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进才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上海市进才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3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ID:494515

大小:81.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上海市进才中学 2020 届高三语文 3 月月考试卷 2020.03.17 一 积累应用(10 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1)老子曰:“大音希声”,与《琵琶行》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2 分) (2)找出不是文天祥诗的一句( )。(1 分) 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B.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C.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D.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找出与儒家思想不符的一句( )。(2 分)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C.穷天理,灭人欲 D.兼相爱,无差等 【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 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 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的题,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 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 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 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1)“大音希声”,与《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有异曲 同工之妙。 (2)D.是郑思肖的诗句。 (3)D.是墨家所弘扬的。 答案: (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D (3)D 【点评】《琵琶行》 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按要求选择(5 分) (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一项( )。(2 分) A.今天天气太反常,滴水成烟,炙手可热,真是难受极了。 B.所谓开放,就是要借他山之石,师心自用,促进自我发展。C.虽然他犯了错误,但是罪不容诛,应允许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D.经过多次反复修改,这篇文章差强人意,他终于总算过关了。 【分析】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高考能力层级 E.要结合积累的 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 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 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解答】A.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句意为天气炎热,错误。 B.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该成语为贬义词,句中并无贬义, 错误。 C.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句意为罪不至死,错误。 D.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正确。 故选:D。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 分) 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中说:“中国从来不许忏悔”,一语道破传统道德中缺 乏忏悔精神的事实。_________。此种作派流毒深远,以至于今天的人们纷纷走向伪圣 或伪人,你也就不必感到莫名惊诧。 ①隐晦事实真相,掩盖世人耳目,回避现实与人性问题与矛盾 ②但是整个思想传统并没有把“自省”当成令人敬佩的品格,多数人将其看作是 “自污” ③历史上,更多的时候是讲“讳”的,为长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 ④虽然儒者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 A.④③②① B.①③④② C.①③④② D.④ ②③① 【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这是一项综合训练能力,可以训练我们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很多题目都有十分明朗的线索或表明顺序的提示,只要我们找到其 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化难为易。 看到题目,首先要反复阅读,不要急于求成。只有在读懂的情况下才可以弄明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先考虑一下几个句子重点写了什么事, 有哪些步骤等,只有这样仔细阅读才可以找到句子排列的顺序,找到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握句子的排列顺序。 【解答】此段文字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中缺乏忏悔精神。②④两句,有关联词“虽然……但 是……”,所以④②是一组。①③两句,具体描述缺乏忏悔精神的表现,③句点明观点“历 史上,更多的时候是讲‘讳’的”,①句内容是③句的具体表现,所以①句在③句后。③① 两句内容是缺乏忏悔的具体表现,与下文“此种作派”衔接更紧密,所以③①在④②后。正 确的顺序是④②③①。 故选:D。 【点评】排序题中的标志性词语: 1.互相呼应关联词语 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 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 2.