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
验教训。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
模式”
学习探究: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1、思考并回答诗中的野兽和暴徒分别指什么?2、当时的俄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
"面包会有的,牛
奶会有的,一切
都会有的。"
国外武装干涉
国内反革命叛乱
取消自由贸易
1、背景: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内容:
2、目的:
4、特点:
(1)农业:
(2)工业:
余粮收集制
推行工业国有化
普遍义务劳动制,实物分配制
“战时”
(3)贸易:
(4)分配:
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共产主义”
内忧外患,经济严重匮乏
“当时所处的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
“俄罗斯同它的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
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
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
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价
11、、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
22、、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损害农民利益,是一种应战解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损害农民利益,是一种应战解
危的措施,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危的措施,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材料一: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
消,反而得到了强化。这引起了战争期间默默承受重负的农民的
强烈不满。在城市里,许多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也心怀不满,纷
纷罢工。农民和工人的不满情绪也牵动着军队士兵。1921年2月
28日,波罗的海舰队主要基地喀琅斯塔得发生水兵叛乱,他们甚
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口号。
——人民版教科书·必修一
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
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
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
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
11、材料一表明、材料一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
22、材料二表明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表明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配:
(3)贸易:
(2)工业:
(1)农业:
3. 内容
实行自由贸易
废除实物配给制
固定的粮食税
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通过《关于以
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2. 标志:
1.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结束后引发经
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解除工业国有化
项目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内容 作用
农业
政策
工业
政策
贸易
政策
分配
制度
余粮收
集制
全面推行工
业国有化
取消自
由贸易
实行配
给制
粮食税代替
余粮收集制
国家资本主义
恢复自由贸易
允许商品买卖
实行按劳分
配制
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
了政府和农民间的矛盾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
极性
新经济政策
“新”在何
处?
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
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
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
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大国崛起·苏联》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巩固苏维埃政权;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列宁的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
生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
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
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
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
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
时期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
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把全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及文化科学事业等决策权集中
在党中央的最高层。
三、斯大林模式
(一)背景
苏联成立(1922年)和列宁逝世(1924年)
项 目 内 容
工业政策
农业政策
经济体制
(二)表现
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农业、轻工
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
农业集体化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
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它是苏联在
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其主要特点
是高度集中。
“特定的历史条件”
是指什么历史环境?
(1)现实环境:帝国主义威胁;经济落后;经济危机
(2)历史环境:缺乏民主传统;落后农业国
(3)个人因素:斯大林的品质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
美国的1/8,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
完成。
对此斯大林指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
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
躏我们。
请分析:他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侧重点是什么
?这样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学习探究:斯大林的选择
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落后的现实;重工业是国防的基础
“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材料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
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
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
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路程。
材料二: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
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
材料三: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30年代五年计划引起了
全世界的关注,“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
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
工业强国
增强了国防实力,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成为世
界大国奠定了基础。
开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和经济体制,为其他国
家提供了借鉴。
材料四:苏联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
倍。农业却徘徊不前,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低于1913
年。
材料五: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
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
羊减少了26%。
材料六: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吃米;又要马儿
跑的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毛泽东
材料七:一个让人嗟叹的结局:1991年,克里姆林宫
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
写了74圈。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
展
轻工业、农业长期滞后,不利于改善民生
牺牲农民和企业利益过多,挫伤了生产者的积
极性,不利于长远发展
体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1)积极 ①开辟了新模式,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2)弊端:
①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
④体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
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
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3)结论:
4、评价:
建国后,中国有没有受到建国后,中国有没有受到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的
影响影响? ? 苏联(苏俄)苏联(苏俄)20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
策的演变有何启示?策的演变有何启示?
20世纪50-70年代末实行过。
启 示:
①应从实际国情出发,走自己特色道路;
②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要保证农、轻、重协调发展;
④建设社会主义要注重改善民生;
⑤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
三种现代化模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苏维埃体制(高
度集权)、一党
制、终身制
君主立宪制
内阁制
两党制
政治
制度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经济
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全盘集体化资本主义大
农场
农业
制度
农、轻、重
协调发展
优先发展
重工业
先轻工业后
重工业
工业化
道路
以公有制为主导,
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单一公有制私有制
生产资
料所有
制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
(英国)
本课小结
俄
国
十
月
革
命
外
国
武
装
干
涉
国
内
叛
乱
“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苏
维
埃
政
权
巩
固
经
济
政
治
危
机
新
经
济
政
策
“
斯
大
林
模
式
”
工
业
化
农
业
集
体
化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经
济
迅
速
恢
复
政
治
形
势
稳
定
巩固练习
1、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
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生产力水平落后
C.面临内部叛乱和外部干涉
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
2、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
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
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3、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
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
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4、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
“新”在
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用市场和
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5、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
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
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
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6、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
处在于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7、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B.是苏联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政治状况的产物
C.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
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