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
又称指令性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
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豆腐粉条票 布票 人们抢购
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问题:物资紧缺,供不应求。
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阻碍国民经济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
我们执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遵循了毛主席的指示,
革命就胜利;什么时候。离开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失败,就受挫折。……
,让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更加自觉的贯彻毛
主席的革命路线,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
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
》联合社论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现象:党内个人崇拜、教条主义思想严重。
实质:坚持“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两个凡是”
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然处于停滞状态。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确立指导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背景:
计划经济严重阻碍生产力 “两个凡是” 束缚思想
转
折
一
转
折
二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阶级斗争“左”倾错误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实事求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新中国历史上的
重大转折,成为实
行改革开放和开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起点。
内容: 意义:
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
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目的是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经济体制改革
如何改革
假如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
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
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
1、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产上交公
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
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
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
屋、家具。
——《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2、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
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1978年首先在 、 的一些农村实行安徽 四川
、 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2)历程:
①①试点:试点: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我们分田到户……保证完成
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
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
活到十八岁。” ——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小岗村
)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1)历程:
1978年首先在 、 的一些农村实行安徽 四川
、 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①①试点:试点: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②②推广:推广:全国普遍实行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意义: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
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
农
村
经 营 方
式改变
管理方
式改变
大集体
人 民
公社
分户经营
乡、镇、村
居委会
分配方
式改变
平均
主义
按劳分配
土地的所有权依然属于集体本质
小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阅读P56“历史纵横”,思考城市经济体制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使企业失去活力
分 配:平均主义严重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1)时间:
(2)中心环节:
(3)措施:
1984年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项目项目 改革前改革前 改革措施改革措施
管理体制管理体制
所有制所有制
分配制度分配制度
高度集中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简政放权,,
扩大企业自主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单一的公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有制经济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平均主义平均主义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措
施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革
生产关系 生产力适应
包产到户姓“社”姓“资”?
——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气勃勃,
姓“社”姓“资”?
——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
姓“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
“社”姓“资”?
——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
市场经济姓“社”姓“资”?
——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复
杂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南方谈话(1992)
十四大(1992)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
十五大(1997)
提 出
目标确立
基本框架
理论完善
基本建立 21世纪初
结合教材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
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
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国( )
A.强调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
相同点不包括( )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练习与思考
2/央视3套播出的《歌声飘过30年(1979—2009)百首
金曲系列演唱会》很吸引眼球。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
其中的是( )
A.《我是公社小社员》 B.《春天的故事》
C.《走进新时代》 D.《在希望的田野上
》
3、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水平
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初环
节是
A.强调在管理上的宏观调控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D.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央视3套播出的《歌声飘过30年(1979—2009)百首金
曲系列演唱会》很吸引眼球。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其
中的是( )
A.《我是公社小社员》 B.《春天的故事》
C.《走进新时代》 D.《在希望的田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