暗示性词语 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 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等。 3.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 4.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 二 阅读(70 分) (一)阅读文本,完成 3—7 题。(16 分) ①我们知道,在家庭关系中不需要正义道德,在朋友熟人乡亲关系中也不需要正义 道德,而只有在陌生人之间才需要正义道德。维系前两种关系的是仁爱道德,而正因 为在陌生人关系中缺乏仁爱情感(罗尔斯所谓的“相互冷淡”),才需要建立正义道 德。这似乎意味着,正义道德的价值发自互利交换的动机,是因为正义对人有用、有 利,我们才需要它、尊重它。这种观点曾经风靡于17、18世纪,其代表人物是霍布斯、 洛克这些感觉主义者。这种观点将价值的发源归因于人的利益追求、利害感受或自爱 自利。 ②但是,这种观点遭到剑桥柏拉图学派和情感主义者的严厉批评。他们认为,仅仅 靠相互利益关系而无相互善意关系,不能建立正义道德;正义道德不仅发自利害感受, 而且发自同情心。也就是说,仅仅诉诸利益并不能使人尊重和遵循正义道德;只有同 时诉诸道德情感,人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尊重正义、热爱正义、维护正义。休谟认为正 义价值的最初源头是利己的互利动机,但一旦正义建立起来,就会产生向人们进行道 德教育和灌输的过程。经这一过程,人们对正义价值的敬重和维护就不再是出于利己 心,而是出于一种道德情感(同情心);人们就不再把正义仅仅视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而是视为就是目的本身。在休谟看来,没有正义感的道德建设(教育、灌输、 启迪等),正义道德无以为存。 ③而任何道德建设都是一个诉诸人们道德情感、培养人们道德情操的过程;不诉诸 情感,道德以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根本无法维持。情感是否是所有道德价值的根据, 这一点是可以讨论的,但是,情感是所有道德价值得以维持的根据,这一点是无疑的。 康德企图将正义道德的维持建立在毫不诉诸情感(如同情心、仁爱之心)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在康德那里,助人不必是“为乐”的过程,不必怀有仁爱心、同情心、怜 悯心等等;唯一需要的是对道德法则的无限敬重,这是一种出自理性的义务。康德自 己也深知这种对情感的绝对排斥在现实生活中达不到,故认为这是先验理性发出的绝 对命令,是即使永远达不到也应该努力追求的彼岸。很难想像,如果没有情感的推动, 人会去帮助人?单有理性是不足以维持道德的,道德必须诉诸情感。理性可以说服人, 但不能打动人;仅仅诉诸理性,对 手会服输,但不会跟着你走。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价值竞争和冲突的时代,不同 价值靠什么去赢得人?诉诸理性无疑是必要环节,但理性仅仅是提供支持的理由,若 无情感置入,这种理由可能是聊胜于无。理性本身毫无生气,不具吸引人的媚力,纯 粹地坚持理性,等待人的认知能力提高,几乎等于等待死亡。只有迂腐之人才会相信: 真理在我这一边,因此我必胜。实际上,最认为历史规律有利于自己并且相信真理必 胜、我必胜的人,最善于去争夺人心,激发情感,鼓动大众,他们决不会消极等待客 观真理为其开辟道路。真理决定论在表面上的科学性蕴含着极大的号召力,可是,“科 学性”一词本身就赋有极其丰富的情感内容。 ④自由主义是最讲究合理性和中立性的体系,但正因为如此,它易于在竞争中败下 阵来,被意识形态专家的鼓动、煽情所击败。不要以为自由主义就必然胜利,不要企 图去等待人们认识到自由主义的真理价值,如果自由主义者不去战斗,它完全有可能 在地球上消失。自由主义所坚持的价值与其他意识形态所坚持的价值处于竞争之中, 坚持自由就意味着可能损害平等,坚持个人主义就意味着有可能削弱对共同体的归属 感,坚持对人权的尊重就意味着会限制国家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因此,反对自由主 义的对手们是不会在竞争中服从什么理性,他们所服膺的是情感。同理可知,没有对 自由的热爱、向往和追求,就不会有自由。自由是一种价值,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价值, 若没有情感注入其中,就不可能实现她,捍卫她。只有热爱,才会给我们以动力,不 惜以生命和爱情为代价去追求她。 ⑤情感可以为恶张目,也可以为善讴歌;可以为非正义煽动,也可以为正义唱赞歌。 这不是在鼓吹道德相对主义,而是在指出一个严峻的事实:你不去诉诸情感,你就有 可能失败。但是,话说回来,这种情感的作用也仅限于为道德增添光彩,而未必能产 生真正的道德。问题是在今天的中国,有着太发达的工具理性,太缺乏追求价值理性的热情。工具理性的发达使价值的实现极有效率,包括恶的价值和不正义价值的实现 也极有效率。如果失去价值理性及其所弘扬美好情感,我们这个时代就会被工具理性 所窒息,会被无情的冷漠所击溃。科学技术本身及其工具理性对人们形成健全的、丰 富多彩的的价值生活不会有多少帮助,而今天的人们又过分迷信科学和技术。在日常 生活中,有多少人从小就被环境和教育塑造成麻木、漠然的性格,只追求事实认识, 而缺乏价值倾向;没有生气,没有激情,没有血性,少有感受性和良知判断力。殊不 知,如果不能激发和调动全体国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所增加的也许只是作为生活 数量的财富,而不是作为生活质量的价值,长此以往,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发展成为真 正的现代化国家,永远只是群氓聚集的奴隶之邦,无论他树立了多少高楼大厦,无论 她建筑了多少隧道桥梁。 3.简述第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2 分) 4.作者论述“自由主义”的意图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强调“自由主义“价值具有合理性,值得人们付出热情、努力追求。 B.论述“自由主义“价值具有多重性矛盾性复杂性,必须谨慎对待。 C.指出“自由主义“的反对者,常常利用偏见与情感,来蛊惑人心。 D.以“自由主义“为例,论证维持道德须情感、理性两者并重的观点。 5.根据文章内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情感可以作为所有道德价值的根据。 B.自由主义者从不诉诸煽情来寻求支持。 C.科学并不具有完全绝对的客观性。 D.工具理性越发达,价值理性越缺乏。 6.找出与本文思想倾向一致的一项( )。(3 分) A.爱情像两个人拉橡皮筋,受伤的总是那个不愿意放手的人。——佚名 B.热情既使人疯狂糊涂,也使人明澈深思。——沈从文 C.热情,不小心的时候,就是一个自焚的火坑。——纪伯伦 D.与其过有思想的生活,莫如去体验有情感的生活。——济慈 7.试评析文章对中国现实生活的论断。(5 分)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优先考虑段落位置的作用,其次从 思想观点出发进行评价。