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排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段
管理经济。
⑴片面发展重工业;
⑵为支持工业,不惜
损害农民利益,损害
了农民积极性;
⑶计划指令压抑了地
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主要特征 弊端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复习:
课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
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
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七单元 第21课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斯大林逝世后,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
尔巴乔夫先后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但是由于
积重难返,改革步履艰难,最终一个曾在国际舞
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消失了。前苏联的社会
主义国家为何改革如此艰难? 我们中国的改革从
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也
影响国家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
经济改革的背景
19131913年~年~1950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1212倍,农业只提高了倍,农业只提高了
40%40%,,1953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1913年,牲畜存栏数年,牲畜存栏数
与与1913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1913年增加了年增加了20%20%。。
思考?
从上面的数据能得出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有何危害?
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的弊
端日益显露
苏联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1.背景背景
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是
在什么背景下进行改革的?
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⑶苏共二十大(1956 “秘密报告”)
⑵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1953)
2.2.内容:内容:
农业
工业
①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
②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③大规模垦荒、提倡种玉米等
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②给企业部分权利
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1.1.背景:背景: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2.2.内容:内容:
农业
工业
1.1.背景:背景: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3.3.结果结果
及原因及原因 原因:
结果:有一定成效,最终失败
缺乏科学认识,没有从根本上破
除这一模式
赫鲁晓夫的
墓碑用7块黑
白大理石相
向衔接堆砌
而成,代表
了赫氏毁誉
参半的一生
赫鲁晓夫 (1894—1971)
东方
1
号
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接见永载
史册的"征服宇宙空间英雄"尤里.加加林
赫’生平最“得意”之作:
在联合国大会演讲席上,当着
全世界代表脱下大皮鞋,用手
一边大力敲打演讲台,一边大
吐“口水”(口沫横飞)——
十张纸巾都不够!!!
提示: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
战的改革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有人说赫鲁晓夫上斯大林的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
种观点?说明理由
勃列日涅夫
(1964年-1982年,曾任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
人。)
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
大国。他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
年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1977年至1982年他去
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他在1977年,由于阿
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
阿富汗的战争。
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
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
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⑴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⑵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⑶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1.1.内容内容
3.3.成效与问题:成效与问题:
取得一些成果。
1975年以后,经济增长率下降,进入停滞
时期
2.2.重点:重点: 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
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
生产的40%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军备上赶上美国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目的:
提示:比较点:目的、内容、结果、失败的原因。
异:
同
内容有所不同,前者的重点在农业,
后者的重点在工业。
都是没有从根本上破
除斯大林模式。
都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结果:
失败的主要原因:
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背景: 社会动荡,经济停滞
2.内容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
划指标
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
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出现合资企业;
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家庭农场
3.结果: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
降,没有取得预期成果。
4、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
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5、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背景:
⑴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⑵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稳
固领导地位后,开始对“ ”改革。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
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政治、
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
实际;结果都失败了。
异:赫’改革侧重农业,勃’改革侧重重工业,
戈’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两者都取得
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前两
次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
行修修补补,但后者冒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
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改革
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的改革始终没
有成功,苏联也在改革中解体,这说明了什么
?十月革命后,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
列宁、斯大林等人作出过什么探索?我们应该
从他们的探索极其后来的改革中吸取什么经验
教训呢?
社会主义改革将是一个复杂、艰巨、曲折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改革中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启示
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
需要不断探索,因此改革是必要的。
社会主义改革将是一个复杂、艰巨、曲
折的过程。
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
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处理好改革、
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课线索:
苏联的
改革与
解体
赫鲁晓夫
改革
勃列日涅夫
改革
戈尔巴乔夫
改革
背景
内容
结果及原因
内容
内容
背景
结果及原因
结果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