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2020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西省抚州市2020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ID:494363

大小:116.64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试卷第 1 页,总 22 页 江西省抚州市 2020 届高三 3 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 意义而言,它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1838 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 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 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 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 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 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 余社会科学”。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 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因此,绝大多数 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 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 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秩序和进步等等,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 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 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变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简单地说,社会学研究对象就是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社会的整 体结构与过程不等于对社会进行包罗万象的研究,而是研究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各个部门的结构 关系以及这种结构关系的运动变化过程。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整体结构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 学,这一定义是符合社会学自身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的。 (节选自吴增基等主编《现代社会学》第三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捉摸不定,导致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 B.把社会学当作方法科学或剩余社会科学都是在某种程度上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 C.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不是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 D.以个人的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是社会学史上反实证主义传统的主要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试卷第 2 页,总 22 页 A.文章首段在提出社会学概念的基础上,引出“社会学研究对象”这一关键阐述对象。 B.第三段首句评价上文内容,又引出下文话题,在论述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四段紧承二、三段的两个层进式问句回答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 D.文章在论述“社会学”概念的过程中,采用总分式论述结构,最后得出其科学的定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分析社会学的存在的分歧时,对学术界的不同见解并非都否定。 B.认为社会学有特定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家绝大多数都不赞成社会学是方法科学。 C.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观点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不一致的。 D.准确的社会学定义是符合社会学自身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需要的。 【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解答时需要根据题干所提供的内容在原文中进行信息筛 选,圈定范围后进行信息核实。 (2)本题考查对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和文章论证 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加以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每一个选项的内容都来自原文,只有找到选项相对 应的内容区间,然后从关键词、关键语句等入手,将选项的表述与原文加以比较,辨析其细微差别。 【解答】解析: (1)A 项,原文第一段中“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 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选项颠倒因果;B 项,由第二段可看出不是“某种程度上”而是“从根 本上”;D 项,“以个人的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与原文“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不 一致。 (2)D 项,“采用总分式论述结构”错误。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先总体提出“社会学”概 念,引出“社会学研究对象”这一问题,最后在明确什么是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得出“社会学” 的科学定义。 (3)B 项,“绝大多数”和原文中的“绝大多数”限制的对象不一样。原文是说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 不赞成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和“剩余社会科学”。 答案: (1)C (2)D (3)B 【点评】信息筛选的方法与步骤: 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 心句的理解; 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 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试卷第 3 页,总 22 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 了。这个说法 对不对?对的。但前提是,进入职场后,而且是一个好的职场。可以说在接近 100% 的情况下,学历低的人根本不 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 他们就被筛选掉了。 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 位后。进入单 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不信的话,你只要上 985 高校和三流院校 的站上看一下就知道了,到 985 高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或 者看看每年国家电网、人民日报、央视这些单位 公示的录用名单,看看这些被拟录用的人的学校, 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几乎清一色都是 985 高校,而且频率最高 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 (摘编自人民日报《学历不重要吗?高学历能否带来高工资?》)材料二 “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说话,并不只看学历有多高。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不过在 工作中庞 浩也看到了自己在发展前景上的学历短板,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很多专利的研究需要更 深厚的理论基础。 