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 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 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 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 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 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 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 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解答】(1)根据“仅仅靠相互利益关系而无相互善意关系,不能建立正义道德;正义道 德不仅发自利害感受,而且发自同情心。也就是说,仅仅诉诸利益并不能使人尊重和遵循正 义道德;只有同时诉诸道德情感,人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尊重正义、热爱正义、维护正义”可 见,这一段主要是对第一段观点的反驳,即通过反驳第一段的论点来提出新的论点,“只有 同时诉诸道德情感,人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尊重正义、热爱正义、维护正义”,从而为后文展 开叙述“任何道德建设都是一个诉诸人们道德情感、培养人们道德情操的过程;不诉诸情感, 道德以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根本无法维持”“情感是所有道德价值得以维持的根据,这一点 是无疑的”的观点做铺垫。 (2)A.错误,作者的目的不是鼓动人们去追求自由注意,而是通过自由主义来阐述自己对 于维持道德的观点。 B.“具有多重性矛盾性复杂性,必须谨慎对待”错误,作者主要是通过自由主义来论述理 性情感病并重,并非让人们谨慎对待“自由主义”。 C.目的不是为了指出“自由主义”反对者的特点。 故选:D。 (3)A.错误,原文第三段“情感是否是所有道德价值的根据,这一点是可以讨论的”可见, 并非所有到的价值的根据。 B.“从不诉诸煽情来寻求支持”错误,从第四段“自由是一种价值,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价 值,若没有情感注入其中,就不可能实现她,捍卫她。只有热爱,才会给我们以动力,不惜 以生命和爱情为代价去追求她”可见,自由主义者是理性与情感都需要的,必须要有情感支 持。 D.推断错误,根据最后一段可知,“有着太发达的工具理性,太缺乏追求价值理性的热 情”,这样才会导致人们缺乏价值理性;如果在利用工具理性的情况下兼具追求价值理性的 热情,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故选:C。 (4)ABC.均过度强调感情过度给人带来的伤害,不符合本文的观点。 D.“与其过有思想的生活,莫如去体验有情感的生活”符合作者最后一段提出的,不仅要有工具理性,还要有追求价值理性的热情,即思维和情感要相得益彰。 (5)作者认为“问题是在今天的中国,有着太发达的工具理性,太缺乏追求价值理性的热 情”“从小就被环境和教育塑造成麻木、漠然的性格,只追求事实认识,而缺乏价值倾向; 没有生气,没有激情,没有血性,少有感受性和良知判断力”,人们习惯于对周围事物的 “认知”,而没有探索的欲望,重视物质的需求,而不考虑精神的需求,可指出危害或强调 要两者并重。 答案: (1)提出与第 1 段相对的观点:既要注重利益,又要注重情感,才能建立正义道德。为文 章进一步发展、在下一节提出“情感是所有道德价值得以维持的根据”的观点做铺垫。 (2)D。 (3)C。 (4)D。 (5)中国现实:工具理性太发达,追求价值理性的热情太缺乏。这个观点针砭现实,点到 要害/富有启发性。社会上此类现象众多,如政治冷漠症严重,对公共事物缺乏热情;重视 经济建设,忽略人文精神;崇拜理工男,嘲笑文科生等等。这样长久地偏向“理性”会让人 丧失同情心,缺乏对弱者的情感共鸣,令道德无法真正地维持下去。 【点评】选择题做题技巧: 1、圈划选项信息源。 在作答过程中先用铅笔在原文找出选项信息源,并做标记。 2、将选项与选项信息源做比较。 比较点多为: (1)句意逻辑是否一致。 (2)表意范围是否发生扩大或缩小。 (3)是否发生张冠李戴。 (4)是否绝对。 (5)是否无中生有。 3、有效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难。 (二)阅读文本,完成 8—11 题。(15 分) 麦 ①麦子黄,登场。奶奶深深叹了口气,说,“接上顿了,饿不死人了。”我不止一 年听到,几乎年年如此,不管家中有没有余粮。 ②麦子站在季节的中央,饥饿的中心,麦收季节叫午季,如一天的正中央,翻过去, 就是下午,就是夜晚,就是清晨。③麦子收割前的一段时间,在若干年前的乡村,是最难熬的光阴,糊口的余粮见底, 麦穗还在田中昂着头,不紧不慢地收罗阳光。饥饿若慢性的常见病,在村子里生长出 长长的藤条。一天两顿或三顿照见人影的稀饭,把乡村拉成了长长的条状。 ④村庄的目光纠缠在了麦地里。村里小学卧在港地的池塘里,距我所在的村子五华 里,一天两个来回,都要穿过大面积的麦地,盯着麦子一天天长成,露茼了,怀穗了, 扬花了,弯腰了,金黄了,饿揣在怀里,时间过得好慢。有麦地,饿不坏,麦苗可吃, 青穗可吃,弯腰的穗藏着清甜的浆汁,将熟的穗子揉揉,麦粒清晰,吃进肚子,经饿。 何况麦地还躲着青整整的豌豆,那是上等的美味。 ⑤和麦子同时生长的是油菜,花开金黄,至今我仍不喜欢,花和荚进不了嘴。从油 菜地里经过,花粉冲撞大脑,腿拧不动,饿更甚。 ⑥头年大灾,庄子炊烟稀,一村人的希望都在麦地里。麦苗青青,长势好,眼看露 茼了,却出了大事,麦田里成块成块的麦苗——被割去了。村子里的人,跳着脚骂, 但也仅是骂,骂着骂着天就黑了,油灯下,奶奶对我说,救命呢,二狗家断顿了,割 了麦苗煮来吃。果然,慢腾腾的阳光下,二狗一家人,脸色麦苗般,泛青。 ⑦岗地麦种的少,土质不适,产量低。种下的麦分两种,芒麦和仁麦。芒麦,有长 长的芒,仁麦芒短些。村里人聪明,芒麦比仁麦成熟早,救急,可打先锋。芒麦粗、 燥,碾碎了,粉和麸混合,炒焦面,打麦糊,仅此而已,填上肚子的一角。仁麦是精 粮细粮,磨成面,细白,怎么做,都是上好吃食。但岗上的人不会做面食,粗粮细粮, 只会拎疙瘩、贴死面膜。疙瘩碗口般大小,死面膜硬如石头,但也连鼻子都吃了,填 肚子过瘾。鹅卵石烧肉都好吃,麦子怎么做都劲道。 ⑧麦子到家,村里人忙着去碾面,村里人不说碾,叫机面。加工厂离村子有段距离, 七岁那年,我背着十来斤麦子去加工厂,队排得老长,耐心等待,轮到我天已擦黑。 出面分几道,一道面雪白,二道面微白,到了三道面已发黄。日子过得紧巴,我虽小 也知道麸出的越少越好。“麦割八分熟,今年割早了。”加工厂的师傅,边干活边说, 一旁的天已沉沉黑。奶奶等着面下锅,奶奶舍得,拎疙瘩,贴死面膜。胀得我肚子咕 咕叫。连吃了三碗面疙瘩,两个死面馍,胀得我弯不下腰身,在场地里溜了一圈又一 圈。月亮很圆,野地辽阔,我第一次感到乡村的美好。 ⑨麦子让乡村度过了一道道沟坎,风景般生长在丘陵的紧要处,风吹过往,日子呈 现出一抹抹亮色。 ⑩麦收时节,我应约去了故乡。大片大片的麦子金黄,麦子的主人是二狗,他流转 了村子里的大部分麦田,种稻、种麦,做了家庭农场主。随二狗在麦田里走,麦浪滚 滚,麦香一缕缕从沉穗里飘出。麦子们风度翩翩,撑开了泥土千折百叠的皱纹。排开 麦子,我寻找小时偷嘴时的小路,小路更细更长了,悠悠静静的向前探去,揉了一根 麦穗,麦子饱满,一咬嘣响,我说八成熟了,二狗点头称是,说已开镰了。