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讲评课件 (38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讲评课件 (38张PPT)

ID:496560

大小:678.41 KB

页数:3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 文 试 卷 讲 评 盐城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2020.05.08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倒觉得附庸风雅也不全是坏事,因为这正显得风雅当道,风雅有“善势力”, 逼得一般人都来______。附庸风雅者多半是后知后觉,半知半觉,甚或不知不觉,但 是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_______,有心向善,_______。 A.攀比 见机行事 无可厚非     B.攀附 见机行事 无可非议 C.攀比 见贤思齐 无可非议     D.D.攀附 见贤思齐   无可厚非 【解析】攀附:依附,比喻投靠有权势的人,以求升官发财或得到某种好处。 攀比:向高水平比较,多指不顾客观条件的行为。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说也奇怪,这位大诗人在最难过的日 子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歌。______________ 在诗里不但可看到宁静满足,还有与自 然的浑然一体,以及对自然的静谧喜悦。 ①此时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 ②显然和他在杭州年轻时之富有火气大为不同了。 ③按照中国标准,他的诗到这时才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 ④甚至他对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更洒脱而不执著。 ⑤他对陶渊明的诗越发爱好,那首《西斋》和陶诗相比,简直可以乱真。 A.A.③①④②⑤ B.③⑤②①④ C.⑤①②④③ D.⑤②③①④ 【解析】 ③“他是诗到这时才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紧承横线前“写出了最好的诗 歌”,应排在第一处,排除CD。①中“此时”所指代的也是前面所述的“最难过 的日子”,解释了他的诗歌“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的原因,应紧承③,故选择A 。 3.下列诗句所写的节气,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莱葭白露早纷纷,上下参差意象分。 ②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③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④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A.②③①④ B.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解析】①是白露,秋天的第三个节气,排在立秋、处暑之后。白露的意思是天气转凉,露 凝而白。 ②是惊蛰,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排在立春、雨水之后。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 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③是春分,春天的第四个节气,排在立春、雨水、 惊蛰之后;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④是小满,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排在立夏之 后。小满的意思是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24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 了蛰伏在土 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 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 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一扇晴窗,在面对时空的流变时飞进来春花,就有春花;飘进来莹火,就有 茧火;传进秋声,就来了秋声;侵进冬家,就有冬寒。闯进来爱情就有爱情,刺 进来忧伤就有忧伤,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体验生 命的深味。 A.生命就像四季样,有繁感也有衰败,有欢乐也有忧伤。 B.直面纷繁的现实,向世界散开心扉,才能收获圆满人生。 C.C.要保持心灵的晴明,用心去感受生命中所经历过的一切。 D.时空的流变,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幻莫测,人生多姿多彩。 