如今我国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已超过 60 万人,20 年间,研究生扩招疯涨了 11 倍,甚至超过 了本科生。研究生 如此扩招,研究生就业势必遭遇“高学历泛滥”困境,造成很多岗位的学历要 求超过岗位本身的需求。研究生数 量的增加造成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使得买方市场处于优势 地位。而买方市场的优势又加大了用人单位挑选的 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摘编自中国民生网《学历提升了,就业收入是否有增加?》) 材料三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最高的行业 TOP10 行业 硕士博士占比(%)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 银行 8.94 71.69 计算机 6.7 57.13 传媒 5.77 49.13 建筑装饰 5.35 42.77 房地产 6.29 39.41 国防军工 9.3 38.96试卷第 4 页,总 22 页 通信 5.09 36.77 公用事业 4.21 34.89 综合 6.51 33.73 非银金融 7.31 30.68 • 材料四 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这包括,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 毕业三年后 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也包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 校毕业生。 实际上,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来自社会的客观需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 而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超过了 86%.而且,半年之后所有的专业的就 业率都超过了 91.8%。 这意味着,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都会在茫茫社会与复杂的职场中找到自 己的岗位。将目 光放长远,很难说未来什么样的专业能吃香。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商品迭代 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一些看似 强大无比、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可能因为技术的创新而倏然落 伍。正如诺基亚、雅虎、柯达等巨无霸的倒塌,许多专业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失去社会土壤。大学 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 的饭碗。 十年之后,谁也无法想象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能消灭哪些专业和工作。此语境下,试卷第 5 页,总 22 页 能否拥有持续 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才是让每一位个体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本领。 (摘编自中国网《在“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寻找人生路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你的工作经历再多、情商再高,如果没有学历这一前提条件,很多单位在招人时连机会都会 给你。 B.根据材料三,就整体学历水平而言,银行占比最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均 占比最高。 C.若干年后,一些专业可能会失去社会土壤,我们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 生能力。 D.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大学所有的专业在毕业时就业率都能超过八成,半年后就业率能超过九 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等工作的人,全部都是 985 高校毕业生,而且北大清华等顶级名 校毕业生最多。 B.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商品快速迭代,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都不会是吃一辈子 的饭碗。 C.从人均月薪万元以上的行业来看,非银金融和银行的人均月薪较高,因此,学生报考专业会首选 与这两个行 业相关的专业。 D.大学设置的专业都有其合理的依据,我们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总会找到 自己的岗位。 (3)根据材料二、材料四的内容,说说如何看待学历与工作、收入的关系。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 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 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 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 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 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 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解答】(1)B.“银行占比最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均占比最高”错误。根据 材料二表格“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最高的行业 TOP10”分析,“国防生”的“硕士博士占比”为 9.3%,而“银行”的“硕士博士占比”为 8.94%,国防军工硕士博士占比高于银行。 (2)A.“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全部都是 985 高校毕业生”错误。结合材料一“或 者看看每年国家电网、人民日报、央视这些单位公示的录用名单,看看这些被拟录用的人的学校,你 会发现,他们不仅几乎清一色都是 985 高校,而且频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分析, 原文为“几乎清一色都是 985 高校”。B.“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错误。结合材料四最后“大学所学试卷第 6 页,总 22 页 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分析,原文是“对于越来越多的人 而言”,而非题干中的“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C.“因此,学生报考专业会首选与这两个行 业相 关的专业”错误。结合材料四第二段“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来自社会的客观 需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而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超过了 86%.而且, 半年之后所有的专业的就业率都超过了 91.8%.这意味着,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 极,都会在茫茫社会与复杂的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将目光放长远,很难说未来什么样的专业能吃 香”等分析可知,学生报考专业时候,不一定就只看收入,应该是综合多方面因素的,如就业前景、 个人兴趣等。 (3)根据材料二中的“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说话,并不只看学历有多高。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 有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很多专利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材料四“就群体来看,‘学 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等内容概括总结,意思对即可。 答案: (1)B (2)D (3)①做研究工作,不只看学历,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但一般情况下,学历越高,理论基 础就越深厚,发展前景相对较好。