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人家 刘绍棠
题目解说:
•“蒲柳人家”指用蒲草和柳
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这里
代指普通贫苦农家。题目用
借代手法,点明文章写作的
内容和对象。
作者简介 刘绍棠(1936—1997),
当代小说家,北京人。16
岁发表《青枝绿叶》等短
篇小说一举成名,被称为
“神童作家”。作品有短
篇小说集《山楂村的歌声
》、《中秋节》,长篇小
说《地火》、《春草》、
《狼烟》和文学短论集
《乡土与创作》。
刘绍棠:
文坛奇人
1949年(13岁)读中学时开始发
表短篇小说。
1951年(15岁)到河北文联工作。
1952年(16岁)发表短篇小说
《青枝绿叶》,并选入中学语文
课本,被称为“神童作家”。
1954年入北大中文系。
1956年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7年划为“右派”, 中断写作
22年。进步或激烈者称为"左派
","倒退"保守者称为"右派"。
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
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
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
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
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
要以“抗日”的罪名抓走周檎。
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
一丈青大娘、柳罐斗等为首的
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
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全篇
小说共分12节,记述了运河边
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
表现了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
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
故
事
背
景
一、感受人物形象与性格1
二、感受特色语言2
教学目标
一、预习导学
• 1、给生字注音
• 梆(bāng)他 纤(qiàn)夫 剜(wān)
腌臢(ā zā) 捯(dáo)气
• 唿(hū)哨 咯(kā)吧 到了(liǎo)
儿 隐匿(nì) 勒(lè)令
• 戏谑(xuè) 荣膺(yīng ) 断壁残垣
(yuán) 蓬蒿(hāo) 作揖(yī) 嘬
(zuō)着
学 字 词
痱( )子:
擀( )面杖:
腌臜( ):
捯( )气:
唿哨( ):
fèi 皮肤的一种红色粟样粒
丘疹,伴有强烈的瘙痒和麻刺感。
găn 用来擀面团的木棒
ā zā 脏的,不干净的。
dáo 人要死时急促地喘气,
文中指喘息。
hū shào 又作“呼哨”,
把手指放在嘴里用力吹,发出尖锐
的像哨子一样的声音。
咯( )吧:kā 拟声词。
戏谑( ):
荣膺( ):
坍塌( ):
嘬( )嘴:
剜( )肉:
周檎( )隐匿( ):
xuè 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
yīng 光荣地获得。膺,承
受、承当。
tān tā 崩塌。
zuō 聚缩嘴唇而吸取
wān 挖。
qín nì 隐藏。
断壁残垣( ):
如坐针毡( ):
芒刺在背:
影影绰绰( ):
咬文嚼( )字:
yuán 墙。形容破败的
景象。
zhān 形容心神不宁,
不得安生。
像芒和刺扎在背上,形容
心神不宁。
chuò 隐隐约约。
jiáo 过分地斟酌字句。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一下子就能
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到了儿:到最后,最终。
一脑门子官司:形容心中含着怒气,不满的
情绪流露在脸上。
勒令:用命令的方式强制人做事 。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
请教为可耻。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读课文,注意刚学
的字词,以及小说
中的人物特点。
结构分析
• 第一节(1--14)以何满子为线索,
描写了何满子及一丈青大娘极其鲜
明的性格特征;
• 第二节(15--35)主要塑造了何大
学问这一人物形象,并通过和大学
问之口,略提当时中国的状况。
《水浒》里有有三个女中豪杰分
别是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
娘和( )
一丈青扈三娘
蒲柳人家里面也有这样的一个人物
那就是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
• 一个老奶奶,怎么能有这样的绰号
呢?
• 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呢?
• 请阅读有关章节得出自己的答案
一丈青大娘
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
爱打抱不平。方圆二三十里,找不
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是个
英雄豪杰。因而得此雅号。
一丈青原是《水浒传》
中扈三娘的绰号。她是
梁山第一女将,武艺高
强,一双刀神出鬼没,
更有用绳套的绝技,阵
前用绳套捉人十分厉害
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有
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第六段) 。
身材魁梧,大胆泼辣 。还有别
的含义么
外貌
旧时封建礼法要求女子裹脚,而
不裹脚者,一般是有反叛精神,不受
封建礼法约束的人。
“站住!” “都给我穿上裤子!”
“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语言
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
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
……一阵风冲下河坡……手戳着他们
的鼻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
刮子抡圆了扇过去……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
的河柳……挥舞起来……
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
骂不住声……
动作
侠肝义胆,干
净利落,好打抱不平。
刚才我们所见的一丈青大娘是一个
天不怕地不怕、古道热肠的女中豪
杰,可有道是“一物降一物,卤水
点豆腐,能降得住大娘的正是?
• 孙子:何满子
• 大娘溺爱何满子的原因是?
•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娘的一个
特点
• 重男轻女 溺爱孙子
得到溺爱的何满
子是一个怎么样
的孩子?你喜欢
他么?
这么聪明伶俐,顽皮可爱的孙子,奶奶是绝
对不会把他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还系上了
拴贼扣的。那是?