【解析】理解上述文字的关键在于抓住文段中的关键句“一任什么事物到了我们 的晴窗,都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体验生命的深味”。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 若士、清远道人,明代戏曲家、 文学家,祖籍江西临川县,被誉 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 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 最,其戏剧作品《紫钗记》《南 柯记》《牡丹亭》和《邯郸记》 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 亭》是他的代表作。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自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自文,完成5~85~8题。题。临川县古永安寺复寺田记 (明)汤显祖 天下有闲人则有闲地,有忙地则有忙人。何谓忙人?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 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乏。(在朝廷上争夺名位的, 在集市上 争夺利益的,这些都是天下的忙人,(世上)也就有忙碌的地方来使他们劳累。于 朝,于市,介词结构后置句。第一、 二句也可理解为互文的修辞。此... 也,构 成判断句。忙地,忙碌的地方。苦,使……劳累。 )何谓闲人?知者乐山,仁者 乐水,(语出《论语.雍也》“知(zhì) 者乐(yào,喜爱)水,仁者乐(yào)山;知 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此皆天下之闲人也,即有闲地焉而甘(使 ……甘甜)之。甘苦二者,诚(虽然)不知于道何如(怎么样),然而趣(旨趣)则远矣。 朝市(朝廷和集市)之积,则有田庐(房屋) ; 山水之馀,则为(修建) 寺观。故寺观者,忙人之所不留 ; 而田庐者,闲人之所不夺也。[注: “闲”人有“闲”,“闲”是一种姿态,一种心境,一种气度。或功 成名就后解甲归田,或退出名利场,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汤显 祖罢官后家居。虽然身处偏僻之地,但却摆脱了繁忙的公务,他感到 心情很放松。文中表达了作者离开官场后对“闲人" “闲地”和“忙 人“忙地”的看法。][课本回扣] (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 (2)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 (3)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寡人之于国也》) . (4)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 [高考链接] (1)(2014.全国新课标卷1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明史-韩文传》) (2)(2014山东省卷)其父见其志不可夺(《詹鼎传》) (3)(2011-江西省卷)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纲鉴易知录》) (4)(2008.安徽省卷)“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新唐书韩休传》) 夺:强夺 夺:改变 夺:改变 夺: .....改变 [夺]文言实词积累(近10年4考) [答案] (1)动词,强取,夺取 (2)动词, 强迫改变 (3)动词, 错过,耽误 (4)动词,削去,罢免 临川古为名郡,五峰、三市在焉。三市者,市也。五峰之间,闻 有观九(数词作定语后置,九道观),寺十三(数词作定语后置,十三座 寺庙)。盖(大概)入明以来,大(大部分)为忙人割夺(夺取)尽,乃至稗 (音bài 稗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引申成语~官野史)粥无所。而古永安 寺境界岿( kuí 高大屹立的样子)然独完(完好),其田则大半无有矣。 邑侯袁公(袁世振,蕲州人。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始任临川知县。) 起于蕲、黄(蕲州和黄州。 今湖北),来宰(做官。 补充:家君作宰, 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王勃《滕王阁序》)于兹(这里)披(打开)图而叹曰:“临川人之憎闲人也,一至此乎!有能从吾言而反 其田者,吾徒也。”(临入憎恶闲人,竟然到了这地步!能听从我的劝导 返还寺观田地的,就是我的同类人。)于是郡弟子刘某首(首先)籍(登记。 引申:籍更民,封府库)所买田若干亩,上之侯以(来,表目的)归于寺。 侯为欣然(高兴的样子)而适(刚好) 是时,有僧(僧人)大千购得南都藏经 以至,而尊置(放置)之寺。侯曰:“有其书矣,而无其人何?”适(10年3考) [课本回扣] (1)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2)贫贱有此女, 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5)今虽欲自雕琢.....