②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 【点评】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 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 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 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 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 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 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霍乱之乱(节选) 池 莉 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大雨将至的迹 象。 那天是我和秦静在防疫站值夜班。流行病科室里的人都走了,只有科室主任闻达在伏案写他永远 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 写报告使他每天都要推迟一小时下班。他的妻子认定他这么做是为了逃避做晚饭,有一次吵到 单位来了,闻达闻讯仓皇地向楼顶逃窜。他的妻子在顶楼逮住了他,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第 二次闻达又逃到了顶楼,他的妻子又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凑巧的是,这两只皮鞋正好都被扔 在了飞驰的大卡车上。从此闻达只好穿一双两只不同的皮鞋,但他还是照样在下班之后写他的报告。 闻达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口中念念有词。试卷第 7 页,总 22 页 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大脚。这哪里像 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 闪电穿过了云层,接近了我们抬头可见的天空,暴风雨就要来了。闻达骑上他那破旧的自行车, 摇晃不定地回家去了。秦静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我说:“难怪人家说:远看是个要饭的,近看是个 烧炭的,一问才知道是防疫站的。” 闪电如游蛇窜行在楼房的玻璃窗之间,雷声冷不丁在耳边爆响,密集的大雨从远处忽隆隆黑压 压地横扫了过来。大马路上的汽车都大开车灯,纷纷地揿喇叭。 晚上八点多,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是第十九医院肠道门诊的洪大夫打来的,她战战兢兢地说: “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我和秦静不约而同地对着电话大叫:“什么?请大声重复一遍!” 洪大夫扯着嗓子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霍乱来了,在一个天气恶劣的夜晚,在它的踪影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之后。我们对它的一点认 识仅限于知道它的厉害和可怕。 我们傻了眼。大学教材告诉我们,我国在解放后不久便消灭了天花、霍乱和鼠疫,我们也就把 书本上的这几种病哗哗地翻了过去。幸好秦静好学,总是随身带着当年的教材,她把课本翻到霍乱 这一章,我们俩急急地浏览,高频率地摆动着头。 我们终于冷静下来,叮嘱洪大夫赶快把病人隔离,把疫情卡和粪样送到我们站里来,有情况及 时打电话。秦静守电话,我另找电话向站领导报告。 张书记和祈站长接到电话都大吃一惊,都说马上赶到站里来,并且都问闻达知道不知道。张书 记说:“你赶快去医院的车库带车,把闻主任立刻接到站里来。” 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个科室的人马全都连夜冒雨赶到了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 满怀恐怖感,其他一无所知。一百多号人在站里挤来挤去,雨水在地上被踩得吧叽作响。张书记和 祈站长被大家大呼小叫地扯去询问,答非所问地应付着。大家都非常地不满意,到处是寻找闻达的 声音:“闻主任呢?老闻呢?闻达呢?闻老师呢?” 大雨喧哗着下个不停,站里比大雨更加喧哗。我大喊一声:“闻主任来了。”大家的目光一下 子都集中了过来,有人自动地往后传达说:“闻主任来了!” “闻主任来了!” “闻主任来了!” 张书记和祈站长见到闻达如见救星,与他紧紧地握手:“现在就看你的了。”闻达看见一把 椅子,便一把拖过来,不假思索地蹬了上去。闻达的举止并没有像平日一样遭到大家的嘲笑,所有 的人都仰望着他,心情悬悬地等待他说话。 闻达首先表扬了我和秦静,说我们作为年轻医生,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对疫情处理得既 迅速又正确。然后说:“如果大家都沉着冷静,一切行动听指挥,以最快的速度扑灭这次疫情,祖 国和人民将会感谢你们,历史将会铭记你们,我闻达一定为你们请功!”大厅里爆发出的掌声掩盖 了外面的雷雨声。 闻达站在椅子上,脚上两只不同的皮鞋显得格外醒目,不过依然没有人发出嘲笑。他一口气宣 布了八条意见: 第一,以流行病室为核心,组成一个紧急行动小组;其他各科室都听从紧急行动小组的分管班 长指挥,有令则行,无令则止。试卷第 8 页,总 22 页 第二,化验室立刻复查粪样培养基的菌落,再一次确认霍乱弧菌,具体操作由闻达指导。 第三,流行病室连夜出发,追踪病人,隔离病人并确定疫点。 第四,消杀科立刻准备好所有的喷雾器和充足的百分之五的来苏消毒液,同时准备大量漂白粉 和生石灰。 第五,党办负责接待领导,上传下达,发出红头文件。协调车辆,保障疫情用车。 第六,站办负责后勤,协同专业部门购买一切所需的用品以及保证值班人员食物和冷饮的供应。 第七,指定专人二十四小时守候电话,疫情立刻上报国家卫生部,对外严守秘密。 第八,在处理霍乱疫情期间,各科室全部三班倒,一律严格实行无菌操作。 闻达说完,大家都像吃了定心丸。祈站长有心思开玩笑了,他说:“老闻好像经过了多少次霍 乱似的,出口成章啊。好比老母鸡,屁股一撅就下了一个蛋。”大家开心一笑,各就各位,回到自 己的科室去做准备工作。 【注】:小说《霍乱之乱》的主要情节是武汉郊区一场霍乱的发生和消灭,背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 初。这里节选的是小说的开头部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有多处生动的景物描写,这些描写既自然形成了时间推移的线索,也营造了霍乱发生之夜特有 的混乱、恐怖和紧张的氛围。 B.“闻主任呢?老闻呢?闻达呢?闻老师呢?”,这里是多个人用多种称谓呼唤闻达,体现当时人们 的急切、慌乱。 C.小说借“我”之口所提到的顺口溜,既是防疫人员的自嘲,也是对防疫工作不被重视、防疫人员社 会地位不高的状况的客观反映。 D.张书记和祁站长在霍乱疫情发生之时紧张无措,完全依赖闻达,这既是对他们官僚作风的讽刺,也 揭露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社会弊端。 (2)作者不惜用较大篇幅把闻达的“八条意见”一一列出,有哪些用意? (3)小说《霍乱之乱》的结尾处有段表达作者对人生看法的话:“有些自己热爱的事情,值得一个人 ‘为了不可知的结果而长久地等待,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请根据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分 析小说主人公闻达身上是怎样体现这一观点的。 【分析】(1)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 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 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 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 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 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 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解答】(1)D.“这既是对他们官僚作风的讽刺,也揭露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社会弊端”错误,他们 在紧急时刻依赖专业人士并完全听从他的意见是正确的,并非对他们官僚作风的讽刺和对外行领导内 行的揭露。试卷第 9 页,总 22 页 (2)列出八条意见,让故事显得更真实;八条意见逐步推进,从组织建设,到确认病例、隔离病人和 消毒等措施,充分展现出闻达对流行病学的知识深厚,与前文他每天晚下班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形成 呼应,也与前文他被妻子追逐,不修边幅的样子形成对比,更突出人物的形象;突出文章主旨,闻达 一心钻研,不求名利,这正是作者要歌颂的精神品质。 (3)“为了不可知的结果而长久地等待”,闻达每天坚持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虽然这么多年只出现 了一例,但他坚持“等待”是值得的;而他在长久的坚持中并不知道能否等来结果,当疫情来临之时, 他能够从容以对,这就是“等待”的价值;“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从文中来看,他每天默默 研究,被妻子误解,被同事嘲笑,不注重外在和追求名利,但最终为防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就 是为了内心放弃外壳。 答案: (1)D。 (2)①凸显人物形象。“八条意见”显示出闻达的沉稳、睿智、干练,与他平时处境尴尬、受人嘲笑 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②呼应相关情节。前文说闻达是流行病专家,霍乱疫情出现 后从领导到同事都对他充满期待,“八条意见”使这些都得到了验证落实。③强化小说主旨。“八条 意见”充分体现出主人公的业务能力、敬业精神和可贵品质,这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旨所在。 (3)①闻达长年坚持对流行病的研究,每天都要写流行病学报告,虽然他并不知道这种“等待”究竟 有什么结果;②他不追求外在的名利,不计较别人的嘲笑,虽处境困窘仍始终“保存”自己内心对防 疫事业的热爱。③他在霍乱发生、众人无所适从的关键时刻展现出自己对社会的巨大价值,用事实证 明他以前的“等待”和“保存”都是值得的。 【点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 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 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 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 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 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庄襄王二年,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七 年,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 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 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 蛇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 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始皇欲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 胡玄、中车府今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 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试卷第 10 页,总 22 页 怨之。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 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丧至成阳,已葬,太子 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恬,求其罪过,举劾之。子婴进谏曰:“诛杀忠臣而立无 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胡亥不听。而遣御史之代, 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恬曰:“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 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使者曰:“臣受 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 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 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B.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C.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D.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始皇是秦王赢政的尊号,他认为“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取消了“谥号”传统。 B.拜指授予官职,类似的还有“除”“授”,“拔”“擢”“迁”“陟”则可表示升迁官职。 C.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民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对北戎和西狄的合称。 D.崩是对古代帝王之死的讳称,太后与王后之死也可称崩,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可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恬出身武将世家,战功显赫。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将军,战功卓著,他虽因家族得官,却不 同于普通的纨绔子弟,而是取得了超越祖辈的功勋。 B.蒙恬忠贞不渝,尽心为国。他为秦国立下战功,修筑长城,并威震匈奴,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和重用。 在被诬陷时,子婴进谏皇上不要杀他。 C.蒙恬得罪赵高,屡遭谗陷。赵高在始皇逝世后就想置他于死地,又在胡亥想释放蒙恬时,坚执不允, 请求胡亥一定要杀掉蒙恬,以绝后患。 D.蒙恬无罪被害,吞药自尽。他总结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不该修筑长城,因为修筑过程中一定会截 断地脉,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认识上的局限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②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一般考核 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 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试卷第 11 页,总 22 页 正误。 (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要对文言文的大意有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 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4)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 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解答】(1)B.“用制险塞”意为“用以控制要塞”,中间不断开,排除 AC;后一句“起临洮”的 主语应该是“长城”而非“塞”,“塞”应该断在前一句,“逶蛇而北”的主语应该是长城,而不是 “山”,应该在“阳山”之后断,排除 D.译文:修筑长城,凭借地形,用以控制要塞,(长城)起 于临洮,直达辽东,延绵广袤有一万多里,于是渡过黄河,依靠阳山,蜿蜒曲折向北延伸。 (2)C.戎狄是西戎和北狄的合称。 (3)C.“得罪赵高”在文中没有体现,而是因为“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赵高认为“以 臣愚意,不若诛之”的应该是蒙毅而非蒙恬,且态度也不是“坚执不允”,只是提出建议。原文“臣 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4)①雅,一向、平素;阴谋,暗中谋划;欲立之,要译出“之”代指胡亥;罪,罪名。译文:赵高, 一向被胡亥宠幸,想要拥立胡亥为皇帝,于是和李斯暗中商议立他为太子,派使者以罪名赐公子扶苏、 蒙恬死。 ②囚系,被拘囚、遭到拘囚;倍畔,通假字,背叛;然……者,但是……的原因;不敢辱先人之教, 不敢辱没先入的教导;以不忘先主也,以表示不忘先主(的恩德)。译文:我虽然被囚禁,可我的势 力足以背叛皇上,但是我自己知道一定会死却要遵守节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导,以表示不 忘先主的恩德。 答案: (1)B (2)C (3)C (4)①赵高,一向被胡亥宠幸,想要拥立胡亥为皇帝,于是和李斯暗中商议立他为太子,派使者以罪 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②我虽然被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皇上,但是我自己知道一定会死却要遵守节义的原因,是不敢 辱没先人的教导,以表示不忘先主的恩德。 参考译文: 蒙恬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到秦国来侍奉秦昭王。庄襄王二年,攻打赵国, 夺取三十七城。秦始皇七年去世。蒙骜的儿子叫蒙武,蒙武的儿子叫蒙恬。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担 任秦国的副将,与王翦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项燕。蒙恬的弟弟叫蒙毅。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 因为家世的关系,得以担任秦国将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被任命为内史。