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ppt课件(部编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ppt课件(部编人教版)

ID:493943

大小:188.86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六单元 第20课 曹刿论战 1.了解长勺之战的战争背景及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 2.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判断句、倒装 句、省略句等文言句式。。 3.了解人心向背对战争胜负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 4.学习本文语言简练、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分析 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你能说出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 战役有哪些吗? 巨鹿之战、马陵之战、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官渡之战、城濮之战…… 新课导入 齐鲁长勺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 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这次战争发生 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 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 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 长 勺 之 战 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 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 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 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 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 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 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 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春秋时期,齐国是个大国,鲁国是个中等国,齐大鲁小,齐强鲁弱。齐国 的国君齐襄公荒淫无道,国内危机四伏,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逃 到国外避难。当时,公子小白逃到莒(jǔ)国,公子纠逃到鲁国。齐襄公十二 年(前686),公孙无知(齐襄公的堂弟)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齐国的大 臣杀死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国内无君。这时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想回国争 夺帝位,于是鲁国和莒国各自派兵分别护送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赶回齐国。公 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做了国君,是为齐桓公(春秋时有名的“五霸”之一)。 之后,齐桓公立即出兵攻打鲁国,并迫使鲁国杀死同他争夺君位的公子纠。第 二年,即鲁庄公十年(前684),齐国再次出兵攻打鲁国。鲁军在曹刿的指挥下, 于长勺大败齐军,并将其赶出了鲁国的国境,这就是《曹刿论战》所记叙的齐 鲁长勺之战。 背景资料 曹 刿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弗敢加也 小惠未徧 小信未孚 战于长勺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 望其旗靡 彼竭我盈 guì bǐ biàn sháo shì jié yíng jiàn fú fú zhé mǐ 字词积累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 军队 指鲁庄公 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参与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凭借什么作战? 整体感知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 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 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 凭借什么作战?” 译 文: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遍及、普遍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虚夸。这里指虚 报,以少报多 实情 (这只是)小信用, 未能让神灵信服 赐福,保佑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从不 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 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 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 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 报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 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 译 文: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指诉讼事件 明察 诚,诚实。这里指诫心 (这)是尽职分 之类的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 件)打一仗 跟随 译 文: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 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 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职 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如果) 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 击鼓进军 大败 驱车追赶 向下查看车轮碾 出的痕迹 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译 文: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 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 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 下令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 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又 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 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 逐之。” 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作战,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 第二次 (士气) 枯竭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倒下 推测,估计 埋伏 译 文: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 因。曹刿回答说:“作战,要靠勇气。第一 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 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 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经耗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 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 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 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混 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 击他们。” 【课堂讨论】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 时机的?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 几层意思? 内容精读 战前准备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请见原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战前准备】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评价】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 时机的? 进攻时机: 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 辙乱旗靡之时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 几层意思? (1)齐人三鼓,鲁军一鼓,彼竭我盈,故克之。 (2)下视其辙,登轼望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3)知己知彼,把握战机,后发制人。 1.曹刿对战争有哪些论述?你认同吗? (1)论战前准备: 取信于民——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论从战指挥: 齐人三鼓——反击 视探望——遂逐 (3)论战胜原因: 彼竭我盈——敌疲我打 辙乱旗靡——敌退我追 曹 刿 论 战 2.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 文中着重刻画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远 谋 政治上: 为国分忧,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 军事上: 机敏持重,善于把握战机;知“士气盈竭”,有 当机立断的才干;知“战场虚实”,有务实求真的才智。 曹 刿 形 象 3.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 庄 公 形 象 【“鄙”,具体表现在】 (1)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2)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 (3)取胜而不知胜。 缺点:政治无能、军事无知、目光短浅、鲁莽草率。 优点:能虚心求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识人 识才,任人唯贤。   4.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 好处?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 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详写人物的语言, 即“论战”,对于战争双方对峙、交锋的具 体经过等则略写。 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 内容,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 文 章 详 略 5.以此课文为例,说说《左传》在写人记事上的艺 术特色。 (1)内容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结构上,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3)语言上,简练生动,以“记言”来“记事”。 (4)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写 作 特 色 战前准备 请见原因 齐师伐我 政治 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战争经过 战后总结 齐人三鼓,鲁军一鼓, 齐师败绩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 遂逐齐师 进攻时机:齐人三鼓之后, 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战略思想 (取信于民) 战场指挥 (把握战机) 战术思想 (后发制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 刿 论 战 板书设计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 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 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 作为卓越的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 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 就,该文是《左传》中的名篇。 课堂小结 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 有很多,想一想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随堂练习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 —— (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 战为下。 ——(三国·诸葛亮) 名人言战 文公伐原①,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 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 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 失。”乃去之,及孟门②,而原请降。 〔注释〕 ①原:姬姓小国,在今河南济源北。②孟门:原国地名, 在原城附近。 反馈练习 1.下面句子画线的字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乃入见 乃去之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2.翻译句子。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B 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不可失信。 3.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 利的重要条件,此文中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 子是( )。 取信于民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