不信,适足取辱耳(《报任安书》) (6)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7)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逍遥游》) (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高考链接] (1)(2007.山东省卷)籍每适浑,俄顷辄去(《晋书王戎传》) (2)(2006-福建省卷)我安适归矣(《史记伯夷列传第一》) (3)(2005-湖北省卷)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聊斋志异》) 适:往,到 适:往,到 适:到.....去 [答案] (1)动词,往,到.....去. (2)动词, 女子出嫁 (3)动词, 顺从,适合,依照 (4 )动词,适应,顺应 (5)副词, 恰恰,恰好 (6)副词, 刚刚,刚才 (7)动词, 到,往 (8)动词, 享有8.古永安寺的复兴有哪些体现? 请根据第二段简要概括。(4分 ) [解析] 审题,抓住核心词”复兴的体现”。学会筛选信息,划分层次。 第一层:于是郡弟子刘某首籍所买田若干亩,上之侯以归于寺。概括 为寺田增加。 第二层:有僧大千购得南都藏经以至,而尊置之寺。概括为收藏经书。 第三层:浮梁僧水月和长干寺僧大初,讲经佛经,概括为高僧讲道。 第四层:听者千余人,概括为听者众多。 [参考答案] 寺田增加;收藏经书;高僧讲道;听者众多。(共4分。每点1分) 嗟夫 ! (表 示感叹的语气词。通常都独立置于一句之前。宋·范 仲淹《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 )当忙人之急得此田也,岂不曰彼(那; 那个)无父母妻子(父亲母亲 妻子儿女)之属(名词,等辈、类),先王所禁游民(流离失所的人)者, 吾非真有所憎(憎恶) 利其田,姑(姑且)以蕃(使...多。引申:周敦颐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其种类云耳。嗟夫 ! 此所谓 夺(夺取) 闲人之物以将养(侍奉赡养)忙人也,固(本来)一其说。属(10年11考) [课本回扣]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 (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 (4)衡少善属文(《张衡传》) (5)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6)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8)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 [答案] (1)动词,这里指劝人饮酒 (2)动词, 隶属 (3)动词, 属于 (4)动词, 撰写 (5)动词,通“嘱”,嘱托 (6)名词,等辈、类 (7)名词, 等辈 (8)动词,连,跟着[高考链接] (1 )(2016.上海市卷)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晋书羊祜传》) (2)(2014山东省卷)属鼎治,鼎论如法(《詹鼎传》) (3)(2014.福建省卷)时方行方田令,即以其事属之(《张祖传》) (4)(2014.全国新课标卷I)自幼好学,善属文(《旧唐书于休烈传》) (5)(2013.全国新课标卷11)少聪敏好学,善属文(《旧唐书:李揆传》) (6)(2012:全国新课标卷)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宋史.萧燧传》) (7)(2010.江西省卷)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临川文集》) (8)(2010-福建省卷)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周维城传》) (9)(2009-江苏省卷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书沈通明事》) (10)(2008-重庆市卷)公曰:“以属狱。”(《晏子春秋》) (11)(2006.辽宁省卷)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晋书孝友传》) 答案 (1)属:撰写 (2)属:交付 (3)属:交付 (4)属:撰写 (5)属:撰写 (6)属:托付 (7)属:连接 (8)属:撰写 (9)属:托付 (10)属:交付 (11)属:委托如(如果,表假设关系)以食(喂养)百千万人之闲者夺以(来,表 目的)养百千万忙人,其必无冀(希望 )于有道者矣,则亦蕃(使...多, 繁衍,增长) 其种类而已。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侯所为存(使动用 法,保全)寺者,或(或许)不在田而在道。饭器无殊(不同),香色有 异。后之游闲往来食于兹(这) 田者,其亦有感于侯之弘愿(宏大的誓 愿)云。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古永安寺境界岿然独完            完:完好 B.于是郡弟子刘某首籍所买田若干亩   籍:登记 C.C.姑以蕃其种类云耳              蕃:捍卫 D.饭器无殊,香色有异             殊:不同 使……多,繁衍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天下有闲人也有忙人,朝市的忙人忙于积累财富,闲人纵情山水着 意寺观,两者志趣不同。 