秦国这时已经吞并天下, 就派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向北追赶戎族和狄族,收复了河南。修筑长城,凭借地形,用以控制要塞,(长 城)起于临洮,直达辽东,延绵广袤有一万多里,于是渡过黄河,依靠阳山,蜿蜒曲折向北延伸。风 餐露宿在外驻军十多年,驻扎在上郡。这时蒙恬威震匈奴。秦始皇非常尊重宠信蒙氏,信任他们,认 为他们很贤良。蒙恬在外负责军事而蒙毅经常在朝内出谋划策,称为忠信大臣,因而即使是各位将相 也不敢和他们竞争。 秦始皇想要巡游天下,三十七年冬,动身出游会稽,在沙丘去世,没有公开消息,群臣都不知道。试卷第 12 页,总 22 页 这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跟随在秦始皇左右,赵高一向被胡亥宠幸,想要拥立胡亥 为帝,于是和李斯暗中商议立他为太子,派使者以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自杀。扶苏自杀后,蒙恬怀 疑此事,又请求申诉。胡亥听说扶苏已死,就想释放蒙恬。赵高担心蒙氏再次显贵掌权,怨恨他们。 赵高就替胡亥尽忠计议,想借此消灭蒙氏兄弟,就进言说:“我听说先帝想选拔贤能、立您做太子已 经很久了,可是蒙毅进谏说‘不可’.以我的愚见,不如杀了他,”胡亥听从了,就把蒙毅拘禁在代 邑。此前已经把蒙恬囚禁在阳周。秦始皇的灵柩回到成阳,安葬之后,太子即位为秦二世皇帝,赵高 是皇帝亲近之人,日夜毁谤中伤蒙恬,寻求他们的罪过,检举弹劾他们。子婴进谏说:“诛杀忠臣而 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这是在内使群臣失去信任,在外使战士离心离德的做法,我私下认为不可。” 胡亥不听,派御史到代邑,使者了解胡亥的心意,不听蒙毅的话,就杀死了他。二世又派遣使者到阳 周,蒙恬说:“我率领三十多万士兵,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是自知必死却要遵守 节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导,以表不忘先主的恩德。”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行刑, 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蒙恬深深叹息说:“我怎么得罪了上天,没有过失就死了呢!”过了很 久,慢慢说:“我罪本该死,起自临洮,直到辽东,筑城墙挖壕堑长达万余里,这里面哪能不截断地 脉呢?这就是我的罪过。”就吞药自杀。 【点评】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 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 通假字等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 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 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 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②新扫旧巢痕③。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④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⑤魂。 【注】①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韵相同。②九重,指朝廷。③新扫旧 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④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意。⑤玉 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的浔阳的环境特点相似。 B.颔联写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新扫旧巢痕”点明他作“终老计”的原因。 C.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 D.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且寓意丰富,显得婉转含蓄、情意温厚。 (2)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试卷第 13 页,总 22 页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 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 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 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对作者表达情感的理解分析;结合诗句中的意象,从意象到意境全面把握诗歌的情感, 同时注意抒情主人公的活动及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 【解答】(1)A.苏轼笔下的黄州“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乱山环抱,江水侵门,淮 南尽处道出了偏僻低湿荒远,白居易“住近湓江地低湿”,“地僻无音乐”,“黄芦苦竹绕宅生。其 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两者环境有相似之处。 B.苏轼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是削官被贬后的无奈之辞,“终老计”是“渐成”的,而非早 有的打算。 C.“与东风约今日”既呼应标题“复出东门”,点明寻春之意,也有希望能再回到朝廷,重新被起用, 犹如能得东风,梅花二度开放之意。 D.对“婉转含蓄、情意温厚”的理解,如“渐成终老计”好像终老黄州是自己的打算,不是受到排挤 陷害;“新扫旧巢痕”把新政的一些做法,说成朝廷有新的作为,非常含蓄;“暗香先返玉梅魂”指 梅花在正月里落后再开,写出自己在被罢斥后希望还能再回朝廷,表达婉转。 故选:B; (2)颈联的“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借用鸥鹭忘机的典故,表达自己归隐志向;而尾 联“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借助注释可知,是指心中仍旧期待能与君王再会,“梅开二 度”即再度受到重用;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诗人显得十分矛盾; 答案: (1)B; (2)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己熟,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都温暖了,表达出谙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 心。尾联却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这反 映了诗人出世人世的矛盾纠结。 译文: 乱山环绕我的住所,江水侵袭我的屋门,试卷第 14 页,总 22 页 长久以来我居住在淮南尽头荒远的小村。 置下五亩薄田终老此地的计划逐渐形成, 朝廷新政扫除我昔日窠巢不留一点旧痕。 沙鸥岂止见惯我的身影,它早和我相熟, 经常来到江边垂钓,坐的石台也是半温。 很久以前我就与东风作好了今天的约定, 当美丽的梅花再度开放,我将重返朝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王维《使至塞上》中“,”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 浑。 (3)李白《蜀道难》中“,”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 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查。 【解答】故答案为: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重点字:埃)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重点字:圆 )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重点字:嗟) 【点评】《劝学》中的名句辑录: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一百多亿年前的一个时空奇点大爆炸而产生的。在这个时空奇 点,目前所知的物理理论都不适用。但这个理论产生了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并非_____.为了解决 这个问题,科学家_______,提出了一个新的宇宙模型--火劫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宇宙创生是周期 性的。从一开始对大爆炸吋空奇点到提出周而复始的火劫模型,科学家取得了不小的理论进展。但 这个模型面临着很多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科学家又提出了反弹学说。这个理论可以解决宇宙试卷第 15 页,总 22 页 大爆炸理论所面临的初始条件的疑难。不仅反弹学说很好地解决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 而且避免了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空奇点问题不再发生。