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
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
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
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
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
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让我们跟随
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前半部分
新课导入
后半部分
新课导入
动物过溜索:用绳子
缚住其四脚或者腰部,前
半部,留有长绳由人携带
或放于随身携带的竹筐,
待到下半部分时,人和绳
子仙过,然后用力拉长绳,
帮助动物过河。
1.能够把握文章情节脉络。
2.学会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语言
风格。
3.能够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阿城】原名钟阿城,
在于北京,籍贯为重庆江津,
中国当代作家。发表小说集
《棋王》,获1984年福建
《中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
品奖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
中篇小说奖。
关于阿城
课后字词
腮上 坠落 呕吐 踩踏 盘桓 涓涓
探视 俯身 扭绞 顷刻 寻思
拳打脚踢 千钧之力 战战兢兢
sāi zhuì ǒu cǎi huán juān
tàn fǔ niǔ jiǎo qǐng xún si
quán jūn jīng zī zhū
蓦地
锱铢
mò dì
阅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一个领队带领驮队和“我”一起溜索过怒江。
整体感知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整体感知
开端(1-9):马帮来到怒江边,准备过溜索。
发展(10-17):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
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18-22):“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结局(23-25):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第一人称的“我”,首先
溜索的精瘦短小汉子,驮队的首领以及驮队中的其他
人。这些人中,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
默读课文,从文章
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
分析其性格特征。
细读领悟
驮对首领
细读领悟
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
其性格特征。
①首领也只是懒懒地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3)首领
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7)
“懒懒”“稳稳”“笑一笑”,与
“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领
队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细读领悟
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
其性格特征。
②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
索。(10)
溜索前领队下马用手“敲一敲
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
责的性格特征。
细读领悟
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
其性格特征。
③(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
不得,命在天上!”(18)
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
下面,体现了认真负责、关爱部下的性
格特点。
细读领悟
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
其性格特征。
④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
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
弹,走到汉子们跟前。(21)
表现出领队英雄气概和粗犷豪迈的性格
细读领悟
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
其性格特征。
首领是一个认真负
责、关爱他人、身
手非凡、从容不迫、
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细读领悟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这些
语句的表达作用。
①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
上……(5)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
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6)
视觉
听觉
心理描写
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江
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❷ “一
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
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
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细读领悟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这些
语句的表达作用。
②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
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
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
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
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
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
对岸。(15)
❶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
”“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溜索中
“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
尿尽数撒泄”逼真地描写出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
之状,烘托出峡谷的险恶;❷而这些牛们又反衬
出这些赶牛溜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
细读领悟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这些
语句的表达作用。
③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
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
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25)牛们溜索后急急地要离开峡谷边显示出它们仍然惊魂未定,
这里从侧面烘托出怒江峡谷非同寻常的险恶。
总结: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多感官多
角度描写,又有对比烘托,❶既突出了
怒江峡谷环境的险恶,❷又表现出了马
帮汉子们的从容不迫、沉着稳重。
细读领悟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分析这些
语句的表达作用。
语言特点
第一段:“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了一下马”
,这里的“磕”能不能换成“打”?为什么?
品析词语❶解释词语意思❷用在句中表示…❸体现了
…❹而“X”字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所以不能换
❶ “磕”的意思是“轻敲、轻打”❷用在句中表
示首领用小腿轻轻敲打了一下马❸表现了首领和马的
默契关系和对马的怜爱,也写出了首领对马的熟练驾
驭❹而“打”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所以不能换。
语言特点
第五段:写峡谷的陡峭:“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绝壁
”本来是静止的,作者却用了一个“飞快地”,这是化静
为动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化静为动:赋予绝壁以动态
感,❶有力地表现了峡谷的深
邃陡峭的特点,让人触目惊
心,❷为后文写牛马的胆怯做
了有力的铺垫。
语言特点
小说写汉子过溜索的动作,三次使用“小”字,找
出来仔细体会“小”字的妙处。
第一次:写精瘦的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
的一下小过去”(10)
第二次:“三个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
”(14)
第三次:“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边
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17)
这几个“小”字,将人在溜索之
上,快速划过怒江峡谷时,人愈来愈
小的视觉感受和情状传神地表现出来,
体现了作者对语言运用的精妙。
语言特点
第2段:“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
流向那个山口”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句话加以分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将前行的马帮比
作“极稠的粥”形象
写出了慢帮前行速度
极慢的状态。
语言特点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万丈下的怒
江”比作“一股尿水,细细流着”看似粗
俗,实则形象逼真。❶既写出了马帮汉子
们俯瞰万丈峡谷之下的怒江情景,❷也表
现了马帮汉子的豪放粗野的个性。
第23段:“首领与两个汉子走到绝壁前,扯下裤腰,弯弯
地撒出一道尿,落下不到几尺,就被风吹得散开,顺峡向
东南飘走。万丈下的怒江,倒像是一股尿水,细细流着”
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句话加以分析。
语言特点
小说第6段写“我”在怒江峡谷前的紧张畏惧;第18-22段
写“我”溜索的具体过程,纵观全文,是什么表现手法?
“我”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对
比
反
衬
❶以“我”在怒江峡谷前的紧张畏惧
和溜索时的“战战兢兢”反衬出首领
和汉子们的身手矫健、无所畏惧。
❷通过“我”的视角记叙,使事件和
感受更真实。
文章主旨
小说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写了在怒
江奇险的环境中,一群马帮汉子过河溜索的经
历,赞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赞美了不
惧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