飞舞, 闻者皆为慷慨。余以是贤尚之,又多两人之交能以道义相取也。 尚之在河南,五摄知县事,皆有声,以忧去。嘉庆五年十月,起谒吏部,引见,仍试用河南。而超然 适以应顺天试不得解,留京师。三人者遂复得偕晤。回顾始相识时,年各少壮,今二十载矣,超然与余须 始白,而尚之发溓然,盖三人者皆将老矣。超然既困有司,不得志;尚之亦局促于一官,非其所乐。独两 人诗、古文益奇,盖其性情气概,有非劳苦忧患所能损者。余又以知两人者之所得有在,而非世之役役者 也。 余少学诗,不成。年三十余,始为古文,愧未闻道,而尚之独见许,亟称之。于其别也,超然曰:“子 不可无言。”余曰:“然。”乃谂之曰:古之以文传者,传其道也。夫道,以之修身,以之齐家、治国、平天 下。故自汉之贾、董,以逮唐宋文人,韩、李、欧、苏、曾、王之俦,虽有淳驳,而就其所学,皆各有以 施之天下。非是者,其文不至,则不足以传。今子为古之文,学古之道,立身事亲,既至矣。独位卑,任 之者浅,道不得于下。古之人不能必其道之果行也,而无一日忘道之行。故十室之邑,未尝不以先王之道 治之。方今天子申饬吏治,大吏方务求才,尚之之得为于时,必也往哉!以子之事亲者当官,何事不济? 若曰古之道不可用于今,则非吾之所敢知也! (选自《茗柯文补编》) 注:(1)制艺文,即八股文。(2)谳鞠,审讯。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余迄不得相见 迄:竟 B.起居纤悉无不周办 纤悉:细致而详尽 C.其尊甫被吏议逮诣刑曹 尊甫:谦称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D.五摄知县事 摄:代理 6.C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 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C 项。,尊甫,敬词,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句子译为:他的父亲被官吏拟定罪名送到官署。所以选 C 项。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而余姊之婿董超然喜为诗 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B.尚之以诸生旅居 但以刘日薄西山(《陈情表》) C.故自汉之贾、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D.而尚之发溓然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逍遥游》) 7.D 【解析】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 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A 项。,连词, 表并列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B 项。,连词,介词,凭借;连词,因为。C 项。,连词,结构助词,的; 动词,去、往、到。D 项。,均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所以选 D 项。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闻者皆为慷慨 听的人都为此情绪激动 B.取其儒雅醇粹而已 剔除了他风度温文尔雅、学问精纯不杂的优点罢了 C.而尚之独见许 可是唯独尚之称赞我 D.以子之事亲者当官何事不济 用您侍奉父母的诚心做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 8.B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逐项分析,各项翻译的对错。翻译句子应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 的翻译。B 项。,“取其儒雅醇粹而已”,应为选择了他风度温文尔雅、学问精纯不杂的优点罢了。所以选 B 项。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徐尚之为官河南颇有声望,后以忧去职。守孝结束后,先为官吏部,再到河南为官,作者写此文祝 贺。 B.徐尚之以诗和古文闻名天下,却并未因之仕途显达,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古代读书人追求仕进之艰。 C.在这篇赠序中,作者回顾了与徐尚之的交往过程,也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尚之曲折的人生经历。 D.这篇序言夹叙夹议作者既叙述、评价了徐尚之的为人和作文也借此文表达了自己的为文之道。 9.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 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 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A 项。