B.临川县原来有很苦的寺观,但后来忙人将寺观田产掠夺殆尽,大多寺观景象 衰败,僧人稗粥无所。 CC..僧人大初在长干寺讲习《莲花经》时,听众有上千人,都能得到寺田的供给, 大家非常感激袁公。 D.作者非常看重悠游闲适的状态,他认为把供养闲人的财富掠夺去供养忙人, 是不利于道的弘扬的。 【解析】 “僧人大初在长干寺讲习《莲花经》时”错,原文是“久之,长干寺 僧大初来讲《莲华经》”,意思是:时间长了,长干寺僧人大初来永安寺讲授 《莲华经》。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之。(5分)   (2)临川人之憎闲人也,一至此乎!有能从吾言而反其田者,吾徒也。(5分)  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争夺利益,这些都是天下的忙人,(世上)也就 有忙碌的地方来使他们劳累。 【评分建议】共5分。每句1分,语意通顺1分。“于朝”“于市”状语后置;“此…… 也”表判断;忙地:忙碌的地方;苦:使……劳累。 临川人憎恶闲人,竟然到了这地步!能听从我的劝导返还寺观田地的,就是我 的同类人。 【评分建议】共5分。每句1分,语意通顺1分。憎:憎恶;一:乃、竟然;从:听从; 反:同“返”,返还;徒:一类人;“有……者”:隐含定语后置,表示“有……的人 ”,如“客有吹洞箫者”。9.诗歌颔联和颈联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它们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泊凫矶江馆 赵嘏 风雪晴来岁欲除,孤舟晚下意何如。 月当轩色湖平后,雁断云声夜起初。 傍晓管弦何处静,犯寒杨柳绕津疏。 三间茅屋东溪上,归去生涯竹与书。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9~10题。题。 10.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风雪晴来岁欲除[点明天气,风雪初晴;点明时令,已近除夕] 孤舟晚下意何如[年终岁末,日暮孤舟,又住在江边客舍,“意何如”其实已是无疑之问,但究竟有何“意”,诗人又没 有直说,有问而无答,是因为不想直接说,下面准备以写景来暗示。因此,分析二三联的景物就成了把握作者情感的关键]。 月当轩色湖平后[语序有调整,应为“湖平后当轩月色”:潮水退去后,诗人发现当轩就可以遥望月色,深夜当轩,多是难 眠,而难眠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结合首联诗人交代的天气、时令、处境,可以看出这里的月色不是美景,而是凄寒之景] 雁断云声夜起初[语序有调整,夜起初断云雁声:夜间初起时,听到断云里传来雁鸣之声。断云,就是断断续续的云,这不 是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而是茫茫的夜空飘着一朵或者几朵孤云,所谓“浮云游子意”,情感自不必说;而诗人初起之时, 已经听到断云之中传来雁鸣,不管是深夜还是拂晓,急于赶路的大雁无疑也触发了诗人的旅愁与乡心。] 傍晓管弦何处静[“傍”,时间上紧承“夜起初”,傍晓时分耳边又传来阵阵管弦,睡得迟而醒得早,想必是心情烦躁的, 对羁旅漂泊之人来说,不管此季、此时、此地的音乐是哀是乐,只会让他有“何处静”的怨怼] 犯寒杨柳绕津疏[“犯寒”,冒着寒冷,照应首句的“风雪初晴”;杨柳柔弱,如何能抵御寒冷?所以在作者看来,遍绕江 津的杨柳也就稀稀疏疏,长势萧条,命运凄凉。] 三间茅屋东溪上,归去生涯竹与书[收束两句突转,不再写眼前景物。羁旅的困顿生活,他乡的凄凉场景,我不想再提, “再也不能这样过,再也不能这样活”,于是,诗人用虚写想象之法,以东溪之畔的“三间茅屋”这一简淡而充满烟火气的居 所,点出“归去”后对物化场景的期盼,再以清静高雅的“竹与书”,点出自己精神层面的不懈追求。不必嘲笑诗人被困窘的 现实打败,“黯然逃离北上广”,想必他也是曾经被鼓励过的“后浪”,在一事无成、困顿无方的当下,除了回家还能去哪里 呢?说实话,能够保持对故乡茅屋的怀念、能够依然拥有对“竹与书”的向往,这样的“后浪”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 泊凫矶江馆 赵 嘏9.诗歌颔联和颈联分别描绘了怎样 的画面?它们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分) 泊凫矶江馆 赵嘏 风雪晴来岁欲除,孤舟晚下意何如。 月当轩色湖平后,雁断云声夜起初。 傍晓管弦何处静,犯寒杨柳绕津疏。 …… 【参考答案】 ①颔联写出了夜色初起之时湖面波平浪静、轩中月色皎皎、雁声消逝在云端的夜景。(2分) ②颈联写出了傍晓时刻管弦阵阵,杨柳稀疏的晨景。(2分) ③凄清之景衬托出诗人的羁旅孤独之情。(2分)  精准解读,规范答题10.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泊凫矶江馆 赵嘏 …… 三间茅屋东溪上,归去生涯竹与书。 【参考答案】 ①诗人想象(虚写)归去后的生活,表达 了对羁旅生活的厌倦,对归隐生活的 向往。(3分)  ②以“竹与书”借代清静高雅的隐逸生活。 (2分) 【修正答案】 尾联运用了想象(虚写)、借代的手法(2 分),描写了归去后清静高雅的隐逸生活, (2分)表达了对羁旅生活的厌倦,对归隐 生活的向往。(1分) 精准解读,规范答题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 (屈原《离骚》) (2)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 !