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
夜
雨
疏
风
骤,
浓
睡
不
消
残
酒,
试
问
卷
帘
人,
却
道
海
棠
依
旧。
知
否,
知
否,
应
是
绿
肥
红
瘦。
古
代
饮
食
器
用目
录C
O
N
T
E
N
T
S
古代饮食
02
01
古代器用古代饮食饮食
我国饮食之考究、烹调技术之高超,是早已闻名世界的。千
百年来饮食技术的不断演进提高,是我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
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文作品中,时常可以见
到有关饮食的记述和描写。对古人饮食习惯有个大致了解,
无疑会有助于我们对古代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我国自进入农业社会后,就以粮食作物为主食,所以自周秦
以来,诗文中关于粮食的记述很多。粮食作物古代统称五谷
或六谷。至于五谷六谷所包括的品种,则历来说法不一,比
较可信的说法是黍、稷、麦、菽、麻为五谷,六谷即再加上
稻。现在依次叙述。【五谷】
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
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
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
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
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黍即现代北方的黍子,又叫黄米,状似小米,色黄而
黏。稷是今天的小米,现在北方称其作物为谷子。我
国西北地区适合谷子的种植,在“靠天吃饭”的古代,
谷子也较能适应风雨不时的干旱气候,因而在相当长
的历史时期里,稷是最重要的粮食。古代以“社稷”
代表国家。社为社神,稷为谷神。《白虎通·社稷》:
“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
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
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
立稷而祭之也。”稷的这一突出地位是由它对人们生
活的重要性所决定的。五谷(黍、稷)一、古代饮食 五谷(黍、稷) 麦子的地位似乎没有黍和稷那么突出。麦子有大麦小麦之分,古代称大麦为麰。
菽就是豆子,原指大豆,又作豆类的总名。
五谷(麦、菽)• 菽就是豆子,原指大豆,又作豆类的总名。
• 麻之所以列入谷类,是因为麻籽可以充饥。
麻籽叫黂(fēn,分)、苴(jǖ,居),又
叫枲(Xǐ,喜)。
• 夏历九月正是麻籽成熟的时候,拾起来“
食我农夫”,可见麻籽甚至是农民们的主
要食品之一。 • 稻在中原地区的种植比上述几种作物要晚,大约起于周
代。稻类有黏与不黏的分别,“稻”最初专指黏者,不
黏的叫秔(同梗、粳),又叫稴(Lián)、秫(shú)等
等。黏稻适于做酒。“稻”作为稻类的总称是稍后的事。【五牲】【五牲】
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一种指麋、鹿、
磨、狼、兔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
【五味】【五味】
指酸、咸、甜指酸、咸、甜((甘甘))、苦、辣、苦、辣((辛辛))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五味调和””。。【六畜】
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八珍】
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
浆、玄玉浆也。”后世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
为八珍。古代器用古代家具
古代酒器
古代炊具
古代食器案、簋、簠、豆、皿、俎、匕、盂等
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
尊、觥、罍、壶等
筵席、床、几、屏风、椅、柜等(一)古代食器
案:古代进送食物用的托盘叫做案,有长方形的,也有圆形的,前者四足,后者三足,可以放在地
上,这是食案。食案形体不大,足很矮,所以《后汉书·梁鸿传》说梁鸿妻“举案齐眉”。
此外还有书案,长方形,两端有宽足向内曲成弧形,不很高。后世因为坐的方式改成今天的样子,
所以才有较高的案几和桌椅。
簋:上古盛饭用簋,一般圆腹圈足,两旁有耳,是青铜或陶制的,也有木制或竹制的。
簠(fǔ):长方形,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
古书上常以簋簠并举。簠、簋既同为盛食奉神之器,须整洁,故古人将“簠簋不饬”当作指责为官
不廉的婉词(见《汉书·贾谊传》)。簠出现于西周,盛行于西周中、晚期,终于战国。
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
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
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
然后用刀割着吃。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
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
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二)古代炊具
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
有“三足鼎立”之说;鼎的上沿有两耳,可穿进棍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
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象征国家最
高权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为天子,可见它是传国之宝。
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
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
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
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
蒸气炊具,故体积比鼎小。
尊不仅是一种盛酒器皿的专名,而且还常常被用作礼器之总名。古人作器,皆称
为“宝尊彝”,或是“宝尊”。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总名使用时,尊也有两种不同用法:第一种是“大共名之尊
”,即全部礼器皆可曰“尊”。另一种是“小共名之尊”,即壶、卣、罍等之总
称。(三)古代酒器
觥(gong),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
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
杯,椭圆形,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杯的质料有玉、铜、银、瓷器,小杯为
盏、盅。
爵是古代饮酒器的通称。但是作为专名,爵是用来温酒的,它有三只脚,以不同的形
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下面可以举火。
上古常用的饮酒器是觚和觯,觯比较轻小,所以古人说“扬觯”。
壶:盛酒器和水器。流行于商至汉代,用于装酒和装水。
彝: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古代家具
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
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席和筵是同义词,区别开来说,筵比席长些,是铺在地上垫席的;席是加在筵
上供人坐用的。后来筵字用来表示宴饮的陈设。
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
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指的是坐具。和这种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
风等。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并用,故有“床榻”之称。
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天的床差不多,成为专供睡觉的家具。
《诗经·小雅·斯干》“载寝之床”,那是用作卧具;
《孟子·万章上》“舜在床琴”,那是用作坐具。
几:古人坐时两膝跪在席或床上,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坐时可以凭几。几是
长方形的,不高,类似今天北方的炕几。
《孟子·公孙丑上》说孟子“隐几而卧”。《庄子·齐物论》说“南郭子綦
隐机而坐”,机就是几。几通常是老年人凭倚的,所以古代常以几杖并举,作
为养尊敬老的用具。谢谢观看