⑪晚上吃麦食,我点着要吃面疙瘩、面食馍,上了一桌子面食,饺子、千层饼、花 卷儿、手擀面、面鱼,独独没见面疙瘩、死面膜。二狗哈哈笑,面鱼,千层饼是它们 的升级版。 ⑫面鱼在水中游,千层饼千层心思,果然可口。 ⑬月上树梢,飘在麦地的中央。二狗搂着我的肩膀,说:“麦,我的恩人。”泪眼 闪闪,恩人何止是二狗一个人的。 8.欣赏第③段中划线句的语言。(4 分) 9.有人说,文章第①段是败笔,不要更好。请说出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4 分) 10.鉴赏第⑨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4 分) 11.试分析二狗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时代性。(3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句子的内容及表达效果,理解含义 要学会灵活应变。作答本类题型,可以按照“明手法+析内容+点效果”的套路来。 (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 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 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 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 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先在文章中 找到与表现人物形象相关的内容,再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特别要注意人物语言、动作、心 理等描写的句段。答题时一般是先概括性格特点,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麦穗还在田中昂着头”“收罗阳光”运用拟人手法,写出麦子昂首挺胸, 器宇轩昂的模样;“不紧不慢地”一词反衬出村民们在饥饿中盼着麦子成熟的心理。 (2)本题开放式作答,如认为是败笔,可结合后几段来看,后几段主要写麦子麦子没有成 熟时的饥饿状态,与第一段时空错位,显得联系性不强;如认为不是,则可认为第一段以奶 奶的感叹“饿不死人了”来奠定了文章感情基调,为后文描写饥饿时代人们对麦熟的盼望和 麦子是人们的救命粮的情节相呼应,既概括了内容,也暗示了时代背景。 (3)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当麦子丰收后“月亮很圆,野地辽阔,我第一次感到乡村 的美好”的内容,说时代变化后日子渐渐变得好过,引起后文描写时代变化人们富足的生活。 (4)根据第六段,还未成熟的麦苗被割去,“村子里的人,跳着脚骂,但也仅是骂,骂着 骂着天就黑了,油灯下,奶奶对我说,救命呢,二狗家断顿了,割了麦苗煮来吃。果然,慢腾腾的阳光下,二狗一家人,脸色麦苗般,泛青”可见,曾因饥饿而做出过损害村人利益的 事,但村人和奶奶都能理解体谅,那都是饥馑导致的;“麦子的主人是二狗,他流转了村子 里的大部分麦田,种稻、种麦,做了家庭农场主”“二狗哈哈笑,面鱼,千层饼是它们的升 级版”“二狗搂着我的肩膀,说:‘麦,我的恩人。’泪眼闪闪,恩人何止是二狗一个人的” 改革后,他勤劳致富,成为了农场主,并对麦子有感恩之心。通过他的前后命运对比,凸显 出时代变迁给人命运带来的巨大变化。 答案: (1)把麦子比拟为人,生动形象写出麦子还没有成熟时器宇轩昂的模样,“不紧不慢“一 词反衬出饥民渴望麦子早点成熟的急躁心理。 (2)示例一:败笔。开头太直白,让文章缺少韵味。①段与②段在时空上是先后错位。① 段与随后的②③④没有紧密联系。①与整体内容重复。 示例二:不败。给整体文章确定叙事的基调。简练概括本文要写的内容。与结尾的内容构成 对比或呼应。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3)⑧段写吃饱了的我心旷神怡,突然发现乡村的风景美好。⑨是⑧段内容的延伸与扩展。 又是文章的转折段落。由此顺理成章写到农村改革后的幸福生活 (4)曾经因偷割麦苗,被乡亲们咒骂,又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同情,因为他本质不坏,都是 饥馑或那罪恶的时代所惹的祸;农村改革后,他勤劳致富,成为受人敬重的农场主,也是拜 时代所赐,通过他,可见时代的巨大进步。 【点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 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 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 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 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阅读文本,完成 12—14 题。(8 分) 秋日愁居答孔主簿诗 (南朝梁)王僧孺 首秋云物善,昼暑旦犹清。 日华随水泛,树影逐风轻。 依帘野马①合,当户昔耶②生。 物我一无际,人鸟不相惊。 傥过北山北,聊访法高卿③。[注]①野马:漂浮的游气。②昔耶:生长于台阶、瓦缝等处的苔类。③法高卿:东 汉隐士法真(字高卿),郡守曾请他出仕,他回答:“我将隐居到北山之北、南山之 南去。” 1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2 分) A.从诗题“愁居”推测,此诗写于作者被纠免官期间。 B.首联中“云物善”三字,是总起,也是全诗的诗眼。 C.作者熟读老庄之书,字里行间洋溢着道家之气象。 D.真诚羡慕隐士法真,作者希望能够一睹他的风采。 1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2 分) A.动景与静景相结合。 B.远景与近景相结合。 C.写景与议论相结合。 D.用典与假设相结合。 14.有人说,诗题是“秋日愁居”,全诗却无半点愁气。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此 观点的看法。(4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 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写景角度的分析。可从动静、远近、高低、俯仰、感官以及运用的修辞手 法等角度分析。 (3)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 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 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 领悟感情。 【解答】(1)D.“作者希望能够一睹他的风采”错误,法真是东汉人,作者是南朝梁人, 不可能真的一睹风采。实际上此处的“法高卿”是作者自比,意思是如果友人要前来此地, 就来拜访向法真一样隐居的自己吧。 (2)B.诗中描写的景物如“日华”“树影”“野马”“昔耶”等,根据“依帘”“当户” 等词可见,都是近景,并无远景。 (3)诗人描写的景物都充满幽静氛围,如“日华随水泛,树影逐风轻。依帘野马合,当户 昔耶生”,宁静得宛如一潭死水,以至于“物我一无际,人鸟不相惊”,这种幽静并无悠闲 之感,反而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寥落之情。他没有抒写愁绪,但实际上景物上的死气沉 沉已经反映出他心境的悲寂,末尾一句希望朋友能来拜访自己,也体现出他的寂寞之情。诗 人实际上的处境是被贬,他自比为隐士法真实际上是无奈的举动,这种自比也反映出他内心 的不满与牢骚之意。答案: (1)D。 (2)B。 (3)不同意。被纠而愁居,作者闲居山林,诗中全是孤寂清幽气氛,并没有一般田园诗的 喜悦或隐逸诗的宁静淡泊。“依帘野马合,当户昔耶生”已写出他自己觉得“门前冷落车马 稀”的寂寞闲愁。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他故作精神超脱,不愿意在朋友面前流露哀愁。他有 意夸张所居环境的美好,以忽悠朋友来拜访自己,可见他是真有寂寞忧愁。原本是被贬,不 得不“禁居”,却自比为超脱官场的隐士,可见他的牢骚不满。 译文: 秋季事物总是美好的,白天即使暑热,清晨依然清爽。 阳光在水面上泛着粼粼波光,树影在风中轻轻摇曳。 雾气贴着门帘紧紧闭合,青苔就在门户上生长。 自然与我混为一体,分不出边际,人鸟相处安然,互不惊扰。 如果你要经过北山之北,就姑且来访一访我这个隐居之人吧。 赏析: 南朝诗人赠答之作,开篇往往喜欢先写景物,此诗亦是如此。时当初秋,烦闷的暑热过 去,连那日日见惯的景物,也仿佛变了模样,变得分外嘉美,然而在早上,空气却是清爽宜 人的--这就是“首秋云物善,昼暑旦犹清”二句所写的内容。“云物”本指云气之色,但此 处泛指秋日的景物,即下文“日华”、“树影”之类。这两句总领秋景之美善、晨旦之清凉, 接着便具体加以描述。“日华随水泛”写日光照耀池水的景象。考虑到诗人作诗是在清旦, 柔和的“日华(太阳的光华)”铺泻在清流之上,但诗人似乎不愿着色,只用一个“泛”字, 表现旭光在池水上的流动之态,便另成一种清境。“树影逐风轻”,写秋风中飘浮的树。从 一个“轻”字看,想必是池畔的垂柳一类。“树影”之动,原是受了风的吹拂。但诗人偏不 这么说,而说是树影在追逐池边的风,而且显得那样轻盈,这便把“树影”写活了。本来秋 天的景物可写的还很多,空中的归雁、江上的白帆、山间的红叶,哪样不美?但是诗人正居 于家中,所看到的便只是窗门前那一小块天地。“依帘野马合,当户昔耶生”二句,索性就 把视线收回,写那窗前、阶上的景象。“野马”指飘浮的游气,村野林泽之间有气上扬,状 如奔马,故称。“昔耶”即乌韭,是一种生长于屋瓦、砖墙上的苔类。奔马般的游气在窗帘 前聚会,门前的阶石亦长出了青苔,可见屋主人居处之幽寂和人迹稀少。它与前文的“日 华”、“树影”融汇于一起,便造出了悠游境界。 此刻,诗人似乎有些陶醉了,不禁吟出了“物我一无际,人鸟不相惊”之语。物与我本是相峙相对的,其界限很为分明。如今,诗人则已与日华、树影、奔马、昔耶,一起进入了 幽清宁静、无识无欲的境界。既忘记了我之为我,当然也忘记了物之为物。两者融为一体, 再无物我之分了。在这样的境界之间,人之见鸟无所欲求,当然不会惊动它;鸟之见人视为 同物,亦无所惊惧。鸟自鸣啭于枝头,人自凝思于窗前,这世界就成了人鸟两适的清幽世界。 诗人似乎很满足于这种生活,再不愿踏入风波险恶的官场了。因而,在遐想之际,几乎把自 己认作了数百年前的东汉隐士法真(字高卿)。法真鄙弃仕途,郡太守请他出仕法曹,他回 答说:“倘若你非要我为吏,我就隐于北山之北、南山之南去!”诗人在结句即运用此典, 告诉孔主簿:倘若您有机会经过这里,就请来看看我这隐迹北山的“法高卿”吧!这结句写 得很超脱,亦很风趣,正是清逸中人的悠闲口吻。如不知作者之名,读了此诗,很容易令人 以为,又碰到那位“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的陶渊明。全诗用语清淡,境界亦颇与陶诗 相近,只是陶诗显得古朴而清新,此诗则稍为轻巧些。 现在再回到开头提及过的诗题:《秋日愁居答孔主簿》。诗中清幽淡泊,一无居秋之 “愁”,莫非写错了题目?答曰:非也。其实,王僧儒因事免官居家,心境并未如此淡泊。 对于“久之”不被调用,亦曾心怀惴惴。在他同期写给友人何逊的诗中,就有“夜风入寒水, 晚露拂秋花”的暗淡之景和“思君不得见,望望独长嗟”的愁苦之情。那么,这首诗之所以 题为“愁”,或许由于作诗之始,诗人心境原本就有愁,但触景解怀、情随物迁,终于变得 渐渐平静和超脱起来;或许由于孔主簿非为至友,答诗不便深谈,虽有愁而却出以淡泊之语, 表明自己免官无怨,以避免牢骚之嫌?而且此诗描述清静,情感也稍淡漠,给人以孤清幽寂 之感,不似陶渊明《饮酒》那般,字里行间跳荡着一种摆脱官场的由衷喜悦,可见心底毕竟 还有几分“愁”思在。 【点评】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 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 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 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 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 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四)阅读下文,完成 15—20 题。(17 分) ①冯按字孝孙,南阳湖阳人也。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以氏焉。 ②王莽末,四方溃畔,按乃聚宾客,招豪桀,作营堑,以待所归。是时湖阳大姓虞 都尉反城称兵,先与同县申屠季有仇,而杀其兄,谋灭季族。季亡归按,按将季欲还 其宫,道逢都尉从弟长卿来,欲执季。按叱长卿曰:“我与季虽无素故,士穷想归, 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遂与俱归。季谢曰:“蒙恩得全,死无以为报,有牛马财 物,愿悉献之。”按作色曰:“吾老亲弱弟皆在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 财物乎?”季惭不敢复言。按自是为县邑所敬信,故能据营自固。③时天下未定,而四方之士拥兵矫称者甚众,唯按自守,兼有方略。光武闻而嘉之, 建武三年,征诣行在所,见于云台,拜虞令。为政敢杀伐,以威信称。迁郏令。后车 驾西征隗嚣,颍川盗贼群起,郏贼延褒等众三千余人,攻围县舍,按率吏士七十许人, 力战连日,弩矢尽,城陷,按乃遁去。帝闻郡国反,即驰赴颍川,按诣行在所。帝案 行斗处,知按力战,乃嘉之曰:“此健令也。所当讨击,勿拘州郡。”褒等闻帝至, 皆自髡剔,负鈇锧,将其众请罪。帝且赦之使按转降诸聚落县中平定诏乃悉以褒等还 按诛之。按责让以行军法,皆叩头曰:“今日受诛,死无所恨。” 按曰:“汝知悔过 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皆称万岁。是时每有盗贼,并为褒 等所发,无敢动者,县界清静。 ④中元元年,从东封岱宗,行卫尉事。二年,帝崩,使按持节起原陵,更封杨邑乡 侯。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土。六年,显宗幸鲁,复 行卫尉事。七年,代阴嵩为执金吾。建初三年,以老病乞身,肃宗许之。元和二年, 卒,时年八十六。 ⑤子柱嗣。尚显宗女获嘉长公主,少为侍中,以恭肃谦约称,位至将做大匠。柱卒, 子定嗣,官至羽林中郎将。定卒,无子,国除。