(郦道元《三峡》) (3)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 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5) 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已欲立而立人,________。 (《《论语·雍也》) (8) ______,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1)夕揽洲之宿莽    (2)猿鸣三声泪沾裳   (3)畏途巉岩不可攀 (4)小学而大遗      (5)一曲新词酒一杯   (6)凌万顷之茫然 (7)己欲达而达人    (8)位卑未敢忘忧国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12~14题。题。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忆秦娥回乡后,“沟里就迅速沸腾了”,“整个易家老屋场立即轰动起来”,这 说明秦腔的确有着很大的“需求”与“台口”。 B.生动、简洁、质朴、口语化是本文语言艺术的显著特色,同时,恰到好处的 方言应用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带入效果。 C.忆秦娥在表演时极度投入,为戏中人物的悲苦命运所感动,联想到自己的遭 遇,内心极度痛苦,“浑身震颤,泪眼婆娑”。 D.小说末尾忆秦娥脱口吟出的《忆秦娥·主角》,看似随意之作,实际是对她人 生经历、艺术追求及当下心态的极佳概括。 【解析】 “内心极度痛苦”错,过度解读。联系语境,忆秦娥因“完成了一场堪 称美妙绝伦的精神生命对接”而激动。 整体感知,精准比对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胡三元的人物形象。(6分) 【参考答案】 ①经历坎坷,“敲了一路的板鼓,也敲了一路的牙,还坐了一路的 牢”,晚 年在民间草台班子混饭吃; ②性格急躁,因为姐夫锣“喂”慢了半拍,就把姐夫的牙敲掉两颗; ③技艺高超,一个人能操作七八样乐器,敲鼓水准高; ④见识独到,力劝忆秦娥返回省城剧团,可以看出对秦腔发展(戏、角色、艺 术)有着自己的独到认识。 (共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精准解读,规范答题 【方法指津】此类解题思路:找出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人物之 间的关系)和相关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核心题点一: 分析概括人物要准确。核心题点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要全面。14.小说以“板鼓越敲越急”的场景结尾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 ①情节:照应前文多处出现的与“板鼓”有关的情节,呼应开头回乡的情节(说 回就回的急切); ②人物:“板鼓越敲越急”,渲染了急切的气氛,表明老舅劝他回城心情的急切, 也暗示了忆秦娥打算返城时的心情; ③主题:丰富了小说意蕴,深化了“舞台仍有大天地”(舞台寂,方寸行止,正 大天地)的主题,需要艺术工作者“行走如飞”。 ④效果:以板鼓“急急风”的声音收尾,余韵不绝,令人回味无穷。 (共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方法指津】围绕“四循环一读者”展开思路,组织答案。 精准解读,规范答题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15~17题。题。 1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中国的“力”字与希腊雕刻有相同的渊源,都具有力和美的特点。 B.一个民族若只是夸耀历史悠久是无意义的,关键是要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C.先民们思想淳朴,对“力”有正确认识,在从“力”的汉字中可找到佐证。 D.文章结尾把“德”与“力”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加以强调,表达了鲜明立场。 【解析】 “把‘德’与‘力’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加以强调”错。在第⑥节中的 表述为:德是“应当有”,力是宇宙间所“必定有”“必须有”! 语意上存在着 递进关系,作者强调的还是“力”。 整体感知,精准比对1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力’是最堪赏玩的字”的中心论点,确立肯定“力”的立场 并为下文论述先民对“力”的认识张本。 B.第二段批判了国人对“力”的藐视和诬蔑,指出我们这个民族对“力”字缺乏理解 充满偏见,为“力”正名,赞扬其为神品。 C.文章先用正反结合、古今对比的写法倡明对“力”的态度,然后,将矛头直指 儒家感主义,揭示“力”受歧视的思想根源。 D.本文感情色彩浓烈,是非明确,褒贬鲜明,语言形象生动,可读性强;尽管 没有引多少典实故事,依然有很好的说服力。 【解析】 “提出“‘力’是最堪赏玩的字”的中心论点”错。本文重在阐述“力 ”的内涵,包括道德观、主观价值等。如果说中心论点的话,应确定为文章最后 一句:力是宇宙间所“必定有”“必须有”! 整体感知,精准比对17.