• 何满子的爷爷
• 看看母老虎的爱人是不是温柔的绵羊
剃个光葫芦
头,天灵盖上留着个
木梳背儿。
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
年龄: 六岁
外貌:
性格: 整天在河滩上野跑
不穿大红兜
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
问个字儿,过目不忘。
上学不安分
藏在芦苇中跟奶奶捉迷藏
心疼爷爷,想哄爷爷开心
被拴在葡萄架立柱上,觉得失
去了自由,委屈又憋闷
天
真
可
爱
机
灵
顽
皮
爷爷何大学问
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
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关羽的一生,忠肝义
胆,诚信磊落;叱咤
风云,横扫千军,堪
称英雄人杰,令万民
景仰。
外貌
像关公一样,侠
肝义胆,仗义轻
财,慷慨豁达,
爱打抱不平,甘
为朋友两肋插刀。性格
他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
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路遇文庙,
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
动作
但是,这一趟回来……愁眉苦脸,垂头
丧气,眉头子挽成个鸡蛋大的疙瘩。
“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
……”给何满子讲五代残唐的故事。
语
言
神态
侠肝义胆、仗义轻财疾恶如仇、扶危
济困 、爱打抱不平、好戴高帽儿,讲
排场,摆阔气 。
为孙儿请老师(有局限性)
与孙儿同享天伦之乐
给孙子带吃零食
疼爱孙儿的慈祥
的爷爷
让孩子有学问 只
是想光宗耀祖
何大学问对孙儿怎么样?
1、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些
主要人物?赞颂了他们怎
样的品质?
何满子
奶奶一丈青大娘
爷爷何大学问
. 赞颂了淳厚朴实
的劳动人民热诚
正直的感情,以
及肝胆相照、扶
危济困、赤诚相
见的美好品格和
高尚情操.
• 通过一个人的可以把本文的其他人物
联系起来,那就是?
• 何满子
• 他就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一、感受人物形象与性格
何满子:
好动顽劣,聪慧灵秀;
好学好问,伶俐可爱 。
请同学们从文中组合语言,支撑
以上说法。可概述事件,可直接摘引。
何大学问:
侠肝义胆,仗义轻财,
慷慨豁达,好说大话,
爱戴高帽,爱讲排场摆阔气
一、感受人物形象与性格
请同学们从文中组合语言,支撑
以上说法。可概述事件,可直接摘引。
一、感受人物形象与性格
一丈青大娘:
口苦心甜,宠爱孙子;
身强体壮,能干泼辣;
性格豪爽,勤劳善良
请同学们从文中组合语言,支撑
以上说法。可概述事件,可直接摘引。
二、感受特色语言。
①漫画式的人物外貌描写:
如“剃个光葫芦头,天
灵盖上留个木梳背儿;光屁
股,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
痕影……”
如“大高个儿,一双大
脚,青铜肤色,长满老茧的
大手……”
写
何
满
子
写
奶
奶
二、感受特色语言。
①漫画式的人物外貌描写:
如“人高马大,膀阔腰
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
一副关公相貌。”
“手拿一杆斑竹铜锅
的长杆烟袋,整天板着一
张阴沉沉的脸。”
写
爷
爷
写
老
秀
才
二、感受特色语言。
②评书式的人物介绍:
“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
……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
体,鼓点似的……”。“她还会扎针、
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
” “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
气,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
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
”……
写
奶
奶
写
爷
爷
二、感受特色语言。
③妙用纯乡土味的比喻凸显人物:
写奶奶
的泼辣:
写纤夫被
打的狼狈:
“一丈青大娘骂人,
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
六体,鼓点似的……”
“像风吹乍蓬,转
了三转……”“像正月十
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
二、感受特色语言。
③妙用纯乡土味的比喻凸显人物:
写何满子
的顽劣:
写老秀才
的严肃:
写爷爷
的胡茬:
“长到四五岁,就
像野鸟不入笼…… ”
“只觉得头上压着一
朵乌云,叫人喘不过气。
”
“就像根根松针
……”
二、感受特色语言。
④趣用压韵和对偶的民间口语、俗语,
读来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排比对偶
并用:
“何满子是一丈
青大娘的心尖子,肺
叶子,眼珠子,命根
子。”
句
中
短
语
对
偶:
“转了三转,拧了三圈,满
脸开花,口鼻出血,紧一口慢
一口倒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
“又烧香又上供,又拜佛又许
愿”;“唠叨这个,嘟哝那个
”
二、感受特色语言。
④趣用压韵和对偶的民间口语、俗语,
读来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二、感受特色语言。
④趣用压韵和对偶的民间口语、俗
语,读来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句
中
短
语
对
偶
:
“有枝有叶,有文有武,
生动曲折,惊险红火”;
“房无一间,地无一垄
”;
“头发长,见识短”
主题归纳
小说以讲究押韵对偶的说唱语言
和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
土气息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充满稚气、
机灵伶俐的何满子,豪爽泼辣、热心肠
的一丈青大娘和爱面子、侠肝义胆、仗
义疏财、疾恶如仇的何大学问的形象,
热情赞扬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
二、探究展示:
• 1、何满子奶奶和爷爷为什么叫“一丈青”和“何
大学问”?
明确:何满子的奶奶特别泼辣,骂起人来,方
圆二三十里找不到敌手,而且很能打架,一个人
就把一群年轻的纤夫教训得服服帖帖,所以把她
比作《水浒》中武艺高强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
娘。
• 何满子的爷爷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每次从
口外赶马回来,都要请知音相好们来聚会,吹一
吹他沿途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所以开玩笑地
给他取了这么一个外号。
2、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
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
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
性格特征是什么?
• 明确: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
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
• 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
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赶得纤夫纷纷落水。她那
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
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
中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
• 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
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
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
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
大学问”的外号。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
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3、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
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 明确: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
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
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
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
(“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的怒气和力气,泼
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
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
宵,纷纷落水”
•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
一副关公相貌。”
•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
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
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
家就花个精光。”
4、找出并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 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
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
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
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
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
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
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
又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
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
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
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
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
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 5、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 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
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
世态、生活风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
缠绵。如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
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
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6、《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
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
在哪些方面?
• 提示: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
•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
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
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
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
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
现手法。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
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占典传统的继承。另外,小
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
韵,即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
人物串联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
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
常见的表现手法。
• 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
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写作特色
• 1.鲜明的民族特色
• 2.独具特色的语言
• 3.采用倒叙手法,多用插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