科学家发现,真正要揭开宇宙形成之 谜,就要找到宇宙开端大爆炸产生的原始引力波,遗憾的是,原始引力波至今没有被观测到。为了 填补这个空白,中国科学家_______.中国科学院提出了“阿里计划”,即阿里原始引力波探测实验。 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提出了很多假说。 (  )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国的物理学 家将_______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我们也相信,宇宙起源之谜终将被解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白璧无瑕 苦思冥想 捉襟见肘 义不容辞 B.无懈可击 思前想后 捉襟见肘 义不容辞 C.无懈可击 苦思冥想 一筹莫展 当仁不让 D.白璧无瑕 思前想后 一筹莫展 当仁不让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反弹学说不仅很好地继承了字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避开了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 空奇点问题。 B.不仅反弹学说很好地吸收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避开了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时 空奇点问题不再发生。 C.反弹学说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避免产生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 时空奇点问题。 D.不仅反弹学说很好地吸收了宇宙大爆炸学说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避免产生会让所有物理理论失效的 时空奇点问题。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努力,但理论预言需要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 B.理论预言需要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努力,但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 C.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理论预言需要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但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 D.理论预言需要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但世界科学家一直在努力 【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 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 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 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 【解答】(1)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白璧无瑕:比喻人或事物完美 无缺。语境中用了否定句式,指不是没有漏洞,不是指不完美,应选“无懈可击”。苦思冥想:深沉 地思索。思前想后:形容前前后后反复思考。“思前想后”强调反思,与语境不合,应选“苦思冥想”。试卷第 16 页,总 22 页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 应付不过来。语境强调没有计策、办法,应选“一筹莫展”。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 主动去做,不退让。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语境指应该做的事,与道义无关,应选“当仁不让”。 故答案为 C。 (2)B.语序不当,“不仅”移到“反弹学说”后面;,结构混乱,删去“不再发生”。C.搭配不当, “解决”与”成果”不搭配。D.语序不当,“不仅”移到“反弹学说”后面。故答案为 A。 (3)“理论预言”紧接由上文“假说”,“世界科学家”与下文“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国的物理学家” 衔接紧密。“经历漫长的科学实证”与”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和曲折”衔接紧密。故答案为 D。 答案: (1)C (2)A (3)D 【点评】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 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 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 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 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 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 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 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 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 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 生态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表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爱护环境、 珍惜资源、尊重生命等。如果人们缺少生态意识的支撑,生态文明观念淡漠,① 。可以说, 人们缺乏生态意识、特别是缺乏生态责任意识和生态道德意识,是现代生态问题的一个深层次根源。 生态责任意识要求人们具有履行生态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② ,才能明确对自然 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担当。要让生态责任意识成为全体民众共同的价值追求,③ ,使 正确的生态正义感、生态荣辱感、生态亲和感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遵循。此外,还要在全社会倡 导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守护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伦理,促使生态意识深入人心。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 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 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解答】本段文字主要是围绕生态意识与现代生态问题的关系展开的,文中强调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 意识及生态道德意识在现代生态问题中的重要性。从①处前的“如果”可推断,①处的内容与之构成试卷第 17 页,总 22 页 假设句,应采用“……就……”的句式,另外,①处后面的句子明确指出“人们缺乏生态意识、特别 是缺乏生态责任意识和生态道德意识,是现代生态问题的一个深层次根源”,由此可判定①处可填“现 代生态问题就得不到根本解决”类似的内容;由②处横线处的句子“才能明确对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 态担当”,可推知,②处应用“只有……”的句式,又通过“让生态责任意识成为全体民众共同的价 值追求”这句话可填“人只有树立生态责任意识”;根据“要让生态责任意识成为全体民众共同的价 值追求”这句话可知,后面要强调的是“生态道德意识”,因此可填“需要全社会树立生态道德意识”, 与后面内容连成一个整体。 答案: ①现代生态问题就得不到根本解决(或:生态恶化的趋势就不能得到遏制) ②人只有树立生态责任意识 ③需要全社会树立生态道德意识 【点评】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 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 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 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 贴切、严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原《离骚》) (魏晋数学家刘徽在为《九章算术》所做注释中指出)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圆,”割之又割, 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辞海》”割圆术”条)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给人以教益和启示,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可以从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角度谈两则材料给人的教益和启示,也可以从两则材料的对照谈观察视角乃至认识的多 样性. 