简要概括文中所说的“力”包含哪些方面的内涵内涵。(6分) 【参考答案】 ①体魄的强健; ②生命的勃勃生气,生活的自主自动; ③战斗的力量,夺取胜利的勇气。 (共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精准解读,规范答题七、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的作品,完成1818~~2020题。题。 1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白沙宋墓》是宿白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考古报告的经典,这篇考古报告的 发表标志着中国佛教石窟寺考古学这一研究分支的开启。 B.宿白先生认为从事考古研究的人,尤其是从事历史时期考古的人,既要研究考古资 料,也要研究历史文献,这种观点和他的学术背景分不开。 C.宿白先生在大量文献中发现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碑文,并确定 了这篇文献的重要价值,体现了他文献功力的深厚。 D.绘图技能对于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必不可少,宿白先生不仅自己在各课和授课时 亲自画图,还要求学生掌握现场绘图记录遗迹遗物的技能。 【解析】 “这篇考古报告的发表标志着中国佛教石窟寺考古学这一研究分支的开启”错。 原文表述为:“中国佛教石窟寺考古学,也是由宿白先生开启的一个研究分支。”并未说 《白沙宋墓》的发表“标志着中国佛教石窟寺考古学这一研究分支的开启”。 整体感知,精准比对1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宿白先生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在多个领域有开创或拓展,文章列举大量的学 术成果,意在表明他的学界地位。 B.宿白先生是樊锦诗的授业恩师,文章仅简单叙述了老师的家世生平,更多的 是从为人与为学的角度回忆恩师。 C.宿白先生对锦诗寄子厚望,因此无论是历史文献学习、现场绘图还是论文创 作,都给子了她特别的指导。 D.文章两次引用宿白先生的诺,照应开篇先生“对我的人生影响极大”,也表达 了樊锦诗对老师深深的怀念。 【解析】A项“意在表明他的学界地位”不妥,文章更多地是在表现宿白先生为人与为学严格与 严谨、勤奋与坚持。B项“文章仅简单叙述了老师的家世生平”错,文章并未叙述宿白先生的家 世生平,无中生有。C项“无论是历史文献学习、现场绘图还是论文创作,都给予了她特别的指 导”于文无据,在文中我们只能看到宿白先生在论文创作上对樊锦诗的特别指导。 整体感知,精准比对20.结合材料:概括宿白先生““为学为学””的特点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 ①勤奋善学; ②治学严谨; ③潜心坚持。 (共6分。每点2分) 精准解读,规范答题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明代何良使《四友本丛说》中讲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意思是说一袭白 袍,一旦沾染了墨,便永远也洗不掉了。“白袍”如此,为人处事做学问,何尝 不会遇到相似情形呢?         材料共两句话,具体解读如下: 第一句话,明代何良使《四友本丛说》中讲到“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从 引言入手,关注生活现象,引出喻义性话题。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 白袍点墨,终不可湔”这句话,讲述的是一个日常生活现象,但富有哲理性, 引人思考。材料还作了进一步的解说,便于考生理解引句含意。很显然,“白 袍”喻指我们每个人的品行、节操;那么““墨墨””,则是,则是““污点污点””,指不良的品,指不良的品 行和操守,行和操守,““点墨点墨””,就是,就是““细微、细小的不端品行细微、细小的不端品行””,其结果也是“永远也 洗不掉了”。非常具有警示意义。 第二句话, “白袍”如此,为人处事做学问,何尝不会遇到相似情形呢 ?通过一个反问句,进一步引导考生,激活思维。“‘白袍’如此,为人处事 做学问,何尝不会遇到相似情形呢?”一下子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可写的内容 也就丰富多彩起来,考生也就有更多的话可说。材料设喻平常,状难言之理于目前,合不尽之意于言外,引人思考。在立意 引导上,我们或可反思找对策,因为“白袍点墨,终不可湔”,所以我们: (1)要严于律己,“勿以恶小而为之”; (2)要洁身自好,惜誉如金; (3)要防微杜渐,明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之理。 我们也可以明事理: (4)要想“白袍”一尘不染,必须慎始如终,不忘初心; (5)必须坚守道德准则,不受外界影响和干扰; (6)必须明辨是非,一身正气; (7)必须守底线,讲政治,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等。 当然,若从从““白袍白袍””染染““点墨点墨””之后去反思怎么办,言之有理也可之后去反思怎么办,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考虑。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