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邓稼先生平
事迹。
2、说说邓稼先身上有哪些优秀
品质。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
妇孺皆知
xiǎn
cuì
rú
一、预习题
1、注音
彷徨 páng huáng
殷红 鲜红
殷切 鲜为人知
yān
yīn
xiān
xiǎn
2、词语解释
宰割:比喻侵害,压迫,剥削。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彷徨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
方向去。
仰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承当得起,不愧这个称号。
元勋:立了大功的人。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
来.。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妇孺皆知:妇女儿童都知道。
马革 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 裹起来,指
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
献出全部的力量。
作者、背景
及
文体介绍
杨振宁,美籍华人,
物理学家。于1922年出生
在安徽合肥,1938年中学
还没毕业,就进入西南联
大就读,1942年西南联大
研 究 所 毕 业 。 1945年 到
194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
学获博士学位。1949年,
杨振宁进普林斯敦大学研
究,1956年与李政道提出
宇称不守恒理论。1957年
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1942年出生在安
徽省怀宁县,在北平读完
小学和中学后,1945年从
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
~1950年到美国普渡大学
留学,学习理论物理。他
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1950年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
名大学毕业生开始研制原
子弹、氢弹,直至病逝。
邓稼先简介
他们是同乡、
同学,情同手
足的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
奖蜚声世界半
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
弹隐姓埋名28
载。
1964年 10
月 16日 中
国爆炸了
第一颗原
子弹。
1967年 6
月 17日 中
国爆炸了
第一颗氢
弹。
中国曾遭5次核威胁
朝鲜战场核阴云
1950年10月25日,我志愿军入朝参战。在中朝军队
凌厉的攻势面前,美军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三八线以南。
“联合国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为挽救败局,乞灵
于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建议杜鲁门总统动用原子弹,企
图遏制中朝军队的进攻。
1951年4月,在志愿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攻势后,
杜鲁门下令向关岛地区紧急运送核部件,并举行核战演
习。一时间,核战争的阴云密布朝鲜战场。对此,中国
方面已有所估计并作了相应的准备,同时通过舆论加以
揭露。这使美国在杜鲁门时代始终未敢在朝鲜战场上使
用核武器。
1953年3月,刚刚入主白宫的艾森豪威尔又扬言使
用核武器。然而,慑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核实力,直到中
朝与美方达成停战协定,艾森豪威尔这个前盟军总司令
最终也未敢在朝鲜战场上使用核武器。
金门马祖危机
1955年1月18日,我军解放一江山岛,2月8日到12日,国
民党军队全部撤逃大陈岛等岛屿,美国认为中共将对金门、
马祖发起总攻,担心美国可能会卷入一场规模更大的战争之
中。
对此,美国采取了两手策略,首先向中国发出核威胁,3
月12日,艾森豪威尔总统在被问及美国在亚洲的全面战争中
是否会使用核武器时说:“我认为没有理由不能使用原子弹。
”3月15日,杜勒斯又一次发出了核威胁,说如果台湾海峡发
生战争,美国准备使用战术核武器。另一方面,美国又试图
说服蒋介石主动撤出金门、马祖而固守台湾。4月20日,美方
向蒋提出后,蒋坚决反对。艾森豪威尔深感沮丧地说:“我
们仍然进退两难。”
1955年4月23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八国代表团团长会
议上发表了重要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
国人民不要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
判,讨论和缓和远东局势。”这个声明给缓和台海局势带来
了转机。4月26日,杜勒斯表示将与北京就停火举行会谈,解
放军对金马炮击立即减少,至5月中旬炮击完全停止,台湾海
峡恢复平静。
炮击金门危机
为打击国民党自1957年以来不断叫嚷“反攻大陆”的嚣张气
焰,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猛烈炮火轰击大小金门
等岛屿。此时,美国又一次举起了“核大棒”。
1958年9月2日,美参联会主席特文宁提出了对中国的核打击
策略:“向大陆沿岸地区的5个机场先各投1枚当量为7千吨~1万
吨的小型原子弹,看看中国的反应。”
9月8日,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美国侵略者的
这一套,只能去征服那些时刻准备向美国原子弹、氢弹投降的机
会主义者。”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的态度先硬后软,借口会招
致苏联的报复,称“对任何地区问题都不想使用核武器”,转而
反对使用核武器。
美国国务卿杜勒当时判断,中共对金门的军事行动“很可能
是毛泽东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7月末在北京会晤时达成的一致
行动”。然而,赫鲁晓夫访华期间,毛泽东根本就没有提到台湾
问题。面对毛泽东的“突然袭击”,莫斯科十分恼火。直到8月
31日,《真理报》才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指责美蒋“在远东地
区组织实施了军事挑衅行动”,并表示了支持中共的立场。
而这次危机得以化解还有一个原因,是毛泽东和中央意识到,
美国迫使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是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
一中一台”的局面,于是权衡利弊,作出了暂不收复金门、马祖
的决策。至10月25日,历时64天的金门炮战终于告一段落。
罗布泊核阴云
面对美国的多次核威胁,中国决心研制原子弹。1955年1月
15日,毛泽东主持会议,正式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
美国一直密切注视着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从1961年开始,
美国利用U-2高空侦察机和间谍卫星对我核设施多次进行侦察
及拍摄。曾担任过肯尼迪顾问的罗斯回忆说:“中国将拥有核武
器的消息把大家吓坏了。”
怎样才能阻止中国拥有核武器呢?当时,正值中苏关系破裂,
美国觉得可以加以利用。1963年7月14日,美国特使哈里曼赴莫
斯科,带去了肯尼迪对付中国原子弹的计划。哈里曼问赫鲁晓夫
是否愿意采取“美国行动”或“苏联行动”,阻止中国发展核武
器,但赫鲁晓夫对与美国联手阻止中国发展核武器的计划不感兴
趣。
与此同时,美国还制定了单独破坏中国核武器计划的行动计
划,其中包括派出轰炸机到罗布泊试验场上空投掷核弹。
不过,慑于单独这样干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和军事风险,美
国无奈之下,终于没有采取军事行动。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珍宝岛危机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苏先后在珍宝
岛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珍宝岛事件爆
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以苏联国防部长
格列奇科、部长助理崔可夫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
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对中国的
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同他的高级官员紧急磋商后
认为,西方国家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一个强大中
国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此外,核污染会直
接威胁驻亚洲25万美军的安危。
由于美中30年来积怨甚深,美国最后决定,“
让一家不太显眼的报纸把这个消息捅出去”。8月28
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
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这
则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很快进
入了临战状态。
1969年9月23日和29日,中国先后进行了2
万~2.5万吨当量的地下原子弹裂变爆炸和轰
炸机空投的当量约300万吨的氢弹热核爆炸。
美国地震监测站、苏联地震监测中心,以及两
国的卫星几乎同时收到了能量巨大的爆炸信号。
勃列日涅夫愤怒地喊道:“美国出卖了我
们!”待盛怒的勃列日涅夫稍为平静后,苏联
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说:“也许美国的所谓核
报复计划是恐吓,但中国的反击决心是坚决的。
虽然他们的核弹头不多,但我们不可能在战争
一开始就剥夺他们反击的能力。更何况他们在
四年前就进行过导弹负载核弹头的爆炸试验,
其命中目标的精确度是相当惊人的。而且他们
有了防备,现在几乎动员了全国所有的人都在
挖洞。因此,我们现在应该和中国谈判。”
10月20日,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20
世纪中对中国的最后一次核威胁随之灰飞烟灭。
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
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
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
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
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
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
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
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
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
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
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
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
质和高尚情操。
文体介绍
悼邓稼先词
(张爱萍)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二、尝试题
1、听录音,思考下列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
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
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
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⑥一封短短的信