【解答】解析: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的题目,首先明确两则材料的内容,第一则的意思是“哪里有圆 孔可以安上方柄,哪里有异路人能够相安的在一起”,说明的是“方圆不能兼容”,第二则的材料所 得是“圆中有方”,综合而言就是方圆代表事物的双方,有时双方不能兼容,有时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屈原以方枘和圆凿不相合为喻,主张坚持原则和明辨是非;刘徽的“割圆”说明事物在一定情 况下是可以转换. 【点评】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对文本有较好的理 解力和分析能力.试卷第 18 页,总 22 页 四、写作(60 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三学生的你,又 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深圳市 2020 年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线上统一测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 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以“20 年后的你”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分析】这道作文题从新冠疫情的背景切入,抗疫正在进行中,在家线上学习进行中,一场没有监考 老师,在家进行的考试正在进行中,这一切贴近学生实际,学生都有亲身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 感与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乍一看,这是一道写抗疫的文章的作文题,实质不是,这不 是一篇写抗疫的文章的作文题,只要我们细心审题,就不难发现,题目引导我们关注的,主要不是疫 情,而是从考生熟悉的“考试”入手,重点是思考“考试”,引导考生思考眼前的考试,延伸开去思 考更广泛的人生的考试,反映时代的声音与精神。这样的编排,有一定的迷惑性,头脑发热的学生很 容易掉到陷阱中,马上就写抗疫内容,而忽视了这道作文题的关键词是“考试”。写作任务是个人的 反思,从假设的 20 年前后的“我”对同一个事件不同的看法,引起反思。这个写作任务,写作者“我” 是 20 年后的“我”,是自己给自己写信,只不过是 20 年后的“我”给现在的“我”写信。对这个写 作身份与写作对象的转化是完成好这个写作任务的关键。20 年后的“我”会是一个怎么样的自己?人 生的阅历丰富了,心理成熟了……那个时候的“我”会对现在这场特殊的考试有什么大看法与思考, 是写这个写作任务写作的重点。考生需要切换好这两种身份,写出 20 年前后“我”的思想的变化。 参考立意: 无人监考,让人减少压力,考试成绩就更好。 无人监考锻炼人的诚信度,让人们自觉遵守考场规矩。 有些考试不是在考场中,而是让考生出外实验,这样就无法监考。 无人监考尊重考生。从小实行无人监考,培养考生诚实度。 【解答】谢尔惟实 惟实: 览信展佳颜。 白驹过隙,荏苒光阴。历二十载世事,晓人生之奥义。夜深心静忆往事,神定思清展未来,感 慨颇多,故提笔,谢尔惟实。 回首往昔,谢尔惟踏实之态应特别之考,于无序中不乱。 庚子初春,武汉大疫,举国感染,全面皆停。于惶恐中期疫退之日,于焦虑中待开学之时。疫 情肆虐,开学无期,然高考在即,选线上考试以收吾心,择特别形式以测吾实。往昔,教室作答教师 监考,而今,家中参考父母监督。其形有易,心生慌乱,考试公允乎?吾需全情投入乎?其质不变, 踏实而应,公允在自我之举,全情参与以馈他人之付出。考形之改,乱过往之阵脚,貌似无序;踏实 之态,守当下之笃定,实乃不乱。何谓笃定?视家如考场,视父母如考官,正视自我答卷人之身份,试卷第 19 页,总 22 页 正襟危坐,沉着以应考,冷静以答题。 回首往昔,谢尔惟诚实之心应特别之考,于成长中不偏。 考试中,忽忘何以作答,顾左右而欲翻阅,此中何为?告之以父母,沆瀣一气?告之以试卷, 不知为不知?考试分数、成绩排名,吾之所欲也;诚心诚德,实举实为,亦吾之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分数而取诚实也。分数虽我欲,所欲有甚于分数也,故不为苟得也。非独贤者有诚实之心也, 人皆有之,贤者能于特别之境中勿丧耳。想当年举国抗疫,上仰国家之诚告知全民以实情,下赖人民 之实告他人以真相。赤诚相待,守望相助,故战可胜,疫必退。廿年沉浮,惟诚令我不囿沉浮;起落 飘摇,惟实令我不惧起落。此后经年,吾何以成长不偏?吾何以笑看人生?惟诚本心,不为利动;惟 真言语,不为名摇;惟实举止,不为权侵;惟信事实,不为欲诱。唯此,成长不偏。 应无序而心不乱,可求行稳而致远;面混沌而向不偏,可求行坚而致高。何谓高远也?成吾有 能之身,投家国发展之需。达,可立功名于万世;否,虽九死其犹未悔。 此中真意,皆源当年之考试,谢尔之踏实之态、谢尔之诚实之心,以明吾之成长,以光吾之未 来。吾已深解吾名“谢惟实”之真。 谢惟实 庚申年夜静月圆 【点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 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 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 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 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 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三学生的你,又 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深圳市 2020 年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线上统一测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 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 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驳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分析】这道作文题从新冠疫情的背景切入,抗疫正在进行中,在家线上学习进行中,一场没有监考 老师,在家进行的考试正在进行中,这一切贴近学生实际,学生都有亲身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 感与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乍一看,这是一道写抗疫的文章的作文题,实质不是,这不 是一篇写抗疫的文章的作文题,只要我们细心审题,就不难发现,题目引导我们关注的,主要不是疫 情,而是从考生熟悉的“考试”入手,重点是思考“考试”,引导考生思考眼前的考试,延伸开去思 考更广泛的人生的考试,反映时代的声音与精神。这样的编排,有一定的迷惑性,头脑发热的学生很 容易掉到陷阱中,马上就写抗疫内容,而忽视了这道作文题的关键词是“考试”。写作任务是侧重人试卷第 20 页,总 22 页 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驳论就是向别人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与思考,这个是辩证思维的一种表现。第 四是“要谈什么问题?”这个写作任务,重点训练的是“驳论”,这既是文体上的要求,写一篇驳论 文,也是论证思路的要求,要求用驳论来进行论证说理。批驳的观点很清晰,就两个,一个是“有监 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另一个是“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 程更重要”。其实最主要是要考虑清楚两个问题:一个是需不需要监考员的问题;一个是监考与自觉 如何看待的问题。考生能够考虑清楚这两个问题,提出批驳的意见,就可以完成好这个写作任务了。 写作者身份在这里没有进行限定,这个就以真实的自我身份进入写作最合适了。 参考立意: 无人监考,让人减少压力,考试成绩就更好。 无人监考锻炼人的诚信度,让人们自觉遵守考场规矩。 有些考试不是在考场中,而是让考生出外实验,这样就无法监考。 无人监考尊重考生。从小实行无人监考,培养考生诚实度。 【解答】莫言监考才真诚 疫考自会鉴人心 一场特殊的疫情,让 2020 变得不再平凡。同时, 也让高三的我们体验了一场特别的模拟考试:在家进行,没有考场,也没有监考老师。于是,就有了 “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这样的声音。可我,并不这样认为。 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考试结果的真实可信,并不一定需要监考来保证。 诚信考试,早已经深入人心。