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1)按将季欲还其宫( ) (2)定卒,无子, 国除(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1)帝案行斗处,知按力战( ) A.按压 B.考察 C.查办 D.按照 (2)使按持节起原陵( ) A.出任 B.兴建 C.开启 D.搬运 17.翻译下列句子(6 分) 吾老亲弱弟皆在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财物乎? 18.给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帝且赦之使/按转降诸聚落/县中平定诏/乃悉以褒等还/按诛之 B.帝且赦之/使按转降/诸聚落县中平定/诏乃悉以褒等/还按诛之 C.帝且赦之/使按转降诸聚落/县中平定/诏乃悉以褒等还/按诛之 D.帝且赦之/使按转降诸聚落/县中平定/诏乃悉以褒等还按诛之 19.第③段写了哪两件事来表现冯按“有方略”?( 用自己的话表述)(2 分) 20.评析第④段划线句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 分) 【分析】(1)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 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个考点。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 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我们会遇到我们没见过的 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 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 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 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6)本题考查分析文言内容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要在仔细理解此句以及全文内容的基 础上,全面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分析其作用。 【解答】(1)①译文:冯鲂带着申屠季回营垒。“将”,动词,带、带着。 ②译文:冯定死后,因为没有子嗣,所以封爵注销。国:封爵。 (2)①译文:光武帝巡查冯鲂战斗的地方,知道冯鲂是尽力作战的。这里“案”是动词, 可译为“巡查”“考察”。故选 B。 ②译文:派冯鲂持节砌造原陵。这里“起”是动词,可译为“兴建”,故选 B。 (3)“老亲”,年迈的父母;“相与”,联手,一起;“何云”,应是“云何”,说什么。 译文:我年迈的父母和幼弱的弟弟都在贼人占据的城里,今日联手,尚且无所顾忌(顾 惜),还说什么财物? (4)根据句意断句。“帝且赦之”句意完整,与后面“使鲂……”是两件事,中间要断开, 排除 A.“诸聚落”是动词“转降”的宾语,要连在一起,排除 B.“诏乃悉以褒等还鲂诛 之”句意完整,是说光武帝便下诏把延褒等人都交给冯鲂处置,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故 选 D.译文:光武帝且先收降了他们,派冯鲂转巡各地收降各部落,县中平定下来,光武帝 便下诏把延褒等人都交给冯鲂处置。 (5)在第三段中说到“鲂率吏士七十许人,力战连日,弩矢尽,城陷,按乃遁去”,他带 领官吏随从们七十多人力战好多天,与贼人殊死搏斗,在箭用尽,城池丢失了之时才逃跑。 后来武帝检查冯鲂战斗之处,知道冯鲂是尽力作战的,还表扬了他,这说明他有方略,一心 为国;原文说到“'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皆称万岁。是时每有盗贼,并为褒等所发,无敢动者,县界清静”,他赦免延褒等人,让他们做县令的耳 目,后来只要县内有盗贼都被他们告发,没有人敢随意作乱,县内很太平。这件事也说明他 有方略。 (6)画线句大意是永平四年,冯鲂因为负责陇西太守邓融的考核,犯听任奸吏之罪,被罢 免,削去爵位封地。这符合传记的特点,如实地展现人物形象,说明主人公也有缺点,也有 做得不好之处。 答案: 1.(2 分)(1)携带/带领 (2)封地 2.(2 分)(1)B (2)B 3.(6 分)我年老的父母(1)幼小的弟弟都在贼人城里,今天帮助(1)你(1),尚 且(1)没有考虑(1)他们(1),还讲什么财物呢? 4.D(3 分) 5.(2 分)①寡不敌众不硬拼 ②赦免叛贼作耳目 6.(2 分)真实记录冯按任用奸官的过错(1 分),秉笔直书,不为贤者隐,让传主形 象更加可信(1 分) 参考译文: 冯鲂字孝孙,是南阳湖阳人。他的先祖是先秦时魏的一支,封在冯城,就以冯为姓了。 王莽末年,天下分崩离析,冯鲂便召集宾客,收养豪杰,建造营垒壕堑,等待形势发展 决定将来的归宿。这时湖阳大姓虞都尉据城拥兵而反,他以前就跟同县的申屠李家有仇,就 杀了申屠季的兄长,并想灭了申屠家族。申屠季逃亡归附冯鲂,冯鲂带着申屠季回营垒,路 上遇到了虞都尉的堂弟虞长卿,虞长卿想抓走申屠季。冯鲂怒斥虞长卿说:“我与申屠季虽 不是老相识,但他遭难了来投奔我,自当用生命来担保,你有什么说的?”就带着申屠季一 起回来了。申屠李感谢说:“蒙您大恩得以保全,无以为报,家中的牛马财物,我愿全部献 给您。”冯鲂气愤地说:”我年迈的父母和幼弱的弟弟都在贼人占据的城里,今日援手,尚 且无所顾忌,还说什么财物?”申屠李惭愧地不敢再吭声。冯鲂从此受地方上所崇敬。所以 能据守营垒保全自己。 当时天下未定,而四方的人拥兵称王称帝的特别多。只有冯鲂仅求自卫,而且很有心计 谋略。光武帝听说后很赞赏,建武三年,征召他来自己的临时住地,在南宫的云台见了面, 任命他为虞县县令。冯鲂为政杀伐决断很有威信。改任郏县令。不久光武帝西征隗嚣。颖川 一带盗贼群起,郏县强盗延褒等人拥众三千人,围攻县府,冯鲂带领官吏随从们七十多人力 战好多天。箭头射光了,城池丢失了,冯鲂才逃跑。光武帝一听郡国反叛,立刻奔赴颍川, 冯鲂到光武帝住处拜见。光武帝检查冯鲂战斗之处,知道冯鲂是尽力作战的,就表扬他说:“这可是一位强有力的县令。所该讨伐的,不要拘于州郡界限,一律追讨。”延褒等人知道 光武帝来了,都自己剃去头发,背着斧头铡刀,带着部下来请罪。光武帝且先收降了他们, 派冯鲂转巡各地收降各部落,县中平定下来,光武帝便下诏把延褒等人都交给冯鲂处置。冯 鲂严厉斥责他们,要执行军法,(他们)都叩头说:“今日受到严惩,死了也不怨恨。”冯 鲂说:“你们知道服罪悔过,现在可以全部赦免你们,听任你们各自回家种田务农,希望你 们做县令的耳目。”他们齐呼万岁。这以后这一带只要一有盗贼,都被延褒等人告发,没有 人敢任意作乱,县内很清静。 中元元年,随光武帝东封岱宗,执行卫尉职责。中元二年,光武帝去世,派冯鲂持节砌 造原陵。永平四年,因为负责陇西太守邓融的考核,犯听任奸吏之罪,被罢免,削去爵位封 地。中元六年,显宗到鲁地,让他再次执行卫尉职责。中元七年,让他代替阴嵩做了执金吾。 建初三年,以年老多病请求离职,肃宗同意了。元和二年,冯鲂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其子冯柱继承爵位。娶明帝之女获嘉长公主,年轻时就当上了侍中,以恭谨严肃谦逊检 束著称,位至将作大匠。冯柱去世,其子冯定继承爵位,官至羽林中郎将。冯定死后,因为 没有子嗣,所以封爵注销。 