⑦1982年,“我不能走”
谨慎认真,功勋卓著
热爱祖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无私、朴实、可信
真诚坦白,从不骄傲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忠诚朴实
沉稳果断、认真执着,
无私奉献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第
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
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
伸和扩展。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
出了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
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着
重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文化背景,
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
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这一
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2、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
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
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甲午战争黄海大战
日军屠杀大连、旅顺居民
2、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
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
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 从“
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
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祖
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
历史人物。
3、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
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奥本海默
他们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
一个锋芒毕露; 一个忠厚平实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
职务
功劳
学术水平
相当
国籍
文化背景
性格
不同
奥本海默
锋芒毕露
善于辞令
复杂的人
邓稼先
最不引
人注意
忠厚平实
“纯”
奉献
精神
3、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
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
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
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
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
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
产党的理想党员。”
《吊古战场文》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
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
人烟。河水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
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
日昏黄。 飞蓬折断,百草枯死,
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
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
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
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
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
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
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
清楚。”
原文:浩浩乎!平
沙无垠,敻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
纷。黯兮惨悴,风
悲日曛。蓬断草枯,
凛若霜晨。鸟飞不
下,兽铤亡群,亭
长告余曰:“此古
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
闻!”
4、为什么要引用《吊古战场文》?
《吊古战场文》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
景象,借此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
艰苦,营造了悲凉、悲壮的气氛,烘托
邓稼先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5、作者为什么要向导演建议用儿时从父亲
口中学到的一首歌?
这首歌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把邓稼
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背景
上。
1.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
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
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2.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
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
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
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
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
3.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
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
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
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三、巩固题
1、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
详细介绍?
2、“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
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
指: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
“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
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
气质”。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
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
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
的气质品格。
3、“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是指: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
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
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
4、 “如果让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
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
格与品质。”一句如何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为中国人民的利益
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目
标,也是他的性格与品质所决定的,这
正是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归纳总结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
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
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
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
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
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
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归纳总结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
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
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
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
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
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
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四、检测题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为了说明邓稼先是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
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
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
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崇高品质有哪些?
他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巨大贡献,
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真诚、朴实、热爱祖国,没有私
心,具有奉献精神等。
4、为什么要引用《吊古战场文》?
《吊古战场文》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借此暗示邓稼先
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营造了悲凉、悲壮的气氛,烘托邓稼先不
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