,“为官吏部”错,“起谒吏部”是动身前往吏部的意思。所以选 A 项。 10.董超然在文中起哪些作用?结合全文予以概括。(6 分) 10.①是作者与徐尚之认识的媒介。②借董超然之口叙述徐尚之的曲折经历。 ③是文章的线索。 ④与徐尚之志同道合,从侧面衬托徐尚之。 【解析】本题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在文中,往往有以下作用:陪衬主要人物,或与主要人物形成对比,彰显主要人物的性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更好地突显主题。 ①依据“而余姊之婿董超然喜为诗,与尚之交最密。余以此识尚之”,可见董超然是作者与徐尚之认识 的媒介。 ②依据“然见超然,未尝不言尚之也。超然言……”可见文章是借董超然之口叙述徐尚之的曲折经 历。 ③文章的所有内容都是由超然之穿针引线的。 ④依据“超然言此时,眉目怒张,神色飞舞,闻者皆为 慷慨。余以是贤尚之,又多两人之交能以道义相取也”,可见董超然与徐尚之志同道合,从侧面衬托徐尚之 的人品。 【参考译文】 尚之凭借诗和古文闻名于天下。乾隆戊戌、己亥年间,我还小,正学习八股文,我姐姐的丈夫董超然 喜欢写诗,他跟尚之交往最密切。我因此认识尚之,(并)阅读尚之的诗文。此后,尚之在京师游学,在四 库馆校勘书籍,试用于河南,超然常常跟他在一起,可是我始终不能见到尚之。但是,我见到超然,未尝 不说到尚之。超然说,尚之在京师生活时,他的父亲被官吏拟定罪名送到官署,少司寇杜先生因为审讯与 事实不符获贬谪,事情不能预料。在这个时候,尚之以诸生的身份客居他乡,生活贫困,衣服食物不能自 给。他的父亲出门时(他)就在身边保护,直至事情最终得以解除;回家时提供完备的衣物酒肉,日常生 活细致而详尽没有不办理周到的。他的父亲快乐地仿佛并不知道被捉拿的忧愁,也并不知道他的儿子贫困 的事情。”了解尚之的人,选择了他风度温文尔雅、学问精纯不杂的优点罢了,可是我却凭这一点尊重他。 这是他的极其真挚诚恳,也是有才能有智慧。”超然说到这里的时候,怒张双目,神色飞舞,听的人都为此 情绪激动。我因此认为尚之贤能,又称赞两个人交往能根据道义相互选择。 尚之在河南,五次代理知县之职,都有声望,因为父亲(或者母亲)去世而离职。嘉庆五年十月,动 身前往吏部,被引见后还是任用于河南。超然恰好因为接受顺天府考试不能分身,就留在京师。我们三个 人就又能够同时见面。回顾当初认识的时候,各自是年轻力壮的人,到今天已二十年了,超然和我胡须开 始白了,尚之也头发花白了,大概我们三个人都将要老去了。超然被官吏阻遏,不得志;尚之也被一官职 限制,不是他所喜欢的。只是他们两人的诗和古文更加新奇,大概是因为他们的性情和气概,有不是劳苦 忧患能够减损的吧。我又因此了解到他们二人所满足的事情,并不是世人所奔走钻营的事情。 我小时候学习诗歌,没有成就。三十多岁,才写古文,惭愧没能领会其中的道理,可是唯独尚之称赞 我,屡次称赞。在他告别的时候,超然说:“你不能不说点什么。”我说:“是的。”就告知他说:凭文章流传 的古人,流传的是他们的思想。道,凭它修身,凭它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从汉代的贾谊和董仲舒, 直到唐宋文人,韩愈、李翱、欧阳修、苏轼、曾巩和王安石这些人,虽然有精纯和驳杂的区别,可是就他 们的学问,都各自有用来在天下推行的办法。如果不是这样,他们的文章没有达到极点,就不足以流传下 来。现在您写古文,学古代的道,为人、事奉父母,已经达到极致了。唯独官位低下,能胜任它的空间狭 小,道不能施于天下。古人不能使他们的道术一定得以推行,都各自有用来在天下推行的办法。因此,只 有十户人家的城邑,未尝不用先王的道术治理。现在,皇帝正整肃吏治,大的官吏正专心寻找人才,尚之 在这个时候能够有所作为,前往任职是一定的!用您事奉父母的诚心做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如果说 古道不能用在现今,那么不是我所知道的啊! 板块三语言文字运用(5 分)21.语言基础运用(5 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 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 , , 。 (1)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④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 (2)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为正确句子。要求,保留原有信息。不超过 50 个字。(2 分) 21.(1)A (2)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解析】 (1)③“这种生命力”与 “生命力”衔接紧密,①“人丁兴旺”与③“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相 照应;②④是逻辑顺序。 (2)主语残缺,在“便成了”前补齐主语它。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