【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 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 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 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 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 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五、阅读文本,完成 21—25 题。(14 分) 民本君末论 ①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 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 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 必可共废之。 ②观夫乡社赛会,必择举一长,使治会事,用人理财之权咸隶□。长不足以长则易 之,虽愚夫愿农,犹知其然矣;何独于君而不然?岂谓举之戴之,乃以竭天下之身命膏血,供其盘乐怠傲,骄奢而淫杀乎?供一身之不足,又滥纵其百官,又欲传之世世 万代子孙,一切酷毒不可思议之法,由此其繁兴矣。民之俯首帖耳,恬然坐受其鼎镬 刀锯,不以为怪,固已大可怪矣,而君之亡犹欲为之死节! ③故夫死节之说,未有如是之大悖者矣。君亦一民也,且较之寻常之民而更为末也。 本之与末,更无相为死之理。夫曰共举之,犹得曰吾死吾所共举,非死君也;独何以 解于后世之君,皆以兵强马大力征经营而夺取之,本非自然共戴者乎!一姓之兴亡, 渺渺乎小哉,民何与焉?乃为死节者,或数万而未已也。 ④古之所谓忠,以实之谓忠也。下之事上当以实,上之待下乃不当以实乎?则忠者, 共辞也,交尽之道也,岂可专责之臣下乎?孔子曰:“君君臣臣。”又曰:“父父子 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教主言未有不平等者。古之所谓忠,中心之谓忠也。抚 我则后,虐我则雠,应物平施,心无偏袒,可谓中矣,亦可谓忠矣。君为独夫民贼, 而犹以忠事之,是辅桀也,是助纣也。其心中乎,不中乎? ⑤呜呼,三代以下之忠臣,其不为辅桀助纣者几希!况又为之掊克聚敛,竭泽而渔, 自命为理财,为报国。无惑乎君主视天下为其囊橐中之私产,而犬马土芥乎天下之民 也。民既摈斥于国外,又安得少有爱国之忱。何也?于我无与也。继自今,即微吾说, 吾知其必无死节者矣。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2 分) A.也 B.者 C.之 D. 焉 22.对第②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百姓卑谦恭顺,安安静静坐着忍受君王的残酷暴政,不对暴政感到奇怪,原本已经 非常值得奇怪啊 B.百姓卑谦恭顺,安安静静坐着接受君王的残酷暴政,不对暴政进行谴责,原本已经 非常值得奇怪啊 C.卑谦恭顺的百姓,安静徒然地接受君王的残酷暴政,不对暴政感到奇怪,原本已经 非常值得奇怪啊 D.卑谦恭顺的百姓,安静徒然地忍受君王的残酷暴政,不对暴政进行谴责,原本已经 非常值得奇怪啊 23.分析第④所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4 分) 24.下面句子是文中的原话,要把它放回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3 分) 本末倒置,宁有加于此者? A.第①节的“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句后。 B.第②节的结尾。C.第③节的结尾。 D.第⑤节的“而犬马土芥乎天下之民也”句后。 25.分析在第⑤段中“我”与“吾”的不同身份及其含义。(3 分)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 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句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将几个选项中的句子放在原文中理解,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来分析句子的正确含义。 (3)本题考查对文段论证方法的分析,要理解大意,根据常见论证方法来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 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5)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筛选文本信息并概括内容,考生要注意抓住文本中描写相关事件 人物的语句,然后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解答】(1)“用人理财之权咸隶”的意思应该是用人理财的权利全都隶属于他,要用含 有“于之”意思的兼词,AB 都是句末语气助词,排除;C 没有“于”的含义,排除;故选: D。 (2)“民之俯首帖耳”定语后置,既俯首帖耳(之)民,排除 AB;“以为怪”的意思是百 姓不对暴政有所谴责反抗,排除 C.故选 D。 (3)“下之事上当以实,上之待下乃不当以实乎”“则忠者,共辞也,交尽之道也,岂可 专责之臣下乎”,作者用诠释的方式,论证“古之所谓忠,以实之谓忠也”,解释忠应该是 上下双向而通的,不仅仅只是上对下的单独方式;“古之所谓忠,中心之谓忠也”“应物平 施,心无偏袒,可谓中矣,亦可谓忠矣”,再次阐述忠应该无偏袒中立;“君为独夫民贼, 而犹以忠事之,是辅桀也,是助纣也”认为去“效忠”暴君并非真正的忠诚;“孔子曰: ‘君君臣臣。’又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引用论证,反其意而用,是 为了论证君臣之间不应该只是上责下,而应该平等交流。 (4)该句是说“本末倒置”,文章第三段写“故夫死节之说,未有如是之大悖者矣。君亦 一民也,且较之寻常之民而更为末也。本之与末,更无相为死之理”正是谈论本末问题,因 此排在第三段末尾合适,故选 C。 (5)“我”字根据“民既摈斥于国外,又安得少有爱国之忱。何也?于我无与也”可见, 是指百姓,根据前文论述,有第一段“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 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民择君的民,也有第二段“民之俯首帖耳,恬然坐受其鼎 镬刀锯,不以为怪”的愚民,以及本段中被排斥于政治事务之外,而没有爱过热忱的民; “继自今,即微吾说,吾知其必无死节者矣”,“吾”指作者自己,他已经认识到君民平等, 知道独裁的害处,认为即使没有自己这篇文章,也绝不会再为独裁君王效死了。答案: (1)D。 (2)D。 (3)方法 1 诠释论证。作用:作者强调上下彼此“诚实“为忠,是上下通用语言,不能是 上对下的单向度用语;“忠”是中心中央无偏的意思,辅助独裁暴君,不能为忠。 方法 2 引用论证。作用:作者两次反其原意活用儒圣孔子的话,强调君臣之间应该是平等关 系 (4)C。 (5)“我”即全文中反复提到的“民”,是在“生民之初”举荐领导人的原始居民;也是 忍受君王暴政不知反抗的愚民百姓;还是被排挤在政治事务之外,对国事漠不关心的市井小 民……;”本段的“吾“即作者本人,已经清醒认识到专制独裁制度的危害,并且坚信人民 一定会觉醒,不再为独裁统治尽忠卖命。 【点评】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 一、关注词性差异。 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 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 的思路。 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 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 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 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 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 不可机械、盲目。 三 写作(70 分) 26.人活着,就必须吃饭,这是基本要求,也是最低底线;但决不能以食为天,把吃饭 当作最大追求,最高极限。每一个职业,每一种身份,无论是唯真是求的学者,还是 唯利是图的商人;无论是治病救人的医生,还是逢场作戏的演员;无论是大权在握、 呼风唤雨的官员,还是寄生于家庭、尚不能独立的学生……都应有不能失去、也不能 混淆的底线与极限。 ——这句话引导我们思考:在这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如何做好一个人?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900 字。【分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人活着,就必须吃饭,这是基本要求,也是最低底线”,人 如果只为活着而吃饭,那便与动物无异,和“做好一个人”不沾边。无论每一个职业,每一 种身份,要想“做好一个人”,都要守住道德底线。善良、感恩、爱国、守规则等,都可以 是做好一个人的底线。 参考立意: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爱国,是做好一个人的底线。 (3)感恩,是做好一个人的底线。 (4)守住做人的底线。 (5)遵循规则,是做人的底线。 【解答】 守住做人的底线 有这样一朵牡丹,觉得自己很漂亮很高贵,从而就看不起那不显眼的根了,有一天,主 人把牡丹剪了下来,放在精美的花瓶里,但是牡丹失去了根,没有了营养来源,没过几天就 枯萎了,主人就把它丢进了垃圾桶,牡丹因为觉得自己很漂亮,很高贵而看不起那不显眼的 根,它却不知,如果没有那不起眼的根在默默给它营养,它也会很快就枯萎的。其实从中我 们可以领悟到做人也是如此,不能忘本,是做好一个人的底线。 近日,有网友曝光称,一位中国留美博士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wending mai 给教职工发了一封校内邮件。他以自己的名义向美国道歉,声称自己作为一名 中国人,非常遗憾,因为源于中国的冠状病毒疫情现在变成了给大家诸多不便的大流行病。 中方的拖延导致了疫情扩散。道歉完之后,他在信的最后部分还不忘加上一些鼓励美国的话, 他称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他相信美国一定能够挺住。 对于这场疫情,连全球的专家们都找不到新冠病毒的发源地在哪,怎么到这位博士口中 就变成来自中国了?就连美国专家都不认同将此次疫情甩锅给中国,怎么到博士口中中国就 要为美国道歉了?就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将新冠病毒称之为中国病毒一事,外交部发言 人耿爽表示,近来美国一些政客把新冠病毒同中国相联系,这是对中国搞污名化,我们对此 强烈愤慨、坚决反对。 这位中国留美博士为讨好美国,谄媚讨好逢迎拍马,不惜污蔑中国,舔着脸去捧美国人 的臭脚,是地地道道的忘本行为。中国养育了他,他却吐着蛇信子反咬中国一口,他无异于 东郭先生所救的狼,不配“人”的称号,会遭到所有爱国之人的唾弃。 与此相反,那些从来都清醒地认识自己、不忘根本的人,向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美誉。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被美国一所大学聘请为终身教授,有自己的房子车子,过着优裕富足的 生活,但是他有一颗牵挂祖国的心,1950 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 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袒露 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无论一个人多么的 有本事,多么的有能力,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根。正是在这样精神的带 动下,许许多多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建设,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而回到祖国,因为 叶落归根。就像华罗庚教授所说的那样:数学没有国界,但是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底线是人能容忍的最低限度。人不管走得多远,都不应该忘记自己从哪里来。无论自己 有多大的本事,也不论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都不要太狂妄到忘本,一旦忘本,离你衰落的 日子就不远了。要想做好一个人,就不能得鱼忘筌,数典忘祖。 树不能无根,离了根,树就没法活。人不能忘本,没了本,人就失去了做人的底线,也 就不能称其为人了。 【点评】作文写作方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 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 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 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 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 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 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 抽象为具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 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 是不懈的追求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