有多少学校在线下考试的时候,早就尝试过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 我们知道,考试的目的是检验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考试其实是在帮 助大家收获知识。再就是,通过考试暴露出问题,帮助老师掌握教学情况,调整后期的教学计划。从 本质上说,考试的目的和我们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一致的,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去破坏考试的规则。 即便有监考,也不一定能确保考试的真实可信。这个,其实我们在线下考试的时候已经屡见不 鲜了,更何况是线上考试。过去舞弊的同学,多是因为羞于暴露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这次线 上考试,不上报、不排名。所以,曾经作弊的同学,这次应该也没有太大的动力了。再说了,真有铁 了心要舞弊的人,安排这种监考有意义吗? 再有,让所有父母监考,也是不现实的。虽然我们并没有开学,但是很多家长已经复工了。 难道还要父母再请假为我们监考,而影响复工复产的大局吗?即便有的家长还没有复工,但也多是在 家线上办公了。我们高三的同学都差不多是成年人了,如果这点自觉性都没有,还让父母放下工作, 专门为我们监考,于情于理应该都说不过去吧。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不监考,你从网上抄答案怎么办?要知道,这次的试卷是专家们精心准 备的,题目基本上都是原创,网络上是不太可能马上搜索到原题和答案的。也许还有人还会说一千种 一万种需要监考的理由。 在此,我认为,无需一一反驳,有一个无需监考的坚定理由就行了:考试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解 决问题,为了我们真正有实力面对不足百日后的高考。 疫情,成为了我们这场特殊考试中的试金石。我绝对相信,大多数同学是讲诚信的。虽然,我 并不否认,监考也确实能阻止一部分作弊事件的发生,但绝不是只有监考才能考出真实成绩的。真不 如互信互助动,让社会、学校和家长都充分信任我们一回,我们也自然会不负所托,用真实的成绩来 面对未来的挑战! 【点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 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 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试卷第 21 页,总 22 页 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 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 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三学生的你,又 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请你为《南方教育时报》的“教育众声”栏目写一篇关于这场线上考试的评论。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分析】这道作文题从新冠疫情的背景切入,抗疫正在进行中,在家线上学习进行中,一场没有监考 老师,在家进行的考试正在进行中,这一切贴近学生实际,学生都有亲身感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 感与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乍一看,这是一道写抗疫的文章的作文题,实质不是,这不 是一篇写抗疫的文章的作文题,只要我们细心审题,就不难发现,题目引导我们关注的,主要不是疫 情,而是从考生熟悉的“考试”入手,重点是思考“考试”,引导考生思考眼前的考试,延伸开去思 考更广泛的人生的考试,反映时代的声音与精神。这样的编排,有一定的迷惑性,头脑发热的学生很 容易掉到陷阱中,马上就写抗疫内容,而忽视了这道作文题的关键词是“考试”。写作任务是面向社 会的思想展现,限制性较少,能够充分尊重学生思想表达的自由。请你为《南方教育时报》的“教育 众声”栏目写一篇关于这场线上考试的评论。这个写作任务,写作重点是文体上的要求,是写一篇“评 论”。评论的对象就是这场正在进行的特殊的“线上考试”。这个写作任务,隐含的两个信息需要注 意:一个是《南方教育时报》中的“时报”,突出当前时事,所以写成“时评”是比较合适的。另一 个是“教育众声”这个栏目名,从这个栏目名来看,是要谈教育问题,考生适合从这场特殊的线上考 试思考教育的问题。 参考立意: 无人监考,让人减少压力,考试成绩就更好。 无人监考锻炼人的诚信度,让人们自觉遵守考场规矩。 有些考试不是在考场中,而是让考生出外实验,这样就无法监考。 无人监考尊重考生。从小实行无人监考,培养考生诚实度。 【解答】贵在自觉 重在过程 2020 年,一股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整个湖北,延伸到全 国各地。对全国人民生命造成很大威胁。这场疫情已经持续了五十多天了,作为高三的学生,尽管我 们响应了国家号召,呆在家里,但是还时刻准备着今年的高考。这也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 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三学生的我,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这是深圳 市面临一场新型的线上考试。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 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在我看来。不需要监考,每个学生都是答卷主导者, 都是未来各种各样考试答卷人,贵在自觉,重在过程。试卷第 22 页,总 22 页 从道理上来说,一个人经历十二年的苦读与乐读,已到达了一个驿站了,面对了大大小小的考 试已经数不胜数。大家都心知肚明的,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平、公道、公正。从小到大,老师在语 文课堂上的无形熏陶也是如此。既然如此了,我们的思想深处已经真正地懂得了考试硬规矩了。无须 父母的监考,贵在自觉,重于过程。通过这次“一模”的应试过程,让我们每一个考生知道了哪些学 习不足,哪些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好。这样对于接下来的备考更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如果仅仅是 对自己来说为了多一点儿分数,查一查资料,或者看看书籍,我认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是对自 己在素质或者涵养上的亵渎,这显然是不应该的。同学都懂得。 正常的情况是,我们作为一名高三备考过程的学生,应该懂得考试是对于自我的一次评估,这 次考试就是最好一次线上评估。在我看来,这次一模,贵在自觉,重在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 学会看清自己,看清自己复习情况。让我们重新挽起裤腿,一步一个脚印,向心中的大学这种信念攀 登而去。若干年之后,蓦然回首,2020 年的春天,即使疫情严峻,可我们奋斗的背影依稀可见,学校 的石阶上曾经留下了一串串珍珠般的脚印,诉说着这个过程中的辛酸与甘甜。这也不是一种很好的精 神养料吗?这不是也是一种读书人必须具备的涵养吗?反观当今社会很多高三的学生,一律需要老师 的督促,很少学会自觉,很多人不在乎过程,只在乎成绩的结果。在我看来,这是本末倒置的,不值 得赞同的。在这种特殊的时光里,我们整个国家面对严峻疫情,很多人都无法正常生活与学习。我们 能够呆在温暖的家中,能够通过线上学习,这是何等的幸福的事情。可是,很多学生还需要家长不断 督促,老师不断地唠叨,才会抓紧时间去学习的。这是何等的悲伤。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我们就应 该训练自己的自觉习惯,一切的学生重在过程。有了美丽的过程,才能结出漂亮的果实。 不信,你看看方舱医院里的那个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高三女孩,身处逆境还在争分夺秒,每天 坚持学习准备高考。这是何等自觉。医生都被她精神所感动,给她一间临时自习室,叫做“梦开始的 教室”。这是一个难得的过程,不管最好高考的结果如何,这个过程在她的人生当中绝对是一个美好 的回忆,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回忆。这是她人生一辈子成长与成熟的养料呀。原来,过程如此美好。 同学们,高三的朋友们,其实,人生就像是一次登山之行,登上山巅享受日出日落,是迟早的 事。不管高三这次线上考试结果如何,别样的过程只有一次,值得以后回味的。我也相信同学们经过 自己的奋斗,必定冲破重重困难,等到六月花开时,疫情结束后,我们一定观览众山小,人生又进入 一个高度了。中华民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点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 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 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 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 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 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